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的SWOT分析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039亿元(128亿美元)。下面是有关海尔的SWOT分析:
优势:海尔有9种产品在中国市场位居行业之首,3种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三位,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国际市场彰显出发展实力。"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6189项(其中发明专利819项),拥有软件著作权589项。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海尔还主持或参与了近百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 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均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海尔"人单合一"发展模式为解决全球商业的库存和逾期应收提供创新思维,被国际管理界誉为"号准全球商业脉搏"的管理模式。 海尔的有时还包括: 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员工素质的相对较高;多年规范化管理相当好的基础;真正把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难得有一名老总能够对信息化分析得如此透彻,阐述得头头是道;观念转变在前,流程再造在后,二者相辅相成,交互前行,从张瑞敏砸冰箱开始,首开海尔观念转变之先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才有现在的海尔;等等。相对于国外企业,海尔的信息化具有强劲的后发优势,2001年与1995年的DELL所处的环境早已大不相同;在全球internet的大范围普及和国际化大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扩张局势下,海尔在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当然更容易取得成绩
劣势:海尔在传播和公关技巧方面十分欠缺,这将使中国未来的收购企业十分困难。海尔公关方面欠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海尔在聘任机制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注重对技术,知识的考察忽略了对个人能力的考察。海尔这些年发展得实在是太快了,以至于我们毫不怀疑它的国际化。信息化进行得如火如荼,内部的信息化还好说,外部的信息化,尤其是与国内供应商、分销商的电子数据交换,却一直处于两难境地,采购和分销成本的降低仍然难以彻底实现。海尔的愿望是好的,它希望它的供应商和分销商的信息化水平都能够跟上它自己,但实际情况与预计却是大相径庭,没有人能跟得上海尔的步伐,海尔最终是孤掌难鸣。试问有哪些家能够真正与海尔实现网上订单?个别用户的点菜式订货究竟是不是新闻噱头?国情所限,方法必须变通,结果仍然是回到原来的电话、传真订货流程去,“信息化”徒劳无功。外部环境的不配套、不同步,是导致海尔外部信息化不成功的重要原因,这也许是海尔始料未及的,但也可能就算是知道这个结果,也要硬着头皮上,谁让它是海尔呢!海尔就是要处处争第一!
机会:海尔之所以能取得很大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海尔的企业文化,有生于无——海尔的文化观 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海尔的人才观先谋势,后谋利——海尔的战企业如同斜坡上的球市场无处不在,人人都有市 品牌是帆,用户为师——海尔的品牌营销企业生存的土壤是用户——海尔的服务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国际化的海尔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海尔的管理之。海尔在未来的时间里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继续以海尔的企业文化为基准。同时要注重科技创新实现企业信息化。同时伴随着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强,海尔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海尔的发展机会在于要把握住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海尔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依靠三个转移。一是内部组织结构的转移;二是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不是指产品出口,而是说要海外建厂、办公司;三是要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做到前端设计,后端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还而应抓住机会,迎接挑战,创世界名牌。
威胁:目前,海尔仍然面临着很多威胁,伴随着家电企业的不断兴起,技术的不断完善,海尔必须不断的提高科学技术创新水平,进而提高自己的优势。此外还而应该向多产业方向发展,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面对海尔的信息化,国内同行们大约是一边看海尔外部信息化的热闹,一边加紧自身内部信息化的推进,这就是海尔所面临的威胁,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使海尔如芒刺在背,敢于吃螃蟹的也许是英雄,但不一定是成功者。海尔外部信息化的停滞不前,也给国内的信息化产业当头一棒;可以预见到,一旦外部信息化的时机成熟,从技术角度上讲,谁也不会比谁慢多少;倘若撇开这些年来的海尔品牌宣传效应不谈,海尔竞争对手们外部信息化的成长也只是旦夕之间。
总结: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面临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我们要防微杜渐。 面对新的全球化竞争条件,海尔确立全球化品牌战略、启动"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挑战自我、挑战明天,为创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而持续创新!
企业战略案例
案例介绍:除了核心技术,“设计经营”正在成为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竞争的一个方向,而韩国的LG、三星正是抓住了这股潮流,让韩国的消费电子品牌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阵阵“韩流”,成为挑战原有日系企业索尼、松下等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LG电子中国区总裁孙晋邦表示,“LG在核心技术和设计经营方面无疑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作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我们一直致力于研发全球发展趋势,开创引领全球时尚的设计,并要将更高端、更前沿的产品提供给中国消费者。
” LG在韩国的地位,相当于海尔之于中国,尤其在这个民族性非常强的国家,国产品牌的受欢迎程度还要更高。
不过,就像海尔的国际化道路探索充满艰难一样,LG公司也曾经面临着同样的苦恼,尤其是如何打入品牌林立的欧美市场。
在两年以前,当欧美消费者听到LG的名字时,还十有八九会把它与品质不高的产品联系在一起。
但是,仅仅两年的时间,LG就一举改变了自己在世界消费电子品牌中的形象。
今年1月,LG在美国拉斯维加斯规模宏大的世界消费电子产品博览会上出尽了风头。
不仅是它琳琅满目的产品吸引了人们的眼光:从售价180美元、只有火柴盒大小的MP3播放器,到价格高达7.7万美元的71英寸等离子电视机。
更重要的是,在此次展会上LG公司一举夺得了16项创新奖,超过了其它任何一家参展公司。
能在两年内“翻身”,是与LG公司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坚持走设计经营化道路分不开的。
LG最早被人们所认识,还是最初的品牌“乐喜-金星”(Lucky-Goldstar)。
1958年创办时它还只是一家小小的电扇生产商,一年后开始生产收音机,成为韩国有史以来第一家从事电子产品制造的企业,1995年以后它正式更名为LG公司。
现在,LG公司的营销人员更希望人们彻底忘掉这个品牌原来的含义,因为一年前他们绞尽脑汁为LG这个名字赋予了新的品牌意义,“生活真美好”(Life's Good),并希望强化这个概念。
现在,LG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家电、电梯、手机、监控系统、化妆品、电池、塑料制品等各个方面,其中甚至包括竹盐牙膏和蝶妆这样的日用品和化妆品品牌。
可是LG的扩张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并在亚洲金融危机时遭遇了挫折。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LG、三星还在为争夺韩国电子产品制造商头把交椅而相互较量,那时他们也难分伯仲。
但此后双方共同经历了金融危机,而三星很快便进行了痛苦的结构调整,并投入巨资进行品牌塑造,结果一下子跨入了全球电子业领导者的行业。
而LG公司却把赌注错押在了电信产业上,包括有线通信、移动电话服务和交换机系统等,这些后来一路滑坡的行业,造成了LG股票的暴跌。
今天,相比起三星公司2004年100亿美元的盈利,LG公司接近13亿美元的盈利还相形见绌,虽然三星约有一半的收益来自芯片生产部门。
如今,LG公司那一度不切实际的电信战略已经成为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对“设计”的理解与坚持。
此后它不仅迅速恢复了元气,并由此完成了从制造型企业向设计创新型企业的转型。
1、战略管理的要素包括哪些? 一、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成本管理的对象 (二)成本管理的目标 (三)成本管理环节 (四)成本管理的功能 二、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实分析 (一)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滞后 (二)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三)成本管理方法陈旧 (四)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主体的确立失误 (五)不良利益动机驱动导致成本信息失真 (六)分工过细,人力资源浪费严重 三、强化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企业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 (二)在成本管理中引入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三)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 (四)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成本控制方法 (五)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六)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
(七)采取措施保证成本信息有效 (八)建立成本管理保障措施 (九)进行工作流程的整合减少不必要的分工 (十)加强市场调查和信息反馈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2、LG的战略类型是什么? LG 的战略类型主要是从经营方面和在管理方面 LG在核心技术和设计经营方面无疑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3、LG的战略转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要想创业就要有自己的战略方针、有自己的计划、有独自的核心技术、自己的管理方案、自己的经营方式等。
要想创业还有很多啊!
企业管理战略案例分析
导致山居小栈经营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A. 地处风景区边缘,如果来客是68%的游客是不带孩子的年轻或年老夫妇,那么从山居小栈到景区的距离已经影响一部分年老夫妇入住。
B. 38%的游客是第一次来此游览,并且是提前已预订上酒店、住所,失去了这部分市场。
C. 并没有与旅游公司合作,只做散客生意,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大部分旅游客户市场。
D. 旅游区居住不论是酒店,还是朴实方便的住所,提供的就是服务,而罗生却认为重要的不是提供的服务,而是管理,在战略上失去山居小栈的定位。
E. 从内部管理讲,不断接到顾客抱怨,增设了简单的免费早餐后,经营情况比罗生预料的还要糟,说明内部管理并不到位,达到让客户满意的效果。
F. 山居小栈是否够一个旅游团居住,66%的游客在当地停留超过三天,需要住同一旅店,在某种程度上,或许会因规模限制失去了与旅游团的合作机会。
2.山居小栈的发展前景:优势:具有资金优势,山居小栈位于一个著名的风景区边缘,旁边是国道,每年有大批旅游者通过这条公路来到这个风景名胜区游览,有市场发展潜力。
劣势:不够酒店规模,管理不到位,不注重服务,没有给自身定位,所以不够清晰客户来源,没有与旅游团合作或周边其它类似风格的住所合作,可够一个旅游团人员入住,自身宣传不够,无论网上,还是借用旅游社,或知名的平台如携程、去哪儿网等等,没有旅馆的休闲娱乐设施,对于超过一天的住客的饮食解决机会:目前人们旅游的观念有部分是观景,不需高档酒店入住;对于在当地停留时间长的客户都是潜在客户群体;风景名胜区,有源源不断的客户。
威胁:这一带旅店的平均入住率是68%,而山居小栈入住率较低,没有明晰定位,失去客户;很多游客还是转转然后去别家投宿了,前台销售定位及人员水平都不足;78%的游客认为旅馆的休闲娱乐设施对他们的选择很重要,而山居小栈硬件设施不足以让客户满意;如果没有营销策略,将失去38%的第一次旅游客户;除了许多高档的饭店宾馆外,还有很多家居式的小旅社参与竞争,竞争力激烈。
3.改变山居小栈现在的不利局面的措施:A. 与旅游社或知名平台合作,与个体导游合作B. 对于山居小栈的定位要明晰,定位于家居式,价位中档,服务规范C.与同档次的同行合作,成为兄弟单位,争取旅游团的合作; 也解决偶然性的客户多的情况。
D. 网络营销,以增加网上预订的销售量。
E.考虑山居小栈到景区距离,尝试解决方案,不投资,找个体出租车司机合作,或找旅游区的旅游车合作,延长路线等F.休闲娱乐设施投资进行评估预算,在三到五年内不能回收的话,则需要考虑出手山居小栈。
求一篇关于企业战略管理的案例及分析
海尔的SWOT分析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
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039亿元(128亿美元)。
下面是有关海尔的SWOT分析:优势:海尔有9种产品在中国市场位居行业之首,3种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三位,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国际市场彰显出发展实力。
"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6189项(其中发明专利819项),拥有软件著作权589项。
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海尔还主持或参与了近百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
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均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
海尔"人单合一"发展模式为解决全球商业的库存和逾期应收提供创新思维,被国际管理界誉为"号准全球商业脉搏"的管理模式。
海尔的有时还包括: 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员工素质的相对较高;多年规范化管理相当好的基础;真正把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难得有一名老总能够对信息化分析得如此透彻,阐述得头头是道;观念转变在前,流程再造在后,二者相辅相成,交互前行,从张瑞敏砸冰箱开始,首开海尔观念转变之先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才有现在的海尔;等等。
相对于国外企业,海尔的信息化具有强劲的后发优势,2001年与1995年的DELL所处的环境早已大不相同;在全球internet的大范围普及和国际化大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扩张局势下,海尔在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当然更容易取得成绩劣势:海尔在传播和公关技巧方面十分欠缺,这将使中国未来的收购企业十分困难。
海尔公关方面欠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海尔在聘任机制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注重对技术,知识的考察忽略了对个人能力的考察。
海尔这些年发展得实在是太快了,以至于我们毫不怀疑它的国际化。
信息化进行得如火如荼,内部的信息化还好说,外部的信息化,尤其是与国内供应商、分销商的电子数据交换,却一直处于两难境地,采购和分销成本的降低仍然难以彻底实现。
海尔的愿望是好的,它希望它的供应商和分销商的信息化水平都能够跟上它自己,但实际情况与预计却是大相径庭,没有人能跟得上海尔的步伐,海尔最终是孤掌难鸣。
试问有哪些家能够真正与海尔实现网上订单?个别用户的点菜式订货究竟是不是新闻噱头?国情所限,方法必须变通,结果仍然是回到原来的电话、传真订货流程去,“信息化”徒劳无功。
外部环境的不配套、不同步,是导致海尔外部信息化不成功的重要原因,这也许是海尔始料未及的,但也可能就算是知道这个结果,也要硬着头皮上,谁让它是海尔呢!海尔就是要处处争第一!机会:海尔之所以能取得很大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海尔的企业文化,有生于无——海尔的文化观 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海尔的人才观先谋势,后谋利——海尔的战企业如同斜坡上的球市场无处不在,人人都有市 品牌是帆,用户为师——海尔的品牌营销企业生存的土壤是用户——海尔的服务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国际化的海尔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海尔的管理之。
海尔在未来的时间里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继续以海尔的企业文化为基准。
同时要注重科技创新实现企业信息化。
同时伴随着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强,海尔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海尔的发展机会在于要把握住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海尔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依靠三个转移。
一是内部组织结构的转移;二是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不是指产品出口,而是说要海外建厂、办公司;三是要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做到前端设计,后端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还而应抓住机会,迎接挑战,创世界名牌。
威胁:目前,海尔仍然面临着很多威胁,伴随着家电企业的不断兴起,技术的不断完善,海尔必须不断的提高科学技术创新水平,进而提高自己的优势。
此外还而应该向多产业方向发展,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面对海尔的信息化,国内同行们大约是一边看海尔外部信息化的热闹,一边加紧自身内部信息化的推进,这就是海尔所面临的威胁,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使海尔如芒刺在背,敢于吃螃蟹的也许是英雄,但不一定是成功者。
海尔外部信息化的停滞不前,也给国内的信息化产业当头一棒;可以预见到,一旦外部信息化的时机成熟,从技术角度上讲,谁也不会比谁慢多少;倘若撇开这些年来的海尔品牌宣传效应不谈,海尔...
企业经营战略案例分析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巨人集团的衰落. 什么导致了巨人集团的衰落? 巨人大厦本应是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的一个丰碑式的建筑,结果却成了一个拥有上亿资产的庞大企业集团衰落的开始。
纵观这个案例,巨人倒塌的原因不能浅显的归纳为投资的失误。
促成巨人失败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史玉柱本人主观上没有看清“巨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巨人”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
面对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真正成长成一个“巨人”时,企业的战略规划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
巨人的衰落,正是由于战略的严重失误导致的,可以归结为一句话: 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析、稳健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下,采取激进的扩张战略。
一、扩张战略的选择 巨人的扩张战略到底错在那里? 选择做一个混合式多样化发展的企业,出发点是为了分散经营的风险,但在对各个行业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对整个产业环境缺乏预测和分析的情况下,贸然扩张只会使风险更大。
1. 多角化战略与市场覆盖的矛盾 巨人的发展显然想走混合型多样化的道路,但它忽视了混合化经营的基本要求:资金充足并且每个事业达到行业的平均利润。
从生物工程的部分可以看出,尽管巨人在生物保健方面异军突起,但整个生物工程却是亏损的。
实行多角化战略并不意味着每个产业的细分市场都要进入,应该按照企业的特长和现有资源进行取舍。
它想做市场的全覆盖,但忽视了生物工程行业的特殊性:资金要求巨大。
该产业的亏损就是没有做到细分市场的取舍,没有做到每个细分市场达到行业平均利润。
2. 多角化战略与巨人大厦的矛盾 与上面的矛盾相似,多角化战略需要强大、充裕的资金做后盾。
巨人大厦的巨额支出显然是与战略不相符的。
一个行业的发展往往要经过 “问号-明星-金牛-瘦狗”的过程,建造巨人大厦的资金抽自生物保健业,显然在这个决策做出之前管理成没有理智的判定生物保健的所处阶段,导致了连锁效应。
3. 短期利润与长期稳定的矛盾 战略的宗旨就是长期生存稳定发展,发展应建立在稳定的前提下。
巨人进入房地产行业,本身就是一种很偶然的行为,并不是出于战略的考虑,通过对房地产行业的研究而制定出的战略计划的一部分。
回顾巨人大厦的建设,从目的,到楼层都一改再改,然而就是在这种目标不清晰的情况下,投入的资金却越来越多,对于上亿元这么庞大的预算,巨人对资金的保障显得过分自信,不够谨慎。
进入生物工程领域也是同样的道理。
巨人以做电脑软件发家,后来又进入房地产,生物工程,每一次扩张的唯一理由都是短期的“高利润”,而忽视了高利润往往意味着高风险,并且一个产业的高利润不可能保持很长时间,只要该产业没有很高的壁垒,竞争者必然蜂拥而入,而巨人又缺乏在该产业的基本专业知识技能,没有长期的规划,产品研发;脑黄金的成功只是一个好主意加上成功营销的战术上的胜利,巨人对这一胜利明显感到无所适从,管理层,营销网络,生产系统都没有做好准备,就这样“脑黄金”的成功其实是替巨人揭开了疮疤。
“脑黄金”虽然火爆了一把,但究其根本,这只是一个很短期化的投资活动,不是一个在企业远景框架下,基于市场需求树立顾客心中位置的战略扩张。
巨人在生物工程领域,把一切都寄托于一个产品,(与案例不符,案例中提到已开发系列产品) 没有长远的诉求,“过把瘾就死”,更难以协调各经营产业间的资源竞争,最终导致资源配置的失控。
这种“什么赚就做什么”缺乏大局观的做法无疑是以企业的资本作为赌注的冒险行为。
二、外部环境分析 问:巨人失误的外部原因是什么? 巨人的失败,最根本的,可以说是没有一套为自己“量身订做”的战略。
所谓“量身订做”就是战略选择没有适应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没有着眼于企业的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
决策没有溶化在环境中,而是孤立于现实的。
1. 行业的特点 从建巨人大厦到进入房地产,仅仅是因为巨人觉察到了房地产的火热,有利可图,而不考虑行业本身特点所引起的风险。
房地产行业有着独特的生命周期,往往热得快,冷得也快,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很大。
巨人进入房地产的实施,可谓是“做工粗糙”,决定好像是一瞬间的事情,出发点单纯,盲目和短期化,没有形成系统的流程管理和规范。
资金保障是房地产行业的关键所在,巨人在资金的管理和支持上过于自大,与银行缺乏沟通,没有把资金的保证落在实处。
生物工程领域更有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低、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科研的特点。
巨人进入生物工程是有本钱的:优秀的产品、一定量的资金,但是该行业进入成长期后仍需要足量资金的支持,史玉柱却釜底抽薪,在最关键的时候拿走了生存、竞争保证,导致了“半死不活、逐渐萎缩”的结局。
红海战略的案例分析
两位管理学大师,《蓝海战略》的作者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精彩的全球巡回演讲,演释了他们15年来的研究成果,深刻揭示了企业竞争的最高境界是最终进入没有竞争的状态。
两位大师指出:三星和索尼这两个世界级品牌2004年产值的巨大落差正是源于三星公司的价值创新,而价值创新恰恰是蓝海战略的核心理论基石。
理论研究表明,基于波特竞争理论的红海战略是对行业边界已经被设定好的前提下的产业分析、竞争分析和市场定位,最终形成产业内的游戏规则,在这种已有的市场格局下,表现出特定的企业行为就是三种竞争战略的选择,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一点战略。
身陷红海中的企业在这种竞争策略的支持下大都产生了目标错觉,竞争的直接目标不再是关注怎样最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而是想方设法挫败竞争对手。
格兰仕所处的家电业正是一个红海战略下的各种企业行为表现最为明显的一个产业,“刺刀里见红”、“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是这个产业竞争格局里面最生动的特征描述。
基于自身企业所具备的竞争优势,格兰仕一直以总成本领先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相同产品,价格更低;相同价格,品质更优。
秉承这一理念,格兰仕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国内家电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所拥有的成本优势在这个竞争过程中已经被发挥到极致,成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一系列品牌。
但也正因为这样,当成本优势不能继续发挥作用时如何继续?产业发展的路径何在?必然也正在成为这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
大部分企业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上都选择了扩大产业或者产品范围:于是我们看到了美的进入汽车行业,看到了海信急于扩大产业链条,而TCL甚至直接把产业扩大的步伐迈向了国际市场。
格兰仕在产业扩大的过程中也选择了空调。
那么成熟产业的突破口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蓝海战略可以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念、思路和方法。
蓝海战略不是以竞争对手为标杆,是全心全意为顾客创造具有质的飞跃的价值,即价值创新,“价值”和“创新”同样重要。
价值创新的“创新”,鼓舞企业要攀登新的高峰,使得企业不仅抛弃对手产生“替代”效应,更能对消费者产生“另类选择”。
执行总裁梁昭贤一直以来提倡的企业文化“伟大,在于创造”在这个意义上正好契合了蓝海战略的精髓。
有时候蓝海是在全新的一片市场天地中开辟的,但是很多时候蓝海可以在红海中开辟。
创建蓝海成败关键并非尖端科技的创新,也不是“进入市场的时机”,而是“创新”和“实用”、“售价”和“成本”两组的密切配合。
因此,凡是与众不同的、前所少见的、贴近顾客的、足以诱发欲望的、甚至违反“常理”的“行动”、“过程”,都可以泛称在运用“蓝海战略”。
值得强调的是:“价值创新”的“价值”是指:能对顾客提出价格较以前为低的产品;能对顾客提出新的效用与满足;能激发出顾客新的需要。
分析至此,大家都可以看到,光从战略理念意义上讲,格兰仕两代领路人一直提倡的“努力,让顾客感动”,“伟大,在于创造”相结合起来其实就是蓝海思维。
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为客户创造价值,从而获得企业价值和客户价值的同步提升,这一直以来都是格兰仕的经营理念。
格兰仕两代领路人在战略选择的探索实践中已经在下意识地不断从红海向蓝海靠近。
需要注意的是,价值创新只有在整个企业效用、价格和成本行为正确地整合为一体时才可能发生,蓝海战略必须贯彻于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和操作部门才能够实施。
而立足于家电行业企业竞争的现实格局,蓝海给格兰仕提供的不仅仅是企业文化的契合,而是企业战略选择的一种现实出路,相信格兰仕一以贯之的低成本领先战略和价值创新相结合必然会产生令人艳羡的未来。
企业战略咨询的成功案例有哪些?
案例1:某机电集团战略规划与战略管控系统服务案 【项目背景】 FT集团是华东J省一家民营股份制公司,创办于1993年,经过8年时间的努力,形成了以小型电动机和园艺机械为主导产品的的大型企业集团,下辖八家子公司,并拥有美国、上海、北京三个对外窗口,到2001年,FT集团总资产达12亿元。
鉴于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需求,集团决策层希望对其发展战略进行规划,来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响应全球化大分工浪潮。
特此FT公司邀请华彩公司在内的五家国内外知名咨询公司进行提案,最终华彩公司成为其战略服务伙伴。
【问题诊断】 FT公司的服务需求很明确,就是希望咨询公司对其战略进行科学的规划,提出适当的富有挑战性的战略目标。
通过对FT公司前期的深入诊断,我们发现FT公司长期以来并没有建立起一套发展战略,FT公司目前所取得的成功,得益于FT公司董事长W先生对于行业竞争态势的敏锐和独有的悟性,以及对技术研发和品质保证的高度重视,75%的产品出口。
因此我们认为只是给FT公司制订出科学的战略规划是不够的,因为发展战略不会自然渗入到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人力资源等战术环节中,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予以贯通,必然会形成战略与战术两张皮现象,企业战术行为无法与企业战略之间产生协同作用。
因此,还必须建立起一套“战略管控系统”,来保障公司的战略能够指导战术形成并形成优异业绩。
此次咨询项目服务要解决的问题及达到的目标 1、科学制定FT集团至2010年的发展战略框架; 2、导入战略管控系统; 3、对FT集团高管层进行战略思考能力建设。
【解决方案】 1. 对FT集团发展战略及管理现状进行深入诊断 ◆ 明晰集团高管层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和战略意图; ◆ 掌握集团目前发展战略的执行情况; ◆ 梳理集团关键业务流程; ◆ 分析集团企业文化的统一性与现状; ◆ 找出集团管控体系中存在的瓶颈、障碍点和关键点,剖析背后原因。
2. 对产业结构分析及FT集团资源现状进行诊断 ◆ 对国内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进行扫描,深入分析FT已经并将切入的产业的发展态势、结构和竞争状况; ◆ 对国内至少五家同业企业进行分析,掌握竞争对手发展动态; ◆ 明晰FT集团在国内的行业发展目标; ◆ 对FT集团核心组织资源进行调查和盘点,了解分析集团资源结构及对战略的支撑能力。
3. 设计FT集团未来发展战略框架 ◆ 依集团的使命和愿景,拟定集团的投资组合和产业组合; ◆ 依据对未来竞争态势的分析和判断,以提高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为指向,拟定集团的横向战略和产融结合发展模式; ◆ 对集团核心竞争力进行定位并拟定动态塑造方案。
4. 导入战略管控系统 ◆ 对集团高管层进行战略管控系统培训; ◆ 提高集团高管层对战略管理过程的认识; ◆ 制订业务管理、管理报告、竞争情报、业绩预警、经营纠偏等子模块的制度; ◆ 搭建集团战略管控系统模型。
5. FT集团高管层战略思考能力建设及知识转移 ◆ 协助FT集团成立战略管理小组; ◆ 协助战略管理小组实施战略。
◆ 加强战略的理解及支持; ◆ 将发展优秀管理者作为变革的另一个业绩指标; ◆ 加强各级管理者的领导力。
【项目成效】 通过此次战略咨询服务,使FT集团领导层特别是W先生意识到光凭对市场竞争的独到认识和悟性是不够的,必须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科学的规划,制定出相应的战略性举措,形成战略与战术的协同关系,这样才能动态发展中去实现高绩效公司的目标和 百年企业的梦想。
战略管控系统的导入,无疑对支撑FT集团的战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目前FT集团的战略管控系统已经成为指导其全年高节奏运行的平台。
案例2,某毛纺集团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服务案 一、项目背景 M股份公司是一家总资产8.43亿元,净资产4.28亿元,年实现利税5500万元,年创汇1200万美元的大型纺织企业,控股公司M毛纺集团有限公司被列为国家520家重点企业。
2000年4月公司上市以后,着手战略规划,确定多元化方向。
二、客户面临的问题 华彩通过诊断后发现高层对于公司的战略不能形成共识,对于公司应该如何处理主营业务与多元化,对于应在何方向进行多元化,是跨地区发展,还是在本地区发展,是在产业链内发展,还是跨行业发展等诸多问题尚未厘清。
三、此次咨询项目服务要解决的问题及达到的目标 1、战略管理诊断 2、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3、组织结构调整 4、战略业务管理系统导入 四、解决方案 1、梳理公司的战略思路,建立和细化公司自身的战略管理模型; 2、梳理公司管理结构,建立高行动力与高组织绩效的管理团队; 3、通过战略管理的层级划分,在公司中高层管理中确定企业与组织任务,确定企业组织资源的有效利用点; 4、通过对公司战略分析,建立公司在大的市场环境与行业中的地位,明确竞争对手是谁、如何参与到更大的市场竞争体系当中怎样做; 5、通过建立明确的战略,有计划、分步骤的建设公司的四个层级的资源――经营技能、优势资产、实现增长的技能、特殊关系; 6、高管层战略思考能力建设及知识转移,提升公司战略管理与组织能力,建立公司自身的战略管理模型,留下战略管理思...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求一篇关于企业战略管理的案例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