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而
且使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次战争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是持续30余年之久的洋务运动最
后失败的标志,又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是,中国的甲午战争史研究却起步甚晚,发展
的道路又不是一帆风顺,直到近二十几年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自甲午战后至今,甲午战后史研究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甲午战后的25年,是研究工作
缓慢起步的阶段;第二,从30年代开始,是研究工作开创与奠基的阶段;第三,50年代以后,是研究工作出现
转机与发展的阶段;第四,70年代后期迄今,是研究工作进一步拓宽和深化的阶段。
一 甲午战后25年:缓慢的起步
甲午战争失败给中国带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开始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极大地震撼了中国人,形成了巨
大的思想冲击,促成了民族的觉醒。值得注意的是,在国人日益觉醒的同时,甲午战争史研究却未能跟上。只
要将中外情况做一对比,问题就很清楚了。
从甲午战争后期到20世纪初叶,日本出版了大量有关甲午战争的书籍。其中以战史著作为主,主要有两类
:一是私家著述,如川崎紫山著《日清陆战史》(东京春阳堂,1896)、平田胜马著《黄海大海战》(东京博
文馆,1896)、川崎三郎著《日清战史》(东京博文馆,1897)等;二是官方著述,如日本参谋本部编《明治
二十七八年日清战史》(东京印刷株式会社,1904)、日本海军军令部编《明治二十七八年海战史》(东京春
阳堂,1905)等。这些战史著作,大多为长篇巨帙,以史料丰富见长。如《日清战史》的著者川崎三郎,曾以
随军记者的身份参战,战后搜集了中日双方有关战争的文献资料,以及西方人士的记述和评论,并遍访日军参
战将领,据以撰成此书。全书取材广泛,颇多罕见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迄今仍为研究者必读
之书。至于官方著述,系日本军事当局组织编纂,资料搜罗既易,叙述尚称详尽,自然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是
,这些日方著作,除从军事角度叙述战争过程和总结战争经验外,在观点上则着力为明治政府的对外扩张政策
歌功颂德,并歪曲事实,掩饰日方蓄意挑起衅端和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故决不能以信史视之。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