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 国家统计局
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
关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
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自1984年开始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截止到1996年全部完成,并将数据成果统一到了1996年10月31日同一时点。这次调查,全国组织了50多万专业人员,采用航空为主的遥感资料和大比例尺地形图,全野外实地调查的方法,逐地块调绘量算面积,查清了每个地块准确的土地数据。逐级汇总出全国土地类型、数量及分布。农业土地面积普查是全国农业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项调查是以全国土地详查的原始资料为基础,通过土地变更调查取得分行政村的耕地面积数据。这一重大成果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有关政策、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各地、各部门编制规划和计划等应采用公布的土地调查数据;农用地转用、征用等应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确定的地类、面积为准。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根据全国土地调查结果变更后,农村土地承包、农业税赋以及其他涉及农民负担等现行政策都不作调整。
一、调查的全国主要地类面积
耕地:13003.92万公顷(19.51亿亩)
其中坡度大于25度的陡坡耕地607.15万公顷(0.91亿亩)
园地:1002.38万公顷(1.50亿亩)
林地:22760.87万公顷(34.14亿亩)
牧草地:26606.48万公顷(39.91亿亩)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407.53万公顷(3.61亿亩)
交通用地:546.77万公顷(0.82亿亩)
其它为水域和未利用土地。
二、 我国耕地分布及质量状况
(一) 耕地面积总量
我国用来种植农作物的耕地面积,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它树木的土地;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小于1.0米,北方宽小于2.0米的沟、渠、路、田埂。据汇总的结果显示:截止199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3003.92万公顷(19.51亿亩)。分东中西部地区来看,东西部地区的耕地面积较少,各占28.4%,中部地区较多,占4.32%(见表1)。
(二)耕地质量结构
在全国耕地面积中,坡度大于25度的陡坡耕地607.15万公顷(0.91亿亩)。分东中西部地区来看,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见表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应当有计划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表1 东中西部耕地分布情况
地区
耕地面积
占全国比重(%)
万公顷
万亩
东部地区
3695.59
55433.83
28.4
中部地区
5611.89
84178.33
43.2
西部地区
3696.45
55446.68
28.4
表2 东中西部地区25度以上的坡耕地面积
地区
耕地面积
占全国比重(%)
万公顷
万亩
东部地区
38.67
580.00
6.4
中部地区
104.00
1560.00
17.1
西部地区
464.00
6960.00
76.5
在耕地面积中,无灌溉设施的耕地比重高于有灌溉设施的耕地,分别占60.2%和39.8%;分东中西部地区看,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比重大,中西部地区的无灌溉设施比重大(见表3)。
表3 东中西部地区有灌溉设施和无灌溉设施的耕地占各自耕地面积的比重
有灌溉设施耕地比重(%)
无灌溉设施耕地比重(%)
东部地区
57.7
42.3
中部地区
32.9
67.1
西部地区
32.4
67.6
三、土地基本国情未变,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仍是长期任务
在土地面积的调查中,以国际和国内标准的公顷和市亩统一了各地在耕地面积计量中普遍使用但标准不同的“习惯亩”。同时,对耕地的概念和口径范围也实行了统一标准,包括了北方宽二米、南方宽一米以下的沟、渠、路、田梗面积。全国耕地面积调查数比经常性的统计年报数大3506.83万公顷(5.26亿亩),主要是耕地面积数据的计量单位和统计口径标准化了,数据准确了,实际耕地并没有增加。
从人均耕地看,全国人均耕地面积0.106公顷(1.59亩),仍不到世界人均的一半,且地区分布很不平衡。人均耕地大于0.13公顷(2亩)的12个省,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自然条件较差、粮食产量较低的地区。人均耕地少于0.067公顷(1亩)的7个省(市、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京津沪三个直辖市。这些地区自然条件较好,粮食产量高,但也是耕地大幅度减少的地区。
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这是我国国情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是我们当前执行基本国策的重要措施和目标。
其实各种调查报告都是大同小异,没有说怎么才好,可以创新也可以照旧,一样可以 列子! 龙游县扎实推进龙游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 近年来,龙游县规划部门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和谐龙游”两大目标和“工业立县、开放兴县、特色强县”三大战略,以创建浙西中等规模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为总体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新型城市化道路,充分发挥规划职能,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严格规划实施,推进精细化管理,深化阳光规划,有效地提升了龙游城市品位。 一、创新规划理念,高起点编制规划。 规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我们坚持规划先导,重视运用规划手段对未来发展形态进行科学分析谋划。 1、明确城市发展定位。加强了城市发展空间研究,着力体现规划的人本意识,挖掘规划内涵,根据龙游县城人文底蕴、区位优势、经济基础等独特资源禀赋条件,把县城定位为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明确了“一心三极”的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并确定了近中期城市发展重点方向和建设的章法时序。 2、科学修编规划体系。在规划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规划体系,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项目整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城乡规划统筹化、总体规划滚动化、专项规划综合化、区块规划规模化、设计工作特色化”的理念,政府先后委托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上海同济大学等单位编制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重点片区详细规划,以及交通、旅游、电力、教育等各项专业规划,形成了总规、详规和专项规划配套衔接的规划体系。 3、全力编好县域总体规划。作为县域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联合编制的试点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总规协调编制工作,着手成立县市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联合编制领导小组,协调两规编制工作。目前正按照省建设厅、国土资源厅下发的《关于切实加强县市域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工作的通知》要求,进行“两规”相互衔接的专题研究,有序推进两总规协调编制工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