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组成。正文包括提出议案的案由、案据和方案三部分。议案撰写要目的明确,理由充分,文字简洁,忌用命令口气。
议案与建议的区别:议案涉及重大问题并且有一定的呈文程序,建议适用范围较广,事无巨细,均可提出建议。
提议案权“两院”有无权向人大常委会提议案的权力?
“两院”有无权向人大常委会提议案的权力? 当然有权向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十人以上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
普通百姓如何向全国两会提交议案
老百姓可以通过人大代表向人大提议案。
一般,在两会开始前,人大代表会下基层听取老百姓的意见,然后总结后,提出最有意义的议案。
并且需要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大会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
(诚心回答你的问题,记得给好评,谢谢 )
老百姓的日常用于上体现佛教影响的例子
老百姓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善人信佛?因为佛法所讲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法,比如婆媳关系紧张,这个如果是学佛的婆婆不会在意媳妇的无理,因会观念佛教的因果论,是前世相欠的,反而会对媳妇这个债主感恩。
(消业障快)。
反之是吵架不断双方对智对力以弄得双方精疲力尽为胜,有的造成家庭破裂。
非常多的事情都这样。
与莲有关的佛教用语的意思,并再举几个例子
在清朝的皇帝中,康熙是最开放、也是最学贯中西的一位皇帝。
但是康熙帝的时候曾经爆发过“礼仪之争”。
他对传教士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措施,下令将他们驱逐到了澳门。
从此,开启了清朝百年禁洋教的序幕。
这在另一方面,也保护了藏传佛教在国内的传播。
雍正皇帝对佛教痴迷之心,是清朝其他皇帝无法相比的。
他从小就喜欢读佛书古典,甚至自己编著了佛教禅宗语录。
他字号“圆明居士”,一生广交僧侣,并在大师的指点下专心禅坐,突破了佛教中的“三关”,达到了很高的佛法境界。
在雍正八年,雍正帝生了一场大病,为了治病保命,健康长寿,雍正帝便向各地寻访“术士”,从此也痴迷上了炼丹。
在我国历史上,帝王们都祈求能长生不老,可惜先后有十五、六位帝王都死于了丹药中毒,雍正帝的早亡,很多史学家认为这与他过多的服用丹药,而导致铅、汞、硫、砷等矿物质中毒不无关系。
他在当皇帝之前所居住的雍王府,在继位后改为了雍和宫,在乾隆时期更是被改为了喇嘛寺庙,一直流传到现在,不仅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并且有很多外地来的人专程来这里祈祷上香,许下自己的心愿,而且据说很灵验。
乾隆皇帝也信仰佛教,并且字号“长春居士”。
他的一生六下江南,到过很多名山寺院,并且都会亲自题写匾额。
他提倡用“周孔”的思想指导禅学,从而达到统一佛教的境地。
在乾隆四十七年(1780年)七月,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会见了当时在西藏主持政务的六世班禅,并专门为班禅的一行修建了班禅行宫。
班禅六世的一行也是来庆祝乾隆即将到来的七十大寿。
六世班禅在北京宣讲了两个月的佛法,可惜突然患天花去世了,其实乾隆帝在避暑山庄接见班禅的一行就有防止他们感染天花的目的,这在当时也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悲痛。
冯冯居士:几个孤魂野鬼的真实例子,佛教网
这类情况有,好象在佛陀的年代有个阿奢世王,他做过不少诽谤佛法破坏的事,而且此人杀父囚母有很多大逆不道的行为,但后来真心忏悔了,以至诚忏悔的心求念佛往生,结果生西方净土了。
这个例子就是教育人有了错,不要怕改正。
人谁无过呢,只要真心改正了,就是真忏悔。
佛门不舍弃任何一个弃恶从善的众生。
但是这不代表可以随意去做恶,指望后来再忏悔。
结合身边的例子谈谈你对宗教的理解
净空法师---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所以佛教是教育,任何宗教徒都可以来学佛。
佛里学什么东西?说简单的、说明白了,求两样东西,一个求智慧,一个求福德。
不论你是哪个宗教、哪个族群、哪个国家的人,你都想求智慧,都想求福报,佛这个学校里头有,专门教你这两样东西,所以与你信仰宗教一点关系都没有。
你们在宗教里头跟教主、神的关系,是父子关系、主仆的关系。
在佛门里头只有一个关系,师生关系,释迦牟尼佛是老师,我们是学生,我们是这个关系。
菩萨是已经成就的学生,我们是初学。
所以佛法它也有初级班、有中级班、有高级班。
我们是初级班,人天;中级班是声闻、缘觉,二乘;高级班是菩萨,全部都是同学。
这都搞清楚、搞明白了,佛教里头没有迷信。
世尊留下来这些经典,都是教科书。
这个教科书,确实里面有深浅不一样,有教菩萨的,有教声闻、缘觉的,有教初学的。
我们应该从哪里学起?要从初学的学起。
不可以一开头我就学大乘,大乘学不来、学不像。
就好像你想上学,小学不愿意上,中学也不愿意上,一下就想上大学、就想上研究所,读了一辈子都没有办法毕业,精力、时间都浪费掉,这是错误的。
所以世尊在《佛藏经》里面,有一句很重要的开示,他说「佛子」,就是佛弟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
释迦佛不承认,为什么?你没有循序渐进,好高骛远,你不可能成就。
佛就把话说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