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买菜,突然我看见今天理发店的人似乎异常的多, 有些人宁愿排着队也不愿意离去。我有些奇怪了:“为什么这些人要在今天理发呢?今天不理就不行了吗?”爸爸听了我的话笑着说:“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所以都要理龙头,我一下子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缠着爸爸问个不停,最后爸爸被我问得实在有些不耐烦了便对我说:“回去以后你问你奶奶去吧”。
回到了家我急忙跑去奶奶家,奶奶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说:“二月二,可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农家人会找来长竿敲房把龙唤醒,然后用草灰向井台引一条灰龙,再用谷糠从井台向水缸引一条灰龙,早餐要吃年糕和猪头肉,午餐吃春饼,还要吃炒豆子,天近黄昏时,家家要用灶膛里的灰围着院子撒一圈,传说是为了辟邪。”不知不觉中奶奶讲完了,我只好走回了家,嗯。
回到了家我又问爸爸:“除了关于二月二的风俗,还有没有其它的故事呢?”爸爸说:“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你想不想听呀?”我说道:“我当然想听了。”于是爸爸开个绘生绘色的讲到:“武则天称帝的时候,玉皇大帝大怒,于是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才旱了一年,大地上的人就快死完了,龙王实在不愿意看到百姓受苦,于是偷偷下了一场雨,被玉皇大帝压到山底下,山前面还写了几个字:要想龙王出,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报答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可一找三年却没有找到。有一次背玉米的老婆婆走在路上,却没有扎紧口袋,于是将黄灿灿的玉米掉了一地,人们恍然大悟,玉米像金豆,回去炒一炒不就开花了吗?于是人们就这样救出了龙王。”
虽然这个习俗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却代表着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今天我不仅了解到了风俗习惯,而且还知道了神话故事,这就是我们的二月二,你愿意来这里感受一下吗?
山东枣庄有哪些风俗习惯?
山东枣庄的风俗习惯:门笺,俗称“过门钱”、“门吊子”或“花纸”,是我国传统的年节门(窗)楣吉祥装饰物。
在山东集中流行于临沂、潍坊、枣庄等地。
“门笺”一词最初见于《后汉书·礼仪志》,到了南宋,开始把春幡胜与元旦(既春节)悬挂于门首。
从幡胜到门笺,从丝绢到五色纸,走过了千余年的漫长岁月,由“过门钱”改称“门笺”。
门笺,一般都用红棉纸或其他彩纸裁制而成,呈长方形,长约一尺左右,宽约七寸左右,四周镌有图案,镂空的背饰有方孔钱纹、万字纹、水波纹等。
上为吉语题额,中为“吉庆有余”、“五谷丰登”之类吉祥语或吉祥图案,下呈多种多样变化的穗状。
每逢春节(旧历新年),粘贴于门楣上,称作“喜笺”。
过年挂门笺的习俗由来已久。
据传唐时,每逢立春日,乡间的大姑娘、小媳妇以五彩纸幡戴于发髻间,抑或系在院中的青竹、红梅枝干上,祈愿春神降福人间。
北宋时,此风更为盛行,诗人梅尧臣在《嘉祜已亥岁旦呈永叔》一诗中,曾有记述:“屠苏先尚幼,彩胜又宜春”,“彩胜”即乡间妇女佩戴的彩幡。
到了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称:“立春日,郎官、御史、寺监长贰臣以上皆赐幡胜。
”并已有人将“幡胜”悬于门首,为新岁吉兆。
可见,门笺不仅寻常百姓挂贴,达官贵人也以此庆新春、讨吉利了。
“贴春联、挂门笺,欢欢喜喜过大年……”除夕晚上,伴着远处零零星星的爆竹声,哼着咿咿呀呀的童谣,穿戴一新的孩子们燃放着闪闪烁烁的“滴滴巾子”,蹦蹦跳跳和家中大人一起贴春联、挂门笺来了,孩子清亮的眼眸里憧憬着春天的故事,大人布满沧桑的脸上洋溢着由衷的喜悦……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旦、元日、大年初一等,是传统重要年节。
辛亥革命以后,改行公历,这天被定为春节。
但在山东民间大多还叫做过年,为与公历元旦相区别,又称作“旧历年”、“阴历年”、“过大年”。
古俗春节从零点开始,首先由家长“发纸”, 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然后才能说话。
男子在家长的率领下祭拜天地神灵。
春节的第一顿饭必吃饺子。
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驱邪求吉。
有的地方煮饺子烧芝麻秸,象征“芝麻开花节节高”, 日子越过越好。
饺子要煮得多,吃过有余,意为“有余头”。
不少地方初一吃素馅饺子,取“素静一年”之意。
临清地方初一早饭吃各种粮色的馍馍、枣糕、粘窝窝,又以各种丸子、粉条、白菜,做成“全菜”, 名为“吃全年的饭” 。
滨州地方吃用粘高粱、黍米、粘玉米等掺枣蒸制的“年糕”(粘糕),取年年高之意。
春节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
首先举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相拜年;尔后是近拜,就是给没有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拜年。
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压岁钱”。
郓城、枣庄等地有“大年五更乞长”的习俗。
小孩起床后一声不响,外出不回头,直走到大椿树下,抱住树桩,唱谣“椿树椿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了做材料,我长长了穿衣裳。
” 邹城则有捣老鼠洞的特殊风俗。
初一早晨,用擀面杖捣鼠洞,边捣也念 “ 戳打戳,戳打戳,十个老鼠九个瞎,还有一个不瞎的,也要让我戳煞它。
”意在保证粮食不被鼠盗。
枣庄地区的过节风俗
庙 会枣庄地区的古会、庙会(山会)起源较早,据《滕州商业志》记载,公元前415年(战国时期),滕县(今滕州市)羊庄的“北庙会”已具有相当规模。
公元7年,峄县境内西北处“沧浪渊庙会”甚盛,每年三月初三前去焚香拜祷“苍老爷、苍奶奶”者络绎不绝,一直“香火甚旺”,延续至今。
隋朝大业年间,峄县南的“白庙会”,滕县南的“官桥会”,都是本地最大的古庙会。
唐宋时期,峄县西的“青檀寺庙会”、滕县东沙河的“香火会”盛况可观。
据明代《峄县志》、《滕县志》记载,明代枣庄地区内建起各类寺、庙、坊等数以百计。
寺、庙内各祀一神,每当某个寺、庙落成时,信奉这些神灵的人们,便前去烧香祈祷。
每逢祀日,善男信女们络绎不绝,道为之满,途为之塞,行商走贩云集,逐步演变成购销活动的交易场所。
这些庙会、香会、骡马大会一般是一年一次,也有一年两次或数次的,会期三、五、七、十天以上不等。
参加古会的成员主要是农民,其次是手工业者、小商小贩。
庙会交易的商品,主要是农副土特产品和手工业品。
山东枣庄滕州春节习俗500字
古塔俗称龙泉塔,原是龙泉寺的一座佛塔。
龙泉寺的建筑规模宏丽,从远处便可望见那黄墙碧瓦,苍松绀宇。
进寺回顾,但见正中大殿轩昂,两侧庑殿整齐,殿内供的佛像栩栩如生。
碑房里各种碑刻,琳琅满目,风雅古朴。
明万历年间王元宾在《滕县志》中记述:“寺规制旧极宏丽……岁于此为迎春所,今两廊方丈俱圮,虽修之不及前远甚。
”到了清末民初,龙泉寺庞大的建筑大都倒塌失修,仅存此塔。
龙泉塔为砖石结构,塔身呈八角形,砖刻斗托檐,共9级,通高43米,塔底直径为9.2米。
塔底部有佛窟一间,塔内上部存佛窗4间,然佛像均已无存。
龙泉塔始建时代文献无考,据有关专家观察其风格,属北宋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塔底层嵌有古碑,碑上记载,明代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曾进行过重修,时至今日,已逾500余载。
龙泉塔饱受历代风雨侵蚀,屡遭战火摧残,塔刹倾毁,挑檐斗拱脱落,已是面目全非。
为保护古塔,1983年滕县人民政府决定,拨专款全面修复,历经年余,修缮竣工。
龙泉塔被枣庄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枣庄的婚嫁习俗
枣庄地区的结婚习俗,五区一市之间还是有区别的,而且同一地区城里与农村还是不一样,实在是孔老夫子所造化...总的一句话,山东习俗想不到的麻烦,双方家里多沟通还是有好处的... 市中区女方的陪嫁普遍只价值1万元,不像滕州的陪嫁农村最低都要价值3万以上了,这点还是不同的,女方需要购买五湖四海,好像就是什么水壶、痰盂、牙刷、牙缸、毛巾、床上用品、镜子、梳子等等一些小东西...家具家电是女方购买,但也就在那一万元左右,其他还要看女方的家庭情况了,俺老丈人是公安局的,不属于穷人,但也只给了一万元的嫁妆,说老实话,有点郁闷,我结婚花了近10万,还不算房子...结婚当天男方需要亲自去女方家里接(需要带着一床百子图的杯子、鞭炮、写着青龙见喜的对联[用于车队返程逢桥十字路口烧青龙见喜放炮]、红盖头、烟几盒[散发礼让长辈],50、100元红包若干,路上放炮年轻人几个,到女方那里可以有赏钱的),车队到达女方家门后,下车需要在路口燃放鞭炮,意思是通知接亲来了,女方在男方鞭炮声响起时,燃放鞭炮,代表欢迎。
然后男方敲门喊爸妈开门(注:这里直接改口了,没有改口费,但岳父岳母各给了俺800元磕头礼),然后敲门受女方朋友的为难,这里就需要红包打赏了,50、100元红包根据个人经济实力(俺这里省了,嘻嘻,俺说的普通话,结果屋内喧闹没有听清是俺,就放俺进去了),市中区是需要在女方闺房内找鞋给穿鞋的,由于俺偏胖,老婆怕俺到时候闹情绪,所有没让俺找,直接单膝跪地穿鞋,给了小舅子200元开门钱,提示一下:这里跪地穿鞋的时候,会有很多人在后边使坏,使劲地推让你。
穿鞋以后到约定的发嫁时间(发嫁时间越早越好),就由女方的几个弟弟,轮流背着女方上车,但不许脚着地,也不许回头看,市中区有些地方用被子蒙上,此路程男方很轻松,嘻嘻,前头引路就是。
男方需要准备的就很多了,房子、装修、酒席、烟酒、大总管(总管必须是家庭儿女双全的老人,不可以是戴孝、丧偶之人,晦气)、司仪(年轻人为好,调节气氛,主持婚姻拜堂)、放鞭炮青年数人、帮新郎背新娘数人、烟酒总管数人、酒席招待数人、唱礼金两人、酒桌上陪女傧相N人(陪桌等同于傧相人数)、陪压嫁妆数人等等...
枣庄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区号: 0632 邮编: 277000 区划:枣庄市位于苏鲁两省交界处,是山东省的南大门,距京沪-陇海铁路交汇城市徐州仅90公里,东与临沂市的费县、苍山县为邻,西濒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北靠 济宁的邹城市。
市机关驻地枣庄。
市境西北至东南为一长方形,东西最宽56公里,南北最长96公里。
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占山东省总面积的2.9%。
人口民族:全市(县、区)总人口360.3万人,男女性别比108:100。
人口出生率9.31‰。
全市有39个民族。
市情简介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科圣墨翟就出生在这里。
东偎山清水秀的沂蒙山区,西临碧波荡漾的微山湖,南枕京杭古运河,北连孔孟之乡、曲阜。
面积4550平方公里,总人口326万辖市中、峄城、山亭、台儿庄、薛城五区和滕州市。
枣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已挖掘鉴定的北辛文化,展示枣庄已有七千多年的文明史。
枣庄历史上名人辈出,如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墨子、西汉丞相、大经学家匡衡,明代翰林、大文学家贾三近等。
现代史上台儿庄大战、铁道游击队名振海内外。
枣庄今日,正走向全面开放。
枣庄人民以勤奋的工作和真诚的友谊,热诚欢迎国内外朋友,港澳台同胞来枣庄考察、旅游,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进行经济技术交往合作,共创枣庄美好未来。
文化灿烂 枣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已挖掘鉴定的北辛文化,展示枣庄已有七千多年的文明史。
枣庄历史上名人辈出,如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墨子、西汉丞相、大经学家匡衡,明代翰林、大文学家贾三近等。
现代史上台儿庄大战、铁道游击队名振海内外。
历史文化名城 枣庄山川秀丽,名胜众多,抱犊崮被誉为鲁南奇峰。
抱犊崮国家森森公园植物群落千姿百态,既有温带植物,也有亚热带植物种类达3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100多种。
被世界园林组织命名的“冠世榴园”的石榴园位于枣庄市的南部,80%的石榴树进入盛果期,每年可产石榴近五千万公斤。
石榴饮料、榴叶荼以及石榴盆景的开发,为榴园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新兴现代化城市 丰富的矿产,充足的能源,使枣庄形成了以煤化工为主导,以煤炭、建材、纺织、机械电子四大产业为支柱,同时拥有冶金、卷烟、造纸、橡胶、食品、医药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枣庄市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开放城市以来,对外开放加快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社会化服务配套齐全。
设立了海关、商检;开办了外汇结算、存贷与调剂、国际航空快递和集装箱外运代理等涉外业务;成立了涉外审计、会计、律师、保险、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国际贸易促进会枣庄支会等工作机构,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投资环境。
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枣庄焕发了勃勃生机,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枣庄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
已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和贸易合作关系。
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500家,出口商品20个大类,400多个品种,形成生产规模,有良好国际信誉的商品有机床、台钻、电动工具、电子原器件、洗精煤、石膏、水泥棉纱、棉布、坚固呢、文化衫、玩具、肝素钠、花生酱等。
改革开放使枣庄这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枣庄农业经济占重要地位,是国家商品粮基地、无公害蔬菜栽培基地、水产养殖基地、畜牧业基地和干鲜果基地,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发区和淮海经济区的示范区之一。
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肉蛋奶人均占有量,连续两年分别居山东省第一和第二位。
中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 枣庄的科学技术、教育、医疗、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全市现有科研院所30家,93年被批准为国家专利试点市,有大中专院校3所,各类中等技术学校48所,医疗机构379个,图书馆、博物馆、体育中心等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广播电视网络覆盖全市城乡。
枣庄于1984年在全省第一家用上管道煤气,日供气能力20万立方米、气化率达86%、水、电、气、暖都能充分满足生产、生活需求。
融高贸、金融、文化、信息于一体的枣庄商城和以高档建筑装饰材料、小商品、牛仔系列服装、洗涤化妆品。
、进口商品、干鲜果品、生产资料和粮油为主的八大批发市场的运营,构建了以枣庄为中心,南北大贩运、东西大流通的商业格局。
枣庄的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市容整洁美观,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花团锦簇,百花吐艳,城市绿化覆盖率近40%,是中国北方著名的绿色城市、蝉联三届的全国卫生城市。
座落在市驻地黄金地段的光明广场,带动了全市的广场文化,为枣庄人提供了宽敞、优美的娱乐、休闲场所。
中国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 枣庄素有“鲁南煤城”之称,采煤历史可以上溯到明代。
煤炭的储量高达60亿吨,现已探明三大煤田,含煤面积1017平方公里。
枣庄拥有多座现代化矿井,年产优质煤2000万吨。
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枣庄市依靠煤电转化,建成坑口电厂12处,装机总容量为186万千瓦,其中中国较大的十里泉发电厂装机容量为122.5万千瓦。
采用消化、吸收、改进高科技的德士古水煤浆压洁净煤汽化工艺,全力发展煤焦化、煤化工工业,研究开发精细化工产品。
国家在枣庄建立了煤化工研究开发中心,以鲁南化学工业(集团)总公司为依托,开发建设以煤为原料的精细煤化工产业...
端午节的习俗日记200字
今天是端午节,我们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吃粽子,餐桌上摆着肉菜粽子。
我们一边吃着粽子一边谈论着屈原的故事。
爸爸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历史上,屈原是楚国朝廷的还原,是忠臣。
可是他却受到了朝廷中的奸臣的陷害,没办法为国家效劳。
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唤起楚国百姓的爱国之情,屈原跳进大江中,以死来表明自己的爱国之情,楚国老百姓害怕江中的鱼吃屈原,就包了许多粽子,以此来堵住鱼的嘴,这样鱼就不会吃屈原了。
不过,这已经晚了。
老百姓都很后悔冤枉屈原。
所以,每到端午节时,人们就用吃粽子的方式来纪念屈原。
今天我吃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因为屈原是个好人,是个忠臣,是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我年年都要过端午节,牢牢记住屈原这个人,像他那样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
枣庄的地理、风景、物产、历史名人、风俗习惯
枣庄是山东省南部的一个地级市。
东依临沂,西靠微山,南接徐州,北临邹城。
截至2016年2月,枣庄总面积45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94万,辖薛城区、市中区、峄城区、山亭区、台儿庄区、滕州市。
枣庄是著名的煤矿城市,为中国76个四线城市之一。
2009年成为国务院政策支持的东部地区唯一转型试点城市,2013年又被国务院列为中国老工业城市重点改造城市。
枣庄境内著名旅游景点有台儿庄古城、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微山湖古镇、墨子纪念馆、抱犊崮等。
具体可以看一下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pR8nU5KHBiJ45WfQbuGgPQPLvudAqKUGmcV110IO3YZ8rTNNBSe-etGEHGIO_w4l0Zd3rjUqHU7ZkkWEj0_Qq
民风民俗日记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买菜,突然我看见今天理发店的人似乎异常的多, 有些人宁愿排着队也不愿意离去。
我有些奇怪了:“为什么这些人要在今天理发呢?今天不理就不行了吗?”爸爸听了我的话笑着说:“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所以都要理龙头,我一下子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缠着爸爸问个不停,最后爸爸被我问得实在有些不耐烦了便对我说:“回去以后你问你奶奶去吧”。
回到了家我急忙跑去奶奶家,奶奶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说:“二月二,可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农家人会找来长竿敲房把龙唤醒,然后用草灰向井台引一条灰龙,再用谷糠从井台向水缸引一条灰龙,早餐要吃年糕和猪头肉,午餐吃春饼,还要吃炒豆子,天近黄昏时,家家要用灶膛里的灰围着院子撒一圈,传说是为了辟邪。
”不知不觉中奶奶讲完了,我只好走回了家,嗯。
回到了家我又问爸爸:“除了关于二月二的风俗,还有没有其它的故事呢?”爸爸说:“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你想不想听呀?”我说道:“我当然想听了。
”于是爸爸开个绘生绘色的讲到:“武则天称帝的时候,玉皇大帝大怒,于是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才旱了一年,大地上的人就快死完了,龙王实在不愿意看到百姓受苦,于是偷偷下了一场雨,被玉皇大帝压到山底下,山前面还写了几个字:要想龙王出,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报答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可一找三年却没有找到。
有一次背玉米的老婆婆走在路上,却没有扎紧口袋,于是将黄灿灿的玉米掉了一地,人们恍然大悟,玉米像金豆,回去炒一炒不就开花了吗?于是人们就这样救出了龙王。
” 虽然这个习俗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却代表着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今天我不仅了解到了风俗习惯,而且还知道了神话故事,这就是我们的二月二,你愿意来这里感受一下吗?...
关于民风民俗的日记两百字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买菜,突然我看见今天理发店的人似乎异常的多, 有些人宁愿排着队也不愿意离去。
我有些奇怪了:“为什么这些人要在今天理发呢?今天不理就不行了吗?”爸爸听了我的话笑着说:“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所以都要理龙头,我一下子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缠着爸爸问个不停,最后爸爸被我问得实在有些不耐烦了便对我说:“回去以后你问你奶奶去吧”。
回到了家我急忙跑去奶奶家,奶奶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说:“二月二,可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农家人会找来长竿敲房把龙唤醒,然后用草灰向井台引一条灰龙,再用谷糠从井台向水缸引一条灰龙,早餐要吃年糕和猪头肉,午餐吃春饼,还要吃炒豆子,天近黄昏时,家家要用灶膛里的灰围着院子撒一圈,传说是为了辟邪。
”不知不觉中奶奶讲完了,我只好走回了家,嗯。
回到了家我又问爸爸:“除了关于二月二的风俗,还有没有其它的故事呢?”爸爸说:“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你想不想听呀?”我说道:“我当然想听了。
”于是爸爸开个绘生绘色的讲到:“武则天称帝的时候,玉皇大帝大怒,于是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才旱了一年,大地上的人就快死完了,龙王实在不愿意看到百姓受苦,于是偷偷下了一场雨,被玉皇大帝压到山底下,山前面还写了几个字:要想龙王出,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报答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可一找三年却没有找到。
有一次背玉米的老婆婆走在路上,却没有扎紧口袋,于是将黄灿灿的玉米掉了一地,人们恍然大悟,玉米像金豆,回去炒一炒不就开花了吗?于是人们就这样救出了龙王。
” 虽然这个习俗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却代表着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今天我不仅了解到了风俗习惯,而且还知道了神话故事,这就是我们的二月二,你愿意来这里感受一下吗?...
关于重阳节习俗日记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除了佩带茱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