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城镇化“升级版”
新型城镇化将成为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也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战略。这一轮城镇化之所以要提“新型”,是因为之前的城镇化在速度猛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众多问题。
比如,土地城镇化远高于人口城镇化,城市的运营管理显得极为粗放,中西部和东部城市间、不同行政级别的城市间差距大,2.6亿农民工没有分享到公共服务,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制约了城镇化质量的提高,需要通过进行升级版的城镇化,也就是新型城镇化来破解这些问题,从而推动中国城镇化走质量为主、速度为辅的道路。
新一轮城镇化可能带来的问题
用新型城镇化来解决之前城镇化存在的问题,是很有价值和必要的,但考虑到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会存在一些惯性作用,以及现有体制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型城镇化要求之处,在推行新型城镇化中不排除还会出现一些新问题。最有可能出现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投资以及可能出现巨额地方负债的问题。
当前干部考核体制还是偏重于经济方面,GDP崇拜还存在。中央政府提出新型城镇化后,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会夸大新型城镇化中关于投资的部分,继续走投资依赖型道路,将投资继续看成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着力点。
首先是地方政府会集中投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这可能增加地方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盲目投资的几率,甚至在推进速度上存在搞竞赛的可能性。而对这一领域投资力度的盲目加大,将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诱发新一轮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风险,四线城市一些“空城”、“鬼城”已敲响警钟。打着城镇化的幌子片面追求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扩大投资盲目做大GDP总量,将使城镇化走样。
其次是投资房地产领域——如果地方政府以为新一轮城镇化又可以大规模拆迁征地建房,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继续过度依赖房地产开发,将可能使城镇化变味成“房地产化”。
这种投资依赖路径的城镇化,必定导致地方政府大量举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地方政府利用多个融资平台进行举债,因债券利率远高于财政部代发的地方政府债券,无形中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同时,未纳入债务预算管理的现象也将大量出现,大规模的隐性债务有可能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的过度膨胀。
第二,可能对农业带来冲击。
按照现有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城镇化可能对农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伴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随着大量耕地被地方政府商业化,如果没有过硬的措施,会给粮食保障带来压力。而农业还面临劳动力的严重缺口,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工业部门转移,解决明天“谁来种地”是当务之急。
其次,城镇化还将带来从事农业的高成本、高风险以及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比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使城市、工业在与农业和农村的水资源争夺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粮食生产面临水资源瓶颈,这无形中会对农业产生冲击。
此外,城镇化可能对乡村文化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可能让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古街道等得不到妥善保护,整体格局和风貌遭到破坏,文物建筑和历史街区也将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甚至消失。
第三,可能存在城市综合承载力不够的问题。
当前有2.6亿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就业,未来中国城镇化率要达到70%的水准,这意味着,中国还会有3亿左右农民进城,这将对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提出极大的考验,很有可能因承载力不够而形成新的“城市二元结构”。
农民进城需要城市有产业支撑,便于其解决就业。对于进城农民来说,就业是他们成为城市市民的先决条件之一。而如果产业发展滞后于城镇化,就会导致就业岗位不足。应防止一些城市不做科学论证、一味扩张城市建设规模,导致产业和园区出现“空心化”现象。
农民进城存在户籍改革与公共服务不对等现象。城市户籍改革的推进如果没有相关公共服务的跟进,农民在城中的生活依然艰难,受到的待遇依然和城市居民无法对等,同时他们已经失去土地无法回到农村,这种现象的长期积累将会导致城市社会的不稳定。
此外,几亿农民进城,对城市交通、生态、管理等方面的承载力也提出了挑战。当前城市病已经严重,如果不进行集约水平的提升,很有可能会加剧城市病,最终使城镇化质量下降。
第四,存在刻意追求城镇化率提高的可能。
当新型城镇化成为国家战略,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会过于追求对城镇化率的提高。这样一方面会继续让城镇化走速度型的老路,另一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从而错失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战略机遇期。
从四个方面破解问题
对这轮新型城镇化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预估是有价值的。换言之,对这轮新型城镇化需要作系列的风险评估,这样可以推动这轮新型城镇化更好地前行。但也需要对新型城镇化抱有辩证的观点,那就是任何重大战略都不太可能无风险。也就是说,对风险和机遇要作整体评估,权衡利弊,尽量让利更多、弊更少。这轮新型城镇化,既要看到问题,也不要被问题吓住,关键是要能未雨绸缪地应对这些问题。当前要破解这些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新型城镇化应向外界传递出清晰的信息,那就是这一轮城镇化是以人为本,重在制度改革和有可持续性的投资,坚决反对人为造城,不是新一轮“投资**”和“房地产化”。为此,可以通过严格土地指标、提高地方投融资平台融资条件、完善相关法制法规,以及调整对干部考核机制等办法,来避免地方借新型城镇化之名,行投资依赖之实。
其次,城镇化过程中应注重与农业现代化的互相促进作用,并且在将农村打造成新城镇的同时,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部分农村进行保留,保护乡村文化的传承。对于已经实行几十年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需要结合当前形势进行调整和改革,推动规模农业的发展,让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通过规模经营的方式来发展农业,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从而实现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再次,必须大力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挖掘新的消费热点和产业,尤其大力发展服务业,解决农民进城后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的新技术,大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走集约、节能、生态的城市发展新路子,提高城市的承载力。
最后,要大力推行制度改革。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始终围绕人来展开,要通过户籍、土地、财税等方面的制度改革,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给予公平机会保证新进城农民能够融入城市中,从而实现社会稳定。
如果山东省考申论考新型城镇化,大作文你们怎么写
父母给了我生命每个人都有父母,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 命。
我的生命里融入了父母的血液,也融 入了他们无私而伟大的爱。
我以前经常怨恨爸爸、妈妈不送我上学, 不帮我收拾书包,晚上回家那么晚。
在去 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我才真正体会到给我 生命的人,付与我的是怎样的爱。
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学习语文就浮浮躁 躁。
期末考试时,我的阅读出乎意料地考 了“6”。
望着那个刺眼的“6”,我的双眼模 糊了……回到家,妈妈看了我的卷子,只 是说我数学考得好。
我的心里很不解,妈 妈怎么没说一句关于“6”的话呢?到了四年级,我又长大了一岁。
三年级那 个刻骨铭心的教训,我吸取了。
四年级, 我懂得了学任何一点知识都要踏踏实实, 一步一个脚印。
终于,我的语文有了一个 满分。
四年级夏天的一傍晚,我们全家出去散 步。
徐徐清风吹走了酷热,我仰着头,痴 痴地望着天上一闪一闪的星星,我想起了 小时候我偎依在妈妈的怀抱里看星星的情 景。
我突然转过头来问妈妈:“妈,我去 年阅读得了六分,你怎么一个字也没 说?”妈妈笑了,爸爸也笑了。
妈妈 说:“我知道你是一个好强的孩子,你永 远向往成功、辉煌。
你尝到了失败的滋 味,就应该自己吸取教训,再次走向成 功。
即使我批评你,告诉你该怎么做,那 么你以后独立生活遭到失败时,你仍会自 己从失败中挣脱出来吗?”爸爸妈妈搂着 我,欣慰地笑了,我抬头看看爸爸妈妈, 幸福地哭了。
望着流光溢彩的霓虹灯,我真正懂得了父 母给予我的是自强自立走向成熟的爱。
他 们用辛勤的引导,使我真正健健康康、快 快乐乐地成熟了起来,我深深地感谢我的父母,给我生命的人!
申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哪些重要举措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强健经济发展筋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根本要求,是具有重大创新价值的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紧紧围绕这一发展战略,树立新型的农村变革观念和发展理念,探索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需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将扩大内需、增加政府投资的重点放到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来,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工作重点要放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要发挥扩大内需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加快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
要重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科学确定投资方向,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加快发展作为扩大内需投资的重点。
要加强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一个统一的体系中来进行规划,利用扩大内需的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村道路、广播电视、互联网、自来水等设施的投入,加快“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并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有效解决农村基础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
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实现城乡交通、通讯、信息、供水供电、排污治污等基础设施的联网对接。
第二,要发挥工业、企业对农业、农村的反哺和支持作用,加快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
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思路,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大力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做好企业和农民的对接,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支撑龙头企业壮大,从而加快构建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格局,促进农民与企业的双赢。
第三,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卫生服务体系、科技服务体系、文体服务体系、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居民更多地平等享受公共服务。
当前要重视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深入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为改善其市场竞争状况、提高劳动报酬创造条件。
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完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尽快建立覆盖全体农村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在民生方面的基本需求,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因此就需要我们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城乡统筹发展之路。
【对于中国道路的理解】如何理解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性...
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伴随工业化进程的一种经济现象,也是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从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看,这是一条共同经验,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必须走这条路。
从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看,推进城镇化,不仅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也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也曾出现过几个加速发展的阶段,1957年城镇化率达到15.4%。
由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限制城镇人口的机械增长成了从那以后相当长时期的重大政策,由此而使城镇化的进展大大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到1978年,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44.3%,而城镇化率只有17.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我国城镇化进程出现加快的势头。
1978年到2000年,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个,建制镇由2173个增加到20312个,城镇总人口由1.7亿增加到4.5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17.9%提高到36.2%。
22年提高了18.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83个百分点。
城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国内生产总值的70%、全国工业总产出的50%、国家税收的80%、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5%、高等教育和科研力量的90%以上集中在城市。
但是,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相比,城镇化水平依然处于滞后的状况。
据世界银行资料,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比同等人均GDP国家和地区低11个百分点,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
由于大量农业劳动力长期滞留在农村,基本靠手工劳动,使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只相当于美国的6%。
同时,2/3的农村人口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购买力低,农村市场打不开,已成为影响扩大国内需求和经济增长潜力发挥的重要矛盾。
因此,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已经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工业化,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申论热点?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在社会事业平台建设、社会事务治理、社会公共产品提供、社会利益共享的过程中,呈现出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等立体多维、多元互补的新局面。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社区治理体系,将形成发展合力,保障人民权益,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迫切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在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开展的波澜壮阔的社会治理新举措。
由于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环境复杂等因素,各地区各部门应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社会治理突出问题,因地制宜进行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社会治理制度和机制,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和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通过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化社会治理设施的软硬件建设,推动治理数据整合,消除信息共享障碍,确保治理过程隐私安全,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必须从加强顶层设计、体系构建、技术支撑、队伍建设、资源整合等多个方面、多个角度采取措施,综合施策,形成合力。
这既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资源不断优化配置的过程,也是信息、数据、网络等新形态资源培育的重要平台。
同时,社会治理专业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社会治理专业化要求加强社会治理各类专业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建立专业人才保障制度,健全各类激励机制。
...
...2018辽宁县区公务员综合能力测试县域经济新城镇化考什么?
辽宁的事业单位人员转考公务员考的是综合能力测试,实际上这个考试每年都有的,今年的招的人数比较多而已。
考试的内容就是大杂烩,包括行测和申论等等,比毕业生考公务员的题要简单一些,题量也要少一些,毕竟是行测和申论在一起的,一张试卷。
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可能会以主观题形式出,也可能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
不过总体难度不大,我是去年从沈阳事业编转的公务员,也是考的综合测试,我们考的题目客观题就是行测方面的,几十道题,主观题是关于网络建设方面的申论内容。
考试相关资料我们去年考的时候,以前考上的前辈推荐的鸿政考试中心出的辽宁从事业单位考公务员的专项资料,鸿政的这个书有真题和预测题,挺不错的,考试的时候有一些真题原题出里面出的。
而且鸿政的这个辽宁事业单位转公务员题,红色的2大本,是辽宁专用的资料,你可以参考一下。
你也加油!希望以后能成为同事。
有不懂的,欢迎继续追问。
...2018辽宁县区公务员综合能力测试县域经济新城镇化考什么?
辽宁的事业单位人员转考公务员考的是综合能力测试,实际上这个考试每年都有的,今年的招的人数比较多而已。
考试的内容就是大杂烩,包括行测和申论等等,比毕业生考公务员的题要简单一些,题量也要少一些,毕竟是行测和申论在一起的,一张试卷。
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可能会以主观题形式出,也可能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
不过总体难度不大,我是去年从沈阳事业编转的公务员,也是考的综合测试,我们考的题目客观题就是行测方面的,几十道题,主观题是关于网络建设方面的申论内容。
考试相关资料我们去年考的时候,以前考上的前辈推荐的鸿政考试中心出的辽宁从事业单位考公务员的专项资料,鸿政的这个书有真题和预测题,挺不错的,考试的时候有一些真题原题出里面出的。
而且鸿政的这个辽宁事业单位转公务员题,红色的2大本,是辽宁专用的资料,你可以参考一下。
你也加油!希望以后能成为同事。
有不懂的,欢迎继续追问。
...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党的“十六大报告”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了“三农”问题。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在这一背景下,利用暑期“三下乡”,笔者作为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来到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镇,进行“三农”政策的宣传、有关“三农”的问卷调查。
通过宣传与调查,笔者了解了一些情况,发现了一些问题。
以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华岩镇的具体情况,在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上,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与措施。
1 华岩镇(中梁山街道)概况 1.1地理位置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镇(中梁山街道)位于中梁山以东,重庆市主城区西部近郊,东、南与大渡口区相连,西为九龙坡区白市驿镇,北与沙坪坝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区接界。
境内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九龙园区B区。
辖区面积53.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158亩。
1.2行政区划与人口 行政村 社区居委会 农业常住人口 城乡总户数 14个 8个 24701人 29153户 村民小组 居民小组 非农业常住人口 101个 115个 67339人。
1.3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指标 工农业总产值 财政收入 农民人均收入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城镇化率 33.29亿元 12553718元 3150元 8287元 33.98% 工农业总收入 财政税收 招商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 农转非人数 32.58亿元 5956万元 2.23亿元 107528万元 7942人。
2003年整个华岩镇农业常住人口为24701人,总人口为92040人,农业人口所占比例为26.837%。
由表二中数据可以知道,华岩镇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为315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8287元,两者相差5137元,相差率为163.079%。
2 华岩镇“三农”政策落实情况2.1“关注农业 关注农村 关注农民”大型宣传活动。
在暑期三下乡的过程中,我们在华岩镇中梁山街道开展了“关注农业 关注农村 关注农民”大型宣传活动。
我们向广大过往群众发放中央“三农”政策相关资料,向他们介绍中央“三农”问题的相关知识,同时我们还开展了有关“三农”政策的问卷调查。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发现,华岩的广大群众非常关心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三农”的政策,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却不了解“三农”,有的甚至不知道到底什么是“三农”。
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们了解到,华岩镇政府在有关“三农”政策方面也曾做过一些宣传,但比较少,大部分农民对“三农”还了解的比较少,他们仅仅知道一点,他们了解的途径主要还是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一些宣传媒体。
他们认为这样面对面的交流与讲解对他们了解“三农”效果很好,他们很希望以后这样的宣传能够多一些。
正如宣传现场的一位老大爷对我们说的:“感谢上面(中央)对我们农民的关心,也感谢你们重庆工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为我们送来了‘三农政策’的相关资料,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能够多一些!” 2.2关于“三农”的问卷调查。
在宣传“三农”政策的同时,我们还做了一些问卷调查。
我们共向过往群众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9份,回收率90.833%。
我们的问卷共有11道题,其中8道是选择题,2道是填空题,1道问答题。
8道选择题中3道有固定的答案,5道答案不定。
2.3调查结果。
在回收的109份问卷中,我们抽取其中的有效问卷98份。
我们对这些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
(针对其中的四个问题)问题如下: 1)“三农”问题的“三农”是指: A农民 B农业 C农村 D农户 E农田 2)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以下哪一项被取消了: A农业税 B农业特产税 C我不知道 3)您是怎样知道有关“三农”政策的? A看电视 B听广播 C别人告诉我的 D政府宣传的 4)对于国家出台的相关“三农”政策,您支持吗? A大力支持 B支持 C我不在意 D我不知道这些政策 统计分析的结果,我们不难发现:在华岩镇,对于什么是“三农”,竟有36.735%的人不知道;而对于哪一项税收被取消了,也只有73.469%的人知道;除此之外,他们在了解“三农”政策的途径以及对“三农”政策的关注程度方面也存在着问题。
再加上我们调查分析与走访农户,同时结合华岩镇的实际情况我们不难发现问题所在: 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农民不是很了解“三农”政策;“三农”政策没有很好的落实;“三农”政策的出台对于农民朋友来说,他们好像并未得到什么真正的实惠;农民增收仍然很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是很大。
我想,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不仅仅是华岩镇的问题,更是目前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
那么要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笔者接下来将讨论这个问题。
3认识与思考通过这一次的宣传调查,我们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们认识到了落实“三农”政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障碍。
“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它关系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万家富;农村定,天下定!”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如何打造城镇化"升级版"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