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收集资料的方法
收集资料的方法
资料是编纂地方志的基础,没有大量的、丰富的、翔实的资料,地方志的编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地方志最基本、最主要的特性就是资料性。因此,做好资料收集是编好志书的基础性工作。
资料的搜集工作应先于篇目制定,并贯穿于志书编纂的全过程,即使在志稿评审以后,仍需要继续搜集资料,补充一些缺项和断线资料,或替换一些有误和薄弱的资料。
一、收集资料的种类
1.文字资料。包括档案、书报、网上信息、私人资料。 档案资料:档案大多是本系统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字材料,大多数是独家拥有,是修志的主体资料。包括五年计划、年度计划、年度工作总结、专项工作汇报或总结、阶段性工作汇报、专项调查报告、会议纪录、有关决策文件、统计资料等。
书报资料:国家或省内有关本系统的著作,报纸、电台、电视台和有关报道文章。
网上信息:网上有关本系统的信息,取其可靠、合用的资料,同时注上出处。
私人资料:包括私人证件、文稿、笔记、日记、书信、未发表的诗文集、各类记录等,可补充档案资料不足,或作佐证材料。
2.口碑资料。包括专项口碑记录、社会调查和民间传说。
专项口碑记录:查访当事人、知情人、历史见证人,搜集和记录未曾形成文字记载的资料。
社会调查:某项专业档案资料不足,可进行专项社会调查,采访内行人士、专业人士,广泛收集意见,加以记录整理,形成专题调查报告。
民间传说:指文字不曾记载,可信而具地方特色的歌谣、故事和传说。它往往可以提供具传奇和有价值的资料。
3.图片资料。包括地图、各类事物发生变化的示意图、历史图片、现状图片、实物图片。省内主要景区、标志性的建筑物以及反映全省经济发展巨大变化的实景,应实地拍摄,制成图片。图片是历史真实的见证,也是修志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
4.音像资料。包括光盘、碟片、录音带、录像带、唱片、激光唱片、激光视盘、网络资料。
5.实地勘测结果和实物资料。省内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文物、特产,以及自然、社会、人文等反映经济发展的各方状况,可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测绘,以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好考察记录,以补充或纠正现有文字的不足或谬误。
实物资料:包括遗址、遗迹、文物碑刻等。有些搬不动的实物资料,必要时到现场实地查勘,或拓片,或记录,或摄录。
二、收集资料的原则
搜集宜广,发掘宜深,整理宜细,管理宜严,考证宜详,采用宜慎。
1.“搜集宜广”,即搜集面要广。资料要多,多多益善,首轮志书搜集资料与成书字数之比一般为10∶1,有的高达50∶1。“发掘宜深”,做到掘地三尺,尽量一网打尽,将该跑能跑能收集到资料的地方都跑到,深入挖掘资料。
2.“整理宜细”,即整理资料要做细致的梳理工作,对初步收集到的资料,要合理分类,取舍要恰到好处,服从整体需要,有时要忍痛割爱,将很不容易搜集到的资料舍弃不用,以免冲淡主线、主题。另外,要通过整理发现资料之不足。部门收集资料最大的不足往往是从本系统考虑,以收集本系统的资料为主,对全局宏观资料、各部门之间联系、影响的资料关注、收集不够,而要整体反映本系统全貌,以上两部分资料恰恰是重要、不可或缺的。
3.“管理宜严”,指资料管理要有一套严格的制度,有专人管理,有明确的借用归还制度,一方面不致遗失,另一方面便于使用。
4.“考证宜详”,真实可靠是资料的生命,对收集来的资料一定要多方考证,直至科学正确。
5.“采用宜慎”,采用入志的资料要慎之又慎,既要有必要,又要有价值。“志属信史”,志书不用模棱两可、未经考证的资料是修志应有的基本科学态度。
三、收集资料的方法
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应坚持 “七先七后”和“三个为主”。
1.七先七后。
⑴先普查后细查。先根据所收集资料的形式和来源,做好普查工作,编出一个资料目录,然后再依照目录作深入细致的查找、收集。
为了能充分占有资料,在收集时必须博采,凡能设法收集的有关资料,即使暂时无法判断是有利用价值或无利用价值的资料,力求一并收集齐全。这种“出去一把抓,回来再筛选”的详实谨慎的工作态度,是应该提倡的。
在博采资料的同时,还应注意精收。要根据所编志书的篇目内容,拟订其资料的征集计划。拟定时,可以志书篇目中的“目”或“节”作为资料征集的基本单元,将其主要要的主题资料、背景资料和考证资料的已知来源、线索、负责收集人、工作进度等一一明确。这样就行动有方向,工作有要求了。
⑵先内后外。先查阅本单位、本系统收藏的档案资料,后去外单位、外系统、档案馆、图书馆查阅,避免盲目地去外单位收集本单位已有资料。本单位、本系统确实查无的资料,再去外面查找。
⑶先口碑后文献。应缓收文献资料,迅速抢救活资料。 可以采取特约某些知情人或掌握资料线索的人积极提供资料。方法一是请进来,举行小型座谈会;二是走出去,登门访问;三是约请有关当事人撰写回忆录。这一工作要有充分准备,要向知情人说明意图,做好思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争取有好的效果,避免盲目外跑,费时费力费钱又无所收获。
⑷先文字后实物。先查文字资料,文字记载不全,或有疑问,再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调查或专题调查,增加一些有价值的“活”的资料。
⑸先古后今,由远及近。当代历史资料极其丰富,知情者多,可以放后收集。
⑹先易后难。对于个别收集难度较大的资料,可以放后一步进行,先收集那些省时省力、易查易找的资料,然后再集中力量解决难度较大的资料收集问题。
⑺先直接后间接。不论文献资料,还是口碑资料,都要先收集原始资料,没有经过加工的资料。在确实查无直接资料的情况下,再收集间接资料。
2.三个为主。
即:档案材料和书刊材料,应以档案材料为主;实物材料和口碑材料,应以实物材料为主;近代材料和古代材料,应以近代材料为主。
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些方法可以同时并举,或交叉进行。有时为了弄清一个问题,往往需要反复查访,因此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要先入为主、执一而是。
四、资料的整理
资料的整理,是资料收集工作的一部分,主要有3个环节:
1.建立资料卡片
大量的资料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这一点一滴的积累要使用统一的资料卡片。如果用个人的笔记本抄写,就不
利于保管,也不利于利用。
资料卡片必须是一事一卡,即一件事记在一张卡片上,不要在一张卡片上记几件事情。这个“事”,一般是篇章节目的“目”,一张卡片只记一个“目”的事。资料卡片必须完整,要有摘抄的问题和内容;要写明资料的来源和出处,包括卷宗字号、文件名称、发文单位、时间或者书名、作者、版本、卷页数等;要忠于原文原意,不能断章取义;还要认真细致,核对清楚,保证准确无错。有些材料如需要复印,可将复印件附在资料卡上或贴在资料卡后面。
2.进行编号归类
把许许多多的卡片,按照篇章节目放在卷宗里,用代号进行编号。如这个资料属于第二篇第三章第五节第四目,则可编为2-3-5-4。这样,就编排有序,查找有据,便于保管,便于利用。
对资料卡片的整理,关键在于科学分类,否则就杂乱无章,难于利用。分类方法,可按时间分类,如按一年一年的次序排放;也可以按内容来分类;也可以按志书的篇目分类,即按篇章节目的内容和次序来分类。一般最常用的是按篇章节目来分类,这样更利于编写和查阅。
3.搞好资料长编
当一部志书或其中某个篇章的资料基本收集齐全以后,把它综合起来,进行整理,汇集成册,这就叫资料汇编。由于资料汇编的涵义比较广,形式多种多样,所以在志书编纂过程中这种资料汇编被叫作资料长编。这个长编,是按照志
书的篇目来汇辑的,是为编写志书作准备的,所谓“长”也是相对于成书的“短”而言的。
方志资料长编就是志书正式编写以前,把已收集齐备的分散的原始资料,按照志书确定的篇目要求,进行分类、编号、整理、排比、鉴别、筛选而成的系统资料。它不是简单地把所有资料卡片都重抄一遍,费时、费力也费钱;也不是简单地把所有资料卡片汇集在一起就算了事,而是要做一番艰苦的工作。一是对资料进行筛选,通过排比,在同一问题的诸多资料中,去掉重复的、多余的、无必要的资料,确定可以入志的资料;二是对资料进行鉴别核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取真实可靠的资料入志;三是按篇目分类,按时序编排,注明资料出处,然后汇集成册。
资料长编在修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是志书编纂过程中必须完成的重要一环,而且是试写志稿的前提和修好志书的基础。是原始资料向志稿过渡的一种独特形式。
最后在收集资料时,同样值得重视的是资料的考证。大量的资料搜集来后,必须对之加以严格的鉴别与考证,力求准确无误。这个工作和收集资料是同步进行的,在收集的同时就要进行考证、鉴别,在考证、鉴别时又不断收集、补充。认真做好资料考证工作,保证入志资料的准确性,做到不伪、不偏、不漏,是新编地方志质量的保证。
范文二:收集资料的方法
教育研究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收集资料是研究者的
主要任务。研究就是通过收集有关的事实资料和数据资料来解释和说明研究问题。研究设计当
然要考虑如何去收集资料,如何整理分析资料,以及选择什么统计方法处理收集到的资料。
一、收集资料的一般原理
在第一章我们谈到当研究课题确定之后,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具体情况决定研究的
类型和方法,以便获取和分析数据资料,从而形成研究结论。
研究设计一般根据已经确定的研究主题先确定研究方法,列出需要收集的资料种类,然后
找出这些资料的可能来源。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确定是采用描述、测验、考试,还是
其他形式去收集资料。以下是收集资料的一些目标:
(1) 描述——对观察的内容用文字概括
(2) 分数——测验得分或频数
(3) 测量——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验
(4) 观点——人们的主观看法或所相信的东西
(5) 公文——官方的声明、公开的资料
(6) 分析——仔细地、合乎逻辑地分析
研究设计时还需要考虑资料的来源,从哪里去获得资料,通常包括以下来源:
(1) 参与者——参加研究的人员
(2) 程序——在研究进程中操作形式以及获得的资料
(3) 情境——教育活动发生的具体环境,外界的背景
(4) 实物——客观实在的事物
(5) 记录——可供以后参考用的高度概括的记录
(6) 文档——出版类、文字材料
(7) 信息提供者——提供个人观点、认识、所需资料的人
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以事实和证据来支持结论。研究者应该具有这样的理念:当你要
说服别人接受你提出的结论时,你首先必须拿出事实和证据来;当你要接受别人的结论前,你
应该先问一问他的事实和证据是什么。证据通常可以分为两类: 1、统计性的证据
统计性的证据必须用数据和统计分析来推论,如:“男生的侵犯性行为比女生多”,为了支
持这个结论,必须对男女生进行抽样,然后对样本进行观察,收集有关资料,最后以统计数据
检验是否男生的侵犯性行为比女生多。一般实证性的研究、量的研究大多采用统计性的证据,
需要一定量的数据支持。
2、决定性的证据
决定性证据是以关键的事实为证据的,是唯一的证据。如:“地球是圆的”,这个结论所提
供的证据是从人造卫星在太空中拍摄到的地球图像为依据,因此决定性证据往往只需一个事实
就够了。一般定性的研究、质的研究多试图采用决定性的证据。
当然能提出决定性证据最好,这种证据简洁明了。但是在教育研究中,能提出决定性证据
的机会不多,因为研究的对象往往是人,人的差异很大,每一个被研究的属性可能就是一个特
例,因此有时研究最后不得不求助于统计性证据。
在研究设计过程中,收集资料的方法应采用以下策略:一是优先考虑实证研究的方法,在
不得已的情况下退而考虑非实证研究的方法。实证性研究是以事实和数据来解释和说明问题的
研究类型。一个理论要能够被人接受,基本条件是理论要有可重复性,能够被复制和检验。要
确保可重复性,必须对理论涉及的变量下操作性定义。有时定性的、非实证性研究不为科学所
接受,是因为这类研究没有操作性定义,不具有可重复性,所表述的观念无法观测;另外,使
用观念的作者和读者对观念的解释又不在一个层面上,导致在学术理解上难以获得共识,从而
造成无休止的辩论。也正是因为非实证研究的理论不具有可重复性,因此也就不可能沉淀学术
知识,研究几乎都要从头开始,后人难以在前人积累的知识基础上继续开拓学科领域。
二是优先考虑用直接测量的方法获取资料,在无法直接测量的情况下可考虑间接测量的方
法。直接测量获得资料的信度要比用间接测量的方法获取资料的信度要高。例如,我们要了解
教师工作负担问题,第一种方法,我们可以采用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询问教师的负担是否很
重、比较重、一般、比较轻、很轻等,这种方法是间接获取资料的方法,因为教师的选择会因
为个人的感知和衡量的标准不同而不同。第二种方法,我们可以直接到学校教务处调阅排课资
料,统计出教师每周的课时数,并与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课时标准比较,以此解释教师的工作
负担。两种方法相比较,第二种方法的测量是直接的,信度高,因为只要资料是真实的,不同
的研究者所获得的结果是一致的,可重复性高。
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般来说,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采用问卷、访谈、测量、个案、观
察等方法直接收集资料,这些方法通过直接与研究对象接触,获取有关的事实资料;二是从现
成的文献资料入手,在有关的文件、档案、作品、资料中收集有关资料。由于两种不同的渠道
所获得的资料性质不同,加上各种方法的运用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局限,因此研究者必须熟悉各
种方法收集资料的特点和要领,以此指导研究设计。
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往往是零星的,分散的,不系统的,在这些原始材
料中有时充斥着歪曲、虚假的成分。另外,资料本身并不能直接告诉研究结论。因此,需要对
资料进行整理、编码和分析,使庞杂无序的原始材料逐渐系统化、条理化,为正确得出结论打
下基础。例如,对问卷所得的非数字化的答案,先需要进行编码,然后才能对资料进行分析。
资料整理是对资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过程,是从资料收集阶段到资料分
析阶段的过渡环节。根据原始资料的外部形态,可以把资料分为定性资料和定量资料两类,性
质不同的资料所对应的整理过程和方法有所不同。
资料的分析方法也可分为两类: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统计分析)。定性分析就是通过经处
理的现象材料,分析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分析某种现象变化的原因及变化的过程,从
而揭示教育中存在的动态规律。定量分析就是将丰富的现象材料,用数量的形式表现出来,借
助统计学进行处理,描述出现象中散布的共同特征并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假设检验。一般情况
下,定性分析与定性资料,定量分析与定量资料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但是,随着人们对研究方
法的深入探究,发现对定量资料的解释离不开定性分析的方法,而定性材料积累到一定量时结
果才有普遍意义,用定量方法去分析定性材料往往会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两者之间的对应关
系被逐渐打破。 (一)资料整理
定性资料是指以文字、图像、录音、录像等非数字化形式表现出来的事实材料。一般来说,
定性研究方法收集定性研究资料,定性资料可以通过开放式问卷、访谈、个案、非结构观察、
文献等方法收集到的。定量资料主要有两个来源——“实地源”和“文献源”。封闭式问卷、结
构性观察和访谈资料都可以是“实地源”的定量资料,文献源的定量资料主要是指统计资料。
定性资料和定量资料都必须经过整理才能达到条理化和系统化,为进一步的分析、得出结论奠
定基础。
资料整理过程可以与资料收集过程同步进行,这样通过对刚刚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各方面的
考核,通过与研究目的的不断对照,能够及时发现收集到的资料存在的缺陷,并有可能采取有
效的措施加以补救。比如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发现谈话的主题偏离了研究主题,就可以采用
一定的访谈技巧将谈话重新聚焦到研究主题上。资料整理过程也可以在收集资料以后的一段时
间内集中进行,这样做的优点是研究者所面对的资料比较全面,所进行的活动比较单一,能够
提高整理的效度和水平。在现实的研究中,这两种整理资料的类型是互相辅助。
1、定性资料整理 ? 定性资料整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定性资料审核
资料审核就是对资料进行审查和核实,消除原始资料中存在的虚假、差错、短缺、冗余现
象,保证资料的真实、有效、完整,为进一步加工整理打下基础。资料审核集中在真实性、准
确性和适用性三个方面。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并不是收集到的所有资料都是正确无误的,很多情况下资料中充斥着
虚假成分。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或由于研究者粗心大意,或由于被试抵制和不合作,或
由于研究环境干扰及研究工具误差。错误的资料必定会导致研究结论失真。因此保证研究资料
的真实性、准确性是十分必要的。对资料进行真实性审查的主要方法有:
?经验法,把收集到的资料与原有的经验和常识进行对比、判断,当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冲
突和互相矛盾时,就需要对材料进行进一步核实或删除。
?逻辑分析法,是对材料本身所含的内在逻辑进行考察,检查材料本身是否自相矛盾或者
明显与事物发展规律不符,对于确有问题的材料需进一步核实,无法核实的就要果断删除。
?比较法,就是通过对相关材料间的比较来核实研究材料的真实性。如果资料的收集是通
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完成的,相互之间就可以进行比较。比如在观察调查法中,对同一观察对
象进行同一方面观察的不同观察者之间收集的资料就可以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的一致性较高,
一般可以认为材料是真实可靠的,这在定量课堂观察中表现最为明显,对于比较中出现的不一
致的地方就需要用别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核实。
?来源分析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对文献资料的真实性审查。一般而言,当事人的叙述
比局外人叙述更可靠,有记录的材料比传说的材料更可靠,引用率高的文献比引用率低的文献
更可靠。
定性资料真实性审查主要涉及材料本身与材料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真实性审查
的目的就是力求达到两者的统一。而定性资料的准确性审查则把研究目的作为标准,主要考察
所收集到的资料对于研究目的或研究问题的解决是否相关及相关的程度。为了使定性资料更为
简洁和典型,对于那些本身正确但是与研究问题不相关或相关不大的资料也要舍得割爱。
适用性审查主要审查定性资料是否适合于分析和解释,资料的分量是否合适,资料的深度
和广度如何以及资料是否集中、完整。在一项具体的研究中,资料收集到什么程度是合适的并
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一般来说,当收集到的资料与以前拥有的资料重复越来越多时就可以认
为已有的资料分量是合适的。
(2)定性资料分类
分类是研究者运用比较法鉴别出材料内容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然后根据共同点将材料归结
为较大的类,根据差异点将材料划分为较小的类,从而将材料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
等级层次的系统。
分类最重要的工作是选择分类的标准,因为不同的分类标准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比较常
用的分类标准是现象标准和本质标准。现象标准是反映事物外部特征与联系的标准,例如时间、
地点。本质标准是反映事物内部本质的标准。
研究者要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一般而言,使用现象标准便于对资料进行检
索,使用本质标准便于对资料进行深入分析。
分类标准确定以后,进行分类还必须遵守形式逻辑提出的分类原则,否则就会犯逻辑错误。
这些原则有:
?分类要体现研究目的,为研究服务。进行分类是为了使材料进一步条理化,使材料对研
究结论的说明更加有力,而不是为分类而分类。
?分类后的各子项是互斥的。就是说分成的各个小类之间不能相互包含,互相交叉。如将
人分成男人、女人和老人就违反了这条原则,因为男人和女人中都有老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
?袁方主编、王汉生副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23页。
例子,在实际的研究中,由于我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不清,很容易犯类似的错误。
?分类的各子项之和等于母项。例如把学生分成男学生和女学生是正确的,但是分成男共
青团员学生和女共青团员学生就错了,因为学生中还有党员和群众。
?每次分类只能按一个标准进行。
资料分类在时间上有前分类和后分类。前分类指在收集资料前就已确定分类标准,然后按
分类指标收集和整理资料。后分类指在资料收集完成后,再根据资料的性质、内容和特征进行
分类。通常,定量资料常采用前分类,而定性资料一般采用后分类。
(3)定性资料的汇总和编辑
汇总和编辑就是在分类以后对资料按一定的逻辑结构进行编排。逻辑结构的确立要根据研
究的目的、要求和客观情况,使汇总编辑后的资料既能反应客观情况,又能说明研究问题。进
行汇总和编辑资料的基本要求是:
?完整系统。大小类别做到井井有条、层次分明,能系统完整地反映研究对象的面貌。
?简明集中。要使用尽可能简洁、清晰的语言,集中说明研究对象的客观情况,并注明资
料的来源和出处。
2、 定量资料整理
定量资料整理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
(1)定量资料审核
定量资料审核同定性资料审核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力求“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但由于
资料性质的差别,审核的具体方面有所不同,定量资料的审核表现在完整性、统一性和合格性
上。
定量资料完整性审核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料总体的完整性,只有实际收到的资料达到
研究计划要求时,才被认为是完整的。一般来说,有效问卷回收率在30%左右,资料只能作参考;回收率在50%左右,可采纳建议;只有回收率达到70%以上,才能作为研究结论的依据。二是每份资料的完整性。被试在问卷中有漏答、误答的题目要原封不动地登记,决不能想当然地
伪造数据。
定量资料统一性审核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检查所有文件、报表的登记填报方法是否统一;
二是检查统一指标的数字所使用的量度单位是否统一,不同表格对同一指标的计算方法是否统
一。
定量资料合格性审查主要包括:
?被调查者的身份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例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的调查有教师来完成就
属不合格资料。
?提供的资料是否符合填报要求。被调查者是否真正按照调查表的要求完成,对于表中的
单选题如果选择了几个答案,就属于不合格问卷。
?所提供的资料是否真实无误。
进行合格性审查有三种方法:
?判断检验 根据已知的情况判断资料是否正确;
?逻辑检验 通过分析资料内部的逻辑关系来辨别其真伪,对自相矛盾的材料应进一步核查;
?计算检验 计算各部分的和是否等于总量,各部分百分比之和是否等于1,进而判断资料的真伪。
(2) 定量资料编码
编码就是将文字资料转化为数字形式的过程。编码的目的就是整理数据,使材料信息系统
化、条理化,便于统计分析。从编码的时间上划分,定量资料有两种编码方法:
?预先编码
在设计问卷时,对回答的每个类别都指定好其编码值,并印在问卷上。这种方法局限于回
答类别已知的问题,主要针对封闭式问题或已经是数字而不需要转换的问题。这种编码方法的
?袁方主编、王汉生副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30页。
优点是处理资料比较简单、省时省力,缺点是适用范围小,无法用于开放性问题。
例如:你现已取得的学历:1博士研究生 2硕士研究生 3大学本科 4大学专科 5其他。
?后编码
指问卷的编码过程是在问卷回收之后进行的,在收集完资料后再根据资料的实际情况进行
编码。多用于开放性问题。
(3)定量资料汇总和初步分析
经过编码后的资料还需要进行登记,这个过程现在一般在计算机上完成。输入到计算机的
材料就可以借助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SAS等)进行初步的汇总和分析。汇总就是根据
研究目的,对分类后的各种数据进行计算、加总,汇集到有关的表格之中,以集中系统地反映
调查资料内部总体的数量情况。 (二)资料分析
1、资料分析概述
资料分析是对研究资料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引起某一现象变化原因及现象变化过程的分
析。资料分析有两种不同的层次:一种是定性分析,对象本身是定性描述资料,没有数量化或
数量化水平比较低;另一种是定量分析,分析对象是定量资料,研究是在严格的定量资料基础
上进行的。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不存在没有数量的质量,也不存在没有质量的数量。因此,
只有对事物的质和量两个方面都加以分析,我们的认识才能达到全面。定量分析使我们的认识
趋于精确,但它只说明总体的趋势和倾向,难以说明产生结果的一些深层次原因和一些在抽样
中难以抽到的特殊情况。定性分析使我们的认识趋于深刻,但仅仅局限于此我们的认识也有局
限性。两种分析方法具有互补性:我们不能以追求教育研究的“科学化”为口号而排斥定性分
析,这样会使我们的研究趋于肤浅、片面;我们也不能以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为借口而排斥
定量分析,这样会使我们的研究趋于模糊、相对。
2、资料分析的基本步骤
.?
(1) 阅读资料
研究者首先通读整理过的资料,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保持一种“投降”的态度,即把自己
的前设和价值判断暂时搁置起来,一切从资料出发,以事实为依据。在阅读过程中还要努力寻
求“意义”,即寻找资料所表达的主题和统帅资料的主线,在对资料产生整体认识的基础上,进
一步寻找各部分资料间的区别和关系。 (2) 筛选资料
就是从大量的资料中抽取出能说明研究问题的核心内容。筛选不是为证明自己“想当然”
的结论而对资料进行任意取舍,而要依据两个标准:?必须能够说明或证明所研究的问题;?
要考虑资料本身所呈现的特点,如出现的频率、反应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以及资料所表现出
的状况和引发的后果等。
(3) 解释和价值判断
在确定资料核心内容和主要概念的基础上,建构用来解释资料整体内容的理论框架。
3、资料分析方法
在各种各样的教育研究方法书中,介绍的分析方法有所不同,这里仅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1)分析和综合
分析和综合是方向相反的两种思维形式。分析是在思维中把研究对象分解为不同的方面、
因素、层次、部分,然后进行分别考察的思维方法。由于教育现象本身的复杂性,我们很难一
开始就能从整体上对它有深刻的把握,而必须在把研究对象逐步分解的基础上进行“各个击破”,
力求把握部分对象的本质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例如我们研究教学时,通常把它分为教师、学生、
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四个因素来认识。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对研究对象各个部分、方面、
因素、层次的认识在思维中结合起来,探明系统的结构机理和动态功能,形成整体性认识。分
?张民生、金宝成主编:《现代教师:走进教育科研》,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9页。
析的最终目的是综合,如果只是一味分析,就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仍以教
学为例,通过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分析后,得出“教学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
中,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不断互动的过程”的结论。这就是进
行综合。
(2)归纳和演绎
归纳是从个别事实和直接经验分析开始,推演出有关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特征的思维方
法。归纳法可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由于教育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多样性,完全归
纳法在教育中的应用极少。不完全归纳法又分为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两种。枚举法是通过列举
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证实研究结论的方法。科学归纳法就是对某一门类的部分对象本质属性和因
果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的推理方法。它所得出的结论可靠性程度较高,但仍然是具有
或然性的,还需进一步证明才能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科学归纳法分为以下几种。
?契合法
研究某一现象a的原因时,如果该现象分别在若干不同场合出现,在每个场合的先行条件
中,只有一种情况(A)相同,其他情况都不同,那么这一相同的情况,就可能是研究对象a的
原因。表示为:
先行情况 研究对象
A B C a
A D E a
A F G a
所以,A可能是a的原因。
例如:
优秀生1:兴趣广泛 成绩优良 有理想 性格内向
优秀生2:兴趣广泛 身体好 反应灵活
优秀生3:兴趣广泛 知识面广 善于动手 外向
所以,兴趣广泛可能是优秀的原因。
?差异法
研究某一现象a的原因时,如果该现象在一种场合出现,在另一种场合不出现,在两种场
合的先行情况中,只有一种情况A不同,其他情况都相同,那么这一不同情况A就可能是研究
对象a的原因。表示为:
先行情况 研究对象
ABC a
BC a
所以,A可能是a的原因。
例如:
健康 品德 基础知识 科技素养 竞赛成绩优异
健康 品德 基础知识 竞赛成绩平常
所以,科技素养可能是竞赛成绩优异的原因。
?契合差异法
研究对象a出现的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先行情况A,研究对象不出现时,先行情况中都
没有这个共同情况A,那么,A可能是研究对象a的原因。表示为:
先行情况 研究对象
ABC a
ADE a
BMN -
CGP -
所以,A可能是a的原因。
例如:
优秀生1:兴趣广泛 成绩优良 有理想 性格内向
优秀生2:兴趣广泛 反应灵活 身体好
一般生1:性格内向 反应灵活 有理想
一般生2:性格外向 对人友善 品德好
所以,兴趣广泛可能是优秀的原因。
可见,契合差异法所得出的结论于契合法相同,只不过时由于结合了差异法,结论的可靠
性有所提高。
?共变法
在其他先行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某一现象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另一现象也随之发生
一定程度的变化,那么。前一现象就可能是另一现象的原因。
先行情况 研究对象
A
BC a 11
ABC a22
ABC a 33
所以,A可能是a的原因。
例如:
学校科技教育 学生科技素养
实施 提高
强化 提高加快
减弱 降低
所以,学校科技教育可能是学生科技素养提高的原因。
?剩余法
研究的某种复合现象abcd是由某一复合原因ABCD引起的,除去已知BCD是bcd的原
因外,那么,剩余部分A和a之间也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已知:复合现象abcd的复合原因ABCD
B是b的原因
C是c的原因
D是d的原因
所以,A可能是a的原因。
演绎是从一般原理推演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适合于对假设进行检验。主要形式为三段
论和假言推理。表示为:
所有的A都具有某种属性 所有的A都具有某种属性
a属于A b没有这种属性
所以,a具有某种属性。 所以,b不是A。
例如:
任何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动物对下一代的哺育是没有意识的
教育现象是有规律的。 动物对下一代的哺育不是教育。
以上是两种最简单形式的三段论,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要保证结论的正确性必须满足两个
条件:大前提必须是正确的;推理形式必须正确。
假言推理形式表示为:
如果A,那么a 只有A,才a
A 非A
所以,a。 所以,非a。
例如:
如果实施素质教育,就能提高学生素质 只有教师尊重学生,才有好的教育效果
实验学校B在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B不尊重学生
实验学校B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教师B不会取得良好效果。
以上是两种最简单形式的假言推理,第一个是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第二个是必要条件的
假言推理。
(3)内插法和外推法
内插法是在分析过程中,在一系列已经确定的事实中间填补空档,常常是在图表上把实验
结果数据连成曲线,呈现一个总体发展趋势。外推法是在假定具有相同的发展趋势情况下,把
结论推广到一系列观测的事实之外,把有关概念和特征加以推广的一种方法。
由于这两种方法都将研究结论应用到了研究对象本身以外,结论可靠性会受到怀疑,因此
在应用时也要慎重小心。必须要保证:严格审查用以推理的前提和依据的正确性;结论要接受
进一步的检验。
三、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统计,就是将信息统括起来进行计算的意思,它是对数据进行定量处理的理论与技术,统
计分析,就是对收集到的有关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并进行解释的过程。统计分析方法常与实
验、观察、测量、调查研究所得的结果相联系,为研究作出正确的结论提供科学的途径和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是定量研究的主要方法和重要基础,但数据资料和统计分析并非定量研究独
享,定性研究也可以将统计分析作为解释分析的一种补充。事实上,统计方法在所有的定量研
究和大量的定性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统计分析本身也需要大量的判断,这种判断与定
性研究中所需要的判断相同。
有了数据资料,能否正确地选择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处理,对于结论的科学性与可靠性来
说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对研究资料统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应该在制定研究方案、进行研究
设计时就考虑周全。有些研究者可能会忽视这一点,先收集资料,却不知如何处理资料,结果
可能导致某些资料是多余重复的,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或者由于收集资料时缺乏某种数据,
而无法进行统计分析,造成无效劳动。研究常常是因为数据无法妥善处理,或者是因为没有选
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而产生错误,这样使研究结果大打折扣,大大减弱了研究的价值和说服力。
那么,在众多的统计方法中,如何能在研究设计时选定恰当的、正确的处理手段呢?下面
将提供一些线索或思路,以便了解选择统计方法的决策过程,从而能在研究设计实践中具体运
用,提高自己的研究设计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技能。 (一)影响选择统计方法的因素
在研究设计中,考虑选择统计分析方法,首先应根据研究所需解决的问题、所涉及的变量
数目及性质,对可供选择的统计方法作初步的筛选决定。研究者应当确定,通过统计处理需要
了解哪些情况,解决什么问题,或检验什么假设等。例如:是要了解某个样本数据的分布趋势,
还是要计算某两组变量数值的相关系数;是要对某种现象作出科学预测,还是要检验两种实验
处理的效果是否有显著的差别。
影响统计分析方法选择的因素很多,主要考虑以下四个因素: 1、研究问题的性质
教育研究有描述性研究和推论性研究之分。对描述性研究,研究者是想了解研究对象的特
征或基本情况,通常可以采用平均数、百分位数、相关系数、标准差、差异系数等统计指标;
对推论性研究,研究者往往试图从抽取的样本去推断总体性质,或者比较总体间有无差异,通2检验)、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t检验或Z检验)、相关系数相常可以采用非参数检验(卡方x
关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等。
2、数据资料的类型
根据测量工具的不同,研究数据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 类别量表(nominal scale)
类别量表亦称名称量表,是根据事物的某一特点,对事物属性进行分类,用名称或数字来
代表事物或性质,是给事物进行简单归类的一种量表形式。如运动员的号码,学生的学号等。
男生为1,女生为0,在这里1和0只是代表事物的性质,只是起到给事物分类的作用,数字本
身并不具有数量意义,只是为了给对象分类采用数字来代表。称名量表不能作大小比较或进行
加减乘除运算,在数据处理上仅适宜作计数资料的统计,如可以计算百分比和列联相关、作x2
检验等。
(2) 顺序量表(ordinal scale)
顺序量表亦称等级量表,只有等级顺序而无等距的单位和绝对零点,只是按研究对象的某
一种属性的顺序排列出等第次序。如根据学生的测验成绩排出名次,成绩最好的为1,成绩次
之为2,再次之为3,依次类推。顺序量表的数值具有等级性和序列性的特点,能够进行大小比
较,但不能作加减乘除运算。在数据处理上能计算中位数、百分数、等级相关系数、肯德尔和
谐系数及秩次方差分析等。
(3) 等距量表(interval scale)
等距量表亦称间距量表,是具有相等的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量表。等距量表的数量单
位之间的间距是相等的。如,温度摄氏30度至32度与摄氏18度至20度的温差是相等的。三
个儿童在智商测验中分别得分105、110、115,在智商测验分数体系中,分数差距是相等的。由于等距量表具有相等的单位,因此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但不能作乘除运算。等距量表可以广
泛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如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以及t检验、Z检验和F检验等多种检验。
(4) 等比量表(ratio scale)
有相等的单位和绝对零点的量表是等比量表,亦称比率量表。等比量表除了具有类别、顺
序、等距量表的特征外,还有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绝对零点。零点是指测量的起点或参照点。
有些零点是人定的,称相对零点,如摄氏零度,这里零度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温度,而是以人
定的冰点为参照标准。像学生的考试成绩、智商的0分都是相对零点。有些零点具有实际意义,称绝对零点。如年龄、身高、经费开支等都有绝对零点,0岁、0米、0元中的“零”都表示真实的“无”,表示一点都没有。等比量表具有绝对零点,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可以表示倍数
关系。当然等比量表适用的统计方法就更多。
3、数据的分布状态
在选择统计分析方法时,数据分布状态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通常对数据集中趋势的度
量可以用集中量数,数据呈正态分布时,选择算术平均数为好,当数据是偏态分布时,选择众
数为佳。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量数一般选择标准差。在推断统计方法的运用中,一般需要满足
的两个前提条件是:总体分数呈正态分布;组间差异相等。 4、数据资料的特征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外,还要特别注意区分两类不同性
质的资料,一是连续变量,也叫计量资料,这类资料通常是通过实际测量得到的数据,是一组
由高到低呈连续性变化的数值,其数据和数据之间取值无限。如对学生的身高、体重测量得到
的数值,或在考试测验中获得的分数等;二是间断变量,也叫计数资料,指通过对事物类别、
等第等属性点计所得的数据,其数据和数据之间取值有限。如学生性别分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学习成绩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各个等级中的人数等。
对于不同特征的数据资料,采用的统计处理方法也不相同。如果所研究的两个组的数据是
2用连续变量表示的,那么就应该计算平均数和t值来分析组间差异;如果数据是以间断变量表检验的方法来比较组间各个类别的频次差异。 示的,那么就应该采用x另外,统计检验还需考虑样本是相关样本还是独立样本,是大样本还是小样本。相关样本
是在抽取样本时经过一一配对的原则或者用一组样本测试两次得到的两组样本;独立样本是采
用随机原则抽取出的两组样本。大样本一般在30个(或50个)被试以上,小样本一般在30个
(或50个)被试以下。不同性质的样本所采用的统计方法和公式会有所不同。
(二)初步筛选统计方法
选择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者需要了解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各种统计方法的适用条件,二是对
研究问题的性质、数据类型以及研究设计的要求作出判定。研究需经统计处理解决的问题大致
可归为四类:?描述数据的分布情况;?探讨变量之间的关系;?检验样本或总体差异的显著
性;?对某些方面加以预测。在研究具有不同数目的变量,或变量的性质不同时,可供选择的
统计方法是不同的。研究设计者可根据自己研究中的实际条件,参照表11-1进行初步的筛选。
表11-1 统计方法的初步筛选表
需要解决的问题 变量数目 变量性质 可供选择的统计方法
1 类别 众数,百分位数,图示 描述数据 1 顺序 中数、百分比、四分位数、百分等级、图示 分布情况
1 等距 算术平均数、倒数平均数、标准差、
全距、中数、百分比、图示
1 等比 几何平均数、标准差、全距、中数、百分比、
图示
2 均为连续 积差相关、相关比 探讨变量之间的>2 均为连续 多重相关、偏相关 关系 2 均为等级 等级相关
2 均为类别 列联相关
>2 均为等级 肯德尔和谐系数
2正态性检验、F检验(方 2 DV等距 t检验、Z检验、x差分析)、协方差分析 检验差异的显著
2 DV等级 U检验、中数检验、符号检验、符号秩次检性
验、秩次方差分析
22 DV类(频x检验 率、次数)
>2 DV等距 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
(DV=1)
>2 DV等距 多重回归、路径分析、因素分析
(DV=1)
>2 DV类别 判别分析 统计预测 (DV=1)
>3 DV等距 多因素方差分析、典型相关分析、路径分析
(DV>1)
2 DV等距 回归分析
[注] DV=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的缩写)
(引自王坚红编:《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242页)
为了理解表11-1选择统计方法的基本过程,我们举几个例子说明.
例1:我们在某校一个班级中开展一项识字的教改实验,期末进行一次测试,并对测试所
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该班学生的成绩及其分布。此时,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描述
数据的分布情况;变量的数量是1;变量的性质是等距或等比;可供选择的统计方法有平均数、
标准差、百分比、图示等。
例2:36名五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X)与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态度(Y)的关系如下表所示。问:五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与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态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的联系?
表11-2 五年级学生数学成绩与课堂学习态度的成绩比较表
序号 成绩X 态度Y
1 90 80
2 84 85
3 76 79
4 71 76
5 71 77
6 69 70
. . .
. . .
. . .
36 43 62
此时,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数学成绩与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态度之间的关系;变量
是两个,即:学生的成绩、参与课堂学习的态度(采用百分制评定);变量的性质是连续的;可
选择的描述统计方法是计算积差相关系数。
例3:例2实际上是检验一下五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与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态度之间是否存
在相关,在此,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检验相关的显著性;由于两组样本人数为36,严格讲可以作为小样本,变量是两个;因变量是连续的;因此可选择的推断统计方法是t检验,或者直接查积差相关系数界值表作统计决断。
例4:如果例2中五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与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态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
性,那么是否可以根据五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来预测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态度?或者根据
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态度来预测学生的数学成绩?这里,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统计预测;
变量是两个;因变量是等距的;所以我们可以选用的统计方法是回归分析。
初步筛选的结果,只是在大概范围内可能性的选择,最终的决策还应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
对照各种方法所要求的假定条件,以及样本大小和是否相关等特性,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和选择。
(三)统计检验方法的选择
在初步筛选的基础上,研究者应分析具体的研究样本及数据是否符合特定检验方法的各种
假定条件,从而在筛选出的几种可能性中选定最合适于实际样本资料的检验方法。如同时有不
止一种适宜的方法可用时,应进而对它们作深入细致的比较,以作出最佳决策。
表11-3提供了这一步选择的思路。如按表中列出的各项要求一一对照,可以比较容易地作
出选择决定。
表11-3 统计检验方法的选择决策表
假定条件
观
样本 样本特征 选择决策 正态方差测
变量性质 容量 分布 分析 值
独
立
性
连续 ? ? ? <30 独立="">30>
等与不相等时用不同
公式)
连续 ? ? ? <30 相关="" 相关样本t检验="">30>
连续 ? ? ? ?30 独立 Z检验 DV连续 ? ? ? 每组?10 独立 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
DV连续? ? ? 大 相关或独立 多重回归分析 均连续 ? ? ? 大 因素分析
每组?10
DV连续 ? ? ? 或不少于独立 多因素方差分析
变量数
DV连续 ? ? ? 大 相关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DV连续 ? ? ? 大 路径分析、典型相关分
析
IV连续
DV类别 ? ? ? 大 独立 判别分析 顺序 ? 小 独立 中数检验 顺序 / / ? <25 相关="" 符号检验="" 顺序="">25><25 相关="" 符号秩次检验="" 顺序="">25><10 独立="" u检验="" 顺序="" 小,可?5="" 独立="" 单向秩次方差分析="" 顺序="" 小="" 相关="" 双向秩次方差分析="">10>
类别 / / ? 大或小 独立 x2检验 (或计
次)
[注] IV=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的缩写);DV=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的缩写)。
(引自王坚红编:《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244页)
相对于表11-1来说,表11-3对于实际操作比较简单,例如,当数据是连续,样本数量小
于30,且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时,无论样本是独立的还是相关的,均选择t检验。如果样本数量大于等于30,则选择Z检验。
(四)相关方法的选择
相关方法是教育研究中常用的统计技术,在这里将各种相关方法和所需条件汇集列于表
11-4中,使之一目了然,研究者可按变量数据情况,以及各相关方法的具体要求和条件加以对
照,以便在研究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相关方法。
表11-4 相关技术选择决策表
相关方法 系数符号 取值范围 变量变量性质 其它要求
数目
积差相关 r -1.00~+1.00 2 连续 1、两变量呈正态分
布,且方差相似,
2、 两变量呈直线关
系
-1.00~+1.00 2 等级 一般在9<><30时用;r3、n>30
有相同等级时需作校等级相关 r正 肯德尔和W 0~1.00 >2 等级 相同等级出现时需校谐系数 正 点二列相r -1.00~+1.00 2 1连续 pb关 1二分
二列相关 r -1.00~+1.00 2 1连续 b
1人为二分 2列联相关 C <1.00 2="" 类别="" 须先求出x值="">1.00>
相关比 η 0~1.00 2 连续 变量无线性关系
偏相关 rxxx -1.00~+1.00 >3 连续 先求出各对变量的r 123
多重相关 R -1.00~+1.00 多个 连续 变量呈线性关系 (引自王坚红编:《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245页)
表11-4只是针对相关研究方法所做的归纳总结,对于相关系数的符号来说,比较容易理解,
即正数为正相关,负数为负相关,相关系数为零,表示零相关;至于变量是多少,也好判别;
关于变量的性质,如变量都是用90分、80分或75分这样的具体分数来表示的,即为“连续变
量”,若用1、2、3或者甲、乙、丙、丁表示的,即为“等级量表”,如果一个变量用具体的分
数表示的,另一个是用“男”、“女”表示的,前面的即为“连续变量”,后面的即为“二分变量”,
若后面的是用“重点”和“非重点”表示的,则为“人为二分”变量。
选择统计分析方法的有关技术为研究设计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恰当运用统计分析方法
可以使研究计划更具科学性和学术性。当然掌握选择统计分析方法的技术需要一定的统计分析
的基础知识,这方面的具体知识请参考教育统计学的有关教材。
范文三:二手资料的收集方法
作者:郑昱
日期:2013/11/10 7:42:04
二手资料收集 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名称:
二手资料收集
实训目的:
通过实训,了解掌握二手资料收集方法,并对所确定的调研对象收集二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完成调研对象的调研报告。
实训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某一商品或者某类商品为调研对象,运用二手资料的收集方法,对其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最后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要求:
1.分析常用的二手资料收集方法有哪些?其分别的特点与优缺点是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走访市场、走访企业等详细分析对象的类别、名称、特征等。
3.完成调研对象基本资料调研报告。
二手资料收集方法分析表:
收集资料方法
优点
缺点
查阅图书馆的资料
方便、收集的信息比较系统, ?信息比较全面
资料更新慢,得到的信息往往有一定的滞后性,很多信息已经无效了。
查阅企业内部的资料
信息真实,准确而且是免费的。
是到的信息比较少,适用性很窄。
查阅报纸刊物
收集到的信息量少,而且不一定可靠,整理比较费时
得到的信息比较及时,所表达观点和角度有一定的创新性
从有关组织的网站上找资料
收集信息比较方便且广泛,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收集信息的效率高
由于信息的观点和角度比较多,信息可靠性不强,所以分析和整理出有效的信息费时费力,且数据都比较宏观,不适用于研究微观课题。
分享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搜狐微博
人人网
QQ空间
百度i贴吧
豆瓣网
相关文章
一场灯会却与我无关
报到证遗失补办流程及所需材料
报到证办理流程及所需材料
报到证改派流程及所需材料
应届生入深户流程
应届毕业生入深户需要哪些材料
网络分享式营销的定义及其特点
利用电子书开展网络营销的优势
图片分享营销的主要方法
网约车驾驶员资格及条件
能力秀动态
■2017年春季网络营销能力秀活动进行中(2月21日-6月10日)。能力秀——网络营销开始的地方!2017最新AR值TOP100
· 联系方式
新浪微博
微信: wm23abc
邮箱:abc@ wm23.com
每月最热网络营销词条
诸葛理财
webqq登陆
2016网络流行语
《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第5版
软文网
任正非
华艺传媒
菜鸟驿站
郑爽微博
微信图文编辑器
微信号的类别及功能
常见问题解答
WIKI词条与能力秀观点文章的区
能力秀观点文章选题方法
网络营销词典词条选题方法
关于网络营销能力秀站内观点的编辑
关于站内观点及网络营销词条审核机
如何使网络营销词典词条顺利通过
学生观点打分操作指引
网络营销能力秀学生观点打分加精规
大学生网络营销能力秀积分规则
新竞争力联盟协议
学生观点
2016年的那个夏季
终有一天,你会坦然面对离别
一场灯会却与我无关
报到证遗失补办流程及所需材料
报到证办理流程及所需材料
报到证改派流程及所需材料
应届生入深户流程
应届毕业生入深户需要哪些材料
手机美颜相机有哪些_手机美颜软件哪个最好用
网络分享式营销的定义及其特点
梧桐子家乡情
大悟县—湖北省大悟县简介
河北省宁晋县:河北省宁晋县简介
山东省费县—山东省费县简介
保定市南市区—保定市南市区简介
陕西省韩城市—陕西省韩城市简介
江苏省丰县—江苏省丰县简介
江苏省睢宁县—江苏省睢宁县简介
最受关注秀友观点
大学生活规划
个人SWOT分析
电脑开机密码忘记了怎么办
网站长尾关键词的挖掘方法
自媒体人常用的自媒体平台有哪些
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些什么
PV、UV、IP的区别
阿里妈妈淘宝客怎么做
关于网络营销能力秀??|??组委会联系方式??|??咨询留言??|??友情链接??|??实践证书??|??合作企业
网络营销实践平台: 梧桐子网站??|??网络营销词典
网络营销能力秀主办单位: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营销能力秀网站运营
范文四:原始资料的收集方法
原始资料的收集方法
四、原始资料的收集方法:注意掌握各种方法的操作方式、优缺点和关键点。
原始资料是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具有直观、具体、零碎等特点,一般采取邮寄调查、人员访问、电话调查、互联网访问和观察法。
(一)邮寄调查
优点有以下5项:
是原始资料调查中最便宜、最方便、代价最小的方法;
调查的空间范围广,没有访问人员偏差;
给予被调查者相对更宽裕的时间作答,可避免面访调查中可能受到的调查人员倾向性意见的影响;
匿名性较好,适于调查一些不愿公开讨论的敏感性问题;
适用于从那些难以面对面访问的人员那里获得信息。
缺点有4项:问卷回收率低、回收期长时效性差、缺乏对调查对象的控制、可能会出现错误的答复和不真实的信息。
使邮寄调查更有效的重点和难点是提高问卷回收率,具体方法有:请权威机构主办、随问卷附上回邮信封和邮票、附加一点实惠的礼物、加强问卷的跟踪管理。 (二)人员访问
例:街头拦截访问的时间适合控制于( )以内。
A(20分钟
B.40分钟
C.1小时
D.2小时
(三)电话调查:
1(传统电话调查:采用普通电话随机拨号(方法有二,见P83)进行调查。成功调查的关键在于:设计好简明易懂的调查问卷、对访问员进行电话调查技巧的培训、调查样本的抽取及访问时间的控制、访问员还需掌握一定的访问技巧(P83)。
2(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其软硬件系统构成见P84。
电话调查优点:取得资料的速度最快、节省调查时间和经费、覆盖面广、被调查者不受调查者在场的心理压力,回答率高、对不易见到面的被调查者采用此法可能成功、采用CATI更有利于访问质量的监控、可达到管理集中、反馈及时之效。
缺点:调查内容深度不够;结果只能推论到有电话这一对象总体,不利于资料收集的全面性;没办法提供直观教具;很难判断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网上访问:分为网上问卷调查法、网上实验法和网上观察法,常用的是网上问卷调查法,这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方法:
1(E-mail问卷:制作方便,分发迅速,但只限于传输文本,图形与问卷文本是分开的。 2(交互式CATI系统:因特网服务器直接与数据库连接,对收集到的答案直接储存。 3(网络调研系统:无须使用程序,通过网站,使用者可随时在屏幕上对回答数据进行整体统计或图表统计。
网上访问优点:辐射范围广,访问速度快信息反馈及时,匿名性很好,费用低,网上访问的费用将是最低的。
缺点:样本对象局限于网民,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程度难以判断,需要一定的网页制作水平。
(五)观察法:即通过观看、跟踪和记录调查对象言行来汇集资料
1(分类
2(步行动作路线观察:
即通过调查人步行轨迹,作为店铺配置和陈列、城市建设规划的人行道网络 的基础资料。一个店铺的销售额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
销售额=顾客人数×顾客人均购买额
=步行路线的长度×路过率×视认率×购买率×购买频数×商品单价 可以看出,对于零售业,步行动作路线长度越长,销售额增长越大。所以合理安排通道和摆设,让顾客在店铺内多走动,多看,多买,销售额就会增加。
3(神秘购物观察调查:使接受过相关培训的个人以潜在消费者或真实消费者的身份对任意一种顾客服务过程进行体验与评价,然后通过某种方式详细客观地反馈其消费体验。有四种类型:P86。
采用这种方法时,应统一评估标准,并应让两个以上的观察人员来进行评估。
4(观察法的优缺点:
优点:直接性、情境性、及时性、纵贯性;
缺点:只能反映客观事实的发生过程而不能说明其原因;只能观察到一些表象和行为,不能反映私下行为;观察者在某种程度上往往会影响被观察者,难免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常需要大量的观察人员,调查时间长、费用高。
范文五: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
在实际调查研究中,由于不同的调查者有着不同的调查目的、调查内 容、调查方式,因此.他们所采用的资料收集方法也不同。调查研究中的资 料收集方法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自填问卷法,二是结构访问法。二者 都要利用问卷进行调查,但所采用的问卷却不是完全相同的。自填问卷法指 的是由被调查者自己阅读并填答问卷的方法。结构访问法则是由调查员依据 结构式的调查问卷逐个提问问题.根据被调查者的口头回答来填写问卷的方 法。在这两个类别中.根据具体实施方法的不同,又可以做进一步的类型细 分:自填问卷法可以分为发放问卷法和邮寄问卷法,结构式访问又可以分为 当面访问法与电话访问法等。
一、自填问卷法
(一)自填问卷法的类型
根据问卷发放方式的不同,自填问卷法叮以分为发放问卷法和邮寄问卷 法。
I.发放问卷法。
发放问卷法是由调查员或其他人将问卷送到被调查者手中,被调查者填 答完后再由调查员一一收回。根据被调查者填答问卷时的具体方式又可以分 为个别发送法和集中填答法。
个别发送法的具体做法是:调查员将印制好的问卷逐个发送到所抽取的 被调查者手中,同时讲明调查的意义和要求.请他们合作填答.并约定收取 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个别发送法在操作方法上具有自填问卷法和邮寄填答 法两大类方法的许多优点。同时又避免了两大类方法的许多弱点。比如比较节省时间、费用和人力.调查员可以向被调查者说明和解释问卷的填写方法.可以保证较高的问卷回收率,调查具有一定的I名性,被调查者有较充分的时间对问卷进行阅读和思考等等。但是个别发送法也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缺陷,比如问卷的填答质量仍不能完全保证,调杳的范围仍受一定的限制等等。
集中填答法的具体做法是:把被调查者集中起来.梅人发一份问卷,由 调在员统一讲解调查的目的、要求、问卷的填答方法等事项,然后请被调查 者当场填答问卷.填答完毕后统一将问卷收回。集中填答法比个别发送法更 节省时间、人力和费用,而且,由于有调查员的当场解释和说明.可以减少 被调查者错答和误答的现象。实施集中填答法的条件是,被调查者集中在一 起进行填答,但许多调查研究的样本根本不可能集中,因此集中填答法的使 用是有局限性的。
2.邮寄问卷法。
邮寄问卷法也是收集资料的4本方法,它的具体做法是:调查者把印制 好的问卷封好,像邮递信件一样通过邮局寄给被调查者,被调查者填完后再 将问卷寄回调查机构或调查者。除了寄送问卷外.随邮件还要附上一封说明 信和贴好邮票的回邮信封,信封上写好回邮地址和收信人(或收信单位), 以方便被调查者将填答好的间卷顺利寄回。
同发送问卷法相比,邮寄问卷法不受任何空间W'离和障碍的限制,同 时,还省时、省力、省钱。但是.邮寄问卷法的实施存在很多障碍因索,真 正实施后,实际效果往往也很差。它有两个突出的缺陷:一是很难找到一份 现成和完整的总体成员的姓名、地址及邮政编码名单.这导致邮寄调在的样 本往往无法抽取,问卷也不知道寄给淮。二是问卷的回收率难以保证。这是 邮寄问卷法的一个致命弱点。有许多的主、客观因家会导致被调查者放弃问 卷调查的工作,比如嫌麻烦,觉得无聊,认为与自己无关,没有时间.遗忘 等等,这些都会阻碍调查问卷寄回调查者手中。正因如此,调查研究较少采 用邮寄问卷法。
如何尽fit提高邮寄问卷法调查的回收率和资料的质最,需要调查者在实 际调查中加以探索。但有些事项必须注意,比如强调调查者身份的正式性、 非营利性,它会使被调查者确信调查的合法性和价俏.从而起到使被调查者 愿惫填答并寄回问卷的作用;封面信语气要委婉.增加被调查者合作的可能 性;还叮以用跟踪信或提醒电话帮助提高回收率。
下面是美国社会学家所进行的一项邮寄调查的回收情况(见表u一I), 通过表格可以肴出.没有跟踪催促,回收率仅为46.2%.而通过发跟踪信提醒或催促,总的回收率达到77.3%x,
除以_L儿种类型外,还有将自填问卷法与邮寄问卷法相结合的发送方 式,比如把问卷邮寄到被调夜者家中,然后再派调查员登门回收间卷,以便 检查问卷是否填答完整。当然也可以倒过来进行。由调查员将问卷逐一送到 被调查者家中.或者集中发送到被调查者手中,说明事项,并请被调查者填 答完毕后自行将问卷寄回研究单位或研究者。
总之,当调布人员前去发送或取回问卷,或两者兼具时,问卷的完成率 都比单纯地邮寄问卷高得多。
(二)白填ICJ卷法的特点
I.自填问卷法的主要优点。
首先,这种方法节省时JhJ、费用和人力。自填问卷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 内同时调查很多人,而且不用调查员逐个访问和交谈.既省时又右力,如果 采用邮寄的方式,还不受地域范圈的限制。
其次,匿名性较强。一般人们对个人隐私、社会禁忌等话题存在心理上 的敏感性。常常不愿意对陌生的调查者暴鹉个人真实想法。而自填问卷法是 匿名调查,通常不要求被调查者署名.填写时调查人员可以不在场,由被调 查者独自进行填答,所以能减轻被调查者的心理压力,便于收集到客观真实 的资料。
再次。可以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自项问卷法采用的是统一设计和印制 的问卷,问卷的内容和!可题的设置是完全一样的.每一个被调查者问答和填 写的问题都完全相同。同时,调查员不在调查现场,也在一定程度上排除T
调在人员的提示或提问给调查者带来的主观影响.避免了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某些偏误
自填问卷法的主要缺点。
第一,自填问卷法的适用范围受被调查者文化水平的限制。问卷的填答 首先要求被调查者要能读懂、看懂问卷内容,能够领会、理解间题及答案的 含义.并正确掌握问卷的填答方式。因此,采用自填问卷法调查一些文化程 度较低的群体,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二,难以保证问卷的回收率。由于自填问卷法完全受制于被调查者, 所以.被调查者对调查的兴趣、态度、责任心等主观因家,以及时间、精 力、能力等一些客观因素都会影响其完成问卷的填答工作,从而影响问卷的 有效回收率。
第三.无法完全保证调查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通常情况下,调查员 与被调查者是隔离的,调查人员不能控制被调查者填答问卷的环境,被调查 者理解不清楚的问题,无法及时向调查员询问,因此,时常会发生错答、误 答、缺答的情况,影响问卷调查资料的质最。另外,调查者无法控制被调查 者内心的真实状态,问卷的填答是否真实完全取决于被调查者对调查的认真 度和信任度。
二、结构访问法
结构式访问又称标准化访问,它通常采用事先统一设计、有一定结构的 问卷进行访问。访问对象的选取、访问过程等都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 法。无论是当面还是在电话里,访问中所有访问员要严格按照间卷上的问题 发问,不能随意对问题作解释.当被调查者不清楚时,只能孟复一沮问题或 按统一口径来解释。
根据访间员与被调查者接触的具体形式,结构式访问又分为当面访问与 电话访问。当面访问法是一种以口头语言为中介.访问员与被调查者面对面 进行交往和互动的过程。电话访问的沟通中介与其相似,但是不与被调查者 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因此,也就造成二者的一些区别:当面访问中,访问员 可以从对方的语言和表悄、动作的对比中判断被调查者所提供资料的真实 性;而在电话访问中,访问员则完全依靠听觉分辨资料的可靠性。另外,电 话访问中虽然避免了访问员本人的表情、手势、动作等非语言沟通因素对被 调查者的影响,但访问员的语调、口气对被调查者的影响作用要大于当面访 间法。
由于结构访问法在第卜章有详细论述.故这里只做简单介绍。
出自中山大学自考网站http://www.zdzkwz.com/zkzx/270.html 禁止转载
30时用;r3、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