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和不足
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第一、备课省时省力 第二、 操作灵活自如 第三、可以随机应变
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第一、讲授内容受到时空限制。
3
第二,不能展示三维空间图像。 第三,不能模拟实验操作过程。 第四,不能重复回放教学内容。 第五,单位时间信息容量偏少。
2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不足
媒体教学的优势: 第一、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不 第二、共享性好 第三、模拟性与重复性
多媒体教学的不足:第一、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师生互动关系 第二、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容量大,学生难以吸收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优势互补教学策略
第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让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为教学添彩 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为课堂生辉 第三、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合理优化
不同的教师个体,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习条件,相互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教学案例分析怎么写
谈谈教师教学案例的撰写 近年来,教师学习教学案例的活动方兴未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案例成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桥梁。
教师学习教学案例资料,参加教学案例培训,显然是必要的、正确的,但是还不够。
笔者认为,要让教学案例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发挥更大的作用,莲需要让教师撰写教学案例。
教师撰写教学案例,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学习案例资料 (一)学习案例写作知识.主要学习书籍、报刊上关于案例写作的知识,明确撰写教学案例的目的、意义、原则、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
(二)学习案例写作样品。
尽量收集案例,认真学习。
最好学习教学案例原始样本,便于直接吸收,不需要太多的转化。
当然,也可以学习教育案例、管理案例、医学案例、经济案例、司法案例等等。
尽管这些案例的写作内容跟教学案例有所不同,但是写作的原则、思路、方法等方面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借鉴。
(三)学习相关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经验、教学体会、说课讲稿等资料,虽然不是教学案例,但跟教学案例非常相似,有很多资料可供写作教学案例参考,有些有特点的资料可以作为教学案例写作的素材。
(四)学习中外寓言故事。
中外许多寓言故事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虽然不是案例,但对我们写好教学案例很有启发作用,也需要反复学习,深刻理解。
二、收集案例素材. (一)案例素材的特点.教学案例来自教学事例,但并不是任何教学事例都能作为教学案例的素材。
教学案例的素材有几个特点:一是事例要典型。
教学案例的素材要能反映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能隐含普遍存在、大家关心、比较重要的问题,能体现问题的深刻性,有无穷的回味,有实用的价值。
二是要生动。
教学案例应该是一个能够很好地反映某个隐含观点的教育故事,要具体、生动,要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
三是寓意要明确。
教学案例能够启发大家思考,能够让教师看出“故事”揭示的某些规律和本质,对教育工作有指导作用。
(二)收集素材的途径.一是在教学实践中收集。
实地收集案例,便于获取真实信息。
这些案例,可以是自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别人经历的。
比如,可以从自己课堂教学、教育学生、教学研究的过程巾,从听课、评课的记录、观察和思考中,从教师、学生交谈的某些内容中,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失败中收集素材。
二是在教学音像中寻觅。
可以从电视、磁带、光盘的课堂教学录像、教学经验介绍的观看、收听中收集素材。
三是在教育书刊中查找。
可以从备课教案、说课讲稿、教学实录、教学经验等材料的阅读中收集素材。
(三)收集素材的方法。
一是要突出重点。
每天发生的教学事实很多,有些事实太平淡,没有多少思考的价值,不必都收集起来,只需要收集那些有典型意义的事实。
二是要扩大视野。
只要有典型意义,宏大的、微小的、粗略的、精巧的、正面的、反面的、成功的、失败的、发人警醒的、达成共识的、存在争议的,思想的火花、错误的行为……都可以收集起来。
三是要经常注意。
对于具体教学现象及其反映,要注意倾听,注意观察,注意思考,否则,就会对许多典型案例熟视无睹,让许多很有价值的案例从我们眼前滑过去。
四是要坚持记录。
因为案例要写得真实、具体、生动、形象。
单靠记忆,不可能记得那么完整、准确,必须及时记录。
记录时,主要写出有关人员的特点,包括语言、行动、做法、效果和相互关系等,不必过于计较写作的语法、修辞与逻辑,可以在记录结束之后再规范地进行整理。
三、提炼案例主题 教师收集到的教学案例素材,仅仅是教育情景需要针对某个现象或某种情况进行反复、深入的研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提炼出重要的、鲜明的、深刻的、有指导意义的主题。
对于提炼主题,有以下几点要求: (一)主题紧扣案例.提炼主题必须以案例为基础,不能脱离案例随意确定。
(二)定题具有新意.提炼主题要有创新精神,确定主题的角度要新颖,确定的主题,往往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三)顺应时代发展.要与时俱进,要有利于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要符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精神,要适合课程改革的需要。
(四)符合教育规律.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的基本原则。
(五)具有指导意义.能引起大家对课堂教学中某些带倾向性的问题的关注,并能促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不能局限于个别情境或特殊问题。
选择的案例可以是一件小事,但要能以小见大。
四、介绍案例事实 (一)目的要明确。
教师撰写的每一个教学案例。
都要能反映某一个问题,某一个疑难或某一项决策。
教学案例不仅要描述人物语言和行为,而且要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需要、动机、态度等,还要将某种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工作原则、活动构想蕴含其中。
(二)内容要真实.案例素材要反映活生生的教学实际。
因此,撰写的教学案例必须是真实情景,不能虚构,不能杜撰。
对于事件原貌,不允许进行夸张,更不允许歪曲。
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适当增删一些细...
分析教学设计范例(提供的资源),应注意些什么
分析教学设计范例应注意几点:1、就事论理。
对案例中描述的事实,提出的问题,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科学分析,力求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较好的措施。
分析要始终紧扣案例事实,不能脱离案例本身去论述教育理论。
2、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
分析要紧扣时代性,反映出思想的先进性,不能对过去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抱残守缺,因循守旧。
3、分析务必求实。
分析要实在,要有针对性,可将分析变成对教育理论的抄录,要将教育理论观点自然地融会于分析之中。
4、分析要突出重点。
对已写成的案例,要反复阅读,找出其基本目的和主要问题,力求抓住要害,充分揭示出主题。
5、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指明了教学工作的发展方向,而且为教学活动结束时评定教学效果提供了依据6、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心理学对如何组织教学内容的研究和阐述集中在教材的组织呈现 和针对不同教材类型、不同课程类型组织教学内容诸方面。
7、选择教学形式、方法和策略。
教学活动是在某种策略的引导下准备、以某种形式展开、并运用某种具体方法来使学习者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8、 分析教学对象。
学生始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因此对他们进行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学设计中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
首先从整体课程出发,分析课程的整体结构,从整体上把握结构,然后进一步把课程整体分解成若干部分,对各部分进行精细分析,搞清每个知识点的课程结构和各种价值,然后分析学生学习该知识点的心理特征、思维障碍等,从而熟悉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最后设计好最优化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进行教学内容,是因为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
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
所以,首先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其次要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次应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合适的内容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而同时也进行学情分析,是因为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在备课或写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都应该知道要关注学生情况,每一个学生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自身思维方式都不同,这既反映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体现了教师是否切实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所以,学情分析是教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关键。
很多老师按常规备课、写教案、做教学设计,教案写得很好而教学效果不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脱离教学实际(特别是学生实际)。
按照认知建构的观点,学习过程是知识不断重建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
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备一节课和从单元去思考设计教学各有什么优缺点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和保证。
教师备课的重点应该是每节课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规定了在每节课上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哪些能力,教师如何在不偏离重点围绕教学目标灵活地展开教学内容授课,教师在授课之前应做哪些工作:一、在钻研课标上下功夫(研读课标,确定教学的目标)。
所谓课标,就是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
标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训练要求。
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
目标清楚,万变才会不离其宗。
在反复研究课标后,再确定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在钻研单元目标和教学参考上下功夫。
(研读教参,读出编写的意图)课标是一个学段的目标和要求,单元训练是对一个单元、一篇文章的目标和要求,是对课标阶段目标的分解。
单元训练的目标要求,往往就是一篇课文的训练点。
在备课之前,阅读单元提示,了解这部分内容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以及本单元在整册书中的地位。
把这些搞清楚了,才好给所教的这部分内容定位,确定教学的重点。
吃透单元目标的同时,再看看教参。
教参只是参考,不要完全当作教学的要求。
要学会分析、比较,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案的效果分析怎么写
一.内容选择要公道选择公道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条件,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如何公道地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呢?首先是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
通常我们把一个练习的知识划分成几个小段落,每个小段落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现行数学教材就是这样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内容以及对应的习题编写,就可以确定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了。
其次是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
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知识,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把握的知识,由于在教学中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些。
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一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为准。
二.目标制定要正确目标正确就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终极回宿。
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要使学生把握哪些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技能技巧、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会用哪些方法解题等,这就是双基目标。
其次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这是思维能力的目标。
再次是想一想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培养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渗透思想教育的要求。
最后是考虑哪些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要求,这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三.重点难点要把握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
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要把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首先,教师必须要把握住重点和难点,当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教师应认真考虑: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把握哪些知识,那些主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学习时会碰到哪些困难,那些学生难以理解、轻易出错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难点。
其次,考虑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重点和难点确定以后教师还要考虑:教学时怎样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怎样与学生已有的旧知相联系?终极制定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此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
四.学生水平要了解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引申而来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所教知识的内容,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看一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把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完全把握,确定需要跟学生补哪些知识漏洞,课始安排什么温习内容,新授选择什么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五.学习方法要恰当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又能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效果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怎样选择学生的学习方法呢?首先,要恰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其次,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知识;再次要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设计和传统教学设计各自的优缺点
1 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和不足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第一、备课省时省力 第二、 操作灵活自如 第三、可以随机应变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第一、讲授内容受到时空限制。
3 第二,不能展示三维空间图像。
第三,不能模拟实验操作过程。
第四,不能重复回放教学内容。
第五,单位时间信息容量偏少。
2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媒体教学的优势: 第一、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不 第二、共享性好 第三、模拟性与重复性多媒体教学的不足:第一、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师生互动关系 第二、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容量大,学生难以吸收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优势互补教学策略 第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让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为教学添彩 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为课堂生辉 第三、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合理优化 不同的教师个体,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习条件,相互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
简述随机区组设计与完全随机设计的优缺点。
1、随机单位组设计的主要优点 (1)设计与分析方法简单易行。
(2)由于随机单位组设计体现了试验设计三原则,在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时,能将单位组间的变异从试验误差中分离出来,有效地降低了试验误差,因而试验的精确性较高。
(3)把条件一致的供试动物分在同一单位组,再将同一单位组的供试动物随机分配到不同处理组内,加大了处理组之间的可比性。
2、随机单位组设计的主要缺点 当处理数目过多时,各单位组内的供试动物数也过多,要使各单位组内供试动物的初始条件一致将有一定难度,因而在随机单位组设计中,处理数以不超过20为宜。
完全随机设计是一种最简单的设计方法,主要优缺点如下: (一)完全随机设计的主要优点 1、设计容易 处理数与重复数都不受限制,适用于试验条件、环境、试验动物差异较小的试验。
2、统计分析简单 无论所获得的试验资料各处理重复数相同与否,都可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
(二)完全随机设计的主要缺点 1、由于未应用试验设计三原则中的局部控制原则,非试验因素的影响被归入试验误差,试验误差较大,试验的精确性较低。
2、在试验条件、环境、试验动物差异较大时,不宜采用此种设计方法。
呃,人家这个是生物学的答案,所以自己选择一下,我也是百度里度的,因为,我也遇到了这个题的作业,嘿嘿,学统计学的孩子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使,泪啊...
新学期计划.总结优缺点.目标,的范文
分析学生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 备课阶段,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把握学生在知识体系上所处的位置, 分析学生可能已经具备的基础。
这种分析是一种系统的分析,这是对老师的最低要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教师不仅仅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了什么,还要了解小学阶段学了什么,比如,对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就没有必要把定理内容作为探究对象,可以直接讨论为什么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再比如说我们要学习一次函数了,那我们分析一下此前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哪些东西已经与一次函数有关系了呢?那么显然函数一般概念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另外此前我们可能从来没有出现函数这个术语,但是过去我们是不是学习过二元一次方程?我们知道,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如果我们要用变量的视角来看的话,其实就是一个函数关系,所以这些东西应该成为我们学习一次函数知识基础的梳理。
此时,教师停留在“经验”上,是自己主观的确定学生的需要。
此阶段还有一点很重要:教师深入思考知识的形成过程,思考面对一个问题或现象时如何从第一反应走向思路的形成和解决过程,也就是确定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学生发展空间。
第二, 用实证的方法(过去的经验或者调研)确认学生的基础。
课标和教材只能提供给一种学生是否具有相关基础的理想状况,然而,现实与理想总是有距离的,学习过的内容学生未必都能够达到理想的要求,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学生进行调查,获得实证的支持,为教学目标的确定奠定基础。
这个就需要我们自己做具体的研究。
实证的方法包括过去的经验,也包括调研。
1、课前调研,通过访谈、问卷了解学生的储备和对新知识的感性认识。
此时,由于调研的学生的局限性、片面性,不能全面把握所要上课的学生的情况。
但能为自己的教学方向定位提供依据。
2、课上调研,让学生自己去做,发现问题,以问题作为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改进,将这一资源与原有的备课资源进行整合。
这时学生的问题才会全面的呈现,教师诊断性的进行教学,能够高效高质的落实教学任务。
比如,在有理数乘法一课,学生在计算带分数乘法问题中发生了普遍的错误,比如计算二又三分之二乘以五分之三,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的结果等于二又五分之二。
(不知道分数怎么插入,只好用文字代替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过查阅课程标准小学部分,发现当前带分数的运算已经不做要求了。
很多地方学校只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带分数,能够将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所以我们会发现我们原本认为关于分数运算的问题在小学已经解决了,因此初中主要去处理符号的问题,性质符号的问题。
但是如果我们做了调研的话,就会发现当学生在初中面对有理数运算的时候,很多分数运算的问题,很多分数运算的基础,可能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坚实。
所以也许我们在这个地方,就需要把分数运算的一些必要的技能的掌握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了,由此观之实证的分析特别重要。
第三,分析学生的认知的特点与个性特点。
学生的差异表现在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上,比如说,我们知道抽象思维水平对于数学学习来说特别重要,而对学生个体来说,抽象思维水平的发展存在着特别大的差距,这表现在很多孩子身上。
比比如有理数加法这部分,关于绝对值这个概念,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表述,就是加法法则自身直观的认识,我们都知道并不困难,学生能够完全借助自己已有的这种对于正数与负数的理解和他小学关于加法的这种认识,把这个法则的本质有特别清楚的认识。
但是我们有时候会发现,当我们帮助学生概括出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时候,反倒有一些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对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了。
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想一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概念中有一个术语是绝对值,而绝对值这个概念的抽象程度特别是对于一般的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抽象程度,恐怕是远远超过有理数加法自身的。
所以你就会发现,有的孩子他不是理解有理数加法困难,而是理解绝对值这个概念的困难带来了他有理数加法的这个困难。
所以如果我们不关注这一点的话,我们可能就会发现,我们在讲有理数加法法则之前,你让学生做一些有理数加法问题他能做,我们讲完法则之后他反倒不会做了,这就提醒我们一件事,我们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实质,淡化一些形式。
因为形式化地过于强调术语的表达,通常要求比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对于初中生来说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的。
另外,对于班级授课制来说,学生的群体特点显得很重要,如果一个学生群体的抽象思维水平总体比较高,那么教师就可以选择相对抽象的素材作为教学的载体,反之就需要更多的实际例子,以对抽象的概念有个支撑。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班的学生总体上都很自信善于表达,那么就比较有利于通过学生的方式组织教学,如果这个群体的学生总体比较害羞,如果教师希望用学生表达自己,就需要有对学生进行指导的准备,不能追求一步到位。
在对学生进行了这三个层面的充分研究后,才能“因学生的需要而教”,学生也会一直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也感到轻松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多媒体教学设计和传统教学设计各自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