和平之唤
一样的天空下流着一样的血
一样的地球早已是千疮百孔
拾起人类记忆的碎片
却满是战争的伤痕
阴霾的天空下
魔鬼得意的拧笑
白鸽高举着橄榄枝飞向太阳
一样的世界上回响着一样的呼唤
一样的是一双双渴望和平的眼睛
罪恶的战争
永远地安息吧
我们呼唤和平,我们拥抱和平
我们渴望着一个平静美丽的新世界
当人类和地球
不再呻吟的时候
我愿意
流尽我所有的血和泪
化作一条和平的小溪永远安详地流淌
1. 1996年11月9日,人民大会堂。 这里正在举行第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开幕式。一个名叫雷棣的12岁男孩,在全场观众的热 泪及掌声中,高声宣读了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 先生的一封信:“……为了千万个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千万个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千万个像我一样的孩子不再失去亲爱的爸爸,全人类应 该共同制止战争。请您向全世界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1996年8月,在第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开幕式上,一个中国男孩宣读了他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人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回眸。他对我说:‘孩子,等爸爸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和妈妈相约,等爸爸凯旋那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去迎接他。”
“后来,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捧着鲜花,接回来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我大声呼喊:‘爸爸,我亲爱的爸爸呀,我才只有11岁,需要您的爱,需要您那有力的大手,需要您那宽阔的肩膀……’但是,爸爸却再也不会醒来,爸爸的嘴微张着,仿佛在呼唤什么。”
这个孩子叫雷棣,他的父亲雷润民——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一名军事观察员,两年前在中东执行任务时牺牲了。得知父亲牺牲的消息后,雷棣非常悲伤,发高烧一连几天不退。妈妈望着沉默的儿子,忍着巨大的悲痛说:“记住,孩子,你爸爸是为维护和平牺牲的。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雷棣一头扑进妈妈的怀里,泣不成声地说:“妈妈,我会记住的。”他和妈妈把爸爸的骨灰盒拿回来,放在爸爸生前读书的写字台上,那顶象征和平的蓝盔搁置在骨灰盒上。书桌上照片里的爸爸一如往日,用平静而深情的目光望着他。
从此,雷棣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像许多孩子一样,雷棣原来也很淘气。爸爸不在了,雷棣却变得懂事了。晚上,他会悄悄为妈妈掖被角,看到妈妈不舒服,会再三叮嘱妈妈去医院。他非常关心国际政治,注意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国际新闻,特别是看到那些妇女儿童在战乱中受伤害的情景,他情绪十分激动。他知道爸爸是为了保护这些妇女儿童牺牲的,他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的人民在饱受战争的苦难。他下决心要像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他还知道,要继承爸爸的事业,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为此他发奋学习。他在数学竞赛中取得了名次,他的作文获得了奖、登了报,他利用业余时间通读了《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爸爸精通四种外语,所以能胜任联合国复杂的维和工作。雷棣从小就注意学习外语,爸爸牺牲以后,他更加努力,初二时,英语已达到大学二年级的水平。
有一天,一位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教授在路上向雷棣问路,雷棣用熟练的英语为他指路。教授提出要到他家看看,雷棣和妈妈热情地接待了他。雷棣还为客人演奏了肖邦的钢琴曲。教授得知雷棣的父亲在维和行动中牺牲了,对雷棣说:“我要邀请你去哥本哈根大学读书,费用全部由我们支付。”雷棣平静地回答:“我爸爸对我说过,‘记住,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赢得成功’。我要像爸爸那样,做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我会去哥本哈根,但我要凭自己的努力去。”教授激动极了,说:“你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男孩,我相信今后会在中国驻丹麦大使馆里见到你。”
雷棣正在成长,一个企盼为世界和平做贡献的孩子正在奋发努力。雷棣希望自己长大以后像爸爸那样优秀,像妈妈那样坚强。他说:“我一定要去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
其父亲是联合国观察员,现已牺牲。
我们爱和平,我们不需要战争
我们渴望和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