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歌唱时呼吸的建立
中国艺术招生网>>音乐>>音乐专业
>>歌唱时呼吸的建立
歌唱时呼吸的建立
2007-4-1 15:21:31
关于歌唱呼吸及几种吸气方法
经常不经意间我问我们歌手唱歌录歌都是怎么方式,他们回答我大部分是坐着,还有唱到哪算哪,这是很不专业的,绝对不行,呼吸在唱歌中的作用非常之重要,本站歌手此文章必须阅读。
对于怎样吸和怎么呼,是一种根本不需要考虑的事情。人体的这种功能,从本质上、生理上来说,在歌唱时和在说话时是完全一样的,但在运用上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别。说话时人不需要考虑在什么时间、什么方法进行呼吸。气息的进出量,只要它觉得合适可多可少,因为他有充分的机会去呼吸。他不必要把气吸到什么地方,也不必要把吸入的气息固定在一个位置以支持一个特定的长度和强度的声音上,换气的速度也没有限制。总之,是随意和自由的。
歌唱的情况则不同。歌唱者要有意识地去吸气,并保持把所吸入的气息分配在要发出的一定数量的声音上,而每个音都有它特定的高度、长度、强度。唱一首歌曲时,歌唱者只能在休止的时候和歌词、乐句等表情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换气。总之,是有意识、有准备、有计划的。
歌唱需要气息,那是不是气吸得越多越好呢,朋友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因为担心气不够用,就吸进大量的空气,结果还是觉得气不够用,而且唱起来觉得憋得难受。这是因为气吸得过多过满时,呼吸肌肉群用力过多,造成肌肉僵持的缘故,也就是说气息吸得过多,会影响歌唱的正常进行。
那么,吸入多少气息才算合适呢,这是一个无法用数字来回答的问题,它只有通过歌唱者的感觉来“计算”。应该说,歌唱呼吸是一个兴奋而又放松的循环过程。吸气时,保持一种积极、放松的状态,积极是指兴奋向上,放松是指叹气向下的感觉。
这种积极、放松的状态,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适度抬起胸部,两肩松垂、颈部放松、两眼平视有神、面带微笑(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微笑)。保持这种姿势,通过下面几种吸气方法的学习,来体会正确的歌唱吸气。
(1)叹气式吸气
大家知道,叹气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通的现象,它是放松的也是向下的。它有利于吸气肌肉群的放松,以便更好的吸入气息。具体做法是先叹后吸,你心里主要想着叹气,而不是吸气。当气息随着“叹”被排出后,也就是呼气肌肉群的工作做完了,接着吸气肌肉群就会立即开始工作——吸气,这个循环是自动完成的。如果你脑子里想的是吸气,就会使你的吸气肌肉群总处于一种工作状态,无法放松,气息也就难以正常的被吸入。注意:叹到那里就吸到那里,不要人为地做强制性的动作。唱的过程中要保持叹气的感觉,每个乐句都是如此,形成良好的呼吸循环。
(2)闻花式吸气
闻花式吸气方法容易使气吸得深,而且没有吸气时的抽气声和多余的动作,也较容易体会和掌握。闻花时,因花香使人的心情特别愉悦,辨别花香时又要求特别认真和用心,是一种既放松又兴奋的感觉。具体吸气时是:上身完全放松,腰围很舒服地向往松开,随即胸部也有舒张感,体内空间增大使气息很自然地流进去。这样的吸气既松畅又适度,吸后人很兴奋,胸有宽敞感。用这种吸气的感觉来歌唱,气息通畅,声音圆润。
闻花式可开口,也可闭口,闭口时嘴不能闭的太紧,太紧会影响进气的速度和灵活性。单纯练习吸气时,可采用闭口吸气。歌唱时最好自然张开嘴与鼻子同时吸气为佳。不论是闭口还是开口与鼻子同时吸气,最关键的是要体会气息流入体内时的感觉。
(3)惊讶式吸气
惊讶式吸气,就是利用人在惊讶时,生理作出的快速反映,达到快速吸气的目的。这种吸气既吸的快又吸得深,它能使呼吸肌肉群在瞬间完成收缩与放松的循环,能锻炼呼吸器官的快速灵活性。这种吸气也称为“喘气”。表现悲愤和激昂情绪效果较好。
以上三种吸气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一方面可以通过做一些单纯性的练习,如快吸快呼,快吸慢呼,慢吸快呼,慢吸慢呼的练习;(它不是主要的,只是一种辅助性练习)。另一方面就是在演唱中去练习,这是主要的练习方法,因为纯生理性的吸气动作不与歌唱结合起来,歌唱所需要的那种深、松吸气就无法得到,也就是说,歌唱良好的吸气只有在歌唱实践中才能获得。
另外,还有一些根据歌曲情绪需要的吸气方法。如补气:它是在情绪连贯不断但又需要吸气时,在保存原有气息上补进一部分气去,使气息维持饱满状态。“偷气”:用在字多、
曲调快时乐句之间的换气,动作要敏捷,吸气快而少。
歌唱呼吸中的气息保持和运用
唱歌的朋友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歌唱中经常感到气短、气不够用,越唱越憋,很吃力。这与不会运用气息和保持气息有关,虽然吸气吸的很深,但一唱起歌来,气息很快就浮上来了,或者是很快跑光了。那么,吸气动作完成后,应该如何保持和运用吸入的气息呢,
(1)歌唱中要保持吸气状态
吸完气后,有一个瞬间的停顿,这是吸气后、用气前一个自然的短暂停顿,这个停顿造成了吸气和用气二股力量的对抗,用气时要尽量利用这种对抗力。它不仅可以保持气息的深度,还能使歌唱时气息均匀、流畅、持久。仔细体会一下,这种对抗实际上是一种吸气的保持状态。用吸甲I气状态演唱,只是一种感觉,其实谁也不能在唱的过程中还能吸进气来,但是就用这个感觉便可以达到保持气息的目的。这种状态能保证声音位置和气息的平衡,还能使气息保持一定的深度和畅通无阻,在演唱过程中,气息越是不够用,就越是要保持这种吸气状态。
保持吸气状态歌唱的练习:
首先做做无声练习,吸完气后,把舌尖轻轻触下门齿,发出“丝丝”声,一口气吐得时间越长越好,要求呼出的气息要均匀、平稳和慢,让“丝丝”声强度一样,不可忽强、忽弱,呼气越慢越长,就越能体会到呼与吸的对抗作用,和气息需要有意识控制的力量。传统声乐有一种利用吹蜡烛练气的方法。将一根点燃的蜡烛置于前面,吹蜡烛时,不许将蜡烛吹灭。要求慢慢把蜡烛火苗吹向一个方向,且火苗要平稳,摆动幅度不能大。练习后,如果自己的后腰和腹部有酸痛的感觉,说明你找到了呼气时对抗或者说是控制的正确感觉。
(,)歌唱中保持叹气状态
歌唱中容易出现的气息不够用和憋气现象,除了与吸气状态保持不住有关,还有一点就是与气息不放松有关。歌唱中气息需要被控制,以保持气息通畅持久的使用。但如果气息被过份的控制,则会引起呼吸器官、呼吸肌肉群僵硬、不灵活。导致气息无法通畅,难以持久。怎样做到吸入的气息既能保持又不僵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松和叹气。这里所说的放松是对过份僵持而言的。叹气是指用叹气的感觉,而不是把体内的气全部呼出去。叹气动作是我们生活中的习惯动作,人人都会做,而且比较容易找到放松的感觉。在积极兴奋的气息保持中,不可忽略运用叹气的感觉来歌唱,这样,气息不仅有深度,也自然、放松、流畅。在使用叹气状态进行歌唱时,要注意声音不要脱离呼吸,否则就会气声脱节、难以保持住呼吸了。也就是说演唱中的叹气状态是和保持吸气状态同时存在的,那一方都不能缺。它们使气
息的呼出既能保持但又不僵,既放松但又不是呼吸肌肉群的完全松懈。这种呼气方法也称作“揉气”。意思是指:吸入胸腔的气息,被腰、腹部的肌肉群犹如揉面似的慢而有韧性地向外“揉”出。保持叹气状态歌唱时,如果你感觉腰腹部膨张而不僵,胸部扩展而不憋,气息有控制的流出,这时,你的感觉就基本上对了。继续巩固这种感觉。
范文二:歌唱时呼吸的重要性
浅谈歌唱时呼吸的重要性
摘 要:呼吸是一门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是一门科学。呼吸运动
是歌唱艺术的基础,是歌唱前的必要准备工作。本文从歌唱的重要
性、呼吸的方式、呼吸的基础训练方法等几个方面较为全面、通俗
的阐述了呼吸的工作原理。
关键词:呼吸;声乐演唱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
35-0127-01
声乐艺术的气息来自于呼吸,呼吸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最自然的生
存运动之一,只不过在进行声乐艺术的表演时,呼吸的强度会比平
常强很多倍,表现的也更为夸张。歌唱是通过呼吸强度的变化,来
撞击声带的面积,而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以到达理想的声音效果,
但无论如何变化,呼吸都是为声乐艺术表现而服务的,是不可缺少
的。
一、歌唱中科学的呼吸方式
在吸气时,整个呼吸器官(包括鼻咽腔、喉咽腔、胸肺部腔体横
膈肌、腹肌等所有呼吸肌群)都是处于一种极度开放兴奋的状态,
用口鼻同时体会半打哈欠的感觉,打开咽壁的后口腔盖,自然地放
下喉头,胸部开挺,腰部上下横向扩张,把气深深的吸入肺部。
在呼气时,用小腹部弹性收缩,腰部后侧肌肉向外扩展,并保持
住这样的状态,然后用保持半哈欠的状态将声音有支持的缓缓送
范文三:歌唱时的呼吸、共鸣、咬字以及情感
ZHE JIANG FANG ZHI FU ZHUANG ZHI YE JI SHU XUE YUAN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歌唱时的呼吸、共鸣、咬字以及情感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10音乐
学院名称:艺术与设计
指导老师:
二0一二年九月
1
歌唱时的呼吸、共鸣、咬字以及情感
歌唱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歌唱技巧和表现的掌握需要不断反复的练习。
气息是声带振动产生声音的动力,控制气息必须依靠呼吸器官,有人又称之为发声时的动力器官。歌唱发声的呼吸器官包括肺、支气管、气管、横膈膜、喉、咽、口、鼻。呼吸的运动是靠胸廓的扩大、收缩来进行的。这种扩大、收缩运动又是依靠从颈间开始向下经胸部到腹部的肌肉来促成的。胸部的吸气使肋骨抬起向外扩展;腹部的吸气使将迫使内脏位置改变,横膈膜中心下降,这样便扩大了胸腔使肺叶吸气后有了扩展的空间。呼气使肋骨下降,横膈膜中心回升,使肺叶里的气息经气管排出口腔外。
发声歌唱时的呼吸和人体本能的自然呼吸运动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日常的呼吸比较浅而平缓,不易牵涉到横膈膜的运动。歌唱发声时的呼吸运动量要大得多,而且主要靠横膈膜的运动来控制气息。用横膈膜中心位置的下降或回升来控制呼吸是人不易察觉或感觉到的。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依靠胸廓和胸、腹部分的呼、吸气肌肉群的扩大和收缩来控制它的运动。
扩大和美化声音的器官称为共鸣器官。声带在气息冲击下产生的声音是微弱的,它必须在共鸣腔的作用下才能够得到扩大而优美的歌声。人体主要有胸腔,头腔和喉、咽、口腔三大共鸣区(口、咽、喉又具有呼吸器官的功能)。由于这些腔体的生理构造所致,有的改变(调节)其形状大小后,对声音的质量和音量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有的则不能改变(调节)其形状。不能改变(调节)形状的共鸣腔是:胸腔和头腔(包括鼻腔和额窦、鼻窦和蜂窝窦等)。根据发声的需要,这些腔体可以通过人的意识得以充分的运用。头腔共鸣的声音显得年轻而能致远,具有穿透力。胸腔共鸣能加强声音的厚度和深度,使声音结实而丰满。
可以改变(调节)形状的共鸣腔是:喉腔、口腔和咽腔(包括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口腔可大可小,舌能伸、能缩、能厚、能薄,可以在口腔内自如的活动;咽腔的肌肉可收缩或放松;声源器官的喉头能上下移动。这些机能状态的调节,造成了上述腔体形状大小和空间的改变,这些能调节的共鸣腔是声源器官的近邻,因此,有意识的锻炼、调节这些腔体的机能状态,是获取扩大的音量和优秀音质的重要途径。
形成语言的器官称为咬字、吐字器官。它由唇、舌、牙、喉、上腭(包括软腭和硬腭)、下颚等部分组成。这些器官活动时的位置和不同的着力部位,形成了辅音和元音。发声歌唱时,咬字、吐字器官各组成部分的动作比之平时说话要更加敏捷而夸张,敏捷是为了使咬字准确清晰,夸张是为了使美化的元音或韵母通畅地引长发挥。
呼吸有两种:一种是缓吸缓呼,还有一种是急吸急呼。缓吸缓呼就是用口、鼻将气息慢慢的吸到肺叶下部,横膈膜下降,两肋肌肉向外扩张(也就是腰围扩张)。这也是老师常常会提醒我的地方,我在歌唱时总是会出现气息不足这样的
2
情况。
歌唱技巧和表现的掌握是要靠不断的练习才能达到的,有时候找到了歌唱时对的感觉,却也很容易忘记。只有不断的练习,才能更好的掌控。当然在歌唱时不仅仅要掌握运用这些,还有一点在演唱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情感流露。在唱每首歌之前都要了解它的背景,有些歌曲非常的欢快,一般来讲,比较欢快的歌曲都是较活泼的,所以在演唱欢快的歌曲时我们要表现的非常活泼。如此的声音在听觉上也是可以感受到的。
“阿妹出嫁”是青年歌唱家陈笠笠在青歌赛比赛时的作品。这首歌曲非常好听,也很有表现力。这首歌很甜,这首歌曲在演唱时要表现得非常喜悦,非常幸福。这首歌曲在表达情感时要非常丰富,不仅要唱得好,还要演的好。
阿妹出嫁这首歌前面的影子部分表达了阿妹出嫁之前害羞而喜悦的心情,所以在唱影子部分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唱的很硬生生的,在这里要唱出娇滴滴而甜美的感觉,唱出阿妹在出嫁前的心情。歌唱影子部分时气息要控制好,要有足够的气息,要把气息流动起来。因为阿妹出嫁这首歌是要唱出甜美的感觉,所以要把它唱的明亮些,在咬字方面要归韵。这首歌影子开始出来的音就非常高,所以气息要撑住,位置要抬高,进入共鸣状态。这样的影子出来,声音的音色是非常好听的。
结尾的感觉和前面所说的歌唱影子部分的感觉是一样的。都是要表现阿妹出嫁前的心情。只有在唱最后一句的时候,要表现出阿妹又甜又羞又幸福的情感。
歌曲的中间部分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感觉。在姑娘出嫁的刹那,心情都是非常激动的,所以表达这首歌曲的感情也是一样的,要表达阿妹出嫁的心情。在演
3
唱这首歌曲时要注意表情。演唱时音乐一出来就要感情投入进去,把自己想象成歌曲中的主角。我个人觉得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动作不是那么的重要,只要感情投入进去了,自然而然就会表现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及效果。
4
范文四:歌唱中的呼吸
歌唱中的呼吸
呼吸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在歌唱艺术中,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他是歌唱的动力源泉。因为他看不见摸不着,完全依靠歌唱者的感觉来维系内外听觉的平衡。中学生处于变声阶段,学生的音色富有“个性”,同时他们又缺乏声音优美的标准的概念。未经训练的学生不会采用头腔共鸣、高位轻声的唱法,音到了高音区会出现撕声力竭的叫喊,好像不如此唱就不能表达内心的感情,其实这是违背学生歌唱的特点和规律的。还有许多同学有很强的歌唱愿望,但他们都为自己“窜”不上去的低嗓音和难听的音色而“临阵脱逃”。因此,正确理解歌唱的呼吸状态,准确把握歌唱的呼吸方法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歌唱的呼吸状态一般分为三种:上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联合呼吸。
胸式呼吸是一种用胸腔控制呼吸的方法。此方法吸气量少而浅,仅仅依靠肺部,不能使隔肌和腹肌有效的参加工作。其弊端气息浅、支点高、声音干瘪、缺乏弹性,容易造成喉头和颈部周围的肌肉紧张这种现象在初学者特别在一些中小学学生身上较为多见,是一种需要纠正的不良的学习方法。
腹式呼吸是一种依靠软肋扩张、小腹收缩的呼吸方法,从所需要的空气量来说,则是要求的较多并可以使演唱者暂时获得一定共鸣色彩的声音但过深的气息使声音的流动性较差,歌唱者演唱早期的声乐作品极其困难,并且影响发声部位,中、低声区音色沉闷,声音缺乏
灵活性,容易造成音偏低的现象。我们应尽量避免这种呼吸方法。 其中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目前所公认的最科学、最理想、最符合生理机能而被普遍采用的一种呼吸方法。其训练方法有两种:(1)快吸慢呼法。你可以想象为突然间受到一种惊吓而倒吸一口气,然后就“站定”在这种状态上,腹部保持一种内外力量的对抗,稍后将气息慢慢吐出。这时横膈膜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有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做此练习时要注意胸部的动作是自然提起的,不要有僵硬、紧张的感觉。(2)慢吸慢呼法。你可以想象为远远地飘来一缕花的清香,你自然而然地去吸闻,这时两肋与腰间肌肉就会向四周扩张,然后保持这种状态,将腹部以下肌肉放松,慢慢吐气。做此练习时要注意吸气的自然性,不要过于做作。
呼气时,一定注意吸气后不要马上吐气,仍要有意识地保持吸气时的状态,胸部不许塌陷,要感觉到吸气肌肉群将气息有力地吸入到肺的下端,气息有了一定的落点和支点时,即我们平时所讲的“气沉丹田”,再慢慢地、有控制地放松吸气肌群,腹部肌肉紧张度逐渐松弛,使气息均匀、连贯地呼出。这样就会使呼气更加平稳而有力、均衡而有控制。
通常,学生理解了呼吸的过程和作用而又缺少实际的训练,于是我要求学生每次临睡前躺在床上平静地练习呼吸。因为人躺着呼吸时,身体是放松的,心情是平静的,手轻按腹部就能感觉到呼吸运动而造成的小腹高低、上下的明显变化。我常要求学生坚持睡前练习呼吸运动,练累了也很快就睡着了。通过学生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
下练习,他们有了歌唱呼吸的正确方法,当他们站着的时候气息运动就会逐渐产生流动感,也就有了声音圆润的最初感觉。然后,让学生练习发“sol”这个长音,让学生尽量唱得长一些,哪怕多坚持0.1秒都可以,从而加强横隔膜得锻炼,体会呼吸的支持。也可以让学生一口气唱他们喜欢的歌曲,唱到他们气息无法支持为止。
总之,呼吸是一种技能,又是艺术表现的手段,正确的歌唱发声一定要包含正确的呼吸方法。而在歌唱训练中,呼吸应随着的音的高低强弱的变化而变化,随乐句的长短和分句进行调节,随情绪的变化而或激动或柔美
米兰的一位著名声乐大师曾说过:“好好唱,怎样舒服,就怎样呼吸”。在呼吸方面,强调了自然性、流畅性,而不应该是过分的、僵硬的。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正确的呼吸只是一种手段,还要与其它条件如咬字、共鸣等相结合,才能最终获得良好的、自如的声音,而不能说“呼吸决定一切”。所以,在演唱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各方面条件的有机结合,才能唱出最美、最动听的歌声。
范文五:歌唱的呼吸
歌唱的呼吸
(编者的话)要想声乐学得好,掌握呼吸很重要。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呼吸是歌唱的基础,许多歌唱上的毛病都和呼吸有关。学声乐的人,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呼吸方式。要用唱歌时所要求的呼吸方式进行呼吸,把这种呼吸方式,变成自己的习惯。
从以下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呼吸,其实并不难,而且人人都使用过声乐上所要求的呼吸方法。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爱好唱歌的人,还没有掌握好呼吸方法呢?我想,
1、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正规的学习过声乐,它们不知道呼吸的重要性,也不知道歌唱对呼吸有什么要求,唱歌时,根本没注意过自己的呼吸状态是什么样的;
2、他们平时就是用声乐上不提倡的那种呼吸方式进行呼吸,已经习惯了,虽然现在知道了,但还没有改过来;
3、有的人一唱歌就紧张,吸气时,使用了不该使劲的地方,比如:过高地抬胸、耸肩等。
唱歌时要求的呼吸方式,虽然人人都可以学会,但不经过练习,就不能让这种呼吸方式成为自己的习惯,要想在唱歌时自如地使用这种呼吸方式,确实是需要经过认真和长期的练习才能作到。
3-1、今天讲呼吸,呼吸是十分重要的。你们躺着睡觉时也要呼吸,这时呼吸的方法是正确的。请记住,在歌唱时,要用躺着时的呼吸方法来呼吸。有两种呼吸法:一种是“胸式呼吸”;一种是“腹式呼吸”。我倾向于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可以吸得深,可以很快的吸气。一般妇女爱用“胸式呼吸”,用“胸式呼吸”,吸足了气,但一开口唱,气都跑掉了,这样唱很紧,也没有用。“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横膈膜工作的方式不同的。(示范)“胸式呼吸”,上腹部往里控制横膈膜,“腹式呼吸”则是上腹部保持住,稍有些往外来控制。(贝基:《讲学记录》9页)
3-2、吸气要与闻花时一样自然、平静、柔和,气不要吸的太多,但要吸到隔肌。 你高兴地闻花的芳香,这时你会发觉你的胸廓,自然地而不是人为地向上向前抬起,而肋肌,包括腰部,同时向四周扩张,保持这个状态,仅将腹部横膈膜以下的肌肉放松、送气。
在呼气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吸气状态,要让吸气肌肉群有控制、慢慢地放松。呼气时以吸气时下降的隔肌及下肋骨两侧为支点。但保持的力量不在肋骨上,而在横膈膜上。歌唱时明确地感到了气息支点的部位后,就放松腹肌,让气息由于腹肌的收缩而呼出。(周小燕:《声乐基础》5页)
3-3、有一些关于呼吸的要点,大多数人还是有一致之处,例如:呼吸要自然通畅,便易从容、没有声音、排除紧张、不能让人明显地看出是在进行呼吸。由于呼吸是歌唱的基础而姿势又是呼吸的基础,因此对于呼吸时的姿势,应给予足够的注意,不论是吸气,或呼气,都要适度地抬起胸膛并保持恒定,两肩松垂,颈放松,为了发挥呼吸器官的功能,气要吸得较深、柔和适度、肺,要全面地扩张。呼气时胸膛要保持吸气时的自然抬起状态。出气要均匀、集中、稳定、节省、有控制、不漏气。注意横膈膜、肋
肌、腹肌、腰肌,对气息控制的作用,以及各器官在呼吸时的相互协调。气息的运用要有所安排,应按乐句的长短、声音的高低强弱,对气息进行有效的调节等等。(薛良:《歌唱的方法》25页)。
3-4、有一次,我和爱人抱着刚出生几个月的小女儿去看沈先生。沈先生摸着正在啼哭的娃娃的肚子高兴的说:“她哭的时候用的是横膈膜呼吸法,因为她的呼吸方法正确,所以哭上三天三夜嗓子也不会哑。”(邹本初提供——见《沈湘声乐教学艺术》87页)
3-5、我们搞声乐的很讲究“深呼吸”、“高位置”。所谓“深呼吸”,就是把气吸到肺的下端腰部周围,横膈膜下沉,最好能感到气沉到小腹,这一点,我们唱歌的与唱戏的虽然说法不同,但道理一样,戏曲的说法是“气沉丹田”,古书上讲:脐下三指为丹田,这就是要求气要沉下去,而不是浮在胸部。(吴雁泽:《心儿在歌唱》)
3-6、吸气时,先抬胸再吸气(不是边吸气边抬胸),呼气时,先凸胃再收腹(不是一呼气立刻就收缩腹肌),呼吸的这四个动作是连续而圆润平衡的。
其中,抬胸和凸胃——保持吸气状态——是控制横膈膜和呼吸的两个关键动作。这就是最简单最明确的呼吸控制法。(王福增:《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
(编者的话)怎么吸气,怎么呼气,这个最简单的问题,在声乐学习之初,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最难的问题,有的人学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掌握怎么吸气和怎么呼气.尤其是掌握不了”先凸胃再收腹”这个要求.
怎么吸气,怎么呼气,教声乐的老师都要讲,介绍怎么学习声乐的资料里都要写,我看的资料并不多,但从我看过的资料中发现,这个“先抬胸再吸气”,“先凸胃再收腹”的说法,是最具有操作性的.做的对不对,用手一摸,用眼一看就知道了.你再往下看,这位意大利的专家不是也要求凸胃吗!
3-7、你唱后面华彩乐段时上腹部有时进、有时出,应固定下来,是一个方向的。......用腹式呼吸(唱高音)上腹部应向外。(吉诺-贝基:〈讲课记录〉25页)
3-8、首先谈呼吸的部位,这是很多歌者都关心的问题。对此,贝基先生的观点非常明确,他认为是上腹部。大约在胃部一带。这是腹式呼吸的支持点。有时贝基先生也称为横膈膜支持点。所谓支持点,我理解就是歌唱呼吸的着力点。(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44页)
3-9、在歌唱时,当发出一个明亮而有力的长音、高音时,就必须有平稳强劲的气息做保证。这时会体会到,胸腔、两肋和横膈膜有一种向外、向下的力量来控制,而小腹又有向内压缩的力量,从而产生对抗的平衡,在腰围产生支撑的感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呼吸支点”。(幼儿师范学校课本〈唱歌〉7页)
(编者的话)唱歌时究竟怎么使劲?哪里使劲?什么是“呼吸支点”?初学唱歌的人是不容易理解的.其实,还有一些说法更容易理解.比如,有的老师说:吸气后把钢琴抬起来.(你最好真的去抬)体会一下腰部怎么使劲?还有人说:唱歌时,腰和小腹的状态,就和你大
便干燥时,用力排便的感觉是一样的.说的多么形象啊!这么说,你还不理解吗?当然,也必须指出:抬钢琴和排便时,是憋气,而唱歌时是呼气、不能憋气。憋气,则气息就不能流动,就要僵,那样是唱不了歌的。.下面我摘引的这一条,对呼吸,尤其是对怎样呼气,说的更明确。
3-10、歌唱要求的气息运用是特殊的,关于这方面的论著,已相当丰富,毋庸赘述。需要探讨的是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些论述,包括如何“保持气息”;“气息究竟该放下来还是提起来”;怎样才能有效地实现“声音靠在气上”这个美声的根本原则等方面。首先要澄清的一点是“保持”气息常被误解为静止不变。......“保持”的全名应是“歌唱时要始终保持吸气状态”,不是“迸气状态”,更确切一点的解释是“保持”气息的“流动”,做不到这一点,什么技巧都谈不上。......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是由于在气息调解中间有一个“鼓”上腹的动作,而真正建立支点的全部内容却是在收下腹(中国也叫提“丹田”)基础上的“鼓”上腹(胃部)。正是这种对抗,才能使肺内吸入的气息处于压缩状态,从而支持较长时间的歌唱需要。(声乐术语把收下腹较“提气”,把“鼓”上腹叫做“压气”。)关于歌唱时腹部肌肉应是“收”的这一要求,19世纪许多声乐大师和今天的声乐家们都是一致公认的。中国几千年来也始终把提丹田看作最重要的发声基础,甚至把丹田穴叫作“气海”,可见其重要性了。可怕的误解却完全弃置了这个原则,不仅鼓上腹,甚至连下腹也一起鼓了出来,造成歌唱时让气息“反”其道而行之。......殊不知在形成气息支点的对抗中,提气是目的,压气只是为提气增设“制动阀”。“提”是绝对的,压是相对的。
也许有人会说:不是许多声乐家都认为气息要“放下来”么?一点也不错;气息如果放不下来又怎么能提上来呢?而整个换气技巧就在于:能在音节的间歇中迅速完成“放下来”与“提上来”的交替;但决不是在歌唱时把气息反而放下来。(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41-42页)
3-11、歌唱时的吸气也应该是下意识的。在乐句的间歇中,快速地松弛一下支持状态,气会自动吸入,下腹也就会自动还原,在下腹肌既取得了休息的时间,也完成了吸气。这就是唤气的技巧。也是“劳”中取“逸”的唯一取巧之法。只要胸廓是挺拔的,唱者永远也无须“有意识”去吸气。(同上45页)
3-12、声乐教师重点应该教的是“呼”的技巧,.....正确地控制?呼?的技巧,才是控制好歌唱气息的真谛。
训练“呼气”技巧的方法是:
1、 发音时立即收紧小腹,挺起胸廓,坚持到练习唱完。其目的是锻炼下腹肌的收缩能力,使气息不僵化。
2、 在第一步习惯了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用两肋张开来发音的动作,要求作到二肋的张开好象是被下腹的收缩所“推”上来的结果。这是呼吸训练中最重要的一环。
3、第二步完成之后,才谈的上使用“鼓”上腹,因为两肋如果张不开,“鼓”上腹的动作是做不出来的,硬要做的话就会弄巧成拙,成了鼓出整个腹部,这将完全失去“支持”的本意——“对抗”,没有“对抗”也就没有“支持”。但压气的力量永远大于提气。
(编者的话)这最后的三条,是我近期读到的关于呼吸训练的论述。我认为是很好的论述。和前面那个“先凸胃、再收腹”的论述要求是一致的。不过这里讲的更有道理,他强调练习的顺序是:收小腹、张两肋、鼓上腹。我的体会是;吸气时一定要把气吸到腰的周围,如果站着吸气不能把气吸到腰的周围,可以用哈腰的姿势来吸,这时肯定能把气吸到腰的周围。在此基础上呼气,可以吹气,也可以咳嗽一声,体会后腰向外鼓的
动作,后腰鼓了,胃也就凸了,小腹肯定也就往里收了。按3-12这条说的,收小腹是主要的,是主动的。我认为讲的很有道理。因为有人练鼓上腹确实是把整个腹部都鼓出来了。它们所以把整个腹部都鼓出来是因为它们还不会把气吸到腰的周围,他们还是把气吸到上胸,呼气歌唱时,上胸回缩,有个往下坐的动作,所以整个腹部就鼓出来了,这样呼气歌唱,小腹怎么能收回来呢。还有的人是因为误解了“把气放下来”这句话,它们以为“鼓腹部”就是“把气放下来”了。你怎么样?会收小腹吗?如果不会,就应该按这条讲的,先练收小腹。再练张两肋,然后才能鼓上腹。如果你仰卧,吸气后举腿的同时呼气,这三个动作就都体会到了。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