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2.雅典的教育
雅典的教育
雅典是中希腊南部亚狄加的首府,沿袭为国名。境内多山,不适宜农业,只能种植橄榄、葡萄,但矿藏丰富,手工业发达。雅典濒临海岸,多良港,交通方便,不仅与境内各国贸易频繁,而且与北非、西亚也有频繁的贸易往来,是中希腊各城邦与东方联系的前缘地带,至公元前5世纪初成为全希腊最繁荣富强的国家。
雅典的阶级关系比斯巴达复杂,除了奴隶主和奴隶的长期殊死搏斗外,以手工业者和农民为主体的下层自由民与贵族奴隶主之间的矛盾也极为尖锐。此外,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而日益强大的工商业奴隶主与农业贵族奴隶主争权夺利的斗争也很激烈。自公元前6世纪初,首席执政官梭伦实行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和下层自由民的政治经济改革后,经过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1),特别是克里斯提尼的改革,至公元前6世纪末,胜利地结束了平民反抗的斗争,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制终于在战胜氏族贵族专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繁荣的工商业经济,民主的奴隶主政治,促进了雅典文化科学的发展。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雅典出现了各种哲学派别、艺术水平很高的雕刻和美术作品,文学、史学也很发达,科学,如天文、算术、几何都得到较高的发展。 上述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情况,决定雅典的教育与斯巴达的有着不同的特点。
雅典的教育,不像斯巴达那样注重军事体育教育,仅仅把奴隶主子弟训练成为具有健全身体、勇敢强悍的武士,而是通过体、智、德、美诸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健美的体格,高尚的情操,广泛的文化素养,发达的智力,多方面的兴趣,能言善辩的社会活动家和商人,即“身心既美且善”的公民。这就是西方最早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它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雅典,国家对奴隶主阶级子弟教育采取放任态度。国家不直接设立学校,只是监督父母负起教育子女的义务。梭伦教育法规定,凡公民都有使其子女学习体操及音乐的义务,违反者受到谴责。雅典的初等学校都是私立,国家绝少干预。
雅典的学校体制比较多样、完善。具体情况是:
家庭教育。雅典初生婴儿的身体检查不是由国家而是由父亲进行。7岁前的男女儿童在家庭中接受教育,主要是锻炼儿童使之具有强健的身体,因而常用冷水给孩子洗澡,虽天气很冷也让他们到户外游戏。此外,母亲或保姆还给他们唱各种歌曲,讲英雄传记和神话故事,以陶冶他们的性格。
初等教育。儿童满7岁后,女孩留在家里学习纺织、缝纫、刺绣等各方面技能,男孩则入文法学校(The Grammatist school) 和音乐学校(The music school) ,但仍住在家里,上学时有“教仆”(Pedagoue)伴随,为孩子拿写字板、写字棍及竖琴等文具,并监督儿童的行动。教仆多为仪容端正的、有知识的被俘奴隶。学校由教员开设,校门口树立科学和艺术的庇护神阿波罗的雕像。文法学校为启蒙教育,学习读、写、算的初步知识。所谓读,即学习字母、缀字和发音,进而学语言的构造、文法等,教材为荷马与海内窝特的诗歌。另外,还学习梭伦法典。习字是先用石笔在蜡板上写,然后再用芦杆醮墨水在羊皮纸上写。算术教学最初用手指或小石子计算,后改用计数器,较为方便。
音乐学校往往与文法学校在一起,文法教师兼音乐教师。音乐教育范围较广,文学、诗歌、唱歌、乐器的演奏等都兼而包之。雅典人特重音乐教育,其目的不
在于娱乐,主要是通过音乐教育陶冶道德品性,锻炼审美情操,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及遵守秩序的习惯。
中级教育。从十二三岁起,孩子又开始进入体操学校[WTBZ](The Palaestra) 学习。这是较高一级的学校。体操学校多设在毗邻音乐学校的空旷场地上,孩子们上午去音乐学校学习,下午就到体操学校去练习五项竞技、游泳、拳击等。雅典的体操学校除通过体育训练,使孩子们具备作为一个士兵所需要的强健身体外,还注重体态的匀称、健美,以及意志力的锻炼,如在锻炼中重视培养坚韧刚毅、勇敢进取的精神,以及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品质。
在体操学校,少年们还在乐器的伴奏下学习跳舞。舞蹈与歌唱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如果将来他们参加戏剧表演或歌队时,既要会唱歌,又要随歌起舞。 上述的学校都是私立的、收费的,儿童进过了上述的三种学校,算是受了基本教育。家境困难的即停学就业谋生。但要参与政治、入仕为官者,则要继续学习,一直到20岁。
富裕人家的子弟,从16岁起入国立体育馆。国立体育馆仍以体育与音乐为主。体育馆内有庭园、走廊和宽大的房屋,并饰以神虸和勇士画像。雅典最大的体育馆有三所,即阿卡德米、吕克昂和诺萨尔格。体育项目仍以五项竞技为主,另外还学习骑马、射箭及其他军事技术,各项训练极为严格,以期能有更多的人参加每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大会。精神教育,除了注意学习与辩论演说有密切关系的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三门“自由艺术”外,还经常进行舞蹈、歌唱、乐器演奏等项目的练习,以备参加各种节日的歌舞游行大会。
国立体育馆特别注重政治教育,青年们要通晓国家的行政事务,了解法律知识以及公民生活的准则。他们之间常常相互讨论,或参加实际活动,充实自己的知识。一些哲学家也常到体育馆与青年们讨论各种问题,宣传自己的哲学观点。
青年年满18岁由国立体育馆毕业,凡志愿继续学习而又经审查确认为正式公民的后裔者,可升入埃弗比团接受军事训练。这时已取得预备公民资格,正式过兵营生活。到神庙宣誓:遵守法律、效忠国家。先在城市卫戍部队服役一年,然后再到边防部队守卫边疆一年,使之习惯战斗,熟悉地理。同时,还充当地方巡察官,以便学习执行法律和国家事务。年满20岁,通过一定仪式,授予正式公民称号,即有资格担任国家的军事职务和官吏,参与政治事务。
雅典妇女的地位很低,深居内室,不得参加社会活动,既不能入学校,也无家庭教师,只是在母亲或保姆的指导下,学习纺织、缝纫、编织、烹调、唱歌及宗教仪式等。
在雅典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基础上形成的雅典教育,是西方奴隶制国家的教育的典型,对当时希腊的教育思想、古代罗马教育、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吸取了斯巴达特别是雅典的教育经验,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罗马共和国时期,在教育内容、方法等方面,都曾袭用过雅典教育。资本主义兴起,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们,更以雅典的身心和谐发展教育为鉴,提出了植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和谐发展教育思想。恩格斯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我们的全部经济、政治和智慧的发展,是以奴隶制既为人所公认,同样又为人所必需这种状态为前提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理由说:“没有古代的奴隶制,就没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卷,第220页)古代希腊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1)僭主政治
希腊文Tyrannia 的意译,一作“暴君政治”,指以非法手段取得政权者(僭主)建立的独裁统治。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在希腊的科林斯、阿哥斯、麦加拉、西基昂、雅典等城邦,都出现过僭主政治。“僭主”一词起初并无贬义,在诗人(如品达)的作品中有时亦称“僭主”为“王者”。雅典的庇西特拉图(公元前6世纪)所建立的僭主政治,在打击贵族势力,发展经济、文化方面,均有所建树。科林斯僭主柏利安被列为古希腊“七贤”之一。早期希腊的僭主政治一般对于肃清氏族制度的残余曾起积极作用,但在激荡的政治斗争潮流中却往往不能久存,迄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僭主”渐含贬意,如对西西里叙拉古僭主狄奥尼修父子即是。中古时期,在意大利的某些城市也曾实行过僭主政治。
希腊七贤:
分别是泰勒斯、梭伦、奇伦、毕阿斯、克莱俄布卢、庇塔库斯、佩里安德
梭伦(前638年 - 前559年),生于雅典,出身于没落的贵族,是古代雅典的政治家,立法者,诗人,是古希腊七贤之一。梭伦在前594年出任雅典城邦的第一任执政官,制定法律,进行改革,史称“梭伦改革”。他在诗歌方面也有成就,诗作主要是赞颂雅典城邦及法律的。
泰勒斯(公元前625年? ~公元前547年?) 是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约公元前625年生于小亚细亚西南海岸的米利都,早年是商人,曾游历巴比伦、埃及等地,学会了古代流传下来的天文和几何知识。泰勒斯创立了爱奥尼亚学派,企图摆脱宗教,通过自然现象去寻求真理。他认为处处有生命和运动,并以水为万物的本源。泰勒斯在埃及时曾利用日影及比例关系算出金字塔的高。泰勒斯最早开始了数学命题的证明,它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这在数学史上是一个不寻常的飞跃。
奇伦(6th cent. B.C.) Chilon
奇伦是斯巴达人,第一个建议任命监察官来辅助国王,并于公元前556年担任这一职务。作为监察官,他提高了这个位置的权力,并首次使监察官同国王一起监督政策。他给斯巴达的训练带来了极大的严格性;他最著名的格言是:“遵守诺言。”
毕阿斯(6th cent. B.C.) Bias
毕阿斯是普里耶涅人,他是一名强有力的律师,并总是将他的言语能力用于好的目的。在他看来,人力的增长是自然的,但用语言来捍卫国家利益则是灵魂和理性的天赋。毕阿斯承认神的存在,主张把人的好行为归于上帝。
庇塔库斯(650—570 B.C.) Pittacus
庇塔库斯,米提利尼人,是一个政治家和军事领导人。他在阿尔卡尤斯兄弟的帮助下推翻了列斯堡的僭主美兰克鲁斯,成为那里的法律制定者,统治了十年。作为一个温和的民主政治者,庇塔库斯鼓励人们去获得不流血的胜利。但他也阻止被流放的贵族返回家园。
佩里安德(665—585 B.C.) Periander
佩里安德生于科林斯,后为僭主。在位期间,他所统治的城邦获得了极大的繁荣。他改革了科林斯的商业和工业,修筑了道路,开凿了运河。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热心于科学和艺术。
克莱俄布卢(c. 600 B.C.) Cleobulus
克莱俄布卢生于林迪,后成为林迪的僭主,据说他曾追溯其祖先到赫拉克勒斯。强壮而英俊的克莱俄布卢对埃及哲学很熟悉。他很关心教育,主张女子应该和男子一样受教育。
?
?
?
?
?
?
? 梭伦- Solon of Athens,他的格言是“避免极端”- "Nothing in excess" 契罗- Chilon of Sparta,他的格言是“认识你自己”- "Know thyself" 泰利斯- Thales of Miletus, 他的格言是“過份執著穩健只會帶來災難”- To bring surety brings ruin" 毕亚斯- Bias of Priene, 他的格言是“人多手腳亂”- "Too many workers spoil the work" 克留勃拉- Cleobulus of Lindos, 他的格言是- “凡事取中庸之道”-"Moderation is the chief good" 庇塔碦斯- Pittacus of Mytilene,他的格言是“紧抓时机”- "Know thine opportunity" 勃吕安德- Periander of Corinth,他的格言是- “行事前要三思”-"Forethought in all things"
范文二:雅典教育
二、雅典教育
雅典是公元前 8世纪左右建立的古希腊奴隶制城邦之一。位于阿提卡半岛,全境多山,有优良港湾,手工业和海外贸易相当发达。雅典的奴隶、平民和奴隶主进行着长期的斗争。公元前 6世纪,平民反对贵族奴隶主获胜, 确立了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治。公元前449年, 希腊波斯战争以希腊, 特别是以雅典的取胜而结束, 从而雅典获得了海上的霸权,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治也得以巩固和发展。这为文化、科学、哲学、艺术和教育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雅典教育的目的是把统治阶级的子弟培养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它不仅要把他们训练成为身强力壮的军人,更要求把他们培养成具有与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作为政治家,须擅长演说、争取平民的支持,当政后要善于处理政事;作为商人,也应具备相应的知识。因此,雅典教育的内容比单纯实施军事体育训练的斯巴达要充实、丰富得多,教育方法也比斯巴达的办法灵活生动得多。
儿童幼时,由家庭负责教养。男孩7岁开始,同时上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也称弦琴学校)。开始,这两种学校合在一起,既教识字读书,又教唱歌音乐,后来才分开。这两种学校都是私立和收费的。学生上学由“教仆”陪送。教仆多系奴隶。教师地位相当低微。教师只管讲述,学生跟着背诵。文法学校只教些读、写、算的初步知识。音乐学校最初是指导学生练习乐器, 再教以简单宗教诗歌和抒情诗,
然后把乐器与诗歌合在一起演唱,最后还要学唱荷马史诗片段。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陶冶学生的性格和道德品质。
12、13岁的少年,一方面继续在音乐学校或文法学校学习,同时又进入体操学校学习。在体操学校,学生集中练习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及游泳、舞蹈。这些运动项目首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体力。但在技能技巧上,要求达到步履轻快敏捷,活动准确平稳,动作协调优雅,姿势柔软美观;在精神意志上,要求经常保持坚韧刚毅,勇敢进取,并善于抑制和把握自己的情绪。雅典人对精神意志方面的锻炼比对技能技巧上的训练更为重视。为使体操活动能够与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的学习和谐配合,各项体操练习,常常伴以箫笛琴弦的吹奏。
到了15、16岁,大多数青年不再继续上学,而从事其他职业。只有少数奴隶主子弟,才可进国家主办的体育馆 (Gymnasium)学习。国家体育馆实际是实施全面教育的场所。它的物质条件,比其他学校优越得多。在这里,五项竞技仍为主要训练项目,赛跑和角力更受重视。另外,还增加了骑马、驾车等项活动。各项活动要求更加严格。文化知识的学习也占重要地位,主要学习文法、修辞和哲学三门学科。国家体育馆还经常进行歌唱、演奏、舞蹈及各种文艺方面的练习,并要求学生参加宗教仪式或国家的各种庆祝活动。学生对法律、社会生活及公民生活的准则也需要有所了解。执政官和高级官吏还经常到国家体育馆与学生进行政治、道德谈话。教师大多是由在文法、修辞、哲学和体育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人担任。
18~20岁的青年可以进入青年军训团,受军事训练。军训团实为国家兵营。入团后,就授予每人一矛一盾,并到神庙庄严宣誓。誓言是:永不玷污武器,一定服从官吏,遵守法律,为国家利益而战。然后以一个士兵的身份在城市卫戍队服役一年,第二年转到边防守备队守卫边疆海防。在这期间,青年要学习航海并进行演习,还要学习一些政治法律。20岁后,通过一定仪式,授以正式公民称号,获得完全的政治权利。和青年军训团并存的, 是一些哲学家所创办的哲学学校。如柏拉图在雅典附近办的学园,亚里士多德在吕克昂办的学园。这些学校的教学都是根据创办人各自的哲学见解,对主要哲学问题进行研讨。自公元前 5世纪起,一批智者先后来到雅典收费授徒,传播新颖的知识和思想,为雅典文化教育的繁荣做出了贡献(见智者派)。
雅典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在公元前 4世纪通过亚历山大帝国的政治威力而广泛流传,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范文三:雅典教育
古希腊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摇篮,也是现代西方教育的发源地,对全世界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古希腊教育中,雅典是比较典型的教育事例。雅典的教育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受教育。雅典教育在其自身的发展演变中,也经历了一个由兴盛到衰败的全过程,留下了值得后世人们研究思考的珍贵资料。事实上,这一教育无论是对当时古希腊的教育,还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以及近代欧美的教育,都产生过极其重大的影响。因此,剖析雅典教育兴衰的历史原因,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教育的发展规律,搞好当今的教育改革不无启迪借鉴的意义。
雅典的教育有如下特点:雅典的儿童出生后,要经过严格的挑选,由父亲决定是否抚养他。
7岁以前在家中受教育,雅典上层社会的母亲不亲自哺育孩子,而是聘用身体健壮的斯巴达保姆来负责。父母也不对孩子的教育负责,而是雇佣年长的女奴隶担任家庭教师,照管幼儿的饮食起居、健康及教育等。在幼儿教育中,比较重视玩具的作用;同时,还给幼儿讲故事等。
当孩子到了7岁时,便被送入学校学习,一直到十16岁为止。这一阶段,儿童要上的学校有文法学校、音乐学校、体操学校。这三种学校中都有道德教育的内容。儿童先进入文法学校,或者音乐学校,到了十二三岁时上体操学校,接受专门的体育训练。
16岁时,大部分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少数贵族子弟可进入国家办的体育馆学习,接受高一级的体育训练,兼学一些文化知识,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18岁时,就成为青丁,可自愿地接受专门的军事训练;20岁时,经过一定的仪式,遂成为一名正式的公民。
雅典教育机构以私立为主,学生上学是要缴费的,且有“教仆”护送。雅典社会中,教师的地位极其低下,收入菲薄,不受社会的尊重。雅典人追求多才多艺、全面和谐的发展,反对从事专门的职业或拥有专门的技能而作为谋生之道。
雅典人不重视女子教育;而且妇女地位低下,只能在家中学习一些家务知识,为将来成为一名家庭主妇做准备。
雅典教育繁荣的原因主要有五点,第一,是工商业经济发展的要求。第二,是民主政体产生的影响。第三,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推动。第四,是宗教信仰开放的结果。第五,是科技文化发展的促进。
雅典教育衰败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内战迭起,社会动乱,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二是社会迅速分化,民主政体瓦解,城邦沦为军事独裁者的附庸。三是主智主义代替了“和谐发展”,学校中形式主义日益严重。四是鄙视生产、技术和一切与手有关的行业的劳动。
通过学习雅典教育我得到了以下收获:
(一)教育的发展要有一个安定团结、民主宽松的社会环境。承前所述,雅典前期教育之所以兴旺,是由于当时国内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民主的全民族同心协力的社会环境。只有社会安定团结,教育的发展才会有基础,教育也才会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也只有社会环境民主宽松,也才会政治清明,人心思定,人人为社会前进、教育发展出力献策。
(二)教育的发展要与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从雅典教育的实践中,人们可以看到,它的前期教育之所以繁荣,就是因为其生产力发展,经济实力雄厚,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同时教育也更加促进其经济的发达。这说明,教育的发展受着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只有大力发展生产,教育才会有振兴的可能;也说明,一个教育发达的国家必然也是经济发达的国家,经济发达但教育落后的国家是少有的。
(三)教育的发展要立足本国,吸收借鉴别国的经验。雅典教育的历史向我们说明,发展教育既要立足本国,发扬本民族固有的优秀文化传统,建立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教育体系,又不
能仅仅局限于局部和个别地区的经验,而应该有国际的眼光,兼采众长,利用人类共同的智慧,这样才能克服经验主义和地域主义。
(四)教育的发展要反映社会发展多方面的需求,要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雅典教育的历史还向人们昭示,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不仅服务于一定社会的政治与经济制度,充当阶级斗争的工具,而且反映着社会发展多方面的需求,因此,教育与生产、技术的紧密结合,是教育发展的一条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
(五)教育的发展要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雅典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雅典的智者、学者们,除柏拉图等少数人外,大多数人主张教育要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理论上他们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等哲学命题,在实践上他们采用各种方法,启迪青年的思想认识,竭力引导青年走入社会,适应社会,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力,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奉献。
所有这些,是我们从雅典教育中得到的最主要的启示。
(五)教育的发展要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雅典前期的教育实践中,人们还可以看到,雅典的智者、学者们,除柏拉图等少数人外,大多数人主张教育要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理论上他们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等哲学命题,在实践上他们采用各种方法,启迪青年的思想认识,竭力引导青年走入社会,适应社会,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力,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奉献;同时使人的一切合理的欲念得以满足,成为“身心既善且美”、“和谐发展”的人。而且在雅典前期的教育实践中,体育、美育、智育、道德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教育的基本形式已初具雏形。这说明,不管教育的性质如何演变,内容如何不同,但教育的五大组成部分,却古今相同。无论是雅典人提出的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的目标或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始终是人类追求的关于人的教育思想。只是后者是前者精神的发扬光大,是对雅典“和谐发展”精神的科学把握和对资产阶级思想家所把握的古希腊精神的超越,是人的更自由、更全面发展的科学学说,是人类彻底解放的旗帜。
所有这些,便是我们从雅典教育的兴衰中得到的最主要的现代启示。
范文四:(西周和雅典教育的对比)
西周和雅典教育的对比 一:背景
西周时期作为中国阶级社会的开端,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得到极大丰富,萌生了很多当时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诸如德治思想、礼乐教育、军事爱国主义教育、宗教迷信思想等。这时的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目的就是维护西周时期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和利益。
西周时期作为中国阶级社会的开端,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得到极大丰富,萌生了很多当时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诸如德治思想、礼乐教育、军事爱国主义教育、宗教迷信思想等。这时的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目的就是维护西周时期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和利益。 二:西周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德治思想
2、礼乐教育
3、军事爱国主义教育
4、宗教迷信思想
三:西周社会概况
井田制、宗法制、分封制
四:西周的学校教育制度
1. 国学 ——小学和大学。是专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而设。小学设于宫廷附近,大学设于近郊。
2. 乡学——是按照地方行政区域为一般奴隶主和部分平民子弟而设,规模简单,只有小学一级。
3. 西周学校的教师
官师合一;学在官府;惟官有学;惟官有书,惟官有器。
4、西周官学的特点:西周继承夏商的学校制度,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官师合一的奴隶制官学体系,并实施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出现了“学在官府”、“官守学业”的局面。 六艺教育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前四个为大艺,主要在大学学习,后两个为小艺,主要在小学学习。六艺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 成均(南学)
上庠(北学)
天子设立的辟雍(太学)
东序(东学)
瞽宗(西学)
大学诸侯设立的——泮宫
国学
小学
塾(设于闾)
庠(设于党)
乡学
序(设于州)
校(设于乡)
二、雅典的教育
雅典的教育,是繁荣的雅典文化、科学、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雅典实施奴隶主民主政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雅典的教育,不仅要把统治阶级的子弟训练成为身强力壮的军人,更要求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多种才能、能言善辩、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和商人。因为要参与和实施民主政治,当政之前,须得擅长演说、雄辩,争得平民的支持。当政之后,又要善于处理政事,保卫城邦不受内外敌人的侵扰。同时,作为商人,也重视智育,重视德育和美育,教育内容比单纯实施军事体育训练的斯巴达的教育要丰富、充实得多。教育方法也要灵活得多。雅典就是通过这样的教育来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1. 雅典的地理位置、经济、社会情况 雅典地处阿提卡半岛,全境多山,不宜耕种,但手工业发达,又因其三面临海,因此航海业和商业贸易也较为发达。公元前6世纪,雅典先后经过梭伦和克利斯提尼两次政治改革,逐步形成了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
雅典非常重视教育,其教育是其繁荣的文化、科学、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雅典实施奴隶主民主政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雅典人认为理想的教育是心灵和身体的和谐发展。因此,雅典的教育,不仅要把统治阶级的子弟训练成为身强力壮的军人,而且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多种才能、能言善辩、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和商人。
雅典的教育制度,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婴儿出生后,也要受到严格挑选。7岁以前在家庭中接受父母的教育,主要是唱歌、讲故事、掷骰子、玩球以及各种礼貌行为的培养等。7岁以后,女孩在家中跟母亲学习纺织、缝纫、刺绣等方面的技能,而男孩则进入文法学校,学习儿童文学及简单知识,或进入弦琴学校学习弹唱。但弦琴学校的教育在于陶冶学生的性格和道德品质而不是成为一个演唱者。12到13岁的少年,一方面继续在文法学校或弦琴学校学习,同时又开始进入体操学校(或称角力学校)进行学习,以体操训练为主,其主要内容是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游泳、舞蹈等。到了15至16岁时,大多数青年不再继续上学,要从事其他职业。只有少数显贵者的子弟,才可以进入国家主办的体育馆学习。学生在那里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等全面教育。其教师大多是在文法学、修辞学、哲学和体育等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人。18岁到20岁的青年,属于预备公民阶段,可以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训练。主要学习航海、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知识。20岁以后,通过一定仪式,接受正式公民称号,获得完全的政治权利 。
2. 雅典教育的特点
(1)教育主体:既有公共教育,也有私人教育
(2)教育目的: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能言善辩,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和商人
(3)教育内容:以身心和谐教育为主,具体内容除体育竞技外,还包括“三艺”——哲学、文法和修辞,也包括音乐、体操等
(4)教育方法:机械背诵,广泛使用体罚
3、高等教育方面,以学习军事为主的士官学校日益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哲学和修辞学校的兴盛。
对比:总的来说,西周的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目的就是维护西周时期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和利益。在教育内容上,虽然推崇德治,但仍以宣扬君王的德行为主,并未将德治思想予以实践;礼
乐制度主要作用还是规范和调节功能,严格控制被统治阶级的思想和行为;军事爱国主义的宣扬核心意图还是在于侵犯、攻击其他奴隶主的领地,拓展自己的领土范围;而宗教迷信教育则是一种隐蔽的、富有欺骗性的统治方式,从宗教神学中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罩上迷惑人心的外衣。
古代雅典:雅典的教育注重和谐发展,是比较全面的教育,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
范文五:斯巴达、雅典教育的比较
斯巴达、雅典教育的比较
雅典的教育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受教
育。但由于各自的政治、经济状况不同,因而教育体制也彼此各异。雅典和斯巴
达的教育体制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类型,其区别主要是:(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
不同。以农立国、实行奴隶主阶级专制政治的斯巴达,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
儿童视为国有;政府官员及社会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的义务,青少年必须服古代雅典音乐教育情景
从;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而商业发达、实行奴隶主阶级民主政治的雅典,对教育则采取放任政策,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的职责,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并交纳学费,都是家长应尽的职责。(2)培养目标不同。斯巴达统治者对内施行暴政;对外则实行防御、侵略政策,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雅典为使奴隶主子弟有条件参加政治和经济活动——跻身政界和经营贸易,则竭力培养其成为身强力壮、品德优良、多才善辩而且有文化修养的和谐发展的人,即公民。(3)教育机构不同,斯巴达为锻炼战士,由国家的7至18岁的男子设立兵营式的教练所,为18岁以上的男子设立青年“士官团”(即“埃弗比”),借军事编制,行尚武教育。雅典则由私人设置多种类型的学校,如体操学校、音乐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以及哲学家的学园等。程度不齐,流派甚众,任人选择就学,政府不求整齐划一。(4)教育内容不同。斯巴达的教练所和士官团以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为主。雅典
则在体育习武之外,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
修辞学校和哲学家的学园则提倡水平较高的理论科目的讲授和争
辨。(5)教育方法不同。斯巴达强调要服从师训,刻苦训练。雅
典则对启发诱导比较重视。(6)师资队伍不同。斯巴达的教育机
构皆由斯巴达奴隶主阶级的成员负责教育工作,同时由执政官予
以训诫。雅典则除本国的统治阶级成员任教外,来自国外的智者
充任教师者为数众多,招揽人才不限国籍。 古代雅典体育教育情景
本节小结
总之,斯巴达与雅典的教育是大不相同的。作为希腊最具代表性的城邦,这两种教育体制无论是当时古希腊的教育,还是近代欧美的教育,都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相比之下,雅典的教育对西方各国的影响更大一些。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