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企业还是公司,不管是建设科研团队还是运作科研团队,管理的核心是管人的问题。用【团队激励宝】积分制管理,从人性出发,用科学机制的力量,持续提高团队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解决干部员工源动力问题,员工对公司做的每一件好事都点对点的用奖分的形式给予肯定,载入公司的司册,永久使用,终生有效。让企业管理者轻松管理,让干部员工快乐工作,快乐挣积分!
用积分制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
1.积分制管理可以把员工的任何行为与积分挂钩,员工好的行为就用奖分进行认可,员工的不良行为就用减分进行约束,因此积分制管理非常有利于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
2.用积分制增强制度的执行力
实行积分制管理,员工所有的违规、违章行为都可以不扣钱,改为减分,不影响员工的工资,员工人人都能接受。同时,通过减积分,员工又接受到了处罚的信号,有了这套管理体系,大大增强了制度的执行力。
3.用积分制解决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实行积分制管理,积分代表一个人的综合表现,员工的积分按照名次排得清清楚楚,奖金都与积分名次挂钩,人人都有的不平均发,少数人有的可以放在台上公开发,彻底解决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问题
4.用积分制节省管理成本
一是积分不需要花钱买,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激励资源,积分不直接与钱挂钩,用的永远是名次,待遇分配方案制定以后与积分用的多少没有关系,二是用了积分,把原来平均分配的福利待遇转为与积分名次挂钩,开支不增加,由于拉开了差距,激励效果成倍增加,也相当于节省了成本。
5.用积分制留住人才
实行积分制管理,员工工作时间越长,表现越优秀,积分累计就会越高,积分越高,成就感越强。同时,得到的各种福利也会越多,有的甚至配了股份,解决了归属问题,企业就有了留人才的砝码,员工也就稳定了。
6.不需要修改规章制度,改变流程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体系,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都有自己的流程,但这一切都不需要改变,只需要把积分体系配套导入就可以了。因此,这套管理方法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放开使用。
【团队激励宝】积分制管理专家
如何狠抓规章制度落实,不断提升制度执行力
一、制度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制度管理包括制度设计、制定、实施、效果评估和再完善五个方面,在制度的制定、实施和完善方面我们下了很大工夫,而对制度设计和效果评估重视不够,甚至存在缺失现象。
试想,如果一项制度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缺乏实施效果评估,这项制度的合理性和效用性必将大打折扣。
在制度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制度设计缺失,制度出台缺乏论证。
制度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而“量身定做”的,制度设计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企业需要制定哪些制度、建立什么样的制度体系以及如何制定的问题。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许多制度都是由各业务职能部门代表企业制定,没有哪个部门对制度设计负责,至于制定哪些制度、建立什么样的制度体系更很少考究和论证。
由于缺乏制度设计,业务职能部门各行其是,使各项制度之间缺乏衔接,有时相互交叉对立,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制度体系。
另外,制度设计环节缺失容易出现制度出台的盲从性,造成上面有什么制度,下面照猫画虎出台什么制度,导致制度千人一面,脱离实际,缺乏企业个性和特色。
2.一些制度带有鲜明的部门色彩,公平公正性不够。
各业务部门在制度制定过程中,习惯闭门造车,而很少调研,广泛征求其他部门和职工群众的意见;习惯从便利本部门、本业务系统开展工作的角度考虑问题,而站在企业战略高度考虑的不够;习惯对下级执行者要求苛刻、避轻就重,而对制度的制定者和督导者网开一面、避重就轻,严重背离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有些部门甚至把设立制度作为利益调整、维护本部门利益的工具。
前些年我国政府取缔了不少利用权力获取社会公众资源的地方性行政法规,从侧面反映了制度腐败的严重性。
3.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制定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管理,解决问题。
简单实用有效是制度具有可操作性的重要衡量标准。
在制定制度时我们极易犯过左或过右的毛病。
过左就是过于突出制度的约束性,表现为制度过于繁琐,过于细化量化、标准太高太严等,执行起来十分困难,不仅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增加了执行成本,而且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过右主要表现不切实际照搬上级文件,制度文字流于形式,过于宏观笼统,标准不明确,要求不具体,把制度建设作为装点门面、应付上级检查的工具。
因此在制定制度时我们必须克服过左或过右的毛病,使制定出来的制度真正简单实用,切实可行。
4.制度创新缺乏继承性和连续性。
制度建设是制度制定、执行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的过程,任何制度都有一定的时效性和阶段性,没有一成不变的制度。
当企业的外部生存发展环境和内部发展战略目标发生变化时,需对制度中不合时宜的部分进行修改,而不是全盘否定。
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以前我们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个领导一个思路,新领导上任后,不仅要换人,以前的制度也要推倒重来,感觉这样才能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还有些制度仓促出台,说不上朝令夕改,但年年修改完善;个别制度改变过大,往往让执行者和遵守者无所适从。
如果一项制度还基本合理,就要保持其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在制度创新方面西方企业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5.制度执行力方面存在缺陷。
制度与制度执行力是紧密相关但又不完全等同的两个概念,制度执行力建立在制度基础之上,是实现制度目标过程中速度、质量和效能的综合体现。
影响制度执行力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制度本身不合理,缺乏可操作性。
其次,制度执行好坏一个样,缺乏有效的奖惩激励、责任追究机制跟进,挫伤了员工制度执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制度的执行缺乏监督制约,造成个别组织实施者对制度执行的身体力行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等执法不严的问题,甚至为满足一己私欲凌驾于制度之上。
另外,制度执行力文化建设滞后,在企业内部还缺乏尊重制度、以制度作为行动最高准则的文化氛围。
二、加强制度管理,提升制度执行力的对策 提升制度执行力,制定一个好的制度是前提,抓落实是关键,监督制约、效果评价是保障,必须建立制度设计、制定、执行、评价一体化的制度管理运作体系。
1.构建好的制度,保证制度的严肃性。
公共选择管理理论认为:在好的制度和制度环境下,坏人可以做好事;在坏的制度和制度环境下,好人可以做坏事。
把制度制定好,是制度建设的重要前提。
(1)成立专门的建章立制机构。
具体负责制度体系的设计和制度制定的审定工作,相当于人大立法机关。
企业成立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的立制机构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政出多门,各行其是的问题,保持制度的公正性,避免个别部门把设立制度作为利益切割、维护本部门利益的工具。
(2)精简制度,建立精干高效的制度体系。
制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符合实际、满足需要、解决实际问题。
制度过多反而会形成“文山会海”,增加管理成本,降低组织效率。
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审视梳理制度体系,对内容相近、业务关联的制度能合并的合并;对内容空泛、缺乏约束力的制度该取消的取消;对带有部门利益保护色彩的该废止的废止。
通过精简制...
如何加强企业管理制度贯彻执行落实
第一、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全面、完整、科学,具有可操作性。
首先,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在生产、经营、质量、技术、人力资源开发等各个方面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范,在制定时,必须全面考虑,使规章制度具有完整性,避免出现管理“真空”;其次,企业规章制度是全体职工的行为准则,是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体现,在制定时,必须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充分论证,实事求是,使制定的规章制度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能靠闭门造车或搞“暗箱操作”,更不能随心所欲地凭主观臆断制定一些“土政策”。
第二、规章制度要与时俱进,及时修订。
在企业中可以发现,各种规章制度制定的很多,也比较全面,但总会有某些规章制度不能跟上企业管理的发展,不能满足实际要求,有的规章制度甚至是几十年前的制度,现在仍然使用。
很明显,这些制度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成了摆设或拌脚石,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妨碍工作的正常进行。
因而,制度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企业管理的发展,及时修订,使之符合实际情况的需求,与时俱进。
第三、规章制度的执行要公平、公正,公开。
不管是领导干部或亲戚朋友,必须严格按制度办事,谁违背了规章制度,谁就应该受到制度的处罚,否则,认人唯亲,保持一团和气或放低处罚标准,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激励和约束作用,甚至会起到消极的负面作用。
在这点上,大部分企业做得很不好,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和加以注意的。
第四、建立完善的督促机制,保证规章制度的正确执行。
规章制度制定得再好,如果执行过程无人监督,必然会出现人为偏离制度的约束和要求,不能真正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
领导也好,普通职工也好,既然制定了那么多的制度、职责,就要求我们的管理、执行活动必须按制度行事,受其支配和约束,但如果仅是满足于开会时的泛泛而谈或制度的表面约束,工作就落实不到位,责任就追究不到人,就会流于形式,久而久之,人们就我行我素,把制度和职责置之于脑后,淡忘了制度的约束和要求。
为此,要以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对已有规章制度的执行进行检查,对全体职工起到督促作用。
第五、明确职责,细化分工。
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之受到约束,实现各项规章制度意图,达到完成企业目标的要求,企业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都应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只有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才能使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层层分解,细化分工,使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很好地落实。
第六、领导干部必须做好表帅,率先垂范,带头执行。
企业领导处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他们负责确定企业价值的目标定位、发展思想、资源配置、各种规章制度的出台以及工作的方式方法等,对规章制度的执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中层管理者是企业走向成功的重要力量,他们承上启下,既是大团队中的一员和伙伴,又是小团队中的领导和教练,他们应具备正确做事和做正确事的双重能力。
企业领导和中层管理者,通过各方面的工作影响、作用于每一位职工。
第七、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
有制度、有执行,但并不一定能做好企业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还得对各项规章制度及其执行情况进行合理、有效地评价和考核,这样不但能使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公平、合理的执行,也能促进全体职工主动按要求执行,更能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及修订和补充。
而对各项规章制度执行的考核依据就是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不仅要对规章制度的落实进行评价,而且要对其结果进行纵横对比、合理评价,因此,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是各项规章制度执行考核的依据。
同时,完善的价机制也能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完整性、科学性、可操作性进行合理地评价,并使其得到及时的完善和补充修订。
以上为有关论述,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何狠抓规章制度落实,不断提升制度执行力?
一、制度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度管理包括制度设计、制定、实施、效果评估和再完善五个方面,在制度的制定、实施和完善方面我们下了很大工夫,而对制度设计和效果评估重视不够,甚至存在缺失现象。
试想,如果一项制度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缺乏实施效果评估,这项制度的合理性和效用性必将大打折扣。
在制度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制度设计缺失,制度出台缺乏论证。
制度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而“量身定做”的,制度设计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企业需要制定哪些制度、建立什么样的制度体系以及如何制定的问题。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许多制度都是由各业务职能部门代表企业制定,没有哪个部门对制度设计负责,至于制定哪些制度、建立什么样的制度体系更很少考究和论证。
由于缺乏制度设计,业务职能部门各行其是,使各项制度之间缺乏衔接,有时相互交叉对立,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制度体系。
另外,制度设计环节缺失容易出现制度出台的盲从性,造成上面有什么制度,下面照猫画虎出台什么制度,导致制度千人一面,脱离实际,缺乏企业个性和特色。
2.一些制度带有鲜明的部门色彩,公平公正性不够。
各业务部门在制度制定过程中,习惯闭门造车,而很少调研,广泛征求其他部门和职工群众的意见;习惯从便利本部门、本业务系统开展工作的角度考虑问题,而站在企业战略高度考虑的不够;习惯对下级执行者要求苛刻、避轻就重,而对制度的制定者和督导者网开一面、避重就轻,严重背离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有些部门甚至把设立制度作为利益调整、维护本部门利益的工具。
前些年我国政府取缔了不少利用权力获取社会公众资源的地方性行政法规,从侧面反映了制度腐败的严重性。
3.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制定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管理,解决问题。
简单实用有效是制度具有可操作性的重要衡量标准。
在制定制度时我们极易犯过左或过右的毛病。
过左就是过于突出制度的约束性,表现为制度过于繁琐,过于细化量化、标准太高太严等,执行起来十分困难,不仅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增加了执行成本,而且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过右主要表现不切实际照搬上级文件,制度文字流于形式,过于宏观笼统,标准不明确,要求不具体,把制度建设作为装点门面、应付上级检查的工具。
因此在制定制度时我们必须克服过左或过右的毛病,使制定出来的制度真正简单实用,切实可行。
4.制度创新缺乏继承性和连续性。
制度建设是制度制定、执行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的过程,任何制度都有一定的时效性和阶段性,没有一成不变的制度。
当企业的外部生存发展环境和内部发展战略目标发生变化时,需对制度中不合时宜的部分进行修改,而不是全盘否定。
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以前我们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个领导一个思路,新领导上任后,不仅要换人,以前的制度也要推倒重来,感觉这样才能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还有些制度仓促出台,说不上朝令夕改,但年年修改完善;个别制度改变过大,往往让执行者和遵守者无所适从。
如果一项制度还基本合理,就要保持其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在制度创新方面西方企业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5.制度执行力方面存在缺陷。
制度与制度执行力是紧密相关但又不完全等同的两个概念,制度执行力建立在制度基础之上,是实现制度目标过程中速度、质量和效能的综合体现。
影响制度执行力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制度本身不合理,缺乏可操作性。
其次,制度执行好坏一个样,缺乏有效的奖惩激励、责任追究机制跟进,挫伤了员工制度执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制度的执行缺乏监督制约,造成个别组织实施者对制度执行的身体力行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等执法不严的问题,甚至为满足一己私欲凌驾于制度之上。
另外,制度执行力文化建设滞后,在企业内部还缺乏尊重制度、以制度作为行动最高准则的文化氛围。
二、加强制度管理,提升制度执行力的对策提升制度执行力,制定一个好的制度是前提,抓落实是关键,监督制约、效果评价是保障,必须建立制度设计、制定、执行、评价一体化的制度管理运作体系。
1.构建好的制度,保证制度的严肃性。
公共选择管理理论认为:在好的制度和制度环境下,坏人可以做好事;在坏的制度和制度环境下,好人可以做坏事。
把制度制定好,是制度建设的重要前提。
(1)成立专门的建章立制机构。
具体负责制度体系的设计和制度制定的审定工作,相当于人大立法机关。
企业成立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的立制机构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政出多门,各行其是的问题,保持制度的公正性,避免个别部门把设立制度作为利益切割、维护本部门利益的工具。
(2)精简制度,建立精干高效的制度体系。
制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符合实际、满足需要、解决实际问题。
制度过多反而会形成“文山会海”,增加管理成本,降低组织效率。
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审视梳理制度体系,对内容相近、业务关联的制度能合并的合并;对内容空泛、缺乏约束力的制度该取消的取消;对带有部门利益保护色彩的该废止的废止。
通过精简制度...
如何认真抓好制度机制的贯彻落实?
三分布置,七分落实。
群众工作制度的成效取决于制度的执行 力。
提高群众工作制度执行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针对性 地解决具体问题,更要透过问题抓根本抓关键;既要治标,更要治 本;既要重他律,更要重自律。
一是要发挥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制度的示范作用。
孔子曰:“子 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
党员干部本身行为 是单位的风向标,具有鲜明的引领、导向作用,所谓上行下效即是此 意。
制度执行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党员干部的表率和模范 作用。
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从内心认识到执行制度的重要性,增强 制度执行意识。
只有从心里想执行,有强烈的执行意识,才能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制度要求和工作部署,才能提高制度执行力、落实力。
要增强责任意识,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时刻牢 记自己的使命,增强责任心,多做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的事,始 终心系群众,依靠群众。
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群众的忧虑和呼声当作 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吃 苦在前,奉献在前,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 作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呼声、要 求和意见,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 法,并依靠群众加以解决。
二是要加强宣传教育,确保群众工作制度的执行。
要强化党员干 部的学习意识,把制度学习培训纳入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组织建设内 容之中。
善于学习,才能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和执行力。
组织干部职 工认真学习群众工作制度,以及党的群众路线,明确自己该做什么、 怎么做,哪些不该为、违反了有哪些后果,自觉做到知制度、守制 度、护制度。
同时,加强制度执行的指导力度,及时解决制度执行中 出现的问题,提高制度的执行能力。
要倡导和培育良好的落实文化, 要激励和引导党员干部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使之成为党员干部的一个 习惯,努力营造“遵守制度为荣、违反制度为耻”的浓厚氛围。
三是要建立群众工作制度执行监督机制。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 行。
即使有了先进的制度,没有完善的制度执行监督和追究机制,制 度的执行仍然会难以到位。
因此,建立完善的执行责任机制和考核监 督机制,是提高执行力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监督检查是保障制度
怎样把公司制度落实到工作中?
公司制定制度的目的不是纯粹的约束和控制,也不是体现管理的权威,也不仅仅是全体员 工和谐相处的规则,而是规范员工行为,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的行为 准则。
不断完善的制度,才能让管理走向规范化,才能为管理者和员工提供最大的创造空间。
现在,不管走到哪里,不论是机关还是企业,都能看到一套套规定、制度,有的还装订得整整 齐齐,制作得华美精致。
这些规章制度对人员、机器、设备以及环境等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 的管理。
但这些制度在有的单位落实得并不好,成为放在抽屉、 摆在案头、挂在墙上的摆设。
制度来源于对企业运行和管理经验的总结,有的甚至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
一些单位工作 做得好、出成绩,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健全,落实有力;相反,有的单位出问题,也出在违反规程、 违章操作上。
制度贵在落实。
让制度从墙上走下来,真正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是转变执行作 风的问题中应重视的要义。
员工要乐于接受和认可制度, 让制度从“墙上”走进心中,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把刚性的 管理制度转化成柔性的工作流程, 这样才能确保执行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才能有更加充裕的 时间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如何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做法及经验
参考:云南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http://views.ce.cn/main/qy/xzgl/201004/09/t20100409_21254434.shtml近年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决策和部署,云南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建设“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服务型政府,开展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基本内容 2007年以来,云南省政府每年确立一个主题,先后制定和实施了法治政府四项制度、责任政府四项制度、阳光政府四项制度。
2010年准备实施效能政府四项制度。
(一)法治政府四项制度 2007年,云南省政府制定实施了《云南省省属企业国有资产处置审批制度》、《云南省重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审批制度》、《云南省重大投资项目审批和核准制度》、《云南省省级财政追加预算支出审批制度》四项制度。
省属企业国有资产处置审批制度,主要是进一步规范省属企业国有资产处置行为,明确处置权限和审批程序。
重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审批制度,主要是规范重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审批和管理。
重大投资项目审批和核准制度,主要是规范全省重大投资项目审批和管理,提高重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效率。
省级财政追加预算支出审批制度,主要是进一步规范预算执行中追加预算支出事项的审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实施这四项制度,重点是突出办事的程序,坚持依法依规做好审批工作。
省政府要求各州(市)、县(市、区)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台相应的制度。
(二)责任政府四项制度 2008年,云南省政府以责任政府建设为主题,制定实施了行政问责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四项制度。
行政问责制,主要是解决机关工作人员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推诿扯皮等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问题。
首问责任制,通过全面实行首问登记、挂牌上岗和业务工作AB角制度,解决少数机关工作人员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的问题。
服务承诺制,通过对各级行政机关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进行认真梳理,向社会和群众作出具体的服务承诺,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限时办结制,要求各级行政机关对具体业务工作作出限时办结的要求和承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三)阳光政府四项制度 2009年,云南省政府制定实施了重大决策听证制度、重要事项公示制度、重点工作通报制度和政务信息查询制度四项制度。
重大决策听证制度,主要是为了加快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进程。
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的决策事项,涉及公共利益、群众切身利益以及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重大决策事项,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决策事项,各级行政机关在决策前都要公开听证。
重要事项公示制度,主要是为了使政府工作更加广泛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各级行政机关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事项,涉及公共利益、群众切身利益以及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事项,在实施前均向社会公示,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重点工作通报制度,主要是为了推动工作落实,提高政府执行力。
各级行政机关对同级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和工作完成后,要向社会及时通报。
通报的内容主要包括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进展情况及其成效、重点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向社会公布的服务承诺事项和落实情况、公众关注以及其他应当向群众通报的重要事项等。
政务信息查询制度,主要是为了及时、高效地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务信息的多样化需求。
通过96128政务信息查询电话专线、政府网站、政务服务中心、档案馆和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设立的政府信息公告栏和电子信息屏,以及信函和来访等方式,为公众查询政务信息提供服务。
(四)效能政府四项制度 2010年,为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提高全省各级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云南省政府将在县级以上行政机关推行行政绩效管理制度、行政成本控制制度、行政行为监督制度、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四项制度。
行政绩效管理制度,主要是加快建立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绩效管理成败的重要标尺。
开展政府重点建设项目专项稽查和审计,努力提高项目开发建设效率;加强对政府重点民生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保证惠民资金及时拨付、按规定使用;强化重点工作效能评价,促进政府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全面完成。
行政成本控制制度,主要是加强行政机关机构和人员编制管理,从严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加强部门预算控制,大力压缩一般性行政开支,精简会议和文件,严控新建楼堂馆所,2010年要实现出国(出境)和公务用车购置经费零增长,会议、庆典、论坛和出省考察经费压缩20%;建立公务卡结算制度,提高政府日常公务开支由公务卡支付的比例;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节约行政开支。
行政行为监督制度,主要是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监督,强化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管理,完善重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制度,构建统一、有序、开放、透明的交易平台,规范交易行为;完善政务网络电子监察系统,实现监督...
如何把制定的管理制度落实好,?
如果是这个,那么我想你只需要做到两点就一定能实施好,第一,制度要严格执行,不能因为有理由就可以放松,制度的火炉原则就是,火炉就放在那,起到警示作用,火炉是对事不对人,谁碰到就烧谁,火炉不会放松,你碰的厉害就烧的厉害。
制度执行起来总是会有人有抵触情绪,会找各种理由反对,你这次答应了下次别人就会找到其他的更好的理由,比如说早上上班打卡,现在天冷了,就会有员工说老板,我们能不能九点到不八点半到,这样我住的远六点就要起来,天都还没亮呢,八点半到公司瞌睡还晕着呢,上班也没效率,不如九点到,我们更能高效率的工作,如果你同意了,你会发现,过一段时间,就算九点上班还是有人有理由迟到,比如罚款,迟到你罚五十,他会说老板,罚款主要是为了警告,我们工资本来都不高,罚一块钱意思一下,我们下次注意就行了,如果你同意了,你会碰到这样的员工:老板,给,这我我这个月的迟到罚款30元,我这个月都迟到,先提前交了(我碰到过,是真的),所以,制度制定出来了就一定要坚持;第二点:领导带头,领导带头执行就一定可以执行下去,如果领导例外了,那么完蛋,制度实施起来绝对会走样。
工作简报的范文
协助富士康科技集团招募培训员工工 作 简 报第7期信阳市招募招商办公室 2011年2月13日[编者按] 2月12日,市政府派出三个督导组深入各县区了解协助富士康科技集团招募培训员工情况,一组组长胡彩贤、张新鸿,督导平桥区、罗山县、淮滨县、息县;二组组长陈东升,督导新县、光山县、商城县;三组组长王家军,督导师河区、潢川县、固始县。
从督导情况看,市工作会议后,各县区认识到位、部署迅速,计划周密,开创了今年招募招商工作的新局面。
特别是淮滨县,不仅认识、部署、计划都很给力,关键是他们措施过硬、行动迅速、注重实效,为全面完成今年的招募招商任务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现将淮滨县的主要做法简要介绍如下:淮滨县科学运作 细化目标 招募工作取得新突破市政府协助富士康科技集团招募培训员工工作会议后,淮滨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部署,完善措施,狠抓落实,招募培训员工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截止2月14日下午5时,全县共报名510人,面试310人,合格259人,近期将派专人护送合格人员到富士康科技集团。
一、高度重视,成立组织。
淮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协助富士康科技集团招募培训员工工作,为了确保此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县政府督查室、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教体局、县农业局、县商务局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各乡镇、县直各有关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淮滨县协助富士康集团招募培训员工工作领导小组。
二、迅速行动、层层部署。
市政府专题会议之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杨春丽同志在信阳立即召集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财政局参会的主要负责同志,对此次招募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当天下午,杨春丽副县长又召集县政府办和县人社局的有关同志安排部署下一步的工作。
1月31日上午,县政府召开了由各乡镇、县直各有关单位分管领导参加的招募工作专题会议,传达了市政府专题会议精神,对此次招募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量化,要求各乡镇和县直各有关单位要提高认识、明确工作责任,必须按时完成任务。
2月10日上午和2月11日下午县政府又连续召开了专项工作会,给招募工作再加压。
各乡镇也及时召开了乡镇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和村支部书记会议,对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包村干部作为第一责任人,村支部书记作为直接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三、完善措施,狠抓落实。
一是实行联席办公会议制度。
县政府每周召开由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听取工作进度汇报,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
县招募培训员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细化了工作任务,确定了工作措施和时间进度,责任明确到人。
三是设立18个专门招募点。
县职业介绍所和各乡镇劳动保障所均设立专门招募点,春节假期安排专人值班,确保报名电话24小时畅通,方便务工人员报名。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县职业介绍所在县电视台以滚动字幕的形式播出招工信息,公布咨询电话;制印招工简章1万份,下发至各街道、社区、行政村;沿街悬挂宣传横幅10条;向全县外出务工人员发招募短信二十万条;利用春节期间民工返乡的大好时机,结合“春风行动”于腊月二十九、正月初六在火车站、汽车站等人员集中的地方举办了两场专项招聘会。
通过广泛的宣传活动,将招募信息传递到每一位返乡和外出务工人员。
五是严格奖惩措施,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淮滨县政府将此次招募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拿出60万元作为第一批招募培训工作的经费,制定了奖惩措施,对成功输送一人奖励乡镇或有关单位1000元,对未完成任务的给予相应的处罚。
六是强化督导,实行日通报制度。
此次招募工作实行日报告制度,各乡镇和有关部门每天向县招募办报告当天工作进度,县招募办汇总后上报县政府主要领导,县政府督查室每天通报工作进度,对责任心不强,效率不高的人员和单位给予严肃批评,并要求查找原因、限期改正;对完成任务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
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和意见建议
通常讲,支部有七项组织生活制度:(1)会议制度。
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2)党日制度。
每周用半天时间进行党的组织活动。
(3)党课制度。
每月进行一至二次党课教育。
(4)报告工作制度。
支部委员会按季度或工作阶段,向支部党员大会作工作报告和自身建设情况的报告。
(5)民主生活制度。
每半年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或支部党员大会进行交心通气,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团结,改进工作。
(6)党员汇报制度。
党员每月向党组织汇报一次思想、工作和完成支部分配任务的情况,遇有重要问题应当及时汇报;外出时间较长时,应当作书面汇报。
(7)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对党员特别是干部党员的思想、工作、作风和模范作用,采取党内与党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议,每年至少一次。
过好组织生活的建议:一、 莫让批评变味 二、建立组织生活日记制三、做参加组织生活的模范...
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存在哪些问题
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在组织生活的主体建设上来讲: 一是思想认识不高。
普遍存在着党务工作谈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
支部成员对党支部着重议哪些事、抓哪工作,思路不是很清楚,过于依赖支部书记个人能力素质,在议事议政中过于“讲政治”,“老好人”思想严重,组织生活中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意见没有针对性,习惯于等上级党委安排部署,弱化了党支部集体抓大事、议大事的能力。
二是参与意识不高。
部分党员同志没有真正认识到开展组织生活的重要意义,对开展组织生活兴趣不高,在思想就存在着“应付”心理,党员权利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总感到是“要”我过组织生活,而不是我要过组织生活,把参加组织生活当成一种额外负担被动应对。
三是综合素质不高。
平时不注重加强学习,忙于工作多,精力透支多。
同时,支部成员大多任职时间较短,缺少工作经验,对党务工作掌握不深,实际能力水平与工作要求差距较大。
“资深”的老委员、老党员较少,“传帮带”作用不明显,缺乏一套抓支部规范化建设的有效经验,没有发挥“抓典型、树标杆”的示范作用。
(二)在组织生活的组织部署上来讲: 一是安排缺乏计划。
部队其他各项业务工作分散大部分精力,往往会与组织生活产生冲突,统一的组织生活时间往往难以协调。
七项组织生活制度没有明确的活动计划,到了时间,想安排什么活动就安排什么活动,工作忙了,不安排组织生活或者有安排也很难得到具体落实。
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以所务会、交班会讨论决定,没有明确每个阶段活动的时间、内容和形式,导致组织生活不系统、不规范。
二是方式缺乏创新。
组织生活单一化,就事论事多,思想交锋少;民主生活会讲成绩多讲问题少,不能很好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模式单一化,党员教育没有根据不同党员的年龄、文化、工作岗位特点因人施教,搞“大讲堂”;教育手段单一化,缺乏现代化科技手段,学习内容与政治教育差不多,时间慢,信息量小,内容重复交叉,降低了学习的新鲜感。
三是活动缺乏针对。
没有用心去谋划好每一次难得的组织生活,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
与党员思想、工作、生活的问题实际相去甚远,即便是“就事论事”的议题也泛泛而谈。
而且有的支部组织生活摆脱不了“家长制”的影子,缺乏党内民主,不符合当前官兵的思想实际。
(三)在组织生活的落实成效上来讲: 一是组织生活存在形式。
部分单位党内组织生活只满足于时间、次数要求,形式主义现象突出。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传统只是在形式上继承,并没有从实质上突破。
民主生活会上民主气氛不够浓厚,思想放不开,做不到畅所欲言,等待观望的现象比较严重。
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影响支持率。
二是民主集中落实不力。
由于一些正副书记缺乏做党支部工作的基本功,加之平时工作碰头、相互谈心较少,没有形成良好的民主氛围,从而导致“议事”不规范,决策不民主,部队建设质量不高。
一些党组织缺乏党员是党的主体的意识,在组织生活中一味强调义务的多,体现党员权利的少,久而久之,党员的权利意识在不知不觉被弱化。
三是监督检查作用不强。
基层党组织管理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管措施不够有力,民主监督氛围不浓,对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不到位,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对党员的思想动态、精神状态、日常工作生活行为了解掌握不及时、不准确。
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能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党组织生活的质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如何开展和落实企业的经验管理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