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重教 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重教? 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者:? 岚居
中华民族素重教育,《礼记·学记》云:“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谓古最迟在殷商,距今已三四千年。《礼记》又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种教学体制春秋时代依然存在。《孟子》:“谨庠序之教。”可证。庠序之设非为贵族,而是针对平民的。孔子开私家办学先河,三千弟子中不乏颜回原宪那样的贫家子弟。孔丘而后,私家办学蜂起,小者为私塾大者为书院。至有斥家兴学,苦行兴学者。中国古代教育具有一定程度的全民性普及性,是古欧西各国不可比拟的。古欧西只有贵族与僧侣才有机会受教育。在一个很长历史时期,中国人的识字率,平均文化水准,远高于当时世界各国。中国的汉唐盛世就是建立在这种较高文化水准上的。中国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没有较为发达的教育作依托,不可能产生。
中国义军领袖,从陈胜吴广到洪秀全,都识字,有的是秀才。三国刘关张出生低微,刘备拜名儒卢植为师,关羽读《左传》琅琅上口,张飞善书法,便是市井小民也能受教育的证据。欧西义军领袖,从斯巴达克到普加巧夫都是文盲;中国古代妇女受过良好教育而卓然有成者,大有人在,班昭蔡琰卫夫人李清照,或为史家或为诗人或为书家或为词人,都是例证;我们记得的欧西古代名妇,一是引发十年特洛依战争的海伦,另是凯撒、安东尼拜倒在其石榴裙下的骷髅巴。
中国圣人不是禹汤文武秦皇汉武,而是终生从教,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这也说明中华民族对教育的重视。重视教育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长河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欧洲在罗马帝国崩溃后,除查理曼大帝时有短暂统一,一直四分五裂。在中国,五胡十六国也好五代十国也好辽金宋也好,最后复归统一,正是教育相对普及,言虽不必同声,书却大体同文,对儒家学说的思想趋同。欧西一些古老民族,如埃及希腊罗马,在外族特别蛮族入侵后,不仅改变了风俗,有的连语言文字也改变了。而中华民族,同样或者更多地经历了民族入侵与融合,却基本保持了语言文字及文化传统。这种民族亲和力复苏力,与我们历来重示教育密不可分。(1994、9、6)
范文二:明清徽州家训文献中的重教思想述论
第 39卷第 1期 唐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017年 1月 Vol.39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Jan. 2017
──────────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4AZD061) 收稿日期:2016-06-02
作者简介:石开玉(1972-) ,男,安徽芜湖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 -113-
明清徽州家训文献中的重教思想述论
石开玉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思想政治教研部,安徽 芜湖 241002)
摘 要:明清徽州家训大多重视教育,如重视早期教育、立德教育、全面教育、重师尊师、兴学勉学、经 济上大力资助教育等。 重教思想的成因在于受优良传统的影响、 是子孙成才的必然之路、 是家族兴衰的需要等; 重教思想使徽州教育兴盛、人才辈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安定,这对今天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徽州;明清;家训;立德教育;兴学勉学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7)01-0113-06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7.01.025
Thought of Emphasizing Education in Huizhou’s Family Precept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SHI Kai-yu
(Department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hu 241002, China)
Abstract: Most of the family precepts in Huizhou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such as the ideas of early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the respect for teachers, encouraging and funding on learning. These family precepts are influenced by a traditional thinking that education is a necessary way for people to become useful to the nation and for a family to become prosperous. Such ideas about education lead to prosperous education in Huizhou. A good many talented people are cultivated who boos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sure cultural prospe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These thoughts are enlightening to contemporary society.
Key Words: Huizhou;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family precepts; morality education; encouraging and funding on learning
传统家训,指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形成和繁盛起 来的关于治家教子的训诫,是以一定时代社会占主 导地位的文化内容作为教育内涵的一种家庭教育形 式。这里的家训是统称,包括家训、家令、家法、 家约、家规、家戒、家范、家仪、家则、家教、治 家格言、庭训、庭浩、内训、祖训、祠规、族规、 公约、条例等等村规民约。明清时代的徽州是个典 型的宗族社会, 各宗族在长期的历史和社会实践中, 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以民间成文法形式存在的家训, 来维护族内既定秩序,调整族内外各种关系,并强 化对宗族子弟的教育、教化功能。由此,在明清徽 州传统家训文献中,大多有重视教育的思想,有关 宗族子弟教育的规定,在其整个族规家法中占据着 重要地位。 一、重教思想的主要体现 (一)重视早期教育
古徽州地区重视早期蒙童教育的传统由来已 久。宋元时期, “徽州地区蒙养教育的繁荣程度是非 常惊人的” [1]。到明清时期,徽州的家庭和宗族,对 孩子早期所受的教育愈加重视,并为此制定了大量 的族规家法,以阐述其重视早期蒙童教育的理念。
明万历休宁城北周氏宗族在重修宗谱时所作的 《宗祠规约》 :“端蒙养”条中,深刻阐述了对族内 蒙童教育的重要性:“教养蒙童,人家之首务。凡我 族人有子弟者,当要择师竭力教养习学。达则为之 上人,不达者亦通明理,行正道,做好人,不致卤 莽愚顽,终身有益。人生幼小无知,内有贤父兄, 外有严师友,未有不成者也。 ” [2,p387]清康熙绩溪县旺
第 39卷第 1期 唐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017年 1月 -114-
川曹氏宗族家训中,也对此思想加以明确规定:“子 生五岁,便当令入乡塾,穿深衣,作长揖,坐立进 退,教以儒者风度。凡《孝经》 《小学》诸书,先令 熟读,日讲古人故事,以端其志趣。久则少成若性, 异日必为伟器。若幼时姑息,纵其嬉游,荡其心性, 恐胎子已坏,培养无基,长大虽欲教之,无论抗捍 不驯,即稍知悔悟,终是少年习气未除,难以语于 圣功之正矣。 ” [2,p10]
由此可见,明清徽州家训中,大多有孩童自幼 就要接受良好教育的思想主张,而自幼失去良好教 育的孩子,定会养成贪玩懒散的坏习惯,长大后再 想教育之,则悔之晚矣。有的家族甚至重视胎教, 如明崇祯休宁县叶氏宗族家规的第六条“豫蒙养以 兴家”中,就提出了胎教:“按《内则》 ,有胎教, 又有能言之教,八岁有小学之教,十五岁有大学之 教,是以子弟易于成材。 ” [2,p128]可见该家族将胎教当 作教育子弟使之成才的第一步。
(二)注重立德教育
立德教育是家训教育的主要内容,这是中国古 代教育思想家共同的看法。徽州宗族非常重视对子 孙的道德教育,普遍认为一个人要成人,必须一开 始就要打好基础,尤其是道德基础。他们从蒙养开 始,就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在许多家训中作出重视 德育的规定。如绩溪西关章氏家训中说:“作人当以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主,本为忠臣,为子孝,居 家俭,处族和,儒勤读,农勤耕,商贾勤货,举动 光明,存心正大,谨戒暴怒,做事三思,凡此皆亢 宗之事也。能由此者,家道兴隆,吉祥昌盛。 ” [3]章 氏宗族家训中提出了做人的道德标准是孝、悌、忠、 信、礼、义、廉、耻,做到了这些,宗族就会兴旺, 违背了这些,宗族就会衰败,其实质就是做人,要 做个有道德的好人。
中国古代的道德标准,其内涵虽然十分庞杂, 但是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在人生的各个方面都 涉及到“德” ,如在谈到节俭时,有“俭以养德” ; 在谈到谦恭时, 有 “恭为德首” ; 在谈到人际关系时, 有“忍让为居家美德” ;在谈到人的生命时,有“大 德曰生” 。正是由于道德关系到人的方方面面,所以 徽州宗族特别注重对子弟的立德教育。
(三)注重全面教育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宗族,注重对子弟实施全 面教育,即对孩子施加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功能的整 体教育, 以使受教育者多方面的基本素质得到发展, 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修成 于明代隆庆年间、补刻于清朝雍正年间的歙县《潭
渡孝里黄氏族谱》 , 在 《家训》 卷中专门辟有 《教养》 一节,对潭渡黄氏宗族子弟的教育和培养,进行全 面而深刻的阐释和规范。其“教养”条目,共由六 部分组成,内容涉及子弟入学教育、行为教育、职 业教育、道德伦理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各方面, 较典型地体现了注重全面教育的思想,是明清徽州 宗族子弟教育方面族规家训的集大成者。
其入学教育,如“子弟五岁以上,每谒祖讲书, 及忌辰祭祀,务令在旁观看学习,使之见惯” [2,p20]。 此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对五、六岁的子弟,应在 拜祖祭祀等场合旁观学习,宜养成安心听讲等好习 惯。如今学龄前儿童的入学教育,主要是在幼儿园 进行,而幼儿园教育的主旨就是培养孩童的生活、 学习好习惯,以适应步入小学后的正式学习,这与 明清时期徽州人的入学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其行为教育,如“子弟幼者,必后于长者,言 语必有伦序。应对宾客,不得杂以里俗方言;不得 戏谈乐道、议人短长;不许谈人闺阃。即他省外府 者,亦不得轻信妄谈;不得谑浪败度,背手跷足, 勾肩搭背,以陷于轻儇;不得信口歌唱,率意胡行, 以致流为游手游食之人” [2,p21]。 这段话鲜明地指出了 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时的语言、行为规范,以达到 对宗族子弟行为美的教育。
其职业教育,即“如有出仕者,又当蚤作夜思, 实心办理,正务以报国为务,抚恤下民,实如慈母 之保赤子。有申诉者,当哀矜恻怛,平心静气,务 得其情,为之平反,毋得任性苛虐” [2,p22]。 这里指出 了以仕途为业者,要有职业素养,应恪尽职守、克 已奉公,不得徇私枉法,藉此达到对宗族子弟职业 道德、操守的教育。
其道德伦理教育,如“吾黄氏以孝行名里,当 思祖宗贻谋之远,一举一动,皆须遵循礼法。凡有 欲行之事,皆当咨禀家长,然后举行” [2,p21]。这里强 调了凡事要先请教家长,待其同意后才能付诸行动 的道德伦理要求。
其遵纪守法教育,如“至若不务生理,或搬斗 是非,或酗酒赌博,或诓骗奸盗,或党恶匿名,一 应违于礼法之事,当集众诫之。如屡诫不悛,呈公 究治,不可姑容” [2,p22]。这段文字表明,对赌博、骗 盗等违法乱纪人员,要当众批评教育,而屡教不改 者,会送到官府按律法治罪,决不姑息养奸,藉此 达到对宗族子弟遵纪守法的教育。
(四)重师、尊师
尊师、重教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重教则必须尊师,否则重教只是流于空谈。明清徽
石开玉:明清徽州家训文献中的重教思想述论
-115-
州宗族已认识到,老师在教育中所起的主导性作 用,因此在许多家训中,专门规定了尊师的内容, 如清康熙绩溪县旺川曹氏宗族家训中,特别有“尊 师道”条:“善教子者,必重其师傅。师道不知所 尊,而欲子弟之成,难矣。 ”可见,曹氏宗族将是 否尊师看成直接影响子弟成人、成才的关键因素。 进一步,曹氏宗族认为尊师不是仅仅饭菜丰盛、礼 节隆重,而是真情相待、历久弥新:“丰膳馔,隆 礼节,可谓尊乎?而责效太速,积诚不足以感之, 犹虚拘也。必也情文备至,而迟久观成,使居西席 者必思所以酬东家,则覃心训诲,而大有造于我子 弟矣。 ” [2,p10]
明清徽州宗族尤其注重聘请明师、严师来教育 子弟,诚如清代同治年绩溪县《华阳舒氏统宗谱》 卷一《家范十条》所说:“家学之师,必择严毅方正 者为师法。苟非其人,则童蒙何以养正哉?” [2,p527]光绪《绩溪县南关许氏惇叙堂宗谱》卷八《家训》 规定有“重师儒”条:“师儒所以明圣贤之道,本不 可不重。况一族子弟,无论将来读书成名,即农工 商贾,亦须稍读书本,略知礼义。凡请师,第一要 有品行老成之人,礼貌必须周到。 ” [2,p38]
徽州宗族在注重选聘明师的同时,自然也就形 成了特别尊敬老师的良好风气,在家训中规定隆重 的拜师礼仪以显示对老师的尊重,当然是必不可少 的。如清乾隆歙县东门许氏宗族家规中的“养正于 蒙” 条, 就明确规定了拜师礼要隆重:“隆师傅之礼, 戒姑息之爱” [2,p147]。 再如清嘉庆祁门县中井冯氏宗 族家规的第二条规定:“子弟幼小,且令读书,事六 艺,勿令逐商贾。父兄之贤,当延明师以教,毋吝 束脩、贽师之礼。 ” [2,p151]
徽州宗族除了拜师礼仪隆重外,还注重给予老 师优厚的经济待遇,以表明对老师的重视。如清乾 隆歙县东门许氏宗族新置义田规约中就规定:“立 经学一处,延请文行兼优者为师训导。每岁束脩, 以三十六金为率,供给十二金。……立蒙学一处, 延请老成盛德者为师训导。每岁束脩,以二十四金 为率,供给十二金。 ” [2,p399]这一待遇标准在当时的徽 州是较高的。明清时期,一般劳动者的年收入约为 10两,与这些人比起来,老师的收入显然高出许多
[4]
。另据刘伯山先生考察, “清代徽州乡村塾师的收
人,比照当时、当地一般的农户来说,水平当属中 等偏上。 ” [5]
(五)兴学、勉学
重师、尊师的对应面必然是兴学、勉学。明清 时的徽州兴办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为宗族子弟正
式入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徽州宗族广办义学(也称 族塾、家塾、塾学、学馆、书屋等) ,是明清徽州 的初等教育机构,也是主要的教育场所,从宗族公 产中输资或族人捐资兴办。对此,当时的族规家训 中大多规定有兴办义学的内容,如清朝雍正歙县 《潭渡孝里黄氏族谱》卷四《家训》的“亲睦”条 中,明确规定设立义学:“另设义学,以教宗党贫乏
子弟。 ” [2,p17]
再如清乾隆歙县大呈程氏宗族公捐祠规
祭条中规定要设立义学,并对家贫子弟,其读义学 费用则由宗祠支付:“设立义学。凡年当肄业者, 力量不及,准赴义学读书。其脩金供膳,但系祠内 支应。 ” [2,p392]
徽州宗族还兴办书院和文会以促进教育的发 展。书院是私人或官府讲学肄业的地方,文会则是 士子们为争取功名利禄而结成的以做文为主、研习 八股时艺的社团。书院、文会与族塾一样,均是以 培养宗族子弟、 振兴宗族为其举办宗旨, 如光绪 《婺 源查氏族谱》卷尾之九《正谊文会序及原始规条》 中就提及道:“文会原为栽培读书人。 ” [2,p534]明清徽 州的这些教育机构的兴办,在为宗族培养了诸多优 秀人才的同时,促进了古徽州崇文重教良好风气的 日益形成。
勉学就是宗族采取各种措施来劝导、勉励子弟 上学读书。徽州宗族十分重视族中子弟的教育,在 族规家训中,大多有积极劝导、鼓励子弟读书的条 文,如明代嘉靖《绩溪积庆坊葛氏重修族谱》卷三 《家训》中说道:“世间物可以益人神智者,书。故 凡子孙, 不可不使读书。 惟知读书, 则识义理。 ……
无书则必俗矣。 人求免于村俗, 不可一日无书。 ”
[2,p3]可见,徽州宗族已然认识到读书才能懂得事理,不 读书则会流于肤浅、庸俗。再如,清光绪绩溪县梁 安高氏宗族祖训中有“兴文教”的规定:“四民皆是 正业。然不读书则不知礼义。故凡为农、为工,皆 当读书。虽不望成名,亦使粗知礼义,不至为非。 至于子弟佳者,则为之读书,使家贫无力,宗族宜 加意培植。盖族内有读书人,则能明伦理、厚风俗, 光前而裕后,其关系非浅,又不但科第仕宦为宗族 光已也。 ” [2,p70]这段文字表明,徽州宗族将读书当成 进入仕途以振兴宗族的重要出路,即使不能进入仕 途而“为农、为工” ,也要读书才能明白事理,否则 会不知礼义而胡作非为。
徽州宗族不仅在家训中规定有许多勉学的内 容,而且凭借族规家训的威严来强制族人遵守,如 清雍正休宁县茗洲吴氏宗族家规中云:“子弟年十五 以上,许行冠礼,须能诵习讲解,醇谨有度者,方
第 39卷第 1期 唐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017年 1月 -116-
可行之。否则,迟之。 ” [2,p141]足见吴氏宗族将“能诵 习讲解,醇谨有度”作为子弟可以按期行冠礼的必 要条件,以此来强制族内子弟走读书之道,否则会 推迟行冠礼以示惩罚。
(六)经济上大力资助、奖励教育
明清徽州宗族在教育子弟方面大力进行投入, 当时的教育投资主要来源于徽商资助,他们捐资办 学、聘请良师,同时不惜以宗族资产对族中困难子 弟的就学和科考予以资助和奖励。明代休宁商山吴 氏宗族在其“宗法规条”中就规定:“凡在学,家事 贫乏,有志向上,勤苦读书,每岁祠中量给纸笔、 灯油之费。 ” [2,p252]明代万历婺源江湾村江氏宗族在 《祠规》 “育人才”条款中,对以祠产资助族中子 弟读书,也作出了明确规定:“族中子弟,天资颖 异,富者自行择师造就,贫者,祠正、副于祭内量 贴灯油。四季会考,敦请科第者主其事,以次给赏
纸笔, 以示劝勉, 其费皆动支祠银。 ” [2,p289]清光绪 《绩
溪县南关许氏惇叙堂宗谱》卷八《家政》中,则规 定祀产租息的用途之一是助学:“族中子弟,读书 三五年,……其家贫无力,则祠董于祀租每年拨助 学资。 ” [2,p529]
明清徽州的家庭和家族为鼓励子弟读书入仕, 往往还专门辟有膏火田、学田或专门出资资助贫困 家庭子弟读书,如清雍正时的休宁茗州吴氏家族就 在《家规》中,对贫困家庭子弟作出资助读书的规 定:“族中子弟,有器宇不凡、资禀聪慧而无力从师 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以膏火。培植 得一个两个好人,作将来模楷,此是族党之望,实 祖宗之光,其关系匪小。 ” [2,p139]
二、重教思想的成因
(一)优良传统的影响
徽州自古以来就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唐朝 末年,随着崇文尚教的北方大族的大规模迁入,徽 州的教育得到发展,在宋代,由于经济文化中心的 南移、政府“重文抑武”政策的实施、科举制度的 完备,徽州地区的教育空前繁荣。如休宁, “自宋以 来,县内私塾林立,遍布城乡,故有‘十户之村, 不废诵读’之誉” [6]。至明清时期,注重子女的教育 已成为徽州宗族、 家庭普遍存在的优良传统, “读书, 已成为徽州人的终极关怀。如果自己没能读书,一 定要让子弟就学” [7]。为此,徽州宗族制定了大量的 族规家训,以在制度上强化、规范宗族子弟的教育。 明代万历歙县 《歙西岩镇百忍程氏本宗信谱》 之 《族 约篇第九》即对程氏宗族立约规范子孙教育,进行 了详细记录:“宗族之望,子孙贤也;子孙之贤,能
读书也。……先孝长公尝为文示后人日曰:‘吾之子 若孙须学问,须修谱牒。比见位高金多者,至疏族 以陵,吾不愿汝曹为也。三世不学问,不仕宦,不 修谱,即流为小人。 ’呜呼!前人明训如此,凡我族 属,宁惜以一经教子?” [2,p433-434]
(二)子孙成人、成才的必然之路
明清徽州宗族普遍认为,子孙必须读书以懂得 做人的基本伦理道德,才能长大成人。明崇祯《休 宁叶氏族谱·保世》中有教训子孙“做好人”的祖 训:“劝你们有子孙,好生教训,休教他做家,先教 他做人;教他做好人,先教他存好心。心好人自好, 自然增福延寿,兴家立业,耀祖荣宗。 ” [2,p63]可知休 宁叶氏将“存好心、做好人”看作是子弟成人的伦 理道德之一。休宁叶氏宗族又明确地把子弟读书受 教育当作成才的必由之路,在《族谱·家规》中的 “豫蒙养以兴家”条文云:“八岁有小学之教,十 五岁有大学之教,是以子弟易于成材。 ” [2,p128]对于 成才之路,叶氏宗族认为最好的是考取功名以光宗 耀祖;不能成功的,也要受到教育以学得从事农、 工、商业的技能:“大抵子孙资性生来不同,有等 聪明的,延师造就,图个上进,以光显门户,此第 一美事;有等愚钝的,如读书不成,切莫耽搁他, 急急教他务一件本分生理,为农、为工、为商,各 守一业。 ” [2,p63]
反之,如果不读书,则宗族子弟会不懂礼貌、 性格怪僻,也就不能成人、成才而容易祸害家族, 因此必须请明师教育子弟,以培养其正常的性格、 行为并熟知礼节,进而成人、成才。此即清光绪歙 县新州叶氏宗族家规中所云:“子弟资性凶横,礼貌 粗俗,皆因不读书之故。自今宜延明师以教子弟, 端其性行,熟其礼节。 ” [2,p158]宣统绩溪县华阳邵氏宗 族家规中的“教子”条,对读书与否指出了鲜明的 不同后果:“中人之性,得教则习于善,失教则流于 恶。 ” 进而明确规定, 家长对宗族子弟必须实施教育, “切不可任其游手好闲、讥谤谑浪及结匪酗酒、习 枪弄拳,以入不肖之途” [2,p165]。
(三)家族兴衰的需要
徽州宗族普遍认为,子弟的教育不仅促使着个 人的成长,而且直接关系到家庭、宗族的兴衰与荣 辱。由此,把培养子孙读书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当成是家庭兴旺、宗族强盛最好的方式。读书以求 仕进自然而然“是徽州人普遍的基本追求,各宗族 尤重之” [8]。为达此目的,明清徽州宗族在教育子弟 方面极力进行投入,不惜以宗族财产资助、激励族 中子弟读书、科考。明代崇祯《休宁叶氏族谱》卷
石开玉:明清徽州家训文献中的重教思想述论
-117-
九《保世·家规》中“豫蒙养以兴家”条文云:“吾 族中父兄须知,子弟之当教;又须知,教法之当正; 又须知,养正之当豫。蒙养既端,则子弟成立,而 家未有不兴矣。故欲兴家者,不可不欲蒙养。 ” [2,p128]这些文字表明,叶氏宗族将读书看作子弟成才的必 经之路,子弟成人成才,则家庭“未有不兴”的; 清光绪时绩溪县东关的冯氏宗族,则更把兴文教直 接看成是宗族兴旺、强大的象征,其《家谱》卷首 《祖训》中有“兴文教“的条规:“子孙才,族将大。 族中果有可期造就之子弟, 其父兄即课之读书。 …… 一族之中,文教大兴,便是兴旺气象” [2,p75]。
(四)深受朱熹的影响
朱熹为北宋以来理学之集大成者,也是古代著 名的大教育家,因其祖籍徽州婺源,故而深受徽州 宗族引以为傲和崇拜追捧。朱熹于南宋淳熙三年 (1176)第二次回婺源扫墓并在乡里讲学,培养了 许多朱子学传人,他们在徽州纷纷创建书院或主持 讲学,以广泛传播程朱理学,由此,明清时期的徽 州,兴建书院之风盛行,书院在“加强人格修养、 发展教学思想、深化学术研究等方而做出了许多创
造性的贡献” [9]。 徽州书院的勃兴、 程朱理学的传播,
推动了徽州教育的繁荣,也促使徽州宗族兴文重教 思想的形成。基于此,明清徽州人普遍读朱子之书、 遵朱子之礼,他们将朱熹的《文公家礼》视为日月 星辰当头照、衣服饮食不可离,清雍正《休宁茗洲 吴氏家典》在卷首《凡例》的第一点,就规定了这一 信条:“文公著为《家礼》 ,炳如日星矣,兹复有《家 典》何?遵行《家礼》 ,率以为常,故曰《家典》也; 笔之书者何?惧一行之不久而辍,非敢于《家礼》有 所损益也。合于人情,宜于土俗,俾知《家礼》一书 若衣服饮食,不可一日离焉耳。 ” [2,p584]
(五)优越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使然 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之 中,受外界的干扰小,古代的战乱一般很少波及到 徽州,故而徽州有较安定的政治环境,这对教育的 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从而教育日益发展, 重教思想日益浓厚。
徽商自南宋时兴起,至明清时达鼎盛并居全国 十大商帮之首,有“无徽不成镇”之美誉。以徽商 经营为龙头,带动了徽州地区的经济在明清时期达 到繁盛状态。发达的经济提供了教育发展所必需的 物质基础, 富裕起来的徽商大贾不惜重力投资教育, 以期望他们的子弟能取得功名而光宗耀祖,或培养 出优秀的商人以子承父业。徽商丰富的经历,也给 徽州的教育注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输入了先进的
教育工具。因此,徽州家训重教的传统,为徽商的 发展培养了大量商业人才,成功后的徽商反过来更 自觉地大力“去发展教育文化事业,这样便形成了 良性循环” [10]。
徽州有着非常繁富的物质、精神文化,涉及徽 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 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徽州教育机构在教育过程中, 其教学内容除传统的四书、五经、六艺之外,更多 的注重传授徽州的特色文化,这些本土文化为徽州 教育增添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也促进了徽州教育的 发展与重教思想的形成。
三、重教思想的成效
明清徽州家训的重教思想,其首要直接的成效 就是促成了这一时期徽州教育兴盛局面的出现。其 表现为:各级各类学校总体数量大幅度增加;民间 办学热情更加高涨,且办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各阶 层教育机会相对均等,徽商大力举办义学、书院以 教育宗族子弟, 又向各类学校大量捐助束修、 膏火、 应试费用以及资助贫困家庭子弟读书,从而“保证 了几乎所有的徽州子弟大体拥有较为均等的接受 教育的机会” [11],因之徽州的教育出现了高度普及 的局面。
明清徽州家训重教思想的成效之二是培养了各 类人才。徽州宗族崇文重教、兴资办学, “其目的就 是为了培养族裔后人,使其成为杰出之才” [12]。明 清时期全国的科举人才, 徽州人在数量上首屈一指。 徽州的商业人才更是独占鳌头, “徽商群体的出现, 本身就足以证明徽州地区商业人才的发达” [13]。徽 州新安理学和徽派朴学则为明清时代之显学, 相应的 学术人才众多。新安医学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从而 明清徽州的中医药学人才,其数量、质量远远超过 同期其他地区。此外,在科技、建筑、艺术、文学、 饮食文化等领域内,明清徽州也是人才济济。
明清徽州家训重教思想的成效之三是促进了徽 州经济的繁荣。明清徽州宗族已普遍具有工商皆本 意识,在家训中多有劝诫子弟要树立四民平等的职 业教育思想。由此,徽州的商业、农业知识教育和 技能培训发达,从事商业、农业的宗族子弟数量多、 地位尊, 客观上促进了商业、 农业的发展。 另外, “徽 州的刻书、医学、文房四宝制作等手工行业,也多 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依靠族人间的传、帮、带, 递相传授” [14],从而徽州的手工业也十分兴盛。特 别在重商思想影响下,徽州营商风气浓烈、商业人 才辈出、商事遍布海内,强有力地促进了徽州社会 经济的繁盛。
第 39卷第 1期 唐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017年 1月
-118-
明清徽州家训重教思想的成效之四是推动着徽 州文化的昌盛。明清徽州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促使 教育勃兴、人才辈出,各类人才在相应领域创造出 灿烂的徽州文化。特别是重教的传统与教育的普及 培养了大量经商人才,徽商经济日益强盛发展, “以 徽商庞大的经济资本为基础的徽州文化开始崛起”
[15]
。新安理学、徽州朴学、新安画派、徽州篆刻、
徽派版画、徽剧、徽州刻书、新安医学、徽派建筑、 徽菜、徽派雕刻、徽派盆景、徽州漆器、竹编、文 房四宝、民俗、方言等,都是徽派文化的重要内容。 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反映,是一个综合 儒家、释家、道家文化于一身的厚实的沉淀区。
明清徽州家训重教思想的成效之五是促进了社 会安定。明清徽州家训中大量有关宗族子弟培养与 教育的规定,其核心是围绕封建儒家伦理纲常这一 总的宗旨进行的,其总目标是要把子弟培养成符合 封建宗法统治目的的孝子贤孙。其教育与培养基本 上是成功的,在客观上净化了社会风气、维护了包 括乡村社会在内的整个徽州社会的安定。
四、结语
明清徽州传统家训中,有关宗族子弟教育的规 条在其整个家训中占据着很大篇幅,显示出重教思 想是明清徽州传统家训的重点思想之一。思想指导 行动,明清徽州家训的重教思想引导出徽州教育兴 盛、人才辈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安定的 良好效果,这对今天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现实社 会有重要的启迪意义: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 成功实施, “中国教育梦”的顺利实现,其前提是全 面普及重教的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
[1] 李琳琦 . 宋元时期徽州的蒙养教育述论 [J].安徽史学 ,2001,
(1):2-5.
[2] 卞利 . 明清徽州族规家法选编 [M].合肥 :黄山书社 ,2014. [3] 王世华 . 徽商家风 [M].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39. [4] 徐梓 . 明清时期塾师的收入 [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6,
(2):30-37.
[5] 刘伯山 . 清代徽州塾师的束脩 [J].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
科学版 ),2008,32(1):86-94.
[6] 休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休宁县志 [M].合肥 :安徽教育出
版社 ,1990:423.
[7] 王世华 . 徽商 :人才培养的催化剂 [J].安徽史学 ,2013(2):83-
90.
[8] 刘伯山 . 晚清徽州乡村塾学教育的实态 [J].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37(6):98-104.
[9] 王亚平 . 书院教育对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J].唐山师范
学院学报 ,2012,34(6):124-128.
[10] 徐松如 . 旅沪徽州人与近代徽州文教事业 [J].安徽史学 ,
2014(5):122-132.
[11] 李琳琦 . 明清徽州商业社会中的教育特色 [J].华东师范大
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3(1):82-89.
[12] 江小角 . 清代徽州宗族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及其影响 [J].安
徽史学 ,2013(5):103-107.
[13] 张晓婧 . 明清徽州人才的兴盛及其原因探析 [J].宿州学院
学报 ,2013,28(6):37-40.
[14] 王昌宜 . 明清徽州的职业教育 [J].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
科学版 ),2006(1):113-118.
[15] 朱慧君 . 徽商与新安医籍的印刻 [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1,33(3):72-74.
(责任编辑、校对:郭 静)
范文三:【doc】论“尊师、爱生、崇术、重教”的办学理念
论“尊师、爱生、崇术、重教”的办学理念 百年校庆特稿
论"尊师,爱生,崇术,重教"的办学理念
林正范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36) 摘要:"尊师,爱生,崇术,重教"的大学办学理念是对大学中基本人群关系(教师与学生)和基本工作关系(教学与科研)要
求的反映."尊师",就是要尊重与依靠教师;"爱生",就是要关爱和激励学生;"崇术",就是要崇尚并发展学术;"重教",就是
要重视并促进教学."尊师,爱生,崇术,重教"只是对大学办学理念的一种尝试性表述.
关键词:大学;办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2338(2008)03—0001—04 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组织机构的性质及
其社会功能认识的反映,是人们在大学办学中所
追求的价值需要的体现.当我们从不同的层面
与不同的角度讨论大学理念时,可以给出不同的
表述,如:从育人的层面上,可以表述为大学教学
理念,大学育人理念;从管理_的角度,可以表述为
大学管理理念,大学经营理念??倘若从整体办
学的层面上,则可以表述为大学办学理念.大学
办学理念在大学理念中具有综合性特征和统领
的地位,它影响着大学在自身办学过程中的目标
追求与行动实践,对于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等
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大学里,教师,学生,领导管理者,行政与
后勤工作者等都是重要的人群,但是,最主要的
人群则是教师与学生.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在分 析学校群体的特征时,关注的就是教师群体与学 生群体.正确地认识与对待这两类基本的人群, 坚持"尊师,爱生",是大学办学理念中必须首先 予以关注的重要方面.同时,在大学里有教学, 科研,社会服务,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各项重要 工作,但是最主要的工作则是教学与科研,如果 没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的基础,大学 的社会服务工作便无从依托;而大学的行政管理 和后勤保障,正是围绕着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工作 之需.因此,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教学与科研这两 种最基本的工作,坚持"崇术,重教",是大学办学 理念中必须予以关注的又一重要方面. 一
,尊师.就是要尊重与依靠教师
世界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着名学者伯顿? 克拉克在以组织的观点分析高等教育时认为, "知识是包含在高等教育系统的各种活动之中的 共同要素","处理各门高深知识就是高等教育的 主要任务","这种一门门的知识称作'学科',而 组织正是围绕这些学科而确立起来的."[1]鉴于 知识,学科是构成高等教育机构最基本的要素, 伯顿?克拉克进而指出,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高等 院校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是一群群研究一门 门知识的专业学者".[1]大学组织的构成要素首 先是知识,学科,而知识,学科的主要承载者是作 为专业学者的教师.因此,尊重教师,依靠教师, 是大学这样的特殊社会组织机构所规定的要求. 许多着名的中外大学校长都把教师视为大学的
"灵魂",如老浙大的竺可桢校长认为,"教授是大 学的灵魂";曾任世界着名大学美国加州伯克利 大学校长的田长霖也把教师称作是"学校的灵 魂".『2]当然',我们现代大学中不可以没有行政 管理人员,不可以没有后勤服务人员.没有优质 的管理与良好的后勤服务,大学是不可能形成高 收稿日期:2008—02—10
作者简介:林正范(1949一),男,浙江嘉善人,杭州师范大学校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主任,教授,教育学博士.
爱
未
萎薹的:
办论
萋震
_
呈艺
N
暑孝
圣
om
Z
景
三=;
璺
蝗
to
昌c
孝
?号
;苔
to刀
水平的教师队伍的.然而,当我们冷静地分析大 学中的各种人力资源对大学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时,就会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群体之重要.莫里斯 ?
柯根在用政治的观点剖析高等院校的内部权 力结构时认为:"教师团体确实是高校的关键资 源.他们的学术活动保证着大学的威望,没有他 们的积极工作,院校行政管理人员也就没有什么 值得管理的了."[1]可以认为,正是大学教师具有 这样的突出重要性,因而需要我们的领导管理人 员努力地为他们服务,让他们感到满意,让他们 感到受尊重,并看到自己发展的机会.一所教师 充分受到尊重的大学,一所让教师感到十分满意 和愉悦的大学,一定是一所能吸引五湖四海的学 者争相加盟的大学,也一定是一所充满光明前景 的大学!
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就要在高校教职工中 处处注意维护教师的权益,在管理工作中注意倾 听教师的呼声,在选人用人时把目光更多地投向 教师群体中的骨干.在制定各种涉及教职工切 身利益的政策时,始终坚持把教师群体的利益放 在重点保护的地位上.
当然,尊重与依靠教师,同时意味着关心与 帮助教师自身的发展.只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 师群体,才是大学发展的希望所在,才是大学核 心竞争力所依.大学教师之所以为人尊重,能成
为办学的依靠,正是因为他们有真才实学,有高 尚的品格.因此,坚持"尊师"的办学理念,既是 对广大教师的一种信任,同时也是对教师的一种 期待.
1931年梅贻奇在就任清华大学校长时的演 说中说过:"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 有好教授","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 大师之谓也".[2]杭州师范大学的前身浙江两级 师范学堂之所以能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显 赫的声誉,正是因为她曾经聚集过像李叔同,鲁 迅,叶圣陶,陈望道这样的一批大家,名师.这让 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大师?'名师"对于大学的重 要作用.我们的大学,应当努力地为教师创造一 种有利于其自身发展的环境,重视满足教师进修 提高的需要,使教师能在为学校获得发展的同 时,自身也能获得成长.我们的教师,一定要自 尊,自爱,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使 自己成为"大师?'名师".若能如此,教师就能获 得人们源于内心的尊重,也才能真正成为大学办 学之依靠.
二,"爱生",就是要关爱并激励学生
学校赖以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标志 便是它拥有学生,如果没有学生,也就不需要教 师的存在,更不需要行政与后勤人员为之服务 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是构成大学组织的核 心要素.同时,从社会学的眼光看,学校存在与 发展的理由正是受社会的委托对大批的年轻学 子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在大学中的重要地位在 中世纪的意大利大学(以波洛尼亚大学模式为基
础)中达到极端的地步,那时的大学便是学生的 团体,学生行会甚至控制着大学的教学安排.不 过,由于学生自身的局限性,这种大学模式逐渐 趋于式微直至最终消失.然而,学生在大学中的 重要性仍然为人们所认可,1987年,美国耶鲁大 学第20任校长小贝诺?施密德特在迎接新生的 典礼上热情洋溢地说道:"我非常高兴,非常自豪 地对你们说:你们就是大学!这句话,我与我的 前任用不同的方式对新生已经说了将近三百年 了."[2]在他的演讲中,学生在大学中的地位被提 到了绝对的高度.正是由于大学承担的社会功 能和大学生在学校的重要地位,现代大学仍然视 学生为本,关爱学生成为大学教师及其他职员的 神圣职责,爱生理念蕴含了现代大学沉甸甸的社 会责任.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知名学者王冀生认 为:"作为'个体'的人的解放,发展和完善是教育 活动的根本出发点."[3]我们关爱学生,就是要以 学生群体的利益作为教职工思考问题与采取行 动的基本出发点,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作为大 学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努力让学生感到满意. 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科技学院的研究者曾对高 校大学生求学满意度进行过调查,研究发现,"学 校环境?'风气""学生管理机制""教学基础设 施?'后勤服务""课外活动""教师职业素质""教 学课程管理""职工服务意识"和"个人发展"等, 是影响大学生满意度的重要指标.[4]为了对学 生负责,大学应该努力地从这些方面更多地关心 学生的需求,要建设"人文学堂,艺术校园",提升 校园文化品位;要加强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并为
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坚持爱生的办学理念,不仅要努力服务于学 生,千方百计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同时还必须 努力激励学生奋发学习,激励并引导学生树立高 杭州师范大学一社会科学版一?藉霪大睡罐日Jo号3o—o一工o30N了oczo,3o
一[nj《巾son至?n_en(m"Edif{0n_zo;o《00?
远的人生志向.要通过丰富多彩的人性化教育 手段与方法,让学生懂得祖国和人民的期望,体 会到肩负的社会历史责任,立志为振兴中华而 学,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学.同时,教师还应 该通过充满激情的教学,在积极的师生互动中诱 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努力通过生动的教学 手段,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理智上的愉悦,从而 在内心确立对学习的兴趣;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 教学提出疑问,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获得应有的 自尊.任何压抑学生思维的教学和阻碍学生创 造性学习的行为,都是爱生理念所不能允许的. 有人认为,关爱学生,就是要学生学好知识, 发展好才能,从而为未来走上社会奠定扎实的基 础.其实,这还不能说是爱生的全部涵义.大学 生在校学习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未来,而且也在 于当前.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其身心发展处于十 分关键的时期,若能通过教职员工的关爱而使大 学生们感受到学校设施之完善而给自己带来的 满意,感受到教师教学之生动而给自己带来的愉 悦,感受到校园氛围之和谐而给自己带来的温 馨,他们就会由衷地体验到在校期间的幸福.这 种幸福感,将会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生命价值的实
现,从而留下终身的记忆.
三,"崇术",就是要崇尚并发展学术
大学应该是思想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学 术殿堂,是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的策源地.克 拉克?克尔认为,现代大学"在维护,传授和考察 永恒真理方面是无与伦比的;在探索新知识方面 是无与伦比的"[5];伯顿?克拉克也认为,大学是 "制造知识,修正知识和传播知识的中心"[1];蔡 先生关于"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的精辟话 语,更是为人们耳熟能详.
在大学里,一定要有崇尚学术的良好氛围, 要让全体师生员工尊重科学,尊重知识,重视让 师生充分自由地参与各种类型的学术活动,以追 求知识,钻研学问为荣.在当今社会上一些人过 于注重眼前利益,热衷于追求物质享受的情况 下,在大学里高举学术的旗帜,营造学术的氛围 就更具有现实意义.
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人们仅仅把科学知识的 探索和发现视为学术,而科学知识的整合,应用 与传播则被排除在学术之外.1990年,美国卡内 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曾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校长和美国联邦教育署长的欧内斯特?L?博 耶,在为卡内基基金会准备的一份题为《学术的 反思》的报告中,首次以一种独到的观点提出了 新的学术范式.五年后,博耶在美国科学和艺术 研究会成立大会上,又作了题为《学术的使命》的 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学术包括相互联系的四 个基本方面.首先是探索的学术??大学应当 继续通过科学研究来发现新的知识,拓展人类的
知识领域";接着还有"第二种学术,即整合的学 术.我们认为,把科学发现置于一个更大的背 景,促进更多的跨学科交流和对话,发挥几个不 同的相邻学科的综合优势,是当前学术界的一种爱 急迫的需要";第三种学术是"传播知识的学术",毒 "为了确保学术之火不断燃烧,学术就必须持续:林 不断地交流,不仅要在学者的同辈之间进行交塞 流,而且要与教室里的未来学者进行交流";最查鎏 后,第四种学术是"应用知识的学术","从理论到席 实践,然后又从实践返回理论,从而使理论更加圈 真实可靠","通过知识的应用,不仅可以在不同要芝 的学校之间,而且可以在科学与艺术之间建设更薯量 好的桥梁,进而建设更好的生活".[6]博耶给予吾手 的启发是:学术不能仅仅停留于发现,如果没有 传播与应用,学术的生命价值就难以实现.因导兰 此,在继续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要鼓励教茎 师和学生更多地关心社会的现实,尤其是关心当善 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动态性需求,及时有效美邑 地将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应用于当代建量 设中去;同时,我们要纠正长期以来将教学活动} 排除在学术之外的错误观念,真正重视并提高教.呈 学工作,教学研究所应有的学术地位,努力繁荣盂 教学学术.
总之,我们讲"崇术",不仅是要尊重学术,更 是要努力发展学术,无论是大学的教师还是学 生,在促进科学,繁荣学术方面都肩负着各自的 历史重任,他们不仅要通过艰苦的研究工作与探 究性学习发现新知识,创造新知识,而且要善于 将各种知识整合起来,与社会生活的实际需求联
系起来,还要努力通过教与学的活动,实现科学 知识的传播与继承.
四,"重教".就是要重视并促进教学
在19世纪初威廉?冯?洪堡创立柏林大学 以前,教学工作一直是大学的基本活动,尤其是 以英国牛津,剑桥大学为典型,教师们都把注意
Z
0
;
o
力放在本科生教学上面.洪堡的大学理念把研 究工作摆在了大学的重要地位上.从此,大学在 继续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科研也成为教师们努 力工作的一部分.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推动 的赠地运动,又将社会服务工作引入了大学之 中.从此,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便成为人们对 大学社会功能的新的共同认识.然而,无论大学 功能如何演变,教学工作始终是大学的基本活 动.伯顿?克拉克在分析高等教育时认为,学科 与院校是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两个基本要素,学 科把自己分散到各个院校之中,院校则在一定的 区域及层面上把许多学科的一部分集中在一起. 作为学科中的专家,他们的任务是从事研究,发 展学科知识;而作为院校中的教师,他们的任务 则主要是"集中力量从事教学和传播知识"."如 果教学不再成为必要的话,高等教育领域可能就 会停办院校."[1]从这个意义上看,大学教师实际 上兼有两种身份,即专家和教师.当他们作为专
家的时候,他们归属的是特定的学科,其任务是 研究并发展学术;当他们作为教师的时候,他们 归属的是院校,其任务首先是培养学生.所以, 大学赖以与其他社会组织进行区别的本质特征 之一,便是其教学活动,它通过教学培养大批的 年轻人而呈现出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因此,重视 教学实际上是大学社会功能的本质性要求. 重视教学的理念,不仅要求大学在制定各类 政策和从事各种管理工作过程中始终给教学工 作以特别的关注,把教学放到应有的重要地位上 去,同时还要求努力促进教学,促进教学的改革 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长期以来,教学研究与改革 的重要地位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教改项目不被 认为是研究项目,教学成果也被看轻于科研成 果.近年来,我国对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视,博耶 提出的新的学术范式,终于让我们能够还教学研 究及其成果以应有的地位.我们要努力地倡导 对教学改革的研究,研究教学中新型的师生互动 关系,研究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研 究传统的教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和谐结合?? 鼓励教师进行认真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 重视和促进教学,还需要我们正确地处理科 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关系."崇术"和"重教"是 密切相联系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是相辅相成 的.在多数情况下,教师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活动应该首先体现在教学工作的过程之中,体现 在对学生的指导和培养之中,脱离教学的科学研 究与交流,在大学中往往是缺乏实践的生命与活 力的.反之,大学的教学工作也是离不开学术指
导的,没有相当水平的学术含量的教学,一定是 缺乏灵魂的教学;而高水平的教学必须依靠高水 平学术的引领.学术以教学为依托,教学以学术 为向导.因此,大学教师要在各项科研活动中努 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 知识结构,加深对本学科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 解,进而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 效果.要努力做好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管 理,强化过程中的考核与评价,通过严格的教学 工作的过程管理确保人才培养的高质量. 综上所述,"尊师,爱生,崇术,重教"是大学
办学理念的一种尝试性表述,它体现了对大学中 基本的人群关系(教师与学生)和大学中基本的 工作关系(教学与科研)的一种整体性的要求,是 大学在自身的办学过程中可以付诸于实践的长 期的价值追求之一.诚然,如何用正确而又简洁 的文字表述我们的大学办学理念,并不是一件轻 松的工作,它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办学实践中继续 深化研究,不断地探寻,从而使自身对大学办学 理念的认识变得更为清晰,更为科学.
参考文献:
[1]王承绪.高等教育新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
119,292,126.
[2]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2001:236,240,88. [3]王冀生.现代大学文化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2.
[4]常亚平,侯晓丽,刘艳阳.中国高校大学生求学满意度测评体 系和评价模型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7,(7).
[5]clarkKerr.大学的功用[M].陈学飞,等译.南昌:江西教育出
版社,1993:29.
[6]欧内斯特?L?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涂艳国
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88. (下转第ll5页)
杭州师范大学一社会科学版一l?籍鎏大缝_.JocrnQ,o,工Q3,了oczoQ,cnj
墓,一0n|a一n_e3n西mditio3一
的一体化和社会化,并逐步演化为文理交融的新 的美术教育体系.因而,它对美术教育的实施以 及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文美术教育必须重视人与知识,能力的可 持续发展.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 其具体要求体现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师角 色,学生学习等诸多方面.信息化社会的教育目 标是培养具有终生自学能力与多元创造能力的 创新型文化人才;因此学校美术教育的观念也随 之发生了转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终身学习 的思想取代知识与技能的灌输,而贯穿于美术教 育过程的始终.换言之,人文美术教育旨在保持 与弘扬优良文化传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视觉文 化的表现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美术奥妙的精 神,通过转化美术价值来发展学生的多元创造能 力,提高改善自己现状及未来生活和环境的思想 能力与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21世纪的美术教育更注重视美术 学习对学生终身生活的影响,努力发展学生在美 术表现与鉴赏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一是增加课程 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乃至不同个
性的学生的美术学习;二是在学习方式上努力发
展综合式学习活动,重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关
联;三是发展富有特色的多元美术教育,为学生
的未来发展提供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人文艺术
教育,诸如幼儿美术教育,老年美术教育,学校美术
教育,社会美术教育和休闲美术教育等.此种教育
能够促进个体心灵的不断丰富以及能力全面增强,
使人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和不断创新的活力,进而
推动个体,群体,社会和文化的互动协调发展,切实
提高国民的精神生活品质与物质生活品质.
在新世纪,随着美术逐步走出殿堂以及美术传
播手段的不断扩展,人文美术教育将步人城市,农
村,社区乃至更多的家庭.美术与日常生活的互动
互补情形越来越多.那时,人们的内心,行为及环
境空问弥散着美术文化的芬芳,诗意,美感催生出
爱心,善意和灵感妙思??这是人文美术教育的美
好前景,也是人类社会必然达致的理想境地!
AReflectionoftheDevelopmentof
HumanisticFineArtsEducationintheNewCentury
ZHANGDao—sen
(SchoolofFinearts,HangzhouNormalUniversity,Hangzhou310012,China) Abstract:Inthe21stcentury,thehumanisticfineartseducationplaysanimportantfunctioninpromotingsocialprogress,raise
humancreativespiritandimprovepeople'Scomprehensivequalities.Thegoalofitsdevelopmentandreformisveryimportant
andneedsourreflection.Thehumanisticfineartseducationshouldbeorientedtoallthecitizensinthesociety,focusingonthe
cultivationofahumanisticspiritandadvocatingculturalvalues.Therefore,effortsshouldbemadetointegratethecurriculum,
emphasizethelearningprocessandimprovelearningmethodsinformingabothdivergentand
convergentfineartsculture.The
strengtheningoftheinteractionbetweenfineartsandthesocietyhasbecomethemaintrendintheworldfineartseducationre—
form.Takingintoaccountthenationalconditionsandstrategies,thefullplayofthefunctionoffineartseducationandtheculti—
vationofcitizens'culturalqualitiesareofgreatsignificance.
Keywords:humanisticfineartseducation;curriculumconstruction;learningandteachingmethod(责任编辑:山宁)
(上接第4页)
OntheNotionofManagingtheUniversitytoRespectTeachers,
LoveStudents,AdvocateScholarshipandEmphasizeTeaching
LINZheng—fan
(ResearchCenterforEducationScience,HangzhouNormalUniversity,Hangzhou310036,China)
Abstract:Thenotionofmanagingtheuniversity,torespectteachers,lovestudents,advocatescholarshipandemphasizeteach—
ing,isthereflectionoftheneedinthebasicgrouprelations(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andamongdifferentjobs(between
teachingandresearch)inuniversities.Torespectteachersmeanstorespectandrelyonthem.Tolovestudentsmeanstolove
andencouragethem.Toadvocatescholarshipmeanstorespectandpromoteit.Torespectteachers,lovestudents,advocate
scholarshipandtoemphasizeteachingisanattemptedinterpretationofthenotionofmanagingtheuniversity.
Keywords:university;notionofmanagingtheuniversity(责任编辑:山宁)
.张道森:新世纪凰zH》zo口.se丁-ARe^fj0丁0ffhm口m103mn10f??发展人文
美术教育的思考?工c3oni们竹c子m》EdUcafj宝nfhmzm王nmn1cry
范文四:尊经重教以成“为治之具”——中国古代文献分类活动的思想宗旨(可编辑)
尊经重教以成“为治之具”——中国古代文献分类活
动的思想宗旨
HIJ!KLMNOP"QRST#$$$U#VWX5YZ[\F]^_
!*&%;‘"%;#M/5J/.?*%;0"%#.*&%0’&55*.5&%L??&.1*%;BKJ"$?&%./?"\L#.&?*"%?"6/."K/?1/
H"K*%&%?4""’
BL/"’";*.&’Q#$J"5/"01*%/5/%.*/%?*?/$&?#$/0’&55**.&?*"%.?*I*?*/5 !!
&
HNB!0_7B!AAP2T9^V]2Z2DAAAA2EZA93SZDDA " #
i
%%%
D5mgE ?hi??jklm
F F #
# $ ?? RN ? op-2 Fz#T D?#T ?? RN ? ?,?*+,
, -% % , - #
/ F‘,M C?+ A ‘cC C ?W C- N ? ??,M -?+ ‘C % & & & % #
1 j C 4?-U ‘T ? ~ Og !"?? RN ? o
% % , - #
p & , ./ R 8 !?op lWSM |T &? ??- 8? ~ayS+’|T
2# A9#? N
F F F
%&’ N ? op1 ?? R
F]2CT
*
*15",’;&’3#5,+’;.+**,5*+’$4""+5,’21&9"+’5"&?$#5+:
",&’"&65&2"/&2,’+’"@&&. $&.&,5+.8#91&*&3;,’*
4’5,’"A,"9+"#9;.+**,3,5+",&’45",0,",*
.,$’0&$’1-
#$%&’#&F41/I&’#/"$*/%?&?*"%"’*?/$&?#$/.’&55**.&?*"%5,5?/K*%&%.*/%?01*%&*5.1&$&.?/$*@/L+,#%.?*"%&’*5K
$&?1/$?1&%.";%*?*I*5Kj$/5J/.?*%;0"%#.*&%0’&55*.5&%L&??&.1*%;;$/&?*KJ"$?&%./?"/L#.&?*"%j&%L/%&+’*%;01*%/5/
&%.*/%?’*?/$&?#$/?"+/."K/&%//.?*I/’/&$%*%;&%L$/5/&$.1?""’O41/5,5?/KJ#?J$*"$*?,"%?1/’*?/$&?#$/"0"%#.*&%
0’&55*.5W*?1".#5*%;"%#%L/$5?&%L*%;4&"*5Kj#5/&L*5?*%.?’,1*/$&$.1*.&’5?$#.?#$/?""$;&%*@/0"%#.*&%0’&55*.5j1*5?"P
$,jJ1*’"5"J1,&%L’*?/$&?#$/j.’&55*,*%;’*?/$&?#$/*%&.."$L&%./W*?15*;%**.&%./$&?1/$?1&%5#+[/.?5j".#5*%;"%."KJ$/P
1/%5*I/+#?%"?%/./55&$*’,."KJ’/?/’,."$$/.?#%L/$5?&%L*%;O41*55?#
L,*5/bJ/.?/L?"#$?1/$?1//bJ’"$*%;"&%.*/%?01*P
%/5/J1*’"5"J1,*%’*+$&$,5.*/%./&%LK&X/."%?$*+#?*"%?"?1/L/I/’"JK
/%?"’*+$&$,5.*/%./*%."%?/KJ"$&$,01*%&O2
?&+5OA9$/5O
*+,-’.%F*?/$&?#$/.’&55**.&?*"%ZF41"#;1?$/I*/WZF%.*/%?01*%&Z
’-,4??- !?‘F !% C,?
/" ?-"# ??@.4!/? A%K?
!$Q6!$4B!$N?!$?$!CA%
0T?%1R23T4.4 /1jN "?!$C !C A% nC4J %Fc , -#/% -,4??-# DEF /% #,? - 5?? ?6?75 47 1m
% % % % %/ % 7 m?47 mN87 m 7`?GH ? -X? 45 ?
% % % /% & m9 7 m? 7 m :7 o? I K? XE?C~JKL#, oMN$ #/ %.
/ / %
; "4 %L 47 F ;K O#, q ~JKL o:JK 9 !"#$!def"\K&*’ ![*&%;,"%;#EA^gA^3Z."K
,-*,&*!./012!,-*,!"#$%&’"*+$&$,-.*/%./*%01*%&
!!’
! "% # % % %B4 ?,9? ? cC 4?#, ?y t 5 ? Bl?~ ^
&3 /% $
-P Q R 7 ? , yw?%^ %]ccO ? y#- ,$4,$?,%\], 4?-#,? tc& , - ,
P? & - xTF F??y?
SRTU?T .# + /?K. / C 4 * %
| ? - Rz ??y V *V 4?#??-?Jc?# ;%
? -0Y @?-D %-GHN
5?T4? T#?%F?? RN ?
% $ $ $ $
qrE? S 5 4 I?
! ’2
XE?V-#/ # W%?@?V-N|~ #- W%XWE-N V?E? H 6 FXWY+ NAKZ C,[\000 +/$. /$. 3
Y C I 4 4! R
,M ‘c,C ?W-# NA F 7/$.# + /!‘ a. /"-
‘ ]#
! A"#
, |K, ;?
0" i $
H/"i @
,no- &pq r$8$s$t$u$vw$xy$z
%
? -1 w F?? RN R "
o’ $
|
#
~?-1 ? ?,? aFN] - ,n - & r$~8$s$t$u$vw$xy$ N R~??FN^B-N R~??
’ z$|
*+ _%‘8ˇ.4 / ?,6 ?‘6g
‘am %?TS?? bC’# ‘C1N
, 8 n r$8$s$t$u$vw$z$x N ? ??- ?+ F: N Z-&?’ y$ 8$|
?i1 % :?@ ?“ C,c-
, .b8 r$8$s$t$vw$z$E
Y# FXW+ .Ud T3a y-&?’ $ 8$u$|
/e,% y# S ? %te4 *# .f/g%. /T%.h/h%. /i%.j/y#
?A _%z'-?E# C,% %
BsS 0 k Ozˇc F‘lB
-! " % %~ 4 ?K n0?E 6? z' % #- !
? j? ‘ BcK y mR? j 1
-?E# CSD, - -t ?E% %A9T2AC2E" , - , %
,g & ?? n
! " # %
t ?E O 4DC ?C # % %
y KNilG? KoiBG?0 K ,$Cl$C %? C?$CS# ?Cv # % % % &
#i?G?$ $y 0y y ,y B ?]M %7C?p $a $6 %FTS? % % % % %
?#? plw q ^ SfrP S ’A
% $
E-O ?l oP?Zz I? zX f6V?y# F y5- .1 3 N7/
% zJT ?$6 $ ?$/l #
?,5?%lB?T‘ lw?$% :s 3 / , % %
%jtu??% B ?2%-OviK 0 ? v‘? ? v‘_
! p? n? ? D5mgE ?h P? *J " D D J
D ?" , 8y-? ?" L , 8y-?C?" ,
8y-?C ?" ,??
8y -?Cn?"??,?8? ?-? Cp?? ? ??'“?6y D"y l*J?
* p? n? ?+??P
, - * + " $ $ "
"F no pqo /? pq ?? ??h ?? ?xy z | ?h L ?
&AT22%ATET’ , - !*, -$, - " " " "
”?DD?? xy z ?? @ `“ ?aE+r?? ?
" " " + , -
? a ?E1??| | $ ? ?? ?5ˇ ? ? D #?
" $ "* , -$, -$ " "
?? ? @“E ? xy z | ?y pq???$ ?
+
? 8
!"#$%!"&’$!"#$%&’#%*+’HIJ!KLMNOP"QRST#$$$U#VWX5YZ[\F]^_
!*&%;‘"%;#M/5J/.?*%;0"%#.*&%0’&55*.5&%L??&.1*%;BKJ"$?&%./?"\L#.&?*"%?"6/."K/?1/
H"K*%&%?4""’
BL/"’";*.&’Q#$J"5/"01*%/5/%.*/%?*?/$&?#$/0’&55**.&?*"%.?*I*?*/5 !!
#-. /! " , % % % &
j 6 . z? zy z?C ?-%! ‘gDCM 4, li,-
% % % %
? yO y a KV K O 5 . /$.h/$.?h/$.h%/%F~i?
Fy#-? % -1 w ?li?B,N_ % &- d ‘g:CM ?, li,- j i--! # ?m? N.N T/?DC% /$. /% %
f Fs‘?- ‘g CM
’3
5$.# /, l j P? %j C N
#- ? ? ??'‘? -\%?j?
m% aKPN F_ -# ???QR-
4?E F,F‘C?$h‘???f
$N? ? N. ’3N A/?
"$??J “ K I, -U #
, N ?%k_ # ? % i. /?
&i 4?-DE%TU OyS,A
y& ?a% i. /?y& o % i , % %
BL? ‘.?? ?N?ly ?N
.j/?y& % i.h/?y& % ??y%4?N??y%??N??y# ?y$/ #- %
i ?yDEK’“_?,F
?y$?y% ˇl ?# ?y$4y$ y%
+
t-w$ XW?E?S2 ? F # % %
ˇ _ t?i?# ? 1M? ‘
!
# % ’9E?S2 ? j ?? RN ?
.?N%k Kl#- TU O-?A\%S? % , -%
?-- ONiN Ni j B , -
wL? # #4#@U - % , -
IN ? ? : ? D- T
# , - %
N?@ # #4#? -U ! " % $ # %
? ?u_Y -K? . &] K’ F?? B&,XW?E?S2 -w$
. /?? ^ jk,l?4!_ # %, -
-jk5 j ?”pw$ N??
N%‘?l?$j? C##-
B ? Sa%ZOI?? BDC,1M? - # % ,
?E ?d RN ? ‘
2"
i \ P
C1%j C -FC??u? -?0 % %
.0 W 4?U FC?-
Na ? RN ? ??‘
? - $ &?d %,‘C
C1-k\% W%?KoI,! 4?"? % -
1 j C F RN ? ?\+,-N
+ % $ $ $
FXWDEY 6? 4 ?#?? ? % W% 4?U F RN
+ %
FXWDEYDC 4?-RX
? ?\+,- N ? # "
, - #
?+C,@ U
$
U - Ni 8? -O& !" k?
%
O/?DE ?? RN ? ?T4
$ $ $ $
- 4 ?#,? 2F?@O& O/ , -! , -"
TG ‘T y? ‘| F
?- DE# Di 4?-RX D ‘N -2 |T C? ?- ?#
E%s-? DC% 4?- ’
? ‘N -0 C?
Y X+?, 0 0?- t2%B‘C
?- ?#? +,`!? k
, -%‘ 4C, -%‘?C,?-# 4]%?
%
?'? _%,N?? 4?#?? B# 4N -???Y ?N ?% , lF,-. / . /%F%“ O?N -2 |T# "+R ?
h5 6 ? &GZ-J/%./$ ’ , x-D8D' * ?K +?’c ?
!
!" ?K ? $ D’c0?* ? ’c+ '! ? O x./O? " O !
"AE^2!S"93
z ?
* +D z! ! ,"#D5-D8D' ?$??"m ‘%&’X? ? "?
"
" " "
D5"# ? * ?+,i-.?/0D1 ?D?23.4 D5D5 67 87?X ?9?&’
,-*,&*!./012!,-*,!"#$%&’"*+$&$,-.*/%./*%01*%&
!"
% , - , - #/
? ,??? ? ?? RN ? O&‘ AX 6 AB ,-
# % , - #
,‘T ? W- T WX ? ‘X C# ? ?PEFD
+3 /
XWY SB ??N ? T 9 ?- imRZ - %.m /H2 %.? ,A\ j?,T--T ,, ?% jJ e4/H4 %.m Q? S/HQ? % % %
?? -??* : d S %.? _?/H # &]? _ `%?BB g %7 "?#- -|oF% , ,? %Ni‘X C% |A
, jJ -?C45 !,, ?--- T |# .# / , %‘2 C %‘4 $
N%B,‘T --,T- -F, -# 7]% Q? S$? $ $ $ ?$6%$ $
N ? -IJ’Y FX, --IJ# p%CQ6?? %‘Q $w~$%]$ $
, % -# ?? BT -, -OF !C?7?? %‘ 1Ca %?
?Ea|T -%7 Oa] ~# T‘%c~$??St# kQ $w~$%]$
’C
?? R-N ? hO‘?E? C?-% %?‘X?%iT S#- -?A\
F‘ jN Tp-, -C?-# N ? k? # ? F % ,? ?F,A
?.N T3?W8a? /?-\Y X- ,AT-#
%,N ?w%?a?+/ %CTCk ? -? %?? RN ?
’^
KT‘k?% y-# ? y _% uk,S?? T- # ?d‘"+
RN ??, -hO+ku?iN ?% R|T -,??- ??? a ?
D\EM#X-#!o %? 2F? % . /$.a /$. 4/$.?/? ? CEM#X o
N ?, -‘ @|T i ? %. /$. 6/$. 6/$.
’3A9E
?2 -S?t2 # 6/$.h/$.?h/$.h%/?Z %.j/
‘T -? %\i, -?TOz ?iN? %. ?/? ?N1 # &]%? WXa] ZzX 0w~ %7 NN ? ? N01. /Q w _%,*.“
Q%&iU,N WXH%, %??‘? / ? ? ??# z$ ??%Nf
#X-#!3zY # ?j?v?. 9 KB% ONfK?# % T4% !/%N.j 3 N7/?Hz % . 3 ‘ ?4,?Cz%‘?K,l% ?
9!/“ 45?DC] ?,?? %O %TG `!?? y# ?Oa?%zC Z?-%t. "AK
H &S?ˇ?.l ?# z?T!%?S,^%TG ?,?F
?Jc/%. /“ 45?DC ?,TN y# z?Ta ?6 ?/l %‘^$? Z?? %C iz -%o\i,K?? % % ? S?i ?? S?i$~’C9C
kˇ L ?% a % K?O, %t % % #-
S?i ? S?i ? !?i -# y F %\i? -? R?@N O?-, ?-
[% o?
,V ?z%? ?iT-%7 56T?.l 2 ?‘0C? ?-? ?Jc/-,
-%t.l?Jc/OzHz # %
N??-tc ? ? -Z
&]% ??N. ? T/? _,oP ! # % ,
6 ?, ? ? Sa ???
’T
?B% ?_$ % k‘z ? C ? % #-
w?‘?cB&C - O??-
; # ?i? %Oz | ?T%
% #-
? iz i 3"???'$“??Y
Ck%\iˇD????‘Y % % % $
_O 8SR t -| mE - ? ?w ?^$TGg?E g
’S/ %
^ -45? ?,‘*?w ?‘ D~- ?0Y qrtcM? , ! " % %, - %
T - AT Y ?N O^ E- cC B | g-“L
!"#$%!"&’$!"#$%&’#%*+’HIJ!KLMNOP"QRST#$$$U#VWX5YZ[\F]^_ !*&%;‘"%;#M/5J/.?*%;0"%#.*&%0’&55*.5&%L??&.1*%;BKJ"$?&%./?"\L#.
&?*"%?"6/."K/?1/
H"K*%&%?4""’
BL/"’";*.&’Q#$J"5/"01*%/5/%.*/%?*?/$&?#$/0’&55**.&?*"%.?*I*?*/5 !! , % - # % %
_ ,?O? z??! -! ?" l???O? GK‘X X?%P , $ $ $
_ ?? BhO :N? # ??mV,# GKA‘ Dl EV?%
?? $ Y% ’?%F MK%9D %
n ? FNN??K GGN ?il ’AD
E%?K% ,?# 7]??B ?w% +- O?V?f
DCKF,RX%m#? C, ?F ?TH % -? O
’E
@z 0-!"#- QB2?eN. 3 $ # %
, O?k ,F v XWE-
/?J_% \JT,Q f"%? &
4 ?-jk?T6CX ;?
%?um %‘c E-# mRE’N. %
T - # k %?? R -
/? FJ_, --M 0%oDC%,l %
XE??ZS 4??K4 -H
?~%O‘O % ^? %O‘O #
FdS9, v v #$ -WX #- , -$, -
?TJ ?@ g - # , -
j ? C? #X ~ | “
%6 kScitc?E-E
t? ? q%\] ?_+? -O ,
% , - %
0 + 0 o, gRX0- ~ # , - %. 3
O?k ?Di [? - w$ 1 #
?*+ ,6 ,-?k0 ?? RN
N7/DC%[? ‘,Iii???J%K
, - #
? eRiN?@ M k -w$ -% %
]?Jy tA[? H, K ?
%
WX?? RN ? O‘N ? F
iz &PQ%.1 3 N7/?DC,
C ? % F g,-? -RX %/ %
?9KH[? t ] L M??4 ?5 0 [% g,7KV !K -%B g? *
-%T‘ -[? Z . N/? ZN
-+ % OF? ? - k# ?@
# %,
1- jR OGDC OP ?OQ
k0-J?# ?+NIF
c%O R?Ou %K ,y-%tK.S”
,FN %RX??S. ,
/-b ? C[?$R %_+?[?/ # ?0C ? R !??Jc?
#
R /1i, - + -. / % 1?, 4 # # #
. / :[? ‘T?%AZP?-
!
?-#,?K % RX *V?,$M % %
Hz Z??- H ZUg- H $ $ %
?4 2?-opu^RX??FS
t? %Z?i@X%V- H %WX # % %oF , ?K u^ %
H4,- ? PQ&WX B? # $
/ ? tc?N ?*-1[?_+
~ %K?,Y[ 5X?,%ˇ1U W%
, - # %
,6 , V - &] ? N % #- , %
?Z[X ?[?f ? \?WX ] / , -
- #,? Q _#, O OC#-\];%\i ?TIiH % - %, $ $ %
~ n ?3 4O # H
% ,
? #X- ~ Ii^ _8Ii
?45i % ,O‘Q ‘X%4,
|-% ? -O ,$O?k#
6 Oc, %?,jNO? _78%K
’C29
IF npId% NG O'% 9: ;%F %O, '- # # %0T? RN ? ?m iI A\FN01. /- OS.% 2 ’3ADA
? % J,? i?? !;?2%Z
?? 01?. / , -/ %o "#
n&oP56cJ- ?d ,.# / ?J Nik~Oj%?
4?,? OH % W‘ %??
4Ok# ?S ?! %|?TX???#
#
@8A B%CJ # ~? ?7 h RN ? ’Y JZ i, K? % # m ?m-yZS992F!E’-. 73 N
%p? ? P, GKA‘A
* + * + " * +
! :? h? ; ?h#? E ? hy G?? ?
,-*,&*!./012!,-*,!"#$%&’"*+$&$,-.*/%./*%01*%& !
/"% 3S !. /"# $ , - %
?d-ZS F[ 4 ?] ‘,fK ‘#, ,;g - hn6
% #
d- np‘??]‘- ?k ??? B-? ophi Op6O
Fm gS Zz,~ zc #,c- lNiOp V,j
N-6aJHU % NG O'% -? - 4?U -?
O'b?# ?@s ?T‘??‘am # y F %B-*+? - ? %yOz O V%# k7Ni?? B,?Opc 1d&z ?$Z ! $$g$T$h?"-
#,,c-!0E’ ?de E A2J ~ 6 #
d??d%tOz V#,c "% p
H0"-? k?? E??N?
8y?#/ hy, 8y?#/ hy,
,no- ^ h3S|h ,@A8 ?c- 9?C3|h
,n - T hCC|h ,!ZqEo- A2 hS2|h992y , 8nZ- 9?^ hCC|h ,E ! n - 9?CC|h ,B8 - 9?92|h ,C! 8y- 9?9^h293y ,mD8 - 9?9C|h , 8y- A2 h99|h ,EE y- 9?9C|h , .b8 y- 9?93h^^y ,BA?8Z- 9?9C|h %%% %%%
o-%l ?z?%T‘lw%p9 %2Q
4" $ " %q # 66 gThi%T‘ ?y& ? a ? % & %
$n? T‘ ?y ?4C ?rs N
#\?”
? ?tu% C ?Wy#-! M C$$$$$$
"
T 4 v5yF‘N - Bl2
%
?? R&N B? K#-hON
#3 //
C ?- % 4P N p % ,
i ^N NiujN o- | ?, 4g %^ Ow?Ox? %yiz" T-# W?F|TFXWY+ ] ? # %
?Ia??# A zf?" ‘CP
F, -%BN ? -#-Ni,j -&]m?? A#-??.h%3 / 4, -%
j~?- ? F j~ BN ? -#
e,HK?%K ?y# ?|~%.j/ , - , -&
-NiIj gThi C - l~ &
& %. / & %. / &
y ? ?f y ? L f y ?i ?iw - @?Y % FC?
?%. / y& 7 %.h/ y&? , - , ?-# y F %N ? -|T
%. / #-3 /
$ L? y ? % 6 N Ni I? ?8 -w Y
% , - , - # 4 e,5 i %,y# .h/‘?B%
0 ‘R?T ? - - T
.f/‘0 %. /‘ ?%.j/‘?|%. /‘
‘%?? RN ? -#-?jkNl~
%. / #-
$Rmop -z # n ‘ T3 / , % % N ? v‘cCC ?W+ 6? %? 1 z 65 ? ?
$ $ #-
?lT‘jl 2Bl 8 ?c?y ? RN ? F IXW ?6 i0?C
.R 3 7/?-,A\ F?, j?N ?Wz-Y+DC%F Io N
? -C ?Wz%, y?%|n? ‘ |TB l~|T-IJ ’+-# !"#$%!"&’$!"#$%&’#%*+’HIJ!KLMNOP"QRST#$$$U#VWX5YZ[\F]^_ !*&%;‘"%;#M/5J/.?*%;0"%#.*&%0’&55*.5&%L??&.1*%;BKJ"$?&%./?"\L#.
&?*"%?"6/."K/?1/
H"K*%&%?4""’
BL/"’";*.&’Q#$J"5/"01*%/5/%.*/%?*?/$&?#$/0’&55**.&?*"%.?*I*?*/5 !* , - % ! "
?@ oT IJ# I‘ A’+ ?K |T z%P6%"- 6N
!A" $ $ #
I ! i ˇ??YUN ~^c" ?@“ X+?,@./0 N
’3AAD
#
2 - ? ?K?-|T z?s
% , -%
?? R-] !hOF:Tz ?T Ck- |T z -F Bl| #
-N ‘ ’ !% F 4N TWS T z/ %
- Bl2 -J[ ‘???~# N? ?N 4 5 ?4D
%.# + /?K. /- IJ?+^ CF,J -?Ti%t iK& n?$ $
Cc_# ?DCFt ?, ?-%t io#
. /??b 4 jk _? !k ? + 4T -,7i %4‘ %i
,^T?!% ? $F ?% g%?i --??%B, - F?M -% n ? &k ^$ ?% E? #-TU ?$ $?$ Zz,?-iK?% C-iNZ O&] ?M %on ?-jk _%, FC? ?u, --8 0# n?
? $ %??v#v ?i Iw%‘? Y % lNTZ:% B$ ?Tt?%K ?6-%,7| ? ??CN ˇ??-%, i F l Tw %?lN ow~% c?
F JTNT? -%,viT~?ˇC -% KoS $ ?S?-?E2 # &]%? ,S ‘ ?’i -# ?oc - 12 , ?S ??%t
. / %T?~-N # ?C !$i $G %t G # ?4??%TG
ˇI # ?y%C t??&?n $%TG ?y#’C99
. /T !h#X-N ˇk?i h’?%TO ?#- N?? RN ? o
?45?DC C? Bl2 - pXE-OVIJ?% j*+ ?C $$ ,v#-N % !?3m9^A,# D C - ? ???/%\]‘ _?
CF,? ’%T6 -6?F,A % ? RˇkEO-M -op l#
b? ?--N ZCK,i -% i !3" I45, -- ? j9, N ^mTE3,%L !N np?m# ?M -. -|T?K b
/ .? / ?. /45?01C, ?? R-,? SC , -
4%? ?%?a %6?:s% O -X?“ # ?i, ?%G?, -6,,
-% # -%?i[ ?%G?, -% ,[ -# .
tZzgHi ? B $-C ˇ-N # 4 n%CQ S, ˇ /.1,#,?1 ?‘ %
K
C3S %A3%S^2 # % l?2V%‘? G# # I ?1 ?‘
@ ,?m &] ?
, % [ %W K?h ?%‘* #- %
‘t;?jf ? E’A9
# % ,[ ?X%T‘A ?^ y- # ?@
n K?&i[ t??' “TO8
’AA
#- , -NC45?0?#!,oT-z?“t?S
K?C? O?KeaK.y ?t
,/ # ?, % ,[ - &-,?_-
? y SB # +
’A2
#- AECS %. ^T]j# N?? R%,?S2 ,[ - b ?M ? i N _
/“ -,op ??NI6y?op q -”?%TG,[ ??%*_i?]# ?
’A3
- # ??% ?-Fy# 2?$
?op-‘F
!2" , % -%
I “ YLN ? -|T DC ?4 K!? :[ J[ i!?? # k %.4 /$.4!/$ %/$. 3 /$. /
?? RN ? N -“ 47 R 7 :[
% %+@?E,Fk B|T zJ- i?4? Kk\NiBC T?[ ! " ! " # 6N N|T z[- 6N &- |T ] ?A
8 ,-*,&*!./012!,-*,!"#$%&’"*+$&$,-.*/%./*%01*%& !#
/ , % % % #
\ F4j?]?? :`sFz#T- OFD?#T- ? F?
% #-i OG &iP Q? X? % ? RN ? ??+R|T -?? ` 3 3 / , %
? q?! [ [ ?] ? Di N ? ?- O?TN# Nz#T2
%? ??%6S i `#-N??%A %?? RN ? op,?*+ , , -
8 Q?‘ - 2o [ &‘ AN?i ---O h?# 4]% NTa , :`s-- |T# F ? Z ?? RN ? op%
, -?W %?F 1 . /# K 5 , - % N C ?W ? z - tc
]Q?N4, ?W ? ?4, - 000 % ?#F - A ? ‘C1 j C
,z # SN??S??%t & &
4?-U ‘T
‘B # B%? y# Q$ %
? & ~ %Og ?#
ˇ T&%?Oz??Q?%t ‘? # %
?ovX _-F%?? RN ? ?
?? y# % ?ly%t ‘ #
?Kop6 %jk cCI %o ?
%$???y% R # n $ O‘l
C-op??Fc -# !" & C Mw BCl4% ? ?%t ‘R # M ?$ $
?~?? R 8op !op ?
?Q%?Q * %* gn%t ‘lN
% %
op qWSO? ?-??2 K ‘ 5 % P?TS?y# ? $% , -! "
??- 8? ?- op~aWS 6S %6 # K ^B%~ Y?%t #
? ? -+’|T ] C N- |
‘?n# ? ??%,$Hn% 6?
TN#
%t ‘ ?# ‘ ? % [ ?!?
y# j?mE% # S?%c] #$%&!
%t ‘:!# ? _%O , % C
’A F O ! "’O
? j ? j+? ? ?
% ? %t ‘ # ??? %
_ %AEE22C92CCO!8&%;‘&%;K*%;O
?y% i4,%^ K?%t ‘ # 0"KJ’/?/8"$X5"8&%;‘&%;K*%;!c"’#K/A"
’O-1&%;1&* -1&%;1&*%.*/%?6""X5Q$/55 %
?]T %K?S # ]?; % i %t
AEE22C92CCO"
‘+’ # ‘ # % ? ?y#’2 F PO P? a ?’O ?
% ?y%t ‘n $ j #-??%QB _ %AEE^S99O!p1"# ‘#?"%;Op1"#
]? ?F, ‘- j?4, N -| ‘#?"%;a5-/’/.?/L 8"$X5"0"%#.*&% 0’&55*.5
T?s %';K]$L # N. /- G*5?"$,’O-1&%;1&* -1&%;1&*Q/"J’/a5Q$/55 %
, -?%ef j??@|T b# N AEE^S99O"
N4,, -??% ,z -T?o,n $ ’3 F O?? R ? ?!"’O?
j -%’Y F& N ? l~
%AEEE PO!:# M"%;b*&%O-?#L, ? $%
2 ?s -L#
"6""X54&b"%"K,*%%.*/%?01*%&’O4&*J/*
-#?L/%?5 *Q$/55 %AEEEQ$/&./$P%O" 5"!?
’9 F O ’] % O
qZ N % %M??? ??Z
! "O
R ?"R 8 ' 8 #Ko
SB ??: !? - -Z C,A
? ?? %AES2ATO!U*&% "%;O_"?/5" % -#
l? -?[\K’Z &
J&I*’*"%"’*?/$&$,5"#$./’]%*r*+* %p1&%;
?,?%7C gS jA - -TN#-1#1#&O01*%/5/6""X50"’’/.?*"% *% G*5?"$,&%L %, % - %
?DC A l? ZF A
G*5?"$*.&’&?/$*&’5""L/$% *+$&$,!$"K?1/
, - #
-Ni- !? WS C ?W -z \ -J$*%;&%L#?#K%Q/$*"L?"?1/&,"#$?1J/$*P
% "L"O6/*[*%;01*%/5/Q#+’*51*%;G"#5/%AES2
]‘ ?? RN ? op-2
!"#$%!"&’$!"#$%&’#%*+’
范文五:学问修身与文化传家——论《颜氏家训》的勉学重教思想
V01(27 No(1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第27卷第1期 OFTEACHERSCOLLEGEUNIVERSITY2010年3月 JOURNAL Mar(2010QINGDAO
?历史研究
学问修身与文化传家
——论《颜氏家训》的勉学重教思想
钱国旗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所撰著的《颜氏家训》是一部流传广、影响深的家
训名著。书中的勉学重教思想,既体现了传统儒家修身学说的内在逻辑,又反映了士族制时代文化传家的历
史要求;既看重安身立命、扬名显亲的世俗功利,又关注学问修德的伦理意蕴。这种思想在后世的家训及蒙 学读物中得到继承和发扬,它对世俗社会的文化意义更直接地关系着一个家族的前途命运。从《颜氏家训》
的有关论述中可以看出,只有把功利追求与道德追求结合起来,把扬名显亲的世俗目标与修身养性的精英价
会生命力。 值结合起来,勉学重教的思想才能转化为促成世俗社会发展进步的文化动力,并充分体现儒家世俗伦理的社 关键词:《颜氏家训》;颜之推;勉学重教;教育思想;儒家世俗伦理 中图分类号:B82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33(2010)01—0038—08 儒家强调“君子学以致其道”[1]‘<子张",孔、 及至遭逢离乱即陷于穷途末路的种种狼狈情状,="">子张",孔、>
因此深有感触地告诫子孙:“有学艺者,触地而 孟、苟都将学问与教化视为通向圣贤境界的必由 安。自荒乱己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 之路,勉学重教是儒家修身学说的重要内容。在 《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所撰 著的《颜氏家训》是一部流传广、影响深的家训名 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
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 著。此书以勉学重教的现实途径劝导子孙修身立 名、传业扬名,这与传统儒家修身学说的内在逻辑 也。”[2J‘《勉学’’颜氏的这段话,实乃深谙世故之言, 有着必然的文化关联。与此同时,文化传家是士 这是他总结自己的人生经历而得出的结论。颜之 族制时代保持门户和重振门风的一个决定性条 推之勉学,并非诱之以崇高精微的道德理想,而是
晓之以安身立命的世俗功利,如此却反见其真挚 件,这一背景则更为直接地成为《颜氏家训》一书 剀切,更得劝勉之要领,而听之者也更易接受。元 中勉学重教思想的社会历史渊源。 李冶《敬斋古今蛀》卷五云:“世之劝人以学者,动
必诱之以道德之精微,此可为上性言之,非所以语
中下者也。上性者常少,中下者常多,其诱之也非 立修身立名进而传业扬名,这是颜之推给子孙 其所,则彼之昧者13愈惑,顽者日愈偷,是其所下的人生目标。那么,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达 益之者,乃所以 以 到这一目标呢?颜之推指明了读书学习这条现实
也。今之学不损之也。大抵今之学,非古之学 道路,他将学习视为修身的必由之路,勉励子孙努 而引之,则过为利而勤,为名而修尔;因其所为 力学习,通过学习自立于世。他指出:“自古明王 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2】‘《勉学)’他曾经目睹 吾之劝之者易以入,而听之者易以进 也。求之前贤,盖得二说焉 古今劝学者多矣,
是二说者,最得其要,为人父兄者,盖不可以不知 梁朝贵游子弟不学无术而靠祖上庇荫养尊处优, 收稿日期:2010一01—16 作者简介:钱国旗(1966一),男,江苏太仓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
万方数据
39第27卷第1期 钱国旗:学问修身与文化传家 也。”这里所提到的“二说”,其一即为上文所引颜 样微弱和有限,但仍然是有所作为的。颜之推把 之推所言“有学艺者,触地而安”一段话?。由此 读书学习看作是修身利行的综合性活动,他在 可见颜氏此番勉学之言深为后世所重,其影响极 《勉学》篇中指出:
为深远。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
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 颜之推虽历经离乱之世,但由于他身怀学艺,
声下气,不惮劬劳,以致甘腰,惕然惭惧,起而 因而尽管朝代更替,流徙南北,却能触地而安,历 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 仕数朝。他因此在《勉学》篇中反复强调读书学 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 习的重要意义,希望子孙凭藉学艺以谋自立。他 劝勉子孙说:“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 念,思欲效之也;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 俭节用,卑以自牧,礼为教本,敬者身基,瞿然 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自失,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 贵义轻财,少私寡欲,忌盈恶满,周穷恤匮,赧 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日:‘积财千万,不如薄伎
然悔耻,积而能散也;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 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有人曾
对颜之推发出诘问,认为读书学习无关个人社会 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
茶然沮丧,若不胜衣也;素怯懦者,欲其观古 地位的高下,因而不值得那么看重。颜之推对此 人之达生委命,强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 答辩道:“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 回,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历兹以往,百行皆 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 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学之所知,施无 ’ 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 不达。
也。”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命运是穷困还是显达, 在颜之推看来,读书学习可以改造一个人的品质,
达到修身利行的目的。他在这里列举了六种品行 就好比金玉与木石,一切都已天定,这固然不是个 不足的人,给他们一一开出了弥补缺失的处方,而 人所能支配的;但读书学习就好比是琢磨金玉和 这一切都离不开读书学习这条具有普遍意义的途 雕刻木石一样,可以使金玉木石变得更美。通观 《颜氏家训》全书,我们可以发现颜之推说过许多 径。他认为,人世间方方面面的品行都可通过这 充满命定论色彩的话,诸如“爵禄不登,信由天 一途径来培养,如此即使不能使风气淳正,也可以
命”【2](<省事)’;“世有痴人,不识仁义,不知富贵并 去除那些偏离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颜之推在这="">省事)’;“世有痴人,不识仁义,不知富贵并>
由天命”【2](‘归心?;“神仙之事,未可全诬。但性命 里所说的“读书学问”,其意义并非仅仅停留于获
在天,或难钟值”【2](《养生)’;“凡阴阳之术,与天地 取和积累知识的单一活动,它更进一步指向道德
修养的综合性活动,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把学问和 俱生,其吉凶德刑,不可不信”【2]‘<杂艺)’等等。可 道德等而视之的泛道德主义倾向是一致的。扬雄="" 以说,动乱的时代和饱经忧患的人生经历确乎使="" 《法言?学行》日:“学者,所以修性也。视、听、="" 颜之推产生了一种自由意志无处着力伸张的无能="" 言、貌、思,性所有也,学则正,否则邪。”孟子也曾="" 感,但他并没有因此陷入命定论的思想困境而不="" 能自拔。他没有采取消极无为的遁世态度,而是="" 说过:“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杂艺)’等等。可>
仍然看重人力的作用,高标道德的价值,关注立名 矣。”【3](‘告子上,’意思是说,学问之道不为别的,就
传业的现实目标,这一切生命意义充分体现于他 是为了把那失去的善心找回来而已。颜之推正是
在道德修养的更广泛意义上理解“读书学问”的, 对子孙重学以修德的训诫之中。“修以学艺,犹 他曾经对子孙说:“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 磨莹雕刻也”,颜之推的这番比喻,辩得极为精 彩。人力因素尽管在天命所主宰的世界中显得那 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 ?另一说是韩愈为其侄符所作《读书城南>诗:“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即有余。”
万方数据
2010年3月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实也。’’[2】(< 勉学’)="" 笃学的大量生动事例,诸如:苏秦以锥刺股,文党="" 学问可以培养和增进德行,德行须有学问的="" 投斧上树,孙康映雪冬读,车胤聚萤夏学,倪宽、常="" 辅助="" 林带经而锄,路温舒编简而牧,还有梁朝元帝年少="" 和修饰,不学则德行受损。颜之推在《勉学》="">
好学不顾满身疮痛,彭城刘绮夜读无灯而以荻草 篇中通过两个典型事例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一
个是北齐孝昭帝的事例:孝昭帝性情至孝,他对其 燃明,义阳朱詹贫寒无资犹不废学业,东莞臧逢世
利用名刺书札纸末手抄《汉书》等。这些勤学苦母娄太后的孝顺常为人所称道。娄太后患病后, 孝昭帝悉心照料,并因此而“容色憔悴,服膳减 读的范例,进一步强化了勉学的思想主题。颜之 损”。医生为太后针灸,太后痛不堪忍,孝昭帝 推要求子孙不计年龄长幼,终生笃学,他在《勉 “握拳代痛,爪入掌心,血流满手”?。后来,太后学》篇中指出:“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 的病终于痊愈,而孝昭帝却积劳成疾,先母而逝,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他还 他临终留下遗诏,说他遗憾的是不能为太后操办认为,各行各业皆有先达,“博学求之,无不利于 后事,以尽最后的孝心。孝昭帝爱其母却憾其不 事也。”尤为可贵的是,重学问而轻财利,这是颜
亡,等于是诅咒其母早死,这就闹成笑谈了,究其之推一贯的生活理念,即使在物质生活面临危机原因,在颜之推看来,无非是学识不足而不知忌 之际,他仍然坚定地操持着这一理念,反对弃学徇 讳,因此他说:“其天性至孝如彼,不识忌讳如此, 财。《勉学》篇载,北周攻灭北齐后,颜之推一家 良由无学所为。若见古人之讥欲母早死而悲哭 见徙入关,长子思鲁曾经对颜之推说:“朝无禄 之,则不发此言也。”《淮南子?说山训》云:“东家 位,家无积财,当肆筋力,以申供养。每被课笃,勤 母死,其子哭之不哀。西家子见之,归谓其母日: 劳经史,未知为子,可得安乎?”颜之推教诲他说: ‘社何爱速死,吾必悲哭社。’夫欲其母之死者,虽 “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使汝弃学徇财, 死亦不能悲哭矣。”颜之推认为,如果孝昭帝通过 丰吾衣食,食之安得甘?衣之安得暖?若务先王 读书学习了解到这类“古人之讥欲母早死而悲哭 之道,绍家世之业,藜羹缇褐,我自欲之。”重学轻 之”的典故,那么其天性至孝的德行就不会闹成
财,文化传家,颜之推所怀抱的正是这样一种坚守 人间笑谈了。他因此感叹道:“孝为百行之首,犹儒雅的人文理想。 须学以修饰之,况余事乎!”另一个是北齐宦官田 鹏鸾的事例:田鹏鸾本是蛮夷,年十四五,初为宫 禁守门人,虽地位低下,工作辛苦,但非常好学, 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这是中古士族实现“怀袖握书,晓夕讽诵”,四处拜师求教。他学习 文化传家理想的必然选择。《颜氏家训》并非局 求知非常投入,“及睹古人节义之事,未尝不感激 限于教育颜氏一家子弟,它实际上论述了家庭教 沉吟久之”。后来他得到皇帝的赏识,赐名为敬育的普遍性问题。在总结实际经验的基础上,颜 宣,官至侍中开府。齐后主逃奔青州时,派他西出 之推充分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提出并 侦察敌情,结果为周军俘获。周军要他说出后主 反复强调了早教、严教的基本原则,其中的合理思 行踪,他誓死不露实情,最后被打断四肢而身亡。 想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意 田鹏鸾把读书学到的“古人节义之事”转化为自 义。重教的思想意识,再次体现出《颜氏家训》一 觉的道德践履,如此“以学成忠”,足以表明了学 书对于世俗社会的文化意义。问的修德意义,颜之推对之大加赞赏。 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和社会 为了更好地勉励子孙努力学习,颜之推在
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他在《序致》篇中 《勉学》篇中还特别列举了古代和当时人们勤奋
?关于孝昭帝侍娄太后疾之孝行,《北齐书》卷六《孝昭纪>载:“(帝)性至孝,太后不豫,出居南宫,帝行不正履。客色贬悴,衣不解 带,殆将四旬。殿去南宫五百余步,鸡鸣而去,辰时方还,来去徒行,不乘舆辇。太后所苦小增,便印寝伏阁外,食饮药物尽皆躬 亲。太后常心痛不自堪忍,帝立侍帏前,以爪掐手心,血流出袖。”
万方数据
41第27卷第1期 钱国旗:学问修身与文化传家 指出:“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 教之法,特别强调家庭早期教育的实施,《教子》服。 篇日:“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 止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 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 就是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这
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咳口是,师保固明,孝仁 育可以 说,由于施教者和受教者的特殊关系,家庭教
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 效。他 起到圣贤之道和师友之诫所起不到的成 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说明了家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进一步 比及数岁,可省笞罚。”可见,早期教育的及时实 庭教育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施,有利于促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品性,从而取得 诲;每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诱 “省笞罚”的实际效果。相反,如果错过了家庭早 从两兄,晓夕温清,规行矩步,安辞定 期教育的时机,直到孩子恶习已成之时才来加以 好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赐以优言,问所 管教,那就无济于事了。颜之推因此又指出:“骄 茶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年始九岁,便丁
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 备 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慈兄鞠养,苦辛
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虽读《礼》、 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
《传》,微爱属文,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 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日:‘教妇初来,教儿 婴孩。’诚哉斯语!”[2】(‘教子)’他认识到,人的品性 言,不修边幅。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 然,卒难洗荡。二十已后,大过稀焉;每常心 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年少之时最容易受环境和教 共口
育的影响。他说:“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无 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
教,以至于斯。[2]((朐2)’ 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 颜之
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 岁推在童年时代也曾受到严格的家教,但自九 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 丧父以后,就由其兄长抚养,兄长“有仁无威, 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2]‘‘慕贤)’另一方面,少年 导示不切”,他因此形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气,以至 “肆欲轻言,不修边幅”。长大成人后,虽想努力 时思想单纯,精力集中,学习效果好,因而是实施 教育的最佳时机。他在《勉学》篇中结合自己的 大改造自己,无奈习惯成自然,难以彻底改变,尽管 亲身体验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人生小幼,精神 昨的过失很少犯了,但又常常是“夜觉晓非,今悔
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失”。在他看来,这都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家教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 长具所造成的。可见,家庭教育对于下一代的健康成
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 有深刻的影响。 芜矣。”这些认识,正是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的理 教颜之推非常重视家庭早期教育,他认为家庭 论基础。值得一提的是,颜之推这种重视家庭早 由育应及早实施,应从胎儿开始抓起。胎教之法 期教育的观点,与现代幼儿教育的科学理论颇为 来已久,《大戴礼记?保傅》云:“青史氏之记 吻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伦曾在《人类特质的 日:‘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太史持 稳定性与变异性》一文中指出,儿童在生命的前 铜而御户左,太宰持升而御户右,比及三月者。王
后所求声音tE:eL乐,则太师绵瑟而称不习,所求滋 四年已奠定了一生智力发展的50,,四岁到八
又奠定了另一半的30,。因此,如果错过了 岁 味者非正味。则太宰倚升而言曰:不敢以待王太
子。”’又云:“周后妃任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 以前的发展时机,孩子的智力就很难开发了八岁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认为,对一个?。 不差,独处而不倨,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又 人的教 《列女传》载:太任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 育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五岁以下的幼儿期,教育的 主要基础是在五岁前打下的。孩子将成为怎样的 声,口不出傲言。”颜之推十分推崇古代的这种胎 ?参见周永生《家庭早期教育特性探讨>,《北京社会科q!)1996年第1期。
万方数据
42 2010年3月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人,主要取决于家长在他五岁前把他造就成什么 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官相准。 帝每面称之日:“此黠儿也,当有所成。”及太 样子。?布伦与马卡连柯的论断未必绝对正确, 子即位,王居别宫,礼数优僭,不与诸王等;太 但他们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充分估计则是合乎现 后犹谓不足,常以为言。年十许岁,骄恣无 代教育的科学原理的,在这一点上,他们与颜之推 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尝朝南殿,见典御进 的认识是一致的。
新冰,钩盾献早李,还索不得,遂大怒,诟日: 教与颜之推反复强调,家庭教育必须坚持严与慈、
爱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他在《教子》篇中说: “至尊已有,我何意无?”不知分齐,率皆如
此。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后嫌宰相,遂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 矫诏斩之,又惧有救,乃勒麾下军士,防守殿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 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f-j;既无反心,受劳而罢,后竟坐此幽薨。 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对其物质享受和所作所 颜之推在文中所提到的这位王大司马,就是梁朝 为任意放纵,应当规诫的时候却反而夸奖他,应当大将王僧辩?。王僧辩当年在湓城(今江西九江 诃责的时候反而对他面露笑容,这种只有仁慈而 附近)时,身为三千人将领,又年逾四十,而其母
没有威严、只有溺爱而没有教育的做法,只能使孩魏夫人犹对其施以棍棒,严加管教。在颜之推看 子养成娇生惯养的种种恶习。他因此在这里充分来,王僧辩之所以能成就功业,正是得益于母亲的 强调了严教的基本原则,指出:“凡人不能教子女 严教。与此相对照,梁元帝时那位聪明有才的学 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 士,却因父亲的一味宠溺而“暴慢日滋”,最终落 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 得个“抽肠衅鼓”的悲惨下场。而北齐武成帝高 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 湛之子琅邪王高俨,同样也是因为娇生惯养成习 乎?诚不得已也。”在他看来,那些不能对子女严 而不得善终?。这些事例,颜之推都是耳闻目睹 加管教的人,也并非有意使子女犯罪作恶,他们只 的,他之所以要把它们写入书中,其用意无非是为 是不愿看到子女因受责骂而脸色沮丧,不忍心让 了进一步强调严教的重要意义。宠溺娇惯乃家庭 子女经受皮肉之苦罢了。他通过治病须用“汤药 教育之大忌,那种对孩子只知溺爱不知管教、只知 针艾”的比喻,强调了“诃怒”、“楚挞”对于子女教 表扬不知批评,甚至帮助孩子掩饰缺点的做法,其 育的必要性。这种体罚的主张,反映了古代教育 结果只能使孩子骄纵无节、不明是非,造成无可挽 的历史局限性,而它所体现的严于教子的精神则 回的人生悲剧,颜之推深明其害。 正反两方面的实是具有合理意义的。颜之推在《教子》篇中通过 家庭教育作为传统家庭的一项重要职能,在 例,有力地说明了严教成才、溺爱传统社会是受教育者实现个人社会性和文化性转 败子的道理: 化的主要途径。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空前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
发达。这一方面是由于士族门阀社会门第竞争和 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家风传承的内在需要刺激了家庭教育的发展;另 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 一方面又是因为长期的动乱和分裂使学校教育废 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 置无常,难以为继,从而使家庭教育受到了普遍的 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 重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家教之风在一 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 些避乱南渡而又有志于重振门风和弘扬文化的士 周逖抽肠衅鼓云。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 大夫阶层中尤为盛行起来,家教因此成为南渡士
?参见吴武颖、任钟印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九卷,第750—751页,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参见《梁书》卷四十五《王僧辩传》。 ?参见《北齐书》卷十二《琅邪王俨传>。
万方数据
43第27卷第1期 钱国旗:学问修身与文化传家 人培育子孙文化精神品格的主渠道。正是在这种 裕于后。人遗子,金满篇;我教子,惟一经。 育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4]‘P3。o’ 背景下,《颜氏家训》又常常被看作是,部家庭教 书中还用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故事劝勉儿童勤 的传世之作。
学苦读: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
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 普在儒家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勉学重教是受到 遍重视的一种价值观念。而在传统家训及蒙学 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 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 读物中,由于光宗耀祖、扬名显亲等世俗功利的刺 激,这种观念则显得更为强烈。《颜氏家训》所体 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
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 现的勉学重教思想,在两宋以降的家训及蒙学读
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 物中都有充分的反映。 《神童诗》系北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进 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 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 士汪洙所作,在旧时代是广为流行的训蒙读物,其 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 中激励学童发奋读书的诗句充满了以学求官的功
利色彩: 琴,谢道韫,能咏诗。彼女子,且聪敏,尔男
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 读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
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 紫贵,尽是读书人。 者,亦若是。【4】‘丹。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10) 又如《增广贤文》,这也是历史上流传最广且最具 书。三冬今足用, 谁笑腹空虚?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 代表性的蒙学读物之一,中心问题是讲人生哲学、 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处世之道,清代以来,民间流传着“读了增广会讲
话。学了贤文会作人”的说法,可见此书对世俗社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
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 会的规范作用,其中提到: 看为宰相,必用读书
人。 积金千两,不如多买经书。养子不教如
莫道儒冠误,读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 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有田不耕仓廪虚,有 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 穷亦善其身。遗子满蔬金,何如教一经。姓 礼义疏。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4](P1253—254’
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书 《三字经》,世传为宋儒王应麟所作,是流传最广、
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其中充分强调了教和学的 积钱积谷不如积德,买田买地不如 重要性:
买书。 川1、n36’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 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庐的《朱子家训》,世称“治家 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格言”,在旧时几乎是家喻户晓,其中强调:子孙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 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 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
过。教不严,师之惰。 义方。[4](眦’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
这些在普通百姓中流传极广的童蒙读本,其 不
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训文更直接地发挥了对世俗社会的普遍性规范作
用,而其中所表达的勉学重教思想,也相应更集中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 地指向了世俗功利的追求,从而鲜明地体现了儒 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习业,壮而 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 家世俗伦理的功利取向。
万方数据
2010年3月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在流传的家训文献中,有关勉学重教的内容 盛,子孙不贤则家道消败,这子孙关系甚是重 大。无论贫富贵贱,为父祖的,俱该把子孙加 更是比比皆是,而读书修身的价值也受到人们普 意爱惜。但是为父祖的,不知爱惜之道,所以 遍关注。北宋司马光《温公家范》论教子日:
把子孙都耽误坏了。何谓爱惜之道?“教” 自古知爱子不知教,使至于危辱乱亡者,
可胜数哉?夫爱之当教之使成人,爱之而使 之一字,时刻也是少它不得。 陷于危辱乱亡。
世上教子读书,只图做官,这也不是。从 乌在其能爱子也。人之爱其 来读书的多,做官的少,也有读书做官的遗臭 子者,多日:“儿幼未有知耳,俟其长而教 万年,也有读书不做官的流芳百世。但与子 之。”是犹养恶木萌芽,日:“俟其合抱而伐 孙贤与不贤,不在做官与不做官也!若是子 之”,其用力顾不多哉?又如开笼放鸟而捕 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 孙资质聪明,可以读书的,须要请端方严正先
易也。 生,把圣贤道理实实教导他,果然教得子孙知
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 道孝悌忠信,知道礼义廉耻,知道安分循理,
知道畏法奉公,这就是贤子孙了。至于穷通 沦于也。古人有言日:“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 非他 有命,富贵在天。做官的忠君为国,洁已爱 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 民,上受朝廷的恩荣,下留万民的歌颂,使人 多人败之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 矣,不可悉数。[5](卷之三<父母)) 称道是某人之子、某人之孙,这才叫做扬名显="" 南宋="">父母))>
刘清之《戒子通录》录家颐《教子语》云:亲。不做官的,守义安贫,循规蹈矩,上不干
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 犯王章,下不背违清议,使人称道是某人之 富者之教
子、某人之孙,这也就是光前耀后。若气质愚 子,须是重道;贫者之教子,须 是守节。 钝,不能读书的,就教他做正经生理,为农也 味短。士人家切勤教子弟,勿令诗书 可,为工也可,为商贾也无不可。但要教他存
[6](隗一363’ 好心,教他行好事;教他节俭辛勤,不可奢靡 明
懒惰;教他循礼守法,不可意大心高;教他义 嘉靖进士庞尚鹏《庞氏家训》指出: 童子年五岁,诵《训蒙歌》,不许纵容骄 中求利,本分生涯,不可利己损人,朋谋诈骗。 惰。女 至若纵酒行凶,奸淫赌博,兴词好讼,嫁害良 若子年六岁,诵《女诫》,不许出闺门。 常啖以果饼恣其欲,娱以戏谑荡其性,长而 人,诸如此类,尤当禁止。总之,只要把子孙 凶 狠,皆从此始,当早禁而预防之。[7](P231’ 教得不惹事,不招灾,他自然享许多安乐快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孙奇逢《孝友堂家训》云: 活。这才是父祖的真心慈爱。[9]‘韧集卷之一‘俚吉’’
士大夫教诫子弟,是第一紧要事。子弟 以上所列举的训文,皆取材于社会上广泛流传的家 不
训名篇,其基本精神都在强调教育子弟的重要性, 成人,富贵适以益其恶;子弟能自立,贫贱 或指明早教、严教的家教原则,或提倡教子读书修 益以固其节。从古贤人君子,多非生而富贵 身以造就贤人君子,要求父祖引导子孙正确处理读 之人,但能安贫守分,便是贤人君子一流人。 书与做官、读书与做人的关系。其中石成金《传家 不安贫守分,毕世经营,舍易而图难,究竟富
贵不可以求得,徒自丧其生平耳。余谓童蒙 宝》的有关论述,对“贤子孙”、“扬名显亲”、“光前
耀后”等概念作出了通俗的界定,充分表现出儒家 时,便宜淡其浓华之念。子弟中得一贤人,胜
得数贵人也。非贤父兄,乌能享佳子弟之 世俗伦理既重功利、又重道德的价值取向。 乐
乎?[8】(湖) 应该看到,在家训及蒙学读物中,勉学重教的 文化意义更集中地关系着家族的前途命运。在科 清代学者石成金《传家宝》的论述尤为详明通俗: 举制时代,勉学重教成为科举功名的有效现实途 前 世上接续宗祀、保守家业、扬名显亲、光
径,对于一个家族的兴衰存亡无疑具有至关重要 耀后,全靠在子孙身上。子孙贤则家道昌
万方数据
45第27卷第1期 钱国旗:学问修身与文化传家 [2]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M](北京:中华书 的影响和意义。《颜氏家训》诞生于士族制衰落
局,1993( 的时代,书中的勉学重教思想,其主旨无疑也是在 于维持家族门第于不衰,达到文化传 [3]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 另一方 家的目的。 [4]乔桑,宋洪(蒙学全书[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 面,在儒家文化传统中,道德的价值又不能社。1991( 被忽视。因此,只有把功利追求与道德追求结合[5]温公家范[M](王宗志注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 起来,把扬名显亲的世俗目标与修身养性的精英 社。1995( 价值结合起来,勉学重教的思想才能转化为促成 [6]尚诗公(中国历代家"01l大观[M](上海:文汇出版 伦理的社会生命力。作为一个历经离世俗社会发展进步的文化动力,并充分体现儒家 社。1992(
乱之世的儒 [7]中国历代名人家训精萃[M](包东波选注(合肥:安徽 士,颜之推已经充分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在《颜 文艺出版社。1991(
[8]陆林(中华家训大观[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 氏家训》中反复阐述了这个道理,由此向我们展
社,1994( 示了儒家伦理的世俗化品性。 [9]传家宝[M](赵嘉朱,等点校(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 社,2005( 参考文献: [I]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andTraditionof Serf——cultivationCulture: through Study Family Cherishing
in Admonitions ClanOn the Esteem of and Learning Teaching fo,Yan QIAN Guoqi
(Teachers College of 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 266071,Shandong)
Yan Northern Chinese traditional For Yan Clan written Abstract:In culture,Admonitions by Zhitui,a Qi
official(iS used education with influenee(The book courtaencoura- masterpiece widely family f打一reaching
and inner of of the Confucian Sch001(It values ges learning teaching,presents logic virtue—cultivating theory
of of focuses on of SO- embodies the historical tradition culture(It requirement family cherishing earthly pursuit
latercial fame and clan well as ethical value of reputation,as training(In status,personal serf—disciplinary and and its material textbooks further inherit teachings(Theages,family teaching home—schooling develop fate and future of clan the its carried in the aonareoutteachings depends degree young generations’prac— its the turn to motives behind social tice(From draw conclusion that and Can teachings,we learning teaching and elite value and after the and moral development goal progress only earthly pursuit purpose,fame—seeking combine and until social of Confucian shows ethics then,the worldly together( potential up( For Yan of and words:Admonitions Key Clan;Yah Zhitui;esteem learning teaching;educational ethics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worldly thought,the
万方数据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