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钱钟书先生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六 钱钟书先生
上海成功教育东沟实验学校 方晴
教学目标
1(体会钱钟书先生淡薄名利、学贯中西的独特人格魅力,感受作者对钱钟书先生的崇敬之情。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白描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说明:
本文节选自《北向之痛——悼念钱钟书先生》~作者黄永玉是当代著名的画家~与钱钟书先生之间交情颇深~“**”期间还曾相邻而居。在他的笔下没有过多的修饰~而是运用白描的手法~让人物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去“塑造”自己。这一手法的运用~使得一个知识渊博却又不计较名利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的形象呼之欲出~令人印象深刻。而看似作者隐蔽了起来~其实对于钱钟书先生真切凝炼的崇敬之情读者在字里行间中一览无余。因此通过文本的学习~学生能对白描的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能对钱钟书先生——“民国第一才子”有进一步的认识~感受他独特的魅力。
建议一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作者运用高超的白描手法,凝练、生动地将钱钟书先生的形象展现。
2(难点:体会钱钟书先生淡薄名利、学贯中西的独特人格魅力,感受作者对钱钟书先生的崇敬之情。
说明:
白描是这篇文章的重要表现手法~也是授课的主要内容。但是如何将这一术语引入课堂~让学生理解而非机械地记忆却是学习的障碍点。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本分析能力~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分析学生能够对人物进行把握~能够发现正是钱老先生自己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塑造了自己严谨治学、淡泊名利的形象~而非作者直接进行评论。这就是白描表现手法的特点~教师只要介绍稍加即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人物性格、品质的把握不能够概念化以及脱离文本~学生阐述自己对于人物的理解必定是以文本为依据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搜集关于钱钟书先生的资写关于钱钟书先生的个初中学生涉猎面有课前预习
料 人生平资料,约100字 限,课前预习环节能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拉近学生与钱钟书先
生之间的距离
有一本书被喻为“现代1.学生介绍交流所查得的人物介绍既要能激发知人论世
中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关于钱钟书先生的资料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
导入课文 当它的作者辞世时,评论家2.识记:钱钟书,现代学要兼顾对识记内容的们感慨“怎样一盏智慧的明者,作家,代表作长篇小强调 灯熄灭了,怎样的一颗心脏说《围城》(“围在城里的
停止了跳动~”究竟是怎样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
的一位作家呢, 冲进去。”)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课
文走进他。
补充介绍钱钟书先生和作
者黄永玉
自读课文,思考:文章一共明确:5件(常去图书馆梳理课文脉络,培养初读课文
写了钱钟书先生几件事借书、婉谢同事拜年、拒学生概括归纳的能
整体把握 情,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绝江青之邀参加国宴、名力
人轶事信手拈来、为“我”
解围)
1.通过这些事件,说说你对各抒己见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从深入探究
钱先生的印象 :“我认为钱例:?珍惜时间、钻研学文本出发的能力,使
再读课文 钟书先生是一个 问 学生意识到分析必须的人,我的依据是??” 第4-8小节,主要讲述了有据可依 (圈划文中具体的描写进他不接受拜年和参加国
行分析) 宴,把时间花在了做学问
上,对待同行是婉言谢绝
——四个“谢谢”;对待
小结:作者主要通过对钱钟江青的邀请则是五个“我
书先生本人的语言的描述不去”的反复,三个“不”
展现出了一个具有独特人连用的拒绝。
格魅力的学者形象。 ?淡泊名利
让人物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家里四壁比较空,只挂
去“塑造”自己,这是白描的着一幅很普通的清朝人
表现手法。 的画”;“书架和书也不
多??”
?学识渊博(信手拈来章
太炎先生的掌故——佐
证)
层层递进,引发学生
2.在文中,作者对于钱钟书明确:没有正面评价(白多角度思考问题 先生有没有正面的评价描的特点);他对钱先生
呢,他对于钱先生是怎样是一种崇敬的态度(第三
一种感情, 小节三个“惊叹号”;他
不极少打搅钱先生,而且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对别人打搅钱先生表示
了反感)
补充《北向之痛——悼念钱明确:“真正的学问和智补充原文,进一步体拓展
钟书先生》中被删节的部分 慧往往是黑夜里的星会作者对于钱钟书先
圈划出表现作者情感倾向星”;“我不是不想去,只生的敬仰,以及对其
的句子 是自爱,只是珍惜他们的逝世的惋惜
时间”;“他的逝世我想得
开,再高级、再高级的人
物总是要死的,不过,我
以为钱先生这位人物真
不平常,读那么多书都记
得住,作了大发挥,认认
真真地不虚度时光地劳
作,像这样的人剩下的不
小结:大师的离去是中国文多了。”等
化界的损失,后来人要纪念朗读黄永玉先生悼念钱
钱钟书先生只有再读他的先生的诗
作品了
尝试运用“白描”的方法,作业布置 小练笔
写一个你熟悉的人,通过
他的语言等描写表现人
物的特点,题目自拟(400
字左右)
思路点拨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可以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进行学习。由学生先对文本进行点读,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读书笔记,在班级范围内进行交流、评比。“白描”知识点如何落实,教师可视学生的阅读情况而定。
练习举隅
1.制作一期主题为“我心目的大师”的手抄报,选取你喜欢的一位作家,以文字说明的形式介绍作家生平、主要作品、学术成就、轶事掌故等,并进行编辑、排版。
2.在现代作家中,鲁迅先生也是一名“白描”能手,在他的小说《故乡》、《孔乙己》中都有精彩的白描描写,选择一个文本中的白描片段进行分析,说说这种表现手法对人物刻画的可取之处。
提示:《故乡》中(闰土的)“眼睛也象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显示了其生活的艰辛。《孔乙已》中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站着喝酒”说明他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是属于“短衣帮”的;“穿长衫”则表明他是“读书人”,与“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的“长衫主顾”有某些共同之处;“唯一的”说明在酒店里只有他一个是这样的,身份很特殊。他喝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酒的方式和衣着的不相称,反映了他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的矛盾。从经济上说,他的地位很
低的,是属于“短衣帮”的,但在思想意识上,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仍然把自己看成高人
一等的“读书人”。
3.推荐阅读:《黄永玉,大师之境》 2008年第24期《读者》
4.推荐阅读:《比我老的老头》 黄永玉 作家出版社 / 2008年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
范文二:钱钟书先生
钱钟书先生,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 无锡。十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 学接受中学教育,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1932年在清华结识杨绛先生,次年毕业,赴上 海光华大学执教。
1935年,先生与杨绛先生完婚,然后同赴英伦 留学。两年以后,先生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 中国》一文获副博士(B.litt)学位。之后随杨 绛先生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华 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
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 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
的写作。1941年,珍 珠港事件爆发,先生被困上海,任教
于震旦女子文理学 校,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
生边上》的写作 。
抗战结束后,先生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 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 年中,其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 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1949年,先生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 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 选》、《中国文学
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1966年,**爆发,先生受到冲击,并 于1969年11月与杨先生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 校”。1972年3月回京,当年8月《管锥编》定稿 。
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 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 84年《谈艺录》(补
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 出版。
1998年12月19日,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 88岁。
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
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因他周岁“抓周”
时抓得一本书,故取名“钟书”。
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
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
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
出,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
破格录取。在这一时期,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
文化学术成果。1933年大学毕业。1935年和作家、翻译家
杨绛结婚。同年考取公费留学生资格,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攻
读两年,又到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一年,于1938年回国。曾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
钱钟书深入研读过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
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他的散文和小说也很出色,
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可谓家喻
户晓。
钱钟书从小就聪明过人,但他的天赋主要表现在文学上。他喜欢随心所欲地自由发挥,特别不愿意按部就班地逻
辑推理,因此对数、理、化等课程深恶痛绝。钱钟书进入中
学读书后逐渐喜欢上了英语。钱钟书所在的中学是美国圣公
会办的教会学校,大部分课程都是用英文讲授。他的英语成
绩很好,但是他从不上英语课,也不看英语教科书,上课也
不记笔记,而是低头看外文原版小说。因此,他的英文几乎
完全靠自学,充分表现了他卓异的语言天赋。尽管学习成绩
很好,但在生活方面,钱钟书确实有点“痴气”。比如,他
总分不清东西南北,一出门就分不清方向;穿衣服不是前后
颠倒,便是内外不分。最出洋相的是上体育课,作为领队,
他的英语口令喊得相当宏亮、准确,但他自己却左右不分,
不知道该怎么办。口令喊对了,自己却糊里糊涂不会站,常
常闹得全班哄堂大笑,自己却莫名其妙。聪明过人却又时常
“糊涂”,这就是叫人难以捉摸的钱钟书。
钱钟书学识渊博,记忆力惊人。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他
就与吴晗、夏鼐被誉为清华“三才子”。与陈衍老人的交往更体现了这一点。陈衍,号石遗,晚清“三大诗人”之一,在当时的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石遗老人对当时的诗人学者甚少许可,但是对钱钟书却另眼相看。每年寒暑假钱钟书从清华回无锡,石遗老人都要邀他去自己家。有一次,石遗老人说起清末大诗人王运:“王运人品极低,仪表亦恶,世兄知之乎?”钱钟书对曰:“应该是个矮子。”石遗笑说:“何以知之?”钱钟书说:“王死时,沪报有滑稽挽联云‘学富文中子,形同武大郎’,以此得之。”石遗老人点头称是。又说王运的著作只有《湘军志》可观,其诗可取者很少,他的《石遗室诗话》中只采用某两句,但已记不起是哪两句了。钱钟书马上回答:“好像是‘独惭携短剑,真为看山来’”。石遗老人不由得惊叹:“世兄真是好记性!”
钱钟书先生作为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成就举世瞩目。晚
年的钱钟书闭门谢客,淡泊名利,其高风亮节为世人所称道。有位外国记者曾说,他来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万里长城,二是看钱钟书。他把钱钟书看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还有一个外国记者因为看了钱钟书的《围城》,想去采访钱钟书。他打了很多次电话,终于找到了钱钟书。钱钟书在电话里拒绝了采访的请求,并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
又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鸡呢?”中央电视台开辟了一个
面对大众的颇受欢迎的《东方之子》栏目,许多人拚死往里
钻,以一展“风采”为荣,但当节目制作人员试图去采访钱
钟书时,却遭到了他坚决的拒绝。美国一所著名的大学想邀
请他去讲学,时间是半年,两周讲一次,一次40分钟,合
起来大约是8个小时的时间,而给予的报酬是16万美元,
但钱钟书丝毫不为所动。还有人在巴黎的《世界报》上著文
称:中国有资格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非钱钟书莫属。钱钟
书对这个评价不但不表示接受,反而在《光明日报》上写文
章质疑诺贝尔文学奖的公正性。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按照钱钟书先生遗愿,先生后事一
切从简,遗体由两三个亲人送别就行了,不举行任何悼念仪
式,不保留骨灰,并恳辞花篮、花圈。火化当天,在现场送
行的,始终只有20多个人,包括钱钟书的女婿、外孙、外
孙女,他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一些朋友。还有一些人
是听说后自愿赶来的。钱钟书的遗孀、著名学者杨绛把一小
朵紫色的勿忘我和白玫瑰放在钱钟书的身体上。火化间的门
关上时,别人劝她离开,她说:“不,我要再站两分钟。”
她眼睛里隐隐有泪花。钱钟书的遗体火化后,根据他生前的
意愿,骨灰就近抛洒。“这样的大学者,代表了一个时代。
如果大家都知道了,光海外来的,可能就会有上千吧?”社
科院外文所的薛先生说,“钱钟书走了,我们还是读他的书
吧。先生就活在书里。”
钱钟书先生,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 无锡。十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 学接受中学教育,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1932年在清华结识杨绛先生,次年毕业,赴上 海光华大学执教。
1935年,先生与杨绛先生完婚,然后同赴英伦 留学。两年以后,先生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 中国》一文获副博士(B.litt)学位。之后随杨 绛先生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华 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
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 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
的写作。1941年,珍 珠港事件爆发,先生被困上海,任教
于震旦女子文理学 校,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
生边上》的写作 。
抗战结束后,先生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 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 年中,其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 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1949年,先生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 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 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1966年,**爆发,先生受到冲击,并 于1969年11月与杨先生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 校”。1972年3月回京,当年8月《管锥编》定稿 。
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 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 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 出版。
1998年12月19日,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 88岁。
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
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因他周岁“抓周”
时抓得一本书,故取名“钟书”。
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
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
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
出,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
破格录取。在这一时期,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
文化学术成果。1933年大学毕业。1935年和作家、翻译家杨绛结婚。同年考取公费留学生资格,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攻
读两年,又到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一年,于1938年
回国。曾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
钱钟书深入研读过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
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他的散文和小说也很出色,
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可谓家喻
户晓。
钱钟书从小就聪明过人,但他的天赋主要表现在文学上。他喜欢随心所欲地自由发挥,特别不愿意按部就班地逻
辑推理,因此对数、理、化等课程深恶痛绝。钱钟书进入中
学读书后逐渐喜欢上了英语。钱钟书所在的中学是美国圣公
会办的教会学校,大部分课程都是用英文讲授。他的英语成
绩很好,但是他从不上英语课,也不看英语教科书,上课也
不记笔记,而是低头看外文原版小说。因此,他的英文几乎
完全靠自学,充分表现了他卓异的语言天赋。尽管学习成绩
很好,但在生活方面,钱钟书确实有点“痴气”。比如,他
总分不清东西南北,一出门就分不清方向;穿衣服不是前后
颠倒,便是内外不分。最出洋相的是上体育课,作为领队,
他的英语口令喊得相当宏亮、准确,但他自己却左右不分,
不知道该怎么办。口令喊对了,自己却糊里糊涂不会站,常
常闹得全班哄堂大笑,自己却莫名其妙。聪明过人却又时常
“糊涂”,这就是叫人难以捉摸的钱钟书。
钱钟书学识渊博,记忆力惊人。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他就与吴晗、夏鼐被誉为清华“三才子”。与陈衍老人的交往
更体现了这一点。陈衍,号石遗,晚清“三大诗人”之一,
在当时的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石遗老人对当时的诗人学者
甚少许可,但是对钱钟书却另眼相看。每年寒暑假钱钟书从
清华回无锡,石遗老人都要邀他去自己家。有一次,石遗老
人说起清末大诗人王运:“王运人品极低,仪表亦恶,世兄
知之乎?”钱钟书对曰:“应该是个矮子。”石遗笑说:“何
以知之?”钱钟书说:“王死时,沪报有滑稽挽联云‘学富
文中子,形同武大郎’,以此得之。”石遗老人点头称是。
又说王运的著作只有《湘军志》可观,其诗可取者很少,他
的《石遗室诗话》中只采用某两句,但已记不起是哪两句了。
钱钟书马上回答:“好像是‘独惭携短剑,真为看山来’”。
石遗老人不由得惊叹:“世兄真是好记性!”
钱钟书先生作为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成就举世瞩目。晚年的钱钟书闭门谢客,淡泊名利,其高风亮节为世人所称道。
有位外国记者曾说,他来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万里长城,
二是看钱钟书。他把钱钟书看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还有一
个外国记者因为看了钱钟书的《围城》,想去采访钱钟书。
他打了很多次电话,终于找到了钱钟书。钱钟书在电话里拒
绝了采访的请求,并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
又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鸡呢?”中央电视台开辟了一个
面对大众的颇受欢迎的《东方之子》栏目,许多人拚死往里
钻,以一展“风采”为荣,但当节目制作人员试图去采访钱
钟书时,却遭到了他坚决的拒绝。美国一所著名的大学想邀
请他去讲学,时间是半年,两周讲一次,一次40分钟,合
起来大约是8个小时的时间,而给予的报酬是16万美元,
但钱钟书丝毫不为所动。还有人在巴黎的《世界报》上著文
称:中国有资格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非钱钟书莫属。钱钟
书对这个评价不但不表示接受,反而在《光明日报》上写文
章质疑诺贝尔文学奖的公正性。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按照钱钟书先生遗愿,先生后事一
切从简,遗体由两三个亲人送别就行了,不举行任何悼念仪
式,不保留骨灰,并恳辞花篮、花圈。火化当天,在现场送
行的,始终只有20多个人,包括钱钟书的女婿、外孙、外
孙女,他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一些朋友。还有一些人
是听说后自愿赶来的。钱钟书的遗孀、著名学者杨绛把一小
朵紫色的勿忘我和白玫瑰放在钱钟书的身体上。火化间的门
关上时,别人劝她离开,她说:“不,我要再站两分钟。”
她眼睛里隐隐有泪花。钱钟书的遗体火化后,根据他生前的
意愿,骨灰就近抛洒。“这样的大学者,代表了一个时代。
如果大家都知道了,光海外来的,可能就会有上千吧?”社
科院外文所的薛先生说,“钱钟书走了,我们还是读他的书
吧。先生就活在书里。”
钱锺书(亦作“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
11月21日生于江苏无锡,钱锺书十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
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学接受中学教育,十九岁被清华大学
破格录取。
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5年,与杨绛完婚,然后同赴英伦留学。两年后,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文学士
(B.litt)学位。之后随杨绛女士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
1938年,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
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其
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
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年中,其作
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艺录》得以相继
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1949年,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文学研究所,
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选》、《中国文学
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1966年,**爆发后受到冲击,并于1969年11月与杨绛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校”。1972年3月回京,当年8月《管锥编》定稿 。
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 出版。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钱锺书主要著作年表】
1937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十八世纪英国文
学里的中国》(毕业论文)
1941 《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开明书店1941年12月出版)
1945 《猫》(《文艺复兴》1月10日);《人?兽?鬼》
(开明书店6月出版)
1947 《围城》(晨光出版公司5月出版) 1948 《谈艺录》(开明书店1949年6月初版) 1958 《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8月出版) 1978 《古典文学研究在现代中国》(《明报月刊》7月) 1979 《旧文四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出版);《管锥编》(中华书局8月初版)
1980 《诗可以怨》(《文学评论》1981年1期) 1981 《管锥编》、《管锥编增订》(中华书局1982年9月出版)
1984 《也是集》(香港广角镜出版社3月出版);《谈艺录》(补订本)(中华书局9月第1版) 1985 《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2月出版) 1988 《模糊的铜镜》(《随笔》1988年第5期)
1995 《槐聚诗存》(三联书店3月出版) 1996 《石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月出版) 回答者: huzongzheng - 秀才 二级 2008-2-28
00:30 1932年在清华结识杨绛先生,次年毕业,赴上 海光华大学执教。
1935年,先生与杨绛先生完婚,然后同赴英伦 留学。两年以后,先生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 中国》一文获副博士(B.litt)学位。之后随杨 绛先生赴法国巴黎大
学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华 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
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 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
的写作。1941年,珍 珠港事件爆发,先生被困上海,任教
于震旦女子文理学 校,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
生边上》的写作 。
抗战结束后,先生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 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 年中,其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 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1949年,先生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 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 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1966年,**爆发,先生受到冲击,并 于1969年11月与杨先生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 校”。1972年3月回京,当年8月《管锥编》定稿 。
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 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 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 出版。
1998年12月19日,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 88
回答者: zxx5201314 - 初入江湖 二级
2008-2-28 20:05 钱钟书先生,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 无锡。十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 学接受中学教育,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1932年在清华结识杨绛先生,次年毕业,赴上 海光华大学执教。
1935年,先生与杨绛先生完婚,然后同赴英伦 留学。两年以后,先生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 中国》一文获副博士(B.litt)学位。之后随杨 绛先生赴法国巴黎大学
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华 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
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 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
写作。1941年,珍 珠港事件爆发,先生被困上海,任教于
震旦女子文理学 校,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
边上》的写作 。
抗战结束后,先生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 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 年中,其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 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1949年,先生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 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 选》、《中国文学
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1966年,**爆发,先生受到冲击,并 于1969年11月与杨先生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 校”。1972年3月回京,当年8月《管锥编》定稿 。
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 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 84年《谈艺录》(补
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 出版。
1998年12月19日,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 88岁。 回答者: 69657894 - 魔法学徒 一级 2008-2-28
20:33 ?主要经历
钱锺书(亦作“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11月21日生于江苏无锡。
(注:“钱锺书”的“锺”字简化后本作“钟”,故本应
称“钱钟书”,根据钱老生前意愿,故作“钱锺书”。)
钱锺书十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学
接受中学教育,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
教。
1935年,与杨绛完婚,然后同赴英伦留学。两年后,以《十
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文学士(B.litt)学位。之后随杨绛女士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
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其间完成了《谈
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
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年中,其作品集
《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艺录》得以相继出版,
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1949年,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文学研究所,其间
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选》、《中国文学史》
(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1966年,**爆发后受到冲击,并于1969年11月与杨绛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校”。1972年3月回京,当年8月《管锥编》定稿 。
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 出版。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全部生平年表
1910年(宣统二年)出生
11月21日(农历庚戌年10月20日),钱锺书出生于江
苏无锡县。伯父钱基成,父亲钱基博(子泉),叔爷钱基厚
(孙卿)。
1911年(宣统三年)一岁
钱锺书出生那天,曾有人送来一部《常州先哲丛书》,伯
父为他取名 “仰先”,取“仰慕先哲”之义,字“哲良”。
至此周岁抓周,抓了一本 书,父亲为他正式取名“锺书”。
1916年六岁
在亲戚家的附塾附学,曾念《毛诗》。以后由伯父教他读
书。读了《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以及《说唐》、
《济公传》、《七侠五义》等小说。
1920年十岁
入无锡东林小学。父亲为钱锺书改字“默存”,有要他少
说话的意思。
1923年十三岁
考入美国圣公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大量阅读《小说世
界》、《红玫瑰》、《紫罗兰》等刊物。
1925年十五岁
返家度暑假,乃得知《古文辞类》、《骈体文钞》、《十
八家诗钞》 等大型选本,从此开始系统阅读,是一生治学
之始。
1929年十九岁
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报考时,数学成绩不及格,因中英
文成绩特优,被破格录取。
1929—1933年十九———二十三岁
在大学期间,建立了比较文化和比较文学观念,知识结构
正式形成。 因出众的才华受到罗家伦、吴宓、叶公超等人
的欣赏,被看作特殊的学生。1932年,结识杨绛。1933年,与杨绛订婚。
1933—1935年二十三———二十五岁
在上海光华大学任外文系讲师。
1935年二十五岁
以第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
大学埃克塞 特学院英文系留学。与杨绛结婚,同船赴英。
1937年二十七岁
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毕业,获得副博士(B.Litt)学位。同年,入法国巴黎大学进修。女儿钱瑗出生。
1938年二十八岁
秋,与杨绛乘法国邮船阿多士?(Athos?)回国。
1939年二十九岁
夏,自昆明回上海探亲,开始写作《谈艺录》。
秋,赴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
1939—1941年二十九——三十一岁
在湘西两年。其间于1940年暑假曾回家探亲,因道路不
通,半途折回。完成《谈艺录》最初部分,约相当于《谈艺
录》初稿的一半。完成《围城》 的布局、构思。有《中书
君近诗》一册(非卖品)。有论文《中国诗和中国画》(1940)。此文后来收入了《开明书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1947)、《旧文四篇》(1979)和《七缀集》(1985)。
1941年三十一岁
暑假由广西乘船到上海,时值珍珠港事件。散文随笔集《写
在人生边上》由开明书店出版,是“开明文学新刊”之一。
1944—1946年三十四——三十六岁
写作《围城》。其时困顿于上海沦陷区时期的经历和情绪,
对《围城》题旨和书名的确定有重要的影响。
1946年,短篇小说集《人兽鬼》由开明书店出版。
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48年再版, 1949年三版。是“晨光文学丛书”之一。《谈艺
录》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949年再版而止。是“开明文史
丛刊”之一。
1949—1953年三十九——四十三岁
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并负责外文研究所事宜。1953年院系调整,清华改为工科大学,文科部分并入北京大学。钱
锺书摆脱教务,在文学研究所工作,实际干的是《**选
集》英译的定稿工作。极少发表作品,以静静读书为主。
1955年四十五岁
翻译德国海涅的《精印本〈堂?吉诃德〉引言》,刊载于
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编的《文学研究集刊》上(人民文学出
版社1956年1月版)。
1955—1957年四十五——四十七岁
在郑振铎、何其芳、王伯祥等人的支持下,穷两年之力完
成了《宋诗选注》,选注了宋代81位诗人的297首作品。
1957年因父病到湖北省亲,有《赴鄂道中》五首绝句,寄
寓了对当时形势的感受。此年父亲钱基博病逝。
1958年四十八岁
《宋诗选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列入“中国古典文
学读本丛书”。
五十年代末
成立《**诗词》英译本定稿小组。袁水伯任组长,乔
冠华、钱锺书、叶君健任组员。小组的工作至**爆
发暂时中断。
1966年五十六岁
“**”爆发。钱锺书、杨绛均被“揪出”作为
“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经受了冲击。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
锺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锺书、杨绛用事实澄清了诬陷。
1969—1970年五十九——六十岁
1969年11月,钱锺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省罗山县的
“五七干校”。不久,“五七干校”迁至淮河边上的河南息
县。1970年7月,杨绛也来干校。在“五七干”,钱锺书一
度担任过信件收发工作。1970年6月,女婿王得一被逼含冤自杀。
1975年六十五岁
此年前后,海外误传钱锺书的死讯,在港、台、日本等地
引起了一阵悼念活动。此误传于1977年前后被澄清。《管锥编》初稿完成,此后又陆续修改。
1976年六十六岁
由钱锺书参与翻译的《**诗词》英译本出版。诗作《老
至》寄寓了对形势的感受。
1979年六十九岁
4月至5月,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赴美国访问。访
问了哥伦比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贝克莱分校等,大受欢
迎。《管锥编》 1—4册由中华书局出版。《旧文四篇》由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收有 《中国诗和中国画》、《读〈拉奥孔〉》、《通感》、《林纾的翻译》等4 篇文章。《宋
诗选注》重印。
1980年七十岁
11月,赴日本访问。在早稻田大学作《诗可以怨》的演讲。
《围城》重印。
1982年七十二岁
《管锥编增订》出版。本年起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1983年七十三岁
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的身份主持中美比较文学双边
讨论会,并致开幕词。《人兽鬼》和《写在人生边上》被列
入“上海抗战时期文学丛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4年七十四岁
《也是集》由香港广角镜出版社出版。此书上半部是1979年以后发表的三篇论文:《诗可以怨》(1981)、《汉译第一首英译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1982)、《一节历史掌故、一个宗教寓言、一篇小说》(1983);下半部从《谈
艺录》补订本摘选。《谈艺录》补订本由中华书局出版。
1985年七十五岁
《七缀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包括《旧文四篇》
和《也是集》上半部的3篇文章,共7篇文章。
1989年七十九岁
《钱锺书论学文选》(六卷本)由舒展编成,由广东花城
出版社出版。此书包含有钱锺书新补手稿约20余万字的内
容。
1990年八十岁
12月,电视连续剧《围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获得普遍
好评。
1991年八十一岁
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钱锺书为
首批36人之一,但他谢绝拍摄。
1998年12月19日八十八岁
上午7时38分,钱锺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当晚,江
泽民**亲自给钱先生的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先生的逝
世表示深切哀悼。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
“永垂不朽”字样。
回答者: Linda樱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008-2-28 20:33 ?主要经历
钱锺书(亦作“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11月21日生于江苏无锡。
(注:“钱锺书”的“锺”字简化后本作“钟”,故本应
称“钱钟书”,根据钱老生前意愿,故作“钱锺书”。)
钱锺书十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学
接受中学教育,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
教。
1935年,与杨绛完婚,然后同赴英伦留学。两年后,以《十
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文学士(B.litt)学位。之后随杨绛女士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
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其间完成了《谈
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
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年中,其作品集
《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艺录》得以相继出版,
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1949年,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文学研究所,其间
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选》、《中国文学史》
(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1966年,**爆发后受到冲击,并于1969年11月与杨绛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校”。1972年3月回京,当年8月《管锥编》定稿 。
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 出版。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钱钟书先生,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 无锡。十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 学接受中学教育,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1932年在清华结识杨绛先生,次年毕业,赴上 海光华大学执教。
1935年,先生与杨绛先生完婚,然后同赴英伦 留学。两年以后,先生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 中国》一文获副博士(B.litt)学位。之后随杨 绛先生赴法国巴黎大学
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华 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
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 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
写作。1941年,珍 珠港事件爆发,先生被困上海,任教于
震旦女子文理学 校,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
边上》的写作 。
抗战结束后,先生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 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 年中,其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 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1949年,先生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 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 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1966年,**爆发,先生受到冲击,并 于1969年11月与杨先生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 校”。1972年3月回京,当年8月《管锥编》定稿 。
钱锺书(亦作“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11月21日生于江苏无锡。
(注:“钱锺书”的“锺”字简化后本作“钟”,故本应称
“钱钟书”,根据钱老生前意愿,故作“钱锺书”。)
钱锺书十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学接
受中学教育,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
教。
1935年,与杨绛完婚,然后同赴英伦留学。两年后,以《十
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文学士(B.litt)学位。之后随杨绛女士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
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其间完成了《谈
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
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年中,其作品集《人
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
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1949年,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文学研究所,其间完
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选》、《中国文学史》(唐
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1966年,**爆发后受到冲击,并于1969年11月与杨绛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校”。1972年3月回京,当年8月《管锥编》定稿 。
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 出版。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全部生平年表
1910年(宣统二年)出生
11月21日(农历庚戌年10月20日),钱锺书出生于江苏无锡县。伯父钱基成,父亲钱基博(子泉),叔爷钱基厚(孙
卿)。
1911年(宣统三年)一岁
钱锺书出生那天,曾有人送来一部《常州先哲丛书》,伯父
为他取名 “仰先”,取“仰慕先哲”之义,字“哲良”。
至此周岁抓周,抓了一本 书,父亲为他正式取名“锺书”。
1916年六岁
在亲戚家的附塾附学,曾念《毛诗》。以后由伯父教他读书。
读了《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以及《说唐》、
《济公传》、《七侠五义》等小说。
1920年十岁
入无锡东林小学。父亲为钱锺书改字“默存”,有要他少说
话的意思。
1923年十三岁
考入美国圣公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大量阅读《小说世界》、
《红玫瑰》、《紫罗兰》等刊物。
1925年十五岁
返家度暑假,乃得知《古文辞类》、《骈体文钞》、《十八
家诗钞》 等大型选本,从此开始系统阅读,是一生治学之
始。
1929年十九岁
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报考时,数学成绩不及格,因中英文
成绩特优,被破格录取。
1929—1933年十九———二十三岁 在大学期间,建立了比较文化和比较文学观念,知识结构正
式形成。 因出众的才华受到罗家伦、吴宓、叶公超等人的
欣赏,被看作特殊的学生。1932年,结识杨绛。1933年,
与杨绛订婚。
1933—1935年二十三———二十五岁 在上海光华大学任外文系讲师。
1935年二十五岁
以第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
学埃克塞 特学院英文系留学。与杨绛结婚,同船赴英。
1937年二十七岁
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毕业,获得副博士(B.Litt)学位。同年,入法国巴黎大学进修。女儿钱瑗出生。
1938年二十八岁
秋,与杨绛乘法国邮船阿多士?(Athos?)回国。
1939年二十九岁
夏,自昆明回上海探亲,开始写作《谈艺录》。 秋,赴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
1939—1941年二十九——三十一岁
在湘西两年。其间于1940年暑假曾回家探亲,因道路不通,
半途折回。完成《谈艺录》最初部分,约相当于《谈艺录》
初稿的一半。完成《围城》 的布局、构思。有《中书君近
诗》一册(非卖品)。有论文《中国诗和中国画》(1940)。此文后来收入了《开明书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1947)、《旧文四篇》(1979)和《七缀集》(1985)。
1941年三十一岁
暑假由广西乘船到上海,时值珍珠港事件。散文随笔集《写
在人生边上》由开明书店出版,是“开明文学新刊”之一。
1944—1946年三十四——三十六岁
写作《围城》。其时困顿于上海沦陷区时期的经历和情绪,
对《围城》题旨和书名的确定有重要的影响。
1946年,短篇小说集《人兽鬼》由开明书店出版。 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48年再版, 1949年三版。是“晨光文学丛书”之一。《谈艺
录》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949年再版而止。是“开明文史
丛刊”之一。
1949—1953年三十九——四十三岁
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并负责外文研究所事宜。1953年院系调整,清华改为工科大学,文科部分并入北京大学。钱锺
书摆脱教务,在文学研究所工作,实际干的是《**选集》
英译的定稿工作。极少发表作品,以静静读书为主。
1955年四十五岁
翻译德国海涅的《精印本〈堂?吉诃德〉引言》,刊载于北
京大学文学研究所编的《文学研究集刊》上(人民文学出版
社1956年1月版)。
1955—1957年四十五——四十七岁 在郑振铎、何其芳、王伯祥等人的支持下,穷两年之力完成
了《宋诗选注》,选注了宋代81位诗人的297首作品。
1957年因父病到湖北省亲,有《赴鄂道中》五首绝句,寄寓
了对当时形势的感受。此年父亲钱基博病逝。
1958年四十八岁
《宋诗选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列入“中国古典文学
读本丛书”。
五十年代末
成立《**诗词》英译本定稿小组。袁水伯任组长,乔冠
华、钱锺书、叶君健任组员。小组的工作至**爆发
暂时中断。
1966年五十六岁
“**”爆发。钱锺书、杨绛均被“揪出”作为“资
产阶级学术权威”,经受了冲击。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锺书
轻蔑领袖著作,钱锺书、杨绛用事实澄清了诬陷。
1969—1970年五十九——六十岁
1969年11月,钱锺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省罗山县的“五
七干校”。不久,“五七干校”迁至淮河边上的河南息县。
1970年7月,杨绛也来干校。在“五七干”,钱锺书一度担
任过信件收发工作。1970年6月,女婿王得一被逼含冤自杀。
1975年六十五岁
此年前后,海外误传钱锺书的死讯,在港、台、日本等地引
起了一阵悼念活动。此误传于1977年前后被澄清。《管锥编》初稿完成,此后又陆续修改。
1976年六十六岁
由钱锺书参与翻译的《**诗词》英译本出版。诗作《老
至》寄寓了对形势的感受。
1979年六十九岁
4月至5月,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赴美国访问。访问
了哥伦比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贝克莱分校等,大受欢迎。
《管锥编》 1—4册由中华书局出版。《旧文四篇》由上海
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收有 《中国诗和中国画》、《读〈拉奥孔〉》、《通感》、《林纾的翻译》等4 篇文章。《宋诗
选注》重印。
1980年七十岁
11月,赴日本访问。在早稻田大学作《诗可以怨》的演讲。
《围城》重印。
1982年七十二岁
《管锥编增订》出版。本年起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1983年七十三岁
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的身份主持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
论会,并致开幕词。《人兽鬼》和《写在人生边上》被列入
“上海抗战时期文学丛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4年七十四岁
《也是集》由香港广角镜出版社出版。此书上半部是1979年以后发表的三篇论文:《诗可以怨》(1981)、《汉译第一首英译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1982)、《一节历史掌故、一个宗教寓言、一篇小说》(1983);下半部从《谈
艺录》补订本摘选。《谈艺录》补订本由中华书局出版。
1985年七十五岁
《七缀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包括《旧文四篇》
和《也是集》上半部的3篇文章,共7篇文章。
1989年七十九岁
《钱锺书论学文选》(六卷本)由舒展编成,由广东花城出
版社出版。此书包含有钱锺书新补手稿约20余万字的内容。
1990年八十岁
12月,电视连续剧《围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获得普遍好
评。
1991年八十一岁
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钱锺书为首
批36人之一,但他谢绝拍摄。
1998年12月19日八十八岁 上午7时38分,钱锺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当晚,江泽
民**亲自给钱先生的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先生的逝世
表示深切哀悼。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
垂不朽”字样
范文三:钱钟书先生
六 钱钟书先生
上海成功教育东沟实验学校 方晴
教学目标
1.体会钱钟书先生淡薄名利、学贯中西的独特人格魅力,感受作者对钱钟书先生的崇敬之情。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白描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说明:
本文节选自《北向之痛——悼念钱钟书先生》,作者黄永玉是当代著名的画家,与钱钟书先生之间交情颇深,“**”期间还曾相邻而居。在他的笔下没有过多的修饰,而是运用白描的手法,让人物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去“塑造”自己。这一手法的运用,使得一个知识渊博却又不计较名利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的形象呼之欲出,令人印象深刻。而看似作者隐蔽了起来,其实对于钱钟书先生真切凝炼的崇敬之情读者在字里行间中一览无余。因此通过文本的学习,学生能对白描的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能对钱钟书先生——“民国第一才子”有进一步的认识,感受他独特的魅力。
建议一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作者运用高超的白描手法,凝练、生动地将钱钟书先生的形象展现。 2.难点:体会钱钟书先生淡薄名利、学贯中西的独特人格魅力,感受作者对钱钟书先生的崇敬之情。
说明:
白描是这篇文章的重要表现手法,也是授课的主要内容。但是如何将这一术语引入课堂,让学生理解而非机械地记忆却是学习的障碍点。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本分析能力,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分析学生能够对人物进行把握,能够发现正是钱老先生自己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塑造了自己严谨治学、淡泊名利的形象,而非作者直接进行评论。这就是白描表现手法的特点,教师只要介绍稍加即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人物性格、品质的把握不能够概念化以及脱离文本,学生阐述自己对于人物的理解必定是以文本为依据的。
教学过程
思路点拨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可以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进行学习。由学生先对文本进行点读,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读书笔记,在班级范围内进行交流、评比。“白描”知识点如何落实,教师可视学生的阅读情况而定。
练习举隅
1.制作一期主题为“我心目的大师”的手抄报,选取你喜欢的一位作家,以文字说明的形式介绍作家生平、主要作品、学术成就、轶事掌故等,并进行编辑、排版。
2.在现代作家中,鲁迅先生也是一名“白描”能手,在他的小说《故乡》、《孔乙己》中都有精彩的白描描写,选择一个文本中的白描片段进行分析,说说这种表现手法对人物刻画的可取之处。
提示:《故乡》中(闰土的)“眼睛也象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显示了其生活的艰辛。《孔乙已》中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站着喝酒”说明他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是属于“短衣帮”的;“穿长衫”则表明他是“读书人”,与“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的“长衫主顾”有某些共同之处;“唯一的”说明在酒店里只有他一个是这样的,身份很特殊。他喝酒的方式和衣着的不相称,反映了他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的矛盾。从经济上说,他的地位很
低的,是属于“短衣帮”的,但在思想意识上,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仍然把自己看成高人一等的“读书人”。
3.推荐阅读:《黄永玉,大师之境》 2008年第24期《读者》 4.推荐阅读:《比我老的老头》 黄永玉 作家出版社 / 2008年
范文四:钱钟书: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
"论理你跟我该彼此早认识了,"他说,拣了最近火盆的凳子坐下:"我就是魔鬼;你曾经受我的引诱和试探。"
"不过,你是个实心眼儿的好人!"他说时泛出同情的微笑,"你不会认识我,虽然你上过我的当。你受我引诱时,你只知道我是可爱的女人、可亲信的朋友,甚至是可追求的理想,你没有看出是我。只有拒绝我引诱的人,像耶稣基督,才知道我是谁。今天呢,我们也算有缘。有人家做斋事,打醮祭鬼,请我去坐首席,应酬了半个晚上,多喝了几杯酒,醉眼迷离,想回到我的黑暗的寓处,不料错走进了你的屋子。内地的电灯实在太糟了!你房里竟黑洞洞跟敝处地狱一样!不过还比我那儿冷;我那儿一天到晚生着硫磺火,你这里当然做不到--听说碳价又涨了。"
这时候,我惊奇已定,觉得要尽点主人的义务,对来客说:"承你老人家半夜暗临,蓬蔽生黑,十分荣幸!只恨独身作客,没有预备欢迎,抱歉得很!老人家觉得冷麽?失陪一会,让我去叫醒佣人来沏壶茶,添些碳。"
"那可不必,"他极客气地阻止我,"我只坐一会儿就要去的。并且,我告诉你"--他那时的表情,亲信而带严重,极像向医生报告隐病时的病人--"反正我是烤火不暖的。我少年时大闹天宫,想夺上帝的位子不料没有成功,反而被贬入寒冰地狱受苦,好像你们人世从前俄国的革命党,被暴君充配到西伯利亚雪地一样。我通身热度都被寒气逼入心里,变成一个热中冷血的角色。我曾在火炕上坐了三天三夜,屁股还是像窗外的冬夜,深黑地冷......"
我惊异地截断他说:" 巴贝独瑞维衣(Barbey DAurevilly)不是也曾说......"
"是啊,"他呵呵地笑了:"他在《魔女记》(Les Diaboliques)第五篇里确也曾提起我的火烧不暖的屁股。你看,人怕出名啊!出了名后,你就无秘密可言。甚麽私事都给采访们去传说,通讯员等去发表。这麽一来,把你的自传或忏悔录里的资料硬夺去了。将来我若作自述,非另外捏造点新奇事实不可。"
"这不是和自传的意义违反了么?"我问。
他又笑了:"不料你的见识竟平庸到可以做社论。现在是新传记文学的时代。为别人做传记也是自我表现的一种;不防加入自己的主见,借别人为题目来发挥自己。反过来说,作自传的人往往并无自己可传,就逞心如意地描摹出自己老婆、儿子都认不得的形象,或者东拉西扯地记载交游,传述别人的轶事。所以,你要知道一个人的自己,你得看他为别人做的传。自传就是别传。"
我听了不由自主地佩服,因而恭恭敬敬地请求道:"你老人家允许我将来引用你这段麽?"
他回答说:"那有什么不可以?只要你引到它时,应用我的朋友某某说的公式。"
这使我更高兴了,便谦逊说:"老人家太看得起我了!我配做你的朋友麽?"
他的回答颇使我扫兴:"不是我瞧得起你,说你是我的朋友;是你看承我,说我是你的朋友。做文章时,引用到古人的话,不要引用号,表示辞必己出,引用今人的话,必须说我的朋友--这样你总能招揽朋友。"
他虽然这样直率,我还想敷衍他几句:"承教得很!不料你老人家对于文学写作也是这样的内行。你刚才提起《魔女记》已使我惊佩了。"
他半带怜悯地回答:"怪不得旁人说你跳不出你的阶级意识,难道我就不配看书?我虽属于地狱,在社会的最下层,而从小就有向上的志趣。对于书本也曾用过工夫,尤其是流行的杂志小册子之类。因此歌德称赞我有进步的精神,能隋着报纸上所谓时代的巨轮一同滚向前去。因为你是个欢喜看文学书的人,所以我对你谈话时就讲点文学名著,显得我也有同好,也是内行。反过来说,假使你是个反对看书的多产作家,我当然要改变谈风,对你说我也觉得书是不必看的,只除了你自己做的书--并且,看你的书还嫌人生太短,哪有工夫看甚麽典籍?我会对科学家谈发明,对历史家谈考古,对政治家谈国际情势,展览会上讲艺术赏鉴,酒席上讲烹调。不但这样,有时我偏要对科学家讲政治,对考古家论文艺,因为反正他们不懂甚麽,乐得让他们拾点牙慧;对牛弹的琴根本就不用挑选甚麽好曲子!烹调呢,我往往在茶会上讨论;亦许女主人听我讲得有味,过几天约我吃她自己做的菜,也未可知。这样混了几万年,在人间世也稍微有点名气。但丁赞我善于思辨,歌德说我见多识广。你到了我的地位,又该骄傲了!我却不然,愈变愈谦逊,时常自谦说:"我不过是个地下鬼!"就是你们自谦为乡下人的意思,我还恐怕空口说话不足以表示我的谦卑的精神,我把我的身体来作为象征。财主有布袋似的大肚子,表示囊中充实;思想家垂头弯背,形状像标点里的问号,表示对一切发生疑问;所以--"说时,他伸给我看他的右脚,所穿皮鞋的跟似乎特别高--"我的腿是不大方便的,这象征着我的谦虚,表示我蹩脚。我于是发明了缠小脚和高跟鞋,因为我的残疾有时也需要掩饰,尤其碰到我变为女人的时候。"
我忍不住发问说:"也有瞻仰过你风采的人说,你老人家头角峥嵘,有点像......"
他不等我讲完就回答说:"是的,有时我也现牛相。这当然还是一种象征。牛惯做牺牲,可以显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并且,世人好吹牛,而牛决不能自己吹自己,至少生理构造不允许它那样做,所以我的牛形正是谦逊的表现。我不比你们文人学者会假客气。有种人神气活见,你对他恭维,他不推却地接受,好像你还他的债,他只恨你没有附缴利钱。另外一种假作谦虚,人家赞美,他满口说惭愧不敢当,好象上司纳贿,嫌数量太少,原壁退还,好等下属加倍再送。不管债主也好,上司也好,他们终相信世界上还有值得称赞的好人,至少就是他们自己。我的谦虚总是顶彻底的,我觉得自己就无可骄傲,无可赞美,何况其它的人!我一向只遭人咒骂,所以全没有这种虚荣心。不过,我虽非作者,却引起了好多作品。在这一点上,我颇像--"他说时,毫不难为情,真亏他!只有火盆里通红的碳在他的脸上弄着光彩,"我颇像一个美丽的女人,自己并不写作,而能引起好多失恋的诗人的灵感,使他们从破裂的心里--不是!从破裂的嗓子里发出歌咏。像拜伦、雪莱等写诗就受到我的启示。又如现在报章杂志上常常鬼话连篇,这也是受我的感化。"
我说:"我正在奇怪,你老人家怎会有工夫。全世界的报纸都在讲战争。在这个时候,你老人家该忙着屠杀和侵略,施展你的破坏艺术,怎会忙里偷闲来找我谈天。"
他说:"你颇有逐客之意,是不是?我是该去了,我忘了夜是你们人间世休息的时间。我们今天谈得很畅,我还要跟你解释几句,你说我参与战争,那真是冤枉。我脾气和平,顶反对用武力,相信条约可以解决一切,譬如浮士德跟我歃血为盟,订立出卖灵魂的契约,双方何等斯文!我当初也是个好勇斗狠的人,自从造反失败,驱逐出天堂,听了我参谋的劝告,悟到角力不如角智,从此以后我把诱惑来代替斗争。你知道,我是做灵魂生意的。人类的灵魂一部分由上帝挑去,此外全归我。谁料这几十年来,生意清淡得只好喝阴风。一向人类灵魂有好坏之分。好的归上帝收存,坏的由我买卖。到了十九世纪中叶,忽然来了个大变动,除了极少数外,人类几乎全无灵魂。有点灵魂的又都是好人,该归上帝掌管。譬如战士们是有灵魂的,但是他们的灵魂,直接升入天堂,全没有我的份。近代心理学者提倡"没有灵魂的心理学",这种学说在人人有灵魂的古代,决不会发生。到了现在,即使有一两个给上帝挑剩的灵魂,往往又臭又脏,不是带着实验室里的药味,就是罩了一层旧书的灰尘,再不然还有刺鼻的铜臭,我有爱洁的脾气,不愿意捡破烂。近代当然也有坏人,但是他们坏得没有性灵,没有人格,不动声色像无机体,富有效率像机械。就是诗人之类,也很使我失望;他们常说表现灵魂,把灵魂全部表现完了,更不留一点儿给我。你说我忙,你怎知道我闲得发慌,我也是近代物质和机械文明的牺牲品,一个失业者,而且我的家庭负担很重,有七百万子孙待我养活。当然应酬还是有的,像我这样有声望的人,不会没有应酬,今天就是吃了饭来。在这个年头儿,不愁没有人请你吃饭,只是人不让你用本事来换饭吃。这是一种苦闷。"
他不说了。他的凄凉布满了空气,减退了火盆的温暖。我正想关于我自己的灵魂有所询问,他忽然站起来,说不再坐了,祝我"晚安",还说也许有机会再相见。我开门相送。无边际的夜色在静等着他。他走出了门,消溶而吞并在夜色之中,仿佛一滴雨归于大海。密尔顿《失乐园》第一卷就写魔鬼因造反,大闹天堂被贬。但丁《地狱篇》第二十四句写魔鬼在冰里受苦。像卡尔松与文匈合作的《魔鬼》(Garcon & Vinchon: Le Diable)就搜集许多民间关于魔鬼的传说。歌德《浮士德》第一部巫灶节,女巫怪魔鬼形容改变,魔鬼答谓世界文明日新,故亦与之俱进。《地狱篇》第二十七句魔鬼自言为论理学家。《浮士德》第一部《书斋节》魔鬼自言虽无所不知,而见闻亦极广博。柯律治《魔鬼有所思》、骚赛《魔鬼闲行》二诗皆言魔鬼以谦恭饰骄傲。魔鬼跛足,看勒萨日(Lesage)《魔鬼领导观光记》(Le Diable Boi teux)可知。又笛福(Defoe)《魔鬼政治史》(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Devil)第二部第四章可知。魔鬼常现牛形,《旧约全书·诗篇》第十六篇即谓祀鬼者造牛像而敬之。后世则谓魔鬼现山羊形,笛福详说之。骚赛《末日审判》(Vision of Judgmen)长诗自序说拜伦、雪莱皆魔鬼派诗人。马洛(Marlowe)《浮士德》(Faustus)记浮士德刺臂出血,并载契约全文。见《失乐园》第二卷。魏阿《魔鬼威灵记》(Johann Weier: De Praestigiis Daemonium)载小鬼数共计七百四十万五千九百二十六个。
范文五:回忆钱钟书先生
作者:张金言
钱钟书先生的文章中很少讲空泛的道理,往往是就一个具体问题,引证不同时代、不同语言中不同作家的不同说法,并提出自己的论点、见解。这些见解往往穿插在引文中间或紧随其后,与引文衔接得紧密、自然,了无缝隙,浑然一体。除了著述之外,即便在随意谈话中,钱先生也处处表现出大学问家的风范:一是博学,二是细致;而且两者都达到了一般学者很难企及的程度。
我最初知道钱钟书的名字大约是在1947年。记得当时自己去西单商场书肆闲逛,见到开明书店印行的一本讲文论的书,书名叫《谈艺录》。初读之后留给我的最深印象便是作者学问的渊博,在古文与好几种外文中任意驰骋,左右逢源。这令我对作者钱钟书很好奇,因为一般使用文言写书的人多半不长于西文,而专攻西学的人通常不会用文言著书立说。能够兼备这两种能力的人实在是少而又少。这个疑问直到1949年才得到了解答。听当时在北大西语系任教的卞之琳先生讲,他在三十年代曾与钱钟书同乘火车负笈北上,一个进北大,一个上清华,两人都还是青年学子。说来也巧,事隔多年,这一次两人同时北上,又是在火车上不期而遇,不同的是一个去北大任教,一个去清华任教。如今看来,这也可说是一段佳话了。这时我才知道钱钟书是清华外语系教授,而他深厚的中文功底则来自家学。
1950年,我听清华外语系学生说钱先生讲课如何精彩,于是转投清华外语系三年级。虽被录取,但终因舍不得离开北大燕卜荪教授而未去清华报到。未曾听过钱先生讲课,也算是一件憾事。1952年,北大、清华、燕大有一部分外语系毕业生于暑假后临时调到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平大会工作,我被分配到笔译处。当时许多英语专家如朱光潜、钱钟书、许国璋、萧乾、卞之琳、杨宪益、李赋宁、杨周翰等人也来此担任翻译工作。朱光潜和钱钟书分别是英译中、中译英的最后定稿人。记得一天下午,当时有些专家正在为一个定冠词是否该用而难以决定,碰巧钱先生(此时只有四十多岁)精神奕奕走了进来,只听他说了一句“怎么不能用”,全室的人顿时鸦雀无声,不再议论。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大家对钱先生学识的信赖。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钱先生本人。
时光一晃便到了六十年代。大约在1964年,我去东城乾面胡同看望卞之琳先生,不巧卞先生下农村参加四清运动去了。于是我便打听到钱先生的住所,冒昧登门拜访。在这位仰慕已久的学者面前,我请教了很多问题。我当时正在翻译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著作《人类的知识:其范围与限度》(Human Knonledge:Its Scope and Limits)。当我提到该书的书名时,他不加思索即刻用英文解释说:“What it includes and what it excludes.”一下子就把Scope和limits两个词的涵义点活了。他还讲到罗素清晰明白(lucidity)的文章风格。在谈到当前西方文学批评时,他说新批评派(new critics)人物布鲁克斯(Cleanth Brooks)与维姆扎特(William K.Wim satt)合著的《文学批评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Literary Criticism)一书中有几章写得很好。在谈到维姆扎特与毕尔兹利(Mornroe Beardsley)在其《文字的摹象》 (The Verbal lcon)中所标榜的“意图的谬误”时钱先生就指出此说在十九世纪意大利批评家德·桑克提斯(De Sanctis)著作中早有类似的论述。可惜这些美国新批评派似乎并不知道,也就从未提及。至于文学概论,他认为最好的要首推维勒克与瓦伦的《文学理论》和凯赛(W.Kaiser)的《语言艺术作品》。他很赞赏《文学理论》后面列举的大量参考书目。他也谈到燕卜荪在1960年发表的《弥尔顿的上帝》 (Milton's Cod)。由燕卜荪又谈到他的老师李恰兹(I.A.Richards);由此上溯到柯勒律治和休谟。谈到当代哲学,他特别讲到新康德学派代表人物卡西勒(Ernst Cas sirer),说他的三大卷德文版《象征形式哲学》在北大图书馆中多年来竟未曾有人借阅。由此又谈到受卡西勒影响的苏珊·朗格(Susanne Langer),顺便说到她的《哲学新解》。从这次谈话中可以看出钱先生阅读范围之广泛,而且很注意新的著作。
我第二次拜访钱先生是在“**”之后。这次是和北大老同学马雍源历史所研究员)一起去的。当时钱先生刚从干校回来,显得心情很好。谈笑风生。马雍同学将他用旧诗词翻译的朗费罗的一首诗《落日溶金》(The Golden Sunset)和海涅的《罗莱曲》(Die Lorelei)给钱先生看,请他指教。他说译得很好,备加称赞。我想这大概是因为马雍同学旧诗词功底深厚,所以译文表达传神的缘故。想不到的是,他在看《罗莱曲》的译文时,随手从书柜中取出自己写的德文原文,加以对证。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到钱先生平时读书用功之勤,说明大学问家的学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钱先生还谈到德国诗人摩根斯滕(Christian Morgenstern)的无意义诗等有趣的话题。
这两次谈话却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多年以后,回忆起来,有些话还清楚记得。可以说,听他讲话实际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因为他讲的话每一句都离不开学问。但他完全没有一般书斋式学者常有的学究气,随便讨论一个话题,总有说不完的新意。正如读他的著作,许多知识和见解在你眼前不断呈现,让你感到目不暇接,听他谈话同样使人受益,只不过改变了传达的方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