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早晨,寒风凛冽,雪花盘旋着落下,我捧着那本书角有些卷起的《第三军团》,心潮澎湃。
《第三军团》的作者是张之路,是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中的一本。这本书是几个喜欢打抱不平的中学生组成一个自称“第三军团”的组织,为民除害。
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作家读诗的那一段了。“作家拿着卡片走到路灯底下,仔细观看起来。看着看着,他的眼睛湿了,两滴热泪夺眶而出。他的周围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许多不肯走的人。外围的人不满地喊着:‘该大伙念念!’作家竭力克制着自己的激动说:‘这是一首诗,七尺男儿不为民,愧对父母枉为人,世间自有正气在,路见不平有须眉......第三军团。’沉寂片刻之后,周围响了极其热烈的掌声,那掌声传递出人们心灵的呼唤。”多么饱含感情的诗啊!充满了对祖国,对人民、对父母无限的爱!读到这里,我和那作家一样,眼睛也湿了。
看到着里,我羞愧地低下了头。相比他们,我是多么的怯懦啊!其实,我也碰到过像第三军团那样的人。记得那次,一个骑车的中年人把一个老爷爷撞到在地,自行车也倒在旁边的大树上。那中年人并不管老人的痛楚,而是盯着自己车的一块破损,用纸擦了又擦。然后指着老人怒骂道:快点给我道歉,还要陪我车子的钱!不然你的自行车就别想要了!死老头!”那一刻我是那么愤怒,周围的人群也流露出气愤的表情。老人可怜的望着人群,我看那中年人身材魁梧,所以我没有去帮助。这时一个戴着眼镜的男子站出来,为老人说话。他说:“你撞倒了别人不道歉,还对长辈那么不尊重!你这样难道对吗?对吗?”“就是,他是老人。”“说的太对了,他自己不好。”人群也议论纷纷。那中年男子被说的脸红一阵白一阵,扶起老人后赔礼道歉。生活中像这样的人还有许多,他们是值得我们赞颂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是那么有正义感,让我想到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句话。
虽然这本书已经泛黄,边角也早已开裂,但我一直珍藏着它,因为它让我明白了许多:团结的力量、友情的强大......
【第2篇】
“七尺男儿不为民,愧对父母枉为人。世间自有正气在,路见不平有须眉。——第三军团。”每当想起这一句话,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五个兄弟勾肩搭背的走在一起,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在这本小说的主人公“第三军团”是由刘天人、鲁湘舟、常振家、陆文虎和骆强五名辅民中学高二的学生组成。他们使坏人闻风丧胆;老百姓们拍手称快!但他们的校长顾永泰却以为“第三军团”是一个流氓团伙,并派一个新来的教师华晓作为“插班生”转入高二班级,刺探“第三军团”的行踪。在校长安排的侦查任务中,慢慢地为我们揭晓了学生们背后不可告人的秘密和正义,也让我们看到某些学生曾经尽力过的悲伤。。。。。。
“第三军团”---五个少年组成的自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团体,他们朝气蓬勃,有着武侠般的心。少言寡语的骆强,知恩图报的陆文虎,孤身一人勇斗歹徒的鲁湘舟,温文尔雅的常振家,爱憎分明的刘天人五人组成了一个神秘的团体“第三军团”。他们坚持正义,打击邪恶的心让我感慨万分。但书中最我感动的还有孙秀敏老师,用一句话形容她的话,那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校长顾永泰一上任,因为一些小问题,她被校长撤了班主任的职务,而她并不沮丧,依然任劳任怨地做每一件事。为了追查“第三军团”蛛丝马迹而设为的“郝老师电话”,居然为她提供了一个播洒爱的种子的园地,她拯救了沉浸在悲伤中的宋小雪,自己却倒在了爱的花坛里。
第三军团见义勇为的精神,让我心里十分敬佩。他们在困难中互相帮助,惩恶扬善。不求回报,只求付出。如今的社会还有多少人拥有这样的品质?寥寥无几,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
《第三军团》这本书中,又让我感动,又让我兴奋。真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好书啊!
【第3篇】
《第三军团》是中国著名儿童作家张之路写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
第三军团是由5个中学生组成的军团。他们各有所长,陆文虎勇猛,常振家沉稳,鲁湘舟胆大,刘天人才华横溢,骆强文文静静……里面的故事也让我深受感动、深受启发。他们谋骗抱打不平、助人为乐,救公交车上的作家,讨回司机的200元钱,制止浦乐章卖黄书、卖假烟假酒和假药……他们虽然出身贫寒,但却个个身手不凡,正应了“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话.
所以,他们每一次行动的代号都是这简简单单28个字——七尺男儿不为民,愧对父母枉为人。世间须有正气在,路见不平有须眉!这简简单单的28个字却蕴藏着极其深厚的道理。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故事是:星期天,刘天人、鲁湘舟、常振家、陆文虎、骆强和华晓去南郊粮库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到了南郊粮库,大家穿上劳动布的围裙,手套着一副套袖,来到了一个很大的车间里。车间里的传送带在缓缓运行,上面都是白花花的大米。车间里到处飞扬着白色的粮食粉末。从硕大的屋顶缝隙里射进的阳光照在白色的粉灰上,形成一道道耀眼的光柱。今天,华晓和刘天人担任“阿姨”,骆强、常振家、陆文虎和鲁湘舟担任“搬运工”。刘天人将机器旁的一个绿色按键往下一按,这台机器运转起来。骆强用他那瘦小的身躯将百十来斤的麻袋从跳板上扛上来。华晓和刘天人解开袋子上的麻绳,一起抬着倒进了碾米机。只见谷皮从半腰的吹风口中飞出。白花花的米从传送带上出现了。最后,这六个人在粮库的浴室里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又在职工食堂里吃了红烧肉,拿了5元的劳动费,就打道回府了。这里让我感受到了这六名中学生不怕吃苦、勤工俭学,十分爱自己的家庭,艰难挣钱的精神。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想:这真是一本好书,我要把它珍藏下来,到老的时候再回味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