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卡夫卡的《饥饿的艺术家》,让我有了很深的感触。故事以饥饿艺术家的草草埋葬结束,从中卡夫卡 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是对现实的一种抨击,对现实的一种绝望,对现实的一种期盼,还是别的什么,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虽然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是却影射了现实生活的种种黑暗。“我虽然可以活下去,但我无法生存。”卡夫卡的这句话让我们懂了饥饿艺术家的生活困境就是我们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这样的困境来源于人与社会的矛盾,高雅与庸俗的矛盾,精神与物质的矛盾,是人本身的劣根性存在所导致的。现在社会,人们过多的追求的是物质享受,而忽略了精神上的追求,这使社会多了很多精神矮人,他们自私,他们狠毒,他们嫉妒心强,他们为了利益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虽然现在是物质社会,但是我们不可以形成这样的社会取向,更不可以使其成为一种社会流行趋势,这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思维的。假使社会变成了一个这样的社会,人们还会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吗?这时人们会把金钱作为衡量人是否成功的标志,那样的社会就会一切向金钱,地位,权力看齐了。人们就会放弃原本的判断标准,在金钱,地位,权力的驱使下,低下自己的头颅,坚持错误的判断标准,想想也未免太可怕了。我们需要的是像饥饿艺术家那样的人,即使在名利面前也能保持自我,坚守信念,宁可饿死也不愿苟且偷生。
然而有时像饥饿的艺术家那样的人也是可笑的,现实社会不许这样的事情存在,所以有了饥饿艺术家沦落到马戏团与兽类为伍。现实社会,尽管有许多人像观看饥饿艺术家的观众一样表面对“高洁”顶礼膜拜,可是内心谁又会真正的视金钱,地位,权力为浮云呢?所以有坚定信念的饥饿艺术家既“找不到适合自己口胃的食物”,也没有人相信他的艺术,可是他自己也不原意与现实和解,那么他们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生存呢?书中写道:饥饿艺术家在进入马戏团后,观赏他高雅的表演的人是冷冷清清的,而他也因饥饿而死,相反,庸俗的兽类却观者如堵,它享受着美食,最后无疾而终。现实就是如此,高雅的艺术是不属于生活的,否则那就不是艺术。
饥饿艺术家有时追求的是纯精神而不食不合自己胃口的食物,某种意义上有把精神与物质相对立的绝对倾向,这样只能为少数的道德高尚的人所效仿而非被广大的群众所接受。人们在生活中需要精神的追求,否则会变成一个个行尸走肉。有些时候,离开了物质人也不可以生存,饥饿艺术家临死仍坚守信念,但是他不能骄傲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他已经预言了物质会战胜精神。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过度的物质又会冲昏人的头脑,使人迷失自我,人虽然崇尚高贵的精神,但是无法放弃宝贵的生命,这就是人类生存的矛盾所在。
《饥饿的艺术家》这本书给了我们深刻地启迪,让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让我们也更多的考虑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一下吧,采纳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