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县级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创新策略
县级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创新策略
当前~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渗透到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作为县级科技行政部门~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科技政策法规~实施科教兴县、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思想观念的桎梏~以及主观愿望的脱离实际~致使县级行政工作的成效不尽于人意:很多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并不重
要,或脱离实际~虎头蛇尾,或喊在嘴上~写在纸上~等等。如何发挥县级科技部门的作螗用~提升县级科技部门位臵~展示县级科胨技工作亮点~应该是各级科技部门认真思癖考的问题。
一、县级科技管理面临的 困境
按照《县,市,科技工作导则》欢~上级科技部门考核标准~以及编制部门渊的职能划分~县级科技部门工作任务十分踝繁重~可谓“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漯气”。但实际上~什么都做~什么都没做沔好,什么都想干~什么都干不了,只能疲伪于应付~夸夸其谈~无所作为。
1、 缺乏调控手段。县级科技部门的工作职能鲈没有审批权~
1 / 8
执法权~甚至某些工作的中ぉ间环节转报权也没有,尽管能为基层提供咪服务~由于“能耐”有限~效果甚微,名仗义上每年有数目可观的“科技三项经费”傻~由于到位率很低~加上没有收费项目~蝌实际除去机关必要的开支~基本上拿不出苍更多的钱办大事。从而与其他部门相比~щ位-臵不高~功能不强~“名声”不大。
2、工作不能彰显作为。因为“巧妇难 为无米之炊”~加上自身努力不够~工作嗫不能融入地方工作主旋律~难以介入地方婷经济发展。有时尽管也搞些“科技活动”发、“下乡活动”~但受各种因素掣肘~结铃果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成为应付科狐技考评的“花架子”工作~经济效益和社旌会效益很难显示。
3、文字材料繁琐械冗长。我来科技部门三年~感触最深的就诠是文字材料太多。一是考评多~材料厚。骓现在每年几乎要搞三个考评:科技进步考蒙评~党政目标责任制考评~年终工作考评づ~还有一些突击性的考评。每个考评都是 一大本“含金量”并不高的材料~很像“ 懒婆娘的裹腿”。另外~这些考评取得的衫效果如何,这些上报的材料谁都看了,是掀不是值得推敲。二是统计多。我的感觉~庆有些统计不是重复的就是没有价值。譬如 ~民营科技企业的年终统计报表。什么是拈民营科技企业,你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俊做了什么,这些“数据”
2 / 8
能说明什么,大砸家都心照不宣。三是申报材料繁琐。现在募搞项目申报、成果鉴定、科技评奖等~都枢要报很厚的文字材料~有些表格栏目前后颜重复,企业对此颇有微词~认为科技系统圪的项目材料多~成功率低~项目经费少~扒“过程”复杂。
4、队伍难以适应形揩势发展。县级科技部门单位小~办公条件鲎差~人数少~平均年龄偏大~学习提高业伛务水平的渠道不多~积极性也不高~难以 胜任工作开展。在这支队伍中~由于待遇豕低~“精英”流失~还要花很多精力应付 各种文字材料~也就没有更多精力去做“汰正事”了。
二、创新县级科技管理工持作的策略
做好县级科技工作~切实发缑挥县级科技部门的作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彝。除了坚持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努力外~映还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做到:“争取铭领导重视~寻求部门配合~创新工作思路闪~彰显效益作为”。但最重要的~可能还鱿是要正视现实~因地制宜、有所侧重地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1、科技工作要 争取领导重视与部门支持~努力强化功能 浈
领导重视是做好科技工作的关键。科 技与科技部门是两个概
3 / 8
念~领导重视科技门进步并不代表重视科技部门。现在领导事赉务很多~工作繁忙~不可能对部门工作都 “高度重视”~需要我们主动争取。一是扛省市要加大对县级党政科技目标责任制的骣考评力度。这种考评力度不是体现在汇报桑材料上~而是在考核形式上要有较高级别肼的领导带队,在考核内容上~尽量简化~辈只考核实质性指标和工作~如科技与发展贽事业经费实际到位百分比~科技激励政策,的执行情况~主要领导在重视科技工作方嚯面做了哪些实事等,在考核手段上~要把 科技工作的考评结果纳入地方领导政绩考名评范围~使考核真正成为推动县级科技进笫步的“加油站”。二是省市科技部门要加是大对县级科技工作的扶持力度~包括适当,帮助县级科技部门改善办公条件。三是县锦级科技部门要经常向地方党政领导汇报工砷作~邀请领导参加重要科技活动~请求领菠导解决工作中重大问题。
部门配合能弥提高科技工作的显示度。科技部门人手少甓~职能有限~经费缺乏~信息不畅~对一?些重大活动、重要工作不能唱“独角戏”蟆~须与其他部门寻求配合与互相支持才能膑取得更好的成效,现在上级对科技目标、傣科技进步考核~也是相关部门的工作集成芷~科技部门也能借此机会~分解科技工作怆内容~充分发挥科技领导小组组成部门的沾作用。
4 / 8
2、科技工作要围绕地方经济吖发展~做到有的放矢
“满天星斗不如处一轮明月”。县级科技部门要紧
椋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孪不为~找准抓手~展示亮点。首先~要围竹绕国家“十一五”规划~和科技发展目标脘~继续搞好工农业科技项目申报,二是抓萏好科技考核奖励工作。目前科技部门数目槛不多的事业经费如果支持项目只能是杯水 车薪~不如将这笔钱用于奖励在技术创新缃、成果转化、科技宣传普及、科技目标考奔评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三是为 民营科技
企业提供服务。除帮助策划怪、包装、申报项目外~还应力所能及地在雇成果鉴定、技术合作、融资担保方面做好 服务。四是与农业系统合作~抓好农业产 业化和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并着力建设一诚个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使其在提高农民へ种养及经营技术、优质农产品加工、农业薜科技推广方面起到培训、示范、辐射作用锴。
3、科技工作要紧扣地方工作主题褐~坚持有为有位
5 / 8
县级科技部门在按照踱上级考评要求开展工作以外~还应该有“瞠自选动作”~并优质、高效完成党委、政倜府交付的各项工作。要把握时代“脉搏”喉~领会上级意图~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洲作~找准切入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拦正让领导读懂“政绩”。目前~招商引资屑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县级科技部门要 利用申报项目、引进成果、产学研合作的迭优势和机会~大力宣传~主动出击~争取颟在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方面做出优异成灞绩。
4、科技工作要注重社会效益~ 应当责无旁贷
科技宣传和科学普及是榧县级科技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同样值得 重视。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主席陈佳铒院眦士一针见血地说过:对于一个民族来说~ 科学普及的意义~决不亚于“两弹一星”だ。针对存在社会上的各种迷信思想~传统 落后观念~不文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衰科技部门要通过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乾学技术普及法》~与科协组织合作~运用 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搞好科学知识、科吉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生活蚱的普及~提高公众的素质和修养。要大张 旗鼓地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工作和科技人才~报道典型科技成就谔~使全社会了解科技部门~支持科技工作撸~
6 / 8
尊重科技人才。
5、科技工作要抓颔好队伍培训~不断提升素质
我们正处惝在一个信息爆炸、技术瞬变、知识更新、 学科交叉的时代~新思维、新事物、新领彖域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做好县级科,技工作~仅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更需 要知识、能力和理性。只有坚持不断地学蜇习、探索与实践~才能增加才干~开阔视 野~拓展思路~提高素质~担负起工作重骤任。
一是要搞好自学。员工要通过学蜈习百科知识~学习科技管理法律、法规、艽政策~提高政策水平、决策水平、管理水姿平、文字水平,科技部门要重视队伍素质觖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赳,适当时在系统或单位内开展有奖知识比茺赛活动~以激励员工学习热情。二是要抓膳好业务培训。省市科技部门要围绕工作范愁围和县级科技工作特点~经常举办业务及影信息化培训班~并切实提高办班效果。省硇科技厅要组织编写业务培训教材~教材内愎容可包括以下方面:科技行政工作回顾~ 世界科技走向及前沿学科领域介绍~科技渗重点法规简介~科技工作重要名词术语解 释~项目申报及研制报告编写要点、方法簇~各处室业务范围、办事程序及规定~基扑层科技工作典型经验及做法展示~等等。
7 / 8
总之~科技管理工作不能是“墙上芦苇饨、山涧竹笋”~而应该有厚重的基础~丰王富的内涵。但愿“科技人”能一路走好:殛科技工作的明天更灿烂:
8 / 8
范文二: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郭文宝
马青
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安徽合肥230040
针对当前农村科技创新体系中存在的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农业科研投资颁布不均、农村科技推广网络不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匮乏、激励机制和担保风险补偿机制缺乏等问题,提出对策:加大农业科研投资力度,优化地区间农业科研资金配置;建立农业科技
推广和服务体系,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壮大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建立合理担保风险补偿机制,构建
多元化风险投资运行机制。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新农村建设;机制
F320.1
A
0517 -6611 (2011)32 -20190 -03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e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GUO Wen-bao
郭文宝(1987 -),男,安徽霍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1-09-30
201 91
@@[1]张淑岩,马尧,武巍,等.科技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J].农业
科技管理,2006(1):23.
@ @ [2 ] FACNo lS.o rRaegdioon a:l Wpersodtuvcitievwi tyP rgreoswsth, 1in9 9Ch0i.na's agriculture[M]. Boulder
@@[3 ] WU Y. Productivity Performance of Chinese Rural Enterprises,in Trade
a nda tIinvoensatlme nUtn iinv eChrisniat' ys, Th1r9ee9 2E.conomics[D]. Canberra:Australian N
@@[4]霍文娟,李仕宝.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 管理,2006(2):7 -8.
@@[5]蔡彦虹,周宁,李仕宝.我国农业科研投资规模、结构的区域分析与比
较[J].农业科技管理,2008(3):45 -49,90.
@ @ [210]1蒯正明.0(1):4建国69 -502年来党对社会整合模式的发展与创新[.
J].实事求是,
@@[2]刘惠,林伯海.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探析[J].**思
想研究,2010(2):84 -87.
@ @ [会学研究,23]胡悦晗.利益代表与社会整合——法团主义视角下的武汉工会[010(1):177 -209.J]. @ @政与法,[4]王升平.201转型期的公共行政与社会整合:0(5):8 -11.功能定位与价值策略[@@[5]陆学艺.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0(3):l -12.
行社
J].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郭文宝, 马青
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安徽合肥,230040安徽农业科学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1,39(32)
参考文献(5条)
1.FAN S Regional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a's agriculture 1990
2.蔡彦虹;周宁;李仕宝 我国农业科研投资规模、结构的区域分析与比较[期刊论文]-农业科技管理 2008(03)3.霍文娟;李仕宝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农业科技管理 2006(02)
4.WU Y Productivity Performance of Chinese Rural Enterprises,in Trade and Investment in China' s Three Economics 19925.张淑岩;马尧;武巍 科技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期刊论文]-农业科技管理 2006(0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ahnykx201132198.aspx
范文三:当前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前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作者:汤文华 刘志飞 段艳丰
来源:《管理观察》 2013年第 15期
【摘 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意义重大。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对科 技创新存在思想认识偏差;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时间急剧减少;农业科研管理机制不完善;农 业科技研发缺乏 “ 协同创新 ” 平台。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对策是:提高思想认识,树立 “ 创新就 是改变 ” 的新理念;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强度;理顺体制机制,统筹管理经费与立项;推进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建设;构筑农业科研创新人才队伍。
【关键词】农业科技 科技创新 协同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亚当 ·斯密曾经指出:国家 的富裕在于社会分工,而分工之所以会推动经济增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有助于某些机械 的发明,而这些发明将减少生产中劳动的投入,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1]在马克思看来,劳 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人类历史 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同样,科学技术对农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实现 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根本出路在科技。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党和政府都十分 重视农业科技创新问题,许多文件和政策都强调要依靠科学技术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更重要的 是,我国政府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旋律。然而众所周知的是,我国 农业科技创新还很弱,远远满足不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强大需求。当前我国 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研究农业科技创新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意义重大。
1.当前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
1.1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根本途径。实现农业稳定发展、持续保障农 产品有效供给,是今后农业发展的长期任务。我国人口基数大,社会对粮食和农产品数量的刚 性需求庞大,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只能靠中国人自己解决。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 发展,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尽管到 2012年我国农业已经实现 “ 九连增 ” ,但 是我国农业发展主要仅靠的是农业水土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农药化肥的高强度使用。可以预期, 未来我国农业依靠这种方式来实现增产增效必将难以为继。今后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根本 出路在于农业科技创新。
1.2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强大动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 转变,关键在科技。当前我国农业仍然是以小规模生产和松散型合作经营为主,农业产业化经 营进一步提升,但农产品科技含量普遍偏低,这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农业 目前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过渡期。因此,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以达到高产、 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的。
范文四:质检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质检科技创新中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文 / 陈志锋
建立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质检技术机构是质检行政管
理部门的直属事业单位,承 担了官方面对当今世界经济潮流和趋势制定的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 检测的职责,同时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作为质检部门,如
何深刻领会和贯彻好中央这一战略决 又具有独 立法人或者相对独立法人资 策,如何通过质检科技创新促进我国 格,能够作为独立第三方承 担一些企质检事业的发展,提高质检工作对我 业的委托检测。因 此,一些技术人员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是每 常对质检技术机构 的定位感到迷惘,一位质检科技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 是否只作为官方实 验室存在还是要部
测原理和检测手段几乎一致,仅仅因问题。然而,目前我国质检科技创新 分充当独立第三方 实验室角色,是否
为检测对象不同硬是拆成几个标准来 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需要 只做纯粹的产品质 量检测工作还是需
申报,造成了研究资金的浪费和研究 我们充分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 要做一些科研工作, 这些问题如果不
方法的重复。项目重复性表现在同样 能给予明确答复,将 不可避免影响质
的研究内容出现在不同的研究项目中。 检科技工作的发展。
某些科研工作者为了尽可能争取多的 3(重复性问题。质检科技工作 存在的问题 科研经费,同样的研究内容换成不同 的重复性主要表现在资源、方法和项
项目名称申报不同渠道的科研项目; 1.认识问题。“科技兴检,人才强目三个方面。资源重复性主要表现在 检”是国家质检总局深刻剖析国内外 某些科研工作者科研立项时没有做充 实验设备的购置方面。一些上百万元 经济社会发展和质检工作的特点所制 分的文献资料调研,费了大力气研究 的仪器设备在同一单位不同部门重复 定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也是积极响 的科研成果却发现多年以前已经有人
应中央提出的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重要 研究过了,这些都是项目重复性的突
举措。然而,某些基层质检组织对这 出表现。
4(浮躁问题。质检科技工作者的
浮躁问题近年来表现越来越突出,主 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 重视项目数 质检科技创新的首要问题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应充分认量,轻视项目质量;重视项目经费,轻 识质检科技创新的特点和规律,针对性地建立适合质检科技创 视项目层次;重视项目对职称评定的 新的体制和机制,使科技创新真正具有适宜的外部环境。作用,轻视项目成果的转化。某些质
检技术部门对科研项目的重要性、必
要性和对质检工作的有效性方面往往 购置的现象经常发生,重视高档仪器一战略决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考虑不充分,对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 的购置,轻视仪器的有效使用,甚至 足,质检科技创新多停留在口号上,而 和成果管理不严,造成了科技人员的 出现昂贵仪器购置后闲置较长时间未 没有落实在行动上;在质检工作中重 主要心思花在项目的立项上,而不是 拆封的现象,造成了仪器利用率低和 视行政管理而轻视技术研发,重视行 项目实施和项目质量上。某些单位科 资源的严重浪费。方法重复性表现在 政办公环境的改善而轻视质检科技装
一些检测方法标准重复申报和重复研 备水平的加强。
究。某些检测方法标准的检测项目、检 2(定位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09.1 68
技激励政策中对科研经费总量过分关作,给科技工作者营造一种宽松的氛质检科技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熟练掌注,却忽略了科研项目的层次,促使 围,容许科研失败。 握科技创新方法无疑能够极大地推进 科技人员乐于申请一些短、平、快的 科技创新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在质 3(制定适合质检科技创新的激
难度较小、层次较低的科研项目。某 检科技创新活动中应该把握以下三 励政策。科技激励政策不应该仅仅停
些单位重视科研的直接成果如论文、 点:(1)科学研究需要系统思维,科 留在对科技成果的物质奖励上,还应
专著等,却轻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 技工作者要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 该在培训机会、荣誉授予、平台搭建、
业化。某些科技人员甚至认为申报项 片面到全面,由初级到高级的认识论, 岗位安排等方面给予肯定和鼓励。在
目是为了获奖、评职称,没有真正发 科技成果的物质奖励方面要着重考察 要对质检科技事业有浓厚兴趣,有执 挥科技工作对质检工作实实在在的技 科技成果对质检工作的贡献率,要制 着追求和不断攀登的精神,切忌浅尝 术支撑和技术保障作用。 辄止;(2)要做好科研选题工作。科 定科学合理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研选题往往决定了科研的质量和成败。 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质检科研选题往往来源于以下四个方 和奖励幅度,使科技工作者的关注焦
面:即国际上质检技术发展的薄弱领 点从传统的文章、评奖等方面转移到 解决的办法 科技成果专利化、标准化和产业化领 域,国家层面上质检技术需求,质检 1(转变观念,重视质检科技创新域。 工作第一线的质检技术需求和当地特 的重要意义。我国质检行政管理部门 色产业质检技术需求;(3)要加强合 4(重视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与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相比,具有技术 作,善于合作。科技工作者应该抛弃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质检技术机 性高、专业性强的特点。可以说离开 传统的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的科研模 构不仅要重视高学历、高职称、高素 了质检科技对质检工作的技术支撑, 式,站得高,看得远,广泛与外界交 质人才的引进,更要注重高级人才的 质检工作就失去了根基,失去了现实 流与合作,集中智慧,形成合力,联 培养,特别是青年科技专家的培养。要 需要和存在的基础。因此质检科技既 合攻关,实现双赢。 在出国深造、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充 是质检工作的有力抓手和工具,也是 (作者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 当重大课题负责人或项目骨干等方面 确保质检工作有效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研究院) 加大支持扶持力度,积极为青年科技 各级质检技术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自 者搭建施展才华, 己在质检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转变观 实现自身价值和 念,积极开展质检科技创新,增强对 事业抱负的舞台, 质检工作的技术支撑作用。 真正做到人尽其 2.构建适合质检科技创新的体制 才。其次,要变人 和机制。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方 事管理为人力资 面加强体制和机制的创新:(1)树立 源管理,在人才培 科技工作者的神圣地位。要从政治上、 养当中引入竞争 生活上充分关心科技人员,从物质待 机制,在科研创新 遇和精神鼓励上向科技人员倾斜,创 面前,应不分长 造一种人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 幼,机会均等,不 厚科技氛围,变行政管理为行政服务; 搞照顾,能上能 (2)要制定适合科技创新的一系列科 下。遵循公开竞争 研管理制度。例如科研立项制度、科 的原则,只要具备 研实施制度、科研成果评价与奖励制 特定岗位的任职 度、科技成果产业化制度等等,变行 资格,均可竞聘岗 政管理为制度管理;(3)确保项目负 位并建立严格的 责人的责任和权利。项目负责人具有 考评制度和淘汰 对项目按时按质完成的第一责任,同 制度。 时也具有对项目实施管理的主体权利, 5(把握质检 行政管理人员不应过多过细干扰项目 科技创新的规律 负责人对项目及其参与人员的管理, 与方法。深刻认识 变项目行政管理为项目负责人管理;
(4)要尽量使科技人员减少事务性工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09.1 69
范文五: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2010年第9卷第1期(总第140期)
53
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郭秋莲
(集美大学财经学院,福建厦门
摘
361021)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最直接动力,20世纪以来,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科技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加快经济发展的共识。本文要:
通过对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的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有利于探索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为科技创新发展和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科技创新;创新机制;路径选择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F27一、引言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089(2010)01-0053-03
企业良性成长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一个企业的研发实力如何,没产品改进、产品升级都无从谈起。”这说明有研发投入,产品设计、了研发投入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基本保障,而且一个产品开发出来以后,不可能就一劳永逸,还需要更大的投入用于产品升级、技术改进上,所以研发投入是必不可少而且必须不断增加的。因此,大多数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时,首先都选择增加研发投入,以保证创新活动的资金需求。
2、依靠企业自身的技术力量,进行产品和技术创新。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在进行产品和技术创新时,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力量进行。大多数企业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等研发机构,这些研发机构有较好的研发场地、科研装备、仪器以及科技人员队伍,这为企业完成一般技术项目研究提供了条件。
3、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后再创新。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企业有了和国际先进技术广泛接触的机会。很多企业通过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从而使国外先进的技术成为企业自己的技术,提升企业自己能力。
4、与高校、研究院校合作进行技术创新。以产学研合作进行研究技术创新的形式越来越被广大企业所采用。企业走进高校、院所进行考察和寻求技术支持,大批高校、研究院的科研、科技人员进入企业开展技术合作项目,帮助企业进行技术诊断和技术决策。产学研的结合,有利于实现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建立人才开发激励机制,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科技创新的主力是人才,具有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能力的人力资本是企业技术最重要的因素。只有拥有高素质的研发人员才能研发出行业中最顶尖的产品。因此,我国企业在提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时,将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创新能力的主通过建立人才开发机制,制定系统的人才培训规划,采取要途径。
送出去,请进来,短期培训等形式,加快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实行考核、晋升、分配相结合的人才管理制度,新技术,以培养和造就有利于提引导全体人员主动学习新知识、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
四、我国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1、自主创新不足,技术转移多于技术创新,二次开发多于原始创新、技术基础和力量上都相对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和竞争的主要根源和最直接动力,科有学、客观地对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利于探索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并能为科技创新发展和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0世纪中期,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意识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已集中到创新领域,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持久动力。因此,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科技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加快经济发展的共识。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上,中国宣布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更是提出“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些都是中国向科技创新进军的信号。至今,我国在科技创新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科技创新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纵观中国科技国情,从总体上看,虽然国家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中国的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状况仍然不容乐观。面对着科技创新的浪潮,我国既不是世界知识创新大国,也不是世界技术创新大国。国家对企业的科技创新给以了高度重视,自90年代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来,各方面都比较重视,国家制定了“863”计划和“火炬”计划,先后建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的创新工作也在推进,科技型企业增加了不少,但总体上创新的质量不高。根据统计,我国的发明专利是韩国的1/4,只是日本和美国的1/30。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的规模、技术基础和力量都是相对薄弱,比较难进行技术难度大、投入大、周期长、市场风险大的原始创新。而且目前的大多数中国企业更看重有利可图的革新,大多数企业高层对存在较大我国多年来一直强调的科技自主风险的科技创较为敏感。因此,
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没有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没有形成创新文化和创新精神。
三、我国企业科技创新途径和创新机制
目前,我国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和创新机制来实现。
1、增加科技投入。深圳市车博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王东《创新之道、研发之道》“研发投入是一个高科技铭在
周期长、技术难度大、市场薄弱,而且原始创新开发存在投入大、难预测等因素,所以,企业在进行原始创新往往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以至于一些已经投入很大资金和精力的项目最终流产。因此相当多的企业都是采用二次开发的形式而不是原始创新,先由高校、科研院所提供小试技术或成果,再由企业建立中试装置,进行二次开发,进行中试放大或消化吸收,最终运用到企业的大生产中,从而将风险控制到最小。
2、自主创新质量不高,产品创新多于工艺创新。企业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的创新和工艺流程的创新。在我国企业的创新类型中,产品创新多于工艺创新,这在经济快速发展、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过程中的中国来说是正常的,特别是在体制改革中涌现出了大量的非国有企业,这些企业为了回避与实力相对雄厚的国有企业在传统产品市场的无效竞争和不必要的无序竞争,这些非国有企业的战略重点一般是在新产品新市场的开发上。但是,这些工业企业在注重产品创新时,过分忽略了工艺创新,而工艺创新的严重滞后将会影响到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产品创新质量的保证,长期下去,可能不但会使得产业内的技术水平提高不多,而且还会使现有新产品也将失去竞争力,最后产品创新效益也将被工艺创新效益抵消,造成效益下滑。所以与产品创新相联的工艺创新也很重要,它能保证企业在行业的领先地位。
3、研发机构作用发挥不够,联合创新多于企业自主创新。独立进行自主开发应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机构的建立,标志着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经常化和持续化。但是调查表明,在我国不到三万家的大中型企业中,有设立研究开发机构的企业只有1/4,而且其中有些研发机构的建立,具有资金,行政干预性质,或者只是走过场,在建成后,由于缺乏人才、研发机构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到真正的研发作用。其中一些规模较大企业多采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创新的方式来完成企购置设备等技业的技术创新。而更多的企业则是通过引进技术、
术改造来实现创新。这种产学研合作逐步增多,而且被政府所鼓励,日益成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这对于大企业成为一个经常性的、有能力的、持续性的创新主体,并通过产业链影响到中小企业的作用还远远不够。
4、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不足,和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R&D投入强度是衡量产业技术密集度和技术先进性的重要指标。我国企业的技术投入少,我国只有四分之一大中型企业科技支出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平均为1%,远远低于国际先进企业的水平。
5、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却不拥有高新技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迅猛发展,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近20%。但实际情况是只有高技术产业而无高新技术。尽管有些企业能够生产高科技产品、甚至掌握高新技术,但很多都是没有取得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这样就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没法取得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地位和控制权。
五、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制约因素
1、R&D资金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首先,国家对科技创新的基础性研究投入不足。其次,企业尚未成为科技创新的投资主体。目前我国只有四分之一大中型企业科技支出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平均为1%,而发达国家企业普遍在3%~5%之间。
2、专业人才短缺。中国的高校过多地关注理论和机械式的学习,在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方面关注不够。很多大学毕业生似乎在理论上很出色,但实践能力很差。所以一方面大学毕业生们在艰难地找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几乎带着同样的艰难在寻觅合适的人才。
3、缺乏足够的、规模化的科技需求主体。市场是科技创新得以实现的最终场所,市场需求是创新活动的动力源泉。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有限,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影响了消费结构升级,进而制约了对科技创新产品的需求,导致我国的科技成果市场化程度低,这样造成“需求诱致型供给”很难发生。
4、存在着严重的体制因素制约。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过程是科技成果与资本相结合的过程。实现科技创新从而实现经济增经长的关键是在科技成果与资本之间找到合理的权益分配比例。济政策和制度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激励机制。但是,我国产权制度改革滞后,现代企业制度尚未有效地建立起来,政企不分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各项法规、制度不健全;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这样严重挫伤了企业创新者的积极性,最终阻碍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步伐。
六、提高我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一)政府方面。
1、建立良好的社会科技创新环境。虽然科技创新是中国“十规划的着眼点。但是中国的创新能力仍然较弱。要把政府制一五”
定自上而下的创新计划转化为现实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要完成这项工作就必须逐步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首先,优化人才环境。实会管理、善经施人才战略,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知识,懂技术、其次,优化法治环境。各级政府应正确运用行政营的企业家队伍。
执法权,保障公平交易,规范技术市场和其它市场,特别是要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科技创新和自主产权保驾护航。第三,优化市场环境。加速市场化建设进程,完善市场体系,创造技术竞争市场,通过市场体制建设构建理想的市场结构和竞争模式。第四,优化创业环境。社会要弘扬锐意进取,不怕失败的艰苦创业精神,并在技术、资金、政策、制度等上给创新者以积极支持和保障,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2、建立以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国家创新体系。提高我国企业自己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把企业变成技术创新的行为主体,为企业营造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压力和动力机制。促使企业把科技创新当作一种本能式的自觉行为。为此,第一,政府鼓励科技人员向企业流动,第二,政府对企业的科技开发可以采取强化金融支持、采用技术创新风险担保、税收优惠政策、加速折旧等政策措施。第三,将技术引进同国内的研究开发体系结合起来。第四,必须尽快建立一支有现代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的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企业家队伍。
3、倡导教育创新,大力吸引人才。人才是形成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所以我国若想提高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就必须对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交流和团队合作,提倡创新精神。以此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吸引外来人才,这几乎是每一个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4、风险资本政策。目前我国最大的问题是创业基金规模不够大,而世界各国科技创新的成功经验表明,塑造风)(下转第52页
种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技术、管理技能等的教育培训,确保员工的思想、知识、技能与时代同步。将接受培训的机会作为一种激励措施,对参与培训的职工要有奖惩机制,要实行培训考试制度,考试成绩与经济待遇、岗位安排、技术等级晋升、评先评优挂钩,考试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或上岗证书,考试不合格者要进行补课,并由个人全部承担补课费用,没有取得结业证书或上岗证书者,不得单独顶岗,按照学徒安对在培训学习中成绩优异的学员要进行排工作,享受学徒待遇[5]。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使绩效好、有发展潜力的员工有更多接受培训的机会,让员工的潜力被挖掘出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生产技能,这样可以引导员工创造更多的绩效,又能使那些注重职业发展的员工,对企业与自身的未来充满信心,调动了职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2、业主激励机制。对煤矿业主的激励政府在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各级政府对其所管辖的煤炭企业要激励与约束并施,一方面,政府要制定激励业主对其员工进行激励的优惠政策,对安全培训工作表现优异的煤矿业主进行表扬,突出者可以支持媒体对其宣传,起到榜样作用。政府还可以对培训工作做的好的煤矿业主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例如,给这些企业提供有度的优惠政策,减免部分税收作为奖励;另一方面,政府还要约束煤矿业主,出台一系列法规,约束业主的行为,用法规的力量使他们对其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政府监察部门还要定期对煤炭企业进行检查和考核员工安全培训情况,对工作落后或培训情况不符要求者进行处罚[6]。政府运用物质和精神激励对起进行正面激励,用约束进行负面激励,从而逐渐发挥政府的激励监督作用,建立起业主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3、培训机构激励机制。培训机构是员工培训的实施者,是培训质量的保证者。对培训机构的激励也要注意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我国各级政府和煤炭企业应把培训效果与培训的组织者、授课老师的待遇挂起钩来,用学员的成绩作为组织者和培训老师兑现工资奖金的依据,对表现好,员工培训效果好的培训机构和授课老师要进行宣传和表扬,升级培训机构;对表现不好,培训效果差的培训机构和老师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如降级,激发他们扣奖金等。积极开展优秀组织者和优秀老师评选活动,抓好培训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不断创新方法,投入精力改进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果[7]。
[1]蔡卫.马尚全.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煤炭科
学技术,2006;(12):74~76
[2]王增明.再论煤矿安全培训的重要性[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6;(7):50~52
[3]周平.对我国煤矿职工安全培训情况的调查[J].现代职业
安全,2005;(3):26~27
[4]吴郑理.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树立安全生产观[J].煤炭工程,2005;(3):4~6
[5]唐宗礼.“狼群效应”与安全培训[J].安全健康,2006;(9):29[6]刘世才.当前煤矿安全培训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35):105~107
[7]姜兴国,孙磊,刘景波.煤矿企业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
策[J].煤炭技术,2005;(03):51~53
!!!!!!!!!!!!!!!!!!!!!!!!!!!!!!!!!!!!!!!!!!!!!
(上接第54页)险投资主体,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和发展创业基金所以我国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必然选择。要改革金融体制,积极推进金融创新,促使金融与科技相结合,进一步的完善风险投资基金制度,壮大基金规模。
(二)企业方面。
1、企业应该要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很少甚至是零,但是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企业应该在思想上重视科技创新,加大R&D的投入。
2、企业应该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建立积极进取的企业文人才是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所以企业要主要技术人员,化。
创新管理人员的引进,采用有效的激励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企业员工的技术创新热情。
3、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时,要根据所处行业特点、宏观环境和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施策略。比如说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技术基础、资金等的限制,可以先采用联合创新模式,慢慢的再进行独立的自主创新模式。
注:国家软科学项目(项目号:2007GXQ4D196)参考文献:
[1]山东社科院课题组.山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
2002
[10]叶帆.试析自主创新的环境制约及其对策[J].中共石家庄
市委党校学报2006.01
与对策思考[J].理论学习,2007;(07)
[2]刘平.厦门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与对策[J].产业与
科技论坛,2008;(07)
[3]葛亮,仲伟俊,梅姝娥.民营科技企业的成长模式与环境分
析[J].中国软科学,2003;3
[4]仲伟俊,胡钰,梅姝娥.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和政
策选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6]马宁,官建成.影响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关键因
素[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03
[7]常玉,董秋玲.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与绩效的
关系研究[J].软科学2006;(02)
[8]莫燕.区域R&D绩效评价[J].科研管理,2004;25(1):114-117
[9]陈风杰.中小企业创新[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1]林汝辉.厦门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对策与思考[J].厦门个
私经济,2006;9(12)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县级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