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要发恶愿,尽量发善愿。以前曾有人念了几亿心咒,因发恶愿变成嗜杀的暴君,死后堕入地狱;
二、应发究竟愿。曾有三个小孩看见佛和两个弟子外出,一个小孩发愿成佛,而另外两位发愿成为佛的弟子,三无数劫之后发成佛愿的成了释迦牟尼佛,而其他两位小孩只成为了佛的两大声闻弟子,同时发愿,结果却如此悬殊;
三、多发利益一切众生的愿,心量大功德才大。有位大德曾说,发愿的时候不要太“谦虚”,因此我们每天都应当以最大心量与热情猛烈发愿;
四、要发长久愿,发长久愿功德才能绵延不绝;
五、先总后别。先总发成佛、利益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等大愿,然后也可以分别针对自己、亲人朋友暂时的需求而发愿,比如清净戒定慧、身体健康、家庭和睦等;
六、尽量以空正见摄持而发愿;
七、尽量以佛菩萨们造的发愿文来发愿。比如《普贤行愿品》、《愿海精髓》、《极乐愿文》、《大圆满愿文》等,当然,我们也可以先把自己需要发愿的内容整理记录,每次读诵或忆念一遍之后再念诵上述发愿文。
发愿应该怎么发愿
佛教常说的发愿,就是树立学佛目标。
每个人发心不同,所以,发愿内容也不尽相同。
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可在每天临睡前,面向西方合掌发愿:“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如果我们发心修习菩萨道,不仅希望自己成就,更希望利益一切众生,使众生都能听闻佛法、解脱生死,每天就可这样发愿:“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总之,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要围绕相应目标进行。
只有确立人生目标,所作所为才会有针对性。
比如我们要买房子,为此就会努力赚钱、存钱。
如果缺乏指向,钱一到手就随手花掉,即使赚得再多也无法积攒下来。
修行也是同样,明确目标之后,我们所做的一切功德才会有明确归宿,才会日益增长。
发愿,是发自内心的真切愿望。
当我们念诵发愿文时,应当问一问自己:我理解发愿文的真实内涵吗?我的发愿是发自内心的吗?如果是由衷、真切的愿望,并且每天都在反复不断巩固,那么,这一愿力必能对生命的健康发展起到推动和引导作用。
如何发愿和回向
所以,回向愈多,不但自身的功德未曾减少,反而功德更多,因为能利益更多的人,功德也就更加殊胜了。
心念的力量很大,我们今天所有的种种都是以前甚至多生多劫前发的愿所成就的,《百业经》就是专门谈发愿所得的果报,我们不要轻视发愿,不要轻视起心动念,无论善恶最后哪怕经历无数阿僧祇劫,总有一天会回到自己身上。
因此,发愿很重要,要常常发善愿,祝福自己和一切众生。
发愿是很重要,一般来说,如果你诵经而没有明确的发愿的话,你诵经的所有功德都会转换为你的福报,而大部分有大福报的人都会造恶业,从而要受到恶的果报的,所以发愿确实很重要,但这并不是说你不能通过诵经、念佛求一些现世的福报的,“能”;只要诚心诵经、念佛不求自来,根本用不着求。
比较如法的是:在诵经、念佛之前就先调整自己的心绪,发愿往生西方脱离轮回,早日成佛,乘愿再来普度众生,即使你不能从心里真的发出来,也要尽可能的发出相似的念头来;然后至诚恭敬的诵经、念佛;在诵完之后先按经书后面的回向偈来回向。
然后如果有所求就祈请三宝的加持,让你的善行善愿都能成就。
很多不了解佛教的人常常只是简单的认为:佛教只是教人向善的。
事实上,我们学佛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脱离六道轮回,往生净土。
要做到这一点,发愿是必不可少的。
没有发愿就没有办法得到这一点。
祖师大德告诉我们:如果只是行善而不发愿去净土,那么命终的时候也是无法去净土的。
佛子当“常随佛学”,我们没有福报投生在佛陀降临娑婆世界的那个年代,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在这个年代认真修行、依戒为师、依四依法修行、深信因果、为“脱离轮回、乘愿再来、利益众生”。
我们知道任何的善行都会产生功德,大乘佛子将这种功德时时回向给法界众生,这是一种真正无我利他的行为。
回向文可能有成百上千种,但是回向的发心只有一种,哪怕你不会念诵任何回向文,但是你的发心是要把自己的功德回向给某人或者所有众生,那么这种回向就是圆满的回向。
回向不要执着于某一种的回向文,回向文都是人写出来的,但是发心却是要自己去发。
回向也是锻炼我们自己的心,认识自己的过程。
功德回向,不但不会减少和损失我们的功德,反而会使我们的功德更圆满。
功德回向犹如将自己杯中的水倒入大海一样,只要大海的水不干枯,那么我们倒入大海的那杯水也就不会干枯。
不要吝啬做功德回向,有些人把功德守得死死的,唯恐失去功德,殊不知这样反而容易失去功德。
可能我们的一个嗔恨心就把我们辛辛苦苦累积的功德全部丧失掉了,这是多么的不值啊。
因此,时时将自己“杯中”的功德之“水”倒入利益众生的功德大海,那么一旦自己不小心打碎了自己的“杯子”,也没有什么损失,因为你所有的功德都时时的回向给了众生,一切都了无牵挂。
故事:传说过去有一个富翁一生行善无数,修桥铺路,救济鳏寡孤独,施茶施米,做了许多的慈善公益。
他只知热心修福,忽略闻法慧解的重要,当然对于佛法的因果,无法明理信受。
到了晚年老病的时候,业障现前,一直向家人吵闹着要吃猪肉。
当时,乡下人杀猪是一件大事,只有在年节和喜庆的日子才杀猪。
富翁家里的猪只只肥大,他一个人吃不了那么多,上街去买,路途实在遥远,家人不得办法,向邻居买了一头小猪,杀了小猪,肉还没煮熟,他就一命呜呼。
富翁过世之后,到了阎罗王那里,阎罗王翻看他的生死簿,看到他一生做了不少慈善事业,正准备判决他回到人间,做个大富贵人时,忽然跑出一头小猪,向阎罗王抗议说:「请他还我一条命,为了满足他口腹之欲,使我那么小就夭折了。
」他申辩说:「我又没有吃到它的肉,是家里的人把它杀的。
」阎罗王说:「你虽然没有吃它的肉,但是它是为你死的,你的福报分一半给小猪,让它也去投胎做人,享受富贵的日子。
」这个人悭贪不舍,心里计算,为什么一生积德换来的富贵,平白分一半给人?双方僵持不下,阎罗王说:「你如果不肯分一半给小猪,你就转世做猪,抵还欠它的债。
」富翁自以为讨到便宜,反正变成猪也不过一世,我的福报依然存在,总会有享用荣华富贵的一天。
由于他过去的福报,虽然变成猪,还是受到很好的待遇。
享用上好的饲料,住在有冷气设备的地方,主人把它当成比赛的大猪公,吃住百般的呵护照料。
有一天,一只小鸡跑来偷吃它的饲料,它用头盖住饲料的糟口,不肯给鸡子吃,饲料沾满它的头,贪吃的小鸡又去啄它头上的饲料,它一生气就把鸡咬死了。
由于它的瞋恨无知,富翁不断的变换身形,鸡鸭牛马、飞禽走兽,不断的轮回,而他念念不忘的富贵,像一张空头支票永远没有兑现的一天。
我们种善根、修福德、做功德,要立即回向。
若是没有回向,就像一个很好的东西没有善加使用而白白浪费了。
人身难得,一生的福德造化,一世的美好际遇,一念的善因善缘,一旦蹉跎,万劫难逢!有谁可以把握下一分钟的福祸,又有谁能够保证能否看得到明天的太阳升起?佛陀说:「人命在呼吸间。
」不是消极悲观论,而是彻见生命的实相,要我们全心全意,活在当下的每一个因缘。
富翁一念悭贪,不肯与人分享,结果换来无穷无...
如何写发愿文
西方发愿文简注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摄受。
偈文初二句,是表归命于佛的意思。
后二句,是表求佛加护的意思。
“稽首”是以头着地,稽留少顷才起来,是表恭敬到极处。
诚与敬,实在是超凡入圣、了生脱死的唯一极妙秘诀。
“发”是激动意,好比箭离弓弦,势不中止。
“愿”是希求意。
信、愿、行三事,是念佛法门的宗要,有愿必有信、行,缺一不可。
具足无缺,决定往生。
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这是千古不易的铁案。
一、发菩提心 修净业的人,应当先发菩提心,方能和佛的本愿相应。
所以必要以发菩提心为正因,以念佛为助缘,然后求生净土,即得一生成办。
如果欠了这一着,便是人天的小果。
一弟子某甲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二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三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四期生净土。
(一)“四恩”?g父母恩、众生恩、三宝恩、本国恩。
“三有”是欲界、色界、无色界。
“法界众生”是十方世界无量一切的众生。
○这两句,是指所缘的境。
因为这心既有所依,才有所发。
但境有广、狭、远、近的不同,四恩最近最狭,法界众生最远最广,三有居中。
所以发心也是从亲至疏,由近到远。
(二)这是说我发心念佛,不但专为自利,直想四恩三有,法界众生,都能度脱,得一乘无上菩提之道。
○这一句,是指能发的心。
(三)“专心”是心里没有一点杂念。
“持念”是念念不会忘记。
“万德洪名”是表一名具足万德。
○这一句,是指所念的佛。
(四)末句,是指所希望的地方。
二、忏悔三障 这一段,是承上文说的。
虽然念佛发心,求生净土,但末世众生如此钝劣,如此罪障,必要急求忏悔。
障碍既除,必得往生。
如果欠了这一着,便受三途的恶报。
一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
二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三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瞋痴。
染秽三业,无量无边。
所作罪垢,无量无边。
所结怨业,愿悉消灭。
(一)“业”即是十恶。
身有三,谓杀、盗、淫;口有四,谓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有三,谓贪、瞋、痴。
言“业重”,便是十恶都造,或一心一意的想作恶。
“福”即是十善,也就是十恶的反面。
言“福轻”,谓单修一善,或泛泛然为善。
又如方才念佛,便说口酸;刚想礼佛,又道腰痛之类,这都是因为福轻的缘故。
“障”有两种,那尘缘逼迫,和魔外纠缠,便是外来的障;疾病早死,和愚痴颠倒,便是内发的障。
言“障深”,便是内外交攻。
或才想修行,就生恶病;才能向道,即遇邪师之类。
“慧”有闻、思、修的方便慧,和见道的真实慧之分。
言“慧浅”,便是闻熏薄解。
或未得内凡,便说已超佛地;稍通世智,就夸已入悟门。
“染心”即贪、瞋、痴。
言“易炽”,就是说贪恋心像藕丝般牵连不断,瞋怒心似火焰般容易燃烧,愚痴心似密织网愈缚愈深。
又有一种人,觉得一些儿染著,便至累月牵怀;片语不投机,就此终身结怨的,岂非染心易炽。
“净德”即戒、定、慧。
言“难成”,谓戒则对于各种律仪,只是持少犯多;定则对于大小禅那,时觉造修无地;慧则对于权实妙智,常苦没法证悟。
或者才登戒品,已破浮囊;一入禅堂,就觉昏掉的,岂非净德难成。
倘到了这般田地,自必要深生惭愧之心,痛自克责,恳到忏悔,才是道理的。
○这四句,是说忏悔的因由,就是说我们为什么要忏悔。
(二)“五体”就是两肘、两膝和额。
因为从前身犯恶法,所以必要五体翘勤而忏。
这是表外面仪式的恭敬。
“披沥”就是开发洗荡。
因为从前意起贪瞋,所以今日必要一心披沥而忏。
这是表内心的恭敬。
“投诚”是以我之诚,归投于佛。
“忏悔”是断相续心。
○这四句,是说忏悔的方法,就是说我们要怎样的忏悔。
(三)“我及众生”,便是不止一人了。
“旷劫至今”,便是不止一生了。
须知众生所造的罪业,是从无始以来,生生世世,互为眷属主伴的,互相佐助引发的。
既然是共同的造业,就应当共同的忏悔。
“无量无边”,便是不止一处了。
又有五种意义:一约心,言一念尘劳,具有八万,何况相续;二约境,言一处所作,已自无量,何况十方;三约事,言一业若成,罪无边际,何况诸业;四约时,言一生所作,亦应无量,何况旷劫;五约人,言一人所作,已自无边,何况众生。
所以业如果是有形状的,便虚空也容受不了。
“迷本净心”句,是忏烦恼障。
“染秽三业”句,是忏业障。
“所结怨业”句,是忏报障。
“愿悉消灭”,便是愿这三种障都消灭了。
○这十句,是正陈忏悔,就是说为甚事方忏悔。
三、立四宏誓 修行如果没有誓愿,便防有退失之虞,因此要用这四法自制其心。
如果欠了这一着,便易生懈怠。
一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二勤修圣道,誓不退惰;三誓成正觉;四誓度众生。
(一)初四句,即是“烦恼无尽誓愿断”。
因观众生被贪、瞋、痴、邪见所恼害,不能自拔,故立此誓。
这是依集谛发心的。
(二)次二句,即是“法门无量誓愿学”。
因观六度万行恒沙法门,具有无量称性快乐,但众生不习不修,反妄造诸般罪业,故立此誓。
...
该如何发愿,忏悔,回向
阿弥陀佛回向就用普通的大回向文,把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问:是不是要发愿才能积福积德呢?如果是,要怎么发愿?学诚法师答:发愿是树立行为的动机,譬如一个小孩,发愿成为一个科学家,行动上就会照着这个目标努力学习。
有了良善的动机和实在的行为,就造下了善业,具备感善果的力量。
要发善愿,发大愿,发利益众生之愿,比如给路上的乞丐一份午餐,可发愿:愿自己未来有能力解除天下人的身心之苦。
净空法师---忏悔不是念念忏悔文业障就消掉,忏悔的定义是后不再造。
我知道悔过了,我以后再不造这个过失,这叫真正忏悔,业障才能忏除得掉。
净空法师---真正忏悔,老实念佛;佛号念纯熟了,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你的罪业就没有了,我们知道恶的事情不能做,做了,你想到西方世界这一生去不成了。
不但恶事不能做,恶的念头都不能生。
我过去做了很多错事,现在我很后悔,我天天在佛菩萨面前忏悔,把我从前造的罪业在佛菩萨面前再念一遍,真正忏悔,行不行?不行。
为什么不行?你把那个罪恶的事情想一遍,你就又造一次;你想两遍,又造两次;你天天在造罪业,罪业不断,你怎么能去得了?那不叫忏悔。
怎么样叫真忏悔?过去所造一切恶业的时候,事过境迁,了了就了了,不要再去想它了,把那个心集中起来专想阿弥陀佛,再不想罪业了,那罪业就没有了。
天天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善中之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了,这叫消业障。
所以消业障、忏除业障,念佛是最有效果的。
千万不要老想着我以前造什么罪,现在后悔,求佛菩萨原谅,那就糟了!佛菩萨看到你这个样子,摇头,你不解如来所说义,我苦口婆心教给你的,你完全没有理解,完全没有体会到,错解了佛的意思。
所以真正忏悔,老实念佛;佛号念纯熟了,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你的罪业就没有了,你的心就清净了,这是往生必须具备的条件。
无量寿经 (第二十六集)
如何发愿和回向
事实上,我们学佛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脱离六道轮回,往生净土。
要做到这一点,发愿是必不可少的。
没有发愿就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
丹增仁波切告诉我们:如果只是行善而不发愿去净土,那么命终的时候也是无法去净土的。
我自己常常念诵的发愿文就是我博客首页上的贡嘎旺秋仁波切的发愿文,这个发愿文给我的触动非常大,贡嘎旺秋仁波切从悲心中流露出的智慧让我钦佩和叹服不已,我虽然无缘见到这位伟大的成就者,但是他的发愿文将伴随我此生的修行。
书音师妹跟我说,她也非常重视贡嘎旺秋仁波切的这段发愿文,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对这段发愿文做了适当的修改,每天念诵。
我也曾经让一些佛友念诵这个发愿文,几乎所有人念到一半的时候,都泣不成声。
可见这段发愿文是相当震撼人心的。
佛子当“常随佛学”,我们没有福报投生在佛陀降临娑婆世界的那个年代,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在这个年代追随那些如嘎玛仁波切一样的乘愿再来的菩萨学习佛法。
我们也当象他们那样发愿,为“脱离轮回、利益众生”而精进佛法。
我们知道任何的善行都会产生功德,大乘佛子将这种功德时时回向给法界众生,这是一种真正无我利他的行为。
回向文可能有成百上千种,但是回向的发心只有一种,哪怕你不会念诵任何回向文,但是你的发心是要把自己的功德回向给某人或者所有众生,那么这种回向就是圆满的回向。
回向不要执着于某一种的回向文,回向文都是人写出来的,但是发心却是要自己去发。
回向也是锻炼我们自己的心,认识自己的过程。
功德回向,不但不会减少和损失我们的功德,反而会使我们的功德更圆满。
功德回向犹如将自己杯中的水倒入大海一样,只要大海的水不干枯,那么我们倒入大海的那杯水也就不会干枯。
所以,如果你真的不会做功德回向的话,那么就把自己的功德观想成一杯水,将它倒入利益众生的大海中。
不要吝啬做功德回向,有些人把功德守得死死的,唯恐失去功德,殊不知这样反而容易失去功德。
可能我们的一个嗔恨心就把我们辛辛苦苦累积的功德全部丧失掉了,这是多么的不值啊。
因此,时时将自己“杯中”的功德之“水”倒入利益众生的功德大海,那么一旦自己不小心打碎了自己的“杯子”,也没有什么损失,因为你所有的功德都时时的回向给了众生,一切都了无牵挂。
最好的回向是由自己亲自做的,这样是最圆满的。
常有人希望我们代为做功德回向,这样做只是不断的锻炼了我们自己的回向能力,对于委托者来说则失去了一个锻炼自己的能力,因为功德毕竟是你自己做的。
一声佛号、一句咒语、一个善行都可以产生功德,不要忘了时时将这些功德回向给众生,让这些功德成为众生成佛的因。
如何发愿求财
正求,且你命里边有财,佛菩萨可以帮你;如果你命里无财,佛菩萨也帮不了你。
你往昔不修布施,一毛不拔,这一世你注定要受穷。
要想转变命运,那你再穷也要想办法去布施。
可现在的情况是,越穷的人越不想布施,越不想布施越穷,因为你有穷的习气——悭贪。
越布施财产才可能越多,你看很多有钱人,都乐善好施,因为他现在的财富就是因为往昔他爱布施才会有,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我们河南佛学院的大功德主,包括请专家、教授讲课都要花钱,全部那得花多少钱,装修费都比盖的钱多很多。
他是大布施,因为他的计划非常宏大,盖只算第一阶段,后面还有四个阶段。
为什么他会这么做?这已经是他累世的善根和习惯,见到能做善事的机会,不由自主他就布施了。
我想布施十个寺院,可没有钱(命里没有这么多),就没办法做到。
要是现在我有五亿,我给海涛法师三亿,可我没有……,所以你求的时候,要切合实际的求,不能妄求,本来你命里没有这么多钱财预支,当然也就求不到了。
佛菩萨可以帮助你提前让财早一点现前(预支未来的福报),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求佛菩萨求财满愿了,很高兴,接下来就要用这些财来供养三宝,才能增加你后面的福报,这就如理如法。
但是,如果你本来福报就不大,求到财后还花天酒地,乱挥霍,很快你的福报就销完了,所以你再求,就不是很灵验了(即便求到也是越来越少),这不是佛菩萨不帮你,是你已经快透支(福报),佛菩萨不可能把别人的福报拿来给你用,这点你必须明确。
所以大家要想好好的求,正求钱财,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根本也不是秘密,只要符合佛法就好):你去求佛菩萨的时候,同时要进行布施;或者布施完后再去求佛菩萨。
因为你已经有功德在先,像我们昨天办八关斋戒法会,有那么多人参加共修,还二十四小时念佛,有功德可以回向,所以回向的的时候一句就行,但是如果没有功德再先,说十句也没用。
求的时候还要发愿,我求来的财产怎么处理,比如先供养三宝,剩余的一部分使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以便有更多时间能够修学佛法,还能够让我有能力帮助受苦受穷的大众。
如果你是这样的发愿,佛菩萨欢喜,肯定支持你。
如果你修学层次比较好,你可以一并求佛菩萨赐你智慧,能够更好的学佛度众生。
这样就比较圆满了。
怎样发愿才与佛愿相应?
临终定欲往生西方,即为人天王身,普利众生之高僧身,决不生一念欲受之心。
如是发愿,方能与佛之誓愿相应。
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
且莫说碌碌庸人之身,不愿更受,即为人天王身,及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大宏法化,普利众生之高僧身,亦视之若毒荼罪薮 ,决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
如是决定,则己之信愿行,方能感佛。
佛之誓愿,方能摄受。
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直登九品,永出轮回矣。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大家帮帮忙给我说下怎么发愿,怎么回向
阿弥陀佛回向就用普通回向文,求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问:什么是发愿?学诚法师:生活中我们处处都在“发愿”,对于自己希望实现的事情,内心中生起一个愿望,就叫“发愿”。
发愿会产生一种牵引我们生命方向的力量,例如:发愿考上好大学,就会努力学习。
问:佛教徒常常“发愿”,一般人则常常“发誓”,那么“发愿”与“发誓”相不相同?圣严法师:誓与愿有相通的地方,都是一种希望、一种承诺。
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发誓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而发愿一定是好的。
一般人发的誓多是毒誓、恶誓,发的愿则多是自私的小愿。
如果仅仅是发小愿、自私自利的愿,你得到的利益不仅是暂时的,而且是非常微小的。
我希望诸位能够发菩萨的愿、发成佛的愿、发度众生的誓、发利益他人的誓,为了成就他人,一定要先成长自己,最后获得最多利益的一定是你自己。
问:什么样的大愿才算是生命大愿呢?学诚法师:如果我们想做的事情不只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更多人的福祉,那就是大愿。
心中所想的人越多,愿力也就越大,希求成佛、利益法界一切众生,就是最广大、最圆满的大愿。
问:信心来源于听闻,需要不断忆持、思维。
请问愿力来源于哪里呢?学诚法师:愿力来源于信心。
了解、相信佛法如此殊胜之后,自然发起欲修欲证之心。
问:我们发大愿、发善愿,需要有实现的条件吗?比如需要吃素和还愿?学诚法师:发愿是为了主导自己的生命,不是为别人做的。
如何发愿?问:是不是要发愿才能积福积德呢?如果是,要怎么发愿?学诚法师:发愿是树立行为的动机,譬如一个小孩,发愿成为一个科学家,行动上就会照着这个目标努力学习。
有了良善的动机和实在的行为,就造下了善业,具备感善果的力量。
要发善愿,发大愿,发利益众生之愿,比如给路上的乞丐一份午餐,可发愿:愿自己未来有能力解除天下人的身心之苦。
问:怎么样发心呢?学诚法师:发心,激发起内心的力量,不是仅仅在口里说什么。
发心不是凭自己的兴趣、爱好、热情,心血来潮想去做什么事情,一旦遇到困难就后退乃至放弃,这是不负责任;真正的发心是要有坚定不退的大愿,遇到任何困难都要想办法战胜,永不退缩。
怎么发愿才最圆满?!
云中凤按:有 很多网友只知道念经持咒和修善,但就是不知道发愿。
岂不知修行不发愿,虽不能说是白修了,也等于是事半功倍的效果!修的再好也只能得个人天福报,离解脱可是远着呢!下文告知了发愿的技巧,请大家仔细阅读,就会知道修行该怎么发愿了!发愿和回向,请大家切记可是一样也不能少的呀,呵呵。
发愿的技巧——如果您的愿望不能实现请读此文 一般人修福、修慧、修定,修得很多。
可是 很多人都不懂得发愿。
因此造成效果显不出来 第一、不懂得发愿的重要性。
第二、发不圆满的愿,所以效果也不太好。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我们现在一一来研究。
首先我们先依经典来参考。
如地藏经中说:于佛法中所种善根。
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
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
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
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
如但回向自家眷属。
或自身利益。
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
今举例说明:有二个孩子跟父亲要很多钱,父亲会不会不问就给他们呢?不会的。
父亲一定会问,您们要钱做什么?第一个孩子说,我身上放很多钱。
随时要用就有了呀!第二个孩子说:我要将钱存在银行,生利息,用利息钱学技能,等技能学好了,再用那些钱来开店。
您们想想,如果您是父亲,又有钱。
您会给那一位?当然是给第二位。
为什么?因为第一位可能会乱花。
第二位有理想,可能达到。
同样的,发愿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有人做功德,不懂得发愿。
就好像第一个孩子,有钱,但没有目标一样,心想好的福报支持您去做好的,可是心想不好的福报也支持您去做不好的。
(这样说来,我们做善事,也有求回报的心了?那金刚经里说应无所住而行布施应怎样理解呢?——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应该不要被任何的因缘给障碍住,要懂得善用一切因缘来护念自己及众生的菩提心愿。
所以跟发愿不会有冲突。
不求回报,则您的愿就是没有回报,则随因缘乱转,很危险的。
)这也就是一般历史上及现实生活中,很多很有福报的人,用他们的福报来做坏事,这都是因为他们当时修福时,没有发善愿的关系。
所以修任何的福报,发善愿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从另一角度来看,修福,没有发善愿。
就会造成业障。
有福报,但也有业障。
所以,修福要懂得发善愿。
又,发善愿,要发大愿。
如我刚刚贴的地藏经的经文说的那样,如果修福,发愿给自己或家人,只有三生的福。
如果发愿给一切众生,是百千万劫的福。
所以发善愿时,当要发大善愿 第一个例子,在南非有个地方叫新堡,我们有个信徒,名是蔡亮达。
他常常修功德。
也自己发自己的愿。
有一天,他来新堡禅净中心,那时我刚来负责那儿,他要回去时,跟我说:师父,我以前发愿不圆满,现在我会发愿了!我就问:您如何发愿不圆满,现在您如何发愿?他说:以前他总是发愿订单要多一点(因为他是办厂)结果,虽然订单很多,可是常常工厂就有一些事,而造成不圆满。
我就问:什么事?他说:有时机器坏了,有时工人摆工。
结果,货赶不出来,钱也没有赚到。
所以他认为是因为发愿不圆满所致。
他就重新发愿。
他发愿一切都顺利就好。
机器顺利,工人上工顺利,订单顺利,家人一切顺利。
结果,真得一切都顺利,就算有事,也都是正常的事。
都是可以解决的。
因此,可知发愿的重要性,发圆满愿的重要性。
当然,他也只是发小愿。
但至少已经体会发愿的重要了!再又,学习发愿,要学习发善愿,发大愿,发圆满愿,同时不可以随口愿乱发,否则会有负面的果报产生的 。
例如:在佛光山南非南华寺,我们有位在家女众职事。
她叫雅玲。
她之前脸上长满着青春痘,几年来一直都没有好,正值二十年华的她,常为此苦恼。
有一天,我刚刚在办公室,跟一位义工,谈到随口愿不可以乱发的道理。
刚好她进来听到,她就哎呀的一声说: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的青春痘一直好不了,而且愈来愈多。
我问:为什么?她说:因为每一次,有人关心的说,雅玲,您的青春痘怎么越来越多呀!她就开玩笑的说:对呀!因为南华寺正在建大雄宝殿,需要很多柱子(台语,与青春痘同音),所以要生多一点。
)结果她的青春痘就愈长愈多。
于是,我就跟她说:是呀!您现在知道了,您就要忏悔,重新发愿。
于是她就照做了,最近一次我看到她时,她的青春痘都消了,只剩下有点黑点而已。
她很高兴我教的方法有效。
从这个实例,各位就要知道发愿的重要,发善愿的重要,发大愿的重要,不要乱发随口愿的重要。
再举个随口愿的例子:有一次,佛光山办短期出家,那时我被派去当引礼法师,连续几次下来,有一件随口愿的实例可以提出来给大家参考。
第一年,短期出家,要沙弥戒正授前夕,下了很大的雨,大家就说,明天千万要出太阳,不要下雨,否则,就很麻烦了!结果,太阳出得大大的,晒得大家快要昏了!第二年,再办短期出家,又在沙弥戒正授前夕,下了很大的雨。
大家就说:千万不要在下雨,也别像去年一样,太阳太大要有云,有风。
结果,一点儿太阳也没有,乌云密布,风又大,把大家冷得半死。
第三年,再办短期出家,又在沙弥戒正授前夕,下了很大的雨。
这次大家都说:也不要出大太阳,也不要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