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虽然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文种,但却是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经常使用的一种应用文。
一、大事记的概念和作用
大事记是机关单位及其业务主管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等,用来记录日常重要工作或活动和各方面大事、要事的一种记事性的应用文,又是回顾并记载机关历史梗概的参阅性文书。它具有简史的作用:大事记可以反映记载主体的历史发展过程和重要活动的情况,为人们提供轮廓性的历史材料,还可为科研提供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另外可作为凭证和依据:大事记既可作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回顾、总结工作的重要依据,也可以反映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发展。
二、大事记的种类和大事记录的范围
1.大事的种类
大事记常见种类主要有区域性的大事记(如某省、市、县等)、专题性的大事记、传记性的大事记、机关工作大事记、月份大事记、年度大事记、历史大事记、综合历史大事记、专业历史大事记等。
2.大事记录的范围
大事记,就是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大事”的记录。那么,什么是大事呢?所谓大事,对一个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来说,并不特定指属大事件才予记录,而只能与这个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日常的事务性工作比较而言。因而,凡能反映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活动的全貌,对查证历史有作用和作为材料有保存价值的事项,都应该归入大事记的范围。大事记录的具体范围包括:本地区主要党、政机构设置、撤销或合并,主要领导人任免、调动,本机关所属干部的重要奖励、处分、离休、退休、逝世等;行政区划和地名的变更;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与实施;本地区各种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以及其它主要会议;重要领导工作活动和主要工作成就等。
三、怎样写大事记
写好大事记,需要明确以下3个问题:
1.大事记的结构形式
大事记的结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1}标题。一般由机关名称及内容加“大事记”构成。有的直接在机关名称后加“大事记”构成。如,××大学2005年大事记。
{2}开头。时限较长的大事记,一般都有一个“前言”,用来说明编写目的、意义、体例、时限等有关问题。
{3}正文。按年、月、日或春、夏、秋、冬四季来安排次序。
{4}结尾。为使大事记具有完整性,时限较长的大事记,通常都写一个“后记”,说明材料的真实性和使用、处理等有关需要说明的情况。
2.大事记的写作要求
大事记写作的要求有以下三点:
{1}要记录完整、全面。应坚持不间断地记录,不要断断续续记录。大事记的内容应记全,不要漏记。
{2}要客观记实。应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要实事求是,切忌捕风捉影,信手杜撰。要知道,记今天的大事,实质是在记明天的历史,大事记要尊重客观事实,实质就是尊重历史。
{3}要有选择、精记。材料要有所选择,做到既不能漏掉大事、要事,又不能将日常事务性质的工作活动记入大事记。
3.写好大事记的注意事项
为写好“大事记”,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好“三关”。编写每一条大事时,都要把好政治、事实、文字三关,使大事“存真、求实、立准、立好”。
{2}应及时编写。及时,指的是要写在事情发生的当天。如果能在事情发生的当天就随时记载下来,这就能够保证“大事记”的齐全,而且可将一些情节及时记清楚,从而提高“大事记”的质量。为做到及时编写,则需要有专门人员负责这项工作。从便于工作出发,此项工作可由办公室主任负责,或由机关秘书负责,无秘书的机关由文书人员负责也是可以的。因为这些同志都比较了解机关的全面活动情况。如系补编以往的“大事记”,则应由机关档案室的同志负责为好。
{3}格式要统一,层次要清晰。“大事记”的格式,一般以年编号,年下分月,同一年内各月前的年份省略;月下分日,同一月内各日前的月份亦省略;日下记当日所发生的大事,同一日发生几件大事时可平列记载,也可编上顺序号。
{4}文字要简练,多用概括性的语言。大事记要提纲挈领,不能冗长,不受短、中、长条字数限制。详略得当与否的标准应该是,读者清楚、明白,且没有多余的字、句。
{5}年终要统筹整理、归档。整理,既包括文字的整理,也包括对某些条款的删节。整理后打印存档时既要有一份存入同年的案卷,又要有几份续编入以往的“大事记”,并可同时分发各有关同志掌握和利用。
大事----凡涉及本单位全面性的事件,重要活动,典型事件,对工作和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等等,都应列为大事,反之则可作为小事。
大事记就是按照时间顺序简要地记载一定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的一种参考材料。它系统扼要地记载一定事件的历史发展事实,揭示重要事件和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一、主要用途:
1、可以向利用者提供了解某一问题的历史梗概,便于人们研究史实的演变及其规律性。
2、可以帮助本单位的工作人员了解本单位工作活动和发展的历史情况,便于总结、研究工作时参考。
3、对历史研究人员研究历史、编修方志提供重要参考材料。
4、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作用。
二、内容:
主要由大事时间和大事记述两部分组成。
1、大事时间,一般要求记记载准确的日期,并按大事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便反映事件发生、发展的进程。力求对每件大事都写明某年、某月、某日,特别重大事件须写确切的时、分秒。一时搞不清的留待查补充。
2、大事记述,是大事记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选择反映事物的本质的事件,并照顾事件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有机体系,通过许多重大事件的记述,展示历史发展的概貌和规律。
选择和确定大事,要考虑如下三方面因素:
一是要立足于本地区或本系统、本机关、本企业,突出本身活动;
二是要根据本系统或本机关、本企业的性质、任务和主要职能活动选择大事和要事。避免事无巨细的罗列材料,同时防止片断摘取和割裂材料,从而不能全面反映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
三是要凸现本地区或本系统、本企业的特点,突出一定时期的中心工作、重大事件和要事。
三、大事记的选事范围:
1、本机关召开的各种重要会议;
2、本机关机构(包括内部机构)变化情况;
3、本机关隶属关系变化和职能变化情况;
4、机关领导人的任免、奖惩及其重要活动;
6、本机关发生的重大事件、开展的重大活动、完成的重大项目、取得的重大成果;
7、本机关参加上级机关和其他机关召开的重要会议的情况;
8、上级机关对本机关的重要指示、表彰、批评、检查指导工作的情况;
9、本机关向下级派出调查组、工作组及检查指导的情况;
10、本机关所管辖范围内发生的重大灾情和事故;
11、本机关重要的外事、外贸活动;
12、本机关所属范围内知名英雄、模范的主要事迹、活动情况;
13、宣传媒体关于本机关情况的报道;
14、其他重大事件和重要情况。
四、编写要求:
1、要真实准确、简明扼要。通常“一条一事”(每条大事涉及的内容、时间、地点、人名、数字、发展过程、因果关系),观点正确,用简炼的文字表达出来。
2、每年移交文件时,机关各单位、部门须将上年的大事记经分管领导审核后,加盖单位公章后一式二份随文件移交。
几种常见的编研材料如何编写
一 大事记(一)大事记的概念大事记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记载自己重要工作活动或自己辖区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一种应用文体。
大事记是按时间顺序,简要记载和叙述某个机构、某个地区、某个专业系统(领域)以及某个人物在一定历史时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参考资料。
(二)大事记的使用作为一种公务文书,大事记服务于社会管理。
由于它忠实地记载着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重要工作活动和重大事件。
因此,它首先可以为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总结、工作检查、工作汇报、工作统计和上级机关掌握面上情况提供系统的材料。
其次,大事记具有史料价值,可以起到录以备查的作用。
它既可以为今人提供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状况,提供一个地区、一个部门自成立到发展,以及随着体制改革而变迁的轨迹,使人们从中去探索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作为指导现在和规划将来的借鉴;又可以为后人编年写史、从事历史研究保留可贵的资料。
因此,各部门和单位,应该重视并不间断地编写大事记。
(三)大事记的分类根据制文机构职权范围的不同,大事记可分为世界大事记、全国大事记、地区大事记、部门大事记、单位大事记等;根据制文和机构性质的不同,大事记可以分为党政组织大事记、国家行政机关大事记、社会团体大事记、企业或事业单位大事记等;根据记载内容、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综合性大事记和专题性大事记;根据时间跨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贯通古今大事记、断代大事记、年度大事记、季度大事记以及每月大事记、每旬、每周、每日大事记等等。
(四)大事记的格式、内容和写法大事记的格式单一、固定,由标题和主体组成。
1、标题。
主要有几种形式:一种是由制文单位、事由和文种构成。
如《中国新文学大事记》;一种是由制文单位和文种构成,如《**人民政府大事记》;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企业改革大事记》;还有的是由制文单位、时间和文种构成,如《**公司三月份大事记》。
2、主体。
大事记的内容,主要由大事记述和时间两部分组成,还可以根据大事记的编写目的、对象、篇幅大小、年限长短等因素,设置前言、目录、材料出处、注释等。
其内容一般由时间和事件两部分组成。
其中时间是按年、月、日的顺序依次排列;事件是指重要工作活动和重大事件。
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所产生的重大反响和出现的重大问题;二是机构设置、体制变动、重要人事调动,如任免、离退休等机构和组织变动情况;三是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其中包括内务和外事活动;四是上级到本地区、本部门参加重大活动,或检查、指导工作并作出重大决策或重要部署、指示等;五是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工作或重大事件,如取得的重大成绩,获取的重要数据,发生的重大事件、事故、案件、灾情等,群众反映的重大问题,提出的重要建议和意见,以及其他重要动态和需要记载的大事等等。
大事记主体的写法一般是以时系事,或一日一事,或一日几事,每事一条,每条一记。
由于大事记具有内容的史料性,记载的摘要性和表述的概括性等特点,因而其主体部分的写法要求是:(1)准确无误。
是指时间准确,事件准确。
大事时间:时间要记载确切,即X年X月X日,尽量不用或少用“最近、近日、月初、上旬、中旬”等。
正式文件应选用落款日期;会议选用召开会议的时期,会议天数写明起迄日期。
大事记的条款,严格按照大事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先排有确切日期的大事,后排接近日期的大事,日期不清者附于月末,月不清者附于年末,年不清者一般不记。
时间应当按照事件顺序写清*年*月*日;如果是每月大事记,则写清*月*日;如果是每日大事记,则写清上午或下午的几时几分。
事件要写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或由谁组织,搞了一项什么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效果等。
(2)摘其大事,疏而不漏,要而不繁。
有大事就记,无大事就不记,但却不能漏掉大事,要事。
记事要力求言简意明,摘要记载,不要详叙其情。
大事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重大方针、政策、法律、法令、规章制度的制订、贯彻和实施;②重要会议、重大政治活动与政治运动;③区划和地名的变更、体制的改变、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主要领导人任免;④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和成就,重大公共设施的建设;⑤重大灾害、重大事故、重大案件或重大事情,重要的外事和外贸活动。
大事记的记载应该由专人负责,随时记载,每月整理。
整理时可以删减补充,去掉一般日常事务活动,核校,增补大事或事件要素。
年终时再进行一次整理,最后请领导审定、签字,装订成册存档。
例文: 中俄关系大事记近年来,中俄两国之间频繁的高层互访、会晤,给两国睦邻友行和互利合作关系的发展以巨大推动。
1991年:12月27日,中国政府代表团访俄,与俄政府签署《会谈记要》,正式建立两国关系。
1992年:1月31日,**总理在出席联合国安理会首脑会议期间,在联合国总部会见俄总统叶利钦,双方强调两国将加强合作和交往。
11月24日——26日,中国国务委...
家谱序言范文
家谱序言是家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这部分需要解释很多问题,一个没有序言的家谱显然是不完整的。
那么今天我们通过构建这个家谱序言专题,来向大家介绍各式各样的各个姓氏的家谱序言,希望给大家的工作带来帮助。
家谱的序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分别是:①序言名称:***重修家谱或支谱,一般用支谱。
②说明原因:为什么重修家谱或者续修家谱,现在大多解释十年动乱族谱毁之贻尽为缘由。
③叙述现状:现在本族是什么情况,在****以后家族的发展情况,如今社会有志青年各奔东西等。
为了让本族以后永远保持联系,勿忘祖宗等。
④修谱贡献:***为本次修谱信息作出贡献,***提供经费,***撰写等。
⑤结尾:说点立谱的重要性,写个日期(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都要写)。
⑥落款:a.撰修***(从有谱以来你是第多少代)世孙***(名字不要写姓氏);b.缮写***世孙***等。
当然不同的修谱人有不同的思想,有的人喜欢用文言文,以此表达对祖先的尊敬。
也有人喜欢用白话文,目的则是让后人容易理解,不造成歧义。
但无论哪种方式,都有其作用和意义。
这里我们推荐大家使用白话文来写家谱序言。
范文如下:王氏家谱重修家谱序言盖闻“仑公注史记,以褒扬功臣,孔氏兴家谱,以追颂祖先,此先贤之功,世世代代而得显,祖宗之恩,子子孙孙相继而无忘焉。
”是以我族自洪武迁民以来,原期即有家谱留传于后,惜遗失代远,无可追稽,幸而自廷器公以下,名字虽然紊乱,辈次因循依然当遵老年人建立家谱的意愿,即着手反复查对详加搜索。
一九五一年重新建起家谱,又制订了十个排行字,即是:新、作、献、景、清、成、培、增、泽、明,从此支门清,辈次明,祖宗显,后代起名因循有章,此虽不可遗我湮没追亲之责,亦可弥我遗弃先祖之罪。
当修订家谱八部,分送两村珍藏,迄今相去仅三十一年,由于文化革命十年不安,追宗祭祖之道湮没不彰,人情淡漠,宗族涣散,九族不亲,子不知父名者,大有其人,虽知祖明者,寥而无几,各门宗牌过半遗弃,甚者投入灰烬,八部家谱尚存无几,形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可不叹哉。
噫:昔轩辕制衣冠以载史册,神农教稼穑而载书籍,三皇之德,千古而尤显,舜尧之恩,至今而昭彰,况生我父母,养我祖先,宁可忍予湮没不彰,祖先遗弃家谱至此而頺废哉。
现以我族八部家谱损失不全,内容还欠完善,后代子孙待要入谱,重续家谱之举迫不容辞。
幸于一九八二年,国家安定,喜庆丰收,民富国强,百废俱兴,遵老爱幼之道又兴追宗念祖之风也,萌我族老人重续家谱宿愿,油然同声,再三商讨由丙仁、鸿禧二公亲自动笔,四处通信,着手整理,即反复查对依次增添详加批注,半年余整理就诸,这次又交我来汇编,奈我忙于医务雇及弗暇,又念我先祖之德,情不容辞,责无旁待,真使我欲进不得,欲罢不能,不得已改敢当重任,即着手整理阅而再三,反复举棋,凡男娶女适功显事绩,生亡时日,坟向墓址,无不尽量搜集,册补了原来的原本之不足,又完善了个人简史,见以原本按始祖传世次第、排号、支门、辈次,虽已分明,然若欲查我门系者,混如云天一色,漫无边迹,因我族人口繁众,支门岐多,不画以图其支门难明,辈次难分,此次又绘制了支门系统图,如百川之汇海,万脉之归宗,纲举目张,使湮者明,遗者见,支门连接辈次洞沏,一翻阅支门条然详显在目,凡欲追溯祖先,查考门次,研究祖先者,无不开卷可得矣。
又增添了一篇我族迁居家史传略,俾后代子子孙孙知其木本,水源血肉联系和历次灾荒,祖先所承受之惨景,又将历代散迁者,汇集为散迁简易录,触目可知血肉亲族,散居概况。
一年余大功告竣,其中有外出久远和家失掉联系和个人简史无人供述者,恕我遗漏不录,又念及我族各地散居年湮代远,亲族联系恐其蒂落瓜离,所以此次重续广印三十余部分送各地俾尔后代子子孙孙对谱认亲,继传百世,此是我辈之予望也,是为序。
公元一九八二年内容来源 http://www.jiapu.best198.com/g/vip_200.html
大事记 近义词
参阅: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大事记编写办法一、为了保证大事记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北京市地方税务局重要工作和重要事件,制定本办法。
二、大事记编写范围如下:(一)全国重大税收政策的调整,重大税收征管工作的实施以及全国性重大税收活动的开展落实情况;(二)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与税收有关的重要会议情况;(三)贯彻市委、市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重大决策所采取的措施;(四)市局局长办公会议、市局局党组会议决定的重要事项以及全系统重要工作会议情况;(五)局领导的重要活动内容;(六)全系统重要政治、业务、文体活动情况;(七)处级(含)以上领导干部的任免、处分情况;(八)处级机构的设立与调整情况;(九)获得北京市、全国税务系统先进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十)年度税收计划及完成情况;(十一)中央、北京市主要党政领导对市地税局工作所做的重大决定、指示、批示;(十二)全系统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事故;(十三)上级机关或报刊刊载市地税局的重要工作经验、教训和批评、意见;(十四)区县政府进行的与地方税收有关的重要的工作、活动;(十五)其他重大事项。
三、大事记采取序时、纪实方法编写,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文件的简要记述。
四、各单位应严格按照大事记编写范围编写市局大事记,并指定专人负责大事记的收集、撰写、上报工作。
五、大事记按月编写。
每月5日前,各单位将上月大事记从邮箱报市局办公室,由办公室审核、补充、调整,报主管局领导审定;每月7日前,市局办公室将上月大事记报市政府办公厅。
六、市局办公室每半年将半年的大事记印发各单位征求意见,如有遗漏,及时补充;每年3月底前将上年大事记正式印发。
七、区县地税局、分局、直属单位可按照上述办法和区县政府的有关要求,对本局发生的重大事项、活动以及涉及全系统的工作,编写本局或本单位大事记。
谁能告诉我宜春市的历史大事记
汉高祖五年(前202),刘邦遣大将陈婴平定江南(旧说平江南者为灌婴,据宋人赵与时考证,平江南者为堂邑侯陈婴,非颖阴侯灌婴)。
汉高祖六年(前201),令天下郡邑皆筑城。
于是两座新城出现于今宜春市境在。
一为宜春,一为建成。
宜春之名源于城西美泉,以其"夏冷冬暖,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
建成之名,以其"创建城邑"故名(成、城二字古代通用)。
初设时的宜春县管辖今袁河流域城区,包括今袁州区、新余市、萍乡市一部和樟树市一部。
晋大康元年(280),晋武帝司马炎灭吴,以宜春之名与宣穆皇太后张春华(司马炎祖母,司马懿之妻)同名,为避讳,改宜春为宜阳。
隋开皇十八年(598)复名宜春。
初设时的建成县管辖今锦江流域地区,包括今高安市、上高县、宜丰县、万载县及樟树市一部。
唐武德五年(622),因建成县名与太子李建成同名,为避讳,改名高安。
高安以其"地形似高而安"而名。
西汉元光六年(前129),汉武帝封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刘成为宜春侯,元朔二年(前127),又封刘成兄弟刘拾为建成侯。
刘成于宜春城中筑宜春台,刘拾亦在建成城东南二里筑金沙台,均为一方名胜。
今金沙台已废,宜春台尚存。
元鼎二年(前115),刘拾免,建成侯国除。
元鼎五年(前112),刘成免,宜春侯国除。
今宜春市境域,汉代属豫章郡(治所在今南昌)。
三国孙吴宝鼎二年(267),设立安成郡(治所在今安福)、袁河流域地区归安成管辖。
隋王朝统一天下,废安成郡。
开皇十八年(598)设袁州,治所设于宜春县。
袁州以袁山而名,而袁山又以隐居于此的高士袁京而名。
初设时,袁州辖宜春、萍乡、新喻三县。
宋开宝八年(975),万载县由筠州划入。
淳化三年(992),划新喻入临江军。
此后九百余年,袁州一直管宜春、萍乡、万载、分宜四县。
宜春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州府级行政机构是袁州,其次为靖州,再次为临江军。
靖州设于唐武德五年(622),治所在今高安。
未几,以米岭产米改名"米州",继而又以羊山产竹而改名"筠州",武德八年(625)废。
南唐保大十年(952)复置筠州。
宋宝庆元年(1225),理宗赵昀登基,因州名与皇帝之名同音,为避讳,须改名,此时恰好州衙后山碧落堂长出灵芝一株,视为祥瑞之兆,故而改名"瑞州"。
瑞州辖高安、上高、新昌(今宜丰)三县。
南唐升元二年(938)割高安、新淦两县之地田置清江县于萧滩镇(今临江镇)。
宋淳化三年(992),于清江县置临江军(元改临江路,明改临江府)。
其辖境相当于今樟树市、新干县、峡江县与新余市渝水区。
明清时,奉新、靖安、丰城、铜鼓(其时为义宁州属地)为南昌府管辖。
今宜春市境域分属袁州、瑞州、临江、南昌四府 历史名人 徐稚(97-168) 徐稚,字孺子。
丰城市白土镇隐溪村人。
东汉隐士。
少学今文经学,兼通天文,历算。
家贫务农,自食其力。
公府征辟,皆不就。
时称"南州高士"。
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待宾客,特为他设一榻,去则悬之。
后以"悬榻"比喻礼待贤士。
王勃《滕王阁序》所云:"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即用此典故。
徐稚卒葬南昌进贤门外。
今南昌孺子路、孺子亭、孺子公园皆因纪念徐稚而名。
丰城隐溪因徐稚隐居于此而得名。
陶渊明(365-427)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宜丰县澄塘镇秀溪村人。
晋代诗人。
宋代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有陶渊明"始家宜丰"的记载。
宜丰旧《图经》亦有此说。
陶渊明29岁徙家柴桑,出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
后任彭泽县令。
因不事权贵,弃官隐居栗里(今星子县境内)。
52岁时偕少子陶佟回归宜丰故里,四年后返浔阳,逝于柴桑。
陶佟留居故里。
今澄塘镇秀溪、故村等处陶姓人皆为陶佟之后裔。
历代方志载宜丰境内有南山、柳斋、菊轩、东篱、洗墨池、藏书礅、故里桥、靖节桥、我公桥、舒啸台、赋诗湾、顾渊石、醉卧石、渊明洞、读书堂、靖节祠等陶渊明遣迹及其纪念建筑。
邓王番 邓王番,字韫玉。
高安市筠阳镇人。
唐中和元年(881)自尚书、江西节度使权知袁州(代理袁州刺史)。
在任6年,清正廉明,民乐从事。
唐僖宗时,各地兵荒马乱,官吏无能,独邓王番有政声,朝廷据民愿再度正式任命其为袁州刺史,处士彭蟾有诗称贺。
袁州城秀江之上第一座桥梁广济桥为邓王番修建。
邓王番任袁州刺史时,见宜春县白芒山(今属分宜)山清水秀,遂举家留居白芒。
第6代孙邓悔魁徙居安福瓜畲。
其后裔辗转迁徙至四川广安。
广安后裔中出了个历史伟人**。
郑谷(848-911) 郑谷,字守愚。
袁州区人。
唐末著名诗人。
光启三年(887)进士。
官至都官郎中。
郑谷7岁能。
前辈诗人司空图称许其"当为一代风骚主"。
在晚唐,郑谷诗名颇盛。
列为"芳林十哲"之一。
尤以《鹧鸪》诗传诵广远,致有"郑鹧鸪"之称。
成语"一字师"出自郑谷逸事:郑谷隐居仰山,诗僧齐已奉《早梅》诗求教。
郑谷将诗中"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改为"一枝"。
齐已当庭拜郑谷为"一字师"。
《全唐诗》收录郑谷诗327首。
今宜春市区东风大街南段,民国时期曾名鹧鸪路,以纪念郑谷而名。
胡仲尧 胡仲尧,字光辅,奉新县会埠镇吟村人...
中国历史各朝代的先后顺序是?
中国历史朝代歌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 朝代 起止年代 创建人 都 城 黄帝尧舜禹 约170万-4000年前 黄帝尧|舜 / 夏朝 前2100-1600 启 阳城 商朝 前1600-1100 汤 亳→殷 西周 前1100-771 武王 镐 东周 前770-256 周平王 洛邑 春秋 前770-476 / 洛邑 战国 前475-221 / / 秦朝 前221-206 秦始皇 咸阳 西汉 前202-公元8年 汉高祖 长安 新朝 8-23 王莽 长安 东汉 25-220 光武帝 洛阳 三国 魏 220-265 曹操 洛阳 蜀 221-263 刘备 成都 吴 229-280 孙权 建业 西晋 265-316 司马炎 洛阳 东晋 317-420 司马睿 建康 十六国 304-439 / / 南北朝 420-581 / / 隋朝 581-618 杨坚 大兴 唐朝 618-907 唐高祖 长安 五代十国 907-960 / / 宋朝 北宋 960-1127 赵匡胤 开封 南宋 1127-1279 高宗 临安 辽朝 916-1125 耶律阿宝机 上京 西夏 1038-1227 李元昊 兴庆 金朝 1115-1234 阿骨打 中都 元朝 1271-1368 忽必烈 大都 明朝 1368-1644 朱元璋 南京→北京 清朝 1644-1911 努尔哈赤 北京 历史大事记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 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 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黄帝 尧 舜 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 禹传子启 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 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 周武王灭商 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共和元年 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 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 封建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 秦始皇确立郡县制 统一货币 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陈胜 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 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 改国号新 17 18年 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 东汉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国建立 221年 蜀国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263年 魏灭蜀 265年 西晋建立 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 西晋灭吴 316年 匈奴兵攻占长安 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 东晋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南朝的开始 485年 北魏实行均田制 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年到618年) 581年 隋朝建立 北朝结束 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南朝结束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 隋末农民战争开始 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 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7世纪前期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8世纪前期 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 以渤海为号 同一时期 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 8世纪中期 骨力裴罗统一回纥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780年 实行两税法 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 唐亡 五代开始 916年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979年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005年 宋 辽澶渊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 毕晟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 王安石变法 1115年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灭辽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灭北宋 南宋开始 1140年 宋 金郾城大战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27年 蒙古灭西夏 1234年 蒙古灭金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1351年 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 盟军攻占大都 元亡 明初 开始修建明长城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朝中后期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1581年 实行一条鞭法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 农民军攻占北京 明亡 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年到1840年) 1644年 清军入关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5 1686年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6年 昭莫多战役 1727年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8世纪中期 维吾尔贵族大和卓 小和卓发动叛乱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请高手指点地方志书里面不同内容的排序
一般大事记放在凡例后面,给阅读地方志书的读者一个纵向的线索,因为地方志书是横向分类的,很多事物被割裂在各个部分,看不见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比如:灾情,放在民政了,同年的医疗救助等放在了医药卫生了,你看不出两者间的关系,大事记放在前面正好给读者一个系统的纵向的线索,从而得知,灾情发生后,医疗、交通、防疫、民政、电力等等各个单位作出的工作。
求书画作品集 序言范文
最近,长期在我省戍边的一位青年军旅书画家杨中文同志,把他近年来创作的一批中国书画作品送来让我看看。
因为他正筹备举办一次个人书画展,并把作品出版一本集子,即将付梓,嘱我写点意见,并也作为序言吧。
杨中文这个名字,我在书画界尚少听到。
或许因为退职挂名,自己年老目昏,少过问当前书界活动的缘故,难免孤陋寡闻。
但也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有许多真正有志并潜心于探索与创构优秀艺术作品的年轻艺术家,不那么急功近利,不大自我宣传的原因。
在我们这个时代有太好的媒体信息传播手段,也有方便迅捷的出版方式和渠道,良莠不齐,人才庸才并存、艺术与垃圾共处的现象,在书法界尤其热闹。
而不善于自我推销和张扬的艺术探索者就很不大为人们所注目。
中文是因为不太见诸媒体,还是因为只是我的漠然才不知情,都并不要紧。
因为自古以来,艺术家奉献于时代的,是他的作品,而不是抄作。
因此,我抽空把中文的书画作品认真读了几遍,还是就作品论人吧。
中文的书画,以隶书和行草为主。
其隶书出自汉碑,汉碑为隶书之源,凡习隶书有成绩者,几乎无不是从汉碑入手的。
只摹唐以后乃至今人隶体者,乃至故点蚕头,矫描雁尾,波磔做作,笔弱体呆,多成俗书,了无可取。
中文是一个来自豫东沃土,心怀报国丹心,热血澎湃的中原赤子。
他经十多年部队训练的磨砺,长期感悟军旅人生,其风雨历程,铸就了一种北方男儿豪放的性格,所以在隶书的研习中,他主要宗师汉隶。
大汉之风曾横扫中原,立足天下,而隶书是汉朝盛极之艺术表象,亦是中原文化之核心。
中文选择了隶书作为创作主体,并以汉隶为宗主,则表达了一种军人气质。
中国的两汉时代,在长达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奠定完善了具有奇丽浑朴,庄严厚重的隶书书写风格。
达到了令后代难以企及的一个高峰。
直到清中叶以后考古风起,出土碑刻数以千记,从而有了碑学复兴之风影响及于现代。
在汲取汉隶作为自我风格方面,中文以睿智的选择和择优的学习方法,遍临汉碑精华。
他把传统艺术根植胸中,熟悉掌握各种运笔技巧,谙熟各碑家法,其中尤以好大王碑古朴方正、沉着浑厚的结体作架,省略隶书波磔,参以楚简使转流利,自然随意的线条,结构造型奇诡善变,用笔坚定疾厉,斩钉截铁,势沉力雄,一气贯之,往往会令观者懔然而生敬畏之感。
中文在隶书创作中大汉之风舒展明朗,潇散空灵之气溢漫于字里行间。
而在具体的结构和用笔方面,则又勇于探索新路,立意写出自家面目。
他的结字,并未全依汉隶的端庄严整,而是随势流走,布白自由,字体大小错落变化,用笔则更显得自由奔放,从而有了许多的新意象。
他还汲取了汉简的随势波磔,篆书的中锋钢柔并用,乃至于行草的点画交错和侧锋灵动,时见章草波捺的态势。
这些书法创新的创作方法,远远不受传统隶书的程式化的限制。
这样一种新艺术气象的追求,勿论如何是值得探索的。
尽管我们也许认为尚不能称尽善尽美,但中文在走着自己的创作道路。
如果把以古为体和创新为用的探索之路走好走通,美的意象应该是可以期待的。
隶书之外,中文较擅长的还有行草。
说实在的,我对行草书有更多的偏爱,因而也难免有更多的偏见。
手不莫高而眼光却很严酷。
当今中国书坛的“行草书”被两种“书法”(如果也真是行草书法艺术的话)搞的让人啼笑皆非。
一种是大量的误把“写毛笔字”当作书法的“学者”充斥国中。
其“毛笔字”既缺乏传统功力,字中无帖意也无碑味,“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孙过庭语),结字蠢笨,用笔滑俗。
有的干脆不用笔而用手、用棍子,似乎中国人只要会用墨在纸上写汉字就可以是书法家。
另一种是充斥于当今各种“权威”书展甚至一再“获奖”的那种完全抛开传统审美感知的流行书风。
这些“书家”有功力,但却故意搞怪,自我结体,偏锋横扫,以丑为美。
因为有人占据书坛,并累累以“金奖”鼓励“丑书”,结果一次大展,竞相比丑。
不知中国书法还有没有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审美观点。
我看中文的行草书,感觉他在传统临习方面是下过一番功夫的。
他写的魏晋碑体正书,虽不能说很好,但也能笔笔到位,字字严紧,古拙而不失雅秀,是完全重传统的作品,可看出用功不少。
他的行草书尤以小品条幅见佳。
其书结字秀美,细看几乎字字有古意,用笔洒脱灵动。
书写中时出险绝,但不怪诞,从而使整篇章法富于变化。
去掉卷中险字,就十分清雅俊美,归之于传统一路,并毫无逊色。
然而无此中险境则难免单调,故通篇能在传统中生发出创新意象。
有的作品能做到一起呵成,思维敏捷,行云流水,气势纵横,苍茫华滋,或题跋、或创作,常透出一种大家风度。
有的行草写得较稚拙,有较多的变体,其中夹有秦简汉碑笔法,又感到他是在意图追求一种时尚,偶有流行书风的探索和试验。
这种探索只要把握好“度”,是可以开拓新意象的。
和当今那些因为自己是“名家”、“大师”而故意写“丑”唬人欺世的评委们不一样,中文有习汉隶的功底,若用之于行草,其艺术创作的道路当有进步。
而中文以如此年轻而有这样的审美感受,是很可喜的。
中文作为一个年轻的艺术探险者,...
求洛阳县志,最好是清朝或更早编的!
【顺治】洛阳县志(清)顺治十五年(1658)刻本,十二卷首一卷。
武攀龙修,吴源起、钱肇修增修,丘起凤、董笃行纂。
攀龙字兰石,山西交城县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翌年任洛阳县知县。
源起字准庵,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康熙八年(1669)来任知县。
肇修字杏山,奉天铁岭籍,浙江仁和(今余杭县)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土,三十五年(1696)来任知县,在任六年,改授福建道御史。
起凤字瑞符,本县人,明万历已酉(1609)举人,任朝邑知县,升深州知州。
笃行字天民,清顺治丙戌(1646)进士,曾任礼科都给事中 副都御史等职。
按清代洛阳县志,始修于知县武攀龙。
其人甫莅位即投询明代旧十五、六年后于吴门贾肆购得残篇,未及编辑,上调中枢,事遂辍。
顺治十四年(1657)改督中州消运,乘机将残篇考逸失,订讹谬,删杂集正,联缀成书,付榨以行。
吴源起来任,增入后十余年间事,再加辑补校正,又刻样。
三十年后,钱肇修蓄意新辑,但茬落五年未果,乃因旧志而续编之,是为本志。
清代以来,武、吴、钱三知县三修县志,均有刊本,而实际皆与武《志》一脉相连,前后实为一书。
本书前有武、吴、钱三序,修志姓氏,目录,凡例。
卷首图考志,卷一天文志,卷二地理志,卷三人物志,卷四田赋志,卷五官师志,卷六选举志,卷七秩祀志,卷八祥异志,卷九古迹志,卷十陵墓志,卷十一杂纪志,卷十二艺文志。
总领一百三十七目,又附三目,计一百四十目。
本志书以纲统目,每纲冠以小序,概括大义。
载事记人以经传为主,并辅以史籍。
全书分十二门,各门内容专一,层次清楚,惟地理志包容过繁,除建置、封建、沿革、疆域、山川、形胜、八景、关津外,尚有水利、城池、公署、铺舍、学校、武备、储蓄、坊表、保里、恤政等目,实甚繁芜。
另风俗目入田赋门,亦属不类。
其它则较平允。
洛阳九朝古都,古迹繁多,北邙山上陵墓垒垒,为此地两大特点,本志书将此两者各专立一门,因事因地安排纲目,非常得体。
古代此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极为发达。
本书杂志门,立纪会、纪才、纪年、纪言、纪事、纪富、纪物、纪异八目,汇集各类资料,实属丰富,但与府志有重复之处。
古迹门分城、县、宫、殿、阔、署等42类,可谓丰富,但基本只有名称,而无叙事,似嫌不足。
人物中多一人数见,事迹割裂,如贾谊,侍从、文学二目均载,各记一面;淑媛、烈节二目均收乐羊子妻。
是为重复。
以上均为本书不足之处。
原刻本现仅北京大学图书馆有存。
康熙十年(1671)吴源起等增刻本只二处有藏:浙江存全帙,上海图书馆存卷3—11。
康熙四十年(1701)钱肇修等增刻本,在本省只河南省文史馆有一帙,但不全,缺保里、恤政、封爵及艺文志中碑、文、论、传、赞、铭、跋、辩、诗等目。
【乾隆】洛阳县志(清)乾隆十年(1745)刊本, 二十四卷龚嵩林修,汪坚纂。
嵩林字尘园,江苏武进人。
以举贤良方正奉发广东,以知县用。
历署三水、从化、电白等县,又授知海阳,调番禹,内艰归,服阈赴部,奉旨河南委用,办商水、虞城两县赈务,署嵩县,调汝阳,乾隆七年(1742)授洛阳知县,十年(1745)升陕州直隶州知州。
坚,江南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举人。
据龚嵩林序云,此志系奉道、府二级修志檄而纂。
设馆延士,广为搜录,参考校订,编辑一年,校雠四月而成。
此志书在编纂体例上较前有所改进,内容亦加充实,全书二十四卷,六十余万字,分门十六,卷次为:一天文,二地理,三山川,四田赋,五学校,六礼乐、七选举,八人物,九职官,十祥异,十一古迹,十二至二十三艺文,二十四杂记。
卷前为图考。
此编较旧志改进者有如下几方面:图考比旧志更加详明,此分绘新、旧城池二图;山川总图外增绘各路村镇八幅。
总计全书共有图二十二幅,包括历史地理、城市沿革、水利、交通、名胜古迹等,皆极为可观。
环洛皆山,襟带四水,山之旁系,水之别派繁多,此编特将山川从地理志中析出,独为一门,另以陵墓附山,渠道附川,使其以类相从。
学校亦从地理志中分出,独设一门,均较旧志为合理。
物产目除一般贡物及平常物品外,另有“货币食用诸物”细目,记载各种日用手工业品与食物制造,此内容为一般志书忽略,而本志特为记载,实称可贵。
其中日用器皿中有“奇器,形如小盘,长尺许,阔六寸余,一角作小屋,有牖。
外作阶,中卧一物,形如家。
平乐诸村山谷中往往得之。
莫名其器”。
河南志书中记载出土文物者尚不多见。
志书内容较繁富,但亦不乏瑕疵。
职官中将河南府清官全部收入。
洛阳县虽为河南府首县,但应严格区分府、县之别,县志应只记本县,有关府事自有府志记载,此作法显为滥收,又不注任职时间,亦属缺略。
本志凡例已批评了旧志中一人数见的做法,然而在行文中仍未改正。
邵雍即属邑人,又出现于流寓中,前后抵晤,令人不解。
从全志篇幅看,艺文志十二卷,占去全书一半,有头轻脚重之感。
本书见《八千卷楼书目》、《贩书偶记》著录。
前书误作三十六卷,是志除原刊本外,另有民国 13年(1924)于延鉴石印本。
【嘉庆】洛阳...
如何修写家谱?
1、成立“修谱机构”及确定“修谱主持人” 凡一个家族准备新修或续修家谱,首要的工作就是成立“修谱机构”。
“修谱机构”通常称为“*氏家族修谱理事会”(或委员会等)。
其次,就需要确定“修谱主持人”,由“修谱主持人”全面负责,并组织有关人员开展修谱工作。
2、“登记入谱”的准备工作 “登记入谱”是决定修家谱之后就要开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此项工作按以下要求办理: ①分发“家族成员入谱登记表”必须使用专门设计、统一印刷而成的,与《家谱》配套使用的专用底稿纸:“家族成员入谱登记表”,将每一房人、每个家庭的成员全部正确的进行填表登记。
②确定始祖 ③确定修谱的范围 3.整理、审定“家族成员入谱登记表”,使每个入 谱人员的填写情况都正确无误后,即可正式填表修谱了。
4、填表修谱前的准备工作 ①确定填写谱册的人 由于《家谱》填表方法简明易懂,填写人具有初中文化水平即可,只要认真细心、书写工整、责任感强就可以胜任。
②墨水最好使用炭素墨水,以保证字迹永不褪色。
③所有文字资料已准备好“家族成员入谱登记表”已全部收回并经整理审核无误。
由修谱主持人组织人员拟定序、凡例、先世考、个人传记…有关文字资料已定稿。
④将已定稿的基本文字部分,以及家族成员的生平传记,和家族大事记等文字记叙部分抄写在“谱序、源流、凡例…”和“生平传记”、“家族大事记”、“家族荣誉册”等表式中。
将家族成员个人情况、血缘关系情况分别填入“家族名册”、“世系表”等表式中。
⑤如家族人口多,分支多所需要的谱册套数较多时,则可以依照已修好的第一套“家谱”作样本,可由一人或数人填写复制所需要的套数。
⑥如所需谱册不只一套时,必须在每一套谱册的内封页右上角空白方框内填上每一套谱册的编号,并将每套谱册内的“第几次修谱 套分存情况表”分别填好。
⑦将修好的谱册,分发给每一位收藏“家谱”的持有人,妥为保存。
至此,采用《家谱》修谱这一工作即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