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9日,江苏省政府发布实施《江苏省生态河湖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生态河湖行动计划为抓手,借助河长制组织体系,建立全省统筹、河长主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的系统工作机制,将全省上下凝聚成一个拳头去逐个击破治水难题,成为江苏破解复杂水问题的新战略。
生态河湖行动计划瞄准江苏面临的水问题,提出了2020年近期目标和2030年远期目标。按照计划,3年内,将实现恢复水域面积100平方公里等一系列目标,重点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2%以上,主要河湖生态评价优良率达到70%;到2030年左右,全省重点水功能区水质全面达标,V类水体全面消除,河湖生态全面修复,防洪除涝全面达标,供水安全全面保障,精准管护全面覆盖,努力建成美丽中国的江苏样板。
马陵河是宿迁老城区贯穿南北的一条排涝河道,由于水系不畅、雨污混流,过去被称为“龙须沟”。经过多轮治理,破解“沉疴顽疾”,如今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座兼顾生态原始美和现代气息的马陵河海绵公园。这是宿迁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目标的一个缩影。通过大力实施“9696”河长制建设工程,宿迁市整治骨干河道20多条,治理17条23段黑臭水体,疏浚县乡河道485条、农村河塘3582个,该市成为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典型市”。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江苏积极打造“一河、一城、一地”河长制工作样本,水生态治理明显加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公众对水生态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幅提升。太湖水质稳中趋好,水质达标率达88.3%,同比上升5.2个百分点。各地积极推进水系联通,“一城河湖清水流”成为常态。白马湖已退圩退渔还湖14.15万亩,湖区净水面积比2010年增加一倍多。徐州将采煤塌陷地治理建设为城市湖泊湿地,潘安湖等已成为城市水景观,形成“苏北好江南”的美丽景色。
有理由相信,在河长制的推动下,江苏的江河湖泊终将回归原有的生态底色,重塑记忆中的江淮水乡。“河通水畅、江淮安澜,水清岸绿、生物多样,人水和谐、景美文昌”的美好景象,也必将呈现在江苏人民眼前。
河长制有关作文
材料:把河流水质达标责任具体落实到人。
“河长”不是目前行政序列中的官职,有人只是把它视作握有实权者挂的一个“虚衔”,因而“河长制”能否收到实效,关键要看是否有人因任上不力而被问责。
无锡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12月5日印发了市委组织部《关于对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不力实行“一票否决”的意见》,文件明文规定:“对环境污染治理不力,没有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贯彻市委、市政府太湖治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行动不迅速、措施不扎实、效果不明显的”,对责任人实施“一票否决”。
一河一策。
“河长”们上任后,纷纷着手对负责的河流进行会诊,分析污染症状,采取“一河一策”的方法,很快制定出了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等一系列措施。
在具体实施中实行了“三包”政策——领导包推进、地区包总量、部门包责任。
在这种人人有压力、大家有动力的治污体制下,河流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设立“河长制”管理保证金专户,实施“河长制”管理保证金制度。
在无锡市惠山区,每个“河长”要按每条河道个人缴纳3000元保证金的要求,在年初上缴区“河长制”管理保证金专户,同时,区财政划拨配套资金,充实到专户。
专户资金用于对“河长制”管理工作的开展、推进及奖惩。
根据“河长制”管理最终考核结果,以“水质好转、水质维持现状、水质恶化”等综合指数作为评判标准,水质好转且达到治理要求的,全额返还保证金并按缴纳保证金额度的100%进行奖励;水质不恶化且维持现状的,全额返还保证金;水质恶化的,全额扣除保证金。
以河长制提升河湖保护水平让“河长制”迎来河湖治理美好春天[开头示例]示例一“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是****所表达出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诚然,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而河长制正是源于基层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回应,旨在通过各级党政领导担任河长,依法依规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协调整合各方力量,促进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
示例二“河长制”三字在媒体上的曝光率颇高。
中央两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要求,到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
实践中诞生的这一河湖管理制度,直指当前河湖治理软肋,抓住了河湖治理的“牛鼻子”。
[结尾示例]示例一“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相信只要转变观念、明确职责、强化措施、因地制宜、强化监督、严格考核、落实追责,随着“河长制”的全面实施,定能迎来河湖治理美好春天。
示例二任何制度要想取得预期、预设的效果,最主要的还得靠执行。
“河长制”作为近年来创新的一项环保好制度,有其先进、独到之处。
不过,再美好的制度,如果仅落实于口头上、文件里,又有何用?所以,不是说只要设立河长了,河道从此就河清水洁、岸绿鱼游了,关键还要看河长们是不是真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有关《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助力“河长制、湖水制》的作文500字左右
我的家乡在益阳,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小城市,这里有一条资江河,她发源于广西经过益阳安化山区流入益阳,是益阳人民的母亲河。
听奶奶说,资江河面很宽,非常清澈,鱼虾在河里自在地游来游去,因为姿江水产丰富,鱼虾肥美,所以河边经常有垂钓的人,希望满载而归,美餐一顿。
可我所看见的资江河跟奶奶描述的可不一样,现在的资江河一年到头都是浑浊的,河面上四处漂散着很多垃圾,各种颜色的塑料袋,还经常会有厚厚的油漂浮在水面,散发出阵阵臭味,显得非常恶心。
还有一年到头挖沙的船在那里挖沙,吵闹不堪,肆意破坏着河床。
我爷爷是个钓鱼爱好者,可是他从来不会去资江钓鱼,因为随着人们随意地往河里排放工业、生活污水,一袋袋,一箱箱白色垃圾导致水质急剧恶化,同时一些非法渔民电鱼,炸鱼、用剧毒农药毒死鱼虾,使河里生物锐减,而这些生物本来就为净水去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爷爷说现在一来钓不到什么鱼,就算是钓上来了鱼,不好吃还不敢吃呢。
妈妈引用了网上的一首顺口溜为我描述母亲河污染状况: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人畜受害。
听了这些我感到非常痛心,为了我们的母亲河,请停止对它的破坏吧,大家行动起来,不要在河里乱扔垃圾,排放污水,破坏河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让母亲河资江重新恢复她往日的美丽。
谁有关于河长制的演讲稿?500字左右,感激不尽
“河长制”由江苏省无锡市首创。
它是在太湖蓝藻暴发后,无锡市委、市政府自加压力的举措,所针对的是无锡市水污染严重、河道长时间没有清淤整治、企业违法排污、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现象。
2007年8月23日,无锡市委办公室和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无锡市河(湖、库、荡、氿)断面水质控制目标及考核办法(试行)》。
在下达的这份文件中明确指出:将河流断面水质的检测结果“纳入各市(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内容”,“各市(县)、区不按期报告或拒报、谎报水质检测结果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这份文件的出台,被认为是无锡推行“河长制”的起源。
自此,无锡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了64条河流的“河长”,真正把各项治污措施落实到位。
2008年,江苏省政府决定在太湖流域借鉴和推广无锡首创的“河长制”。
之后,江苏全省15条主要入湖河流已全面实行“双河长制”。
每条河由省、市两级领导共同担任“河长”,“双河长”分工合作,协调解决太湖和河道治理的重任,一些地方还设立了市、县、镇、村的四级“河长”管理体系,这些自上而下、大大小小的“河长”实现了对区域内河流的“无缝覆盖”,强化了对入湖河道水质达标的责任。
淮河流域、滇池流域的一些省市也纷纷设立“河长”,由这些地方的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分别承包一条河,担任“河长”,负责督办截污治污。
河长制工作手册有木有范本,具体内容是什么谢谢
有两种:1.可参考《惠城区河长工作手册》编写该手册由知河篇、体系篇、职责篇、任务篇、制度篇共5部分内容组成,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回答了河长制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让区、镇、村三级河长在了解辖区内主要河湖基本情况的同时,也明白河长肩负的职责任务和需要落实的具体工作。
另外,相关河长联系电话等内容也在其中,除了对全域“河长制”工作的具体安排做了详细的解读,从市到县、乡(镇)的三级联系方式也一目了然地公布在其中2.可参考2017年10月出的《河长制工作手册》分河长篇、知河篇、巡河篇、治河篇、制度篇五个部分,内容包括河长制的背景介绍,河长需要了解的河湖水情基础知识,"一事一办"巡河发现的问题处置,"一河一策"如何进行河湖治理,以及江苏河长制相关法规制度等。
书为问答式,配有图表插图、相关法律名录及处置流程图。
河长在具体工作中遇到问题、可通过目录索引、直接查找相关答案倾心写这么多,还望采纳啦哈哈...
河长制的介绍
“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
“河长制”是从河流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所衍生出来的水污染治理制度,目的是为了保证河流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河清水洁、岸绿鱼游的良好生态环境。
通过河长制,让本来无人愿管、被肆意污染的河流,变成悬在“河长”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中国“水危机”严峻的当下,似乎是一个催生河清水绿的可行制度。
河长制有关论文发什么期刊
推荐《山东水利》,包发表,简介和投稿要求如下: 《山东水利》的前身是1978年12月由山东省水利厅主办的《山东水利科技》及1993年8月创刊的山东省水利厅机关刊物《鲁水纵横》。
1999年,经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山东省科技厅批准,山东省水利厅在整合《山东水利科技》与《鲁水纵横》资源的基础上,主办创刊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指导类科技期刊《山东水利》。
在办刊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改革,从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突出个性特色,做好选题策划,以期刊为平台,成功举办活动,做好专题、专辑出版等方面,使杂志的质量不断提高,扩大其影响力,有力地促进了山东水利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
什么是河长制
1983年,中国还有大约5万条河流。
2013年,根据中国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其中的2.8万条河流不见了。
2016年10月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
河长制的目的在于通过制度的方式,责任到人(首长负责,部门共治),强化监督,多方联动,公众参与,最终实现水清、岸绿、景美、宜居,也就是说每条河都有人负责,污染了就找他。
河长制是什么意思
河长制,即由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
河长制是从河流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所衍生出来的水污染治理制度,目的是为了保证河流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河清水洁、岸绿鱼游的良好生态环境。
通过河长制,让本来无人愿管、被肆意污染的河流,变成悬在河长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中国水危机严峻的当下,催生河清水绿的可行制度。
作用:传达地方政府重视环保、强化责任的鲜明态度。
尽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但从实践来看,许多地方政府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打了折扣。
推行“河长制”,表明环保问责不再是空头口号。
有效调动地方政府履行环境监管职责的执政能力。
让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环保,有利于统筹协调各部门力量,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保护环境,方便各级地方领导直接进行环保决策和管理。
水质达标攻坚战全面打响,河流断面水质明显改善。
以无锡为例,全面覆盖无锡行政区划的79个考核断面达标率从“河长制”实施之初的53.2%上升至2008年3月的71.1%,可谓“河长上岗,水质变样”。
河长制作文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是****所表达出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诚然,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而河长制正是源于基层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回应,旨在通过各级党政领导担任河长,依法依规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协调整合各方力量,促进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
河长制的面临问题
2008年9月3日,无锡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关于全面建立“河(湖、库、荡、氿)长制” 全面加强河(湖、库、荡、氿)综合整治和管理的决定》。
这项《决定》,对探索性实践了近一年的“河长制”管理工作作出了明确规范,从组织架构、目标责任、措施手段、责任追究等多个层面提出了系统要求。
可以说,以《决定》的出台为标志,在全国首创的“河长制”真正从“试水”走向了成熟。
它在云南、河南、河北,以及整个太湖流域的借鉴推行,足以证明无锡市的这项探索是符合当前中国流域治理现状、适应当前城乡行政管理体制的有效之举。
解读一:“河长制”明确了地方党政领导对环境质量负总责的要求,对环境保护的职能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的审视 长期以来,对环境质量的指责或肯定,很大程度上是针对环保部门的。
但在事实上,环保部门由于行政权限、技术手段、人员配备等限制,对于涉及环境的各方面掌控、调度往往力不从心。
环境问题尤其是水环境问题,牵涉领域众多,可谓包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河长制”的出现,把地方党政领导推到了第一责任人的位置,其目的在于通过各级行政力量的协调、调度,有力有效地管理关乎水污染的各个层面。
《决定》明确,“河长”作为“河长制”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所负责河道(含所分工包片地区)的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和断面水质达标负领导责任,牵头组织所管河道综合整治方案的制定、论证和实施,强化横向协调、落实长效管理,对断面水质达标负首要责任。
按照这一定义,目前全市建立了市、市(县)区、镇(街道、园区)三级“河长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至村委会、社居委也必须建立工作小组。
《决定》提出,“河道水质的考核得分是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考核得分靠后,且所属河道水质恶化的责任人,严格实行‘一票否决’”。
解读二:“河长制”最大程度整合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执行力,弥补了早先“多头治水”的不足,真正形成全社会治水的良好氛围 客观地说,在环境问题上,“人人都是排污者”,但长期以来,我们却并没有树立“人人都是治污者”的理念。
旁观、指责、讽刺、挖苦一度成为不良的社会风气。
这种风气不仅存在于社会普通群众中,也存在于政府部门之间,谈到水臭了、河黑了,眼睛更多地看向环保、市政、水利等部门,对自身的追问却很少。
“河长制”力求改变这种风气。
从现有组织架构来看,纵向从市委书记、市长开始,“系在一根绳上”的还有区委书记、区长,镇党委书记、镇长,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大大小小担任全市各级“河长”的干部人数近2000名;横向从市委、市政府开始,发改、经贸、财政、规划、建设、国土、城管、工商、公安等12个部门都各有分工、各具使命,谁都不能在水环境治理上缺位。
这个办法,最大程度整合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力量,弥补了早先“多头治水”的弊端,使治水网络密而不漏,任何一个环节上都有部门、有专人负责。
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治水“生态链”,使每个部门都不敢玩忽职守,提高了水环境治理的行政效能。
随着“河长制”的层层推进,社会力量也被带动起来。
最明显的是产业结构调整,沿河、沿湖的企业不得不放弃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超标排污企业被关停,有环保自觉的企业家开始寻求清洁生产方式,循环经济得到发展。
“河长制”也壮大了民间治水的信心和决心,机关干部、党团员、青年学生中宣传环保的积极性高涨,家庭妇女也广泛参与,全市水环境治理的氛围空前良好。
解读三:“河长制”提出了全市河道治理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措施,并在九大行政板块中形成你追我赶的竞赛氛围,树立了“上下游共同治理”、“标本兼治”的科学态度 目前,全市城乡已实现“河长制”全覆盖,纳入管理的河道从最初的64条扩大到815条。
815条河道中,省级河道3条、市级河道25条、县区级河道84条,另有703条是镇级河道。
《决定》提出了全市“河长制”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大体上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08年底,省、市级河道基本消除黑臭现象;第二步,到2010年,彻底消除河道黑臭现象;第三步,到2012年,全面完成全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确保水质持续改善。
“河长制”虽按照行政交界面划分并落实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治水责任,但水是活水,一条河的治理需要上下游共同配合。
《决定》提出的目标,既对各市(县)区的治水吹响了“竞技”口哨,又对各市(县)区上下游联动、协调配合提出了要求。
事实上,面对这样的目标任务,各市(县)区没有一家敢在治水大业上“拖后腿”,标本兼治,不玩花架子成为各地干部的自觉意识。
按照《决定》要求,各地要对辖区内“河长制”河道造册建档,做好数字、文字、图像等全面记录,并因地制宜实施“一河一策”,有针对性地确定治水方案。
同时,每条河都必须切实落实截污、清淤、企业整治、河容整治、两岸绿化、环境卫生等基本措施,地方政府同步做好排污总量控制、环境卫生监管、船舶污染治理等。
“河长制”的建立,为科学理性地实现和推进这些目标、措施提供了可能,如果没有这样的联动机制,水污染问题难以...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生态河湖行动计划如何助力河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