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楼主采纳
注重我们的礼仪 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所以我们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第一应该是具备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清楚: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第一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的小学生。那么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试想如果全国每一个校园都共同创建文明校园,那么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将大大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将会大大加强,祖国的未来一定是繁荣昌盛、灿烂辉煌!
当很多人已经文明的时候,我却依然在学习文明的道路上跋涉! 这一点也不是矫情。早在2001年的时候,我还很自命清高,虽然表现不张狂,但很像是一个知识暴发户——肚里没有好多东西,内心却骄傲十足。直到申奥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让我对人与人的关系有了深入认识,收敛了一些暴发户的心态。 那时,申奥大使们在莫斯科屏息凝神准备迎接激动人心的时刻,我和数百个陌生人围在哈尔滨学府路旁边草坪上的一台电视机边翘首以待,等待萨马兰奇公布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名单。不清楚是否因为当时做学生所以心态更单纯或者纯粹,萨马兰奇宣布“Beijing”的声调一直记忆犹新。 我记得当时兴奋的人群慢慢散开的时候,旁边大学的学生打出来红旗,排成整齐的方队、踏着整体的步伐、喊着统一的口号庆祝申奥成功。我因为要看守电视,收拾草地,所以一直呆着满面微笑的和陌生的过路人打着招呼,听他们告诉我说:“这是个好事”。直到最后,行人散尽,只留下我和一个推着自行车收废品的大爷。大爷以前和我未曾谋面,那天突然异常开心,从自己收费品的自行车里取出小半个西瓜,用匕首将表面浮脏的瓜瓤削掉,然后利落的一批两半,一边顺手递给我一半,一边说:“咱们两也庆祝一下,这是个好事”。 现在大爷的长相我已经忘记,可是却一直记着他给的半块西瓜。当时的西瓜分外甘甜,大爷走后,我一个人发了很长时间呆。心里一直玩味大爷的一般举动,要是平时,他压根不会给我西瓜,我也压根不会吃看上去很脏的西瓜,现在却深深感动——心和心靠近的感觉。 后来因为读书回家,路过北京发现商场的手扶电梯上标有“急行”“慢行”的字样,心里咯噔一下:原来坐电梯是有讲究的。不清楚为何,这个提示让我记忆如此深刻,也许就是汪丁丁说的,这是一个特别的“shock”。直到现在,每次出入家门口的地铁站,乘坐手扶电梯的时候,我总是强迫自己站到右手边,尽量的将左边让出来——虽然左边的紧急通道总是被慢悠悠的人们挤占。 这种关于文明的学习,其实都是后天的。读书期间,除了坐电梯应该考虑别人,我还从一个做服装生意的朋友处学习到公共场合应该注意说话声音的高低。现在我工作了,经常在赶往机场的大巴上听到有人忘我的讲电话,声音充满车厢。厌恶之余不觉暗暗脸红,自己说不定就曾经这么讲过电话。 前天在百度空间里看《疯狂的设计》介绍一个叫“青蛙压罐器”的设计,我突然想起小区里台湾阿姨讲过的一句话:“如果门口的垃圾是分类装的,那屋里里住的一定是台湾人”。我在上海住的这个小区,台湾人很多,其中有一个是我的好朋友。她告诉我,在台湾垃圾是需要分类的,放置垃圾的垃圾袋是需要花钱购买的,为了节约,放置更多的东西,很多家庭需要把一些空的饮料罐、饮料瓶压扁后再丢弃——这也是我以前不曾清楚的文明细节。 很多人可能反对形式主义,觉得国人只是奥运来了,才临时抱佛脚,闹笑话。我倒觉得,这种学习其实太需要了。就拿比赛来说,我以前经常接触过的体育运动很简单,就是一般的田径比赛与足球、篮球。直到有一次看电视,讲到观看比赛的礼仪,有的比赛观众不应该在不合事宜的时刻说话、叫好、欢呼。我突然联想起自己曾经看过的演出,入场前,明明提示不准拍照,但是现场往往一片闪光,很影响观看的兴致。 徐敏在文章中诟病刚公布的13“不要”,我觉得就是直指语态文明。这方面其实应该跟最近的计划生育部门学习下。计划生育部门因为很多不恰当的宣传标语、口号被网友批评,现在公布了新的更人性的口号。奥运组织的相关部门,也注意下自己的语态,说话的语气,不要硬生生的指使别人。当这个社会人人都不觉得只有自己才是精英,那文明也就有了。 汉城奥运会即将开幕前一天晚上,天空乌云密布大雨滂沱,很多人都诚心祈祷,希望奥运会开幕式顺利进行,结果第二天汉城是碧空万里无云的好天气。我看《我策划了汉城奥运会》,读到开头的这个介绍时,心里很感动,愿意相信是韩国民众统一的虔诚感动天地。中国奥运会即将开始,我也有理由相信,每个人都会虔诚的注意自己身边的文明,感动天地也感动自己。........o(∩_∩)o...哈哈 我们不能失去文明。如果我们失去了文明,那就是我们的失败。因为我们就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我不想举伟人讲文明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我们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做到了讲文明,也并不会因此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能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完善了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何这么讲呢?如果你去了欧洲或日本,大的不说,就说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他们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什么地方学到的呢?”,“在宝宝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能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不予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言行上下功夫,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我们不必埋怨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不要让文明只在纸上出现,要让它活跃在我们当中,让文明无所不在,让我们做文明的主人,让文明与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