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管理调研报告
海尔集团企业管理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 集团发展一,集团前身 海尔集团总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 其前身是隶属于青岛二轻局家电公司的青 岛电冰箱总厂.1984 年,该厂有员工 820 人,年生产电冰箱 740 台,销售收入 348 万元,固定资产 500 万元,年亏损额 147 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 4200 元, 出口为零. 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前身是 1955 年组织起来的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9 年,随国民经济的改组和调整,过渡为合作工厂——青岛电机厂(后改名为东风 电机厂) ,主要生产交直流电动机,电葫芦.在研制成功民用吹风机,小台风扇 后跨入家电行业.1979 年先后研制出单缸洗衣机和滚筒洗衣机.为此,在 1980 年 3 月经青岛市二轻局批准,青岛东风电机厂,青岛工具四厂合并成立青岛日用 电器厂. 1979-1983 年, 青岛日用电器厂共生产了 "白鹤" 牌洗衣机 5.8 万多台. 1983 年,产品因质量问题被淘汰.此时企业基本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传统, 盲目,粗放式的生产和经营. 1983 年 10 月,根据部,省,市的指示精神,青岛日用电器厂着手进行电冰 箱生产技术方面的国内市场考察和生产的准备工作.1984 年 1 月 1 日,经青岛 市经委的批准, 企业正式启用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名称. 在对市场考察的基础之上, 企业决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 与德国利勃海尔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电冰箱 制造技术合同.合同于 1984 年 9 月 12 日生效,青岛电冰箱总厂成为由轻工部批 准的我国最后一批电冰箱定点生产企业. 1984 年的青岛电冰箱总厂,一年内换了四任厂长.12 月份,张瑞敏以这个厂的上级公司 青岛家电公司副总经理的身份来到青岛电冰箱总厂任厂长. 当时, 企业一副破败景象, 几乎一半人想调走,满车间臭气熏天.张瑞敏到任后主要干两件事:一是到附近村子借钱给 工人发工资,二是整顿劳动纪律,制定了有 13 条内容的管理制度,其中一条就是不准在车 间随地大小便.1984 年企业面临的环境是,全国生产电冰箱的厂家已有近 100 家,国外产 品蜂拥而入,各种牌号的电冰箱充斥市场,其中不乏有"部优" "省优"产品,竞争十分激烈.青岛电冰箱总厂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二,发展阶段 回顾海尔集团的发展,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1,创业阶段(1984 年 12 月——1991 年 12 月) 这一阶段既是海尔经营史上的创业阶段,同时也是以"名牌战略"为战略定位,实现中国家电名牌的高速发展阶段.在创名牌的战略定位下,海尔逐渐把一 个区域性的品牌作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品牌. "质量高于利润" 成立海尔为贯彻 "名 牌战略"而采取得经营理念. 1984 年,青岛电冰箱总厂从极低点起步,首先对当时的国内 家电市场进行 了调查和分析,认为当时虽有 l00 多家电冰箱厂平分中国冰箱市场,但没有最优秀,具有导向性,引导消费的名牌电 冰箱.因此将"琴岛一利勃海尔"冰箱定 位为最终成为影响并带领 整个行业市场发展的名牌龙头产品.因此企业做出了 第一个重大决策——实施名牌战略,把产品目标,经营管 理和市场营销战略定 位在出名牌产品上,这一品牌定位,确立了海尔现在以至未来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也是它后来者居上的成功基石. 7 年间,青岛电冰箱总厂通过转变观念,大胆改革,锐意进取,树立了以市 场为导向的经营意识和观念, 其核心目标是提高产品质量. 从提高产品质量人手, 建立了新的管理体制和强化了 OEC 基础管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海尔实现 了由产品生产向商品生产的战略调整和战略转移. 经过整整 7 年稳扎稳打的专业 化生产, 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在 1988 年获得中国电冰箱生产史上第一枚国优金牌,一跃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名,而最重要的是经过这 7 年的艰苦奋斗,创造和积 累了丰富的现 化管理经验和理念,积聚了宝贵的无形资产,造就了一支具有海 尔文化精神的员工队伍,给海尔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超常发展阶段(1991 年 12 月——1997 年 9 月) 在这一阶段, 海尔以资本营运为核心内容进行规模扩张, 走集约化经营之路, 2 形成了集团式的管理框架.这一阶段是海尔以产业扩张为基础,构造大,优,强 名牌企业集团的超常发展时期.在 1991 年 12 月 20 日,以琴岛海尔集团公司成立为标志,海尔完成了由单 一生产型企业到生产经营型企业的转变,开始从粗放经营转向集约化经营.1993 年 9 月,琴岛海尔集团更名为海尔集团,更改商标为"海尔" ,所属企业名称也 全更改为"海尔" .11 月 19 日,青岛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筹得 资金 3.69 亿元,用于海尔工业园的建设.通过上述活动,海尔集团对外完成了 全面有效的转轨并制, 对内实行了内部改造, 在战略决策, 经营管理, 资源配置, 科技开发,生产质量,服务手段,文化道德方面进行了实质性的调整,重组合进 一步完善.在这一阶段中,海尔集团采用了"联合舰队"集团运作模式,使资本 集聚和资本培植向集团化的方向发展,资本营运成为集团发展的主旋律.主要资 本运作的个案有: a. 1991 年 12 月 20 日,兼并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厂; b. 1995 年 7 月将全国三大洗衣机厂之一的青岛红星电器公司兼并; c. 1995 年 12 月,收购武汉蓝波希岛公司 60%股份; d. 1997 年 3 月,出资 60%在广东合资建立顺德海尔电器公司; e. 1997 年 4 月收购青岛第三制药厂 80%的股份; f. 1997 年 8 月,兼并山东莱阳电熨斗厂; g. 1997 年 9 月,出资 60%与杭州西湖集团合资建杭州海尔电器公司; h. 1997 年 12 月,出资 59%合资建贵州海尔电器公司(冰箱) ; i. 1997 年 12 月,兼并黄山电子公司. 3,跨国经营阶段(1997 年 10 月以后) 在这一阶段,海尔提出 10 年规划,确定了进军世界 500 强的目标.把企业 经营目标设定为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成为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 1995 年 5 月 22 日, 海尔集团的海尔中心大楼落成, 以集团总部东迁海尔工业园为标志, 3 海尔进行了发展史上的重大战略转移,开始了跨国经营,创世界名牌的二次创业阶段.以 1996 年 2 月海尔莎保罗有限公司在印尼雅加达正式成立为标志,海尔集团已成功地实现了 跨国经营,走向世界.从 1997 年开始,海尔在销售收入,利润,税收,集团人数,出口创汇,资本增值能力和劳动生产率方面与前两个阶段相比都有了质和量的飞跃,在产品,技术 和资本输出方面初步具有了跨国公司的基本素质.海尔提出从现在至 2010 年,要向成为世界 500 强的跨国公司的宏伟目标冲击,创出世界名牌产品和国际著名跨国公司.海尔认为, 要成为跨国公司就要有自已的国际名牌; 向国外出口和海外企业的销售收人之和至少占到集 团总销售收人的 50%-60%以上;在国际市场进行技术资本输出;国内国外企业股权多元化 和多国化等等.海尔将继续实现 3 个 1/3 的市场竞争战略和走向市场国际化的标准.在今后的 10 年中,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比如网络通讯,软硬件制造业等;发展生物工程. 在家电 业方面不再做大的投入.今后,要使电器行业销售收入占集团总销售收人的 1/3;信息行业 销售收入占 1/2 生物工程行业占 1/6 的比例.在贸易方面,要向综合商社方向发展.在金融 方面,要有自己的期货代理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咨询公司等等.从 1999 年开 始要重点建设海外市场.三,经济指标 海尔集团多年来一直保持很高的发展速度,下表是 1984 年以来的海尔集团 的主要经济指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