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读者一目了然,重点是什么,时政要点是什么。要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至于五个W,是新闻的基本原素了。
写四篇时事短评
时事短评1: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我国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环境形势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和资源形势。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有利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
当前,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依法治国方略,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鼓励科技创新,开发绿色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号召全民参与节能减排活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中学生要不断提高资源意识和环境忧患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性。
积极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提倡绿色消费,节约能源使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作贡献。
时事短评2—— 回眸60周年话辉煌 范文:我为祖国骄傲,我与祖国奋进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弹指一挥间,半个世纪过去,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60华诞的光辉日子。
我们真正地感到了祖国的强大,同时又感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我们的祖国正在改革开放的阳光下活力迸射、向着繁荣富强快步地迈进。
取得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说明社会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说明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说明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正确性。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为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必须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今后我们要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自己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争做改革开放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时事短评3:聚焦中国,走近世博 范文:世界博览上海,上海展望世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果。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是展示国家形象的舞台。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有利于展示中华民族5千年的灿烂文明和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将极大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有助于加强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与合作,是一次世界人民大团圆的盛会。
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合作的盛会。
办好上海世博会对于我们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推动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青少年应该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先进科学技术。
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艰苦创业精神。
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
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全球观念,树立平等参与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和竞争能力。
时事评论4--- 学习先驱话成才 范文:科教兴国,任重道远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育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事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
因此,我国必须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为此我们必须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
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
求新闻评论的范文5篇
1、中国是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但其实这一项技术已经没有含金量了。
别人都做过一遍的东西,再做有什么意义吗?我们为什么要航天,不是为了探索宇宙吗?而实际上通过别的国家的研究成果,我们对宇宙的了解已经超出绕着地球转几圈了,而这次神六发射,带北京学生的作文什么的,又有什么科研价值呢? 2、中国的实力,真的负担得起研究航天技术吗?在大家看得到看不到的地方,有多少人因为贫穷而冻饿致死,有多少病人明明可以康复却无钱看病,有多少孤儿流离失所,又有多少孩子上不起学?与此同时,国家却在花大把大把的金钱用在研究航天上,这对老百姓有何益处呢?那国家既然钱多得无处用,可不可以多为人民着想,给大家多一些社会福利,让为国家发展真正做出最大贡献的人,能得到稍微安定舒适一些的生活呢? 3、最后,可能大家因为“神六”的发射而十分欣喜,觉得这是中国富强的标志,中国扬眉吐气了,云云。
但我要说的是,为什么大家都只字不提我上面所提的问题呢?我知道这么说很偏激,但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以“神六”发射为代表的此类“面子上好看”的形象工程,是否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某些人乃至中国国民的虚荣心呢?中国表面上与发达国家都相差无几了,然而实际上,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
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正视这些差距,从而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呢?相反地,我们却总有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总以为自己国家是“天朝”,不甘心落后为第三世界,于是做出种种假象,仿佛我们真的是一个世界强国,如南极科考,如神六发射。
实际上,这对国家真的有好处吗? 以上只是个人愚见,有许多不妥当之处,毕竟本人只是个初中学生,思想还非常幼稚…… 战争中取胜或起到威慑力主要是靠重工业,咱们重工业又不太好,出口都主要靠技术含量低、利润薄、全靠劳动力廉价赢得市场地位的轻工业,相比之下,国家还不如多投点钱多培养几个高级技师呢! 我只是觉得没意义啦!就像我没有必要去数自己的头发。
...
新闻评论范文,越快越好!
1。
自主性。
新闻界自主选择报道或者揭露目标,自主进行调查活动。
不是依赖当局发表的材料写报道,而是记者亲自进行调查,逼近真相。
也不是像独家新闻那样只依靠单个的材料,而是通过彻底的调查采访,揭示事件的整体的情况。
2。
新闻性。
目标的选择是当前读者最关心的问题。
3.科学性。
它的威力与魅力建立在扎扎实实、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上。
4,费时、费力、篇幅长、分量重的深度报道。
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编辑本段]新闻报道的格式 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而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
一种是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倒金字塔”式,这种格式由于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于是得到了普遍的模仿,现在中国的很多都市报所使用的都是这种格式。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 首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
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
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另一种是一个中外结合体——新华体。
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 首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
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消息报道的格式。
标题对于新闻报道很重要,甚至都出现了一个标题就是一条报道的情况。
因而,标题要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把最吸引人的地方体现出来,同时要简洁。
如果需要可以在主标题前加上引题,在其后加上副题。
如果要写作比较长篇的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就要注意在文中按照事件叙述明晰的需要,适当加一些小的标题,以概括一个部分的内容,便于受众阅读(针对印刷媒体而言)。
补充一点,最近很流行一种叫做“华尔街日报体”(DEE)的格式,这个格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文首特写新闻事件中的一个“镜头”,一般是以一个人的言行为主,从而引出整个的新闻报道,比如央行关于房贷要加息的消息,新闻报道就可以从一个普通市民的住房贷款行为写起,比较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华尔街日报体”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主要适用于非事件类题材的叙述。
其基本特征是,首先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开头,然后再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体部分,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再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身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
①这种写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扩展,感性、生动,符合读者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颇受读者青睐。
“华尔街日报体”在结构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第二部分,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眼前;第三部分,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
“华尔街日报体”的特点: 1、故事化 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看,受众阅读除了求知层面的需求外,还有消遣和娱乐的需求。
“华尔街日报体”借鉴了文学写作中的故事描绘手法,能把枯燥、干瘪、索然无味的硬新闻变得生动活泼、通俗有趣。
故事性增强了新闻的趣味性、可读性。
“华体”一般在文章的开头展示涉及到的典型人物或故事,通过气氛的渲染,将人带入新闻,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些人物或现场的描写实际上就像电视新闻的新闻画面一样可视。
2、人文关怀。
“华体”叙述路径客观上要求寻找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个案,强调人物故事,个案命运的重要性。
任何一则报道,总要涉及和影响或将影响一些人。
人是构成新闻事件的主体,新闻报道说到底,是报道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变化。
人和人的生活对读者来说,具有最高的心理上的接近性。
新闻报道里有了人,有了他们的动作、语言和与感情,生活状态的报道,很容易唤起读者的兴趣。
3、贴近性。
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是指要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时间、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
接近的因素越强,读者阅读的愿望也就...
时事政治论文范文
(如何看待农民工返乡潮时政论文 )最近一段时间,令人关注的是农民工返乡的新闻。
据安徽媒体11月30日的消息,该省已有40万农民工提前返乡,占外出务工农民工总数的3.6%。
这是继劳务输出大省江西之后,又一个能具体报出返乡农民工确切数字的省份。
此前,江西省的相关报告称,该省共有30万农民工返乡。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有关企业倒闭、农民工返乡的传言不绝于耳,但是,很多传言中的数字很快又遭到质疑。
这提醒我们,应对金融危机,最基础、最迫切的工作是掌握准确的、动态的信息,以备决策部门提出相应对策。
当然,农民工分散而流动性较强,信息搜集有相当难度,稍有滞后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地方政府应该密切关注相关动态。
江西、安徽两省能及时掌握较确切的信息,实属难能可贵。
提及“农民工返乡”,许多报道多呈紧张情绪。
然而,值得分析的是,大批农民工提前返乡,虽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事,但具体情况却需分别对待。
从产业布局来看。
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向来就是产业状况的风向标。
改革开放30年,大批农村劳动力向东南沿海转移,是因为珠三角、长三角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兴起。
而现在,在人民币升值、汇率变动、金融危机等因素的作用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挤压,一些企业关停并转在所难免。
在这样的前提下,歇业的农民工返回家乡,不失为一种选择。
可以说,这一次劳动力的返乡休养,或许就是为下一次产业的升级积蓄能量,当然前提是相关地方和部门能积极引导,及早制定培训计划。
从农民工的实际情况看。
据分析,提前返乡的农民工有几种情况:一是认为当前在城里呆着收入不高,与城市生活相比,回乡生活的成本可能更低,无奈只好回家等待机会。
二是国家一系列政策对农村的倾斜,让他们感觉在家乡也可能存在发展的机会。
从实际看,这两种情况也不无道理。
农民工从农村向沿海转移,是基于一个前提:城市有足够的就业空间。
如果这个就业的空间缩小或是投入产出比不合算了,农民工自然有权作出去留的决定。
劳动力的使用随产业的波动而波动,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
只是这样一个波动来得太突然,我们一时还不能适应。
在经历了长时间、大规模农民工由西向东的转移,不久前才遇上“用工荒”,当这一难题尚未解决之时,我们又猝不及防地要面对大量农民工下岗返乡潮。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虽然看似深不可测并难以驾驭,其实仍有迹可循。
返乡潮的提前出现,不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经济转向的讯号,更是一个需要直接面对并解决的现实经济现象——事实上,我们早就该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了,现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 大批农民工返乡,让我们得以再次思考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富余劳动力如何使用,并进行新的探索。
各地各部门已经开始行动了。
江西、安徽、湖北等地引导农民工到省内企业工作,并进行培训;教育部也发出通知,让职业学校培训返乡农民工。
这些应对的措施都是积极的。
如果行之有效,不失为转“危”为“机”的新契机。
新闻的格式怎么写?
1.标题2.导语(副标题):是一句话或一段话,是新闻当中最有价值最核心的事实概括3.主体:是对导语的展开补充4.背景:是新闻的历史情况和坏境条件5.结语:是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具有启发与激励性的语言 需要注意事项:①精心拟定标题。
标题要能准确地反映消息报道的主要事实和中心意思,给人以启示。
标题要力求简洁、概括、凝炼,以精炼的文字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使人一目了然。
②导语明确。
要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写出消息的主要事实,一般告诉读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单位)、什么事以及事情的经过或结果。
③主体部分要具体充实,用事实说话,不能虚构或夸张。
消息的记叙不要求详尽地展开事件的情节或细节,只是简明扼要、精炼概括地记叙事实的轮廓和梗概。
主体部分还必须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内容充实、生动形象。
④有时可根据情况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
...
新闻稿格式及范文
新闻稿格式特写的特点(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3.新闻特写的种类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4.新闻特写的写作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
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第五,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第六,要运用较多的描绘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构,更不能合理想象。
新闻特写的范文时代需要最可爱的人——记著名 作家魏巍同李国安会见xxx一双写英雄的手和一双紧握钻杆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28日下午,76岁的老作家魏巍在他的寓所会见了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模范团长”李国安。
老作家握着李国安的手高兴地说:“你的事迹我都看了,很感人。
你是改革开放年代的英雄,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人向钱看,有人说空话,你是无私奉献,为老百姓办实事,扎着‘钢围腰’一步一个脚印,走的是新的万里长征。
我们的时代需要你这样最可爱的人。
”“老首长,我从小就读了您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是在志愿军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想起了老前辈,想起了舍生忘死的志愿军英雄。
”李国安崇敬地对魏老说。
看着挂满军功章的李国安,魏老若有所思。
一会儿,他感慨地说:“6年前,我的一个老朋友也坐在你这个位置,他叫李玉安,是‘活烈士’,是战争年代的英雄;你叫李国安,是和平时期的英雄。
你们都是英雄,是两个时代的英雄。
你们都在实践我军的宗旨,都是最可爱的人。
”李国安说:“谢谢老前辈的鼓励,我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谦虚谨慎,为人民办更多的实事,为人民再立新功。
”离别时,魏老将自己撰写的们《地球的红飘带》一书和一幅亲笔题词交给李国安,上面写着:“李国安同志:你是和平建设年代最可爱的人。
”
写新闻的格式
新闻稿格式特写的特点(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3.新闻特写的种类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4.新闻特写的写作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
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第五,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第六,要运用较多的描绘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构,更不能合理想象。
新闻特写的范文时代需要最可爱的人— —记著名 作家魏巍同李国安会见xxx一双写英雄的手和一双紧握钻杆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28日下午,76岁的老作家魏巍在他的寓所会见了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模范团长”李国安。
老作家握着李国安的手高兴地说:“你的事迹我都看了,很感人。
你是改革开放年代的英雄,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人向钱看,有人说空话,你是无私奉献,为老百姓办实事,扎着‘钢围腰’一步一个脚印,走的是新的万里长征。
我们的时代需要你这样最可爱的人。
”“老首长,我从小就读了您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是在志愿军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想起了老前辈,想起了舍生忘死的志愿军英雄。
”李国安崇敬地对魏老说。
看着挂满军功章的李国安,魏老若有所思。
一会儿,他感慨地说:“6年前,我的一个老朋友也坐在你这个位置,他叫李玉安,是‘活烈士’,是战争年代的英雄;你叫李国安,是和平时期的英雄。
你们都是英雄,是两个时代的英雄。
你们都在实践我军的宗旨,都是最可爱的人。
”李国安说:“谢谢老前辈的鼓励,我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谦虚谨慎,为人民办更多的实事,为人民再立新功。
”离别时,魏老将自己撰写的们《地球的红飘带》一书和一幅亲笔题词交给李国安,上面写着:“李国安同志:你是和平建设年代最可爱的人。
”
时事评论如何写
第一条是时效性。
时效是对整个新闻传播来说的。
从新闻评论的传播来看,时评的时效性要求应该更高、更严一些,毋宁说常常是到了苛求的程度。
例如嘉兴日报对其开创的“嘉兴时评”的要求是在新闻一线“第一时间发表评论”。
新华社的许多“新华时评”也大都是随新闻事件或新闻报道而随时播发的,有的甚至还会早于新闻报道播发,以抢占舆论引导的制高点。
总之,就是要求能及时、随时、即时发表评论。
第二条是针对性。
就是所论何来?是冲着什么来的?是否有的放矢的问题。
新华社对“新华时评”的要求是“缘事而发”“抓住新闻事件,紧扣时代脉搏”“针对性强”。
人民日报对“人民时评”的追求是“紧密关注事实”“让评论与新闻如影随形”,都是说的时评要见事见物,不能无的放矢、无病呻吟,放空枪、打乱炮。
第三条是战斗性。
这是时评从一产生就与生俱来的传统,它来自于报纸设立的监督政府的功能,来自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报刊论战的特色,甚至来自于时评初创时曾经有过的别名“短批评” (1896年6月26日创刊于上海的《苏报》)和“批评”(1907年4月2日创刊于上海的《神州日报》)等。
就是说时评因为 本质上含有的批评甚至批判的意味和功能在里面,就总是免不了要批评、批判甚至骂人的。
骂什么人?当然是一骂贪渎腐败者,二骂为富不仁者。
正是时评的战斗性要求,才使得它可以体现出 “尖锐泼辣”的特点。
第四条是简捷性。
因为时评的特点有“简洁明快、短小精悍”,是匕首和投枪似的文体,又由于时评对时效性的苛刻要求,是短兵相接的快速肉搏,所以不能也无法走“漫长”的路线,只能要求以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尽可能深刻的思想,传达成熟的意见,传播正确的观点。
时事政治2013演讲稿范文(越近越好,可以是国内外大事,或浙江省发...
铁路改革谈路是现代交通和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一个国家经济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
近年中国铁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不因原铁道部长刘倒台、高铁事故而前功尽弃。
快速发展的中国高铁在国际上有引领性作用。
中国铁路作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大企业和主动脉的领头羊,要不要改革?怎样改革?这是一个关系国家政体的热门话题。
集国防建设和人财物大流动却又让利于民于一身的中国铁路,已经体现了国家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有机统一,证明这样的管理体制已经具有合理性。
按辩证法家黑格尔的说法,凡是合理的都是注定要成为现实的,而现在本已合理且都是现实的利国利民的铁路管理体制,难道也要改成不合理、不现实才能让某些人、某些利益集团、某些国家感到满意吗?中国铁路是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巩固国防的定海神针,是维持国家统一的筋骨,也是各方利益窥视的焦点。
中国铁路应该永远是人民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