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长方体的认识。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几何知识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立体几何图形,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而且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形体观念。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在知识技能方面: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并掌握其特征。
在能力训练方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及空间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在情感态度方面: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体会“实践第一”的观点,享受成功的喜悦。
3、教材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建立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二、说学生
五年级的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学生有了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三、说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作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更广更宽的操作、思维的空间,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做一做等实践活动,逐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使学生成为认识活动的主人。本课的设计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各方面的特点,我想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
(一)、复习引入
俗话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开始时学生的状态便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以提问调动学生积极性,自由发言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为新课作好铺垫。
(二)、探究学习
安排学生自学,让学生直接由书上获取知识,通过小组交流初步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为进一步探讨长方体的特征奠定基础。
1、探讨长方体的面的特征:让学生数出长方体面的个数,然后让学生讨论每个面的形状,得出长方体的两种情况。同时运用课件演示,使学生发现相对的两个面相等。
2、探讨长方体棱和顶点的特征:我把学生分成两四人一组,每组准备12跟红色小棒,绿色、黄色小棒各4根,各种颜色的小棒长度相等,8个三角接头。为学生提供一个操作、思维的空间,学生利用自己的学具拼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围绕“所拼长方体有哪些不同”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观察中反思,摸索中发现,不断获得新的体验,较好地理解、掌握长方体的棱和顶点的特征。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利用课件使学生明白,长方体的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方放位置的不同而改变,相交于每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叫做长、宽、高。
4、认识透视立体图形:让学生观察讲台上的长方体纸盒,围绕“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展开讨论,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不定位观察、定位观察逐步抽象得出,看到的面用实线表示,看不到的面用虚线表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形体观念。这样的设计可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教材难点。
(三)、巩固练习
这部分主要设计针对练习、基本练习及拓宽性综合练习三类。这样既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又适应了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
(四)、课堂体验
该部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并用类似“你有哪些收获?”“你想提醒同学们什么?”等语言,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跪求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的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内江八小?陈彬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及其所处的位置与作用:“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几何初步知识内容,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圆形物体,在低年级也已经初步认识过程,但都是直观的表象的认识。
3、教学重难点: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及其内在的联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圆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学会用圆规画标准的圆。
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圆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用“活动探究法”让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操作,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具体特征。
用“小组合作法”让同学们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合作,创造性的以不同方法画圆。
如果按照以上的方法实施教学,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主动尝试,自主探索,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深入地认识圆、了解圆。
四、说教学过程我的设计本着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的教学思想,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了二个主要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复习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出这些图形的特征。
(二)突出主体、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圆首先我会让学生举举生活中的例子。
“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硬币、光碟、路标、钟面、车轮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
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接着,我会出示的两组图形,第一组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第二组就是刚认识的圆,通过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组图形是由线段首尾连接所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所围成的,形成正确表象——圆是一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1)找圆心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
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亲手操作后,发现所有的折痕都会相交于一点。
这些折痕的交点,正好在圆的正中心,我们数学上把这一点叫作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动作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有意设置一些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 (2) 认识半径、直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让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小组议一议,引导他们归纳总结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能画无数条,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在这里因为有半径的知识做基础,我会尝试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直径的知识,引导他们归纳总结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也能画无数条,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 探讨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分组讨论在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通过测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关系。
得出d = 2r与r = d/2的字母公式,并在练习中通过填表强调了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对应关系,还要求学生在圆内一些线段中,找出半径和直径。
(设计意图:合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并及时巩固学习成果。
)3、掌握画圆方法在教学画圆的过程中,我同样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
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用绕线钉子画圆,还有用圆规画圆等等。
最后我会试着让学生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圆,并要求一边画,一边想画圆的步骤有哪些。
通过学生的汇报,我引导他们归纳出画圆的一般步骤:(1)定点(也就是定圆心的位置)(2) 定长(也就是定半径的长度),(3)旋转画圆。
接着我会示范一次画圆的方法,强调画好后要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五、巩固练习:这些题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并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第28页的第2题的答案
12. (1).28/ 15 =28x5 =140(个) 答:大齿轮有140个齿。
(2).80/(1-45) =80/ 15 =80x5 =400(周) 答:小齿轮每分钟转400周。
14.9000万=90000000 90000000/(1-146) =90000000x4645 =(90000000x46)45 =92000000(人) 92000000人=9200万人 答:河南大约有9200万人。
/是除号;表示几分之几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