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奉的是什么神像。有没有具体的重点神。是佛家的还是道家的。具体的地理位置。具体有多少功德人、出资额。这个庙的以往资料以及传说。
有了上面的材料,进行合理的编排,再引入一些仙佛类的教义内容,阐述劝人向善的思想,歌颂一下道教或者佛家的正果。即可。
通篇三四百字,能用通篇骈俪文写出来,更好,本身这文章就是个学问宣传。
重修庙宇,捐资修葺 的功德碑文怎样写?
修建寺庙捐款,可以写成碑文,记述修建寺庙历史或重修寺庙的内容再颂扬捐款功德的内容。
这是碑的正面文章,最后一段是内面附大德贤名榜 就把每个捐款捐物人名写在背面,如果合适,也可以出现数额。
正面落款是【重修某某庙或寺管理委员会】年月日重修岩庙碑记上溯清末吉岁,是日电闪雷鸣,天降甘霖一夜,飞来香炉一鼎,上覆草排半扇,侧倚枫树根藤,经由高贤占卜,乃定土地显灵。
盖因民风淳厚,神君善地移营,百姓感于恩业,随起供奉神庭。
初造三间殿舍,相传有祈必应,此庙声名扬远,终年香火鼎兴。
百年沧桑岁月,颓坍清代殿庭,值此盛世年景,修庙恒祈太平。
添珠集贝商榷,村社贤达开明,重檐琢石雕木,高匠规划施工。
修德修身修庙,民俗延续传统,佑财佑人佑寿,福地霞瑞辉映。
敬贤敬老敬业,安好泰然人生,兼勖勒石以记,期嘉孝心善行。
重修岩庙管委会 二零一二年六月吉日立 庙宇,供奉神佛或历史上名人的处所。
书册 庙宇介绍了中国乡土建筑中占有较重要地位的庙宇的特点、形制、建造及其公共功能,陈志华教授在“中国的泛神崇拜与庙宇”中对中国民间宗教的历史和性质有精彩的论述。
...采用带有殖民色彩的“洋店名”“洋牌匾”“洋商标”;有人重修...
1,重修方式以自学为主,老师辅导答疑为辅,最后考核.2,本申请书由重修学生填写后交二级学院,基础部,思政部审核,确认负责重修的老师,最后交由学生所在二级学院保存.学生每阶段按计划学习时应找老师辅导,答疑,签名确认. 学生签名"3,重修申请内容的填写请按"校校通"格式,以便数据录入;" " 申报1年级的课程,"课程所在班级"应为分班前的班级;" " 返校生申报一年级的课程时,"课程所在班级"写具体哪个教学点;" "4,课程学期应该注意分清[按在学总第几学期]别担心 它就是个表格!
重修申请书怎么写
级重修申请书 时间:尊敬的老师: 本人经过补考和重修,至今仍未修满毕业所需学分,现申请以下科目重修: 恳请老师准予重修。
申请人 班 号 注:1.请各位同学认真填写申请书,经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上交。
如若发现所填写科目为已修并通过,则视该科目为“0”分,并以本次重修成绩为最后成绩。
2.本申请填写无误后交由班主任签名,并由班主任交至教务科,截止日期为3月2日(星期四),逾期不受理。
3.自本次起,重修按规定收费 班主任(签名...
重修计划怎么写
计划书怎么写计划的格式一般包括标题、正文和落款事项。
(一)标题,一般有以下3种写法:1.完整式标题。
一般包含单位名称、时限、内容和文种。
如《**年财务计划要点》。
2.省略时限的标题。
如《**公司实行经营责任制计划》。
3.公文式计划。
所拟计划如还需要讨论定稿或经上级批准,就应在标题的后面或下方用括号加注“草案”或“初稿”或“讨论稿”等字样。
(二)正文。
一般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3个部分。
1.前言。
主要是对基本情况的分析,或对计划的概括说明,依据什么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什么指示精神,完成任务的主客观条件怎么样,制订这个计划要达到什么的,完成计划指标有什么意义。
2.主体。
即计划的三要素:目标(做什么)、措施(怎么做)和步骤(分几步做完)。
“计划三要素”繁简可以不同,但缺一不可。
主体的表述方式常用的有综述式、条文式、表格式、交错式等几种。
3.结尾。
可以展望计划实现的情景给人以鼓舞,也可以提出总的希望或者号召。
...
大神啊!大学重修申请怎么写?
天津蓟县独乐寺俗称大佛寺,坐落于天津蓟县城西独乐寺占地面积为16500平方米,由山门、观音阁、韦驮亭、乾隆行宫等建筑构成了规模壮观的古代庙宇建筑群。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庄重高贵,富有生机。
高约10米,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中间为穿堂道,与观音阁遥相互应。
门上正中悬一方匾,楷书“独乐寺”三字,用笔浑厚苍劲,相传为明代大学士严嵩手笔。
中间门道两旁各塑一尊护卫法神像,目光炯炯,肃穆森严,形象生动,俗称“哼哈二将”,是辽统和二年重建时的原物。
山门的屋顶结构为五条脊、四面坡,建筑学称之为庑殿顶。
山门的檐角形似飞翼,外翻跃起,出檐深远曲缓,雄伟壮观,恬静流畅。
屋脊之上的瓦饰更是奇异多采,造型生动古朴,别具一格。
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翻转向内,张口吞脊,状如雉鸟飞翔,气势威武,生动逼真,为我国现存最早的鸱吻造型实物。
独乐寺的山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式山门。
具有着浓郁的唐代建筑风格的余韵。
过山门,入庭院,在千年古柏后面是观音阁,它是独乐寺的主体建筑。
观音阁,是座楼阁式木结构多层建筑,雄健古朴,设计精巧,工艺简洁高超,顶为九脊歇山式,平缓中见深远。
通高23米,中间有腰檐、围栏环绕。
观音阁前上檐鎏金的四个大字“观音之阁”,相传是唐肃中元年李白北游幽州时所书。
下檐“具足圆成”为清代咸丰皇帝所题。
阁内各层藻井的形状不一,错落有致,不仅显示了建筑的多样性、艺术性,而且能抵御侧向压力,增强了建筑的稳固性。
观音阁的外观是两层,实际为三层,中间有一暗层,从而起到了装饰与加固的双重作用。
建筑中,全部采用了复杂的斗拱结构,上万个榫卯相互咬合,让数以千计的梁、枋、柱、檩、椽,构造成一个严实的整体。
仅接榫部位的斗拱,就因位置、功能、作用的不同,多达24种。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其亨介绍说:“一般人理解斗拱是把它切出来一块,实际上它是一个整体。
在整个建筑当中它是最结实的一部分,它既相当于现在抗震的圈梁,但是又是柔性的,它有水平的钢性,斗拱之间的榫铆能够变型,吸收很多能量,这都是它抗震的原因。
它的结构形式能够在历史上根据记载抵御了将近三十(次)规模很大的地震而安然无恙。
它里头很多结构的特点是我们研究抗震建筑的一个宝库。
” 观音阁中间天井上下贯通,错落配置,形成锥形环像放大的空间,顶是八角,上为六角,下为矩形,中设木制须弥座,耸立起通高16米、微向前倾的观音主像。
整个结构,排列有序,疏密自如,极富弹性,极富变化,显示出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动而不损,摇而不坠的高超技艺和妙绝天工的设计水平。
观世音菩萨塑像立于阁中央,高16米,站在须弥座上,穿过二、三层平台,直入阁中藻顶,是目前我国国内现存最大的泥塑。
该塑像用木料做骨架,再覆盖薄灰泥彩塑,面部慈祥,微带笑容,两眼凝视远方,衣着得体,绚丽端庄,两臂披帛飘逸,仪态优美。
因头顶上还有10面小佛头,故称十一面观音。
两侧胁持菩萨侍立,法相庄严,姿态优美。
两胁持菩萨像略向十一面观音像前倾,做随时被派遣状,与唐代仕女画一脉相承,是辽代雕塑艺术的珍品。
观世音菩萨塑像后,是元末建塑的倒坐观音像,左右韦驮、关羽分立。
其间配以云状花纹图案,使群像好似扶摇于云海之中。
大阁四周,与佛像交相辉映的是观音阁壁画,元代绘制,明代重描,全长45米,总面积142.85平米,彩泽锦色,浑然一体。
以前一直被覆盖着,1972年修缮墙壁时,于无意中被发现,自此这一隐没了二百多年的艺术瑰宝重现于世。
观音阁壁画以人物为主,背景充实,云气、山峦、海水俱在,上绘十六罗汉、两明王图像和民间神话故事。
主像造形严谨,笔法畅达,画法粗中有细,收中有放,结构以密托疏,以繁托简,绘画法则古代少见,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在我国佛教壁画中占有特殊地位。
阁后三米处,明末添增的八角亭,内有护法韦驮一尊,身着铠甲,双手合十。
乾隆行宫,坐落于院内的东北角,建于清乾隆十八年既公元1753年,是清代皇帝祭拜东陵时小憩之处。
如今改为碑林,存乾隆皇帝壁碑28块,上镌诗文107篇,多为乾隆临摹历代书法大家的真迹,间有此风流皇帝的游兴信笔。
所用书法,有的粗犷苍劲,有的圆润秀丽,风格不同,各具特色,成古碑刻一景。
独乐寺塔在独乐寺南380米处,塔高30.6米,为八角亭式,由塔基、塔身和塔尖三部分组成。
塔基由白色花岗石条砌成,呈须弥式,象征佛位于须弥山之上。
塔身雕有仿木结构的斗拱、双重栏杆、仰覆莲花等各种装饰。
八个拐角处饰有8个砖雕小塔,设计精巧,造型生动,具有浓郁的唐代遗风。
塔尖有十三圈天相轮,攒尖直达于顶,巍然壮观。
独乐寺历经千年风雨和28次地震,存在建筑结构变形的重大隐患。
1990年,国家文物局决定,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对独乐寺进行了历时8年的大修。
虽然,整修完毕的独乐寺旧貌依然,但正是这“修旧如旧”的维修原则,才使独乐寺的维修工程创造了中国古建筑维修的典范。
如何改写旧谱、重修家谱?
改写旧谱,是重修家谱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从科学全面而长远的观点来看,这是重修家谱的必然趋势,不改不行.我们已经明白旧式家谱的确存在不少缺陷,应用“祖宗牌”家谱的体例和修谱方法,完全可以将旧式家谱改写成自己满意,子孙后代也满意的新体例家谱. 对于孤本老谱来说,可结合“改写”将孤本老谱(特别是手抄本的老谱),改写复制成多套《家谱》,这不但是挽救孤本老谱这一珍贵资料的必要措施,
急求一篇1000字的中学生自我剖析范文!求求了,急用!!!!
用一些片段去组一下 改革开放30年了,家乡天津却没有因改革开放而彻底商化,保留了大量的自然文化景观,成为渤海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让我们寻找一下家乡的美丽吧………… 1.天津文庙 文庙在天津旧城东门里,又名孔庙,因与武庙相对,俗称文庙。
是天津市区保存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建筑群。
大殿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后经明天顺、万历,清康熙、乾隆等各代重修、扩建。
清雍正年间,天津府、县同设治所于城内,因而庙东侧为府庙,西侧为县庙,均有照壁、拌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配殿等。
府庙主体建筑的殿顶均用金黄色琉璃瓦覆盖,雕梁画栋,装饰精美。
庙外有二柱三楼式牌坊两座,明代建造,万历、清康熙年间重修,是天津市内仅存的过街牌楼。
2.天后宫 天后宫俗称"娘娘宫",在天津旧城区东门外、三岔河口西岸、现在的古文化街上。
始建于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6年),明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重建,为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
天后宫坐西朝东,面对海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宫内供奉着天后娘娘。
天后在古时被人们称为护海女神。
传说她是福建莆田人,水性极好并经常驾船出海搭救遇难的人,故被后人敬为女神。
农历三月廿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这时都举行"皇会",表演高跷、龙灯、旱船、狮子舞等。
百戏云集,热闹非常。
现在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后宫及宫南、宫北大街,全长580米,宽7米。
??天后宫的建筑大多是仿清代民间小式建筑。
街内有近百家店铺,主要经营文化用品、古旧书籍、民俗用品、传统手工艺品等。
著名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刻砖刘砖刻等都在这里设了专门店铺。
现在天后宫已成为天津民俗博物馆,介绍天津的历史沿革,陈列着各种民俗风情实物。
3.盘上风景区 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天津市蓟县西北15公里处,又因她雄踞北京之东,故有"京东第一山"之誉。
山旧名无终、徐无、四正、盘龙。
相传东汉末年,无终名士田畴不受献帝封赏、隐居于此,因此人称田盘山,简称盘山。
盘山是燕山山脉南缘的一段,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10公里,雄伟多姿,景色幽古,久负盛名,曾入中国15大名山之列。
远在初唐时,太宗东征凯旋途中到此游赏,就曾赞口不绝。
到明清两代,这里建起寺庙72座、宝塔13座,行宫、楼台比比皆是,景况空前。
清乾隆第一次巡游盘山时赞叹说:"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
"命人在山东部兴建行宫"静寄山庄",此后又27次到此巡游。
但时至本世纪上半叶,由于战乱破坏、年久失修,建筑多不复存。
近10余年,这座名山得到了很好的整修和开发,再次成为令世人瞩目的游览胜地。
盘山景区面积106平方公里,有"五峰"、"八石"、"三盘"之胜,还有天成寺、万松寺、云罩寺、舍利塔等古代建筑。
五峰为挂月峰、紫盖峰、自来峰、九华峰、舞剑峰,与山西五台山相呼应,号称"东五台"。
主峰挂月峰,海拔864米。
五峰攒簇,引人入胜。
由西路登山,山势呈上、中、下三盘之状。
三盘景致各具特色,上盘松、中盘石、下盘水,人称"三盘之胜"。
从莲花岭进山,转过刻有"入胜"两个巨字的大石,经过四正门径、元宝石、迎客松,便到了下盘。
下盘以秀水著称,有水质凛冽甘美的涓涓泉、名曰滴水濑的流瀑和被誉作"立沛甘露 "的红龙池。
盘山第一大寺天成寺也建在这里,此寺始建于唐代,后经重修,现庙门匾额上的"天成寺"三字出自乾隆亲手笔。
寺仙正殿"江山一鉴阁"面涧背崖,雕梁画栋,古朴雅致。
阁西有座8角13层浅黄色舍利塔,它结构精巧,风姿绰然。
继续上行,过万人悉,登欢喜岭,即达中盘。
中盘奇石嶙峋,或险或怪,千姿百态。
"八石"中的悬空石、摇动石、天井石、将军石等都在这里,摇动石是一块状似寿桃的巨石,但伸手一推它即晃动起来,令人叫绝。
登临上盘,这里松木苍翠,林翳蔽天,而且长势怪异,有的似卧龙、飞鹰,有的像凤翅、伞盖,难怪有"上盘松"之说。
攀上盘山顶峰挂月峰,真如刻在石壁上的杜甫名句,给人"一览众山小"的感受。
峰上有座建于唐代的定光佛舍利塔,塔高12米,传说每年除夕,塔上便有佛光闪射。
在盘山脚下的蓟县城内,有著名的千年古刹独乐寺。
据说安禄山叛唐,就是在此处誓师,他喜独乐,故以"独乐"二字名寺。
寺内主体建筑山门和观音阁,为辽统和二年重修。
观音阁高23米,木质,集我国木结构建筑之大成,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
阁内有一座高达16.27米的观音菩萨像,是辽代泥塑艺术珍品,又是国内最大的观音塑像。
古老雄伟的独乐寺与苍翠雄奇的田盘山映成辉,使这一风景名胜区更加绚丽多彩。
天津我美丽的家乡,如此美丽的自然景观,无愧于渤海湾明珠的美誉…………
写一篇有名的建筑的作文,800字,而且要有历史........急
这次去洞庭湖,一见岳阳楼,心头便想:又是它了。
一零四六年,范仲淹倡导变革被贬,恰逢另一位贬在岳阳的朋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罢,要他写一篇楼记,他便借楼写湖,凭湖抒怀,写出了那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直到今天,大多数游客都是先从这篇文章中知道有这么一个楼的。
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已成为一般中国人都能随口吐出的熟语。
不知哪年哪月,此景此楼,已被这篇文章重新构建。
文章开头曾称颂此楼“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于是,人们在楼的南北两方各立一个门坊,上刻这两句话。
进得楼内,巨幅木刻中堂,即是这篇文章,书法厚重畅丽,洒以绿粉,古色古香。
其他后人题咏,心思全围着这篇文章。
这也算是个有趣的奇事:先是景观被写入文章,再是文章化作了景观。
借之现代用语,或许可说,是文化和自然的互相生成吧。
在这里,中国文学的力量倒显得特别强大。
范仲淹确实是文章好手,他用与洞庭湖波涛差不多的节奏,把写景的文势张扬得滚滚滔滔。
游人仰头读完《岳阳楼记》的中堂,转过身来,眼前就会翻卷出两层浪涛,耳边的轰鸣也更加响亮。
范仲淹趁势突进,猛地递出一句先忧后乐的哲言,让人们在气势的卷带中完全吞纳。
于是,浩淼的洞庭湖,一下子成了文人骚客胸襟的替身。
人们对着它,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游历一次,便是一次修身养性。
胸襟大了,洞庭湖小了。
二 但是,洞庭湖没有这般小。
范仲淹从洞庭湖讲到了天下,还小吗?比之心胸狭隘的文人学子,他的气概确也令人惊叹,但他所说的天下,毕竟只是他胸中的天下。
大一统的天下,再大也是小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于是,忧耶乐耶,也是丹墀金銮的有限度延伸,大不到哪里去,在这里,儒家的天下意识,比之于中国文化本来具有的宇宙,逼仄得多了。
而洞庭湖,则是一个小小的宇宙。
你看,正这么想着怩,范仲淹身后就闪出了吕洞宾。
岳阳楼旁侧,躲着一座三醉亭,说是这位吕仙人老来这儿,弄弄鹤,喝喝酒,可惜人们都不认识他,他便写下一首诗在岳阳楼上: 朝游北海暮苍梧, 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醉岳阳人不识, 朗吟飞过洞庭湖。
他是唐人,题诗当然比范仲淹早。
但范文一出,把他的行迹掩盖了,后人不平,另建三醉亭,祭祀这位道家始祖。
若把范文、吕诗放在一起读,直是有点“秀才遇到兵”的味道,端庄与顽泼,执着与旷达,悲壮与滑稽,格格不入。
但是,对着这么大个洞庭湖,难道就许范仲淹的朗声悲抒,就不许吕洞宾的仙风道骨?中国文化,本不是一种音符。
吕洞宾的青蛇、酒气、纵笑,把一个洞庭湖搅得神神乎乎。
至少,想着他,后人就会跳出范仲淹,去捉摸这个奇怪的湖。
一个游人写下一幅著名的长联,现也镌于楼中: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史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泪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
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他就把一个洞庭湖的复杂性、神秘性、难解性,写出来了。
眼界宏阔,意象纷杂,简直有现代派的意韵。
三 那么,就下洞庭湖看看吧。
我登船前去君山岛。
这天奇热。
也许洞庭湖的夏天就是这样热。
没有风,连波光都是灼人烫眼的。
记起了古人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这个“蒸”字,我只当俗字解。
丹纳认为气候对文化有决定性的影响,我以前很是不信。
但到盛暑和严冬,又倾向于信。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是九月十五日,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秋空明净,可让他想想天下;秋风萧瑟,又吹起了他心底的几丝悲壮。
即使不看文后日期,我也能约略推知,这是秋天的辞章。
要是他也像今天的日子来呢?衣冠尽卸,赤膊裸裎,挥汗不迭,气喘吁吁,那篇文章会连影子也没有。
范仲淹设想过阴雨霏霏的洞庭湖和春和景明的洞庭湖,但那也只是秋天的设想。
洞庭湖气候变化的幅度大着呢,它是一个脾性强悍的活体,仅仅一种裁断哪能框范住它? 推而广之,中国也是这样。
一个深不见底的海,顶着变幻莫测的天象。
我最不耐烦的,是对中国文化的几句简单概括。
哪怕是它最堂皇的一脉,拿来统摄全盘总是霸道,总会把它丰富的生命节律抹煞。
那些委屈了的部位也常常以牙还牙,举着自己的旗幡向大一统的霸座进发。
其实,谁都是涉小的。
无数涉小的组合,才成伟大的气象。
终于到了君山。
这个小岛,树木葱笼,景致不差。
尤其是文化遗迹之多,令人咋舌。
它显然没有经过后人的精心设计,突出哪一个主体遗迹。
只觉得它们南辕北辙而平安共居,三教九流而和睦相邻。
是历史,是空间,是日夜的洪波,是洞庭的晚风,把它们堆涌到了一起。
挡门是一个封山石刻,那是秦始皇的遗留。
说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巡游到洞庭,恰遇湖上狂波,甚是恼火,于是摆出第一代封建帝王的雄威,下令封山。
他是封建大一流的最早肇始者,气魄宏伟,决心要让洞庭湖也成为一个驯服的臣民。
但是,你管你封,君山还是一派开放襟怀。
它的腹地,有尧的女儿娥皇、女英坟墓,飘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