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太大了,只能给你一些参考:
1、按载体分为:口头文学、书面文学、网络文学三大类;
2、按作者所在的时代分为: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他们的范围都是随着读者而不断迁移的;
3、按产生地域分为:欧美文学,中国文学,日本文学,拉美文学等。
4、按读者分为: a、按受众身份/年龄有儿童文学 b、按读者群体及内容分为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宗教文学等。
5、按内容分为:史传文学、纪实文学、奇幻文学、报道文学等。
6、按表达体裁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民间传说、寓言、笔记小说、野史、童话、对联和笑话等;其他如史传、哲理、赋、骈文、小品文、文学批评、电影、有文字剧情架构的电脑游戏(含游戏主机)等
7、按创作理念分为: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等
主要的四种形式
1 传统的诗是有韵律的文学作品。它通过诗的想像与抒情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诗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学形式,中国是世界上诗歌最发达的国度之一。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最早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以来。汉代的乐府,唐宋格律诗,和唐末兴起的词,元曲以及五四以来的新诗。历代的民间歌谣。构成了中国诗歌无以伦比的巨大传统。相比之下西方的叙事诗发达较晚,并结合戏剧,成就很大。例如荷马史诗,但丁神曲,莎士比亚剧本。
2散文是没有严格的韵律和篇幅限制的文学形式。与韵文相对。中国的散文从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而来,代有散文名家名作。其中历史散文和赋体以及奏议文告等应用文体,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自古是世界上散文最发达的国度。
3戏剧是另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它主要通过不同角色之间的对话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戏剧可以用于舞台的表演,也可以阅读。
4小说是以虚拟世界为内容的综合文学形式。传统上以散文为主体。庄子:饰小说以干县令。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是从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滥觞,经过汉末六朝的笔记,到唐传奇宋话本拟话本而成熟,再传至明清以四大奇书为代表的长篇小说和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小说。西方的小说称为fiction,被称为散文史诗。小说上接神话传说,作为后起的文学形式。由于其巨大的容量,深刻全面地反映了现实和人们的思想,成为近代以后主流的文学形式之一。
文学的意义:
首先,人是生存在社会上的动物,这种生存是以理智和
情感为指导的,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的。作为与万物共生的人,他的最基本的使命是为自己的存在寻求意义,我是谁,我为什么而生,我为什么而活着?而文学最基本最伟大的功能就是给予意义,是对人类的生存赋予意义。荷马史诗、希腊悲剧、《神曲》、《浮士德》、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还有屈原,史记、唐诗宋词、元代杂剧、清代的民间戏曲等等,不管它们是什么题材体裁,实质上都是告诉人们生活的意义。
文学不是哲学或宗教,它不提供生存的理论,而是以它对世界的感悟保障人类的精神永远有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即理想。不管是在精神迷茫的时候,还是在情绪晦暗的时候,或者在我们陷入迷狂的激动时刻,文学总会给予我们可靠的心灵指引。人们通过阅读,以至聆听和观看文学,领悟到人生或世界的某种真相,点燃起心中生存的信念,寻找到个人的生存目标……
今天,类似于传统的文学性阅读已经很少见了。无论学生还是成年人,都在忙于读实用类书籍。一些想读文学而又没有耐心的人,则去读网络文学作品,或是读那些所谓“新锐作家”的私人写作、肉体写作。但是,现实中还有大量给人以温暖的作品。比如,严歌苓《第九个寡妇》和铁凝《笨花》,都是在大的社会背景中的小人物的人性挖掘;杨显惠的《夹边沟纪事》、《定西孤儿院纪事》以一种近乎冷漠的笔调回叙历史,显示出强烈的批判意识和喷薄欲出的人道主义激情,具有罕见的震撼力。还有像《英格力士》、《藏獒》、《兄弟》、《等等灵魂》、《城的灯》等都是既有可读性又有文学性。而像张洁的《知在》、张炜的《刺猬歌》等虽然读起来比较累,但却可以证明确实有作家从未忘记理想和责任。在这里,文学最可贵之处在于它不管在什么环境中,总会让人懂得生活并不是茫无头绪的存在,而是充满着可能性与选择性的生机勃勃的过程。
其次,在人的文明演进过程中,文学全面而无微不至地帮助人类建立了自己的价值系统。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来自社会的规范,比如政府的诱导之类,一方面来自生活中环境的影响,比如家人亲戚邻居的榜样作用。而在官方律令和家人的言行之间,可能文学对人的影响更广泛一些。比如《史记》甚至就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源头。中国文化的现实精神,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都与《史记》以来的精神脉络相通。《史记》提供了面对现实的批判态度,提供了不以成败论英雄的道德判断标尺,提供了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样板,提供了知识分子参与社会改造的理想,最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文学参与文化价值建设的鲜明范例。而民间的说唱和戏曲等等,也始终起着传播教化的作用。至于外国作品,我们熟悉的《老人与海》、《鲁滨逊漂流记》、《堂·吉诃德》、《十日谈》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都明确地在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树立英雄榜样,通过英雄的现身说法而逐步建立起公众的价值信仰,再通过榜样的力量和信仰的力量使公众将公认的价值观融入自己个人的日常行为即生活细节中,文学就这样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帮助我们建立起了完整的价值系统。它以形象的方式告诉人们,人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怎么样。而我们在阅读中,就接受了既定的精神秩序和系统化了的价值观,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再次是文学承担着文化的自我修正功能。文学给虚悬着的人类精神建设起一个支点,即理想,它使我们觉得活着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文学同时又告诉我们,人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怎么样,使我们有了具体的生存目标和方向。当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在某一天可能会显得非常不可思议的时刻,文学往往可以发挥文化自我修正的功能。比如文艺复兴就是对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专制主义的反叛与修正,而现代主义文学则又是对资本主义的高度垄断和机械化生活秩序的批判。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以“新时期文学”为标志的一段文学历史和文学思潮,正是对此前的文化禁锢和思想禁锢的反叛,其中所洋溢的对现实的参与精神、批判精神,对个性自由和人性解放的追求,对理想主义、现代化、民主化的向往等,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文化多元化局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决不是像今天一些对生活毫无所知的时髦的学者所说的“伪理想主义”。
文学是人类价值生长的过程,也是人类文化的镜子,它照耀着人类的灵魂,同时也照耀着人类的行为,使人成为人。所以,文学总是与人的生活融为一体的。 所谓文化的自我修正,就是指这些文学的努力文学的叙述以其对生活的直观感悟默默地温暖着读者的心灵,于不知不觉中影响着读者对生活的判断,使读者能在纷乱嘈杂的多元化声浪中渐渐找到一条清晰的精神生长脉络,从而也为自己的生存找一个合适的方向或目标。已经迷失方向的当代文学也就在不经意中回到了它的正常发展轨道中。
生活中的文学
浅议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故也称作语言艺术。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意识形态,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也叫观念形态。
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等都是它的具体表现。
)文学在上层建筑中与政治制度及法律形态相比,距离社会经济基础要稍远一些,就像恩格斯所说的是属于“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领域”。
这就确定了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以及它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功能。
作为一种意识产物,就文学作品本身来说,它首要的、独特的功能就是“审美”。
因为只要文学表现了人生价值,就会产生审美价值。
文学作为审美信息的载体,通过鉴赏环节,通过读者这个广泛的受信体,反作用于社会,从而对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形成文学所特有的社会价值。
前苏联作家邦达列夫曾经这样描绘文学对人的影响:“当一个人打开书的时候,他可以仔细地端详第二种生活,就像是看到一面镜子的深处,他寻找着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寻找着自己思想的答案,并且不由自主的以别人的命运、别人的勇气去衡量自己的性格特点,他惋惜,怀疑,懊恼,他笑,他哭,他同情,他参与着主人公的活动——书的影响力就在这里产生了。
”,“如果谁从来没有醉心于一本严肃的书,那才应该感到最大的遗憾——因为他使自己与世隔绝,他拒绝了第二个现实,第二次经验,从而等于缩短了自己的生命。
”由此可见,因人生经验的扩大与精神境界的升华给生命带来的充实与丰富,可以让你重新认识自己,鼓舞你以美的理想和美的规律去创造新的生活。
这就是文学的综合价值所带来的社会效果。
具体来说,文学主要有以下三种功能:首先,文学具有美悦功能文学属于人的精神创造,它并不是一种先天自在的产物,而是经过文字工作者这一“媒介”,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和美的规律,在对社会和自然形态加工、改造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精神产品。
它总是带有某种目的和意义,具备着某种价值。
它之所以存在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获得审美上的享受。
人们通过对各种文学载体的欣赏使情感和心理得到平衡、渲泄或满足,从而在这种阅读中,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
就如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使人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一种静静的伤美。
再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使人们看到了崇高的慈母形象和天涯游子对母亲的深情,也看到了诗人对人生中伟大的人性美的忆念和怀恋。
其实,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美悦功能是十分广泛的。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文学能发展人的想象力,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净化社会风俗。
再者,文学有助于人们提高识别真假、善恶、美丑的是非辨别能力,从而使人树立崇高的生活理想,激励人们不断为获取更加美好的社会生活而奋斗。
其次,文学具有知识功能文学用它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再现生活,给人们以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常识,使人们增强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理解。
相当具体地认识社会,了解历史,丰富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经验,加深对社会规律和自然人生的理解,使人们的感情得以充分交流,心灵得到净化,这就是文学的认识功能。
文学又是社会历史的“大仓库”,是社会历史文化的储存和积累,从中可以看到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的生产劳动、风俗习惯、伦理观念、宗教信仰,可以看到社会盛衰、国家兴亡、时代变化等等。
它溶进了作家的主体精神,揭示一定历史时代、生活情境中的人的心理状态。
通过文学,人们可以“看”到一定的历史时代中人们的生活和斗争情况,如风俗、服饰、音容笑貌、治理观念、社会变迁等。
文学虽然不是历史,但它有时却承担了比历史还要更多、更广泛的功能,恩格斯在评价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时,说他从这部作品中学到的东西比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可见文学对历史发展过程描写之深入、细致。
概而言之,文学对人的影响是渐进而潜移默化的。
它向人们传播着自然、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它不仅仅通过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再现人的生活,更通过文学典型说明人应该怎样生活,而且还启发鼓励人去创造新的生活,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使文学作品的精神影响转化成实际效果。
再者,文学具有教育功能文学作品通过影响人的心灵和行为,帮助人提高思想境界,净化灵魂,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力量,这就是文学的教育作用。
文学作品通过形态各异的艺术形象,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读者在认识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对作品进行再思考,爱与恨、善与恶、美与丑,都会在人的思想中产生不同程度的激荡、共鸣,从而对人的心灵施以立体的、综合的影响,使人从中得到一定的启迪和教益,以造就受众完整的个性。
...
【事理说明文范文】事理说明文范文生活中的文章,初中
人教版八年级上四单元写作指导 事理说明文写作指导 重庆市 邓大林 所谓“事理”,就是与事物有关的某种道理。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特别是在科学研究中,常常不满足于对事物表象的认识,而要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原委,这就需要作事理的说明。
例如对立场、观点、名词概念、学术流派等进行说明,让人能领会其精神实质,从而憬然有悟,了然于胸,这样的说明文被称为事理说明文。
如何写好事理说明文呢?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审准事理的说明对象 弄清说明对象,首先要弄清是写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
弄清说明对象可以从审题入手。
如《中国石拱桥》,从题目可以看出,它要介绍的对象是中国的石拱桥,并不需要我们阐明什么深刻道理,只需将它们的特点说明清楚即可,是事物说明文。
而《奇妙的克隆》从标题可以知道,文章必须给我们讲解清楚克隆技术的本质及克隆技术的发展和将带来的影响几个问题。
它向我们阐明的是一种事理,是事理说明文。
弄清说明对象的类别之后,就要就题立意──确定说明的中心。
确定说明的中心,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观点正确,具有科学性。
即我们解说的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性要有科学根据,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如课文《奇妙的克隆》中有这样的句子“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如果将这个例子作为我国明代就有克隆技术了,其说法肯定错误。
因为文学作品的想象事件是不能作为说明文的例证的。
二是说明深刻。
深刻是指说明事物要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反映事物内部的规律性。
要使读者不仅了解事物“是这样的”,而且要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
如《大自然的语言》,不仅要使读者了解大自然具有“物候”现象,而且应该了解为什么会出现物候现象,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哪些,研究它有什么意义等深层次的问题。
三是抓住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指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
事理说明文必须抓住特征,突出中心。
说明事物表面上的特征,只能是读者对事物外部的特征获得印象;说明事物本质的特征才能是读者进一步获得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掌握说明的逻辑顺序 事理说明文,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安排材料,可以用逻辑顺序。
因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所以在写事理说明文时,我们必须将文章思路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保持一致,才能适应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欣赏习惯。
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的结构顺序是: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是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组织全文的。
三、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 和事物说明文一样,事理说明文也需要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 1.列数字。
用准确的数据说明事物的某些方面,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如:“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生物入侵者》)这里的数据具体说明了“生物入侵者”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
又如:“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苗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 (《奇妙的克隆》)这些数据准确说明了得到的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的情况。
2.举例子。
举出实例进行说明,使内容具体化,叫举例子。
《大自然的语言》第五段从反面举例子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如1962年北京的物候比1961年迟10天左右,但农业生产仍是按往年的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3.分类别。
把被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逐类加以说明,叫分类别。
如《大自然的语言》,在讲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时,就从纬度、经度、高下等方面进行分类说明。
4.作比较。
就是通过比较说明事物和事理。
例如《奇妙的克隆》中“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1、2段就对中外科学实验进行了比较,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
5.作诠释。
用简明的语言指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把那些容易与之相混的对象同它区别开来,叫做诠释。
如“凡是来至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做‘克隆’。
”(《奇妙的克隆》)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之间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打比方。
如“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运动。
”(《恐龙无处不在》)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深奥的科学道理说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7.画图表。
有时,单用文字说明难以做到明确、具体,这时就可以用画图列表的方式加以补充,这种方法叫画图表。
8.引资料。
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我们选择怎样的说明方法进行写作,这要根据自己的文章而定,因为运用说明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更...
仿照电视文学剧长征节选的形式,以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为题材,写一个...
一袋干粮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多年以前,红军叔叔长征的时候。
在红军部队的医院里,有个小红军叫小兰。
小兰才 13 岁。
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削和打骂。
后来,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说什么也不离开红军啦。
红军长征的时候,小兰跟着部队走进了草地。
一说草地,小朋友们准会想到公园里那长着绿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
红军叔叔过的草地可不是那样的,那里荒凉极啦。
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烂泥坑,走几十天也走不 完。
一路上看不见一间房子,找不到一个老百姓。
只有几只老鹰在天上飞旋。
这天,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个小村子。
红军叔叔一看,可高兴啦。
小兰也乐得又蹦又跳。
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粮食了。
部队进了村,小兰把伤病员安置好,就拿着米袋找粮食去了。
可村里一个老百姓也没有。
小兰在村里走着走着,看见一个打麦场。
场上堆着一堆麦秸,上面还有没有打干净的麦粒。
她把麦秸捶了又翻,翻了又捶,东一粒,西一粒地捡起来。
总共不到一小碗。
这点东西能吃几顿呢?不行,还得找!小兰刚走不远,正好碰见一个大个子红军,扛着一袋沉甸甸的东西走过来。
小兰一看,哟,这不是在我们医院养过伤的那个大个子吗?小兰忙问:“哎,你在哪儿搞来这么多的粮食呀?”大个子红军放下口袋说:“嘿,是小兰呀,我这粮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来的。
你找到多少粮食了?”小兰把口袋一伸说:“喏,都在这儿呢!”大个子红军接过米袋掂了掂,笑着说:“小兰,听说还要走 20 多天的草地,这点麦子还不够塞牙缝的呢!”“明天再找嘛!”“来,把我的给你一点吧!” 说着,他捧着麦子就要往小兰的米袋里放。
小兰赶紧米袋藏在背后,摇摇手说:“不要,你们人多,自己还不够吃呢。
”大个子红军胳膊长,一把夺过米袋,一边往里倒,一边亲切地说:“没关系,我们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来了。
”小兰又在别处找到了一些麦子,炒熟了,碾成了麦粉,放在了米袋里。
心想:这些麦粉我一顿吃一把,再拣点野草野菜,能吃它 20 来天,走出草地没问题。
对!还要省出一点给伤病员吃。
第二天早上,部队出发了。
小兰扶着伤员,紧跟着部队,小心地往前走。
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条小河,河上用树干临时搭起一座桥,桥下的河水“哗哗”地流着。
小兰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紧紧扶着伤员说:“同志,该过桥了,慢慢走!” 谁知道,走到桥中间,那个伤员忽然咳嗽起来了,脸涨得通红,身子直发抖,脚底下一滑,身子一歪,小兰连忙使劲扶住了他。
可小兰肩膀上那袋麦粉却掉到了河里。
米袋在水里滚了几下,就冲走了。
小兰愣住啦,她小声地叫了一声:“哎呀,这可怎么办呀?”伤员看她望着河水直发愣,就问:“小兰,什么东西掉到河里了?”小兰连忙摇摇头:“没有,什么东西都没掉。
咱们走吧!”这时候,看护长从后面走过来了。
小兰告诉她伤员咳嗽得很厉害。
看护长双手扶住伤员说:“好,到前面找医生看一看。
”她见小兰好象有点什么事儿的样子,又问:“小兰,怎么啦?是身体不舒服吗?”“没有。
嗯……”小兰把刚到嘴边的话又收了回去。
她想:不能把丢米袋的事儿说出来。
要是同志们知道了,准会把自己的粮食捧出来给我吃。
大家的粮食都很少,我怎么能吃他们的呢?不,我要坚持!看护长走了。
小兰赶紧拔了许多野草,放在挎包里,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粮食一样。
晚上,部队休息了。
小兰怕大家看见她尽吃野草,就跑去给伤员换药,洗绷带。
等大家吃完了东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
这样过了几天,小兰的身体就不行了。
常常拉肚子,头发晕,两腿软绵绵的,一点劲都没有。
有一天,她走着走着,一下栽倒在地上,什么也不知道了。
等她醒来的时候,发现看护长正背着她呢。
看护长是 40 多岁的人了,这些天来和大家一样,吃野草和麦粉糊糊,身体很虚弱。
她背着小兰,脸上淌着豆大的汗珠,嘴里喘着粗气,摇摇晃晃地往前走着。
小兰醒来说:“看护长,我自己能走,快让我下来!”央求了半天,看护长才把她放下来。
小兰咬紧牙,坚持着走到了傍晚。
等大家休息以后,她又躲到一边煮野草吃去了。
这时候,看护长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小兰,你身体好一点了吗?哎,怎么一个人躲在这儿煮东西吃?”小兰赶紧用手遮住瓷缸:“我煮好东西吃,不让你看!”“好!我不看。
”看护长嘴上这么说,趁小兰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抢了过来,一看:“哎呀,小兰,你怎么光吃野草,一点麦粉也不掺呀?”“路还远呢,留着慢慢吃呀!”“你的米袋呢?”小兰拍拍挎包说:“这不是吗?” 看护长奇怪地问:“你为什么放在挎包里呀?”“米袋破了个洞,怕麦粉漏出去!”“拿来!我给你缝缝。
”说着,看护长一把夺过小兰的挎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野草。
她愣住了。
“小兰,你的麦粉呢?”小兰看到看护长这么关心她,想说话,可嗓子眼像什么堵住了似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唰唰”地流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她才把丢粮食的事儿告诉了看护长。
看护长听了说:“哎呀,小兰,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我们一起参加革命,就像兄弟姐妹一样。
你没了粮食...
我的中专生活 作文范文
主题内容可以包含以下这些:1、写你刚进中专的感受,有什么想法什么的。
2、写你进入中专生活,同学,班级发生的事,开心的,不开心的,学习到了什么,进步了多少。
3、写你要在这里好好的学习,过好每一天,感慨之类的的。
范文:走进中专大门的那一瞬间;我依然还清晰地听得见压抑内心深处的遗憾与叹息,当语文、数学、化学、物理等文化课。
……一技之长能取代时,我知道自己因一步之遥与高中大门擦肓而过了。
我的大学梦破碎了。
我成了一名堂堂正正的职业中专学子。
我相信每个人都是一颗星,我也是,星点的微光虽不能与皓月争辉,却也为天空增添了一分皎洁,多了一分美丽。
只要努力就会有发光的一天。
为了使自己的中专生活不那样的枯燥,乏味,我加入了校园文学社团之一的“盐南中专文学社”在文学殿堂的广阔深邃中不断充实自己,写我所见,写我所思,写我所感;烦恼在书写中发泄殆尽,快乐在书写中挥洒淋漓。
三年的中专生活虽然每天都是在平凡中度过,但我依然能够骄傲地说:“作为中专生,我也很骄傲。
”
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例子
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中,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出自“语文”这门功课,没有“语文”,你根本不能与别人交流,说出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笑柄。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你会发现,其实语文就在我们身边。
当你和父母在一同散步时,当你和同学在一起谈笑时,当你和朋友在一起玩耍时,你可曾留意过身边的语文? 大街上,五花八门的商店以自己各具特色的招牌吸引着行人的目光。
那些朴素特别的牌匾也是很有风格的,虽然词藻不是富丽堂皇,但却给人一种亲切感和轻松感。
“一加一”、“Q一代”一个个鲜活中透着生机的招牌比比皆是。
乍一看,似乎异常平凡,其实呀,这里短短的几个字却让不少人绞尽脑汁,既诙谐又形象地展现了店里的特色。
这里面不就蕴含着无尽的语言文化吗? 网络上,网虫们都特别爱用简洁明了的短语来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那一个个“94”(就是)、“7456”(气死我了)、886(拜拜喽)简短的语句中无形中便表明了人们的意思。
形形色色的语句多用拟声词,象形词和数字等等,表达起来轻松随便,却又不失风趣幽默,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
如果没点语文功底,理解它们还真是件难事儿呢!电视上,短小精悍的广告词也往往具有深刻含义。
一句“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便写出“美的”空调对人们的重要;时髦的“只溶在口,不溶在手”也体现了巧克力的特性;这个“成功之路,从头开始”也形象表达了洗发水的功劳。
家喻户晓的“生活不能没有联想”也一语双关,生动地写出了“联想”电脑的地位。
如果不能掌握这些语文技巧,这形形色色和广告词何处而来?没错,是语文。
语文紧紧地连接着生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之一,也便是语文了。
语文是人们沟通的桥梁,而语言的基准,就是语文,没有语文哪儿来的语言呀!你说是不?语文就在我们身边,这是一门妙不可言的课程,这课程不仅要“学”,而且也要想和它玩捉迷藏一样地去寻找,这样一来,语文这个不可缺少的朋友将和你越“混”越熟啊!在人生求学的这个知识海洋里,语文,就是一个静谧的港湾,它会让你感到无尽的韵味与遐想。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生活离不开语文,是因为语文是我们进行交流的住要工具.你口中讲的语言,手下写的文字,都属于语文.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我们是个学生,肯定就得听、说、读、写,那听说读写又是从哪来的呢?它们都是从语言那里来的,只是语文中的一部分.从此看来,语文有着很大的作用,说明了生活离不开语文的关键性.文字,是人类文明的象征.通过自然界的优胜劣汰,通过人们的双手劳动,我们最终发明出了文字.文字的出现,更加显示出了它跨时代的意义,人们用它来交流彼此的感情.让我最震撼的就是这诗词,她无穷的魅力使我如痴如醉,诗词有豪放的、抒情的、幻想的……许许多多,各有千秋.语文在生活中,是调剂生活、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语文给人精神上的震撼是巨大的.一个人心浮气躁时,一篇优美的散文可以使他心如止水;一个人心情低落时,一篇慷慨激昂的文章可以使他重燃信心.语文带给生活的影响是无法比拟的.总之语文对我们的生活影响还很多.朋友,请你多用语文,从语文中,你会发现更多生活的乐趣,因为,我们活在语文的世界中.
生活中诚信的例子.我需要以我的角度。
写一篇生活中关于诚信的例子。
...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吃过早饭,妈妈把我叫到跟前,和蔼可亲地对我说:“赛飞,你去邮电局给你阿姨发封信,发好了放你半天假,让你自由活动。
”我一听,高兴得手舞足蹈,心想:“嘿,今天不用在家写作业了,可以自由一天了。
” 我乘车来到邮局,邮局里的人可真不少。
我买好了邮票,正准备写信封时,才发现忘了带笔。
我正犯愁时,身边的一位邮递员叔叔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
他微笑着将一支漂亮的钢笔递给了我。
我看着笔,心里顿时喜出望外。
“谢谢,叔叔。
”我刚想接过钢笔,可是旁边的一位阿姨接过话茬说:“如今,世上不讲信用的孩子我见多了,你这样冒失地借给她,不太好吧?”听了她的话,我气得都快爆炸了,心想:“我可不像你说得那样不守信用,我还是三好学生呢。
”这时邮递员叔叔说话了:“不要紧,你看她是少先队员,胸前还挂着‘文明标兵’的牌子。
肯定是个诚实的孩子。
我相信她,她肯定会还给我的。
”说完,邮递员叔叔笑咪咪地走到前台去了。
我听了他的话别提有多高兴了,心想:“叔叔真好!”写完信封,我习惯地把笔往口袋里一放。
回到家,我便准备邀上好朋友一起去玩。
可我一摸口袋愣住了。
这时我才发现邮递员叔叔的钢笔还在我口袋里呢。
这可怎么办啊?去还笔吧,又要跑那么多路。
好不容易的“半天假”就泡汤了:不去还吧,就失去了诚信,不像个红领巾。
正在我左右为难时,脑海里浮现出了那位叔叔诚恳的言语,信任的眼神。
我的心“怦怦”直跳,好像被针刺了一下,我为自己感到羞愧。
“我真该死。
人家这么信任你,你却为了玩而不去还笔。
你的良心被狗吃了。
” 我狠狠地骂了自己一句,毫不犹豫地拿起笔向邮局奔去。
来到邮局,那位邮递员叔叔刚要出门。
我连忙紧追两步,朝他跑去。
我一边跑,一边大声地喊:“叔叔,您的笔。
我刚才忘了还给您了。
谢谢您!”叔叔见了我和蔼地对我说:“我没看错你。
”他又回过头对里面的一位阿姨说:“我说她会来还的,我每天到他们学校送信,从他们的言行中我肯定这些都是诚实的孩子,没错吧?”里面的阿姨脸红了。
我不知道这位阿姨说了什么?但我能肯定的是我的诚信举动,一定使那位阿姨对我们学校有了新的看法,对我们少先队员有了新的认识。
我的举动维护了我自己的尊严和学校的荣誉。
多险啊!我暗自庆幸。
如果我要是不来,我不敢想象……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深深的感悟到,人的一生中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不能忘了诚信。
朋友,生活中你带上了诚信了吗?...
日常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例子
....数学与生活搜一下了.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我们到底要培养孩子什么?我认为,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核心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想让学生获得这种能力,关键要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欲望。
因此,数学学习要回归于儿童的生活,要在学习中时时关注儿童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经历了什么?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创造性地挖掘课程资源,让数学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将数学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存在,抽象出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
例如,我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课始导入中,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老师非常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吗? 生:(非常高兴地齐答):愿意。
师:是朋友就应该相互了解,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可以吗? 生:(兴奋地齐答):可以。
师:我在家里,我的女儿特别喜欢穿我的鞋子和衣服,你们在家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生:是的。
师:穿上你爸爸的衣服有什么感觉? 生a:很大。
生b:非常肥大。
生c:像裙子一样。
...... 师:你爸爸穿你的衣服吗?(学生感到很好笑。
) 师:你们笑什么? 生1:我的衣服太小,爸爸穿不上。
生2:爸爸会把我的衣服撑破的。
...... 师:你的衣服,你爸爸为什么穿不上?像这样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每个同学都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体积和体积单位”,相信通过学习,你们会更深入地知道爸爸为什么不穿你的衣服。
“穿不穿爸爸的衣服?”这一学生都体验过的,颇具人情味的问题让儿童深切感受到数学实际就在我们身边,“一不小心”就会用到它。
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
所以我们要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儿童数学经验的积累。
例如,在质量单位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概念,我们先让学生购买不同质量的物品,再用手掂这些物品,多次感受后尝试估计一些物品的质量。
学生对"质量"的概念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之后,很容易地解决"千克"有多重的问题。
再如,二年级的学生认识了简单几何图形后,我们让学生采用归类整理的方法,尽可能多地从生活实例中找出图形,注上名称,然后测量出这些图形每条边的长度,算出每个图形所有边长的和,使学生初步建立"周边长"的概念,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作有力铺垫。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结合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意识。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学数学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不仅生动、深刻,而且进行了人文教育。
学习了长度单位,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长度单位;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方的和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圆形物体的圆心。
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让他们知道每天吃多少米、用多少水、耗多少电都要进行计算。
这样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平均数”一课时,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计算每个小组的平均身高,此时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
求出结果后,让学生进一步比较:“哪一组的同学最高?哪一组的同学最矮?” “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身高情况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研究。
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这种活动与学生自身生活相结合,可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再如,春游之前,让学生解决问题:学校组织五年级师生去恩龙山庄春游,教师30人,学生300人。
门票价格:成人每位30元,学生每位10元;团体票50人(含50人)以上每人12元。
按照这种价格,我们怎样购票最省钱?请大家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
学生设计完后,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将不同方案公布于众,进行比较选优;最后选出一种都认为最好、最省钱的方案。
这种数学能力考查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科学理财的意识,又拓宽了知识面。
3、加强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理论与实际往往有很大差距,要想使所学的知识能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必须加强实际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
案例1:教了“比和比例”之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篮球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篮球架的高度。
如何测量?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 生a:爬上去量! 生b:爬上去也够不着顶端啊。
好危险的! 生c:…… 正当同学们议论纷纷的时候,我适时取来了一根长1.5米的竹竿,笔直插在球场边。
这时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
我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子的1.5倍,你能想出测篮球架高度的办法吗? 生d:球架高也是它的影长的1.5倍。
生e补充:必须要在同一时间内。
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篮球架影子的长,算出了篮球架的高。
回到教室后,我又说:...
现实生活中讲诚实的例子
诚实,我的品格 有一个青年,在小镇的一家杂货店当伙计,有一天,一位妇女在店里买了二斤茶叶,晚上他发现少称了一两茶叶,于是他在风雪之夜步行好几公里,把茶叶送到了妇女的家中。
这位青年,就是后来为统一祖国和解放黑奴做出杰出贡献的亚伯拉罕?林肯总统。
诚实,就是在做事的过程中,能够依照事情的原本,而不是自己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做出的臆断,来处理事情,就事情的最佳解决途径。
诚实,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石。
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诚实却开始被人们淡漠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趋向于功利,趋向于现实,而将诚实当做是迂腐,甚至走向了诚实的反面——虚伪。
这种人表面上看好象是很聪明——他们总是能够占到许多的小便宜,许多的小实惠,甚至得到不明真相的人的尊重。
但是,事实上,他们都是傻瓜! 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每个人都有一种追求个人安全的本能,希望生活在自己周围的人对自己是友好的,或者说知识对自己是没有敌意的。
如果身边总有一个为人虚伪,做事喜欢占小便宜的人,那么他必定是缺乏安全感的,由此,他会疏远他认为虚伪的人。
一个人这样,其他人也会是这样,由此以往,为人虚伪的人就会失去大家的信任——这其实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
失去了它,这个人的人生之路就肯定会越走越窄。
在事业上,首先,要学的不是技术而是做人。
“不诚实是许多大学生比较普遍的缺点。
”宝信公司印度尼西亚总部商务助理约翰?沃克曾经指出,现在世界上部分大学生,尤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高学历学生一稿多投,写假推荐信现象十分严重。
他去印度尼西亚国立大学访问时,发现推荐信几乎千篇一律,每一个人的成绩都好得无法再好了。
此外,很多学生与国外大学联系留学时都要说好要读博士,到了国外后发现工作好找,觉得挣钱更重要,读完硕士就投身商海,这使得国外很多大学都开始对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说“不”。
这样的结果是什么,是我们自己毁了自己的机会。
也有研究员对美国国内兼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批评,有的兼职学生贪小便宜——用公司的电脑打游戏,把公司公用的文具送给女朋友。
原先,宝洁公司印度尼西亚分公司所有电话都能打长途,后来发现有些职员半夜打长途电话甚至打国际长途跟朋友聊天,还很得意地说:“这是免费的。
”沃克说:“后来不得已,我们只好掐断国际长途了。
除单独的办公室外所有的长途电话。
因为告诉大家也不管用,在印尼根本没有人听你的。
” 另有两为研究员曾严厉地指出:“许多高学历学生首先要学的不是技术,而是做人!”他们认为不管做什么,首先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要只顾自己。
” 由以上的例子不难看出,诚实,正在一点一点地缺失,核心原因在于人们认为诚实会吃亏。
不过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任何人,都有一种追求个人安全的本能,都希望生活在自己周围的人对自己是友好的,或者说至少对自己是没有敌意的氛围中。
明白了这一点,诚实与 虚伪哪个更划算?就不言而明了。
诚实的人,总是会“吃亏”,但是最终不会吃亏。
说他“吃亏”,是因为他无法占有许多小便宜;说他不吃亏,是因为他获得了大家的信任,这种信任,是一个人通向成功的捷径。
无论是古今中外的名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目标,每一个人都随着这样一个目标,最终能实现,都是与诚实分不开的。
如果不是那样,他们能够成功吗?宋庆龄答应好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要去看望他们,可是那一天下起了狂风暴雨,其他人叫她不要去了,幼儿园的老师们也认为她不会去了,可是她坚决要去,她说:“我不去,那这些小朋友会不高兴的,这是我做人的原则……” 中国有句古话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的就是像宋庆龄一眼歌德诚实守信的人。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把自己锻造成一个诚实的人,我认为应该诚实地对待自己。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对自己的忠诚,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失去了忠诚,那么,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诚实的人。
因为一个总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上欺骗自己的人,其做法势必回影响到他做其他事情的心理。
最后变成一种习惯,到那时侯,这个人再想变得诚信,就不太容易了。
因为说谎已经进入了他的意识,想根除已经十分困难了。
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只有平时经常提醒自己,让自己以清醒的态度去面对现实。
用中国大文豪鲁迅的说法就是“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才能做到清醒得认识自己,从而培养自己诚实的品性。
其实,对利益应当拥有健康的心态。
意大利著名学者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中所说:“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为它会引发人们的贪欲……”。
其实,人生在世,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追求合理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都是正当而合理的要求,而且应当得到鼓励。
但是,自从人类走出了伊甸园,各种各样的纷争与冲突层出不穷,都是由于利益的追求所导致的。
这是不是表明人类对利益的追求就应当否定呢?显然不是,纷争的原因只是许多人在追求的过程中,没能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
我们把握了诚信这个原则,...
如何感悟.品味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请你举一例子并简要说明,或用一句...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从古至今,我们人类依然保留的一个传统节日.......对,是春节。
过春节的时候大家都要贴对联、贴福字,还要贴着贴,意思是幸福来到了我们身边。
春节还要放鞭炮,吃饺子。
饺子是“交子”的意思,是旧年向新一年的过渡和交替。
古人以前还会包一个钱币在饺子里面,谁第一个吃到钱饺,谁就会在新一年中有福气,可现代人觉得钱币太不卫生了,就改为包糖了......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比如:过年放鞭炮,重阳节登高等。
就拿过年放鞭炮来说吧。
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呢?原来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一只"年"兽每到过年就来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大家可怕它了!有一年"年"兽又来吃人了,大家都跑到昆仑山。
这时一位年迈的老人却拿来红纸做春联,拿来稻草做鞭炮,还拿来蜡烛做灯笼,"年"兽一看见这些东西吓得魂飞魄散。
从此"年"再也不敢到人间来了,但人们怕它再来人间吃人,便在大年初一放鞭炮。
...
求一篇范文,作文题目《我理想中的初三生活》
在我心中,初三生活就是一部交响曲.它演奏着生活琴弦上的一个个音符,使生命的旋律变得丰富而多彩.它无时无刻不记录着学生的一言一行,它无时无刻不表现着人世间的每一种真情.初三生活是多色纷呈的,它像姹紫嫣红的鲜花点缀着人生美丽的春天.初三生活,悄悄地打开了我已然蒙尘的思想之门.那些啼叫的文字,会教给你种种精美的飞翔方式,让我们不再热衷于朦胧似雾的诗,也不再做那缥缈似云的梦.在岁月的流逝中,认清雾纱后面的自己——人生的道路曲折而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走好走坏,都会深深影响你的一生.初三,正是这个“紧要处 ” !或者说,这是一次让你绽放青春的机遇,至少它也是一次让你放飞梦想的机会.我喜欢语文,就像喜爱生活一样.我总以为自己是语文科代表,这科学得比较好.可进入初三,我才发现自己的视野是多么狭小,而知识的海洋却是那么的宽广.老师上课张口就来的名言名句让我羡慕不已,渊博的知识敲响了我语文脆弱的警钟.科学的颠峰等着我们去攀登,艺术的殿堂等着我们去开启.学好语文,就是对自己精神上的全面包装.从那刻起,我便对初三生活充满了无限的狂热和激情.也正是从那一刻起,我便走向自信,走向自觉,走向主动.我竞选上了学生干部,开始了我更加成熟的生活.在一次次精彩纷现的活动中,在一次次的自我挑战中,我不断地改造着自己:从包罗万象的知识竞赛中,我懂得了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性;从《演讲、艺术》里,我懂得了努力才会有新的天地;从唇枪舌战的辩论会上,我懂得了竞争须要智慧和能力……不断的探索、努力、竞争,就会不断的提高、进步、成熟.我想,即使没有辉煌的未来,却能有无悔的昔日.我相信,到我白发苍苍的时候,回想起初三这段生活,仍不失为最甜美的回忆.是它使我懂得了成功的真谛:必以意志做朋友,经验做顾问,谨慎为兄长,希望为守护神,才能成功在望.假如,生命中不曾有这些,那将是人们一生中最大的憾事.“听说读写”的训练,使每个人的素质大大提高了.每一个过程,都使我们感受着拼搏的幸福,每一个过程,都使我们感受着人生的斑斓.可以这样说,我们的初三生活,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都像灿烂的太阳一样明丽,像天空翱翔的年轻的鹰一样豁达,像浩瀚的大海一样包罗万象.它会让我们一生受益------使我们充满朝气,充满自信,充满创造!使我们的人生变得靓丽多彩!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文学有哪些主要表现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