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今世界互联网技术的发明和使用正迅速改变人们的生活。计算机网络已成为学生学习、获取信息、娱乐的重要方式。使像我们这一代的学生贴上了一层时代的保护膜。所以网络教育也成了当前学校和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学校地处武汉市江夏区。周围比较近的地方没有营业性的网吧,但在大学城旁边有许多营业性网吧,这也给学生课余上网、玩游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且许多学生家庭也已经具备上网的条件。学生上网的人数众多,上网花费的时间也比较多,受网络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平常生活中就有,比如说在语言方面,现在很流行网络语言,这门语言一般上网的人才懂,这就给他们带来了影响。当他们听不懂这些并不熟悉却非常流行的语言时就对会上网有重冲动的感觉.
网络社会是个充分自由和开放的社会.人们即可以无限的吸取信息,也可以无拘无束地制造信息.还可以无节制地传播信息,致使网络社会非常丰富.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开拓人们的视野.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和符号化的特征使网络环境难以监督和控制.泥沙下的网络信息的存在要求人们去自己管理自己、自主选择、自我约束.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在毫无监督和约束的状况下,如果缺乏道德自律,很可能会偏离道德轨道,漠视社会道德的规范,缺失社会责任感.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化,教育学生会选择有利于自身健康成长的网络信息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这个暑假对高一、高二、高三和网络上的人们作了个调查,调查人数大约1000人.从对调查情况中我发现了以下的问题.
一、网络时代高中生精神生活特点.
1.具有独立的探索精神.
学生爱上网.上网很大诱惑在于能在虚拟时空中探索未知领域,挑战自我、展现自我、实现自我,在你不喜欢学校网站的原因调查显示中选择内容呆板、过时的人有80%.在你认为学校信息课的设置应该如何?调查反应希望信息课检测方式灵活多样.能凸现学生兴趣特长的占50%.在你上网主要收获中调查显示选择拓展知识事业、调节生活空间的占90%.这些折射出网络时代高中生精神风貌对个性化的要求、对传统的批判、对自主的渴望、强烈的参与意识、实现自身价值的表现欲望.
2.渴求情感的交流和内心世界的缓释.
想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中缺乏同龄人的思想交流和沟通.而内心冲满被理解的、被认同的渴望.在网吧最喜欢上网的网站的调查中选择聊天的有40%.在你上网聊天的目的的调查中选择宣泄情绪、缓解压力、增进交往的站50%.在对上网主要收获的调查显示中选择调节生活空间、处进生活交流的占60%.可见,学生借助网络来寻求理解、认同、获得心灵的慰籍、情绪的释放.调查中折射出网络时代高中生精神风貌的同时也暴露出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二、暴露的问题.
1.自制力薄弱.
明知有规定,学生不得进如营业性网吧,放学后甚至逃课去上网的却大有人在,占10%.明知校外营业性网吧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活动人员复杂,管理纵容却乐此不彼.这种明知故犯后面掩藏的是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低下不不争事实.自制里薄弱、内心自律意识的欠缺使学生面对网络的诱惑难以抗拒.
2.分析力低下.
网络时代学生面对大量信息的冲击,必须学会选择信息,并对内容进行批判和处理.调查中学生对于网络是把双刃剑的说法持不同意态度,认为有益无害或有害无意义的占20%。这反映出不少学生走进网络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表现出饥不择食过无所适从的状况,对网络信息缺乏足够的分辨力。也就是无以谈起去筛选信息了。而且年龄越低,对信息的选择、反省和处理能力也就越差。
网络时代高生精神生活呈现特点及反映的问题有其深刻的根源。
三、成因分析
网络信息社会是个自主、开放、多元的社会。进入这个社会就变成电子化的飞速运动“符号”存在。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每个人都处于无人监督的状态,随心所欲地放飞自己的好奇心。加之网络里各种信息铺天盖地、精彩粉呈,开调了学生的视野,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舞台。他们在好奇的驱使下热衷于一切挑战性问题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自我实现的欲望。
高中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高中生这一阶段心智逐步走向成熟,迫切希望得到成人世界的认同。但经济上的不独立,思想上的不够成熟注定与成人有差异,他们以张扬的形式来引起成人世界的关注。向成人世界展示自己的个性,宣告自己的到来,他们拒绝排斥传统的到德观念。形成一切自我为核心的道德评判标准,追求自由的生存状态都体现出一种叛逆心态符合其青春期生心发育的特点。
高中生钟情与上网聊天有着深刻社会根源传流的中国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交往缺乏平等,民主意识、父母是物质的给予者。也是思想的独裁者。他们习惯代替子女的思想选择。很少顾及子女的感受。思视对子女思想的了解,思视对子女进行沟通,形成代沟,从而选择网络聊天,从而迷恋上网。
以多媒体技术、国际互联网等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互联网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已经日益成为文化传播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而接受新生事物最快的学生,一直是互联网络企业高度关注的热点人群。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 (CNNIC)的调查表明,目前学生在中国网络用户中占 21%,是上网用户中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那么,网络对学生有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对网络又有怎样的印象呢 ?最近,我们以金山中学、金山小学的学生为主要对象,就网络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进行了相关调查与分析。
第二篇
一、学生上网现状调查
此次调查采取调查对象随机抽取、问卷匿名的调查方式。调查的对象是我市金山中学、金山小学4个年级的206位学生。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 206份,收回 206份,答卷全部有效,调查问卷回收率为 100%。问卷设计为两部分,分别是客观选择题和主观问答。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了上网频度、时间长度、时间段分布、上网花费、上网目的、浏览主要内容、主要浏览网站、浏览不良及反科学等信息的频度、上网的途径、网络对自己的影响等。
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1.调查的 206名学生都上网,每周上网时间在 8小时左右。最多的每周上网 14次,平均每周上网时间 42小时。
1、2.上网目的依次为:玩游戏 ( 65% ),收发邮件( 6 0% ),聊天 ( 36% ),看电影、听音乐等 ( 28% ),了解信息 ( 26% ),任意浏览 ( 22% )等。
1、3.学生浏览的主要网站依次为:sohu、网易、商都信息港、Yahoo等。
1、4 .在调查中,学生从网上得到的不良信息依次为:色情 ( 29% )、迷信 ( 28 % )、伪科学 ( 25 % )、违法 ( 12% )、反社会( 11% )。
1、5 .学生上网的途径依次为:网吧 ( 7 3% )、家中( 23% )、其它(5%)
在对“你认为网络给你的学习生活等带来了什么影响”的回答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网络给我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快乐”,网络的开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网络信息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多方面的信息,掌握最新动态、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但网络对学生也存在着消极的影响。调查中有的同学认为“网上有些反动的思想观点和言论”、“有消极文化和黄色文化”、“有的同学沉迷于上网,主次颠倒,荒废了学业,疏远了同学”、“增加了经济负担”等等。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在现代生活中,互联网已大踏步走入了学生的生活。他们渴望迈进互联网开阔视野,了解国内外大事,随时学习各种新知识,但同时对网络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产生了因惑与无奈,他们希望在学校老师及社会的帮助指导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来开阔眼界,充实自己。
二、网络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2、1.网上信息丰富,但良莠不齐,使一些学生失去理性思维,迷失方向
网络上大量的信息为人们学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宝藏与垃圾共存,精华与糟粕同在。网络上流动的各种垃圾信息成为干扰学生的“噪音”,影响了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度,妨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正常吸收。由于人的思想长时间浸泡在杂乱的信息中,其兴奋点和注意力被信息的奇、新、异所吸引,那些漂浮不定、千变万化的信息,许多人还没来得及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就已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而对于这种图、文、声并茂,形象生动的传播方式,学生很容易接受,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理性判断,迷失了方向。
2、2 .西方思想文化的侵蚀,扭曲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些信息技术发达国利用其经济和技术实力,利用网络的超地域性来大肆宣传他们的文化,传播他们的政治、价值观念和文化意识,力图抹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等因素,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发展期,可塑性大,容易受到外界社会思想的冲击。如果这些学生在网上长期大量接受的都是西方文化影响和不良思想的侵害,就会因为丧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误入歧途。
2、3.过度上网导致学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异常
金山中学一名三年级的男生从暑假放假开始,经常从早上 8点进入机房,直到晚上 9点机房关门才离开。因为过度上网,该生形容憔悴,情绪低落,并常伴有莫名其妙的言行,出现了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异常。据心理专家介绍,一些学生由于过分沉溺于网络,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天天上网玩网络游戏、聊天或浏览,从而导致生物钟紊乱、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和能力下降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
调查表明,经常泡网吧的学生,他们大都性格内向、敏感,性格抑郁缺乏正常的社会交往,平时往往因缺乏自信而采取逃离现实的行为。
三、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对策
学生是一个国家接受良好教育并将对国家未来走向产生巨大影响的群体。从网络的发展历史来看,互联网在美国最先应用的领域不是商业,而是教育。美国高校基本联入国际互联网,美国的大学大部分都提供某种形式的远程教育,包括各种课程、讲义以及在线学习小组等等。美国学生对网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水平极高,已成为当今整个网络产业中新技术、新思想的主要来源。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引导学生的上网行为,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3、1.加强学生的上网引导与教育,提高网络辨析能力
建议在学校中负责电子信息的教师开设一些上网引导课,让学生懂得在互联网这个知识宝库中能找到什么,如何在网络上挖掘正确的知识,如何与自己的学习相结合等问题。学校的德育工作也要加大改革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同时必须做到努力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分辨信息、选择信息、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借鉴其他城市网络伦理规范建设经验。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以加强网络伦理规范建设。比如:“计算机伦理十戒”:( 1)不应该利用计算机去伤害他人;( 2)不应该影响他人的计算机工作;( 3)不应该到他人的计算机里去窥探;( 4)不应该利用计算机去偷窃;( 5 )不应该用计算机去做假证;( 6 )不应该拷贝或使用非正式购买的软件;( 7 )不应该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除非你得到了准许或者作出了补偿;( 8 )不应该剽窃他人的产品;( 9)要注意你正在编写的程序和正在设计的系统的社会效应;( 10)始终要注意,你使用计算机时是在进一步加强与同胞的理解和尊敬。
3、2.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弘扬文化主旋律
网络文化既是网络思想工作的教育手段,也是网络思想教育的战斗武器。我们要努力营造—个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生活空间。为此,我们必须占领文化主阵地。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我市市情做一些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网站。比如介绍我市的一些名胜古迹、名人史迹、民俗文化、家乡新貌等等。
3、3.重视校园BBS站的建立和引导
目前,许多学校都在自己的校园网上建立BBS站,这是校园网中最活跃的成分。BBS的建立,给了学生一个充分享受畅所欲言、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基于网络的匿名性、隐蔽性,上面往往会粘贴—些学生在现实中不愿说、不敢说的意见,反映了学生某些底层的、真实的思想。对此,除了加强对BBS的监管外,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密切关注,正确引导。对校园BBS站的舆论引导要坚持三条原则:一是要及时,对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BBS的焦点舆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做出及时反馈,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二是要有针对性,对提问者坚持言之有据、评之有理的原则,有问题可以提,但表达要适度,言辞要恳切,本着解决矛盾而不是扩大矛盾的态度;三是要工作细致,以一种宽松的态度、柔和的手段来进行交流,既要理直气壮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又要工作细致让受教育者心服口服。
3、4.开展有意义的网上活动,精心策划,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网页制作竞赛,网络道德问题辩论,举行网络作文大赛,网上论坛,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教育、交流、讨论等活动,加深学生们对网络的理解,从而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引导聪明、勤奋的新一代学生,真切感受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网络世界,体会数字时代以知识论英雄的创业精神,充分激发同学们的上进心和创造性,走积极、健康的网络之路。
三篇:
如今,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走进网络世界学习知识、享受乐趣,也有许多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深感忧虑。网络是把“双刃剑”,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是全社会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一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世界无法自拔,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民盟北京市委连续六年对北京市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情况的调研表明,“部分青少年把网络当作躲避负担和压力的精神’防空洞’换上网络成隐综合证.
有专家指出,网络成瘾综合症正在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头号杀手。“上网成瘾的青少年,社会功能极度缺失。”从事网络成瘾治疗的北京军区总医院陶然主任担忧地说:“更可怕的是一旦他们道德失范、人格扭曲,很可能走上恶性犯罪道路,对社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危害,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隐患。”“戒除网瘾专家”陶宏开教授透露的数据更让人触目惊心:“北京青少年网络犯罪率惊人,90%的青少年犯罪与上网成瘾有关。”
上网成瘾为何容易诱发犯罪?民盟北京市委的调研显示,这与不良网络信息的泛滥有直接关系。学生在进行网络聊天或玩网络游戏时,难免会受到来自网络的各种人为因素的负面影响。在网络世界中,大部分人都隐匿自己的真实姓名和身份,很少顾及现实社会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于是大量极其肮脏的谩骂、直白露骨的色情诱惑语言充斥在网络聊天环境中,使参与网聊的中小学生被动地陷入了肮脏污浊甚至隐藏着危险的虚拟环境中。不少网站商人只顾赚昧心钱,违法开办色情淫秽或宣传暴力的网站,无情地侵害、吞噬着青少年。一些学生学会了谩骂,一些学生则由于好奇,经不起诱惑前去赴约,导致人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网络聊天中一些反社会、迷信、赌博、色情、暴力、欺诈等信息,使得缺乏分辨能力的中小学生在无成人监管或引导的情况下,受到了极大污染和侵害。调研还显示,暴力倾向不太严重的网络游戏只占少数,大量网络游戏都带有暴力色彩,甚至令玩家追求打妖杀怪的刺激,使得经常玩这类网络游戏的青少年极容易形成崇尚暴力和报复、轻视生命的扭曲心态。
上网成瘾毁掉了无数个家庭的幸福和谐,吞噬了许许多多孩子的未来,牵动着家长和老师的心。调研表明,有34.7%的家长、48.6%的老师担心孩子在网上结交不好的朋友,52.1%的家长、78.5%的老师担心孩子受到网上不良信息内容的影响。然而,发人深思的是,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繁重压力和各种烦恼,为什么孩子不向家长、老师求助,却选择上网聊天、玩网络游戏来排解呢?“这与现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过分强调孩子要应对各种考试竞争,却严重忽视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市政协常委、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朱尔澄认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是‘学习成绩单一评价体系’的反映与折射。家长和老师往往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孩子优劣的唯一指标,致使许多孩子压力过大但不知如何减压,就通过网络寻求刺激和发泄。”
“要从根源上彻底戒除青少年网瘾,不能仅仅靠心理疏导,也不能完全依赖医疗机构的努力,更不能单纯靠治理网吧。”朱尔澄常委呼吁:“学校、家庭、社会要齐抓共管,共同为青少年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和成长氛围,让健康之花在每一个孩子的心底绽放。”
请大家在网络的世界里关注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未来社会的和谐.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