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轴心时代及产生原因
德国哲人:雅斯贝尔斯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
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轴心时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前两点总结自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
1、其融化、吸收或淹没前轴心时代(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和中国土著文化)的古文明,并在此基础上经过了“超越的突破”,由文化的原始阶段跃迁至高级阶段。这点是雅斯贝斯自己总结的。
2、源于马克思·韦伯,经过帕森斯特别发挥的“哲学的突破”观念认为:在公元前1000年内,希腊、以色列、印度、中国都先后且不谋而合地经历了一个“哲学的突破”,即对构成人类处境之宇宙本质发生了一种理性认识,从而对人类处境及其基本意义获得了新的理解。轴心时代意识发展为上帝的超然存在,反对不存在的恶魔,最后发生了反对诸神形象的伦理反抗,宗教被伦理化了。“突破”的提法显示出,轴心时代文化对前轴心时代文化的关系是对立、反抗、断裂、突变。
3、分裂的环境给文化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古希腊一直奉行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古印度在孔雀王朝建立时期都处于列国时期;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
4、各个文明都产生了一个精英阶层。古希腊奴隶制发达,公民受教育普遍较高,人民重视学习的作用,哲学家受到推崇;印度产生了婆罗门祭司阶层,由此产生反婆罗门教思潮,耆那教、佛教都是在其土壤中长大的;中国产生了士阶层。正是因为这些精英阶层,“谋道不谋食,某心不谋生”,成为文化上的中流砥柱。
范文二:中国先秦轴心时代产生原因总结
先秦诸子,尤其是先秦诸子中的儒墨道法四家,可以说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更是我们民族思想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人类文明的黄金时代的组成部分之一。人类文明的这个黄金时代,被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1883-1969)称为轴心时代。雅斯贝尔斯认为,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这个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世界主要的几个文明民族,都产生了自己最伟大的思想家和精神领袖,比如说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的犹太先知,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中国的先秦诸子等,他们的思想不仅使得上述文明或多或少地传承至今并从整体上影响着全人类的文明进程。
如今,当人类历史走进现代甚至有些学者所说的后现代时,如何在一个与前一个轴心时代相似的时代背景中是我们这个世界迸发出思维黄金的火花,如何处理好现实社会生活与人类心灵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显然,回眸历史,思量一下上一个轴心时代是怎么产生并得以维系六百余年的原因,无疑对世人会有很大的启发。但受精力与涉猎范围所限,晚生尚且无法融会贯通古今中外历史脉络,所以只得退了一步,把范围放小放近,独独从我国先秦时代着手收集了些许资料,浏览学习了一番,将我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做了一个总结,如有哪些不妥或不成熟之处,还望老师海涵,当然了更希望能得到老师的深入浅出的指点。
首先,民族心智早熟。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这一历史现象是产生于中华民族(华夏民族)的,所以在探微时就需要从这里入手。马克思把人类各民族的童年时代分为三个类型,第一是正常的儿童,第二是粗野的儿童,第三是早熟的儿童。马克思说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另外两种他没有说。但可以推断出,早熟的儿童指得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前身华夏民族在商周时便完全形成,那大概已是三千多年前的事了,而当我们再把目光投向亚欧大陆的其他文明,就会发现,当时世界尚无一个足够广大的地域形成如我华夏这般的大融合民族。也正是这时,周革商命,周公建制,建立了一套“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证和谐”的政治设置?。再加上宗法制、分封建国制“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足可见我们中华民族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心智早熟。
其次,社会大剧变。先秦诸子还属于先秦更准确的说是春秋战国这样的一个特定的时代,所以作为历史背景与平台的时代背景也需要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核心前有所关注。那么又是怎样的一个时代诱发了这般后世无法企及的思想高峰的出现呢,社会大剧变。这个时代,周公式的奴隶社会社会制度由于脱离了社会经济的地主经济化趋势而迅速崩解,并被当时之人称为“礼坏乐崩”,表现在政治上就是天子地位沦丧(幽王戏诸侯、平王东迁)、诸侯卿大夫僭越(五霸七雄、鲁三桓、郑七穆、晋六卿)以及士人地位的变动和平民的民不聊生厌恶战乱。经济基础挣扎着希望摆脱上层建筑的束缚,而上层建筑内部也因此而发生政治方面的动荡与文化方面的争辩争鸣,因此而产生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这是我们民族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这样巨大的变革,就会产生很多很多的问题,需要回答、必须回答。有这个历史的需要,才产生先秦诸子这样的思想家。”?
最后,士阶层地位的变动。通过一定的比较可得,先秦诸子大多出身于士这一特殊的阶层。“儒家是文士的代表,墨家是武士的代表,道家是隐士的代表,法家是谋士的代表。”? 对于这一点的论述还需结合时代因素进行,毕竟时代的礼坏乐崩是士人地位变动的原因:礼坏乐崩,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而静态的西周及其以前的社会格局,“文化传播规模日盛,多因素的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文化重组的机会” ?,而诸侯列国之间间尚未建立起统一而具有绝对威权的观念形态,学术环境活泼,“使文化人得以进行独立的,富于创造性的的精神劳动”?;礼坏乐崩,使得社会动荡中的士阶层失去了原有封田,失去了本来就微薄的经济来源使得其不得不将才华技艺“卖与”主家,但反倒因祸得福,成为了当时的知
识分子阶层;礼坏乐崩,虽然使得士阶层失去了应有的封田财产,确使士阶层实际上摆托对上层贵族的义务,取得了独立的社会身份,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连诸侯卿大夫都不尊奉“上司”,士当然也没有了这份必要;礼坏乐崩,诸侯争霸野心膨胀,卿大夫也有僭越之志,齐家治国都需要人手,上层贵族便对“劳心”的谋士与文士、“劳力”的侠士与武士甚至只能装点门面的“有名”的隐士的需求倍增;礼坏乐崩,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加艰难,原有的西周官学乡学教育体制被破坏,私学教育方兴未艾进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知识阶层垄断,进而形成了知识分子的卖方市场,提升了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再加上,士阶层本身便处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阶层特性,使其既具有了较准确体察民情的同时能用恰当的贵族语言逻辑(统治阶级话语)上达民情的能力,也具备了传达上层文化于民间的可能。“社会文化的下达,浸润于社会下层,使得周文化成为了华夏文化”?。综上所述,礼坏乐崩的时代背景使得本不起眼的士人阶层一跃而起,崛起到足以担当社会历史发展的重任并回答时代十字路口一个民族如何走的问题。
总而言之,通过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现象产生原因问题的学习型研究总结,我觉得如果以心智早熟的民族作为该现象背景性原因,时代剧变作为争鸣的客体,一跃而起的士阶层作为争鸣的主体,那么该现象的原因便可一句话概括为:由士阶层实际主掌诸侯权柄与兵戈这支笔,在民族肌体的纸张上洋洋洒洒地回答时代对华夏子孙发出的关于社会巨变的历史命题。
回眸过往,返观当世,这无疑是每个镜鉴历史并期望屹立当世的民族所应当做的,惟愿我个人对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这一轴心时代大事件产因的总结会对我们今日的民族复兴乃至当今世界自16世纪以来的第二次思想轴心时代的维续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启示。
范文三:浅析轴心时代三大文明觉醒的原因
于丽君(聊城大学)“浅析轴心时代三大文明觉醒的原因一
YU Chen Great CivilizationAwakening ofthree Li-jun,Liao University,Spiritual in the AxialAge
摘要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的灿烂时代,刘家和先生在《论古代人类觉醒》一文中着重提到 在轴心时代希腊、印度和中国所取得的辉煌精神文明成果,将其称之为文明觉醒,更重要的 是指出这一时期觉醒的特点。成就文明觉醒的原因是什么?本文试着从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 两方面来探讨。
is a time in the indicated ABSTRACT The Axial Age bright history(the professor,liujiahe ,has
the Axial the Greece、India and it the the achievement of China,called Age among magnificent of the in a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 his spiritual paperawakening spiritual awakening pointed
of ancient cause the Canthe humanity)(What awakening?We (Expounding spiritual awakening
from the social and the in brief political backgroud(exploration economy
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是一个学术思想十分活跃,文化 成就-异彩纷呈的时期。这时在中国、印度、希腊等地区出现了许多哲学家,人类开始自我反 思,精神潜力得以发掘,迎来了一次质的飞跃。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基于此把人类这一关 键性的转折时期称之为“轴心时代”。哪雅斯贝尔斯把当时的人类觉醒说成是前无古人后无来 者的大转变。刘家和先生在其文章中更是进一步论述了人类觉醒的内涵,历史条件,及其各 自的特点。
根据刘家和先生的观点,所谓人类精神觉醒是指人类通过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 系及人性本身等三个层次的自我反省,从而达到的一种精神上的自觉。?关于各自觉醒的特 点,刘家和先生从三方面进行了论述。首先,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三国各有特色。古代印 度、希腊、中国在天人关系上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传统,印度形成了与婆罗门教、佛教密切相 关的宗教研究传统;希腊形成了科学的研究传统;中国形成了重视伦常的人文研究传统。其 次,在人与人关系方面,印度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即无差别的平等;古希腊学者揭示了人类平 等的内在矛盾;而中国儒家却是以“具有礼的形式的仁使现实的有差别的仁同一起来”。@最 后,对于各自在人性问题上的表现,印度把人理解为宗教的动物,希腊人则是城邦的动物, 而中国儒家则认为人是伦理的动物。
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是无可比拟的。然而这些辉煌是如何成就的?刘家和先生对此见 解精辟。他采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综合论述了三大古文明当时所共同具有的历史条件,这三 个古文明都不同程度的经历着铁器的使用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新发展、血缘关系的削弱或解 体、小国林立带来的复杂矛盾和斗争。这些都是三大古文明觉醒的基本条件,我认为,这些 还不够全面,可以具体到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方面进行讨论。
?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和目的》
?刘家和‘论古代的人类精神觉醒'——‘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 年第五期@刘家和‘论古代的人类精神觉醒'——‘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五期
437
在轴心时代,三个地区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有其深刻的原因。对于此,学者们曾进行 过许多的研究和讨论,?其结果无外乎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 理论,这三个古文明如此强盛,首先要归功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类“之所以能够摆脱繁重的农业劳动,专心治理国 家,探索真理”固都是因为农业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了维持生命的粮食。尤其是公元前六世纪以 后,在这三个古文明地区,铁器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在古印度的列国时代,农业 已经成为丰要产业。铁器的广泛使用,使耕地面积扩大,牛耕作为生产工具日益普遍,水利 设施也有所发展,土地成为私产,一般农民可以自给自足。此时希腊的农、Ik虽有些先天不足, 但1”J二铁制生产工具的广泛使用,农jIk技术的普遍提高,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起来。他们在改 造梯f_fl、排水灌溉、使用粪肥等方面开始走向成熟。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也是空前 发展的,农业的发展中也广泛使用了铁器、牛耕和水利灌溉。
第二、农业的发展,继之而起的是工商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了城市的兴盛。在古印度,手 T业发展水平较高,这在很大一方面要归功于森严的种姓制度,手工业大多是地区性的家族 的世代传承,出现了由职工长、长老或领袖主持的行会。唧在《佛本生经》里有许多往来于 各地之问的商队和城市的记载。同时,工商业的发展使印度出现继哈拉巴城市文明之后新的 城市文明。在希腊,希波战争后,工商业迅速发展,尤其凭借着希腊优越的地理位置,境内 有众多优良的港湾,对外贸易相当发达,使希腊各帮之间及希腊与外邦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 频繁。当时的中国经济发展也是空前的,工商qk的繁荣,商人阶级的兴起,也促使中国式大 城市的出现,如“齐之临淄三百闻,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这只是当时大城 市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城市还有赵围邯郸,魏国大梁,楚因的郢等。
经济的发展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提高了人类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使人类的视野 更加开阔,思考的更加深入。
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富人阶层,这部分人拥有大量财富,却不能掌握与其财富相适应的政 治权力,所以他们就利用现有的各种方式去争取。春秋战国时代,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 分封制瓦解,于是列国纷争,m现了孔予所说的“礼崩乐坏”。在希腊,工商业者为了更好的 发展工商业从公元前,L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发动了大殖民运动,从而引起了社会进一步的变 革。在印度,牛产力的发展,使当时的中下等级通过努力经营获得了相当的经济实力,开始 反抗上层等级。社会上要求权利的人越来越多,带来了剧烈的社会动荡,此时,就会出现想 要制衡这种动荡的力量。在精神领域就表现为部分学者企图建立一种较为稳定的社会秩序, 例如在中国,‘‘孑L子惧,作《春秋》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来恢复社会的平衡。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希望能出现可以达到稳定的理想国。印度佛教的出现也是为了能摆脱 已经腐朽的种姓制度,恢复最初稳定平和的状态。社会越是动荡,这种在精神领域上的表现 就越是剧烈,成就也就越显著。精神层面的成就通常是与当时的政治背景密不可分的,没有 强大的政治背景,精神文化成就便不会如此光彩夺目。在此可以从国家政体,等级制度,文 化信仰,平民力量,学术环境,战争等方面探讨精神觉醒是如何成就的。
第一、由于政体不同,三大文明存在不同的社会状况。在古希腊实行的是共和制的城邦 政体。城邦问题在学术界争论已久。亚里士多德指出,城邦的一般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持自给 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团,城邦本来就是一种社会组织,若干公民集合在一个
?王敦书《略论古代世界的早期国家形态》选自‘世界历史》2010年第5期。
?李天祜《古代希腊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20页。
《世界上i!i史》,r卜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晏绍祥著:
?‘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
?‘孟予?滕文公下》
438
政治团体以内,就成为城邦?。顾准先生认为‘‘城邦就是一个城市连同其周围不大的一片乡村 区域,就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小国寡民是其外在特征,公民政治是其内在属性。希腊主 要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尤其是自从被多利安人征服后,便不再存留“神授”的最高权威了。 虽然小邦林立,但是城邦之问的政治集团化上都采用“同盟”的形式。中国的春秋时代,则是 绝对的君主专制。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就曾指出“中国城市多为王城,官僚组织发生较早, 氏族枷锁过深,缺乏政治自主性,没有希腊罗马意义下的市民团体”。固并且,顾准先生也指 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凌驾诸小国之上的“神授’’的最高统治权,如夏后、周天子等。回所以 即使出现春秋五霸,但是仍有至尊的周天子。在古印度,列国时代邦国林立,即存在16个 国家,“除少数是共和国外,绝大多数是君主国。共和国中实行的有些大概是寡头政治,有 些可能是君主制”固从佛经的记载看,某些所谓的共和制也不过是“数相集合讲议政事”,“君 臣上下和顺”,“奉法晓不违礼度”,能否称为真正的共和国都是疑问。
第二、等级制度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差异。三大文明中,等级制度最为典型的是印度的种 姓制度。在古印度文献《梨俱吠陀》中有关于其产生的记载“当诸神以普鲁沙行祭时 其 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亚,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的各种姓之问 不得通婚交流。从事的职业也是世代承袭不得变更,尤其还存在与其相适应的婆罗门教。虽 然种姓制度是阻挠印度统一的重要因素,但是“必须承认,种姓制度起源于宽容与和解的精 神”。?在古希腊,虽然存在贵族、平民和奴隶的等级差别。但是在这一时期通过平民反贵族 的斗争,已经使矛盾减弱,这一时期民主平等之风已经在各帮出现。在中国,依然存在着森 严的宗法等级制度。“放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 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差”。四
第三、业已形成的各自的地区信仰。婆罗门教维护种姓制度,婆罗门作为祭司阶层,是 当时印度社会的最高等级。这一宗教强调要节欲,使灵魂归于梵,免受轮回之苦,在这之后, 印度又兴起了至今仍影响皿洲各困的佛教,佛教教义为“四谛”,提出众生平等的观点。在希 腊,最早人们的信仰可以追溯到希腊神话里,希腊神话里得人物较为人性化,凡是人有的缺 点,诸神亦有。但是“转生之说,希腊罗马永未信过”。够这一时期的希腊人重视人在自然界 中的地位,出现了对万物始基的探索,对自由和民主的倡导。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 儒家学派(有些学者称其为“儒教”),对当今社会依然影响深远。孔子时代已经指出“未能 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体现了重人的思想。同时还提出“仁”,“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谓之仁”。他的这种重入轻天的思想在以后的学者中得到发展。苟子把天彻底视为 自然“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唯圣人为不求知天一
第四、平民力量在整个文明社会的作用明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各大文明中, 平民阶层虽然不像贵族那样德高望重。但是在平民中存在着巨大潜力。星星之火,终将燎原。 在中国周代,就曾出现推翻暴君周厉王的国人暴动。国人力量相当强大,除了直接制约君主, 还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通过天下悠悠之口来讽刺当时的社会现实。如在<诗经》中便有 把齐宣王比喻为癞蛤蟆的句子。?在希腊,实行的是公民政治,公民权利相对于中国的国人,="">诗经》中便有>
?噩里士多德‘政治学》。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转引黄连杰:‘古代希腊城邦与民主政治》台湾学生书局1978年版(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晏绍祥著: ‘世界上古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崔连仲等选译‘古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商务出版社1998年版。
?加勒特著:<印度的遗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左传》昭公三年和三十二年所记。
?古朗士著,李玄伯译‘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l页。 ?‘苟子?天论》
II‘诗经?邶风?新台》
439
更为显著。以雅典为例“不论雅典任何人,皆可至法庭攻击通过的命令,以为违反古法,使 他废除”。@在印度有关平民力量的记载在佛经和史诗中多有体现。
第五、有利的学术环境,为其提供了创作氛围。这一时期三大文明无一例外的存在小邦 林立的现实情形,睿智的统治阶层知道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去争取更多利益。据印度佛经记载, 佛陀率众弟子传道于各邦,受到众君主的礼敬。在希腊,学者们可以自由讲学,如希罗多德, 修昔底德等人就曾游历各国,与伯利克皿等上层统治阶层交往甚密。一些在本邦实行独裁的 “僭丰”,尽管对本邦公民缺乏敬意,i?对外邦客人却乐于优待。圆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士阶层已经兴起,如孔子曾率弟子周游列国,孟子也曾“传食于诸侯”。君主主张学术发展, 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如稷下学宫的存在,最终促成百家争鸣的学术辉煌。这些都是 激发人的潜力的外在环境。
第入、通过战争加强交流。在各大文明内部,以及文明之间通过战争加强相互问的碰撞, 给三人文明的觉醒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一方面,最具特色的是古希腊。希腊在轴心时代 发生的希波战争,加强了希腊与西lE之『白J的文明碰撞与交流,使希腊盛况空前,这也是希罗 多德创作《历史》的源流。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在希腊本土发生的内部战争,但也加强了“同 盟”内部和“同盟”之问的深层次交流。公元前四世纪,亚历LlJ大东侵,进一步把他们的势力 和影响从地中海向东扩展到中亚和印度河流域,然而无论如何扩张,他们的活动范围始终还 是在爱琴海,通过爱琴海,希腊人和东方的古老文明联系加强,从埃及和西亚地区汲取了大 量先进的文明成果。@这一时期的印度小国林立,相互厮杀,后有部分国家被犍陀罗兼并, 在大流士一世时,犍陀罗及其他印度小因被波斯吞并,据希罗多德记载希波战争入侵希腊的 波斯军队巾竟然还有印度部队。固此时的中国,列国纷争,先有春秋五霸,后有战国七雄, 最终秦圜“扫入合”,一统天下。虽然战争带来了生灵涂炭,但加强了地域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同时各国君主为了取胜也采取了一些了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统治政策,为当时文明觉醒提供了 重要条什。。
以上讨论了轴心时代,希腊、印度和中困能成就辉煌的原因,可以看出,得益于当时全 社会的力量,,促成了人类历史的灿烂觉醒,同时也为当下学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
于向东(郑州大学)“试析越南阮朝明命帝的海洋意识"
YU Zhou Maritime Consciousness Xiang-dong,Zheng University,On ofEmperor Minh VietnamMenh砌Nguyen Dynasty of
摘要阮朝明命皇帝重视发展海洋事业,不断打造各类舰船,保持强大水师力量,连年进 行官方海外航行“公务”,大力加强海防建设,虔诚崇祀海神,对海洋事务多有论述,表现出 一定的古代海洋意识。他关心的仅是海防门户防守、近海二、三十公里内的航行和岛屿。该 文考察了明命与海洋有关的一些言论和措施,从五个方面对其海洋意识作出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明命海洋意识海洋史越南
Mirth in maritime ABSTRACT Menh to Dynasty great importance affairs, Emperor Nguyen paid
to remain of he built all kinds of the official power navy,made constantly warships strong
reinforced constructionoverseas after voyages for‘'govemmenml business”year year(,vigorously
?古朗士著,李玄伯译《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158页。 ?亚单士多德《政治学》
?杨巨平、晏绍祥《走进古希腊文明》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年版。
?恩?克?辛哈、哈?克?班纳吉《印度通史》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
范文四:浅析轴心时代三大文明觉醒的原因
于丽君(聊城大学)“浅析轴心时代三大文明觉醒的原因一
YULi-jun,LiaoChenUniversity,SpiritualAwakeningofthreeGreatCivilizationintheAxialAge
摘要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的灿烂时代,刘家和先生在《论古代人类觉醒》一文中着重提到在轴心时代希腊、印度和中国所取得的辉煌精神文明成果,将其称之为文明觉醒,更重要的是指出这一时期觉醒的特点。成就文明觉醒的原因是什么?本文试着从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两方面来探讨。
ABSTRACTTheAxialAgeisabrighttimeinthehistory.theprofessor,liujiahe,hasindicatedthemagnificentachievementoftheAxialAgeamongtheGreece、IndiaandChina,calleditthespiritualawakeningandpointedoutthecharacteristicofthespiritualawakeninginhispaper(Expoundingthespiritualawakeningofancienthumanity).Whatcausetheawakening?WeCanexplorationinbrieffromthesocialeconomyandthepoliticalbackgroud.
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是一个学术思想十分活跃,文化成就-异彩纷呈的时期。这时在中国、印度、希腊等地区出现了许多哲学家,人类开始自我反思,精神潜力得以发掘,迎来了一次质的飞跃。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基于此把人类这一关键性的转折时期称之为“轴心时代”。哪雅斯贝尔斯把当时的人类觉醒说成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转变。刘家和先生在其文章中更是进一步论述了人类觉醒的内涵,历史条件,及其各自的特点。
根据刘家和先生的观点,所谓人类精神觉醒是指人类通过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及人性本身等三个层次的自我反省,从而达到的一种精神上的自觉。∞关于各自觉醒的特点,刘家和先生从三方面进行了论述。首先,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三国各有特色。古代印度、希腊、中国在天人关系上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传统,印度形成了与婆罗门教、佛教密切相关的宗教研究传统;希腊形成了科学的研究传统;中国形成了重视伦常的人文研究传统。其次,在人与人关系方面,印度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即无差别的平等;古希腊学者揭示了人类平等的内在矛盾;而中国儒家却是以“具有礼的形式的仁使现实的有差别的仁同一起来”。@最后,对于各自在人性问题上的表现,印度把人理解为宗教的动物,希腊人则是城邦的动物,而中国儒家则认为人是伦理的动物。
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是无可比拟的。然而这些辉煌是如何成就的?刘家和先生对此见解精辟。他采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综合论述了三大古文明当时所共同具有的历史条件,这三个古文明都不同程度的经历着铁器的使用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新发展、血缘关系的削弱或解体、小国林立带来的复杂矛盾和斗争。这些都是三大古文明觉醒的基本条件,我认为,这些还不够全面,可以具体到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方面进行讨论。
①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和目的》
②刘家和‘论古代的人类精神觉醒'——‘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五期
@刘家和‘论古代的人类精神觉醒'——‘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五期437
在轴心时代,三个地区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有其深刻的原因。对于此,学者们曾进行过许多的研究和讨论,④其结果无外乎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这三个古文明如此强盛,首先要归功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类“之所以能够摆脱繁重的农业劳动,专心治理国家,探索真理”固都是因为农业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了维持生命的粮食。尤其是公元前六世纪以后,在这三个古文明地区,铁器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在古印度的列国时代,农业已经成为丰要产业。铁器的广泛使用,使耕地面积扩大,牛耕作为生产工具日益普遍,水利设施也有所发展,土地成为私产,一般农民可以自给自足。此时希腊的农、Ik虽有些先天不足,但1”J二铁制生产工具的广泛使用,农jIk技术的普遍提高,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起来。他们在改造梯f_fl、排水灌溉、使用粪肥等方面开始走向成熟。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也是空前发展的,农业的发展中也广泛使用了铁器、牛耕和水利灌溉。
第二、农业的发展,继之而起的是工商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了城市的兴盛。在古印度,手T业发展水平较高,这在很大一方面要归功于森严的种姓制度,手工业大多是地区性的家族的世代传承,出现了由职工长、长老或领袖主持的行会。唧在《佛本生经》里有许多往来于各地之问的商队和城市的记载。同时,工商业的发展使印度出现继哈拉巴城市文明之后新的城市文明。在希腊,希波战争后,工商业迅速发展,尤其凭借着希腊优越的地理位置,境内有众多优良的港湾,对外贸易相当发达,使希腊各帮之间及希腊与外邦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当时的中国经济发展也是空前的,工商qk的繁荣,商人阶级的兴起,也促使中国式大城市的出现,如“齐之临淄三百闻,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④这只是当时大城市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城市还有赵围邯郸,魏国大梁,楚因的郢等。
经济的发展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提高了人类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使人类的视野更加开阔,思考的更加深入。
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富人阶层,这部分人拥有大量财富,却不能掌握与其财富相适应的政治权力,所以他们就利用现有的各种方式去争取。春秋战国时代,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分封制瓦解,于是列国纷争,m现了孔予所说的“礼崩乐坏”。在希腊,工商业者为了更好的发展工商业从公元前,L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发动了大殖民运动,从而引起了社会进一步的变革。在印度,牛产力的发展,使当时的中下等级通过努力经营获得了相当的经济实力,开始反抗上层等级。社会上要求权利的人越来越多,带来了剧烈的社会动荡,此时,就会出现想要制衡这种动荡的力量。在精神领域就表现为部分学者企图建立一种较为稳定的社会秩序,例如在中国,‘‘孑L子惧,作《春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来恢复社会的平衡。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希望能出现可以达到稳定的理想国。印度佛教的出现也是为了能摆脱已经腐朽的种姓制度,恢复最初稳定平和的状态。社会越是动荡,这种在精神领域上的表现就越是剧烈,成就也就越显著。精神层面的成就通常是与当时的政治背景密不可分的,没有强大的政治背景,精神文化成就便不会如此光彩夺目。在此可以从国家政体,等级制度,文化信仰,平民力量,学术环境,战争等方面探讨精神觉醒是如何成就的。
第一、由于政体不同,三大文明存在不同的社会状况。在古希腊实行的是共和制的城邦政体。城邦问题在学术界争论已久。亚里士多德指出,城邦的一般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持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团,城邦本来就是一种社会组织,若干公民集合在一个①王敦书《略论古代世界的早期国家形态》选自‘世界历史》2010年第5期。
②李天祜《古代希腊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20页。
③晏绍祥著:《世界上i!i史》,r卜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④‘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
⑤‘孟予?滕文公下》438
政治团体以内,就成为城邦∞。顾准先生认为‘‘城邦就是一个城市连同其周围不大的一片乡村区域,就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②小国寡民是其外在特征,公民政治是其内在属性。希腊主要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尤其是自从被多利安人征服后,便不再存留“神授”的最高权威了。虽然小邦林立,但是城邦之问的政治集团化上都采用“同盟”的形式。中国的春秋时代,则是绝对的君主专制。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就曾指出“中国城市多为王城,官僚组织发生较早,氏族枷锁过深,缺乏政治自主性,没有希腊罗马意义下的市民团体”。固并且,顾准先生也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凌驾诸小国之上的“神授’’的最高统治权,如夏后、周天子等。回所以即使出现春秋五霸,但是仍有至尊的周天子。在古印度,列国时代邦国林立,即存在16个国家,“除少数是共和国外,绝大多数是君主国。共和国中实行的有些大概是寡头政治,有些可能是君主制”固从佛经的记载看,某些所谓的共和制也不过是“数相集合讲议政事”,“君臣上下和顺”,“奉法晓不违礼度”,能否称为真正的共和国都是疑问。
第二、等级制度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差异。三大文明中,等级制度最为典型的是印度的种姓制度。在古印度文献《梨俱吠陀》中有关于其产生的记载“当诸神以普鲁沙行祭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亚,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的各种姓之问不得通婚交流。从事的职业也是世代承袭不得变更,尤其还存在与其相适应的婆罗门教。虽然种姓制度是阻挠印度统一的重要因素,但是“必须承认,种姓制度起源于宽容与和解的精神”。⑦在古希腊,虽然存在贵族、平民和奴隶的等级差别。但是在这一时期通过平民反贵族的斗争,已经使矛盾减弱,这一时期民主平等之风已经在各帮出现。在中国,依然存在着森严的宗法等级制度。“放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差”。四
第三、业已形成的各自的地区信仰。婆罗门教维护种姓制度,婆罗门作为祭司阶层,是当时印度社会的最高等级。这一宗教强调要节欲,使灵魂归于梵,免受轮回之苦,在这之后,印度又兴起了至今仍影响皿洲各困的佛教,佛教教义为“四谛”,提出众生平等的观点。在希腊,最早人们的信仰可以追溯到希腊神话里,希腊神话里得人物较为人性化,凡是人有的缺点,诸神亦有。但是“转生之说,希腊罗马永未信过”。够这一时期的希腊人重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出现了对万物始基的探索,对自由和民主的倡导。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儒家学派(有些学者称其为“儒教”),对当今社会依然影响深远。孔子时代已经指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体现了重人的思想。同时还提出“仁”,“仁者,爱人”,“克己复礼谓之仁”。他的这种重入轻天的思想在以后的学者中得到发展。苟子把天彻底视为自然“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唯圣人为不求知天一
第四、平民力量在整个文明社会的作用明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各大文明中,平民阶层虽然不像贵族那样德高望重。但是在平民中存在着巨大潜力。星星之火,终将燎原。在中国周代,就曾出现推翻暴君周厉王的国人暴动。国人力量相当强大,除了直接制约君主,还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通过天下悠悠之口来讽刺当时的社会现实。如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⑧‘左传》昭公三年和三十二年所记。
⑨古朗士著,李玄伯译‘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l页。
⑩‘苟子?天论》
II‘诗经?邶风?新台》439
更为显著。以雅典为例“不论雅典任何人,皆可至法庭攻击通过的命令,以为违反古法,使他废除”。@在印度有关平民力量的记载在佛经和史诗中多有体现。
第五、有利的学术环境,为其提供了创作氛围。这一时期三大文明无一例外的存在小邦林立的现实情形,睿智的统治阶层知道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去争取更多利益。据印度佛经记载,佛陀率众弟子传道于各邦,受到众君主的礼敬。在希腊,学者们可以自由讲学,如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等人就曾游历各国,与伯利克皿等上层统治阶层交往甚密。一些在本邦实行独裁的“僭丰”,尽管对本邦公民缺乏敬意,iⅢ对外邦客人却乐于优待。圆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已经兴起,如孔子曾率弟子周游列国,孟子也曾“传食于诸侯”。君主主张学术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如稷下学宫的存在,最终促成百家争鸣的学术辉煌。这些都是激发人的潜力的外在环境。
第入、通过战争加强交流。在各大文明内部,以及文明之间通过战争加强相互问的碰撞,给三人文明的觉醒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一方面,最具特色的是古希腊。希腊在轴心时代发生的希波战争,加强了希腊与西lE之『白J的文明碰撞与交流,使希腊盛况空前,这也是希罗多德创作《历史》的源流。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在希腊本土发生的内部战争,但也加强了“同盟”内部和“同盟”之问的深层次交流。公元前四世纪,亚历LlJ大东侵,进一步把他们的势力和影响从地中海向东扩展到中亚和印度河流域,然而无论如何扩张,他们的活动范围始终还是在爱琴海,通过爱琴海,希腊人和东方的古老文明联系加强,从埃及和西亚地区汲取了大量先进的文明成果。@这一时期的印度小国林立,相互厮杀,后有部分国家被犍陀罗兼并,在大流士一世时,犍陀罗及其他印度小因被波斯吞并,据希罗多德记载希波战争入侵希腊的波斯军队巾竟然还有印度部队。固此时的中国,列国纷争,先有春秋五霸,后有战国七雄,最终秦圜“扫入合”,一统天下。虽然战争带来了生灵涂炭,但加强了地域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同时各国君主为了取胜也采取了一些了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统治政策,为当时文明觉醒提供了重要条什。。
以上讨论了轴心时代,希腊、印度和中困能成就辉煌的原因,可以看出,得益于当时全社会的力量,,促成了人类历史的灿烂觉醒,同时也为当下学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于向东(郑州大学)“试析越南阮朝明命帝的海洋意识"
YUXiang-dong,ZhengZhouUniversity,OnMaritimeConsciousnessofEmperorMinhMenh砌NguyenDynastyofVietnam
摘要阮朝明命皇帝重视发展海洋事业,不断打造各类舰船,保持强大水师力量,连年进行官方海外航行“公务”,大力加强海防建设,虔诚崇祀海神,对海洋事务多有论述,表现出一定的古代海洋意识。他关心的仅是海防门户防守、近海二、三十公里内的航行和岛屿。该文考察了明命与海洋有关的一些言论和措施,从五个方面对其海洋意识作出了初步分析。关键词:明命海洋意识海洋史越南
ABSTRACTEmperorMirthMenhinNguyenDynastypaidgreatimportancetomaritimeaffairs,heconstantlybuiltallkindsofwarshipstoremainthestrongpowerofnavy,madeofficialoverseasvoyagesfor‘'govemmenmlbusiness”yearafteryear.,vigorouslyreinforcedconstruction①古朗士著,李玄伯译《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158页。
②亚单士多德《政治学》
③杨巨平、晏绍祥《走进古希腊文明》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年版。④恩?克?辛哈、哈?克?班纳吉《印度通史》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
浅析轴心时代三大文明觉醒的原因作者:
作者单位:于丽君聊城大学
引用本文格式:于丽君 浅析轴心时代三大文明觉醒的原因[会议论文] 2012
范文五:中国的轴心时代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当中国文化进入到了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左右这一段发展历程之时,中国文化鲜明的人文主题在这一时期基本确立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以认识对象的自觉体悟和整体把握为特征的思维方法,基本定型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流派,基本形成了;中国人重伦理道德、重个人修养、重实用理性的价值判断标准在这一时期基本树立了;中国的士人集团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有容乃大”、“和而不同”的文化包容机制在这一时期基本形成了;中国人在当时思考的主要问题,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这便是中国的轴心时代。 中国的轴心时代是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社会变动的必然产物。春秋时期,“天子衰微、王权坠落”,于是“学在官府”
的局面遂被打破,私学由此产生,由少数贵族所垄断的文化教育也随之下到民间,“士”阶层由此产生。士阶层的来源有二:一是贵族及其子弟在社会变革中门庭冷落,沦入士的队伍;另一是庶民等社会下层中的一些人士,通过勤奋学习,“积文学,正身行”而上升为士。春秋末期,官学式微,私学勃兴,原本为贵族所垄断的知识也走向了民间,于是士阶层的人数增多,队伍扩大。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和战国时期的征战杀戮,使得是时的统治阶级都充分认识到了“人才”和“谋略”的重要性,不少雄才大略的君主,都竞相招揽士人,激发了士阶层参预政治的激情。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使文化传播的速度加快,文化发展的规模日盛,文化流派种类增多。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建立起“大一统”统治秩序和观念形态,社会政治环境相对宽松,有利于文化人有进行独立的、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劳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使大批新兴的地主、商人乃至平民的子弟,也都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在孔子的学生中,既有“结驷连骑”的富商子贡,也有身居陋巷的颜渊。私学为多种文化的碰撞、交织、交流与渗透,增添了内容和力量,百家之说遂应运而生。
所谓“百家”,只是对诸子蜂起、学派林立的文化现象的一种概括。对于其间的主要流派,古代史家多有论述。是时的诸子学派,由于社会地位、思考方式和学术承传上的差异,
各自的学说内容亦各具特色。例如,在儒学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中,“仁”与“礼”是两个最基本的范畴。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以“中庸”为思辨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实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在政治主张上,主张行“仁政”;既主张捍卫“三代”礼制(尤其是周礼),又主张对这些“礼”加以适当变通,可谓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道家学派,在本体论上,主张“道”是万物之宗,尊重“天道”,崇尚“自然”,不完全是儒家强调的“天命”或“天理”,而是一种超功利的境界,带有玄思的品格和自适的情趣。在思想方法上,倡导“无为”,主张个人对社会的“超脱”;在对人处事、治国方式上,主张“贵柔”、“守雌”,倡导“君人南面之术”。 法家学派,在思想方法上提倡极端的思维方法“排中律”;在治国方式上,主张“严刑峻罚”和“法、术、势”的有机结合;在国家的工作重心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在文化政策上主张“文化一统”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墨家学派,强调物质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尚力”);反对在基本生存需要之外的消费(“节用”);主张以“普遍的爱来消弥战乱、实现和平”(“兼爱”);尊重“天神”和“鬼怪”(“天志”、“明鬼”);鼓吹绝对平均主义(“尚同”);提倡任用贤人来治理国家(“尚贤”)。是时的诸子学派,既有各自的特征,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具有鲜明的文化目的性,这就是“救时之弊”。百家争鸣的结果,极大地促进了
君主专制理论的发展与完备。实际的政治发展又与这种理论的发展相互促进,最终汇合成了秦王朝高度的君主专制主义及其法网、文网密布的政治环境。
轴心时代促进了“民贵君轻”为核心内容的“民本”思想的产生。在“天人关系”上,突出了人的地位和作用;在“君民关系”上,强调了“民”的作用。“天道远,人道弥” 说明有了“轻天重民”的思想意识。但这些“轻天重民”的思想,也仅仅限于少数士人大夫中。老子是最先提出了这一思想的哲人,他率先提出了“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孔子继承了老子的“爱民”思想,提出了比较完整的“仁政”思想:“仁者爱人”,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修己以安百姓”,“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墨子站在下层民众的立场,在大声疾呼“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的同时,还提出了统治者应当向“农与工肆之人”开放政权,“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与百姓均事业”、“共劳苦”。 孟子在继承前人“仁政”学说的基础上,比较完整地建立起了“民本”政治学说的思想体系。他不仅率先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还提出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他还提出了推行“仁政”的具体内容:轻徭薄赋,制民以产;听政于国人;王者“与民同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在轴心时代,随着氏族宗法制的逐渐解体,区域文化格局在宗族藩篱废墟之上显现出了它早期的规模地理差别,从经济上导致了文化的区域构成;邦国林立,从政治上强化了文化的区域分野;大师并起,从学术上突出了文化的区域特色;上古时代丰富多彩民风遗俗的流播传扬,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区域文化氛围。齐鲁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秦文化,三晋文化等不同区域文化极大地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北方文化、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华夏文化与胡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使得中华文化由此而获得了更加蓬勃旺盛的生机。
印度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