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参考: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 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2 垃圾集中处理中的环境管理 分类收集和混合收集后的垃圾都应集中处理。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采用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处置方法集中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得到较快发展,关键在于国债资金的有力支持。垃圾集中处理环境管理面临着众多的问题,重视卫生管理,忽视环境保护。除了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测外,很少有适宜的环境管理方法。 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选址和构造,必须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和城市环境卫生标准。禁止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确需关闭、闲置或拆除的,必须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核准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复。垃圾集中处理还应与垃圾减量化、家庭自身无害化处理以及资源化相结合。如广州垃圾集中处理和分类收集、净菜进城、包装容器循环利用以及垃圾发电相结合。 2.1 填埋 填埋是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大多数垃圾填埋方式都是简易填埋,忽视了处理中的环境管理。填埋导致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二次污染严重。卫生填埋是垃圾处理必不可少的最终处理手段。兴建填埋场应当实施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监测制度。 2.2 堆肥 食物垃圾约占生活总量的 1/3。食物垃圾和其他一些有机垃圾具有分散、量大、处理困难、容易污染环境等特点,对其集中处理,如堆肥,不仅减少了垃圾污染,而且使之与其它垃圾成分分离,加快了垃圾分类,有利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全面处理。堆肥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发酵不成熟堆肥效果不理想。堆肥产生大量甲烷,处理不好可能引发爆炸。堆肥场所应远离地下水源地,易通风。 2.3 焚烧 焚烧的成本很大,在我国应有并不普遍。焚烧易产生局部大气污染。垃圾焚烧场的建立应严格遵守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标准制度和环境监测制度。 3 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环境管理原则 (1)与源头控制、产生控制相结合,(2)与收费管理等经济刺激手段相结合,(3)与行政处罚相结合和(4)提高环境卫生管理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据了解,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后,30%-40%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纸0.85吨,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利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污染75%,减少水污染和固体废物97%;回收食品废物等有机垃圾1吨,可生产0.6吨有机肥,也可生产垃圾燃料,作为发电、供热燃料。 这样看来,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对减少自然资源消耗、保护环境等还真有不少好处。 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循序渐进 每天产生这么多垃圾,处理就是一个工作量很大的活儿了,如果再分类,那工作量还不得更大啊? 崔玉东在提案中就提出了很好的方法。 首先,垃圾分类是一项繁杂的工程,所以得需要一个推广过程,首先得从政府、学校、机关等素质较高的人群中先期推广,逐渐向各个领域渗透,对学生,从小就应该培养垃圾分类处理的意识。 此外,还可以在人员素质较高的居住小区建立示范点,配置相关的垃圾分类装置,分若干大类进行收集,在试点单位和商业网点等公共场所和地段设置明显的垃圾分类收集点,规范分类标识,做到标识简明、易识别,最好能像交通信号灯一样让人一看就懂。 我国是人均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大庆也不例外,如果垃圾分类处理得以实现,那么也为垃圾无害化处理打下了基础,无论是对环境还是对资源回收和废物再利用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当地球被胶袋所淹没,人类只能自叹当初的短视。 国务院曾发出通知:「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此通知一出,平日里即使触目可见,却从不引人注目的胶袋几乎立即成了全体中国人民关注的对象。而在一家网站所举行的「关于使用胶袋」的调查中,10万个参与者,有近半数的人表示:告别免费胶袋,购物习惯会受影响。 不知国人是否真正意识到「胶袋」之所以禁用,之所以使国家甚至不惜动用「行政命令」的手段,正在于「影响」这两个字。 人类最愚蠢的发明 胶袋的发明问世至今已有106年的历史,它的出现给人类的生活起居带来极大方便,因而被称为科技界的「白色革命」。 公正地说,作为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胶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确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实用、灵活,使用成本低廉,「随用随弃」的生存快乐。可是,科学已经证明,人类在胶袋中所获得的「随用随扔」的快乐却是以胶袋的不可降解、对环境造成持久污染为代价换来的。 在当今世界上,胶袋早已被人们无奈地视为最可怕的「白色污染」及「人类最愚蠢的发明」。 据调查,全国胶袋加工制品厂有6百多家,其中不少生产胶袋的企业,往往是某个人昨天才做一个梦,今天立马花上几千块钱买一台吹塑机,就可「开张大吉」了。而由于所用的原料都是回收的垃圾袋,这些工厂生产出来的胶袋,「便宜」的确是便宜到可让超市「免费提供」的水平上去了,可它对于我们生存环境及人体所造成的污染和伤害却「昂贵」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据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统计,我国每天对胶袋的使用量高达30亿个,其中仅用于买菜的胶袋就达10亿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超市节能报告显示,全国超市行业每年消耗的包装袋价值高达50亿元人民币,其中以塑料购物袋为主。当前,仅北京每年废弃的胶袋就达23亿个,生成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4万吨,占生活垃圾总量的3%;上海每年生成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9万吨,占生活垃圾总量的7%。 而比每天高达30亿个胶袋使用量更可怕的是,当前商场赠送的胶袋主要都是不可降解的,如果用作垃圾袋,将严重危害环境。胶袋埋在地下要过大约200年才能腐烂,并严重污染土壤;如果采取焚烧处理方式,则会生成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长期污染环境。 「限塑令」考验众生 为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环境,在未来的某一天,在全世界,薄型胶袋肯定要退出市场,可是在弃用胶袋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必将遭遇到来自于「生活习惯」等惯性力量的强大障碍和抵制。 比如说,在香港自备购物袋的「生活习惯」已经提倡并推广好几年了,但是,不少人去超市购物时仍经常会「情不自禁」需要超市提供的「胶袋」,以至于香港特区政府不得不拟向立法会提出「征收胶袋税」的议案,希望借助法律的力量来强制推行「取消免费胶袋」,进而引导居民走向更环保的「购物方式」,改变用「胶袋」购物的生活习惯。 比如说,几年前,国家也曾出台文件禁止餐馆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可时至今日,在一些地区,一次性塑料餐盒仍大行其道。 比如说,沈阳、北京、杭州、深圳也曾极力推行过全面禁用塑料垃圾和筷子、餐巾纸等一次性用品的法规,可是,纵观各地的治理效果,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便宜的发泡餐饮具及超薄胶袋在市场上还是无所不在,可降解的环保替代品依然是「曲高和寡」。而在深圳,当该市在去年11月宣布,政府正在考虑对使用胶袋收费,并向免费给顾客发放胶袋的商家罚款5万元的时候,几乎立时就遭来了商家们反对。 由此可见,对白色污染的治理,政府除了出台禁产、禁用法令之外,还应有新的举措。以此次为例,如果国家在出台「限塑令」的同时,也出台一些支持相关产业对研发可降解的环保制品企业进行财政补贴或是减免税收的政策,是不是更有利于避免因为「禁赠胶袋」而增加消费者负担的可能性呢? 「限塑令」是人类理性的选择,是不让世界变成胶袋垃圾场的必须,更是人类生存方式的环保自救。 然而,历史的经验却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环保生活习惯的培养,仅靠「外在」的行政手段是远远不够的,换言之,也就是说左右一个人是否弃用胶袋的决定力量在于这个人拥有怎样的「生存方式」。 重建生存方式 任重道远 怎样才能让「人类最愚蠢的发明」早日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怎样才能让每天胶袋的使用量高达30亿个这样一个庞大的数量呈下降趋势?笔者以为,用「禁赠」胶袋等「限塑令」来抑制消费只是可供选择的途径之一,根本出路不仅在于尽快找到传统塑料的替代品,而且还在于重建我们的生活习惯和生存方式。 有道是,任何一种生活习惯养成乃至延续,其前提都必须是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健康安全的;而一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其实就是「方便快乐」的生活习惯与「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二者之间,进行不断博弈,有所取舍的历史。在这个博弈过程中,人类的理性力量不足以抑制并战胜自身快乐欲望的需求的时候,人类就必然而然地转而借用「外在」的力量。 「禁赠胶袋」令的出台,说明了中国正在环境保护领域走向世界前列,而笔者在祈愿这个禁令能在6月1日后成为「全民共同自觉遵守」的生活习惯的同时,也祈愿「环保的生存方式」能随之成为中国人的生存方式。 每一个生存在这个地球上的人,他首先必须生存在环境中,尔后才是其他。可遗憾的是,在一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人类处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时代,人类的每一个进步,总是用损害环境、破坏环境、糟踏环境为代价的。 而今天的人类终于觉醒,环保的必需和环保的必要不仅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而且还成为了各个国家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至此,当「环保」已成了维系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拒绝环保呢? 禁赠胶袋,拒绝白色污染,让地球充满生机,我们的地球将因此而成为万物众生的乐园;让环保成为我们的生存方式,这个地球上的每一个居住者,每一个百姓才能自由地呼吸,青草一样地成长.
请采纳 谢谢!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