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号 签发人:××
××××××××××
关于做好×××××××工作会议相关工作的请示
××××市人民政府:
2月1日,省发改委与我委联系,拟在我市召开全省×××××工作会议,时间初定在2月中旬,会议规模在×××人左右,会期两天半,初步预算经费约需××万元,相关情况我们抓紧做好衔接和准备。鉴于省发改委对我市投资和项目工作的大力支持,为进一步争取省发改委支持,建议会务由×××、市会管中心共同承办,所需费用由市财政予以解决。
特此请示!
二〇一二年×月×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 稽察 会议 请示
抄送:××××
×××××× 2012年××月××日印
(共印5份)
月度资金预算完成情况分析报告
以1998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标志,表明我国预算会计已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走上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科学规范的预算会计模式的道路。
但三年来,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按照公共财政理论设计的预算管理模式已开始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预算会计的客体运行环境又发生了变化,因此,预算会计又面临着进一步的改革。
未来预算会计如何改革,本文想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预算会计体系的改革 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 (狭义)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
但随着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将向"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发展。
1.政府会计。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包括编制部门预算、实行国库单一帐户、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等,客观上要求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合二为一,成为政府会计。
(1)编制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议会审议通过,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
即部门预算是一个涵盖部门所有公共资源的完整预算。
编制部门预算的基本要求是:将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这些资金的部门。
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综合预算形式,部门所有单位的各项资金,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财政专户核拨资金和其他收入,统一作为部门和单位的预算收入,统一由财政核定支出需求。
凡是直接与财政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会计单位均作为预算管理的直接对象,如财政直接将行政单位预算编制并批复到这些单位 (行政单位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主管某一专业的行政事务。
行政单位作为政府的延伸,政府预算中理应包含行政单位预算)。
按部门编制预算后,可以清晰地反映政府预算在各部门的分布,从而取消财政与部门的中间环节,克服单位预算交叉、脱节和层层代编的现象,并把部门预算作为独立的政府预算法案汇编于本级总预算。
随着部门预算的编制,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改革将逐渐趋向于以一级政府为中心,核算整个政府的财务状况,即编制一级政府的收支情况表。
因此,客观上要求将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逐渐合二为一,成为政府会计。
(2)推行国库单一帐户制度。
部门预算编制后,如果没有预算执行制度的改革,其作用必然大打折扣。
预算执行改革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国库单一帐户制度。
建立我国国库单一帐户制度的基本框架是:按照政府预算级次,由财政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帐户;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逐步纳入各级政府预算统一管理,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指定的商业银行开设的单一帐户,取消所有的过渡帐户;财政性支出均从国库单一帐户直接拨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
行政单位为了执行国家机关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资金,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从本级政府预算集中的资金中分配和拨付。
推行国库单一帐户制度后,财政部门不再将资金拨到行政单位,只需给各行政单位下达年度预算指标及审批预算单位的月度用款计划,在预算资金没有拨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之前,始终保留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国库单一帐户上由财政部门直接管理。
行政单位的人员工资由财政部门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职工工资卡方式直接支何;行政单位的专项支出按预算指标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政府采购--商品供应商方式直接支付;行政单位的小额零星支出,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行政单位备用金 (信用卡)方式支付。
国库集中支付虽然不改变各行政单位的预算数额,但其作用在于建立起了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机制。
实现国库单一帐户后,由于各行政单位只是政府的组成部分,其所有的资金都是财政资金,都要通过国库单一帐户收付,其资金活动已通过总预算会计反映,因此,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相当于总括和明细的关系,它们将合二为一共同构成政府会计。
(3)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在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改革中,政府采购制度应是一项重大的工程。
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现代政府采购制度是强化财政支出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政府采购制度的实质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和财政预算支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使政府可以得到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务,实现物有所值的基本目标,另一方面使预算资金管理从价值形态延伸到实物形态,节约公共资金,提高资金
村委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经费预算报告
社区综治站是街道综治办的参谋和助手,具体负责本社区及企业的平安创建和综治工作。
其主要职责任务是:1、法制宣传。
结合形势和任务,充分利用会议、板报、有线广播、宣传橱窗等,进行常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干部群众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准;2、治安防范。
全面落实社会治安基础防范各项措施,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开展治安防范工作,在辖区组织治安巡逻,落实防范措施;3、民间纠纷调解。
学习推广“枫桥经验”,认真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治保调解组织作用,妥善处理群众信访事宜,及时化解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防止“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4、归正人员帮教。
建立帮教小组,落实帮教责任人,对归正人员、失足青少年、监外人员等,要认真落实安置帮教措施,做到有人管、不失控;5、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认真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严格规范出租私房和用工单位的治安管理责任,定期组织清查“三无”人员,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6、无毒害社区创建。
加大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力度,坚持禁吸、禁种、禁制并举防毒品的蔓延和危害,确保无涉毒人员;7、消防及安全生产。
建立健全各项治安保卫制度和措施,经常进行消防、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严防火灾事故和生产责任事故;8、场所特业管理。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对本辖区内的公共娱乐场所、旅馆等特种行业的监督、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化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9、协助公安政法机关办案。
主动配合协助政法机关在本辖区内开展打击违法犯罪分子和开展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和反**等工作;10、及时办理上级交办的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其他事项。
政府预算的审批机关是什么?
政府预算的审批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二十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监督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中央决算;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会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撤销本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本级决算;撤销本级政府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和决议。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监督本级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本级决算;撤销本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
如何审议好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报告
以下内容希望有所帮助:(一)要从总体上了解把握预算收支的基本概况。
一般来说,预算报告主要涉及“钱从哪里来,钱花到哪里去、做了什么事,钱是如何管理的”这样几个问题,即主要包括收入、支出、管理三部分内容。
收入部分,需要了解政府财政收入的几种形式,如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基金收入、预算外收入等。
同时,需要着重了解本级政府的当年财力,即本级政府在取得地方级收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上级、下级完成解拨关系后,最终留在本级可用于自已开支的财源。
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本级财力与本级支出保持相等。
支出部分,一般可通过功能支出表,了解政府资金用于基本建设、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支出情况,从中可以知道政府把钱花到了哪些方面;也可以通过部门预算表,了解各预算部门、单位当年可获得的资金数额以及预算安排的各项开支,有些细致的部门预算表可以清楚地反映出部门计划开展的各项具体工作。
管理部分,主要说明收入征收情况、预算编制情况、资金拨付与管理监督情况、国库收支情况、政府采购情况等。
(二)抓住重点进行审议。
按照预算法的规定,人代会审查的是总预算,批准的是预算报告和本级预算。
因此,审议时以预算报告和本级预算为主。
审议的重点有:1、预算安排的意见、指导思想及原则是否与中央、省的财政政策相一致,与党委的战略决策和发展方针、政策是否相一致。
2、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预算法规定各级预算应当做到收支平衡,即在一个预算年度内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达到平衡。
地方预算不得列赤字。
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对于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预算特别是财政困难的地方,要防止列编赤字。
3、财政收入的增长是否与税收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相适应,来源是否切实可靠,收入是否基本打足并留有一定余地。
4、重点支出的安排情况。
财政资源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支出需要,必须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保证重点支出。
各级预算的重点支出,因时、因地、因事、事人而可能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重点支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当前党和国家、省、市的工作重点领域、方向和部署,大都体现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二是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特殊要求,如教育法、农业法、科学技术进步法分别规定教育拨款、对农业的总投入、用于科学技术经费的增长,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民族区域自治法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上级财政逐步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转移支付力度”等规定,等等。
三是经济社会生活中亟待解决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和突出矛盾等。
5、财政转移支付情况。
转移支付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财政补助,目的是为了均衡地区之间的财力,实施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转移支付是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转移支付是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转移支付关注的重点,一是看预算是否包括了上级的转移支付。
预算法规定,地方预算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返还或者补助的数额。
二是看对下级转移支付所安排的支出是否体现了党委确实的方针、政策、措施及当前应该着力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
代表们对预算的审议审查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选择与本职工作联系较紧密的,自己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领域,对于相关的预算安排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提出自己的审议意见。
如实践中有的代表重点针对教育支出情况,结合法律法规、国家“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就教育支出的安排数额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这样的审议意见就很有份量。
(三)审议审查预算常用的方法。
主要有:政策审,看预算支出安排,包括按功能分类的支出以及各部门的支出,是否与政府的工作目标和重大部署保持一致;科目审,重点看部门的具体支出项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相应的程序要求等;年度审,通过与以前年度的预算收支情况相比较,看本年度安排的收支预算数是否科学准确、是否合理可行,等等。
预算的目的或功能,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安排,实现政府资金的科学配置与高效运用,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
因此,代表们审议预算,主要是看财政资金安排是否科学合理,资金使用是否富有效率,使用结果是否取得应有的成效等。
只要是围绕着这些问题提出意见、建议,都可以取得好的审议效果。
提高审议能力的几点建议由于预算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因此,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与充足的相关信息是很有帮助的。
这里,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提高认识。
要充分认识到审查批准预算报告及其草案,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代表大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人大代表履行职责、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对于确保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实施,有效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认真学习。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代表要履行职权,参与决定国家大事,有必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及有关财政预算...
财政预算是什么,具体流程........?
财政预算 : 国家制订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它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有计划地筹集和分配财政资金的主要工具,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
国家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中央预算占主导地位。
国家预算按法定程序编制、审查和批准。
国家预算的收入和支出,分别反映了国家财政参与国民生产总值分配的程度和国家财政活动的事权范围。
国家预算是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糯米贷人工客服电话是多少.
请致"电人工"客服 TEL: 0531-8099-6957 (24小时"人工"服务)".,"亲关系的;(二)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经济利益关系的;(三)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
审计人员的回避,由审计机关负责人决定;审计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十二条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正职和副职负责人的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意见。
第十三条 审计机关负责人在任职期间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随意撤换:(一)因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二)因严重违法失职受到行政处分,不适宜继续担任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三)因身体健康原因不能履行职责1年以上的;(四)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任职条件的。
第三章 审计机关职责第十四条 审计机关对与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对与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企业和事业单位,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五条 接受审计监督的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者代为履行政府职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预算管理的下列财政性资金:(一)财政部门管理的未纳入预算的各项附加收入和筹集的其他资金、基金;(二)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未纳入预算的各项行政收费和事业收费;(三)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从所属单位集中的上缴资金;(四)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其他财政性资金、基金。
第十六条 审计机关应当在每一预算年度终了后,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
必要时,审计机关可以对本预算年度或者以往预算年度财政收支中的有关事项进行审计、检查。
第十七条 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报告,包括下列内容:(一)财政部门具体组织本级预算执行的情况;(二)本级预算收入征收部门组织预算收入的情况;(三)本级国库办理预算收支业务的情况;(四)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作出的审计评价;(五)本级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审计机关依法采取的措施;(六)审计机关提出的处理意见和改进本级预算执行工作的建议;(七)本级政府要求报告的其他情况。
第十八条 审计署对中央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从事金融业务活动、履行金融监督管理职责所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求行政单位内部审计报告范文
淮 南 市 审 计 局审 计 报 告审文报〔2008〕23号被审计单位: 淮南市教育局审计项目: 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审计根据年度审计计划安排,我局于2008年3月至4月对市教育局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实施中得到该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工作进展顺利,现将审计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市教育局是政府组成部门之一,全额财政预算拨款单位。
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制定与实施教育发展规划,及组织和管理全市的教育教学工作等。
截止2007年底,离退休42人,在职41人,其中:行政34人,事业7人。
(一) 2007年度组织收入执行情况财政安排市教育局本级预算组织收入131.5万元,主要收入项目是中考报名费、加试费、录取费及教师职称评审费等,当年实际收入175万元,增加43.5万元。
(二) 2007度年预算安排情况预算收入772.19万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拨款666.99万元,预算外资金收入105.2万元;预算安排支出766.59万元,其中:行政经费117.3万元,待细化教育专项经费440万元,离退休经费103.69万元,教育管理事务经费105.6万元。
(三) 2007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全年实际收入合计1646.7万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拨款1390.1万元,预算外资金收入175万元;实际收入比预算增加874.51万元,主要是:城市建设维护费通过教育局账户下拨增加账面收入200万元,预算外收入增加69.8万元,其他收入81.58万元、因工资改革人员经费增加192.73万元,拨入专项资金增加330.4万元。
实际支出1346.07万元,其中:拨出经费471.48万元(城市建设维护费200万元,农村中小学达标建设专项购置费200万元,其他71.48万元),行政管理经费支出422.58万元,专项支出178.12万元,离退休支出180.76万元,教育事务管理支出93.13万元;实际支出比预算增加579.48万元,主要是:城市建设维护费通过教育局账户下拨增加账面支出200万元、工资改革增加人员支出192.73万元、增加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专项支出178.12万元等原因。
本年结余300.63万元,上年结余41.57万元,期末累计结余342.20万元,结余的主要原因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中有312.28万元未能在当年下拨。
二、审计评价2007年,市教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教育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根本目标,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
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强职业教育,统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全市教育呈现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审计结果表明,市教育局2007年度预算收支编制基本做到“全口径”编制,预算内外资金和经常性专项资金已纳入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执行情况和政府采购执行情况良好,预算和决算编制基本真实地反映了预算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会计资料较完整地反映了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及财务收支情况,财务管理制度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固定资产管理较为完善。
但审计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三、存在问题1、预算与执行需要进一步加强。
主要表现在:一是预算与决算差距较大,主要是年初组织预算对年中临时增加的一些专项资金无法测算、工资改革增加了人员支出、对预算外收入测算不够准确等原因,如2007年11月下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专项480.4万元、实际预算外收入比预算安排增加69.8万元等;二是市教育局年初预算未安排设备购置费用,但当年实际发生了购空调、一体机等共16.86万元的设备购置费;三是市财政将年初预算中安排的职教专项经费150万元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下拨,调整了资金用途。
2、教育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有些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财政部门负责管理资金,教育部门负责项目实施,资金拨付情况不能及时反馈给教育部门,影响工作的开展,如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实行县区统筹,市教育局不完全掌握资金使用的具体情况,在督导项目进展时因缺少工作抓手,难以采取有力的监管措施;二是2007年安排市教育局预算内普通教育专项经费290万元,其中71.1万元作为市教育局组织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教师资格认定、教科研、师德建设等活动经费,由于公务经费安排较少,这些专项经费中有一部分被用于弥补办公经费不足;三是扩大了教育费附加使用范围,市财政于2007年11月,将当年教育费附加322万元作为中职国家助学金下拨,不符合教育费附加“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规定。
3、教育经费投入仍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量仍显不足。
我市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为95128.5万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3587100万元的比例为2.65%,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要求“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二是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够均衡,2007年我市教育及其他部门教育经费总支出109334.3万元中,人员支出77756.5万元,占71.31%,公用支出28030.4万元,占25.42%,基本建设支出354...
国家财政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办法有哪些
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预算,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它反映了单位一个会计年度财务收支的规模。
事业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目前,事业单位按职能分为: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公益类事业单位、技术与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经营类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的概念及预算管理办法如下:事业单位是指主要通过生产精神产品和提供各种劳务的形式直接地或间接地为上层建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单位。
事业单位按行业具体分为以下五类:工业、交通、商业事业单位;农业事业单位;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单位;社会福利、救济事业学位;其他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所需的预算资金,国家采用“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1.核定收支。
它是指事业单位要将全部的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和各项非财政补助收人与各项支出统一编报预算报告,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其年度预算收支的规模,其中包括财政补助的具体数额。
2.定额或定项补助。
它是指对非财政补助收入不能满足支出的事业单位采用的补助办法。
所谓定额补助,是指根据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依据相应的标准确定一个总的补助数额,如对高校实行的人均定额补助。
所谓定项补助,是指根据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确定对其某些支出项目进行补助,如对某些事业单位的工资支出项目给子补助或对大型修缮及设备购置进行的补助。
3.超支不补、结余留用。
它是指事业单位的预算经上级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以后,由其自求平衡(除特殊情况外),其增加的支出,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不再给予补助;因增收节支形成的结余,可由事业单位留用。
另外少数非财政补助收入大于支出较多的事业单位,可按规定向国家上缴部分收入。
财政补助政策及补助基数核定方法 (一)分类核定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
(1)对现有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要按照精简机构、转变职能的要求,在严格清理和规范,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对其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业务费实行定项补助政策。
其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等全额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对纯粹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无收入或收入额度较少以及具有民族特点的公益类事业单位,实行“定额补助”政策;对大专院校、科研、农业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在调整布局、改善结构、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实行“核定基数,固定比例增长”的财政补助政策;对既承担社会公益职能,又有一定收入的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定额补助”政策。
(3)对技术与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实行“定额补助,逐年递减”的经费补助政策。
(4)实行财政“零补助”政策,逐步退出财政供给范围。
(二)经费补助核定方法。
综合考虑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职能职责和财力可能等因素,对上述各类单位,按照“零基预算”的原则,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核定其定额或定项补助数。
经费补助基数既包括财政拨款部分,也包括实施收支脱钩管理的非税收入。
(1)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
按编制、人员、非税收入、分类分档定额以及工作职责和任务核定定项补助基数,一年一定。
(2)公益类事业单位。
此类事业单位财政补助基数根据其工作任务、近三年的非税收入状况、以及相应的定额标准予以核定。
对教育、科技和农业等按法定比例增长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按照“核定基数,固定比例增长”补助方式科学核定补助基数,并根据财力确定一个逐年增长比例,一定五年不变;其他社会公益类和准公益类事业单位实行“定额补助”方式,补助基数核定后,一定五年不变。
对收入额较大且已基本具备自收自支能力的其他公益性事业单位和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零补助”财政政策。
(3)技术与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
定额补助基数核定后,每年按20%的比例递减补助定额,第六年起实行“零补助”财政政策。
(4)经营类事业单位,补助基数原则上每年只减不增。
按照自治区直属事业单位改革政策,经界定不属于财政供给范围的事业单位,要退出财政供给范围。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行政事业单位向上级申请工作经费的报告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