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在形式上,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在内容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在观念上,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四种表现类型:
达成型(achievement)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结合,独立性强,勤于思考,自我肯定,人格健全
早定型(foreclosure)
自我认识来自别人评价,缺乏独立思考,自主性不够,遇挫折易迷茫
延缓型(moratorium)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延迟,埋头读书,逐步开始思考自我发展
迷惘性型(diffusion)
对现实自我不满,理想自我又难以实现,陷入自我确认的困惑中
自我意识发展历程作文稿1000字
一、自我意识的形成自我意识是个体在机体生长发育,特别是脑机能的成熟过程中通过个体的社会化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有研究表明,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生理的自我;二是心理的自我;三是社会的自我。
新生儿不具有自我意识。
婴儿最初是先能辨认客体的属性,而后才逐渐认识自己的。
一岁前的儿童全然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更不能分辨主客体的区别。
他们经常摆弄自己的手指,并把它们放进嘴里吮吸,但并不知道手指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把它们当做玩具。
一岁左右的婴儿,才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加以区别,意识到自己的手指与脚趾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态。
一岁半左右的儿童,从成人那里学会使用自己的名字,表明他们能把自己和别人相区别。
儿童会使用自己的名字,是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巨大飞跃。
二岁以后的儿童,在语言学习中掌握了物主代词“我的”和人称代词“我”,由此实现了自我意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即从把自己看作是客体转变为把自己当做主体来认识。
这标志着他们真正的自我意识的出现。
幼儿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上,其中以自我评价为主导标志。
童年期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能力的提高,自我评价出现了新的飞跃,乃至以后进入少年期、青年期,自我意识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也日益复杂,直至达到成人的成熟的自我意识水平。
二、自我意识发展的途径研究表明,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种。
1.通过认识别人,把别人与自己加以对照来认识自己人最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
个体往往把对他人的认识迁移到自己身上,像认识他人那样来“客观”地认识自己。
如,当看到别人对长者很有礼貌并受到大家称赞 时,就来对照反思自己的言行,从而认识到自己平时对长者的态度。
经过多次对比,就会促进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
2.通过分析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受他人评价的影响。
这如同人对着镜子来认识自己的模样一样,儿童认识自己是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做一面镜子,来不断认识 自我的,包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由于人的活动范围比较大,经常从属于不同的团体,接触不同的人,每个团体、每个人对你的评价就是一面镜子,这样就可以通过 不同的镜子来照出多个自我,这样,个体就能较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促使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
3.通过考察自己的言行和活动的成效来认识自己自我意识是个体实践活动的反映。
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也会成为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能反映出自己的体力、智能、情感、意志和品德等特 性,从而使之成为自我认识、评价的对象。
如一个学生,在学习上或一项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他会从中体验到一种自信,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就会有新的认识。
4.通过自我监督与自我教育来完善自己个体通过以上几方面的途径,在不断的反省自己中,发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一方面通过自我监督,来克制、约束自我,服从既定目标;另一方面通过自 我教育,按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自觉实施教育,以实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积极统一。
总之,自我监督,着眼于“克制”,而自我教育,着眼于“发展”,二者共 同承担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
不同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怎么样的?
不同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0~5个月 婴儿自我意识尚未形成。
妈妈经常可以发现宝宝吃手、吃脚,这说明宝宝不知道自己身体的存在,把自己的手脚当成和别的东西一样来玩。
5~12个月 婴儿开始认识到手和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说明自我意识出现。
1岁后 婴儿双手不停地玩各种物品,用手将它们到处移动。
这是因为他逐渐把自己和别人、别的东西分开;认识到球可以由自己踢,苹果可以由自己一口一口吃掉,枕头可以被自己从床上扔到地下,因此自己是有力量的。
随着言语的发展,小儿知道自己名字,能用“明明(自己)吃饭”的方式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别开。
2~3岁后 婴儿逐步学会使用代词“我”、“你”、“他”,自我意识发展真正进入实质阶段。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提示,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只有具备明确的个性倾向,其他个性品质如需要、动机、理想和世界观等才逐步形成。
自我意识通常要到青春期发育完成后才真正建立。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哪些阶段和特点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的阶段和特点:1、进入学前时期的儿童,由于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初步产生了参加社会生活的愿望。
这就是说,学前儿童开始产生了新的需要,即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劳动和学习活动的需要。
同时,由于考虑到儿童独立生活能力的增长,成人也开始要求儿童独立地担负某些简单的职责,如自己穿衣、吃饭、收拾玩具、当值日生等等。
开始要求儿童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活动。
2、学前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
学前儿童由于知识经验的贫乏,由于言语还不够发展,因而主要是以直观表象的形式来认识外界事物。
例如,花是好看的,果实是好吃的,椅子是可以坐的东西等等。
3、一般说来,从中班开始,特别是到了大班的时候,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的随意性和稳定性都在不断地增长着。
学前儿童心理过程的随意性和稳定性的不断增长,就为儿童进入学校学习准备了重要条件。
从这时期起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4、到了学前时期,由于儿童在教育影响下,皮质抑制的迅速发展和言语系统的初步发展,因而行为的自觉性就逐渐发展起来,能逐渐使自己的行为服从较远的目的,这就为形成儿童最初的个性倾向提供主要条件。
这种最初的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都会保留它的痕迹,因而在人的心理发展上具有一定的作用。
1、学前期是指儿童从三岁到六七岁这一时期,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以前的一个时期,所以叫学前期。
又因为这是儿童进入幼儿园时期,所以又叫幼儿期。
2、幼儿教育工作者和父母们应当从儿童很小的时候起,就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使儿童的个性从一开始就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少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哪些?
(一)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青春发育期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飞跃期)。
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发育的加速和性发育走向成熟,使他们感到不适应,出现不平衡的感受及种种矛盾和困惑。
面对这些矛盾和困惑,少年儿童体验着危机感,这促使他们要关注自我的发展和变化。
儿童的发展历程,使他们从面向母亲到面向家庭、幼儿园和学校,不断地向外界环境展开。
青春期的“急风暴雨”式的变化,让儿童产生惶惑的感受,与此同时,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从外向的客观世界抽回一部分来指向主观世界,使思想意识进入再次自我,从而导致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二)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青春期自我的兴趣首先表现在关注自己身体形象上。
他们强烈地渴望了解自己的体貌,如身高、胖瘦、体态、外貌、品位,并喜欢在镜中研究自己的相貌、体态,注意仪表风度。
青春期儿童特别注意别人对自己打扮的反应:对他人的良好反应,体现着自我欣赏的满足感;对某些不甚令人满意的外貌特点而产生极度焦虑。
2.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中学学生的能力和学业成绩更加影响着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在群体中社会地位以及自尊感的认识,并逐渐影响着自我的评价。
因此,能力和学习成绩是少年儿童关注自我发展、体现自我价值的重中之重。
3.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他们认认真真地看待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在自我评价中,也将个性是否完善放在首要地位;对他人针对自己个性特征的评价非常敏感。
4.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在受到肯定和赞赏时,内心深处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在受到批评和惩罚时,会感受重大打击,容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这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心理依据。
简述自我意识发展的四阶段模式及特点
整个青年期是个过渡期,就其心理发展水平来说,是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这是我们分析青年心理的一个总纲。
心理的成熟以生理的成熟为前提,并受个体社会化过程所制约。
在当前世界性的生理成熟提前的情况下(近一个世纪提前一年),当然不能不影响到心理的发展。
如果以人生观的确立作为心理成熟的标志,那么一般说来只有到了青年中期之末(相当于大学毕业)时人生观才臻形成并趋稳定。
青年心理发展的特点有二:一是积极面明显突出,但却伴随着消极面;二是自我意识存在明显矛盾。
如何促进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小学时期是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阶段,此时儿童开始认真地审视自我,并对自己形成一定的评价,从而影响儿童的行为。
了解小学生自我意识及其发展特点,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引导其自我意识的发展,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自我意识概述(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它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其中,自我认识属于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自己身心特征和活动状态的认知和评价;自我体验属于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包括自尊、自信、自卑等;自我调控属于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指个体对自己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二)自我意识的表现 自我意识是个性社会化的结果,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为三个方面: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1.生理自我。
指个人对自己身躯的认识,包括占有感、支配感、爱护感和认同感。
这些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2.社会自我。
是指个人对自己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自己扮演的社会角色,权利义务的意识。
儿童的角色游戏对个人实现社会自我起着重大的作用。
游戏的过程与社会化的过程是吻合的,儿童的游戏正是对成人社会生活的反映。
例如“开商店”、“娃娃家”、“开医院”等游戏中,有售货员、顾客、爸爸、妈妈、孩子、医生、患者等不同的社会角色,儿童在扮演角色的同时,学习着该角色的社会行为并体验角色之间的社会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学习社会经验的途径会越来越多。
3.心理自我。
是指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动机、需要、行为等的意识,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三)自我意识的形成 自我意识不是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它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个体的自我意识形成于婴儿期,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发展着:1.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来认识自我。
儿童生活的第一年没有自我意识,他还没有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周围世界的客观环境中分离出来,甚至不知道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是属于自己的。
到了第一年末,儿童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分开来,初步意识到自己是动作的主体。
到了两岁时儿童会使用“我”,标志着自我意识的产生。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人对自己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影响到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他人的评价在自我意识的形成中有重要的意义。
2.通过自我观察来认识自我。
自我观察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己通过直接感知自己的一些特性。
例如通过照镜子观察自己的五官、身材等。
自我观察的另一种方式是内省,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观察。
此时个体被分解为主体的观察者的我和客体的被观察的我。
实际上是对过去的我进行的回忆和反思,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情绪体验,这种对自己的内省是在少年期开始产生的。
3.通过分析自己的活动结果来认识自我。
正确分析自己的活动结果,并能对自己的活动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价,能帮助青少年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观念。
活动的结果影响到他人和集体的评价,从而影响到一个人在周围人心目中的地位,也影响到一个人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二、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一)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进入小学后,小学生进行评价的对象、内容和范围都进一步扩大,这也使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发展起来,主要表现特点为:1.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升高而增强。
韩进之等人在研究中对小学儿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的爸爸、妈妈说的话都对吗?同学们对你的批评都对吗?你认为班主任老师对你的看法都对吗?你常和同学争论问题吗?你做事拿不定主意吗?你对自己班级的看法跟大家一样吗?等等。
小学生在这些问题上反映出的独立性水平明显随年龄升高而升高,这表明小学生逐渐减轻对他人评价的依赖性,独立地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2.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并表现出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
小学低年级儿童自我评价还具有很强的具体性,如“我认为上课认真听讲、不讲话,不骂人、不打架才能算个好孩子”。
他们更多的是只对其外显行为进行评价(如不打架、不骂人、完成作业等)。
整个小学阶段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心世界发展的过程中,这表明小学儿童的抽象概念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
但直到小学高年级,能够进行抽象性评价的儿童(如我认为一个好学生应该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有远大理想和抱负,能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和内心世界的评价,表里一致,谦虚、热情、诚实等)仍然不多。
3.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步增强。
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儿童自我评价能力水平还比较低,前后两次的评价一致性很差,到小学高年级,随着自我评价能力的逐步发展,前后两次评价的一致性逐步提高。
这表明小学儿童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随着自我评价能力的增强而增强...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哪几个方面的认识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四个方面的认识:(1)自我感觉的发展: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
(2)自我认识的发展: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
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之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3)自我意识的萌芽: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标志,能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的产生。
(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调节逐渐发展起来。
青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自我意识的特点:能感受到自己身体特征和生理发展状况;能意识并体验到自己内在心理活动;能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乃至社会中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
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特点:注意力由倾向于外部世界向倾向于内部世界转换追求“本来的”、“本质的”自我,注意力集中于发现自我注意指向内在自我的原因: 1)生理急剧成熟 2)社会人际扩大 3)认知能力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定义及四种表现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