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所以美,是因为它独有的西湖。西湖以它特有的魅力名扬四海,每天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去杭州西湖游玩,一直是我盼望已久的愿望。
暑假,我和爸爸妈妈、郑伟叔叔、阿姨还有瀚瀚一起游览西湖。我们租了俩辆三人的自行车游西湖,看看整个西湖的美景。
我们往右走,走了差不多十分钟就到了一个小亭子,西湖里有许许多多的鱼。鱼的颜色美极了,种类也很多。我们把自己吃的零食投入水中,就看见一群鱼儿浮出水面,你争我斗的可爱极了。我看见最多的是金鱼,有红色的、橙色的、黑色的、白色的……有几个人坐在凳子上垂钓,一个个都悠闲自得的。整个湖面上静极了,似乎连鱼儿游声都听得见。瞧,那湖水很平,淘气的小鱼不时把头伸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在阳光下,西湖的水亮晶晶的,美极了!湖水清澈、碧绿,宛若一颗镶嵌在群山中的宝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碧蓝的湖水是人们很少看见的,蓝得让你分不清哪里是蓝天哪里是湖水。
我们走了一会儿,就到了西湖上长满荷花与莲花的一个小池子。荷花的清香向我们飘来,仿佛像一位荷花仙子在空中飞舞。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鲜艳欲滴,形状不同,颜色不一。
荷花池旁,有一个音乐喷泉,音乐喷泉一会儿是圆形的,一会儿是心形的,一会儿又变成了三角形、正方形。音乐喷泉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一下高,一下低。我心想,如果人能在上面躺着,肯定很好玩……
我们把西湖绕了一圈后,就乘上船游西湖。湖的周围有许多柳树,像一个个小姑娘在梳理着它的长辫子。微风吹过随风轻轻摆动,柳树姑娘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显得婀娜多姿。我坐在船上,能清楚地看见屹立在山上的雷锋塔,在夕阳的照耀下发出了金色的光芒,显得格外神秘。听爸爸说,雷锋塔是用铜做的呢!过了一会儿,到了有名的三潭印月,据说农历八月十五晚上,三潭印月可以印出三十三个月亮。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总算真正体会到了这句古诗的内涵。西湖你真是人间的仙境,是人们所向往的地方。
读《西湖秋意》有感500字作文
从图画上看到的西湖静得像一面镜子,湖的旁边的花草树木的倒影映在湖面上,远远望去,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湖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一样,这样美丽的景色,虽然我没去过,但我能感觉到那样的美,假如我站在西湖旁边,一切都沉浸在一片绿色之中,一阵微风拂过,那人该是多么的凉爽自在,你肯定会把那些忧伤抛到九霄云外。
西湖真美!
关于西湖的论文以及文化苦旅读后感
这貌似是我去年品味书香的征文噻,1000字多些,没啥文采哈,楼主想要就自己再添添改改呗。
读《文化苦旅》有感对于余秋雨先生,我们应当是熟悉的,在八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上,我们就曾读过他的《信客》的节选,这篇文章也被收录到《文化苦旅》一书中。
初览标题“信客”,眼前立即浮现出一个身着绿装,腰挎绿色牛津包的邮递员叔叔的模样,估计信客的工作性质应该与邮递员相似。
但通读全文后,我不禁诧异了,世界上真有这样不惜长途跋涉为他人送一片温馨而自己却饱受风吹雨打的人吗?虽然“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口号早已耳熟能详,但这个利欲熏心、自私自利的时代,真正做到的能有几个?况且信客的无私在寄信人与收信人眼里根本不值一钱,何曾有人为他做过点什么?他们施与信客的只有猜疑与憎恨的犀利目光,就像是医院的X光照射线,硬要照进信客的五脏六腑,在里面不断扫射,刺探他是否有所隐瞒,有所克扣,而信客在被刺得千疮百孔之后,只是低下头,默默地离去。
我不禁为信客感到愤慨,为什么他不进行反抗,为什么他不适时罢工,让村民们知道他们的行为是多么的恶劣!乍一想,信客这么多年走南闯北的送信生涯,应该让他充分了解到外出务工的乡人生活的不容易,尽管他受够了村民的猜忌,但他的良知让他不忍心,不忍心让背井离乡的乡人连一丝家庭的温暖都接收不到,不忍心让苦等在家的乡亲们连一点家人的消息都等不到。
于是,他咬着牙,又开始了他送信的旅程,尽管他的胃病又犯了,腿脚愈加不便了。
正如《信客》这篇小说,《文化苦旅》中的每一篇文章都令我感动,感动于祖国的名山大川,感动于身陷自然之中的中国文人,感动于中国文化的历史魅力。
羡慕作者能够游览祖国的山河,在美妙的大自然的乐律中,寻求自己的灵魂、感悟人生的真谛,用一泓泉水净化心灵,在巍峨的高山上一览众山小。
在陷入感动的同时,一股悲哀的情绪也慢慢升腾。
历经千年而风韵依旧的祖国山河,在我们这一代却面临着空前的灾难。
我们将铁路拓展到深山,在古镇盖高楼超市,在海滩边上建起度假村,我们做的这一切都以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为借口:长期处于紧张工作与生活的人们需要亲近和感受自然。
但是,又有谁曾想过,这样一来,自然还是自然的吗?正因如此,我每读一篇文章,就随之一阵叹息,最后竟不知自己早已千嘘万叹。
曾经听人说“人每叹一声气就会减少8秒的寿命”,虽然不知那是否有科学依据,但自那以后我便小心注意着,不曾料想自己在看这本书的时候竟消耗了这么多的生命时光。
也许,这正是天意,因为作者是用了大半生的时间去领略这一切,而我却只花了几天的时间得了这便宜,不花一丝一毫便可感知如此众多,自然是要付出点代价的。
愿有一天,我能在作者曾经步履过的每一寸祖国的土地上,再走那么一遭,亲自踏上文化的苦旅,真诚地,感知文化的灵魂。
观察鸭子有感作文四百字
早上,我和妈妈要去西湖喂鸭子。
一来到西湖边,我看见很多鸭子在嬉戏。
妈妈马上给了我一包饼干,我拿出一小块,仍入水中,小鸭子们都游过来抢着吃。
我见其它地方还有鸭子,我就拿脆脆香香的饼干吸引它们。
果然,所有的鸭子都集中在一起了。
我仔细地打量它们。
有的鸭子像一位苗条的大美女,羽毛在太阳下显得闪闪发光;有的很胖,连拍拍翅膀都嫌麻烦;还有的鸭子害羞得不得了,见到人,就把头扭到一边。
我有散了一些小饼干,鸭子们打打它红色的脯,舔舔它青色的羽毛,唰得游了过来。
小鸭子们不用脚,头一低,嘴一张,一片小饼干就进它的肚子里了。
这些鸭子真可爱呀!
爱与碍的读后感认真观察右图,注意大树、小树的形状,结合自己在生...
曾经,我看过这样一篇报导说:“有一个医生退休在家,准备去黄土高原植树.不过他种树的方法很特别——他种树总选那些土壤不太肥沃、干燥的地方;每天非但不给树浇水,还要每天用东西去抽打这些树.有一次,经历了一场暴风雨之后,他的那些被整天磨炼的树竟仍稳稳地扎根在土里.看到这儿我想到了在西湖边种着的柳树,一棵棵的树被两根木架所支撑着.每天享受着环卫工人殷切细致周到的呵护.微风一过,他们就会摇来摆去,只要大风一来他们就会东倒西歪.只要台风一到,他们就会连根拔起.看到树一旦被过度溺爱就会阻碍其正常的生长发展,他的根就不会向深处生长.其实十年种树,百年育人.人和树也是相通的,在生活中的我们必然会遇到挫折,就像树遇到风雨雷电一样那么的平常.给予树不恰当的爱,甚至溺爱.他就不会往土的深处扎根.如果给予人的爱太多,他就不会往生命的深处扎根.我们每每祈祷上帝给我们舒适、快乐、平安,可是我们的祈求少有如愿,我们倒不如祈祷我们的根往深处伸展,这样即使冷风吹,大雨淋,我们也不会散碎成一片片.生活本是艰难的,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只要我们的根往深处蔓延,我们就能从隐秘处获取力量.舒适安逸我们都愿意去接受,平安快乐我们都想拥有.但苦难和磨练都是必须的经历!其实,逃避苦难去享受快乐是最大的不快乐!我想这也违背了爱意.爱与碍本是相对的,如果爱一个人,请不要给他太多的安逸与舒适,因为这些本无意义,应该为其祈祷生活之根深!评点: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妨碍、危害和种树育人,早已经不是什么新的话题,难得的是小作者新颖的立足点和类比手法的恰如其分的运用.认真观察右图,注意大树、小树的形状,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写下来,题目自拟.注意:文章中不要出现自己真实的姓名和校名.读后感 一、爱与溺爱 二、原文内容 三、比较图中与生活中 四、爱与溺爱呼吁
关于《瓦尔登湖》的读后感
听湖一片湖,一个孤单的身影,共同演绎了一场人与大自然最美的邂逅……——读《瓦尔登湖》有感秋天的天空如一波秋水,明亮中又带着一股莫明的哀伤,轻轻地擦掉城市的喧嚣。
走在灰色的人行道上,看着眼前川流不息的灰色汽车,时不时惊起一片灰色的飞鸟,让人不忍暗自叹息。
挣脱束缚的枯叶回归大地的怀抱,行人走在此上,如同踩碎了一个个枯黄色的旧梦。
人为何要活得这么累呢?这时,亨利.梭罗来到了我的生命中,带我远离这为了追求物质安慰的尘世,回归到了那片属于他的湖——瓦尔登……想为一本因寂寞而泛黄的书打破一点寂寞,如此而已,它就是梭罗的《瓦尔登湖》。
在一百五十六年的每日每夜,它都是如此寂寞,从它出生那年,就注定不会引起轰动与喧嚣。
在我刚翻开它时,我觉得它如流水账般枯燥而乏味。
可在一天夜里,怀着伤感之心的我,寂寞地翻开了这本寂寞的书,才发现了那不可言喻的美。
有人将亨利.梭罗比作一棵树,在一个没有同类的地方孤单地站立着,却生长出许多苍绿黝碧而又快乐的叶子。
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人们总为功成名利奋死拼斗,可他却默默地,并快乐地独自生活在瓦尔登湖畔,似一个原始人般生活着。
瓦尔登湖没有塞那湖的浪漫,没有西湖的烟雨蒙蒙似西子。
它仅有的只是一颗纯洁爱美的心。
它在人类的入侵下,自始至终都坚守着它那最美的一片净土。
将它那最美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展示给梭罗。
生活越简单,宇宙的规律就越简单。
人啊,不要用世俗的成功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吧。
当心中的包裹越来越重,曾几何时你又想过,放下包裹,不是能走得更快更远吗?有时,我们总是过于匆忙,甚至连休假、游玩之时也急急忙忙地跑完一个又一个景点,到一处“咔嚓、咔嚓”,又到一处“咔嚓、咔嚓”。
我们很少停下来,静下来,去聆听那里的熙风;去抚摸那里的流水;去瞻仰那里的行云。
当你为了利益与名次,不惜一切地去拼搏,可曾几何时,你又停下来歇一歇,再继续出发。
让你的生活变简单吧!当你的生活复杂到连你也不认识了,你才会发现,简单是如此的美。
醒醒吧!从忙碌的生活中站出来,为自己的生活做一做简化吧!人们认为《瓦尔登湖》有很多种读法,可我认为梭罗的初衷并不是如此,梭罗只是简单地把《瓦尔登湖》写得如此简单。
如今的瓦尔登湖不知是谁的资产,但是在它的心中,它始终是梭罗的湖。
梭罗的足迹已遍布瓦尔登湖畔,在他们共同相处的两年时光里,他们的灵魂已得到升华。
梭罗在这一段云中的时光里,将生命雕刻得如此淋漓尽致。
运命的循环不可寻让梭罗与瓦尔登湖如此简单地相遇。
他们似挚友,似情人在这闹市中如此简单地活着。
人们常悲叹生活是如此的无趣,这又是什么导致而成的呢?也许是他们的心吧,复杂的,充满贪欲的心。
人们啊,请静下来,停下你们永不停歇的脚步吧!人的一生是如此短暂,让这如夏花般灿烂的生命变得简单吧!在这人与大自然最美的邂逅中,梭罗听到了他的心声…… ——后记
四年级读后感100字
桂林山水真美啊!漓江的水那么得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那么的绿,绿得彷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漓江的水那么得清,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你说美不美啊?船桨激起微波,让你感觉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再说山,山是那么的奇,像老人,像巨像,又像骆驼,真是形态万千;山是那么得秀,像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山那么的险,好像一不小心就栽倒下来。
桂林山水真不愧是甲天下啊!! …………………………………………………………………………………………今天我怀着愉快的心情读完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仔细一想,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写作知识。
作者在观赏桂林山水后,通过生动地描写桂林山水的特征,歌颂了我们伟大祖国山水的壮美。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写桂林的水。
在写桂林水的时候,分三层,用三个字概括了桂林水的特征,它们分别是“静”、 “清”、 “绿”。
第一层写桂林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第二层写桂林的水真“清”,“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第三层写桂林水真“绿”,“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并以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作对比来衬托桂林的水,并且由此而产生崇敬之情。
文章写得优美、生动、逼真。
我对这一点深有体会。
记得五年级上学期,有一次我的作文获得了九十多分,原因就是我亲自参加了那次秋游,并仔细观察了事物,所以描写得具体、生动、逼真。
第二,写桂林山的特征。
也用三个字进行了概括。
它们分别是“奇”、“险”、“秀”。
也是分三层写的。
第一层写桂林的山真“秀”,“像座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第二层写桂林的山真“奇”,“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人、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第三层写桂林的山真“险”,“危峰兀立,怪石磷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最后简单地写了江上、江岸的情景,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两句诗结尾。
像这种生动、形象、概括的文章结尾,正是我写作文时的弱点,今后,我一定要多在这方面进行努力训练。
……………………………………………………………………我应该向这位作者学习,努力写好文章,不但要仔细地观察四周的事物,还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把事物写具体,写完整,将事物的特征,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读完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吧!它有峰秀、水碧、石美、洞奇等特点,我读完这篇课文后才体会到了美的真正含义。
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真是名不虚传,桂林的山水我从书中都能体会得到 ,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得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桂林的山具有奇险的特点,形态各异,怪石嶙峋,我从书中知道每种石头的形态都不一样,有的像瓜果,有的像猴子摘桃,还有的像双狮抢球,可想而知石头是多么的怪异。
其实最令我难忘的还数象鼻山,这是一个形状独特的石山,酷似一只正在江边吸水的大象,那下伸的鼻子,那斜拱的背脊,那细眯的眼睛,那探水的前腿……多么的逼真,多么的生动,真像极了,奇极了,神极了!总之,无论是桂林的山,还是桂林的水,都那么美,很值得我们去观看。
桂林像是连绵不断的画卷,我读完这篇文章感到桂林山水真是“甲天下”啊!正如“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读了《桂林山水》以后,我被迷人的风光吸引了,我产生了一个很大的愿望——我要早日去桂林,亲眼看一下那里的美丽风光。
从文中我知道了桂林的水“静、清、绿”三个特点。
这种“静”赛过水平如镜的西湖,“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绿”得像一块大宝石。
这样的水真是太神奇了。
哪里的水能同时有三个特点呢?读到这,我对作者为什么用“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这三个词语的理解。
从作者描述中我还知道桂林的山形态万千。
那里的山有“奇”“秀”“险”三个特点。
它奇在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但又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我见到的山都是连绵起伏的,但是从平地上拔地而起千姿百态的山,我从没有见过。
桂林的山“秀”在色彩明丽上。
秋天,我跟爸爸到北京看过香山的红叶,那被霜打过的枫叶,远远地去看,真像火一样红。
由此我联想桂林的山一定比那红叶更明丽。
桂林的山“险”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上。
我觉得那里的山不一定很高,但一定很险俊,看了一定很有趣,读到“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时,我想到我们祖国有这样美丽的风光,感到十分自豪。
我爱桂林的山水,我爱伟大的祖国。
…………………………………………………………………………66去网上搜吧
以其实我是 为题作文600字
其实我是一个“植物学家” 一年又一年,我总看着窗前的梧桐冒出新芽,到满树青翠,再到黄叶纷飞;我也喜欢看花开,在看着它们因风而落,融入泥土。
那些时候,我望着眼前那不会动的生命,总能感到大自然的神奇…… 我热爱自然,尤其是热爱植物们,任何地方,只要有它们在,世界就会因为生命的美丽而富有诗意。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我喜欢待在一块草坪上,就这样跑来跑去,围着小树转圈,在花丛中使劲嗅着,也想与花儿们分享一丝芳香。
在这样的情境里,就算没有一个人陪我玩,我也能自得其乐。
那片草坪上都是植物,它们可以陪着我长大,我在春天与满树的桃花嬉戏,夏天想着偷摘隔壁老爷爷种的蔷薇花,秋天摇下一片桂花给妈妈,冬天它们都没有了,我就去折松树上的松针玩……就这样,我熟悉了周围的一草一木,也看到了一个别人看不到的世界。
我看到了,所以从那时起,我也不再摘花了。
我看到了桃花与蔷薇的美丽,看到了桂花的小巧玲珑,也看到松树的苍翠。
那时,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秘呼唤。
它们终有一天枯萎老去,我若摘下它们,也只能更快的干枯发黄,它们是那么美丽,我怎么忍心破坏那小小的诗意?它们生于大自然,也该在枯萎老去时回到大自然。
面对这样的生命,我似乎也读懂了些什么…… 我由我所爱的植物,也想到了人类,这个一样来自大自然的物种。
我们能从植物身上领悟到多少呢?春去秋来,是它们生命的轮回,也是我们灵魂的轮回。
我开始观察它们时,发现竟是那样奇妙,从一片落叶中,我可以看见它们生命的纹路;从一朵花儿中,我可以看见它青春的美好;从一个果实中,我可以看见它所孕育的成熟…… 我就这样开始在生活中留意它们,感受它们生命的痕迹,至今热情不减。
从那时开始,我也成为一个小小的“植物学家”。
我是那样热爱它们,也同样热爱着生命。
在它们的生命轨迹中,我总是能发现些什么,也许那是一种诗意,又也许那是一种神秘的呼唤。
我也仍在望着,望着窗前的梧桐这一刻的样子。
其实我是剪纸传人 说起剪纸,大家一定并不陌生,剪纸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一员,迄今已流传近千年。
一张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红纸,在一把普通的剪刀下千变万化,呈现出令人惊艳的完美。
仿佛千雕万琢制成的工艺品,却是在不经任何涂画的纸上凭空剪成,其手法之精妙,令人惊叹。
祥瑞尊贵的龙、华贵呈祥的凤,如同画般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眼珠都能转动,下一秒就会从纸上腾空飞起,遨翔九天。
剪纸元素广泛应用于生活,例如过年时窗上贴的吉祥的红窗花,虽然那是机器印造,但我们却能剪出一模一样的窗花来,且更有过年时的亲切和谐的感受。
看到那些完美的剪纸杰作,许多人会交口称赞,但别忘了,哪有什么短时间成功,有的,只是百炼成钢。
那完美背后,是多少年的宝贵心血与智慧。
我从二年级开始学剪纸,刚开始的时候无疑是十分枯燥的,天天剪同样的作品——人脸,还是十分初级的样子,渐渐的,我开始不耐烦,把每次剪好的人脸用剪刀扎上许多个洞,扎完又重新剪一张扎。
这样,我过了半个月的百无聊赖的剪纸生活,终于等到一个“升级”的那天,我开始学剪蝴蝶。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蝴蝶,要知道怎样剪它的流线型翅膀会好看,它的身子怎样剪才会显得轻盈,栩栩如生。
翅膀上的花纹贵在精细而不贵在多,因此,该怎样将花纹变得精细且精美,是剪纸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热爱剪纸,闲来无事便会拿出剪刀小试一把,剪几只迷你的动物放在玻璃橱窗里,在柔和的灯光照耀下显得生动可爱,每每看到它们,我都会莞尔一笑,觉得剪纸真的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剪纸从小伴我成长,伴我走过一段段时光,领我走上一个个领奖台,留给我一幕幕美好的回忆……,它是我的老朋友、好伙伴。
如今,岁月洪流将我的老朋友慢慢带走,但我快速追逐的步伐一定会追上它,将它找回来,因为我,是剪纸的传人。
其实,我是魔方高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与爱好,每个人都有他人不知道的一面,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当然,我也如此。
魔方就是我的“小伙伴”,当它在手指尖飞速转动时,我会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快感;当魔方完成后自豪“站”在我手里时,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我的世界也因有了魔方,而变得更加精彩,绚丽! 魔方,不仅能提高我手指灵活度,更重要的是它能开拓我的思维,让思维插上一双幻想的翅膀! 但其实我在学习魔方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那是在我一年级的时候,爸爸送给我一个生日礼物——一个小巧,可爱的魔方。
起初,我拧来扭去,但总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不久,便觉得既乏味又无趣,之后就扔到一旁了。
爸爸看见了这一幕,拿起魔方,在手中“摸索”,魔方竟像一个听话的玩偶一般,自觉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还原成初始模样,我羡慕至极,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我脑海里浮现:我一定要成为“魔方高手”。
第二天清晨,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伏在书桌上,慢慢摸索着魔方技巧。
不久,便掌握了门道。
首先将一面转成相同颜色,并作为基准面。
紧接着,有条不紊地完成每一个步骤,正如“...
漫游天下读书使的读后感徐霞客
徐霞客的朋友文震孟曾称徐霞客为“地行仙人”,嘱咐他将游记“汇成《记述》,以导后游,以传千秋”(《寄徐霞客书》)。
杨名时《序一》说:“深山大泽,流峙终古,皆天地法象示人之至教,本人生所应穷历;特以手足之力有限,百年之期若瞬,势弗能亲至而目见。
得斯书也,苟力所可至,境所适逢,固可展卷披对,按所已经者以为程;而所未能至者,亦可以心知其概,如涉其境焉”;《序二》又说:“夫造物之奇闼,恒有待而发,亦有待而传。
有是境而人不知,则此境为虚也矣。
游是境而默不言,则此游为虚矣。
霞客之前,境自在天下也,而无人乎知之,无人乎言之;即知而言之,亦举什一于千百而已。
设霞客于身到目历之处,惟自知之而自乐之,不以记于书而传于世,人又乌知奇有与无耶?”这些都强调了《徐霞客游记》的导游作用。
事实上,在明清时期,《徐霞客游记》主要是作为具有导游意义的著作为世人所重,不过多是置于案头,朝夕“卧游”,正如徐霞客族孙徐镇说:“名人巨公,莫不乐购其遗编,当卧游胜具。
”也就是只看不实践。
徐霞客旅游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不记程,亦不记年”(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只要听说哪里风景独特,就是再偏僻再危险也要想尽办法前去游历。
对漏游的地方,会设法补游;对匆匆走过的地方,会设法重游。
有时对同一景点,选择不同的季节反复去游;有时走错了路,几次往返,又累又饿,也不后悔不气馁,反而为意外发现美景而庆幸。
这样,徐霞客不仅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还游历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奇沟幽壑。
我国古代的游记,有的只是辑录图经志籍上的资料,与事实有出入;有的只是选取部分景物,借景抒情;有的是事过境迁之后的追忆,记其大略。
徐霞客所记,一则为亲身所历、亲眼所见,为当下记录,三则力求具体详尽。
除了风景名胜之外,还提供了相关的历史背景、文物古迹、传说故事、民俗风情等;因此,既真实可靠又引人入胜,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旅游指南。
天台山、雁荡山、白岳山、武夷山、庐山、嵩山、恒山等名山大川,虽然为世人所熟知,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仍提供了许多重要内容。
如:对于黄山天都峰和莲花峰的高低旧时向无定论,一般书上多说天都高于莲花,徐霞客第二次游黄山时,与僧人凌虚一起登上莲花峰顶,发现天都峰俯首屈居;世传雁荡山有剑泉,寺僧告诉他:“在龙湫上,人力鲜达”,霞客先后实地寻访三次而未得,因此得出结论:“沦没已久”;关于庐山主峰向无定论,明代扬州人桑乔常在《庐山记事》中甚至提出“山无主峰”的观点。
徐霞客不仅明确提出“汉阳为庐山最高顶”,而且攀援茅草荆棘登上了汉阳峰顶,亲身体会了“诸山历历,无不俯首失恃“的情景。
现代测绘成果表明,汉阳峰海拔1473.8米,确为庐山最高峰。
而徐霞客是古代第一个明确提出汉阳峰是庐山主峰的人。
更重要的是,徐霞客的精彩描绘使江山胜景如在目前,如他对雁荡山灵岩寺的描绘:“灵岩寺四周绝壁合围,摩天劈地,从曲折的小道进去,似乎到了另外一个广阔的世界。
灵岩寺居中南向,后面是屏霞嶂。
屏霞蟑顶部平整而色紫,高数百丈,宽亦与高相等。
屏霞嶂最南,左边是展旗峰,右边是天柱峰。
在屏霞嶂右侧与天柱峰之间,有龙鼻水。
其出水洞穴从岩石缝隙一直向上。
洞穴内岩石都呈黄紫色,惟独缝隙口有石纹一缕是青红色且润泽光滑,很像鱼鳞龙爪的样子。
从洞顶向洞底,像鼻子一样垂下一端,鼻端孔仅可容指,水从里面滴下来注入石盆中。
这是屏霞嶂右侧第一奇景。
屏霞嶂西南面石独秀峰,小于天柱峰而高锐不相上下。
独秀峰之下是卓笔峰,高度有独秀峰一半,而尖锐则与独秀、天柱一样、南面山坳有小龙湫轰然下泻,隔着小龙湫与独秀峰相对的是独女峰。
峰顶春花盛开,好像玉女头上插着发簪。
从这里经过双鸾峰,即可到天柱峰顶。
双鸾峰为两峰并起,峰际有‘僧拜石’,很像身穿袈裟、俯首弯腰的僧人。
在屏霞嶂左侧与展旗峰之间,最前面是安禅谷,它就是屏霞嶂的下岩。
东南为石屏风,形态像屏霞嶂,高度和宽度都为屏霞嶂的一半,正好插在屏霞嶂的尽头处。
石屏风顶上有‘蟾蜍石’,与屏霞嶂侧面的‘玉龟’相对。
从石屏风往南,在展旗峰侧面的皱褶中,有小径直通峰顶,石磴尽处,有石门坎阻隔着。
从石门坎往外看,下不见地,上嵌崆峒。
外面有两个圆孔,侧面有一个长孔,光从这些孔穴中射进来,别是一种境界,这就是天聪洞,它是屏霞嶂左侧第一奇景。
尖锐的山峰重重叠叠,左右回环相望,奇巧之景层出不穷,真是天下奇观。
而小龙湫的水往下流经天柱峰和展旗峰,有桥横跨溪流之上,正与灵岩寺的山门相对。
石桥外面,可以看见含珠岩在天柱峰山麓,而顶珠峰在展旗峰之上。
这又是灵岩寺的外景了。
”这一段文字,将“天下奇观”灵岩寺的远近风景错落有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既可供心仪者“卧游”,又可作亲临其境者的“导游”。
类似这样的描写在《徐霞客游记》中可说是俯拾皆是。
有学者统计,徐霞客共考察记录地貌类型61种,水体类型24种,动植物170多种,名山和有名山峰1259座,岩洞、溶洞540多个;在他所记载...
如何写读书笔记?
一、什么是读书笔记? 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
真正的读书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
将自己在读书时获得的资料或感受记下来,这就是读书笔记。
二、读书笔记的种类 1、符号式笔记 我们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或者有疑问的地方,用各种符号(例如直线、曲线、括弧、三角、问号……等等)勾划出来,或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语,这种笔记,就是符号式笔记。
符号式笔记使读过的书上的重点问题、疑难问题一目了然,这就为提纲笔记、摘录笔记等其它形式的笔记作好了准备。
批语可以是对书中一段内容的概括,也可以是心得体会,或者是对书中某一个问题没有看懂所表示的疑问等。
做符号式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所读的书必须是自己的。
图书馆的或借别人的图书,不应该乱批乱画。
(2)每一种符号所代表的意思,自己应该固定下来,不要随意改动。
比如,用直线表示重要的内容,用“…”表示精采的句子或优美的词汇,用“ ”表示应当特别注意的地方,用“ ?”表示尚未弄懂的问题等,以后看书,就都要按自己的这个规定去使用这些符号。
(3)符号不能作得过多。
如果整页整页都围上圈,划上线,全都成了重点,就等于没有了重点,符号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4)要清楚整齐。
不要把书弄得很脏,涂划得连原文都看不清楚了。
以读高尔基的《海燕》为例: 海 燕 在茫茫的大海上,狂风卷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2、摘录式笔记 摘录式笔记就是把我们从书上、报上看到的一些精辟的,富有哲理的,对我们很有启发的内容抄写下来。
这种方法看起来比较费事,其实是一种省时省力积累知识的好办法。
摘抄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日后查找起来,面对茫茫的书海,你就能体会到作摘录笔记的优点了。
作摘录笔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有选择地抄录。
把文中对我们最有用、最有启发的内容抄下来,每条抄录笔记应当“少而精”。
“少”指字数较少,“精”指内容把握要点。
(2)要忠实原文。
书里有段话,我们觉得挺好,想把它抄下来。
抄的时候,又觉得某个词用得别扭,干脆另换一个词代替,这样不行。
既然是摘录,作者怎样写,我们就应怎样抄,不但词句不能改动,就连标点符号也不能改动。
一段话中,前后和中间不需要摘录的文字,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3)要注明出处。
每条材料都要注明是从哪本书里第几页抄录的,作者是谁。
如果是在报纸、杂志上抄录的,就要把报纸、杂志的名称、日期写上。
还要注明文章的标题和作者。
这样便于以后使用时查对。
3、剪贴式笔记 在自己订阅的报纸、杂志上看到好的文章或者其它有用的资料及时剪下来,经过整理就是剪贴式笔记。
这种方法收集材料快,也很简便。
剪贴式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进行剪贴式笔记时要按不同的内容分类。
可以准备几个用来贴剪报的本子,或者把一个本子分成几个部分,把语文知识、历史知识、自然常识等内容分别贴进去。
(2)每一条剪贴的内容要注明出处、时间。
即剪自哪一种杂志或报纸,哪一年哪一期等。
(3)短小的剪贴笔记也可以作为读书卡片的内容。
4、感想式笔记 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这种读书笔记就是感想式笔记,也叫读后感。
这种读书笔记重在训练同学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也是我们小学生在写作时需要用到的。
如何写感想式笔记,我们将在五六年级时候专门学习。
〔寄语〕 写读书笔记的方法还不止这些。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读书的习惯去创新。
假如我们把每一篇好文章比喻成一朵花,写读书笔记就好像在万花丛中采集花蜜。
天长日久,我们会发现读书笔记对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范文 下面举一个关于说明寓言的摘录笔记的例子: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向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
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
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有一位同学读了《詹天佑》后的感想是这样写的: 读了《詹天佑》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詹天佑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1905年,他在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情况下,在帝国主义的嘲笑声中,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这正是他爱国主义的表现,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詹天佑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晚上在油灯下绘图计算,和工人同吃同住,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他克服种种困难,使铁路提前两年竣工。
想想自己,做数学习题的时候,常常害怕困难,抄袭同学的答案,比比詹天佑,我多惭愧呀!我决心...
求一篇作文,关于写苏轼的
与苏轼相遇 假如有时间隧道,让我与苏轼相遇,我愿意选择——在秋天。
——题记 日落西山,暮色苍茫,秋风卷来丝丝凉意,在空气中肆意蔓延。
我站在他必经的城门外,看城楼的轮廓一点点稀释在秋色寒霜中。
遥望远处,古道西头,一个身影在踽踽独行,蹒跚的脚步踏过一地的落叶。
在他身后,每一片叶子都记叙着他的人生坎坷和精彩篇章。
他走近了,面庞逐渐清晰,神情疲惫而目光炯炯,飘拂在秋风中的是那花白凌乱的胡须。
我镇静的等待,等待他的发问。
“你为何选择在秋天与我相遇?” “四季轮回,秋天是个最为特别的季节,越过了夏的繁华,面对冬的临近而不由的彷徨,所以秋天是再好不过的沉思季节,总结过往的点滴,树立超越冬天的信心。
好比短暂人生前依青年,后傍老年,人于是不惑而知天命,许多意外的收获才会呈现在眼前……” “说得好!”苏轼微捋胡须,含笑点头眉宇间却凝聚一股散之不去的哀愁,“这么说,我应该高兴我步入了人生之秋了,然而我一向积极乐观面对人生,却总是居无定所,瓢泊四方,命运究竟给了我一个怎样的位置?” 我笑了,作为古人,哪能比拟今人的思想,放眼现代,大学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文采飞扬,早就是名作家了,何必担忧仕途不顺? “一旦被牵入政坛,卷入这浑浊的洪流中,有思想的人便难以立足。
隐退避世固然是一妙法,在文人身上屡见不鲜,难得你空怀一身抱负,却仕途不顺,佩服的是在这辗转漂泊中,你仍葆有一颗清澈豪迈的心,在中秋之夜诵‘明月几时有’,赤壁之畔‘遥想公瑾当年’,密州之林‘老夫聊发少年狂’。
用现代眼光看,你的生活是充实而深刻。
更佩服你超然物外,不计得失,尽情享受自然赋予的山间明月和江上清风,这又是怎样的心境。
看来,你并没有缺憾,词人和散文家的行列中,不是有你显著的位置吗?” 天边隐有晚归的孤雁,落叶依旧一片片地飘卷在空中,做最后飞翔的美丽,寂静夜幕中的一切拨动了我的心。
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纵使不够完美。
我又该如何做到深沉地面对人生,面对苏轼的困惑呢? 而苏轼则不停地捋着胡须,微锁眉头,半晌,只见他仰起头,眉头舒展了许多:“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我抬头,夜色渐浓,头顶是广阔的苍穹,那般深邃,高不可测。
天幕上,星河浩瀚,偶有流星闪电般划过。
我豁然开朗,面对无垠宇宙,人又是怎样的渺小!何必困惑人生的坎坷失意,天空会告诉你一切。
意犹未尽地收回目光,与苏轼对视。
从他的双眸中,我又读出了一份悠远的自信。
这就是心灵的沟通,超越时空,纵横千古,今人与古人之约,原是如此简单而不凡。
我们不约而同地仰天大笑,笑声穿破夜空,惊起夜鸟无数。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游记(定点观察)作文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