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有多远,就有多少种 1、反思教法,看教法是否适合学生。 2、反思学法,看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3、反思对教材的挖掘深度,看适度是否恰当 4、反思是否因材施教,看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否在雪中过程中都有所收获。 5、反思课堂达标度,看是否完成了当堂教学任务。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
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
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
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
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
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
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
“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
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
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教学诊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
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交流对话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
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
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案例研究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
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
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价格的5/7,椅子的价格是多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多种方法算出了椅子的价格为20元。
正当教师准备小结时,有学生提出椅子的价格可能是10元、5元……这时,教师不耐烦地用“别瞎猜”打断了学生的思路。
课后学生说,假如一张桌子配两张椅子或三四张椅子,那么,椅子的价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
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观摩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
在观摩中,教师应...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本学期的四年级数学更换了新教材,与以往的内容相比虽然变化不是很大,但是编排体系都有不小的整理,本学期我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并且依据河北省教学评估细则的要求对本学期地教学工作进行了周密的计划。
根据新大纲的教学要求,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细节的教育,加强了双基的训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加强口算的学习。
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对于笔算也是提高和帮助。
二.加强乘、除数的三位数的乘、除法笔算。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除数是二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
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好,特别是除法,甚至个别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会。
因此,在教学之外,我让学生天天练几道计算题。
计算题中还包括简便计算,学生的渐变计算能力更是差,特别是乘法分配律。
三.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但对于这个班的情况,更是特别,绝大部分学生的应用题的理解能力都差。
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四.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
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能力。
总体来说,四年级的数学教学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收获。
...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不知道这位朋友是要找具体哪一课的反思还是总结,我介绍给你一个网站你可以上里面自己查询一下,有一千多篇呢,自己找找。
http://www.zgshuxue.com/Article/fs/sxfs/Index.htm如果你要找总结性的反思我现在就给你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本人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多年,一直以来我都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对孩子富有爱心,对工作认真负责 。
几十年的工作使我也在教学中累积了一些经验,并做了如下反思: 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
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
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
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
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比,谁抓的多。
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谁的多,多多少吗?这时候学生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并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的实践探究活动,可使学生明理动情。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提问: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围一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不同。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
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例如:在教学完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后,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各种用品创办小小商店,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购物活动。
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现在教学的例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变成了各种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等事例;像这样,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层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就变得生动有趣。
我们教师运用起这样好玩的教材教学,自己都能感到特别兴趣。
教学《元、角、分》,我就结合实际让他们去发表他们的意见,在解决自身的数学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实际问题。
这时的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掌握知识”,而是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教学意义已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了。
在分类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应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试着分一分,和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结果许多孩子们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们除了按年龄,按性别,有的还按衣着分、按发型分,按面部表情分。
说明了这样的教材设计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亲切的数学问题,使他们乐于接收。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生活。
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
在《位置》中,教学完前后、上下、左右时,我出现了”去火车站”一题,请学生们试着用方位名词告诉叔叔去火车站的路,当一当小小导行员。
许多孩子跃跃欲试,不仅说得很详细,还给了建议走哪条路比较近?可见孩子们是非常乐意展现自我的。
数学课其实是思维训练的场所。
老一辈人常常认为数学学得好的人往往比较聪明,这并不无道理。
因为数学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任,一套好的数学教材不在于它的封面设计得多么美丽,也不在于设计得多么新颖,关键是是否能给学生们广阔的思维训练空间。
在加减法(一)5的加减法一课中,小鸡吃米的数学故事是这样设计的:5只小鸡吃米,有两个盘子都装有米,同学们猜猜看,小鸡吃米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和以往的教材”5可以分成几和几”相比,无疑前者给了学生一个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与教材的新思想靠拢,在上《前后》一课时,我让学生们装扮成不同的小动物,依次是小熊、乌龟、公鸡、兔子、大象、小狗。
请他们说说大象现在排在第几?如果我想让大象排在第二,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当然学生们的方法不一定都很好,但是实现了数学课的价值,进行了思维的锻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在新教材中,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有的学生发现了5+8其实用8+5来想更好,把5拿来分成2和3;有的学生认为刚学了9+5=用它来推算出结果更简单;更有学生掰起手指头一手比8,一手比5,重叠的是3,那就是13。
在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些...
如何写数学教学反思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的。
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收到保护和激励。
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教学反思怎么写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生活的抽身反省与自我观察。
通过这近几年的备课,上课的前后比较,我认识到课前备课固然重要,课后反思更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实践的信息,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我总结了一下自己教学反思的几点体会:第一 对“情景创设”的反思:教完每节课后,对教学情景创设进行回顾总结,考虑所创设的情景是否真的让学生感受到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是否与上课内容相符,在引入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和谐之处,同时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努力修正下次课的情景创设,并及时改进教案。
第二 对“上课效果”的反思:备课的最终目的是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一节课下来,我们应认真从每一位学生的上课表情、课堂作业、回答问题、板演以及我们自己的课堂观察等环节反思本节课的实际效果如何。
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效果好就可以积累经验,效果差可以及时找出原因,并在教案的反思一栏中作好详细的记载以便及时修正。
第三 对“教法学法”的反思:上完一节课,静心沉思,摸索出其中的某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思维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四 对“评价体系”的反思:每堂课后认真思考一下本节课的评价内容是否更多地指向有价值的数学任务、数学活动;评价的方式是否多样、是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的主题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因材施教等等。
第五 对“疏漏之处”的反思: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在所难免,如教学内容安排欠妥,教学方法设计不当,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式单调等等。
课后进行这样的反思,及时客观的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失误,并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正确的面对这些问题,做好及时查漏补缺工作,我相信这样做,课堂一定会越来越来完美。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论文
不知道这位朋友是要找具体哪一课的反思还是总结,我介绍给你一个网站你可以上里面自己查询一下,有一千多篇呢,自己找找。
http://www.zgshuxue.com/Article/fs/sxfs/Index.htm如果你要找总结性的反思我现在就给你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本人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多年,一直以来我都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对孩子富有爱心,对工作认真负责 。
几十年的工作使我也在教学中累积了一些经验,并做了如下反思: 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
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
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
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
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比,谁抓的多。
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谁的多,多多少吗?这时候学生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并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的实践探究活动,可使学生明理动情。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提问: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围一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不同。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
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例如:在教学完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后,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各种用品创办小小商店,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购物活动。
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现在教学的例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变成了各种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等事例;像这样,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层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就变得生动有趣。
我们教师运用起这样好玩的教材教学,自己都能感到特别兴趣。
教学《元、角、分》,我就结合实际让他们去发表他们的意见,在解决自身的数学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实际问题。
这时的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掌握知识”,而是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教学意义已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了。
在分类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应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试着分一分,和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结果许多孩子们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们除了按年龄,按性别,有的还按衣着分、按发型分,按面部表情分。
说明了这样的教材设计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亲切的数学问题,使他们乐于接收。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生活。
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
在《位置》中,教学完前后、上下、左右时,我出现了”去火车站”一题,请学生们试着用方位名词告诉叔叔去火车站的路,当一当小小导行员。
许多孩子跃跃欲试,不仅说得很详细,还给了建议走哪条路比较近?可见孩子们是非常乐意展现自我的。
数学课其实是思维训练的场所。
老一辈人常常认为数学学得好的人往往比较聪明,这并不无道理。
因为数学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任,一套好的数学教材不在于它的封面设计得多么美丽,也不在于设计得多么新颖,关键是是否能给学生们广阔的思维训练空间。
在加减法(一)5的加减法一课中,小鸡吃米的数学故事是这样设计的:5只小鸡吃米,有两个盘子都装有米,同学们猜猜看,小鸡吃米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和以往的教材”5可以分成几和几”相比,无疑前者给了学生一个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与教材的新思想靠拢,在上《前后》一课时,我让学生们装扮成不同的小动物,依次是小熊、乌龟、公鸡、兔子、大象、小狗。
请他们说说大象现在排在第几?如果我想让大象排在第二,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当然学生们的方法不一定都很好,但是实现了数学课的价值,进行了思维的锻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在新教材中,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有的学生发现了5+8其实用8+5来想更好,把5拿来分成2和3;有的学生认为刚学了9+5=用它来推算出结果更简单;更有学生掰起手指头一手比8,一手比5,重叠的是3,那就是13。
在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
小班数学认知下(认识三角形)的教学反思
仅供参考: 三角形是学生们平日里接触较多的一种图形。
所学重难点都是由学生在操作中获得的,不是由我讲出来,硬塞给学生的。
这样做,学生会主动参与学习,落到实处,效果也好。
在整个课堂里,我只是充当一个参与者、引导者。
课堂总结也是通过我的引导,由学生做出归纳,这样效果要比由老师包办好。
从这节课可以看出: 一、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感受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改变数学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过程。
学习不仅是追求一个完美的结论,它更是一种经历,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认识和学习。
“三角形的分类”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因而更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去操作,去感知,去思考、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及时进行科学评价,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而,在评价过程中,我注意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鼓励,让学生树立自我认同感,明确努力方向。
祝你开心...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
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
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
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
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
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
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
“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
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
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教学诊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
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交流对话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
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
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案例研究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
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
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价格的5/7,椅子的价格是多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多种方法算出了椅子的价格为20元。
正当教师准备小结时,有学生提出椅子的价格可能是10元、5元……这时,教师不耐烦地用“别瞎猜”打断了学生的思路。
课后学生说,假如一张桌子配两张椅子或三四张椅子,那么,椅子的价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
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观摩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
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
怎样进行数学教学反思
如何写数学教学反思一、教学理念的反思。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要彻底转变教育理念,不能让学生只会解答数学题目,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在《百分数的应用》的教学中,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
在本课的“请你选择感兴趣的百分数尝试编一个百分数应用题”中,学生卸下了书本应用题、教师思维的束缚,大胆设想、讨论,从实际效果来看,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
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点“关爱”的指导,大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浪中自由搏击,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学习的方法,有头脑、有个性、有能力的学生才能应运而生。
二、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
因此,在一节数学课结束之后,教者要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根据教学目标开发、利用学习资源,使之符合学生的经验、情趣和认知规律;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否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否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进程以及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或多媒体,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后有如下反思:一是激发学生思维,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课上我是通过提问发散性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
二是促成情感目标的落实如提问:“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公民你应该怎样去做。
”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师设计教学方案,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设计教案时,要预测学生遇到的问题,那些地方学生不容易理解,根据学生要遇到的问题,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或他人以前在讲授这一教学内容时曾遇到过那些问题,有那些经验,应该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然后进行新的教学设计。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对“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不够理解,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在教学设计时,为加深学生的理解,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进行分铅笔试验,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最后让学生在操作实验中自己得到了“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
四、教学结构的反思。
反思教学结构是否按照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划分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
根据教学过程中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各阶段有其独特的功能,既紧密联系,又互相渗透。
其次,反思教学结构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取向,是否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有效统一。
两种学习形态将认知与情感、指导与非指导、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动与受动、外部物质活动与内部意识活动、个体与群体等诸因素加以协调、平衡,从而使教学过程为一个认识与发展的过程。
五、学习过程的反思。
教学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或者导组成的。
学生不是一个标准的受体,而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也是具体独特思维的个体。
所以对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哪怕制定得尽善尽美,但在上课实施这一环节,也不可能得到百分百的体现,很多时候会因此而存在变数的。
反思也因此而成为必要。
如在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的教学中,我主要借助教材上的列表法同时结合引导学生画图的方法,再配合假设法。
充分运用了动手操作这个手段,让学生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
师生共同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列表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后问:能用图形来表示鸡兔头和腿之间的关系吗?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操作活动,但是,在画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这时候再介绍假设法就水到渠成了。
六、写好教学反思要注意的问题。
1、要有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投身于外语教学改革的大潮中。
改革本身就是一种新事物,每时每刻都有新现象、新动向、新问题。
正是在探索新生事物的来龙去脉,把握其发展态势之中,在深入探索之中,我们才能获得体验,才能感到有言可发,并在总结探索中提升出新的规律。
2、要想有所发现,还必须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底蕴。
要有精深的英语专业知识和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知识,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英语教改成果,还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新知识奠定基础,否则将很难有所为。
3、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
在上完每节课后都要进行反思,反思一节课的成败得失,并及时做好记录。
课后的反思,虽然点点滴滴,但它来自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出自于我们深刻的思考,是我们的真切感受,因而是非常珍贵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初中数学教师如何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