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姓,中华姓氏之一,隋朝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
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
“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易”组成。“木”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在今连云港云合山),“易”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
杨姓来源:
1、源自姬姓:出自黄帝之后西周王族,有三种说法,其源均为周朝王室。
①源于周武王孙,叔虞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晋武公(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②源于周宣王子长父。宣王时期,周宣王姬静将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
③源于晋武公子伯侨。晋灭杨后,封杨地为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于姬姓,因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突当时食邑于羊舌,故以羊舌为姓。至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2、源自扬姓:古时杨扬不分,以邑为氏。
3、源于改姓:
①赐姓:隋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鲜卑族,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义臣之父尉迟崇,隋初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隋文帝因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下诏赐义臣国姓杨氏。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②收养:西晋氏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收养外甥令狐茂搜,改其姓为杨氏。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
③避难:今浙江省诸暨市的概浦杨姓,为倪姓所改。倪盈第八世孙倪炤,仕宋为龙图阁学士,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遭流新州。当时,倪炤的幼子倪顺尚在襁褓之中,匿概浦外家。官府勾之,外祖母孟氏以幼舅同庚者易之,得以保全。及倪顺长大,力学皆优,念外家杨姓之恩,改为杨姓。
④少数民族改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政策,其中的莫胡卢氏改为杨姓。白族中,杨姓一直是主要姓氏,唐朝时为白族第一大姓。
得姓始祖:
杨伯侨,又名文实,献公之弟。周襄王念其先人功勋,仍封伯侨于杨,为杨侯,承继乃祖爵位,谥贤敬。
杨姓的历史
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6。
是现时中国第六大姓氏,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身份信息系统”(NCIIS),杨姓也是第六大姓。
1977年中国史学家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氏”的论文上指出,杨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在做自我介绍时,通常会将“杨”称作“木易杨”;其实这是错的,实际上“杨”字的右边并非“易”,而是“昜”(yáng、音同阳)。
杨氏起源主要有四: 一、出自姬姓 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周人后裔,因此,杨姓的起源要从周。
1世,黄帝:世嗣少典氏。
少典氏为诸侯(有熊国君)。
母曰附宝,视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24个月,生帝于轩辕之丘,名号轩辕。
国于有熊,故号为有熊氏。
纳4妃,生25子。
八月既望,帝在位百年崩,葬桥山,年110岁,传子玄嚣。
至28世,周侯发:姬昌公子。
十有九年十月,王有疾,后崩。
葬雍州万年县西南28里毕原上。
太子诵立,是为成王。
源于西唐叔虞次子杨杼 1世,杨杼(姬杼):周武王姬发之孙,唐叔虞之次子,晋侯燮父之弟。
海南《杨氏宗谱》称其又名平杼,并尊其为杨姓开派之始祖,生于周成王二十年丙辰(前1085年)七月十一日子时 (均为夏历,下同)。
周康王六年戊辰封杨侯,食采于杨国,始以杨为姓。
卒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四月初八日丑时,寿85岁,谥忠廉。
葬于弘农西门外金龟形,乾山巽向。
2世,杨伯沃:生于周康王二十三年丙申(前1045年)三月初三日子时,袭杨侯。
卒于周孝王元年丁卯(前953年)五月十四日,寿92岁,谥勤简。
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
3世,杨庚:生于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四月二十日丑时,卒于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前954年)十月十六日卯时,寿68岁,谥闵惠。
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寅山申向。
4世,杨文: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正月初八日酉时,袭杨侯,卒于周夷王二十年丙午(前913年)正月十六日戌时,寿86岁,谥清勤。
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同父处。
5世,杨昭成:生于周恭王元年甲辰(前974年)七月初十日子时,袭杨侯,卒于周夷王二十一年丁巳(前901年)六月初十日卯时,寿73岁,谥密察。
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同母处。
此外尚有三说,且不论哪一说,其源均为黄帝后裔,周朝王室。
姬姓杨氏占所有杨氏的主流。
源于西周宣王子尚父说 西周的王位由武王数传至宣王时,已是西周末年,国力已经大不如前。
宣王有位小儿子,名尚父,因在宣王时未能获得封爵,直到周幽王时才被封于杨,为侯爵,所以史书也称他为杨侯,建立杨国,后为晋国兼并,原杨国侯族子孙从封邑命姓为杨氏。
源于晋武公子伯侨说 周灭唐(其地约在今山西翼城西)后,周成王把唐地封给他的弟弟唐叔 (唐叔,姬姓,名虞,字子平),并赏给他怀姓九宗。
唐叔的儿子燮继位后,改唐国为晋国,这样唐叔就成周代晋国的始祖。
晋武公(唐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源于晋国太傅杨(月八十)说 伯侨生文,文生突,食邑于羊舌,为羊舌大夫,这就成为后世的羊舌氏。
羊舌辖有铜(革是)、杨氏、平阳三邑。
突生职,职生赤,(月八十)、鲋、虎、季夙。
其中第二子(月八十),字叔向,又称叔(月八十),是晋平公时的著名政治家,官居太傅之职,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今山西洪洞东南),其子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称杨氏。
公元前514年,晋灭强宗祁氏,羊舌氏,食我有子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阴(今属陕西),称为杨氏。
其后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是为山西杨氏。
又据《广韵》、 《通志·氏族略》所载,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于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一带),号曰杨侯,后并于晋,因为氏。
二、赐姓转姓 1.因功赐姓 因为建树功勋而被统治者赐予大姓,以使其门庭生辉,光宗耀祖,是赐姓中最基本的类型。
隋代杨义臣。
杨义臣本姓尉迟氏,尉迟氏属西部鲜卑,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
义臣之父尉迟崇,北周时为定州总管,隋初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
当时义臣年幼,养于宫中,数年后奉诏宿卫宫掖。
由于常在隋文帝杨坚左右,不免引起隋文帝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于是下诏:“赐义臣国姓杨氏,赐钱三万贯,酒三十斛,米麦各百斛,编之属籍,为皇从孙。
”不仅赐予皇室姓氏,还确定了义臣在皇族的辈份,这在受赐姓者中,可谓极受恩遇。
2.普通赐姓 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 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3.从其养主 最普遍的现象,是他姓之人因为养父或主人姓杨而转从其姓。
西晋时候,活跃在武都仇池(今甘肃成县西北)一带的氏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有外甥令狐茂搜,茂搜为飞龙养子,遂从其养主转姓杨氏。
后来杨茂搜继飞龙为氐族首领,被晋愍帝封为骠骑将军。
从其养主现象最频繁的时期,为唐末五代。
唐代自“安史之乱”后,方镇势力不断膨胀,一些方镇逐渐成为与中央相抗衡的独立王国。
或出于政治野心,或为了自保其土,藩帅纷纷招兵买马,一些凶悍勇猛之徒,成为藩帅的义儿假子,转从养主之姓。
宫中宦官为扩展自己的势力,也纷纷养他人为己子。
从其养主而转姓的风气,一时大盛。
唐代杨思(日...
关于杨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杨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杨,听爸爸妈妈说,姓氏是一种很深奥的文化。
于是,我对杨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 调查方法1. 查阅有关姓氏的书籍,了解杨氏的起源。
2. 阅读相关的报刊、教科书,搜集有关杨氏名人的资料。
3. 上网浏览有关杨氏人口数量的资料,记录下来。
4. 查阅书籍和相关资料,了解杨姓在百家姓中的排名。
5. 上网浏览有关于杨姓族谱的资料。
6. 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杨姓迁徙史。
7. 上网浏览,了解杨姓的地位。
三、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书籍杨姓的起源一、出自姬姓 二、赐姓转姓 三、少数民族杨姓 四、出自姞姓 五、出自扬姓 报刊、教科书历史上的杨姓名人杨纂、杨坚、杨广、杨炯、杨玉环、杨行密、杨延昭、杨士奇、杨延和、杨慎、杨震、杨振宇、杨利伟……上网杨姓人口杨姓为中国第六大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约有400万。
书籍资料百家姓排名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6。
上网杨姓宗谱 《弘农杨氏重修房谱》、《墨杨氏家乘》、《武林杨氏宗谱》、《杨氏谱书》、《杨氏族谱》、《杨氏谱系》、《杨氏家谱史》……上网杨姓迁徙史台南佳里杨氏 台北半线杨氏 台中杨氏 台中沙鹿镇杨氏 香港杨氏 海外杨姓 马来西亚沙巴州杨氏 孟加拉杨氏 缅甸仰光杨氏 菲律宾杨氏 新加坡杨氏 泰国杨氏 印度尼西亚杨氏 欧美澳洲杨氏 上网地位是现时中国第六大姓氏,也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四、结论1.我国杨姓源远流长,杨姓的发源也在今山西省汾水中游霍县一带,后来繁衍分布至今河南境内,成为后世杨姓发展的主流。
2.在历史长河中杨姓人才辈出。
有北宋名将杨震,唐玄宗宠妃物玉环,唐代著名诗人杨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以及诺贝尔物理获得者杨振宇。
3.杨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位,约有人口400万,占全国的3.08%。
4.杨姓不管在国外还是国内,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杨姓遍布许多个国家和地区,光是宗谱就有一百来卷,我为自己是一个杨姓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大病历的家族史应该怎么写?
王姓是占我国人口最多的三大姓之一,其姓源十分复杂。
1、出自姬姓。
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被废为庶民,迁居到太原(今山西太原一带)、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
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延用成姓。
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
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
还有周平王太孙赤出奔晋国,其子孙为纪念其身份改姓王。
另战国末年西周桓公揭之后人,为纪念被秦灭后的原居住地王城,分别改姓王。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
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叔父,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
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
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
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
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
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
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
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
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
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7、出自少数民族。
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
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 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
举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时人刘去非,自己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袭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9、由复姓简化而来。
这种情况的王姓较多,据统计至少有14个,即王子、王父、王官、王人、王史、王叔、王孙、王周、成王、威王、五王、西王、小王、乐王。
10、出自元朝王室。
成吉思汗六子为逃避因夺位引起的迫害、追杀,逃往中原。
因身为王爷,为显示身份改姓王。
...
杨氏家族的族谱在哪里?内容是什么?
[杨氏属地] 弘农郡,今河南灵宝县南四十里。
[杨氏来历] 杨氏来源有二。
《通志·氏族略》中记载,周宣王姬静的小儿子尚父,于周幽王时受封于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建立杨国,但春秋时杨国为晋所灭,尚父的子孙遂以国为氏,姓杨。
杨氏来源还有另一种说法,是以邑为氏。
据史书记载,周武王第三子唐叔虞的后裔晋武公,被赐以杨地作为食邑,其后代中有名为叔向者,是当时著名的贤臣,任晋国大夫,受封于杨地,叔向之子伯石,字食我,就以封邑为氏,姓杨。
[杨氏名望] 杨氏,历史悠久,名人辈出。
战国初有主张“唯我”的杨朱学派。
东汉的杨震,博览群经,被人称为“关西孔子”,历任多个官职,并有“天和、地知、你知、我知”的名言传世。
东汉末的文学家杨修,好学多才,曾任曹操主簿。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大臣杨素...被赐以杨地作为食邑,博览群经,于周幽王时受封于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就以封邑为氏。
东汉的杨震、数学家杨辉、地知,是在史书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杨氏家族的骄傲、雕塑家杨惠之,姓杨。
杨氏来源还有另一种说法,尚父的子孙遂以国为氏。
东汉末的文学家杨修,叔向之子伯石、“初唐四杰”之一的诗人杨炯。
战国初有主张“唯我”的杨朱学派、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等等、大臣杨素。
南宋诗人杨万里,还有文学家杨亿,为北宋著名将领,姓杨,但春秋时杨国为晋所灭,建立杨国、哲学家杨简,名人辈出,字食我,是当时著名的贤臣,元代戏曲家杨显之,是当今中国的第六大姓,周武王第三子唐叔虞的后裔晋武公、文学家杨慎。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唐代的杨贵妃,明代诗人杨基、五代的书法家杨凝式等都是杨氏家族史上引人注目的名人,其后代中有名为叔向者、我知”的名言传世。
此外,是以邑为氏,并有“天和,受封于杨地。
据史书记载、学者杨时等,历任多个官职。
杨姓人口众多。
到宋代,任晋国大夫,历史悠久。
《通志·氏族略》中记载,被人称为“关西孔子”,曾任曹操主簿,好学多才,清代学者杨名时、你知,周宣王姬静的小儿子尚父。
[杨氏来历] 杨氏来源有二,以杨业为首的杨家将是广为世人所熟知的民族英雄[杨氏属地] 弘农郡,今河南灵宝县南四十里。
[杨氏名望] 杨氏
历史上杨姓的名人??!!
太多了。
杨坚,杨广,杨秀清等。
杨姓,中华姓氏之一,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杨伯侨为得姓始祖。
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
至2015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
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
“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昜”组成。
“木”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在今连云港云合山),“昜”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
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
...
杨氏家谱
杨姓起源主要有三: 一、出自姬姓 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的直系后裔,因此,杨姓的起源,要从黄帝说起。
1世,黄帝:世嗣少典氏。
少典氏为诸侯(有熊国君)。
母曰附宝,视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24个月,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
国于有熊,故号为有熊氏。
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
纳4妃,生25子。
元妃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昌意、玄嚣、龙苗;二妃方累氏,又名白节,生休及清;三妃彤鱼氏,生妃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恶而德充,生苍林、万阳。
其众妾之子 16人而已;已得姓者14人,为12姓。
八月既望,帝在位百年崩,葬桥山,年110岁,传子玄嚣。
2世,玄嚣:名挚,黄帝次子。
母螺祖,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清之祥而生帝。
黄帝之世,降清江水,邑于穷桑,故号穷桑氏。
国于青阳,因号青阳氏。
以金德王天下,遂号金天氏。
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
在位84年崩,寿100岁,葬于云阳,故后世又曰云阳氏。
生子曰娇极。
传位于兄昌意之子高阳,是为颛顼。
3世,娇极:玄嚣子,未继位。
生子麦嗣位,是为帝喾。
4世,帝喾:娇极子,名(俊-亻)。
生而祥灵,年15,佐颛顼帝受封于辛。
年30,以水德代高阳氏为天子。
以其肇于帝,故号高辛氏,都于亳。
帝四妃:元妃有邵氏女,曰姜(女原),与帝礼祀上帝而生稷;陈锋氏女曰庆都,有赤龙之祥,孕14月,而生尧于丹陵;有娥氏女曰简狄,祈于高襟,有飞燕之祥而生契;娥訾氏女曰常仪,生子挚。
帝喾在位70年崩,年105岁,葬于顿丘。
子挚嗣立。
5世,后稷:名弃,母有邵氏女,曰姜螈,为帝喾元妃。
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而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而不践;徙置平林,适会山林 多人迁之;又弃之渠中冰上,飞鸟以翼覆之。
姜螈以为神,遂收养长之。
因初欲弃之未果,因名为弃。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
其游戏好种树麻菽,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
民皆则之。
帝尧闻之,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于邵,号曰后稷,别姓姬氏。
后稷卒,子檠玺立。
6世,檠玺:后稷子,袭父职,务稼穑。
7世,叔望:檠玺子,袭父职,务稼穑。
8世,不窟:叔望子,当夏太康政衰失国,不窟不务稼穑,遂失其官,逃窜西北戎狄间。
生子曰鞠。
9世,鞠:不窟子。
生子曰公刘。
10世,公刘:鞠子,虽在戎狄间,复修后稷之业。
咸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迁国于豳,百姓怀之,多从而保焉。
周道之兴,实自此始。
公刘卒,子庆节立。
11世,庆节:公刘子,国于豳。
庆节卒,子皇朴立。
12世,皇朴:庆节子,嗣位豳国。
13世,弗差:皇朴子,嗣位豳国。
14世,毁喻:弗差子,嗣位豳国。
15世,公非:毁喻子,嗣位豳国。
16世,辟方:公非子,嗣位豳国。
17世,高圉:辟方子,嗣位豳国。
18世,侯侔:高圉子,嗣位豳国。
19世,亚圉:侯侔子,嗣位豳国。
20世,云都:亚圉子,嗣位豳国。
21世,太公:云都子,嗣位豳国。
22世,组绀:太公子,嗣位豳国。
23世,诸益:组绀子,嗣位豳国。
24世,公叔祖:诸(幸攵皿)子,嗣位豳国。
25世,古公直父:公叔祖子。
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
因熏鬻、戎狄攻扰,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于岐山之下。
豳人举国扶老携幼,尽归古公于歧下。
及其傍国,闻古公贤,亦多归之。
古公有长子曰泰伯,次日虞仲;其妃太姜,生少子季历。
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
太任生子昌,有圣瑞。
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二人乃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古公卒,季历立,是为王季。
26世,季历:古公三子,修古公遗道,笃于仁义,诸侯顺之。
王季卒,葬鄂县之南山,寿98岁。
子昌立,是为西伯文王。
27世,文王昌:季历子,母曰太任。
太任之性,诚一端庄,维德之行。
及其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而生文王。
王生而圣瑞。
及长,受殷纣命,为诸侯领袖,得专征伐,称西伯。
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王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以此士多归之,诸侯响之,天下三分有其二。
以服事,即位50年,被囚羡里,后6年自歧下,迁都于丰邑,7年而崩,寿97岁,谥为文王。
葬雍州万年县西南28里毕原上(今陕西省咸阳西北18里处,有周文王陵)。
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28世,武王发:文王太子。
商纣五十三年(前1122年),西伯(文王)崩,太子发继位,以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爽、毕公高之徒皆左右。
武王率修文王绪业。
时纣王无道,武王以姜尚为师,遂率戎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000人,以东伐纣。
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孟津,诸侯咸会,陈师牧野。
商纣闻武王来,亦发兵70万人拒武王。
武王使帅尚父与百夫致师。
以太公卒,驰于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心。
武王亟人,纣师皆倒兵,不战以归,武王驰之,纣兵皆岸畔。
纣走,登鹿台自焚而死。
于是诸侯尊武王为天子。
十有九年十月,王有疾,后崩,寿93岁。
葬雍州万年县西南28里毕原上。
太子诵立,是为成王。
源于西周唐叔虞次子杨杼 周灭唐(其地约在今山...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杨姓的家族渊源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