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1、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
2、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界里到处是绿色的世界,今天我把这一片绿色带到了课堂上。瞧,美吗?(课件)美在哪里呢?树的美是谁装点出来的?(主要是植物的叶)大家观察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叶子的秘密,也就是植物的叶。
板书课题:5植物的叶
(二)体验探究:
今天,同学们拿来这么多的叶子,你们是怎样收集到的呢?
预设1:我是在林子里捡到的。
预设2:我是在校园里摘的。
师:同学们评一评,哪一位同学的行为是对的?
结果同学们判断:采摘花草的行为是错误的。
一、分一分,摆一摆 :
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树叶,现在把捡到的树叶放在桌上,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好吗?我们来 比一比谁反应速度最快,小手最快。听好要求摆一摆,出示问题:
1师:我捡了几片落叶?
生活动:数一数,摆一摆,汇报数量。
师:你们的速度都很快,都是好孩子,按要求准备了这么多树叶,老师真高兴。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使学生对自己手中的树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喜爱,像玩玩具一样。同时此活动,也是一个小的热身准备。为后面的活动打基础。)
师:现在老师想看看,谁的观察力最强,谁是细心的孩子。
2师:按自己的方式分一分,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独立动手分树叶。
生活动:汇报
师相机板书:形状、大小、颜色
师:同学们都认真地思考了,但是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我们分类的依据不同。
师用实物投影分别展示三种分类方法。
师:下面我们验证一下,哪种方法分出的是同一种叶。
生活动:发现以形状为标准,形状是否相同就决定了这些叶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师小结:给叶子分类的方法很多,但是要得到同一种叶,就一定要根据叶的形状来分类。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科学探究小活动,学生手脑并用,要分类就得先观察手中叶的特征,并在发现叶有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基础上,总结出只有形状相同的叶才是同一种叶。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重视证据,大胆质疑的良好科学态度。)
3师: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温馨提示”)
生活动:先是茫然,然后有的同学开始自由组成小组,再合作分树叶。
师:组织、帮助学生寻找伙伴,合作学习。
生活动:汇报分类结果。
师小结:孩子们,你们表现很出色,汇报的很完整。你们喜欢与同学合作学习吗?
(设计意图:在自己分树叶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一分小组内共有几种树叶,摆的过程中,学生对树叶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这既是对分类方法的巩固与练习,又培养了学生乐于与人合作的意识。)
二、比一比:
实物投影出示一些大小不同,颜色不同,有残缺,有完整的树叶,(同一种树叶)让孩子判断是不是同一种叶。
1、 质疑: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生活动:观察
2、讨论:
(1) 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
(2)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
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预设:形状是否相同。
师:同学们争论的交点中这片有残缺的树叶。你猜一猜,这片叶变残缺之前的样子。请一名同学来为这片叶补画缺少的部分。
生活动:观察得出结论,观察到了形状相同,才说它们是同一种树叶。而残缺的叶我们可以根据其它部分补画出其本来的样子,再进行判断。
(3)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生活动:观察发现同一种叶除了形状相同以外,还有许多相同特征。
生活动:看,听,闻,尝。
预设:叶片上有一根根的细丝;叶边缘有锯齿……
(设计意图:观察是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技能,让孩子把目光放在细微之处,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获得对叶的全新认识。在观察中获取知识,获得学习的乐趣,学会学习,学会倾听,学会与人分享,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果发现不多也没关系,可以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发现叶的结构组成。)
3比较:对比观察不同种类的叶,发现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
师适时解惑:伸出你的一只小手,把你的小手臂当作叶柄,学生自然会说出,手掌就是叶片,手掌上的纹路就相当于叶子的叶脉。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学生马上明白了,叶脉不是叶的一个单独的部分,而是长在叶片上的一部分。这样设计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叶的结构,充满童趣。)
三、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
3、总结: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三)、拓展:
师:你喜欢树叶吗?那么不要把捡来的树叶浪费。展开想像的翅膀,用你灵巧的小手,发挥你的聪明才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叶的喜爱之情吧。
生活动:可以做树叶拓印画、树叶贴画、树叶书签等。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第五课《植物的叶》)《植...
无种子植物:蕨类植物(井栏边草、紫萁、贯众等)有种子植物:裸子植物(种子裸露):马尾松、杉树等,被子植物(种子包被)桂花、樟树、苹果、水稻等等春季开花:紫玉兰、樱花、蔷薇、山茶等秋季开花:菊花、桂花、木芙蓉等四季常青:柏树、樟树、桂树、雪松、石楠、山茶等等秋季落叶:银杏、水杉、泡桐、法国梧桐、梨、桃等等
小学科学《土壤里有什么》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十课《土壤里有什么》。
本课是《土壤和岩石》单元的第一课, 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土壤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运用多种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学会观察,实验和记录观察结果,得出结论,了解土壤的成分。
为此,我制定如下三维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的信息源。
2、情感态度目标: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增强保护土壤资源意识。
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土壤的构成成分。
虽然孩子们对土壤不陌生,但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0岁左右,他们心智尚幼,对事物的认知多停留在表面,动手能力也不强,老师要适当引导。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土壤里有什么。
引导学生设计出有效的实验方案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我打算通过准备的实验器材进行引导、“诱”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说“动手做”是本课的灵魂。
本课看似内容较多,为此要求学生课前采集土壤,并做好采集记录,教师准备以下工具和材料:三脚架、酒精灯、火柴、石棉网、坩埚、土壤、盛水的烧杯、玻璃棒、卫生纸,外加一条湿毛巾,准备擦手。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到周边的环境中去采集土壤,并做好观察记录,现场录制视频资料。
本课注重对学生科学技能的训练,即提出问题——大胆猜想——精心设计实验验证——得出正确结论。
本课的教学步骤就是按照这一理念设计的。
下面我来具体介绍一下课堂的每个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一、播放视频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课堂播放利用课前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采集土壤的视频,让学生回忆亲历采集过程,激起孩子探索的兴趣。
)同学们课前都采集了土壤,采集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记录表格一)同学们发现的真不少,土壤妈妈养育了许许多多的动物和植物,那它用什么来养育它们的呢?土壤里究竟有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师板书课题:7、土壤里有什么)二、实验探究:1、预测:学生预测我们挖来的土壤里有什么。
教师随机板书。
【课前,学生已经历过自己采集土壤的过程。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推测出土壤里有枯枝烂叶、动物尸体、垃圾等,有的学生会质疑早都烂没了。
】你很有想法,那么他们哪里去了呢?【激起孩子的好奇心,为下一步的方案设计做好铺垫。
】2.设计研究方案。
关于土壤的成分,这些是我们通过观察和猜想得到的,土壤里是否真的有这些物质呢?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物质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对,猜想需要实验来证明)你想利用你面前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你的想法吗?你认识这些器材吗?谁愿意帮老师介绍一下?【学生初次接触这些器材,仅凭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如酒精灯可以加热,玻璃棒可以搅拌,滴管可以吸取液体等等。
教师因势利导,简单介绍各种器材的用法,并将坩埚、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组合起来,让学生了解这几种仪器的通常用法。
重点是演示酒精灯的用法,强调酒精灯平放,使用火柴点燃后及时甩灭火柴,使用完毕要用灯帽盖灭,切不可用嘴吹,为防止下次打不开,要重复盖一次。
】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合作,共同设计出你们最想知道的内容的研究方案,并完成记录表格二(课件呈现,学生合作设计方案,教师巡视指导)【在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我为学生呈现器材并讲解器材的用法,给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提供了一些隐性指导,有效的暗示了学生。
】3.交流设计方案。
商量好了吗?谁愿意把你们小组设计的方法告诉大家?(学生自由交流,投影展示,注意引导孩子表达的条理性与准确性。
)(学生设计的方法可能多种多样,如土壤中水分的探究,有些可能直接摸,有的可以放在卫生纸上握、挤压等;之前的《空气在哪里》一课,学生已然知道粉笔之类的物体如果在水中会出现冒气泡的现象,那就证明有空气存在,学生也会自然而然的想到将土壤放入水中,看是不是有空气的存在;对于设计沙和黏土分层的实验,学生可能交流筛子筛,或者洗沙或者搅拌沉淀,只要能说明原因,都给予表扬;通过烧土壤的办法试试是不是有腐殖质。
)【在这儿师生要一起把实验方案设计的明明白白,而且还要适机引导学生先进行表象观察,然后置入水中发现气泡,再进行搅拌,静止,观察分层,由于沉淀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会引导学生科学统筹安排时间,去做验证腐殖质的实验,让整个实验过程更加的有条理性。
因为验证无机盐存在对孩子来说较难,如果学生没有设计出研究无机盐方案,在此,我不强教给学生,暂时给本堂课留个空白。
】同学们真棒,想到这么多切实可行的方案。
如果现在就开始研究,你认为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自己提出注意事项,教师课件呈现适当补充。
)【在提醒学生安全实验的同时,教师将实验中的观察记录作为指导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以便为学生互相交流、归纳结论提供事实依据。
】4.学...
教科版小学科学《植物怎样生存》课件
教学目标:1. 知道植物有相同之处,都有生长的能力,都自己制造养料,需要空气、水、土壤中的养分和阳光。
2. 通过回顾“植物”、“植物的一生”的有关内容,了解植物的生存方法。
3. 阅读和讨论海尔蒙实验,了解植物制造养料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海尔蒙的实验证明了什么。
教学准备:植物光合作用的挂图。
绿色植物的叶、显微镜。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你们知道植物依靠什么生存?动物要吃食物,植物的养料是什么?植物的养料从哪里来?”二、探究内容:1. 讨论:作出种种猜测。
师:“上学期我们种凤仙花时知道植物离不开水,如果缺水,植物会干死,那么水是植物的养料吗?植物的根长在土壤里获得养料吗?动物用嘴吃食物,根是植物的嘴吗?” 让学生进行猜测。
“在三百多年前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所做的实验,请同学们阅读书上P6的资料。
”2. 了解海尔蒙的实验。
“海尔蒙是怎样猜测的?”“海尔蒙的实验是怎样做的?”“海尔蒙的实验证明了什么?”(由于海尔蒙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最终证明小树增加的82千克物质并不全是从土壤里获得的。
)“海尔蒙怎样作进一步的猜测?”“我们怎样看海尔蒙的实验和猜测?”3. 了解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的方法。
(1)阅读课文P7。
(2)交流逼供内明确以下问题。
“植物利用什么能量在体内制造食物?”“植物主要用什么器官制造食物?”“植物主要用什么原料制造食物?”“植物制造食物的原料从哪里来?”“现在明白植物为什么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了吗?”三、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植物利用阳光、空气、水制造养料,并制造其他生物生存需要的氧气,养活了自己也养活了其他生物。
植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环境影响植物,植物也影响环境,环境和植物是相互依存的。
所以,我们需要保护植物。
)四、课后拓展。
了解植物与环境、植物与我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收集各种各样的植物(例如蔬菜中的木耳、蘑菇)以及有关植物的资料。
...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从哪几个面观察植物的叶】作业帮
《植物生产与环境》说课稿第一章 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 植物的组织与功能说课尊敬的领导和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植物生产与环境》中的第一章第二节《植物组织与功能》,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植物生产与环境》是中职学校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章前一节是讲述植物细胞的构成与功能,细胞的分裂过程。
第二节讲的是植物的植物茎的两种具体分类与功能。
也是本书中较重要的部分,侧重植物组织的构成,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一个集中体现。
因此本课内容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其以后在植物生产于环境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与分析本章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植物组织各个分类及其含义;明确分生组织,成熟组织的功能与分类以及复合组织的概念;明确各种组织构成的各种组织系统。
(2)能力目标:通过实例观察,组织观察活动,同时结合本书中的各种图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各种方法中的学生探讨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倡导团队合作精神。
重点:分生组织的具体分类与功能难点:成熟组织的分类、各个组织的具体分类和特殊功能。
【三】、学情分析由于职高学生的背诵能力强,但学习方法比较呆板,缺乏动脑动手能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易产生转移,对新奇的事务比较感兴趣。
在学习这一章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上一节细胞的分类及功能,是以对本节所涉及的知识点已有了一定的涉猎。
但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还欠缺,对实际植物茎的具体分类与功能尚不清楚,这也正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方法分析教学方法:自然观察法、问题解决法、自读自答法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三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对某个事物进行观察,使得学生不仅自主学习了新的知识,并且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互相协作能力,【五】、教学过程分析一、情景导入5分钟首先我会展示一个常见植物的茎部,从实物的明显的特征,以植物的真实生活状态为情境,让学生深切了解植物茎的具体外表,从而引出“植物的组织与功能”这个主题。
设计意图:这样的情景既能够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与探究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与思维状态,又能通过生物情境引发出生物问题,自如地进入教学内容。
二、传授新课35分钟1、植物分生组织的分类与功能(1)、自然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是学生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自主对某个事物进行观察,得出自己的看法,我会展示植物茎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并探讨植物的各个部位,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植物茎的三个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
(2)、问题解决法:师生共同归纳出分生组织的种类,进一步探索植物茎在生长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提出问题下面的问题链,让学生通过问题链的解决获得知识:回顾比较植物茎顶端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
并说明它们的区别是什么?三个分生组织各有哪些主要功能?居间分生组织细胞的活动情况?侧生分生组织形成的哪二个层次?设计意图: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观察植物茎进而感受植物茎的各个分生组织,并且观察实体,分析归纳结论,这也是一个主动的探究过程。
“问题是思维的体操”、“问题生发研究,研究解决问题,就是建构”,问题解决法研究“植物生长过程中分生组织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既通过问题指引学生由旧知推出新知,又引导了灵活应用与迁移了生长过程的知识。
这样,不仅自主学习了新的知识,又使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
2、成熟组织的分类与功能外出探究活动:分析植物茎→明确观察目的要求→选择实体材料→理解观察方法,记录观察现象→讨论分析植物茎的各种成熟组织并归纳总结。
在学生开始观察前,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对整个观察活动的设计思想与观察方法进行研究:要用证明植物茎具有五个成熟组织,各个组织的作用是什么?具体生长于植物的哪个部位?应记录的组织部位是哪些?在学生观察结束后,又提出问题:分析得出成熟组织有哪些分类?各个成熟组织又在植物茎中起到什么重要作用?这些组织除了这些作用之外又有什么特殊作用?设计意图:既理解活动设计思想与方法,又动手观察;既完成观察活动,又把问题与实践始终相联,是科学研究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实验的特点。
这样,学生就不只是“按图索骥”式地做实验,也不是“照本宣科”地比划,而是探究,是“做学问”。
3、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自读自答法:让学生在回顾前面书中的几个图示的过程中,自我或同伴互助思考解决下列下列问题:植物组织根据细胞构成可分为哪两种组织?这两种组织又可以继续如何细分?维管组织的概念与作用?组织系统的概念是什么?总结植物各种组织构成的哪几种不同组织系统?设计意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
谁有小学三年级科学课《花和叶》的教案?
《叶和花》教案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能够观察描述不同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活动。
2、 能对“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问题展开对比实验。
3、 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并描述不同的叶,培养观察能力。
难点:观察并解剖花。
三、教学准备各种树叶、花、镊子、白纸四、教学过程一、认识叶的不同形态1、 出示一片树叶,讲述:春天到了,许多植物都已经吐枝发芽,长出嫩绿的叶子,你们看,这是一片什么树的叶子?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2、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现在老师发给你们一片树叶,请大家看看它的正面和反面有什么不同?3、 学生观察比较后汇报。
二、观察并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 提问: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那么你知道这些营养主要是怎么来的吗?2、 讲述:大多数植物是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养料,想一想如果没有阳光,叶子能制造养料吗?3、 提问: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吗?师生共同完成实验装置。
三、认识花的构造1、 出示几盆鲜花,提问:你认识这些花吗?现在正值春暖花开,你还见过哪些花?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2、 同学们都被这些花的色彩和千姿百态所吸引,可你们知道花有哪些部分吗?学生说说。
3、 出示桃花模型,教师把桃花的每一部分摘下来,指导学生认识雄蕊、雌蕊、花瓣、萼片。
4、 教师示范从外向内的顺序解剖杜鹃花,强调力要小,手要轻。
5、 学生解剖自己带来的花,用放大镜观察各部分的样子并画下来。
结合学生观察雄蕊和雌蕊,简要介绍花的繁殖。
四、了解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1、 讲述: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当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花就有可能结出种子。
2、 提问:雄蕊上的花粉是怎样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呢?植物是靠哪些方法来传粉的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上的资料。
六、课外研究按照书上研究植物的向光性的实验做一做,看看有什么发现?
幼儿园大班说课科学植物怎样过冬
植物怎样过冬一、活动目标1.感知冬季植物与气候变化的关系,通过观察,看图等方式,进一步感知各种植物在冬季的不同状态.2.萌发探索植物奥秘的兴趣及爱护植物的情感.二、活动准备带领幼儿在园内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一起采摘标本:柳树枝、迎春花枝、草根、松树枝、冬青树枝涂树干的石灰粉 刷子三、活动过程(一)提问引题1.小朋友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天气有什么变化?小朋友们怕不怕冷?你是怎样过冬天的?2.这么冷的天气,花草树木会被冻死吗?那植物们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呢?(二)通过采摘标本的观察,引导幼儿逐一发现植物过冬的几种方法(落叶、冬芽、留根、常青)1.落叶、冬芽(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柳树和迎春花的枝,说一说有什么变化?(夏天时又绿又茂密的叶子落光了)(2)树叶凋落对树木过冬有什么帮助呢?(因为树叶可以带走大树妈妈身上很多很多的水份和养分,冬天天气寒冷,干燥,大树妈妈需要的水和营养都很少,所以,只能让树叶凋落,它才能活下来,这样保护自己过冬的树叫落叶树.)还有哪些树是落叶树呢?(3)观察冬芽,了解冬芽的作用可是,不用怕!我们再仔细瞧瞧,光秃秃的树枝上虽然没有了绿油油的树叶,可是却有一些奇怪的东西,是什么呢?(有一些小芽胞)请小朋友们轻轻剥开小芽孢,看看里面是什么?猜一猜到了明年春天,它们会变成什么?(这些小芽孢叫做“冬芽”,大树妈妈给冬芽穿上像鳞片一样的厚厚的外衣,它一点也不怕冷,等到明天春天,天气变暖和的时候,它就会发芽,长成绿油油的树叶了.)2.留根请小朋友们观察采摘来的小草怎么样了?想一想,小草冻死了吗?再看看挖出小草的根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虽然小草干枯了,可是,躲在土里的草根却活着,等到明年春天的时候,还会发芽,长出新的小草来.)3.常青树哇!天气这么冷,有没有不怕冷的树呢?(松树、冬青)它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仔细观察,松树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针形,这样的树叶不怕带走水分和养分)冬青的树叶摸起来什么感觉?上面是什么样的?(冬青的树叶上有一层厚厚的油脂,就像小朋友抹的护手霜,保护着自己,一点也不怕冬天.)像松树、冬青这样一年四季都绿的树叫做常青树.(三)通过观察提问,了解人们怎样帮植物过冬虽然植物有很多的方法自己度过严寒的冬天,可是,它们也需要人们的帮助,小朋友,你都知道那些方法可以帮助植物过冬呢?(在树上涂石灰、扎干草、围草绳、把怕冷的植物搬到室内或温室……)(四)引导幼儿帮助幼儿园的树木过冬我们幼儿园的院子里有很多的树,每年夏天,它们都会长出茂密的树叶为我们遮阳.冬天到了,我们也应该帮助它们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些石灰粉,我们一起给大树穿上过年的新衣吧!四、活动反思请幼儿观看视频《植物怎样过冬》,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植物过冬方法.
小学科学课有哪些植物
植物叶片的排序的特点:1、互生:叶着生的茎或枝的节间部分较长而明显,各茎节上只有1枚叶着生的。
如;杜英、香樟、海桐、蚊母、桑树、杨梅等。
2、对生:叶着生的茎或枝的节间部分较长而明显,各茎节上有2枚叶相对着生的。
如;黄杨、丝棉木、石榴、栀子花、女贞、桂花等。
3、轮生:叶着生的茎或枝的节间部分较长而明显,各茎节上有3枚叶以上轮状着生的。
如;夹竹桃、4、簇生:叶着生的茎或枝的节间部分较长而明显,各茎节上着生叶数枚的。
如;金钱松、雪松等。
5、丛生:叶着生的茎或枝的节间部分较长而明显,叶片2或数枚自茎节上一点出发的。
如;马尾松。
描述一下植物的一生 答案 小学科学
我只能提供科学的 我是科学专业滴 这里先黏贴3年级的,由于字数太多,要的话可以发给你 三上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6、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7、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8、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六只(脚)。
9、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10、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12、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3、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14、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15、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
第三单元材料复习提纲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3、知道身边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 5、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6、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
7、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8、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韧性)、(绝缘性)、(耐腐蚀性)、(不容易传热性)、(质轻)、(重复利用性)等。
9、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
10、木头的特性:(质轻)、(比较坚硬)、(容易加工)、(具有柔韧性)、(能浮在水上)、(具有承重力)等。
11、砖的主要用途是(砌房子),陶瓷的主要用途是(做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如何运用ppt进行 植物的叶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