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卜算子李之仪
卜算子李之仪 (教案)
【自学指导】
1. 充分感受词作浓郁的民歌风味,平易通俗,明白如话的语言。
2. 反复朗读,体会词句复叠回环,构思新巧的特点和质朴的情感美。 3. 正确理解作品表达的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
【课文提示】
1. 李之仪,宋代词人,苏轼的学生。
2. 《卜算子》词牌名,取自宋代黄庭坚“似挟着,卖卜算”;又称《百尺楼》《楚天遥》《缺月挂疏桐》。前、后片各四句,共44字;前、后片均于第2、4句押韵,用仄声韵。
【朗读课文】
【课文简析】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词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这首词的上片,描绘抒情女主人公面江而思;下片表现这个女子的内心愿望,即表现她希望爱情天长地久的愿望。全词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语言平易通俗,明白如话;词句复叠回环,构思新巧。
上片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一句说“我”,一句说“君”,构成文句的重叠复沓,诗意的相对相映。一住江头,一住江尾,既显示空间距离之远,又蕴含相思感情之长。从中,我们感受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和伤感。三、四句,是从前两句自然引出。江头江尾万里遥隔,只能天天望江水,“日日思君”来,而“不见君”又是非常自然的了。这里的“江水”也许是一种隐晦,不限于山水。“共饮长江水”,女主人公的内心又感到一点安慰。“共饮”一词,反映了人物感情的波澜起伏,分外深婉含蕴。“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既写出虽然彼此不相见,但是还能同住长江之滨,能“共饮长江水”;又写出女主人公内心自我安慰的情感。
下片以“此水几时休”呼应“长江头”、“长江尾”;“此恨何时已”呼应“思君”句。
“只愿”仍紧扣长江水,承“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江水东流,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用“几时休”表明主观上希望恨之能消失;“何时已”又暗透客观上恨之不休。江水永无休止,自己的相思之恨也永无消止。“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两句,写出相思绵长无尽,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不变。
如果说,前面的叹息中有女主人公的不满和迁怒的话,“共饮” 的安慰已平息了内心的冲动,主人公开始冷静的思考。于是,“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自然而生。恨之无已,正因爱之深挚。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是感情的深化和升华,也是一种理智的反思和顿悟。“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希望爱情地久天长的美好愿望。
词的上片韵字是“尾”、“水”,押ei韵;下片韵字是“已”、“意”,押i韵。开口度有变化,语调上扬,加重了全词结句的抒情语气,表现了山水隔绝而爱情永恒的主题,给人以江水长流情常在的感受。
这首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既是万里阻隔的天然屏障,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相爱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卜算子》质朴优美,真挚可爱。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 辨字组词:
休( ) 已( ) 似( )
体( ) 己( ) 拟( )
2. 《卜算子》中揭示地理距离遥远、暗寓相思之情悠长的语句有哪些?
3. 《卜算子》以什么为抒情线索?
4.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写出主人公什么思想感情?
5.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两句,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思想感情?
6.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直抒胸臆,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愿望?
7. 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
9. 通过图书馆或因特网,抄录三首古典爱情诗词。
【拓展学习】朗读汉乐府《上邪》,回答问题。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1. 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江水为竭 (江水枯竭)
②夏雨雪 (雪:降雪。雨,音yù ,动词。)
2. 这首诗列举了哪些不可思议的自然现象?
大山变成为平地,江水枯竭,冬天想响起了雷声,夏天下起了雪,天和地合在一起 3. 作者为什么要举这么多自然现象?
诗中列举了五种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来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坚定不移。 4.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
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坚定、永不变心的坚强性格。
【课外作业】
1. 完成“学习建议”。
2. 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3. 预习《李清照词二首》。
范文二:卜算子陆游
《卜算子 咏 梅》
一、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梅花的图片,用一句话或者一句诗概括你对梅的认识。
二、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因“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结果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陆游是创作力非常旺盛的诗人,《剑南诗稿》共收录9300余首诗词,加上遗稿,有一万多首。诗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三、整体感知
师:梅花正是应为傲寒独放、冰清玉洁的品格,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今天我们来学习陆游的一首《卜算子.咏梅》
生:介绍词的词牌,词题。
请一生朗读,其他同学感知诗歌内容.
四\文本研读
1.词的上片主要写了哪些意向? ( 明确:驿站、断桥、野梅、黄昏、风雨.)
2.给你什么感受?有什么作用?
( 明确:驿外、断桥---荒凉、破坏。野梅---孤独、寂寞。黄昏---惆怅、萧瑟。风雨---凄凉、惨淡。) 梅花生长的环境-处境困难。日落黄昏的时候,暮色朦胧,它孑然一身。这无人过问的梅花,怎么能承受这种凄凉呢?读。
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时又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这是何等的处境啊,这种处境是何等的冷峻啊!读。
这天上,地上,人间,给它的种种压力,梅花失败了吗?(开了)这梅花开了,它是胜利者。这也许就是凝寒独自开,这也许就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这些意象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为什么?
( 明确:荒废驿站的断桥边,寂寞开放的梅花,非常的孤寂凄凉的意境。这样孤苦无依的梅花无人欣赏,正值黄昏时分,夕阳西下,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展现了出来,再这种情况下,竟然还要受到暴雨狂风的打击,这是多么凄惨阴沉的画面。 )
3.表现了梅怎样的品格?
( 明确:孤芳高洁、坚强不屈的品格。 )
4.词的下片表达了梅的怎样的品格?从哪里体现的? (明确:高尚脱俗、坚贞不二的心志。从“一任群芳妒”和“只有香如故”可以体会。)
(1)、请同学读。
(2)、春天,百花齐放,争丽斗艳,而梅花却不愿意去苦争春,它只想把春的讯息告诉给人们,这引起了谁的妒?(群芳 理解群芳) 。可见梅花的孤傲高洁。
出示: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还是这株野梅,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摧残。请看这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它又要受到挫折了,它受到哪些挫折?
3、零落:梅花被风雨摧残之后,纷纷落了下来。
成泥:落花与泥水混合,分不清哪是花,哪是泥了。
碾: 这又是一个无情的动作,踩。
作尘:梅花被摧残而化作了灰尘。
4、我们可以看到(梅花的命运真凄惨。),可以看出梅花矢志不渝的品质。
5、作者仅仅是写梅花的悲惨命运吗?讨论
6、为了突出“香如故”。那别有韵味的“香”,永远如故,一丝一毫没有改变。读。
五、合作探究
1词中的“梅”、“群芳”的形象各自隐喻什么?联系本词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梅:饱经忧患的词人
当权的投降派 群芳:
由。
5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明确:托物言志、衬托、拟人、烘托 )
作者仅仅在写梅花吗?那在写什么?由梅及人(写人、写陆游,从寂寞、愁、争、任、妒看出。)
比较阅读**
? 时代背景:梅花在最严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勉励自己,劝慰他人要向梅
花学习,去展示自己的“俏”,向灾难抗争。这“笑”是自信者的笑,是胜利者的笑。
? 比较一下这两处梅花在内容 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
(4)都以梅花自比。
不同点:(1)梅花的形象不同
陆 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象征 屡受排挤的主战派。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
象征革命者坚贞不屈的
斗争精神。
感情基调不同:
陆 游:低沉孤高,壮志难泯 。
**:昂扬乐观 ,充满信心。
2、有人认为陆游的咏梅词充满了消极悲观、孤芳自赏的情调,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说说你的理
范文三:卜算子
卜算子 张元幹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1)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1)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
②“迷”字描写水面迷雾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
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
无奈
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湖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的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
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炼字:
第一步:明词性,释含义 第二步:翻译句子
第三步:说出所修饰成分的特点 第四部:写明作者的感情
范文四:苏轼——《卜算子》
【年代】:宋
【作者】:苏轼——《卜算子》
【内容】: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作者】:
??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注释】:
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
漏断:谓夜已深。
人:幽居之人,此是形容孤雁。
缥涉:隐约,若有若无。
省:了解。
【赏析】:
???? 这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 ,释放后被贬谪黄州时所作。词生动、传神地描绘了孤鸿的形象,它孤傲、自甘寂寞,正反映了作者幽愤寂苦的心情。黄庭坚称其“语意高妙”、“笔下无一点尘俗气。”
范文五:卜算子
《卜算子·咏梅》讲稿
一 、了解作者
古来的咏物诗词有两种:一种本意就在于刻画歌咏的对象;一种是借歌咏的对象作为比拟和象征,寄托另外的寓意和感情。这首咏梅词属于后一种。作者采取拟人化的手法,用梅花比喻自己,借以表现他的信念和品格。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的一生可谓充满坎坷。他出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正值北宋摇摇欲坠、金人虎视耽耽之时。不久随家人开始动荡不安的逃亡生涯,“儿时万死避胡兵”是当时的写照,也使他在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的种子。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赴临安应进士考试,因其出色的才华被取为第一,但因秦桧的孙子被排在陆游之后,触怒了秦桧,第二年礼部考试时居然被黝免。秦桧黝免陆游的原因,一方面是挟私报复,一方面也是因其“喜论恢复”,引起这一投降派首脑的嫉恨。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方开始步入仕途。这之后,陆游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几起几落。他曾到过抗金前线,身着戎装投身火热的战斗生活,从而体会到了“诗家三昧”。从此那壮怀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成为其诗歌中最为动听的主旋律。然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对眼前的剩水残山颇为满足,并不真正想要恢复。即使有时不得不作出些姿态,也是掩人耳目,心不在焉。因此,陆游曾两次被罢官,力主用兵是最主要原因所在。尽管陆游的爱国热情惨遭打击,但其爱国志向始终不渝。这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联系陆游的生平不难理解,词中的梅花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南宋著名大诗人,存诗九千余首。爱国思想是他诗的主旋律。他也是重要的词人。其词的风格为俊爽流利、沉郁雄放。他的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词写的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他20岁时与唐氏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母亲却不喜欢唐氏,硬逼著他们夫妻离散。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曾在10年后的一次偶然相遇中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多次赋诗怀念,直至老年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就如本本首诗,而这类词又和苏轼比较接近。
二、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金朝派兵攻打宋代的时代,面临山河破碎的现实,朝廷许多大臣劝皇帝投降,陆游却支持朝廷反攻,遭到许多人的反对,那时陆游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他的主战派士气低落,因而十分悲观。整首词十分悲凉,尤其开头渲染了一种冷漠的气氛。
三、解释
①卜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卜算子”是词牌名。 ③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④寂寞:孤单冷清。
⑥更:副词,又,再。著:同“着”,遭受,承受。更著:又遭到。 ⑧苦:尽力,竭力。
⑨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⑩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 ?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四、赏析
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 ,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 ,破败不堪的“ 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
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 。“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词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驿外断桥、暮色、黄昏 ,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 。“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 ,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 ,它也的确还有“ 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
环境是这样险恶,遭遇是这样不幸,那么,这株令人同情的梅花,究竟怎样?她又是如何对待这一切的呢?词的下片作出了回答。“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看来,有些花是在那里费尽心机地卖弄姿色,希图在装点大地的春色中争一席之短长。而这株梅花却全然没有这样的心计和打算。她无意去争春,对于来自百花的庸俗猜忌,也不屑一顾而听之任之。在这里,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说“争春”,是暗喻人事;“ 妒”,则非草木所能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 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 ,这是第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辩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读者在此时已融入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 ,却永远“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
即使是凋落了,化为“尘”了,也要“香如故”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
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结合陆游的身世再读这首词,就会感到更加亲切。那冷落、昏暗、风雨交加的环境,不就是陆游处身其中的政治环境吗?那无意争春、听任群花忌妒的风度,不正体现了陆游爱国无私、光明磊落、不屑于与投降误国的昏庸官僚们为伍的精神吗?那化粉犹香的品格,不正是陆游坚贞不屈、至死不移的崇高的爱国信念的写照吗?
五、主要问题
1、概括词上下片的大意
上片写梅花孤独寂寞与备受摧残的情况。
下片通过梅花来写自己的高尚节操。
2、本首词运用了什麽样的手法,如何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情操?
①梅,实际上是他的人格化身,意外断桥,黄昏风雨,正象征着他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严酷政治打击;②争春无意,妒任群芳,正面写照了他不屑媚俗邀宠、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们的傲岸性格;③成泥作尘,香犹如故,正突现出他即便粉身碎骨也要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
3、词中还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写梅花?
①拟人:“寂寞”,表现梅的孤独无依,无人欣赏,梅花与诗人的心境融无间,灵犀相通。“愁”,是寂寞的承接和深化,如此衰败肃杀,这枝肚子开放的梅花怎么不愁情满怀?下片的“争”和“妒”大大超脱了草木无情的自然属性,完全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显示了不同的人不同的精神状态。而“苦”和“一任”更强化了品质的深度,增强了感人的力量,自然贴切,妙笔生花。②反衬:“零落成泥碾作尘”写梅花的寂寞独愁风雨交侵的悲怆命运与下句作鲜明的对比,以环境的险恶反衬品格的高尚。
六、对比
卜算子·咏梅
**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七、对比
(1)背景不同。
1961年12月,中国人民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当时国际气候复杂多变,**逆流如狂风恶浪般冲击着稚嫩的新中国,共和国的领导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能否度过这一难过,共和国的领导人将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同志以大无畏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卜算子·咏梅》为题,借梅花凌寒
独放、俏不争春、乐观谦虚的形象,抒发了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必将取胜的革命豪情。给当时暂时遇到困难的中国人民给予了极大的鼓舞,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陆游所处的时代正值金朝派兵攻打宋朝的时期。当时的形势是国破家亡,民不聊生,民族矛盾十分尖锐。陆游力主抗击金兵入侵,收复北方失地。但却遭到投降派的打击和排挤。
(2)基调不同
陆游一生恰逢国家遭到侵略,这正是英雄有用武之地的地方,不料,却昏君莅政,奸佞当道,词人空有一腔报国的热血,却报国无门。梅花的形象便成了词人托物寄意的化身,词的字里行间展现的是一个悲观消极的孤芳自赏的士大夫形象,读来一股清峻寒冷愁肠之情不觉油然而生。词的调子定格在“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猖介之情范畴之列。而**面对当时的形势,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词人一扫千古陈腐,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赋予梅花为无产阶级革命者形象,体现的是词人开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气魄。
(3)主题不同。
**同志《卜算子咏梅》一词借咏梅来歌咏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表现了共产党人不会向困难低头屈服的决心,传递的是无产阶级革命者必胜的信心。陆游《卜算子咏梅》一词借梅花不争艳奇宠、任凭百花妒忌排斥的高贵品质,表达了抗金的坚定信念和坚贞不屈的品格。
(4)意象不同。
两个时代的两位词人用同一词牌,选用同一题材——“梅花”,表达了不同的意象。毛词中梅花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化身。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只有一代伟人、一代扭转乾坤的风流人物,才有如此的气势和豪情。封建社会的文人才子是很难与其相媲美的。而“陆词”中的梅花所蕴含的意象是词人一生不幸遭遇的缩影,亦是词人坚贞不屈的人格写照。
八、总结
同样的词名,同样的题材,但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因而词所表现的内涵明显的不同。真是同样的词名和题材却是别样的风采。我们无意比较这两篇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和作者性格各异的作品之高下,因为那样做既无甚必要也是不尽科学的。我们只能说:这两首词都是各自那个时代非同凡响的优秀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