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小集体有密切的联系。在家庭中,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更突现家庭教育的重要。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一出生下来,父母就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语言文字学习、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习惯的养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其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有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成长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影响孩子的成长
开题报告 题目时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每个孩子的能力都是不同的,他们总会在一些方面有不足甚至是缺陷。
这时候,如果连父母都看不起他们,甚至嘲笑他们,那孩子会更加自卑,甚至自暴自弃,从而毁了孩子的一生。
赏识孩子,不仅仅表现在夸奖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也不仅仅是激励孩子更加努力和勇敢,还包括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缺点、短处甚至是身体的缺陷。
通过赏识和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克服缺点、弥补缺陷,从而健康地成长。
国内外关于家庭教育的研究现状,写开题报告用,谢谢啦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
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
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
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
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
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
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
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
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
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
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
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
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
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
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
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
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七、课题的经费估算。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
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
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幼儿园关于家长会的调研报告
一、 导言: 1、调查的目的: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
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
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缺少那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
因此,我们想通过调查,研究有关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指导家庭教育,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
2、调查的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幼儿园孩子家长的家庭教育,共发放调查问卷145份,回收有效问卷125份。
调查内容包括家长的文化程度,选择幼儿园的标准,与老师沟通、交流的方法及家庭教育观点和教育中遇到的困惑需求。
3、调查的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
家长问卷形式问答为主,在关于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有何困惑或需求时,采用开放式征询。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家庭的一般情况: 从家长的文化程度来看: 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
而父母亲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
调查表明,我园幼儿父母亲的学历情况是:由于我园家长几乎都是农民,所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以接受调查的125份调查表来看,文盲或半文盲的家长占1.6%,小学文化的家长占23.2%,初中文化的家长占63.2%,中专或高中以上学历的家长占12%。
(二)家长选择幼儿园的方式和原因: 从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 绝大多数家长在选择子女就学的幼儿园时,都会考察和询问,选择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孩子能学到知识,离家较近。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幼儿园时,亲自来园考察的家长占31.2%,听亲戚朋友介绍的占16.8%,通过网站和报纸广告的占2.4%,自己已有孩子在园学习的占49.6%。
经调查他们一是因为接送方便,二是因为觉得我园在设施、设备,保育教育方面都很好,所以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
(三)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及与老师交流的方式在调查家长是否经常询问孩子在园学习、生活情况方面,经常询问的家长占69.6%,偶尔询问的占29.6%,从不询问的占0.8%。
在调查家长通过什么方式反映对幼儿园或老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时,选择与班上老师交流的占84%,选择直接与园长交流的占0.8%,选择打电话或上幼儿园网站的占12.8%,没时间交流的家长占2.4%。
在调查家长喜欢老师以什么方式与他们交流时,喜欢家访的家长占4.8%,喜欢电话联系的家长占6.4%,喜欢在接送孩子时与老师面谈的占74.4%,喜欢网站论坛的占6.4%,喜欢家长活动时集体交流的占8%。
(四)家长在家陪孩子玩耍、学习及家庭教育方式从家长为孩子选购图书和玩具量来看,选购多的占53.6%,选购较少的占45.6,不购买的占0.8%。
在家长每天与孩子交流、阅读的时间上看,不交流的占6.4%,交流、阅读时间为20~30分钟的占75.2%,交流、阅读时间为半小时以上的占18.4. %。
为孩子在假期里报兴趣班(如:舞蹈、绘画、书法等)的家长占30.4%。
家长平时对孩子家庭教育的形式,认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表扬鼓励、耐心说理”的家长占64%,家长虽然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但以体罚与变相体罚为主的占2.4%,以上两者相结合的占33.6%。
有的家长认为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顿、全家人不理他、罚站、关在家里不许出去”等。
这说明,有小半数多的家长教育孩子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不成正比。
(五)家庭教育中的困惑与需求大部分大班家长都谈到在教育孩子时,孩子不肯听自己的话,但他们对老师的话都能听从,所以家长想借助老师常与孩子沟通,使孩子改正缺点。
通过了解,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孩子在家应练习写字,做些计算习题,为将来上一年级作好准备,可是有些孩子们不乐意做家长布置的作业,有些愿意做但十分粗心。
中班的大部分家长都没有在问卷上提出自己的困惑和需求,过后了解到,中班有许多家长家里都有电脑,他们将自己的困惑与需求发表网上与老师和其他家长一起交流,只有少数家长在问卷上提出孩子在家太爱看电视,看电视时间长,有的看到晚上不肯睡,以至于早晨要赖床。
小班的大多数家长提出的大多是关于孩子吃饭、穿衣等自理能力方面的问题,孩子在家凡事总依赖大人。
结果分析表明:现阶段的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对孩子知识技能的获得教重视,而忽视孩子其他能力、性格、心理健康的培养,还有一部分家长主动参与教育的意识薄弱,觉得自己管不动孩子,一味地交给老师,请求老师多教育,处于被动的状态。
三、结论和建议: (一)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多学习育儿知识: 正确的教育观,能使每个家长具有全面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
大部分家长已有选择良好的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意识,能经常通过询问孩子,与班上的老师面谈交流以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绝大多数家长还能在平时为孩子选购图书与玩具,与孩子一起交流、阅读,这说明我们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意识也越来...
学前教育关于家园合作的开题报告怎么写
心理弹性(Psychology Resilience 也译作心理抗逆力,心理复原力),是近年来心理健康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所谓心理弹性,是指在遭遇逆境时,有助于个体良好适应不利环境的保护性因素。
也就是使个体在逆境中恢复,或正确面对逆境,保护心理健康不受损害的机制。
所以,在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日益加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的背景下,心理弹性的研究显得有极其重要。
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Werner、Rutter和Garmezy等研究者发现,有些儿童在极其不利的生活条件中,也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其心理功能和适应水平甚至超出了正常环境中的儿童。
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这些儿童心理机制中存在一种保护力的原因,这种保护力也即是心理弹性。
在此后的研究中,研究者们探索了导致儿童心理弹性的一些有利因素(保护性因素),如遗传、个体的计划性、情绪与人格特点、对环境的认知与评价等。
在已有的研究中,研究者们也对导致儿童不利生活环境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如恶劣的家庭关系、经济条件、生理疾病等。
研究者们将这类与保护性因素相反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心理弹性产生作用(即保护性因素战胜危险因素)的假设机制,也进行了少部分验证这些机制的实证研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
从上述研究现状可以看出,一方面,心理弹性的研究符合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亦与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心理生活质量的潮流相一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能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就能了解到心理健康问题发生原因与保护性机制,从而使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能够有针对性地放大保护性机制,主动抑制儿童生活环境中对心理健康有害的因素,增进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但另一方面,虽然心理弹性的研究对个体心理健康意义重大,但已有的研究大多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和心理机制的层面,缺少指导实践的、操作性强的提升心理弹性的方法与技术。
二、选题的意义本研究拟从现有的心理弹性的有关概念、理论出发,探索通过家园协作的途径,提升幼儿心理弹性水平的策略、方法和技术,并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具体实施。
这一选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在实践方面,根据对我园幼儿家庭状况与生活环境的了解,确实有少部分幼儿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生活环境)中存在有不利于健康发展的因素,如父母离异、家庭经济困难、家长教育理念与方法不当等。
本课题探索家园协作提升幼儿心理弹性的途径与方法,能增进这部分幼儿的心理耐受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当然,对于生活环境中并无明显的不利因素的多数幼儿,提升心理弹性水平也能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在理论方面,本课题研究的主题是提出并验证提升儿童心理弹性的原则、方法与策略,在以往的这一研究领域中较少涉及。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儿童心理弹性研究中实践操作研究较少的不足,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启发。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1.研究目标通过理论研究,提出通过家园协作提升幼儿心理弹性的策略、方法与技术,并得到验证结果;通过实践研究,使本园幼儿心理弹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2.研究内容(1)国内外儿童心理弹性的现状综述。
通过文献查找与分析完成。
(2)调查本园幼儿生活环境状况与心理弹性水平。
通过调查走访与自编问卷测试完成。
(3)构建提升幼儿心理弹性水平的原则、策略与方法。
通过前两项研究内容的成果的运用,在有关专家指导下完成。
(4)运用提升幼儿心理弹性水平的原则、策略与方法进行实践研究。
通过家园协作,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完成
关于上幼儿园的孩子家庭教育论文有谁可以分享
如果说幼儿是一株幼苗,那么,家庭的爱,会是他们成长的源泉;家长的尊重,更是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
一、沟通交流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如果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所有教导都是徒劳二、学会理解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理解幼儿有自己独特的心理活动,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
三、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幼儿除上幼儿园以外,其余时间几乎都是在家里度过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最重要的一块。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正常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不随意发脾气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家长疼爱孩子的心情都是一样的。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在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听话或破坏东西,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尤其是,更不能在众人面前责骂、侮辱孩子,这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
毕业论文《幼儿园家庭玩具现状调查》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当前世界教育观念变革的主题是:人的发展。
只有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的人,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
“收获一种习惯,就收获一个成功”,一个人习惯的培养往往在儿童时期的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自我保护、品行、健康心理等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目前的独生子女,由于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养成了各种不良的习惯,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自我保护等方面的培养。
随着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造成人口流动性大,我园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我园学习,据统计流动人口孩子已占我园幼儿人数的30%以上,这些孩子大多较聪明,有灵气,但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研究证明,在学前阶段家庭对儿童发展的贡献大大高于幼儿教育机构。
因而,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有机的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因素也是重要途径。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核心概念: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
综合心理学家解释,行为习惯有如下特点:习惯是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
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课题界定:行为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其实这也是一种条件反射,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
家园共育是指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
我们这里借鉴“家园共育”概念,并不是纯粹“教学管理”与“家庭教育技术”层面的含义,而是指幼儿自然智能开发课堂教学向“教后”延伸,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整合的功能。
通过家园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双方智慧潜能整合。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旨在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学习借鉴他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
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密切加强家园联系,进一步寻求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改善育人环境。
通过一定阶段的研究,让在园幼儿能形成该年龄段所具备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园保教水平的提高。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就国内外现有研究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行为习惯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
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
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
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
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
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可喜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大都被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些学者介绍到国内,并进行了相关研究。
如早期的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近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
近年来,研究儿童行为习惯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
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进行过关于1560例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副教授进行过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2001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了“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大型论坛。
来自全国的教育工作者及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并深入地探讨了儿童德育与习惯养成的问题,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见解。
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开题报告怎么写
一、抓好理论学习,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家教理论水平。
为了提高教师家庭教育理论水平,幼儿园定期组织家庭教育培训,让老师们了解家教信息,掌握家教相关知识,形成新观念,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在此期间,教师根据孩子的表现及家长育儿情况,家庭中存在问题,撰写教养笔记、个案分析,并通过自我学习,大大提高指导家庭教育的水平。
教师为了保证家庭教育工作的质量,在每次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和家长学校等,必须提前确定内容,认真做好准备。
力求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家庭教育工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而提高意识 这学期我们开展了专题讲座内容,具有连续性、全面性的特点,使家长全方面地接收信息、指导实践,主要形式及内容如下: 1、定时间、定内容,对家长进行专题讲座 幼儿园因抗震加固没有聚集家长的场地,所以将家庭教育讲座上传幼儿园网站,供家长自主学习,我们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学期主要教育教学目标制定讲座内容,并了解家长的需求和热点,使讲座更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主要讲座有:针对小班家长的《开创家庭教育新天地》的讲座,通过收看讲座视频,家长们普遍提高了认识、转变了观念,又解决了教育孩子操作性的问题,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赞同。
中班家长参加《快乐伴我成长》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家长和老师认识到《弟子规》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厚的思想哲理和人文内涵,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可以启迪人生、陶冶情操、塑造品德、净化心灵。
还有大班在元旦期间开展的家长交流会,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共享彼此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互学效果。
2、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班级家长会 以班级为单位的家长会,一学期要开展数次,教师面对面地和家长沟通教育幼儿的各项工作,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及自己孩子的发展状况,也了解幼儿在家的各方面情况,有利于教师调整好教育计划和对每个幼儿的个案计,。
使教育更有针对性。
家长找到如何配合老师的方法。
3、互动式家长开放日 每学期不同年龄段班级按计划组织家长开放活动,让家长能亲身了解幼儿在园的半日生活程序及学习、生活、游戏、运动等活动内容,与孩子一起参与游戏,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了解老师们怎样教育孩子、怎样组织孩子们的各项活动,并进行家长意见反馈,家长纷纷表示,“教师以如此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我们也会用爱心和科学方法竭心尽力地配合学校教育”。
我们尤其感到对一些个别幼儿的教育工作,通过开放日的这种家园面对面地直接交流、沟通活动,增进了家园的了解,起到了良好的互助的作用。
三、借助其他方式,宣传家庭教育重要性 1、班级开设家园联系栏,定期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知识。
各班丰富并及时更新家园联系栏内容及成长档案,让家长从中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和幼儿园对家长在配合教育上的具体要求及获得家教知识等。
2、利用“家园小报”和幼儿园网站交流育儿经验,使成功的育儿经验得到辐射,并及时发表在幼儿园网站及班级网页上。
多鼓励家长登陆幼儿园网站,与班级教师进行网上交流,整合现有资源,特别是幼儿园博客、班级博客,作为家庭教育宣传、指导的阵地,专设家庭教育指导站板块,推荐有价值的文章,及时反馈幼儿信息,作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家长的留言积极踊跃。
3、评选优秀家长,以点带面发挥榜样作用,为了激励家长积极参与家庭教育活动,学期末每班推荐一名家长,经过指导站成员审批,在全园进行表彰和奖励,整个评比过程也是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过程。
4、利用读书漂流活动,根据家长需求,我园提供育儿书籍《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供家长传阅,书写学习心得,各个年龄组还根据本组幼儿年龄特点针对家长开展了“每月一题”家长自学答题活动,家长都能认真对待,积极完成布置的作业,各班老师将收集上来的作业进行梳理,对于优秀的家长答题及时张贴,定期提供家庭教育指导菜单,家长可对照自己教育孩子行为进行有效的帮助。
5、发放家长问卷调查表了解家长的想法,发放349份调查问卷,收回289份,针对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对幼儿园教师、幼儿园管理及伙食,结合我园家庭教育的开展,收集家长建议、意见,通过统计反馈,解决家长的需求,这项工作家长给予了肯定。
6、扎实、有效开展家委会工作。
确定家委会的职责,更广更深地做好家园联系工作,吸收家长提出的建议,并及时反馈给幼儿园,使幼儿园能与家长保持联系,从而真正起到桥梁与纽带作用。
加强了家委会,发挥家委会作用,促进幼儿园教育和保育工作。
如何开展幼儿园的教研工作
《转》: 随着学前教育被纳入终生教育体系和早期教育研究成果的日渐丰硕,幼儿教育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地关注,幼儿教师的素质也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新《纲要》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是需要通过教师的工作去实现的,因此,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要求,最终将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
①幼儿教师是幼儿园开展教育学活动的具体执行者,是直接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人。
教师是教育与幼儿发展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承接教育理念和教育实效的中间人,是推进儿童个体建构的中坚力量和保障;改革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惟有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工作予以实现,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呼唤,最终必然会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和挑战,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也就成为幼儿园教研工作的重要任务。
广大幼儿园在“科教兴园”理念的指导下,在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教学思想及具体做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力图走出一条具有园本特色的教育改革之路。
幼儿园教研工作是以幼儿园全体教师为主体,以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和教师素质为目的,以对保教工作中实际问题的研究为内容,以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为途径的幼儿园教育研究活动,是一种平等的、专业的、人格的对话,是教师共享经验、交流思维、整合资源的专业化成长之路,是教师学习课改理念的平台,实践课改精神的桥梁,专业技能成长的摇篮。
幼儿园应通过理论学习、课题研究、园本培训、教育实践研究等有效的教科研活动形式,让每位幼儿教师在学习、反思、实践中专业化素质不断得到有效的提高,真正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促进者。
一、当前教研工作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对教师自身需要、经验与发展的关注。
教研过程急功近利,只追求教育的表面效果,造成教研工作的短期效应。
(二)、缺乏对教研过程的研究。
教研过程缺乏对教师内在研究动机和原有经验的调动;缺乏对如何使教师将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自身新的研究;缺乏对教师在教育经验实践中的尝试、运用并反思教育理念的足够支持。
这些都是导致教研缺乏实效性的重要原因。
(三)、缺乏对教研方式的研究,造成教研支持不能满足教师主动学习和建构需求。
二、幼儿园应建立教研制度并将教研工作纳入到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体系之中“不少研究和事例都显示,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学习方式快。
”②坚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加强教研组建设,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营造开放、合作、互动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学习活动,如:“专题研究”、“年级组研究”、“集体备课”、“随机研究”等教研形式。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让教师们感受和体验新型的学习方式,在问题式学习中,总结交流经验、研讨问题困惑;在互动式学习中,共享教育资源、拓展思维空间;在体验式学习中,转变角色意识、注重实践操作,促进教师的主动学习建构,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三、组织理论学习,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作为专业教育者,教师应该具有不断地专业化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朱小曼曾说:“在今天这个学习型社会里,工作就是学习,应当把工作当作学习之源、学习之过程”。
③组织教师开展研究,首先要让教师获得新的教育理论和观念,新的教育理论和观念的获得有助于产生新的教育实践,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或者实现质的飞跃,对于广大的教师来说,新的教育理论只有在他们对自身原有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才会成为对他们的日常工作实践具有实际意义的鲜活的理论,因此,幼儿园在组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时,应经常有意识地借助于启发式提问、案例法等手段,帮助教师发现这些新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联系,引导他们根据这些理论反思、整理自身原有的教育经验,让教师们围绕某一课题,集中力量进行研究学习,应用新的理论指导和改善自己的教育实践,使原有的单纯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具体,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随着一个个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的产生,使教师们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探索的积极性。
四、研究教师,确定既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又能促进教师长远发展的学习研究内容(一)、教研活动的内容应为教师的实践提供支持与帮助,符合教师的现实需要,并能促进教师的长远发展。
幼儿园应针对从“更新教育观念”到“观念如何向实践转化”、“幼儿是怎样发展的”、“怎样才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以幼儿发展为本”等问题进行探索学习及研究,重点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新《纲要》与幼儿发展等内容,使广大教师得到新的启示。
理念向实际转化的关键是从认识的层面上有对理念本身的理解和认同,在操作层面上有对蕴涵着某一理念的实际运用的策略和智慧,知道“教什么”---发展的可持续性,“如何教”---发展的全面性和差异性,“何时教”---发展的规律性,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重重矛盾。
如:幼儿园理念的先进性与家长观点的滞后性;注重过程的认识与目标导向的评价;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掌握知识和技能与发展智慧和能力……即在教师的目的性与发展的可能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家庭教养对幼儿的影响的开题报告内容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