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解题原则是:“以文解题”;看分值答题(如果多分值最好标出1、2,怕丢分不妨n+1,但有字数限制的概括题除外);尽量用原句,不能用原句的,答题线索一定在附近;审题要细,别看错,别遗漏。
(一)、记叙文阅读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A、谁干什么B什么怎么样) 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 、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3、写法上:气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以《孔乙己》为例,开篇关于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绍便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势利,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了铺垫。
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
了气氛,是否设置了背景,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题,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七、评价感悟类
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感想启迪类答题方法:
1.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
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
3.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
4.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词句品味类答题方法:
词语品味答题方法:
A.了解词性感情色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B.分析修辞,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
句子品味答题方法:
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去体会。
B.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
C.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 ★答题方式: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
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答题方式:本段运用了? ?的描写手法, 塑造了(如果是侧面描写用衬托)??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十、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十一、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类考试类型及答题方法:(适用于其他文体)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当通顺。 十二、赏析表达技巧
抒情:引起读者的共鸣,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说明: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描写:身临其境,栩栩如生
记叙文中的议论: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记叙: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例:《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看到“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一句交代了时代背景。)
★答题方式:本段采用了? ?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的? ?感情,起到使读者??的作用。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二)、议论文阅读
一、确定中心论点的主要方法是:
①标题要区分论题和论点②开篇点题 ③篇末点题(“所以、总之、归根结底、一句话”)④概括论据证明的观点 。
方法: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二、论据知识的考查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剖析论据。论据替换、论据能否证明类似论点并说明理由,引用这一论据作用等。
②补充论据。原则:必须真实;要典型;要能证明论点
方法:
一定要看清楚是让你举什么样的例子,是名人的还是其他的。
A、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B、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答题方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③概括论据的内容(规定字数)。格式:人物(事物)+主体特征(发生发展结果) ④调换论据的顺序、删除等(往往不能调换,论据的前后肯定有相照应的词语和句子)
⑤根据论据概括段落的观点、内容。
三、 重点考察文章或段落的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通过??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使论述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有力的论证论点
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名言来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更具有权威性,有力的论证论点
比喻论证:用??来比喻 ??,把??这一深奥的道理,说得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论证论点
对比论证:把??和??放在一切比较对照,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显得
论证严密,说服力强,给人印象深刻。有力的论证论点
注意: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的论证论点一句必不可少。找论证方法时,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就可以万无一失。
★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四、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有立论、驳论两种。反驳方法有三个:①驳论点②驳论证③驳论据
五、议论文的段落作用:结构加内容
开头作用:①提出论题或论述的内容,为下文的论述做铺垫②提出论点。 结尾作用有:①总结全文,得出或深化论点②发出号召,提出希望、展望。
六、议论文语言的最基本特点:准确、严密。
常见考点:修饰、限制、强调等词语的严密性、准确性的理解;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
七、开放性试题:写读后的认识和感受。
八、引用小诗、故事的作用:增强趣味性,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若是在开头,还有引出论题(论点)的作用.
(三)、说明文阅读
一、明确说明对象及主要内容:事物(说明对象)或事理(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
二、怎样抓住说明文的特征呢?
从说明事物的内容入手,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抓住中心句及关键词。
三、理清说明顺序。①时间顺序②空间顺序③逻辑顺序(A、总—分;B、总—分—总; C、分—总)
四、说明文开头作用有:①引出说明对象②引出说明的内容③提出说明的问题。 结尾作用有:①总结全文②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
五、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 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8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 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六、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
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
1.“××”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范文二:现代文阅读《菜花》
【小题1】?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静.?没有香味,?色彩单调 ? 平凡? 【小题1?】从不同角?度表现主题?,突出主旨?;后两者是?对前者的衬?托 【小题?1】因为“?父亲”平凡?的人生、平?凡的生活与?菜花的象征?意义相似 ?【小题1】?作为文章线?索;象征平?凡而美丽的?事;借菜花?表明自己对?平凡而美丽?的事物的赞?颂和对往事?的回忆
【?小题1】形?象地说明人?生丰富多彩?,有着广阔?的空间,人?人都能根据?实情施展自?己的才能。?
解析【?小题1】感?知文本描写?的内容,依?次写出文中?写出白菜花?的特点,即?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静.?没有香味,?色彩单调,?并能概括出?菜花生就平?凡的品质。?
【小题1?】了解衬托?手法的特点?,并明确其?手法在选文?中的表达作?用。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做具体分析?。在这里写?大旱萝卜和?油菜花衬托?出大白菜的?品性。 【?小题1】托?物言志,在?这里平凡的?菜花象征了?“父亲”平?凡的人生、?平凡的生活?,学生能体?会象征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小?题1】这是?有关文章结?构问题的考?查。选择散?文组材线索?难度较大,?这需要对这?篇散文的内?容掌握得比?较扎实,才?能对文章线?索有正确的?理解。本文?以"菜花"?为线索;了?解文本内容?,理解文中?“菜花”的?象征意义,?学生内容表?述合理即可?。 【小题?1】感知文?本内容,理?解本文的思?想主题,作?答时,能结?合文本主题?来进行阐述?表达合理即?可。
赏析?:
? 花实在是?太多太美,?随便找一朵?也会比白菜?花、罗卜花?、油菜花美?得多,可作?者却偏偏要?写这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的花,也?许这是作者?对人生的体?悟相通的,?在孙犁看来?,人生未必?是轰轰烈烈?的,而一个?平凡的人生?老病死,劳?作与取获,?其中便蕴藏?着生命最本?质、最原本?的喜悦和衷?愁。
? 佛经说?:“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珍惜每一个?生命,你就?发现,生命?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总?会有其产生?、生长和灭?亡的过程,?把握住了生?命的辉煌,?一样可以照?耀人生。
? 生?命也是一样?,并不是每?个生命都是?辉煌的,并?不是每个生?命都是灿烂?的,大多数?生命只能是?在平凡的岁?月中完成其?生长的全过?程,也许他?们发出的光?不足以照耀?一个世界,?但也是这个?光芒万丈的?世界的一分?子。
? 孙犁的?菜花告诉我?们:美是需?要发现的,?可发现美是?需要一颗善?良的心。用?心灵感知世?界,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是如?此之美。
? 著?名作家孙犁?的作品素以?清新、淡雅?、飘逸著称?。《菜花》?这篇散文也?不例外。作?家以娴熟之?笔,由花及?人,借花明?理,为我们?揭示出深邃?的人生哲理?,读来令人?深思。
? 文章?首先为我们?描写了三种?菜花:书房?案头、厨房?桌下的白菜?花,院中花?盆里的萝卜?花,田地里?一片金黄的?油菜花。这?三种菜花有?着共同的外?在特点:颜?色素淡、色?彩单调、味?淡、朴素平?常。然而,?它们也有着?共同的内在?意义:有顽?强的生命力?,也能“亭?亭玉立”,?也能开花,?也能招来蜜?蜂,供人们?欣赏。在这?里,作者以?一种赞美的?眼光审视菜?花,赋予菜?花一种平凡?的美,一种?平凡中见伟?大的高尚品?质。
? 接下来?,文章插叙?了关于父亲?的往事,看?似闲笔,随?手拈来,实?则作用很大?。这正是散?文中“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表现?所在。在这?里,作者运?用联想,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引?起了读者对?人生的思考?。父亲与菜?花看似相互?联系不大,?实际上父亲?却像菜花一?样,生活平?凡却有着生?命的美。作?者正是要通?过这些平凡?的菜花、平?凡的人,来?歌颂平凡的?人,歌颂平?凡的人生。?文章由物到?人,赞叹父?亲平凡而艰?辛的一生,?使菜花言近?旨远,含义?深刻了。
? 其?实,人生能?轰轰烈烈固?然伟大,但?能像菜花那?样,在平凡?中呈现生命?的美丽,生?命也照样有?价值。这就?是本文告诉?我们的人生?真谛。
?
范文三:现代文阅读技巧
第一类:记叙文阅读
一、考点:记叙文的标题
常见题型:
(一)标题有什么作用?(或问文章的题目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揭示文章主旨; 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标题的含义:需要从两方面回答 1. 表层含义; 2. 深层含义。
(三)给文段拟标题。
答题方法:
⑴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⑵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 6个字左右。
二、考点:线索
常见的题型:
(一 )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题方法 : 寻找线索的方法①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 感情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1. 以时间的变换为线索。
如 《伟大的悲剧》 就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及覆灭。 时间标志是:1912年 1月 16日—— 1月 18日—— 2月 17日夜 1点钟—— 3月 2日—— 3月 21日—— 3月 29日。
2. 以地点的推移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题目“从……到……”就可看出,由一个地点转到另一 个地点,人物活动空间很大。
3. 以时间的变换为线索和以地点的推移为线索有时又是交叉不可分割。
如《登上地球之颠》中登山运动员的行踪:在 8500米——第二台阶处——要“死亡地带” 的高度上—— 8830米左右的地方——峰顶。
4. 以人物的行踪(见闻)为线索。
如《最后一课》一文就是以“我(小弗郎士)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
5. 以一件事情为线索。
如 《皇帝的新装》一文情节发展的线索就是: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 穿新装——展新装。”
6. 以一物为线索。
一物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具体事物。如《羚羊木雕》一文的线索是围绕“羚羊木雕”来 展开的,它在文章结构、实现主题、塑造人物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时,一物还具有象征的意义的事物。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 “花儿落了”一语 双关,既指爸爸种的花落了,又指爸爸的生命。
7. 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如《阿长和三海经》一文就是以“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憎恨、讨厌——敬重、爱 戴(阿长)。
另外, 有的记叙文不只有一条线索, 而是灵活的,巧妙的运用多个线索。如明线和暗线 相互交织, 主线和副线相互交织。 文章 《藤野先生》 一文就有明线和暗线两个线索:明线是, 鲁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总之,阅读记叙文时,找出文章的线索,有利于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 章的主题。
(二)本文线索的作用?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 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 晰。
答题套路:如:文章以 “……” 线索, 中间串写了 “……” 、 “……” 几件事, 组成一种 “冰 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三、考点:记叙的顺序——顺序、倒叙、插叙
常见题型:
(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
(二)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1) 顺叙 (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 深刻。
(2) 倒叙 (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 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 (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 形象,突出中心。
写作技巧
伏笔——也是叙述的一种手法。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四、考点:内容概括
常见题型:
(一)请概括选文的内容。
(二)文章为刻画人物写了哪几件事?请加以概括。
答题方法:人(物) +(核心)事件 +结果
注意:有些文章,人 (物 ) 中的“物”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动物。
五、考点:归纳中心思想
常见题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中心思想)。
答题方法:
①从分析文章的标题入手。一些文章的标题就表明了文章的中心。如《背影》。 ②从分析文中的点题句、 关键句入手。一片文章的点题句、关键句,往往揭示了中心意 思。有的文章是开篇点题,有的篇末点题。而关键句指的是议论句、抒情句。记叙文中议论 句、 抒情句常有画龙点睛之功效, 有的是交代写作意图或时代背景等, 对于准确归纳中心思 想有重要的作用。
答题格式:
1. 写人、记叙类:本文通过叙述(或描写) ------(事情),表现了(反映了)人物的——— (性格特征或品质),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
2. 写景、状物类:本文描写了 ------抒发了(表达了) ------思想感情
六 . 考点:记叙文的人称:
常见题型:本文运用第几人称来写,有什么作用?
1. 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 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
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 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 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 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 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七、考点:文章语段的作用分析
答题方法:从内容、结构两方面作答。
1. 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设置悬念。
结构上:总领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内容,引出下文——————。
3. 文末:内容上:点明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结构上:总结全文,首尾照应。
八、 考点:句子理解
常见题型:
1. 结合课文,请谈谈你对 xx 句话的理解。
2. 关键词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答题方法:
A 从修辞角度分析,说明运用修辞的表达效果或目的。 (比喻、拟人、夸张、反问、对比等 )
B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表达的思想感情
C 联系文章中的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思考作者在句子中想要传递的信息。
D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
议论句分析其蕴含的哲理
抒情句分析抒发的感情
描写句分析创设的意境
E 分析出句子的含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F 句子中重点词语的作用:
形象性作用:主要是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具有鲜明、生动、传神等作用
结构性作用:主要是指词语在全篇或者某一段中的照应,过渡
九、考点:语言赏析题
常见题型:
1. 请分析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 请赏析下列句子:“……”。
答题方法:语言赏析包括对某个词语或整句话的赏析,通常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赏析:
1. 修辞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对偶、反语等)
2. 人物描写角度(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
3. 从动词、形容词、叠词、大词小用、贬词褒用等角度赏析词语的生动传神。
十、考点:联系文章的具体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答题方法:先说人物性格,再联系原文句子分析。 (注意:分析选文人物性格,要求起码要 写上两点性格)
答题格式:文中体现了人物……的性格,如“……”中可以看出。
十一、考点:写作手法(也叫表现手法)一般常考的有:(对比、伏笔铺垫、前后照应、欲 扬先抑、以小见大)等。
常见题型:分析某段落的写作方法,以及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方法:先说运用了……写作方法,再说明其作用
注意:以下几中写作手法的作用是
(1)对比的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2)伏笔铺垫的作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前后照应的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突出文章主题
(4)欲扬先抑的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 (人物 ) 的特征
(5)以小见大作用:小处着笔选材,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答题格式:运用了……写作方法,它的作用是……
十二、考点: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常见题型:
(一)区分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区分方法:
1.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 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 等表现对象富于特色的细枝末节的描写。
环境描写是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自然环境: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的作用 社会环境: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
3. 抒情: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的表达方式。
直接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议论: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表达方式。
5.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 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中抒情与议论的作用
议论一般用于记叙文的开头是解决为什么记叙的问题; 用于记叙文的中间是起衔接作用; 用 于记叙文的结尾,起着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议论句就是记叙内容的中心, 就是揭示具体事物所具有的思想意义的话。 所以在 概括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时,要注意抓议论句,通过议论看作者对记叙人、事件的评价, 这就是了解主题思想的重要途径。
记叙文中的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其所记的事物、 人物带有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 句子。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之一。
抒情也是作者思想、观点、立场的流露,是作者对审美客体的评价,表现着对所叙之事 的褒贬和评价。抒情往往与叙述、描写、议论配合运用。抒情在记叙文中运用得好,可以渲 染气氛,表达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十三、考点: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启示)
答题方法:先谈我的感受(启示),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注意:有时候是结合自己 的阅读体验来谈,要认真审清楚题目)
答题格式:我的感受(启示)是……如在我的生活中……
十四、描写方法:描写按内容分,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按特征又可分为白描、细描、衬 托、烘托、渲染、对比、情景交融等等。
人物描写
常见题型:某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 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 性格(情感、心理)。 1. 肖像描写(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 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 例如:她有着乌黑的头发,粉红色的外套称托出她那水灵灵的脸蛋。
2. 动作描写(行动描写):
3. 语言描写:
4. 心理描写: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
5. 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 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他皱着眉毛,一种厌恶的神情。神态描写也叫表情描写。
环境描写
答题方法:作用: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心情;③推动情节的发展。
答题格式:这处景物描写写出景物的……特点,渲染了……气氛(或烘托某人……心情,推 动情节的发展或者是为下文做铺垫)
1. 自然环境描写
2. 社会环境描写
五觉
视觉描写
触觉描写
嗅觉描写
味觉描写
听觉描写
按叙述分
可以将描写 (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分为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 写。
1.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 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 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 写, 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 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可分为动景、 静景描写。 4. 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 内在或外在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范文四:现代文阅读2
现代文阅读 ------小说阅读
专题二 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1)标题含义题
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或特殊的修辞手法(比喻、双关)或表现手法(象征)分 析其余文章主人公、事件(情节)、中心的联系。具体步骤如下:
(2)标题作用题
从线索、人物、文章主要内容、主题四方面综合作答。具体步骤如下:
◇ 1线索作用 :标题是文章的行文线索,建立了情节、人物、主题之间的关系, 例文:《琴证》。
◇ 2人物作用 :○ 1明确人物形象(找到和此人物相关的情节以及其他人物相关 的情节)。
○ 2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人物形象概括,例文《萝卜花》、莫泊桑《项链》。 ○ 3线索是人物之间关系的纽带,例文:冯骥才《雕花烟斗》。
◇ 3情节作用 :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例文:《萍水相逢之美》),或某个 情节的作用。
◇ 4主题作用 :○ 1某人物有某种美好品质或心灵,值得我们学习 /赞美(反映人 物的小说)。
○ 2对某事件 /社会现象进行深刻的反思,提出呼吁。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一)最初的温暖
①男孩小时候家里很穷, 甚至有时连上学的本子也买不起, 常常用完了正面用反 1
面。一天,班里来了位新生,是个漂亮的女孩,扎着鲜艳的蝴蝶结,背着一个让 全班同学都眼红的书包。
②女孩跟他成了同桌。 她的文具盒里装满了各种漂亮的笔和橡皮, 她还有很多崭 新的方格本,甚至有精装的笔记本。男孩偷眼看,心里既嫉妒又眼馋。
③男孩自尊心很强,怕女孩笑话,本子用完便不再用反面,也就不记笔记,只靠 脑子记。女孩感到很奇怪,有一天问他,他说:“会了,不用记了。”女孩好像 明白了什么,主动拿出两个本子给他,男孩拒绝了,女孩羞红了脸,几天不和他 说话。有一次,班里组织看电影,每人交 5分钱,男孩没有钱,就没有报名。女 孩高兴地跑到他跟前,说:“明天下午看电影,我替你把钱交了。”男孩气恼地 说:“我不去,用不着你给我交。。”女孩委屈地哭了,说:“你以后还给我还 不行吗 ? ”男孩没有再说话,勉强答应了她。
④第二年, 女孩的家要搬了, 男孩不知道要搬到哪儿, 只觉得有一种留恋的感觉, 仿佛丢了东西似的。 知道她走的日期后, 那一天他没有去上学, 早早地候在一个 十字路口 ----县城开往外地的车辆都要经过这。 终于, 一辆大货车开了过来, 女 孩和她的哥哥站在车厢里。 女孩看见了他, 高兴地向他挥, 男孩想跟她说点什么 可没有说出来,车速很快,一溜烟从眼前过去了。
⑤第二天上学, 班里一个女同学给男孩送来一个沉甸甸的牛皮纸包, 说是同桌留 给他的。 男孩打开, 是厚厚一摞没用过的各式作业本, 还有她用过的漂亮文具盒, 里面装满了铅笔, 还有一支能抽水的钢笔。 笔中间夹着一张纸条, 上面写着:“送 给我最好的同桌。”
⑥男孩哭了,他突然觉得, ,从那天起,他的心知道了什么叫疼痛。
⑦那个文具盒, 他一直保存着, 有时候拿出来看看, 眼前会晃动着一对鲜艳的蝴 蝶结,一跳,一跳……
⑧几十年过去了, 男孩读完大学, 又读了博士, 打拼多年后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 老总。 阅尽沧桑后, 他越来越怀念那个当年跟他同桌的小女孩, 于是在报纸上登 了寻人启事,寻找那个叫王丽晨的女孩。
⑨电视台的记者闻讯后, 邀请他做了一次访谈, 面对现场的许多观众, 他把藏在 心底的那段往事说了出来, 说到动情处, 他几次哽咽, 说如果能见一见当年同桌 的女孩,此生也就无憾了。
⑩主持人问他:“为什么非要见她呢 ? 相见不如怀念,保留最初的那份美好,为 她祝福,不是很好吗 ? ”
? 他摇了摇头。
? 主持人又说:“丽晨现在已经步入中年,也许已经发福,也许过得很不如意, 如果是这样,你还会执意见她吗 ? ”
? 他说:“是的,我想当面对她说声谢谢。另外,如果她有什么难处的话,我想 尽自己所能帮她一把。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着她,甚至没有一天忘记过她,小 时候,因为贫穷,我看过太多的冷眼,但她给了我最初的温暖,这成了我生命的 动力……”他已经泪光莹莹, “我想看见她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着新 鲜的空气,沭浴着温暖的阳光……”
? 几天后, 他收到一封信:“亲爱的刘同学, 不瞒你说, 那天我就坐在观众席上。 之所以不见你, 并不是因为你太富有, 或者我已经老了, 而是有些美只适合放在 心里,就像一坛陈酒,—旦打开味道就淡了。感谢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活在你心 里, 如果你对我心存感激, 那就在心里保存那份最初的美好并把它传递下去吧。 ”
2
? 信是那位主持人写的,王丽晨是他的妹妹。她已于三年前病逝。
文章以“最初的温暖”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 (3分 ) 答:
(二)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
1. 这些年来, 一直有一个影子在我脑海里, 既模糊又特别清晰。 在大学毕业 之际,我要去揭开这个谜底,完成这个埋藏了十年的心愿。 阅读材料
2. 19号,我选了这个时间启程,因为 19号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一个我最喜 欢最期待的日子。 火车驶向春城的黄花小镇,窗外不时闪过的景象,陌生而又 熟悉。我小心地抱着书包,紧贴在胸口,那里面,装着我十年的秘密。我仿佛感 觉到自己的心跳,是期盼?是激动?或者,两者都有吧。
3. 下午 3点,火车终于到达了我在地图上千百次查看过的黄花小站。当踏 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我感觉到心跳竟是如此的强烈!有些印象,毫无由来,却异 常清晰。我在小镇一个僻静的角落里找到了“黄花邮局”。此时的心,竟然那样 宁静。我静静地走过去,推开那扇玻璃门。这个样子,原来就是这个样子!站在 大厅, 我有点手足无措。 保安走过来, 问我需要什么帮助, 我不知所以地点点头, 也不知怎么的便坐在了靠门口的座位,因为我要等一个很重要的人。
4. 3点半, 3点 40, 3点 45……我不断地看时间,终于,到了北京时间 4点整,大厅的时钟滴答滴答,整点报时。我的心紧张起来。我不由自主地站起 来,盯着门口,盯着进来的每一个人。一对老夫妇,脊背佝偻,步履蹒跚,彼此 搀扶,径直往窗口走去。
5.“还是照以前一样,把钱寄到这个地址。”老人说。旁边的老妇人一定 是他的妻子,紧紧靠着他,也使劲地在点头。服务员点点头,迅速地敲打键盘, 看得出, 她一定为这对夫妇重复过很多次这项工作。 我悄悄走过去, 清楚地看见, 那上面的名字正如自己所料。 是他俩, 就是他俩! 十年累积的情感再也无处藏匿, 我的心几乎要跳出来, ____, 我好不容易忍住眼泪, 终于说出准备了千万次的话 语:“父亲,母亲,我就是您 10年来一直资助的那个孤儿。”
6. 10年前,因为一次车祸,我必须做心脏移植手术,而与此同时,在春 城,有一个女孩也遭遇了一场车祸,可惜,她没有我幸运,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 界。 但我后来才知道, 其实她并没有离去, 因为她的父母同意把她的心脏移植到 我身上。不仅如此,得知我的父母在车祸中罹难, 10年来,他们每个月都会寄 一笔生活费给我。
7. 从邮局查询得知,就是在这里,日期是 19号,时间是下午 4点。当我终 于走向独立,大学毕业,被一家大型企业录用的时候,我要完成感恩的心愿。我 终于来到了这里,看到了魂牵梦绕的一切。
8. 我小心地从书包里取出两串项链,每串项链都用 60颗纸折的小红星串 成。 120个红星,代表着 3650个感恩的日子,代表着 3650个思念的心情……
3
9. 我把项链恭敬地挂在两位老人的胸前。项链渐渐变成了两颗闪闪发光的 红心, 我分明看到红色的光辉照亮了周围的一切, 我分明听到我的心和这两颗红 心一齐跳动,我分明感觉到老人的爱已将我包围。
10. 老人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说:“我的孩子啊,你怎么来啦!”我泪如 泉涌,泣不成声。
11.父亲,母亲,我过来,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
本文标题 “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 有何含义?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对文章主题 的理解和感悟。(6分)
(三)红橘甜了
骆 驼
放下电话细一思量,这已经是父亲第四次催我了。父亲说,这场大雪过后, 红橘更甜了,硬是甜得入了心呢 ! 说这话时,那声音挺富激情的。父亲的意思, 要我快些回去,尝尝今年橘子的味道。
父亲精心侍弄的那些红橘树, 是十多年前我从外地弄回去的。 那一年我刚参 加工作,为了表示孝心,我特地买了十几株红橘苗,回家同父亲一 起栽下。从 此,父亲便精心侍弄那些树苗,似亲儿女般。浇水、施肥、修枝、杀虫,那严肃 劲,不亚于教育我们。那些果树也很通人性,几年后便出落得挺拔而多姿。我记 得第一年花开时节, 父亲在电话里像孩子见到第一场雪那般激动, 父亲说, 白花 花的满树枝啊,香气跑了好几里呢 ! 当乡亲们夸奖橘花的香气时,父亲又像孩子 受了老师表扬那般露出羞涩的神色, 说, 这树是我儿子从县城弄回来的优良品种 呢 ! 就这样,父亲怀着兴奋和渴盼的心情,等待着橘子的成熟。那几个月,我们 隔几天总接到父亲的电话。 橘子有指头大了呢 ! 橘子有乒乓球大了呢 ! 橘子有鸡蛋 大了呢 ! 有些橘子有黄色了呢 ! 有几个橘子全部黄了呢 ! 父亲总是在说橘子 ! 那一年, 父亲将首先变黄的橘子采了下来, 并打来电话, 叫我快些回去尝尝 ! 时至年末,我们哪能抽出时间啊 ! 在苦苦等待后,父亲同母亲商定,第一批橘子 一定要送来让我们尝尝。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 树是儿子买的, 也是儿子跟自己一 同栽下的,儿子不吃第一个,谁吃 ? 在那个飘着大雪的冬日的早晨,父亲从百里 之外的故乡, 带上十九个首先成熟的红橘, 来到我的面前。 看着我们一家三口甜 甜地吃着甜甜的红橘,父亲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我们劝他,你老也快尝尝呀。父 亲说,我早吃过了,一天好几个呢 ! 我的泪便涌上来,因为父亲出发后,母亲在 电话里告诉我, 父亲带来的第一批橘子是十九个。 我强压泪水, 挑了个最大的剥 开后,双手递到父亲面前。 ‘父亲颤巍巍地接过橘子,拿一瓣放进嘴里,慢慢咀 嚼。我再次从父亲脸上看到了我参加工作第一天父亲送我时的表情一。
就这样,每年第一场大雪后,父亲便会来给我们送红橘。然后,他将红橘分
4
送给邻居,其余的便去市场上卖了。后来,妻子就说,爹怕是糊涂了吧,橘子现 在几角钱一斤,来回的车费就要几十元,该买多少橘子呀 ! 再说了,红橘越来越 没有市场了, 味道越来越差了, 哪能比得上如今的优良品种呀 ! 我没有正面回答, 只是沉沉地回了一句话, 父亲哪里是为那几个橘子啊 ! 妻子思索 一阵, 说, 也是, 只要老人高兴,就由着他。
父亲越来越老了,雪后的山路上,他再也不能健步如飞了。妻子说,年前我 们干脆抽两天时间回去看看吧 ! 回去那天,父亲正坐在火塘边,望着树上的橘子 发呆,看到我们,父亲一愣,随即便孩子般叫着母亲的名字。我看见父亲眼中的 泪水滚落下来。父亲抹一把泪,说,这屋里,烟太大了……
次日, 我邀了儿时的两个好友, 决定将剩下的红橘弄到市场上去卖, 父亲自 然是十分高兴。 我将红橘分送给了我的故交, 并嘱咐他们千万别告诉父亲。 我掏 出一百元钱,换成了零钞,将其中的九十六元八角送到了父亲手上, 异常高兴 地对父亲说, 今天碰到几个外地人, 将果子抢购一空, 价格比往年高出近一角钱 呢 !
父亲脸上满是欣喜的神色,说,太好了,明年,我要更细心地照顾它们 ! 我 别过脸去,说,这屋里,烟太大了……
题目是 “红橘甜了” , 请结合小说内容, 具体说说文中表现了哪些方面的 “甜” 。 (6分 )
(四)快手刘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 . 都是时间的富翁。有时我呆在家里闷得慌 . 或者父亲嫌我太闹 . 打 发我出去玩玩 . 我就不免要到街口 . 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 . 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 . 洞眼插着一排排 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 . 俗称“小碗扣 球”。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 . 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 球儿 . 你连眼 皮都没眨动一下 . 嘿 ! 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 . 我亲眼瞧见 他手指飞快地一动 . 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 . 便忍不 住大叫 :“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 . 我看见了 ! ” “你看见了 ? ”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球 朝我惊奇地一闪 . 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 “不会吧 ! 你可得说准了。 猜 错就得买我的糖。”“行 ! 我说准了 ! ”我亲眼所见 . 所以一口咬定。谁知快手刘 哈哈一笑 . 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 :“瞧吧 . 在哪儿呢 ? ”咦 . 碗下边怎么什么也 没有呢 ? 难道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 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 . 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 . 同样什么也没有 ! 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 . 举 在头顶上 . 口呼一声 :“来 ! ” 双手一摇茶碗 . 里面竞然哗哗响 . 打开碗一看 . 四只球
5
儿居然又都在碗里边。 四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 “你输了吧 ! 买块糖吃就行。 这糖是纯糖稀熬的 . 单吃糖也不吃亏。 ” 我臊得脸发烫 . 在众人的 笑声里买了块棒糖 . 站到人圈圈后边去 . 从此我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 ④他那时不过 40多岁吧 . 正当壮年 . 精神饱满 . 肉重肌沉 . 皓齿红唇 . 乌黑的眉毛 像是用毛笔画上去的。他一 边变戏法一边卖糖一双胖胖的手 . 指肚滚圆 . 却转动 灵活。这双异常敏捷的手 . 大概就是他绰号“快手刘”的来历。我童年的许多时 光 . 就是在这最最简单又百看不厌的土戏法里 . 在这一直也不曾解开的迷阵中 . 在 他这双神奇莫侧、 令人痴想不已的快手之间消磨掉的。 他给了我多少好奇的快乐 呢 !
⑤我上中学后 . 就不常见到快手刘了。 只是路过那街口时 . 偶尔碰见他。 他依旧那 样兴冲冲地变着“小碗扣球”。
⑥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 . 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往昔美好 的故事 . 亲切的人物 . 甜醉的情景 . 就像鲜活花瓣夹在书里面 . 再翻开都变成了干 枯的回忆。谁能使过去的一切复活 ? 那去世的外婆 . 不知去向的挚友 . 妈妈乌黑的 卷发 . 久已遗失的那些美丽的书 . 那跑丢了的绿眼睛的小白猫……还有快手刘。 ⑦高中二年级 . 我回家 度假。 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 喊又叫。 走近一看 . 心中忏然一动 . 竞是快手刘 ! 他依旧卖糖和变戏法 . 但人已经大 变样了。十年不见 . 他的模样接近了老汉。他分明换了一双手 ! 手背上青筋缕缕 . 指头绕着一圈圈皱纹 . 快像吐尽了丝而缩下去的老蚕……他抓着两只碗口已经碰 得破破烂烂的茶碗 . 笨拙地翻来翻去 ; 那四只小红球儿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 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 他的手不灵了 ! 孩子们叫起来 :“球在那儿呢 ! ” “ “在 手里哪 ! ” . “指头中间夹着哪 ! ”
⑧我也清楚地看到 . 在快手刘扣过茶碗的时候 . 把地上的球儿取在手中。 这动作缓 慢迟钝 . 失误就十分明显。 孩子们吵着闹着叫快手刘张开手 . 快手刘的手却捧得紧 紧的 . 朝孩子们尴尬地掬出笑容。 这一笑 . 满脸皱纹都挤在一起 . 好像一个皱纸团。 他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 :“是在碗里呢 ! 我手里边什么也没有……”
⑨当年神气十足的快手刘哪会用这种口气说话 ? 这些稚气又认真的孩子们偏偏不 依不饶 . 非叫快手刘张开手不可。他哪能张手 . 手一张开一切都完了 . 我真不愿意 看见快手刘这副 狼狈的、惶惑的、无措的窘态。多么希望他像当年那次—由于 我自作聪明 . 揭他老底 . 迫使他亮出个捉摸不透的绝招 . 小球突然不冀而飞 . 呼之 即来。如果他再使一下那个绝招 . 叫这些不知轻重的孩子们领略一下名副其实的 快手刘 . 瞪目结舌多好 ! 但他老了 . 不会再有那花好月圆的岁月年华了。
⑩我走进孩子们中间 . 手一指快手刘身旁的木箱说 :“你们都说错了 . 球儿在这箱 子上呢 ! ” 孩子们给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 . 都瞅那木箱 . 就在这时 . 我眼 角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的快速把手里的小球塞到碗下边。“球在哪儿呢 ? ” 孩子们问我。 快手刘笑呵呵翻开地上的茶碗说 :“ “瞧 . 就在这儿啊 ! 怎么样 . 你们 说错了吧 . 买块糖吧 . 这糖是纯糖稀熬的 . 单吃糖也不吃亏。”
小说用较多文字写了快手刘的“不灵”和“失手”,为什么还以“快手刘”为题 呢 ?
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 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 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初中语文铺导网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 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B. 劳其筋骨 / 无案牍之劳形
C. 曾益其所不能 / 荡胸生曾云
D. 百里奚举于市 / 愿为市鞍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 必先苦其心志 / 其如土石何
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人不知而不愠
D. 管夷吾举于士 /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人要有所作为, 除了必须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外, 还必须在精神上、 意志 上经受磨炼。
B. 一个国家要免遭灭亡, 既要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 又要警惕敌国外 患。
C. 论证严密,首先从造就人才说起,再论国家存亡之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 论。
D. 通篇设喻说理,行文有气势,句式灵活,语言犀利,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
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竞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 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 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选②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 不止干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俟 :等待。 ②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指“隐蔽”之意。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将啮 . 其喉 (2)信 . 不诬哉
2. 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乃 伪 睡 以 俟 则 二 狼 伺 其 未 觉 将
啮 其 喉 犬 阻 之 不 使 前 也。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的狼有什么相似之 处?(用原文回答)(3分)
答:
磨练
〖说地〗
有一枝竹子不停地抱怨着, 抱怨工匠手里拿着尖锐的刀子, 在它身上一刀刀的削 刻、穿洞。竹子痛得哇哇大叫,央求工匠住手。工匠感叹的对竹子说:“如果我 不在你身上凿一个洞的话, 你永远也只是一根普通的竹子而已; 一枝光溜溜的竹 子,是无法发出美妙的声音来的。”竹子很委屈的诉苦着;“但是真的很痛!” 工匠肃然道:“虽然我穿这些洞会让你受伤,但你若忍不住痛的话,你永远不能 成为一支箫。我的刻削是为了你,让你成为一个有价值、有用途的乐器啊!” 〖谈天〗
人生一支普通的竹子, 若不经过琢磨穿洞的痛苦, 哪能成为一支发出悦耳之声的 箫或笛子?不经过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一个人的成长, 若非经历无数 的磨练, 哪能培养歘健全和谐的人格; 若非圣灵之斧的雕刻, 哪有来自生命深处 所发出来的赞美!
〖经文〗
创 41:52
神使我在受苦之地昌盛!
8
范文五:课外现代文阅读
课外现代文阅读(一)(2013-1-5)
远行
一走进大溪滩,就能望见我家的屋,望见那扇开启着的门。门像掉光了牙齿的老人之口,像是要说什么,又像是什么也不想说。有时,我觉得门总是在等。
我去县城参加征兵体检,合格了。该怎么向父亲母亲说呢,他们愿意儿子离开那么长久吗?
母亲坐在门槛上,两手抵在下巴上,目光恍惚。听我叫她一声,眼睛就有些红了,扯起围裙揩眼角,叹了一口气说:你一定验上了。母亲说完就离开门槛去烧夜饭。
我就坐在母亲坐过的地方,屁股下面热烘烘的。父亲声音很低地说:你娘等你半天了。
第二天起,我就发觉,芋艿、薯丝炒辣椒、大白菜,这些平日里最爱吃的菜,几乎每顿都有。我对母亲说:你不用搞这搞那了,我又不是可认识,我是你儿子。母亲说:儿子出门就是客。娘对不住你。人家儿子上大学出远门,都要办一桌酒肉饭的。娘办不起,你别怪。
母亲杀了一只鸡,这是我们家唯一的鸡。这鸡过年要派大用,母亲却将它杀了。她像是早有准备,把弟弟妹妹都支开,才端出鸡让我吃。我怎么咽得下,我坚持全家人一起吃,不然,我一口也不吃。母亲只好让步。吃的时候,弟弟妹妹们却都不肯往鸡肉里动筷子。后来我发现母亲的眼睛都在往弟弟们妹的脸上瞟。
我离家的日子快到了,母亲愈发忙,门槛上跨进跨出的,忙得她平日里最喜欢坐的门槛也不坐了。
终于到了这天。早晨,我睁开眼时,看到我脑袋旁摆着一套崭新的蓝咔叽布中山装。这是母亲的习惯。每年过年时,母亲总是在年夜里悄悄放上一套新衣在我枕头旁,让我能穿着新衣去和村里的小伙伴们比谁的衣服做得好。比过了,就疯玩。常常是,新衣服穿一天就弄得很脏或把扣子绷掉了。晚上,母亲一边给我钉扣子,一边埋怨我:你这孩子,娘给你做套衣服不容易,你怎么一点都不爱惜??今天,我又穿上新衣服了。我知道该怎么爱惜,却要走了。
村子里的人知道我要走,都来看。屋子里,屋门口,有不少人。房里只有母亲。母亲坐在一只旧的箱柜前,箱柜上翻开一只梳妆盒。梳妆盒是母亲的陪嫁,这几年不大见到她用,梳妆盒很旧了,镜子已经氧化得斑斑点点。母亲的脸映在镜子里,我看到母亲的脸也斑斑点点。母亲很耐心很仔细地梳着头,头发滋滋的。母亲将扑了水的头发梳得很光鲜。
母亲见我很仔细地看她,就不好意思地一笑说:娘老了。我连忙说:娘不老。
娘就笑笑。结果一笑笑出满脸皱纹。
我见了,心里怦然一动,眼眶里热热的,便连忙退出房门。
该上路看,门外有很多人送我。当我一脚跨出门槛的时候,无意之中碰了一下我家的木门,木门吱——嘎叫了一长声。回来,这一声也很深地刻进我心里。
突然,有个女人叫了一声,说:你们家今天跟过年一样。我发现,我们家人人都穿着新衣服,的确跟过年一样。
我走到母亲与父亲面前,想唤他们一声,结果喉咙里像堵着什么,只是低低说一声,我去了。我点点头,父母亲也就点点头。
我在大溪滩的旷野里,再一次回头,再一次遥望我家的门。我母亲穿着新衣,梳着很光鲜的头,倚在木门上。父亲坐在门口,猛抽旱烟。
从这时起,我不知道,父母以及那扇我走进走出的门是离我近了还是开始遥远了?? 1.从母亲爱儿子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分)
1
2.看到娘“一笑笑出满脸皱纹”“我”“心里怦然一动”。请用第一人称写出此刻“我”的心理活动。(60字左右)(3分)
3.文章多次写到“门”,其作用是什么,(3分)
4.对画线句中的“远”和“近”如何理解,结合文意说说你的看法。(4分)
留几本书在窗台(12分)
?星期天收拾房间,顺便整理书柜。书大都是新的,买回来还没翻过。有几本落了厚厚的灰,用湿布擦了,随手丢在窗台上晾着。
?再进书房时,只觉眼前一亮。迎面窗台上的书随意躺着,有一本斜放在红红的“中国结”上。淡紫色窗纱轻拂过书面,宽大的窗台显得生动明媚。原来,书可以不用整齐地码在书柜里,也可以不用机械肃穆地正襟危坐着。书在窗台上很显眼,淡雅的鲜艳的封面堆叠,有些乱,却是明亮可喜,一进门就入了眼。我的心情也轻松愉快,就想坐下来,细读一番。
?这个念头,让我吃了一惊。细致认真地读一本书,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书,曾经是我的最爱。端着饭碗看,躲在被窝里看,连上厕所也是手不离书。最喜黄昏时,端了小凳坐在院子里,看《当代》,看《花城》,不知天黑不觉肚饿,每次被母亲催着赶着进屋还舍不得放下。那会儿,好书,如友。
?那一年生病住院,怕闷,带了《宋词三百首》《闲情偶寄》。医院建在山下僻静处,病房夜里不熄灯,正好读书。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五脏六腑涤荡得妥帖舒畅。精神面貌实不像一个病人。出院时,书角已被翻得起毛打卷。好书胜药。
?只是不知什么时候,时间长了翅膀,“哧溜”一下就过去了。一天、一月、一年,快得让人招架不住。每天来去匆匆,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一天恨不能掰成两天用。日子仿佛是被抽打着的陀螺转个不停,再难挤出时间来读书了。黄庭坚有言:“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想来我早已是面目全非了。
?坐在窗台,伸直腿,书搁在腿上,慢慢翻看。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笼在书页上,文字构建的美妙意象和感觉瞬间渗入全身,心在字里行间跳跃飞翔,喜悦漫溢开来。窗外,天蓝如洗,云作奇峰。这景被窗户框成了画,清新至极。身边的书故人一般围拢着,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捧着书坐着,直到最后一缕阳光从书页里消失,暮色在身边聚集,尤不忍释卷。因为阅读,匆忙枯燥的时间被文字的墨细细研磨了,书香适意怡人。这个下午也变得安静美好,有了回味。其实,日出日落,每天的时间并没有走快一分,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的神经紧绷了,脚步加快了,也让我们的心浮躁不安。想起时下正流行的“慢生活”观念,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慢休闲、慢阅读等,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适时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和传统,是多么的重要与必要。是的,即使停一停看看身边的风景,读
2
读手边的书,哪怕是安静地听完一首优美的曲子,也会让单调的生活充满暖暖阳光,使精神舒缓、愉悦、充实。
?眼前,无意中留在窗台上的书,让我知道,阅读,其实一直是我心里最深切的渴求与向往。留几本书在窗台,以便随时翻阅,在忙碌中休闲一回,给心灵放个假,重新体验读书的乐趣,并且也将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
1(通读全文,根据文意,把下面的空格补充完整。(2分)
好书如书若路
友友 人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五脏六腑涤荡得妥帖舒畅。
?因为阅读,匆忙枯燥的时间被文字的墨细细研磨了,书香适意怡人。
(阅读下面句子,联系全文,仿照示例,说说你对“慢阅读”意义的理解。(3分) 3
想起时下正流行的“慢生活”观念,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慢休闲、慢阅读等,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适时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和传统,是多么的重要与必要。 【示例】慢餐:“慢餐”就是细嚼慢咽,细细品味。既获得味觉享受,又有益于身体健康,还能享受一种悠游闲适的愉悦。
慢阅读:
4(本文原发表在某报副刊,入选《百年无废纸》时,结尾处被编者删去了以下一段文字: 留几本书在窗台。留一份期待,期待与书长长久久的心灵之约。
请你从编者(或作者)的角度,结合文章,阐述删去(或保留)这段文字的理由。(3分)
大爱不言愁
?自小,父母就溺爱他。由于个头长得比一般孩子高,不到9岁,父亲就让他去体校,那一年,他还不会自己系鞋带。
?体校的要求是很严历的,一切都得自己动手,他又是里面年纪最小的,很难适应艰苦而枯躁的训练环境,经常被教练训得哭鼻子。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了,背着老师偷偷写信给母亲,说实在不想练了,要妈妈早点接他回去。信发出不到一个星期,母亲就在校门口出现了。 ?那一回,他没有随母亲回去。母亲那一副魂不守舍、心急如焚的模样,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震撼与愧疚。他觉得,是自己的自私和娇气,给母亲和全家人带来了担忧和伤害。也从那一天开始,他改变了想法,心里有了苦闷,只和教练商量。即使是受了委屈,也只暗地里向好友倾诉。除此之外,在所有的亲朋好友眼里,他一直是阳光、帅气的模样。
?后来,他成为职业运动员,开始从事各类严酷和激烈的比赛。和别的运动员不一样,他只习惯向父母报喜,告诉自己工作和生活上的好消息。当取得冠军时,就在第一时间给家里打电
3
话,和亲人分享成功的喜悦。
?他的比赛越打越好,渐渐地,在全国也有了名气,开始进入电视直播的视线。那一次,在一场重要的比赛中,夺标呼声最高的他,首轮即遭淘汰。走下赛场那一刻,他哭了。但他很快稳定了情绪,正愁着这次电话如何打时,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儿子,这几天吃得好吗,睡得好吗,”“很好,妈,你放心吧,我会打好每一场比赛的~”“好的,妈相信你。你是最棒的~”
?母亲说这话时,他并不知道,十几分钟前,父母一直在看他的比赛直播。当他泪洒赛场的那一刻,荧屏前的父母也是泪雨滂沱。就这样,在聚少离多的日子里,他给父母的电话里,都是说不尽的喜讯和快乐;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也很少提及父母,按他的理解:“他们年纪大,身体又不好,受不了刺激。我又是一个公众人物,时刻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里度过,比赛有输有赢,不跟他们诉苦,就是不想让他们跟着我受煎熬,包括受到生活之外的干扰。”因而,在父母眼里,儿子永远是那个无忧无虑的、长不大的男孩。
?带着这样的心境,他来到了2008年8月的北京。这一次,他一路过关斩将,如愿以偿地捧得了冠军奖杯。同样是报喜,此刻,面对母亲的声音,他早已泣不成声,眼里幻化出的,尽是当年母亲来体校接他是,那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还是母亲率先打破僵局:“儿子,想说你就说出来吧,你是最棒的~”
?他就是林丹,北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一个习惯向父母报喜不报忧的男人。而父母,也习惯以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给儿子传递着爱和无忧的心境,让他顺利登上人生之巅。 1.选文第?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2、诵读选文,结合文意说说“大爱不言愁”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分) 答:
3.结合选文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当他泪洒赛场的那一刻,荧屏前的父母也是泪雨滂沱。
答:
4、请说说第?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2分)
答:
5.选文中第?段说“而父母,也习惯以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给儿子传递着爱和无忧的心境”,你认为在林丹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父母真的“无忧”吗,请从文中摘录相关信息谈谈你的认识。(2分)
答:
6.品读选文,谈谈你得到的人生感悟。(2分)
答:
4
答案:一、1、(4分)?母亲深明事理,虽不舍儿子远行,却默默支持儿子当兵。?母亲朴实细心,为不能给儿子办酒席感到内疚,她做儿子最爱吃的的菜,杀鸡只想给儿子一人吃。?母亲勤俭能干,给儿子做新衣,钉扣子,天天忙碌。?母亲自尊心强,自己头发梳的光鲜,全家穿新衣,体面地送儿子去当兵。(言之成理,但不少于两点)2、娘啊,您真的老了~您时时为儿子牵肠挂肚,怎能不老,您一心为儿子操劳忙碌,怎能不老,您满脸的皱纹让我揪心~(结合语境,合乎情理即可)3、结构上,有首尾照应作用。内容上,作者借“门”表达我与家之间的深厚感情,回家时的遥望,离家时的回望,都包含“我”对家的爱与眷恋。门开启时的等待,门吱嘎叫了一长声,又寄予家对“我”的爱与不舍。4、“远”的感觉来自于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离家参军,岂能不远,但从离家的那一刻起,对家的厚爱,岁父母的眷恋,将萦绕心头,无论何时何地都将伴随“我”。所以说,这份感情更真切,更贴近了。
三、1.【示例】好书胜药 好书怡人或誉为“书如阳光”“书改变生活”也可2.【示例】?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文字比作清水,“涤荡”一词与清水相照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读书使人心灵纯净,精神愉悦。?该句把阅读形象地表现为文字研磨的过程,其中“研磨”一词强调了对文字的细细品读,形象地写出了阅读使时间不再匆忙枯燥,生活因此充实润泽,更富有文化味。(4分,每句2分。有具体赏析点得1分,言之成理即可。)
3.“慢阅读”就是细细品读,用心体味。使读者既获得知识,又欣赏了文字之美,更能愉悦身心,陶冶性情。(3分,词义理解1分,作用分析1分,语言表述1分)
4.编者的角度:因为删去的这段文字的内容和第?段有重复,删去后文章更精炼,同时,还留有余味,更加含蓄。 作者的角度:前文多为叙述描写,删去的这段文字富有抒情味,起到文末点题、揭示主旨的作用。(3分,结合内容进行分析1分,理由1分,语言表达1分。言之有理即可)
四、1.历——厉 躁——燥
2、指林丹认为自己生活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不想父母为自己担忧,不想父母跟着自己受煎熬,因而只向父母报喜不报忧,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父母也用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给儿子传递着爱和无忧的心境,彼此之间,这是一种大爱。3、表现在他伤心痛苦时,父母也一样为他伤心痛苦,只是他不言愁,父母也不言忧,体现他们之间的理解与真爱。(意近即可)
4、之前的想法是:生活中有了苦闷和忧愁,遇到委屈和挫折,向父母倾诉,得到父母的鼓励与支持。(意近即可)(1分) 改变的想法是:心里有了苦闷,只和教练商量。即使是受了委屈,也只暗地里向好友倾诉。不再让父母担忧和受到伤害。(意近即可)(1分)
5、与第?段相响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1分)同时也表现林丹对父母的感激和爱(1分)
6.不是,他们一直随着儿子的喜忧而喜忧。(1分)例如:?正愁着这次电话如何打时,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当他泪洒赛场的那一刻,荧屏前的父母也是泪雨滂沱?还是母亲率先打破僵局:“儿子,想说你就说出来吧,你是最棒的~” 7.提示:围绕“父母与子女了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或“亲人朋友之间多分享快乐,不要轻易将自己的忧愁放大和传递给亲人朋友”或“相互鼓励,多报喜,少报忧,勇敢独立前行,为亲人朋友减轻负担”等均可。要求言之有理,语句通顺。
5
6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