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韵学
1、发展历史:
①上古音:指周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为代表,明清学 者称之为“音” ,并把研究这一时期语音状况的学科叫做古
②中古音:指隋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明清学者称之为“今 音” ,并把研究这一时期语音状况的学科叫做今
③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音系为代
④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即北京音系)为代
2、反切:反切是一种传统的、较为科学的注音方法,也是我国古代使用得最为 广泛的音。 反切是两个汉字配合起来为另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 构成反切 的个汉字, 第一个叫做反切上字, 第二个叫做反切下, 被注音的字叫做被切 字。
3、双声、叠韵:双声,即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参差” “仿佛” “蜘蛛” ;叠, 即两个字韵母相同,如“苍茫” “蹉跎” “彷徨” 。古代连绵词是由双声叠韵 构成的。 反切, 就是运用双声叠韵理创造出来的注音方法。 即切上字与被切 字双声,反切下字与被切字叠韵。如“渴,苦曷切” ,反切上字“苦”与被切字 “渴”双,反下字“曷”与被切
4、字母:传统音韵学里,声母称为声,又叫做“纽” 、 “声纽” 。把具有双声关系 的反切上字归纳, 就可以出反切上字的类别。 每一类反切上字代表一个声 母, 从同类汉字中出一个汉字作代表, 作该声母的 标目字 。 这类标目字就字 母。 如 《广韵》 , 表示 [t]的声母反切上字有 “端” 、 “德” 、 “冬” 等, 从中选取 “端” 字作代表。这样, [t]声母就成为“端”
先提出三十字母。到了宋代,音韵学者又在此基础上增补成三十六字
(★三十六字母: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 穿床审禅、见溪群疑、影喻晓霞、
5、五音、七音:是早期音韵学著作队 声纽 进行归纳分析时所用的术语。隋唐时 已经有五音之说,五音是按照发音部把声纽分为唇、、齿、牙、喉五类。 七音,是宋代学者在五音的基础上,增了半舌音和
6、清浊:是传统音韵学中 分析 发音方法时所使用的术语。清音,指声不颤动 的辅音;浊音,指声带颤动的
7、韵:中古时期,韵以 声调 为纲,不同声调的字不同韵。在同一声调中,两个 字是否同,是根据 韵腹 和 韵尾 方面来说的,韵不计算在内。也就是说,只 要韵腹和韵尾相同,就是同韵。比“张”和“
8、韵部: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纳在一起,就成了一个韵。从这个意义上来 说,韵韵部。如《广韵》二百零六个韵,即二百零六个
9、韵目:韵部的 代表字 叫做韵目。如《广韵》中的一东、二冬、三钟、四
10、韵类:一个韵部里的字音,除韵腹和韵尾相同外,还存在着 韵头 的别。如 果在同一个韵部里再按韵头分,就成了韵类。同一韵类中的字,韵头、韵腹、 韵、声调
11、韵摄:韵摄是中古以后等韵学的一个概念。同韵的韵,韵腹、韵尾相同或
12、按韵尾进行分类,可以把韵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入声
①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韵母。如“妈 [ma]” 、 “来 [lai]” 。
②阳声韵:以鼻音 [m]、 [n]、 [η]收尾
③入声韵:以塞音 [p]、 [t]、 [k]收尾的韵母。现代普通中已经消失,但在某 些方言中还保
13、按照韵头进行分类,可以把韵分为开口呼和合口
①开口呼:韵头或韵腹不是 [u]的韵
②合口呼:韵头或韵腹是 [u]的韵母。
两者实际上的区别在于唇元与否。圆唇的为合口呼,不圆唇的为开口
14、声调:声调是汉语的特征。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又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 个声调,古代汉语中有平声、上声、去、入声四个声调。声调,最早是南北朝 时期周颙、沈约提出的。古汉语中的四声,实际上只是指调,其具体的调值, 古只有一些描述性的说明。关于对古四声的分析,还“平仄” “舒”两对 术语。 “平”中的“平” ,指的是平声; “仄”指的是上、去、入三声。 “舒促” 中的“舒” ,指的是平、上、去三声; “促”指的是入声。这两区分,均是为适 应诗歌韵文创作
15、清人陈澧在《切韵考》中,运用系联法分析归纳了《广韵》的声、韵系统。 ▲声母基本原理:“切语上字与所切字为双声,则切语上字同用者、互用者、 递用者,声
“冬,都宗切、 “当、都郎切” 。 “冬” 、 “当”都用“都”作反切上,所以, “冬” “当”声母同类,这是
“当,都郎切” 、 “都,当孤切” 。 “当” 、 “都”互作反切上字,所, “当” 、 “都” 声母同类,这是
“冬,都宗切” 、 “都,当孤切” 。 “都”作“冬”的反切上字, “当”作“都”的 反切上字,所, “冬” 、 “都” 、 “当”三者声母同类,这
▲韵母基本原理之一:“切语下字同用者、互用者、递用者,韵必同类也。 ” “东, 德红切” , “公, 古红切” 。 “东” 、 “公” 都用 “红” 作反切下字, 所以, “东”
和“公”属同一韵类,这是同用。
“公,古红切” , “红,户公切” 。 “公” 、 “红”互作反切下字,所以, “公” 、 “红” 属同一韵类,这是
“东,德红切” , “红,户公切” 。 “红”作“东”的反切下字, “公”作“红”的 反切下字,所, “东” 、 “红” 、 “公”三者属同一类,这
▲韵母基本原理之二:“反切上字同类,反切下字必不同类。 ”
“懵,莫中切” , “蒙,莫红切” 。这两个小韵都用“莫”反切上字,表明它们 是同一声类, 它们的反切下字所表的韵类必不相同。 如果它们的反切字所代 表的韵类相,那么“懵”和“蒙”就成了同音字。如果“懵”和“蒙”是同音 字,那么就没有必把它们分为两
▲补充条例:“根据 ‘又’ 音将两类反切下字系联起来的方法” 。 如 “中, 陟弓切, 又陟仲切” 。
二、格律诗
1、诗律:是格律诗(又叫“今体诗” 、 “近体诗” )格律的简称。格律诗的格包 括五个方面:句数、字数、押韵、平仄、
句数:律诗八句,绝句(又叫“律绝” )四句。超过八句为排律(又叫“长” ) 。 排律最少十句,最多可达四
字数:五律每句五个字,共 40个字。七律每句七个字,共 56个字。五绝共 20个字,七绝共 28字。排律多为五言诗,由于长短不,所以字数不定。 押韵:通常押平水韵中的平声韵。除首句入韵不限外,隔句押韵,一韵到,不 准出
平仄:平声为平,上声、去声、入声为仄。讲究平仄,是格律诗的基本特征。 基本要求是平仄相间,以使声调抑扬
★基本句式(以五言诗为例) :
(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七言诗是在五言诗前面加上相反的平仄: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
对仗:由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上相关联的句子构成的句式叫做对
三、文体
按照语言形式标准分类,可以把古代文体分为三大
(一)散文: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叫做散文。散文形式自由,没有固定 的要求,完全以根据内容的需要随意写作。、传、史书,大多于散文。按 照内容和功用标准分类,散文可分为论说文、传状
(二)韵文:押韵的文体叫做韵文。诗、词、曲、辞、赋以及颂赞、箴铭等,都 属于文。 韵文的用韵, 因文体不同而有宽严分。 一般来说, 诗、词、 曲、 辞、 赋用韵严,赞、箴铭
(三)骈体文:讲究骈偶的文章叫做骈体文。骈体文在语句方面,讲究骈(又 叫“对仗” )和“四六” ;在语音方面,讲究节奏和平仄;在用词方面,讲究用典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说文解字注》 作者:段玉裁 类型:字典成书时间:清嘉庆二十年(1815 年) 《说文解注》阐发了蕴藏于《说文解字》内的体例,使简奥的原本呈现出清晰 脉络,有利于后人学习、研究。在考求字义时,注重形、音、义的互推求,综合 分析,于许慎析义的基础上,大扩展,旁博引,所引之书达 226 种之多。所以 本书在语言学、 文字学、 词汇学、 词义等面的成就是卓著的。 凡典籍训诂 《说 文解字》有异同者,无不采集考订,故本书考辨精当之处。 段裁注《说文》 ,多 所创见,考辨精当,较之《说文解字》当然要详赡得多。这部书当然也有缺点,除 一般的封建观点外,段氏之病在于盲目尊和过于 自信 。由于盲目尊许,则在个别 方有微词外,全书中几找不出一处真批评许慎,指摘其错误的话。甚者,凡 许氏错解字形,误释义者,段往 旁征博引 ,详为之注又如 “ 也 ” 字,本与 “ 它 ” 同 字,许据小篆释为 “ 女阴 ” ,纯系无稽之说。段氏则强调说 “ 此篆阴是本义,假借为 语词 ” , “ 许在当时必有所受之 ” ,为之开脱。又由信过甚,也就难免主观武
《广雅疏证》 作者:王念孙 清朝 是一部系统整理、 阐述 《广雅》 的著作。 实际上, 《广雅疏证》乃是王念孙借《广雅》一书以畅述音、 文字 、训诂之学识的集 成作, 更是清代语言学史上成就较高的小学要籍。 《广疏证》 之篇章次序一仍 《广 雅》 , 对其训释, 逐条加以证, 内容主要有 「补正 《广雅》 文字」 、 「辨证张揖误采」 、 「纠正先儒误说」 、 「揭示 《广雅》 例」 、 「疏证 《广雅》 的训释」 、 「兼涉同源求」 、 「校正曹宪音释」 。 《广雅疏证》还有两个优点,一是考典籍,取证宏富。二是实 事求是,态度严谨。但然少不了有些缺点,一是体例不尽完,二是使用术语不 尽
《经传释词》 解释经传古籍中虚词的专著。 清代 王引之 撰。 王引之以前有刘淇所著 <助字辨略>书 , 专门讲解虚词 , 王氏似未见到。刘书著于康熙年间 , 书于嘉庆年 间 , 后于刘书 80余年。当王引之考据之学大兴, 段玉裁 、王念孙阔步于前,王引 之继承父业,加以引申,自然容易超书。刘书虽疏略,但引证下至唐宋,王书 则仅及西汉而止。 这是王书以“经传”为书名 , 不能论及“经传”以外的书的缘故 , 虽引 <战国策>及 <史记>等 , 大
《经传释词》共收虚字 160个 , 虽以单音虚词为主,但有同义虚词连用的 , 也偶 然随文论及 , 如“庸”字后,附及“庸何”、“庸安”、“讵”、“庸孰”4词 , 这是的高处。然而《经传释词》仍有缺点,一是阙漏较多 , 甚至《义述闻》论 过的, 《释词》也失载。 《经义述闻》曾论 <左传>宣公十二年“又可以为京观乎”, 证明“可”即“何”,《释词》却失载。至于“可”也用表数之约略 , 如《史记·韩 长传》 :“太后、 长公主更赐安国可直千余金。 ”王引之概因为“经传”没有这 种用法 , 因此也置而不论。二是偶有误解古处 , 其至因此断句失误 , 如二“焉” 字,《庄子·则阳篇》:“君为政,焉勿卤
本字 在汉字发展中,本字与假借字可发生转换。有两种转换 , 一种是假借 义 , 本义另造字。如“然”本义指燃烧 , 假借用作代词等 , 本义另造“燃”。 “然”是“燃”的
如“祭”本义指祭祀, 假借指地名, 后造地名字“ ” , “ ” 是后起本字。 “祭” 和“ ”处于不同的时间层次上,它们是古字与后起字的关系。
假借 分两类,一种是本无其字 , 古时候,语言中的某个“词”,本来没有 替它造字,就依照它音“ 假借 ”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 的意义。 许 慎 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是也。”例如:“难”原是鸟名,借 为“艰难”之难;“长”是长发,借为长久之;“ 久 ”是“从后灸之,借为“久 远”之久,等等。 一种是本有其字,因为某种原因
通假 互相借用。 明 文徵明 《企斋先生传》:“先生昆弟五人,首同 居,有无通假,死丧患难,惠恤惟勤,於伦谊至
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严格说, 与本无其字的假借不同, 习惯上 也通称假借。包括同音通假,如借“”为“功”,借“骏”为“峻”;双声通 假, 如借“祝”为“织”, 借“果”为“敢”; 迭韵通假, 如借“崇”为“终”, 借“革”为“勒”。古
古人在使用文字时,不用表示这个词义的本字,而借用一个与它音同或近 的字来代替, 这种现象叫做通假。 因假是以古音的相同或相近为前提, 所 以又叫“古音通假”。在通假中,替用的字叫做通字,被替用的字叫做本字, 又叫做“正字”。如:沛公旦日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史记·项羽本纪)中用 通假
引申义 :由本义推演而派生出来的意义叫申义。根据与本义关系的亲疏远 近可将引申义分为直接引申义和引申义。 直接引申是直接由本义派生出来 的意义。间接引申则本义辗转再引申(即由引申义再引申)而来的意义。 由一个词的本义引申发展出来的相关的意义。例如 “ 生 ” , <说文>:“
判断句: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 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在 古汉语 中一般不判断词“是”,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
陈述句: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包括肯定句和否定句两种句 式。陈述句
词类活用 ;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 的基本功
1、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 时,常常使用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2、 形容词 活为 动词 :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
3、 数量词 活用为 动词 :把表示某种数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
4、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其
5、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
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
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7、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
8、 意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
9、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在
10、 名词的 意动用法 :是
使动: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 宾语 含有“使
一、动词使动用法。
例 1:行仁义
怀:使??归顺。
例 2:直可惊天地,
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二、名词使动用法。
例 1:文王以百
臣:使??称臣。
例 2:先破 秦 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 》)
王:使??为王。
三、形容词使动用法。
例 1: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安:使??安。
例 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
意动:
是指 谓语动词 具有 “ 以之为何 ” 的意思, 即认为 宾语 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 意 法只限于形容词用作词和 名词 用作动词的活用, 动词 有意动用法。 一般可译为 “ 认为 ...... ”“ 以 ...... 为 ......”“ 对 ...... 感到 ......” 等。 使动用法 是 主语 使宾 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 而意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 (或以为) 宾语具 有 谓语 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
名词用作意动, 是把它后面
例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伤仲永》
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 意动词 。 “ 宾客其父 ” 是动宾结构,意为 “ 以宾客之礼待其父 ” 。
例 2:父利其然也。 —— 《伤仲永》
利:是名词活用作 意动词 。 “
例 3:侣鱼虾
侣,友:名词的意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 所代
例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 )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 意动 词 。 “ 奇之 ” ,即 “ 以之为奇 ” (认为他才能非凡)
例 3:且 庸人 尚羞之,况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
例 4:世果群怪聚骂。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怪:原为形容词,这
里用作 意动词 。 “ 怪 ” 后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1.疏: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新生的注解体式。
②疏,就是疏通意义的
③它是既注释典籍
④南北朝以后这类注解的代表作有如:
2.集解:
①或称集注、集释,
②主要是由注释者汇集
③集解的特点是博采众家之长,使读者一目了然。客观上往往能保留了一些已佚的古注本。
④这类注解代表作有:魏
3.正义:
①是疏的别称,
②它也是既注释典
③代表作有:唐孔颖达《五经正义》、
4.反切:
①是古人用得最普遍的一种注音方法。
②大约起于汉末,最初叫“
③就是用两个字拼出一个音来。例如“相”音息亮反,就是“息”和“”相拼,得出“相”的读音。 ④反切是根据声韵特点来拼
⑤因为语音的发展和反切的时代局限,反切有法准确注音,不过反切方法经过长
⑥反切方法与今天的
5.如字:
①古书注解中,表示某字
②例如,“卫侯来会葬。”(左传·隐公元年)
③又如,《史记·项羽本纪》:“以恶食食项王使者。”张《正义》:“上如字,下音寺。”这里是说
6.李善
①李善(约630—689),古代注解大家,唐代扬州江都人,著有《文选注》60卷。
②其特点是材料丰富,
③其文献价值很高。在训诂方面,
1.二十八宿:
①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为古人觉得恒星相互间的位置恒久
②经过长期观察,古人先后选择
③即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
2.分野:
①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州域联系起来,根据地上的区域划分天上的星宿,把天上的星宿分别于地上的州国,使它们互相对应,如说某星宿是某州国的分野,就天文说,称星;就地上说,称分野。 ②古人所以建立星宿的分
3.闰月:
①一个太阳年:365又1/4天;十二个朔望:354天。一个太阳年比十二个朔
②为解决阴阳历的矛盾,历法上需置闰,即三年闰一个月,年闰两个月,十九年闰七个月,使历年的平
③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
4.社日:
①古代节日之一。是农家祭社祈年的日子。
②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在春分
5.月建:
古人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和十二个相配,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十一月(夏历)
6.三正:
①春秋战国时代有所谓夏历、殷
②周历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建子之月(即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殷历以建丑之月(即夏历的十二
③由于三正岁首
7.八音:
①指上古的八
②依《周礼》郑玄注,金指钟镈,
8.律吕:
①律,本来指用来定音的竹管。
②旧说古人用十二个长度不同的律管,吹
③十二律分为阴阳两类:奇数六
9.行省:
①“省”本是官署名称。元代以中书省为
②本来是临时设的,后
10.九州:
相传尧时禹平洪水,分天下为九
11.二千石:
汉代对郡守的通称。因汉代郡守的俸禄为二千石,故称。
12.乡试:
①明清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
②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
③参加乡试的是秀才(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中华汉语学习网 www.100hanyu.com 官方总站 :圣才学习网 www.100xuexi.com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1、直切:用同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 (唐前) ,上取 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 , “莫袍切” 。 《康熙字典》用此。 3、 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 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义词作为词素组成, 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 而另个只是作为陪衬。 如“有缓急,非 有益也。 ” “缓急”指的
4、本义:词的本来意
5、引申义 :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 ,向,本来的是 “向北的窗户” 。引申意义是“朝着” 、 “对着” 。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 接
6、假借义:如同
即邂逅) 。
7
A
B
C
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
读音类别, 如江、沐。
E 、转注:说法不一。
F 、假借:
的令。
8
,其 9
10
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 表示判断。 在古汉语中一般不用判断词 “” , 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如“董狐,之良史也” 。有时在主语后用语气
12、叙述句:以动
13、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 、 “弗” 、 “毋” 、 “勿” 、 “未” 、 “否” 、 “非” ,可以动词如“无” ,可以是代词如“莫” 。 14、词类活用:在古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 临时改变它 的其性,在句中充当其它词类。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
15、韵母:指一个音节中
中华汉语学习网 www.100hanyu.com 官方总站 :圣才学习网 www.100xuexi.com
16、韵:只指
17、诗韵: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
18、韵脚: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南、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 放在
19、韵例:就是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韵。 20,换韵:不一韵到底,中途变换成不同的韵押
22、叶韵:古人为了说明《诗经》的押韵和
23
有根据。
24、双声:两个字
25
26、古音通假:或本 ,蚤通早。 27
出三十六个汉字作为
29
,也叫 “正义” 。 《十三经注疏》 中的 《诗
传的意思。
30、 《十三经》 :《周易》 、 、 、 《周礼》 、 《仪礼》 、 《礼记》 、 《春秋左传》 、 《春 秋公羊传》 、 、 《孝经》 、 《尔雅》 、 《
31、 衍文:简称 “衍” , 也叫 “衍字” 。 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 如“ 。
32、 简称 “脱” , 也叫 “脱字” 。 用来指明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 如“ ” “ ‘孔’下脱‘子’字” 。
平水韵:隋朝陆法言的 《切韵》 分为 206韵,
35、 平仄: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在诗和韵文中构成一低长短相互交替的节奏, 即所谓的“声律” 。
36、黏: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
37、对:律诗要求每一联中对句与出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这就叫做“对”。 如“仄仄平 仄”就要对“平平仄仄平”。 如果没有做到平仄相反, 就交叫做“失”。 但如果是首句 入韵的话,则因为第二句
中华汉语学习网 www.100hanyu.com 官方总站 :圣才学习网 www.100xuexi.com
而只能部分相反。 如“仄仄仄平平”作第一句, 则对句只是“平平仄仄平”, 而不能用“平 仄仄”。同样, 以“平平仄仄平”作起句,则第二句也只能是“仄仄仄平平”,而不能 是“平平平仄仄”, 因为如果那样, 就
38、孤平:诗歌中除
39、拗句:不依照一般的平仄的句子,即该用平声的未用平声,该用仄声的未用仄。 拗救: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 ,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地方用了仄声,则在本句或 者对句的适当位
40、对仗:诗歌特别是近体诗中,句法结构相同的语句相为对仗,这是正格。另外又一 种情况,只要求字面相对即
41、合掌对:对仗的
式角度看是水平不算高的, 因为它两句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 浪费了句子。
静, 鸟鸣山更幽”,
42
一整句话分开成两句来说。 所以
43
。
44
词或倚声。
45、 词调:后指把
47
50、单音词:是一个音
51、复音词:具
52、同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同或
53、单纯复音词:从音节上说,它属于复音,而就结构上说,它又是具有一个词素的单 纯词。
54、合成复音词:由两
55、 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 常常 使
中华汉语学习网 www.100hanyu.com 官方总站 :圣才学习网 www.100xuexi.com
56、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 并
57、 数量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 并
58、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
59、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
60、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
61、 名词的使
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62
式去理解或语译。
63、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64、 名词的意动用法:
人或物。
65
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
66
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
67
68、 传:秦汉之际, 把 《周易》 、 、 《
70
71
72
73
74
75用它后面的
或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
77、犹,犹言:释义术语,表示注释与
78、之言,之为言,之犹言:声
79、读为,读曰:注音术语,
80、读若,读如:注音术语,主要用来注音,有时也用来注借字。它实属一种譬况 法, 与现代用音标
中华汉语学习网 www.100hanyu.com 官方总站 :圣才学习网 www.100xuexi.com
81、注体:是经汉代学
82、疏体:是既
83、集解体:是汇集众说的一种体例。
84、文体:文章的体裁、样式。
85、论辩:以
86、序跋:对一部
87、奏议: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公文。
88、书说:“书”是书信,“说”属游说之士的说辞。
89、赠序:专
90、诏令:皇帝写给臣下的书信、命令。
91、传状: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92、碑志:用以
93
94、封事:机密性
95、答子:即札子,写于竹简上的奏议。
96
97
98、 行状:
99、颂赞:用
100、箴铭:用以规劝、警戒的文辞。
101、骚赋:摹拟楚辞而写成的赋。
102、古赋:除骚体以外的汉赋。
103
104、文赋:散文化的赋体。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
113、句读:古人用来断句的
114、古诗:①泛指古人所作的诗歌。②特指与代才形成的格律诗不同的(也就是不 讲究格律的) 古人所作的诗歌。 它括以前人的诗作及唐以后人仿古的诗作。 一般来说, 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体,叫做古风,它用韵而比较自由,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 又可平、仄互押,可以转韵、通韵;有平仄的区别,但不很讲究,不讲声病;有骈偶而不讲 求严格的对,可骈可散,对仗的位置也不固定,不求工整,不避用同字;字数可以五言、 七言、四言、三言、五七杂言、三五杂言等,但以五言最常用。总之,古体诗不像体诗 有规矩极严的格律, 只用韵时一般要求双句
中华汉语学习网 www.100hanyu.com 官方总站 :圣才学习网 www.100xuexi.com
人们在使用古体形式写诗时,往往摹仿汉魏六朝时期的古诗,在字数、用韵、平仄、等 方面都尽量避免律化,故意多用拗句、多犯孤平、 多用非平字押韵, 这样也就形成古体诗 的一些自身
115、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讲究平仄押韵对仗的有严格格律要求 歌。 唐代人就将这种新产生的诗叫今体诗或者体, 而将不讲究格律的诗歌称为“古诗 (唐 人又称之“古风、往体”)”。格律诗又可细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律诗又分为七律、五 律和长律(排律) ,绝句又分为七绝和五绝。所谓“七”、“五”都是就每句字数而言。 116、首联:首律
117、颔联:律诗的三、四两句叫做颔联。
118、颈联:律诗的五、六两
119
120
三、五、七句叫
121
起来就感觉韵律和谐,这就叫做押韵。
122
式做为格律诗的第一句, 八句句末的韵脚字 以即使首句入韵, 在选字时也相
123
的一本官修韵书, 共分 106韵。 每
但在词中却是允许用同
125
但是直到六朝时期才由沈约、 周颙等人发现。 他们于是提倡 、三平调:诗句中如
的《岁晏行》中如下的诗句:“莫徭射雁鸣桑弓、汝休杀南飞鸿、割慈忍爱还租庸、好恶 不合
127、拗救:当出现了拗句,即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仄声字,就要在本句或对句的适 当位置
①出句自救: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中,因为是仄声字在句末,所以这句诗肯 定出。 这种格式又可变成“平平仄平仄”, 即第三字位平用了仄, 于是在第四字 位置补回一平声字。叫做“三拗四救” (如果是七律就是“五拗六救”了)式。 如甫的 《天末怀李白》的首句:“凉风起天末”、王维《观猎》的尾联出句“回看雕处”,以及 杜甫的《咏怀古迹》之尾联出句“庾信平生最萧瑟”,
中华汉语学习网 www.100hanyu.com 官方总站 :圣才学习网 www.100xuexi.com
限于这种情况。 不是任何出句都可乱随意变化的。 这条规定可以用四句口诀来帮助记忆:“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三拗四来救,一定要记得。”
②对句救出句:“仄仄平平仄” (七律则为平平仄仄平平仄) 这种句式, 又可写变成“仄 仄仄平”(这是因为五律第三、七律第五字可平可仄) ,甚至变成“仄仄仄”,不 过这样一来,对句就必须变成“(仄)平平平仄平”,即第三个字必须变成平声字。在对 句增加一个平声字来弥补出句少的平声字。 所以叫“对句救出句”。 典型的例子如白居 易的《草》“野火烧不尽,春吹又生”(“吹”救“不”) 、陆游《夜泊水村》的“一身 报国有万死,双鬓
③孤平拗救: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式中,句末的平声字韵的要求,必 须用的,因此不算它。除它之外,这句
救”。
④两救:如果“平平仄仄平”用于对句,
过, 这种格式又可以变
则构成这第三个平声字既救出
仄仄仄仄”, “向人无再青”就是“仄平平仄平”。 又 救本句的“向”,所以叫“两救”。 “报国有万死, 向人 无再青。无字救两拗,佳例要记清。”
128
短句、
129
130
押韵等。本来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 但到
131、 《十六字令》 等。
132
头”)
、阕:一首词称作一阕,但又如上所说,有时称词的一段也称为阕。
134、三叠、四叠:即由三段、四段构成
135、词谱:从分析前代名家词作的基础上概括出每一种词调
136、 一字豆:“豆”就是“读”, 这是词的句法特点之一。 一字豆数是虚词, 如“但、 正、又、渐、更、甚、乍、、况、且、方、纵”等等;有些是词,如“对、望、看、念、 叹、算、料、想、怅、恨、怕、问”等。从声调看,大多数是去声字。这些字往往放在四 字句前面构成字句 (上一下四式) , 如“渐霜风凄紧”、 “更草
中华汉语学习网 www.100hanyu.com 官方总站 :圣才学习网 www.100xuexi.com
“且莫思身外”、 “纵豆蔻词工”、 “念武陵人远”等等。 “一字豆”就是读到这个字 时要稍作停顿(以引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古书注解)
1、 类型
①传 :解说
②笺 :有补充与订正传的意思,一方面
③集解 :將 各家的解说汇
④疏 :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注解。疏即义疏, ,疏通其义的
⑤正义 :得名于“ 解释经传而得其
⑥章句 :即离章辨句。除 解释字词句
如字 :它表示在这特
犹 :注解术语,该术语往往 用近义词作注 ,或者是 用引申义解释 。相当于现代的“ 等于说、相当于 ” 。 曰、为、谓之 :注解术语,主要用来 解释
谓 :注解术语,主要用来 解释词义 ,其后的话语往用来 说明前面的词语 所指围 或 比喻、影射的事物 。 貌、之貌 :注解术语,一般用在词或形容词后面, 说明被释词 是表示 某
之言、之为言 :注解
读为、读曰 :注解
读若、读如 :注解术语,主要用来作注音,有时也可以 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混言,析言;当作当为
或作、或为 :校勘
当作、当为 :校勘
衍文 :也叫“衍、衍字” ,校勘术语,指古书在传抄或刻印过程中 误增加的字 。
脱文 :也叫“脱、夺字” ,校勘术语,指古书在传抄或刻印过程中 误脱落的文字 。
二、字词解释
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 恶 已:丑
2、 故有无相 生,
3、 长短相 形 ,高
4、 音声 相 和 ,前后相随:音:和声 ; 声:单音 和:和协
5、 处 无为之 事 :行 …… 之事;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6、 万物 作
7、 生而不 有 ,为而不 恃 :据为私有; 依靠而获取
8、 三十 辐 共一 毂 :车的辐条; 车轮中心有圆孔的圆木
9、 埏埴 以为器:以土和泥,揉和; 黏土;用水和黏土
10、凿 户牖 以为室:房门 ; 窗子
11、故有之
12、天之 道
13、高者 抑 之,下者 举 之:把弦压低; 把弦升高
14、有馀者 损 之,不足者补之:减少
15、损不足以 奉 有馀:供养
16、孰能有馀
17、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18、 小
19、使有 什伯
20、使民 重 死而不远徙 慎重
21、虽有甲兵,无所 陈 之 陈列
22、使民 复 结绳而用之。 重新
23、 甘 其食,美其服:美,以 …… . 为美
24、 北冥 有鱼,其名为 鲲 :北方的海; 传说中的大鱼
25、 怒 而飞,其
26、齐谐者, 志 怪者也:记载
27、 抟 扶摇 而上者
28、野 马 也,
29、天之 苍苍 ,其正色邪? 青黑色
30、其远而无所 至 极?:极,极点
31、则其 负 大舟也无力:载
32、 覆 杯水于 坳 堂之上,则 芥 为之
34、背负青天而莫之 夭
35、我 决 起而飞, 抢 榆枋,时 则 不至,而 控 于地而已矣 迅速的样子 ; 突过 ; 如果;投,指落下
36、 奚以 之 九万
37、 适莽苍 者, 三飡
38、宿 舂粮 :去米的外皮;旅行所需的粮食
39、 之 二虫又何知 这;
40、小 知 不
41、朝菌不知 晦朔 夏历每月的最后一日;夏月的最初一日 42、而彭祖乃今以
43、 穷发 之北有冥海者 不毛之地
44、有鱼焉,其
45、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且 适南冥也 直上穿过;将
46、 翱翔 蓬蒿之间,
47、此小大之 辩 也:分别
48、故夫 知效 一官、行 比 一乡、德合一君、 而徵 一国者:才智;效,指胜任; 符合 ; 能力;信,取信 49、且 举 世而誉之而不 加劝 ,举世而 非
50、辩乎荣辱
51、未 数数 然也 着急的样子
52、夫列子 御风 而行,
53、彼于 致 福者 使 …… 至
54、犹有所 待 者也 依靠
55、魏王 贻 我大 瓠 之种 送给;葫芦
56、我 树 之
57、以盛水 浆 :饮料
58、非不 呺然 大也,吾为其无用而 掊 之 空虚巨大的样子;打破
59、宋人有善为
60、世世以 洴
61、今一朝而 鬻 技百金 卖
62、越有 难 :乱事,指军事行动
63、五 蠹 :蛀虫
61、儒以 文 乱
62、此 所
63、夫 离 法者 罪, 而诸先王以文学 取 触犯; 治罪; 录用,被动
64、故法之所 非 :否定
65、誉之则害 功 耕战之事
66、 工 文学者非所用 擅长,精通
67、其父窃羊,而 谒 之吏 禀告
68、以为直于君而 曲
69、父子
70、三战三 北 :败走
71、 举 而 上 之:举荐;置之上位
72、君之 背臣 也:叛臣
73、故令尹诛而楚奸不 上闻 上达
74、上下之利,若是其 异 也 差别
75、而人主兼 举 匹夫
76、古者苍颉之作 书 也 文字
77、乃苍颉 固以 知之矣 本来;已
78、不察之 患 也 毛病
79、然则为匹夫 计 者 考虑
80、为明师则 显荣 显贵荣耀
81、而 高 慈
82、 拔 城者受爵禄, 攻陷
83、 坚 甲 厉 兵以 备
84、富国以农,距敌 恃 卒 依靠
85、 废 敬上畏法之民 弃而不用
86、 举行 如此, 治强 不可得也:行动;指国家太平;强盛
87、是故服事者 简 其业 怠慢、荒废
88、藏商管之 法 者家有之 有关法令方面的书
89、执 耒 者寡也 犁
90、 被甲 者少也 参加战斗
91、无私剑之 捍 通“悍” ,干犯
92、其言谈者必 轨 于法 遵循
93、既畜王资而 承 敌国之 釁 ,超五帝 侔 王者 通“乘” ,指乘机; 缝隙,引
95、士民 纵恣 于内 放肆;骄横
96、外内 称
97、 非 有分于 从衡 之党, 则 有仇雠之忠, 不是 …… 就是; 通“纵” ,合纵;通“横” ,连横 98、不 事大 ,则遇敌受祸矣。 事奉大国
99、则举图而 委 交付
100、是故事强,则以外权 市 官于内;求小,则以内 重 求利于外:买 市官:获
102、事败,则以富退处。 隐居
103、大可
104、治强不可 责 于外,内政之 有 也 求; 取
105、则不 至 于治强矣 达到
106、 ,以寡趣
107、今世
108、奸财 货贾 得 用 于市 投机的商业活动;施行
109、则 耿介 之士寡 光明正大
110、其学者,则
111、 盛 容服
112、而 贰 人主之心 不专一,使动
113、 为设诈
114、而 遗 社稷之利 丢掉,不管
115、 尽 货赂,
116、修治 苦寙
117、而 侔 农夫之利 通“牟” ,谋求
1、 关关 雎鸠,
2、 窈窕淑 女,
3、 参差荇 菜,左
4、 寤寐 求之:睡醒; 睡着
5、寤寐思 服 :想
6、 辗转反侧 :转动;翻来翻去
7、琴瑟 友 之 亲爱
8、参差荇菜,左右 芼 之:选择
9、桃之 夭夭 , 灼灼 其华:少壮的样子;花盛的样子
10、 之子 于 归 , 宜 其 室家 :这;女子;出嫁; 和顺,使动;泛指夫妻儿女昌盛 11、有 蕡 其实:大的样子
12、其叶 蓁蓁 :树叶繁盛的样子
13、 采采 芣苢:茂盛鲜明的样子
14、薄言 有 之 取得
15、薄言 掇 之:摘取
16、薄言 捋 之 成把的顺着茎采下
17、薄言 拮 之 手提着衣襟兜着
18、薄言撷之:把衣襟掖在带间兜着
19、 静 女其 姝,俟 我于城隅:美 ;美丽 等候
20、爱而不见, 搔 首 踟蹰 :挠;走来走去
21、静女其
22、彤管有 炜 ,说 懌 女美:红而有光;喜欢;
23、自牧 归荑,洵 美且 异 通 “ 馈” ,赠给;刚长出的茅; 确实;与众不同 24、 汎 彼柏舟 漂浮;
25、 髧 彼两髦,实维我 仪 :发下垂的样子; 配偶
26、 之 死 矢靡它 :至; 通“誓” ; 没有; 同“他” ,别的
27、不 凉 人只:相信
28、实维我 特:配偶
29、之死矢靡 慝 :通“忒” ,更改
30、怋之 蚩蚩 ,
31、来 即 我谋:就
32、送子 涉 淇:渡
33、匪我 愆 期:错,过
34、 将 子无怒:愿
35、 乘 彼 垝垣 :登;毁坏;墙
36、泣 涕连连 泪;流泪的样子
37、尔卜尔 筮 :用蓍草的茎来占卦
38、以我 贿 迁:财物
39、其叶 沃若 :润泽的样子
40、无食 桑葚 :桑的果实
41、无与 士耽 :未婚男子的通称;沉溺在欢乐里
42、不可 说 也:通“脱” ,解脱
43、其黄而 陨 :落下
44、自我 徂 尔,三岁 食贫 :往; 受穷
45、淇水 汤汤 , 渐 车帷裳:水大的样子; 浸湿
46、女也不
47、士也 罔
48、 靡室劳 矣:没有;家务劳动
49、 夙兴夜寐 :早起;晚睡
50、言既 遂 矣,至于 暴 矣:顺心,横暴
51、 咥 其 笑 矣:笑的样子;讥笑
52、 躬 自 悼 矣:自身;伤心
53、 及 尔 偕老 同;夫妻共同生活到老
54、隰则有 泮 :水边
55、 总 角之 宴, 言笑 晏晏 :扎;快乐;温和
56、信誓 旦旦, 不思其 反 诚恳的样子;违反,变心
57、亦 已 焉哉 罢了,算了
60、七月 流 火:向下行
61、一之日 觱发, 二之日 栗烈 大风触物的声音;凛冽;
62、何以 卒 岁? 终了
63、三之日于 耜, 四之日举 趾 :农具;脚
64、同我 妇子 , 饁 彼 南畂 :女人和小孩子;送饭;田地
65、春日 载阳 :开始;天气暖和
66、女执 懿 筐,
67、 爰 求柔桑:于是
68、春日 迟迟 :日光充足
69、采蘩 祁祁 :众多
70、 殆 及公子同归:只怕
71、以伐 远扬 :长得长而高的枝条
72、猗彼 女 桑:小,柔
73、八月 载
74、载 玄载黄,我 朱孔阳 :则;大红;很;鲜明
75、四月 秀 葽:植物开花
76、十月陨 蘀:草木的叶落地
77、 载缵武功 :则;继续;田猎之事
78、言私其 豵 :一岁的猪,这泛指小兽
79、五月斯螽 (zhōng) 动 股 ,六月莎鸡 振羽 腿;振翅发声
80、八月在 宇 , 屋檐,指屋檐下
81、 穹窒 熏鼠,
82、嗟我妇子,曰 为改
83、七月 亨 葵及 菽 煮;豆
84、八月 剥 枣,十月获稻 打
85、为此春酒,以 介眉寿 求;长寿
86、七月食瓜,八月 断壶 ,九月 叔苴 (jū) 摘下;葫芦;拾取;麻的种子
87、采 荼薪 樗 (chū) , 食 我农夫 苦菜;拿 …… 当柴; 给 …… 吃,养活
88、九月筑
89、嗟我农夫,我稼既 同 ,上入 执宫功 。 集中;服役;室;事
90、昼尔 于
91、 亟 (j í) 其 乘 屋,其始播百谷 急;登;
92、 若 有人兮山之 阿 ,被薜荔兮 带 女萝 好像;山中弯曲处; 把 …… 当成带子
93、既含 睇 兮又 宜笑 , 微微斜视 含 (dì) :脉脉含情地看;口齿美
95、乘赤豹兮 从文狸 ,
96、被石兰兮带
97、余处幽 篁 兮 终
98、 表 独立兮山
99、 杳冥冥 兮羌昼
100、 留 灵修兮 儋 忘归,
101、采三秀兮于山间,
102、怨公子兮
103、思公子兮 徒 离忧 白白地;
104、 皇 天之不 纯 命
105、民离散而相
106、去故乡而就
107、出国门而 轸 怀兮,甲之朝吾以行 悲痛;
108、发郢都而去 闾 兮, 怊荒忽 其焉 极 里巷之门,指故居;远的样子;到尽头
109、 楫 齐 扬
110、望长楸而 太息 兮, 涕淫淫 其若 霰 叹息;泪;泪落纷纷的样子;细雪粒
111、心 婵媛 而伤怀兮, 眇 不知其所 跖 有所牵挂子;同“渺”遥远的样子;脚踏地 112、顺
113、 凌 阳侯之汜滥
114、心絓结
115、去终古
116、羌灵魂
117、背夏
118、登大 坟 以
119、哀州土之 平 乐兮,悲江 介 之遗风 土地广阔;侧,畔
120、 当 陵阳之焉至兮, 淼 南渡之焉 如 ? 面对着;大水茫茫望不到边际的样子;到 …… 去 121、曾不知 夏 之为 丘 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通“厦” ,高大的房屋;废墟
122、惨郁郁而不通兮, 蹇侘傺 而含 戚 困苦;失意的样子;悲伤
123、 外 承欢之 汋约 兮, 谌荏 弱而难持 表面上;美好的样子;实际上;弱
124、忠 湛湛 而愿进
125、尧舜之
126、憎 愠惀 之 修 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心里有所蕴积而不善表露;美
127、众 踥蹀 而
128、 曼
1、始为 布衣 时,
2、又不能治生商贾 谋生
3、 常 数从
4、亭长妻患之,乃晨炊 蓐食 厚食
5、信亦知其意,怒, 竟 绝去 最终
6、信钓于城下,诸母 漂 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
7、 竟 漂数十日 终
8、大丈夫不能自 食,
9、 若 虽长大,好带刀剑, 中情 怯耳 你;内心;
10、 众 辱之曰:“信能 死 ,刺我;不能,出我 袴 下:当众; 拼死,不顾
12、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
13、数以策 干 项羽 谋求
14、信 亡 楚归汉 从 …… 逃出
15、 坐 法 当 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 次 至信 犯罪;判罪;依次
16、信乃仰视, 适 见滕公 正好
17、上不欲就天下乎? 成就
18、滕公 奇
19、言于上,上 拜 以为治粟都尉, 授官,任命
20、诸将 行
21、信 度 何等已数言上:揣测
22、何闻信亡,
23、王 必 欲长王汉中, 无所 事信; 必 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假如; 没
25、王 计 必欲东 打算
26、吾 为 公以为将 因为
27、设 坛 场 土台
28、信 谢,因 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 谦让,谦谢;于是
29、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表敬,请允许我
30、项王 喑恶叱咤 ,千人皆 废 :满怀怒气;发怒的声音;瘫痪
31、然不能 任属
32、言语 呕呕 和悦的样子
33、印 刓敝 磨去棱角;损坏
34、有背义帝之
35、特 劫 于
36、不居关中
37、今大王 诚 能反其道 果然
38、 以 义兵 从 思东
39、项王 诈
40、秦父兄
41、秦民无不 恨 者 遗憾
42、三秦可传 檄 而定也 征召晓谕的文书
43、魏王豹 谒 归视亲疾 请求
44、汉王使郦
45、魏王 盛 兵
46、信乃 益 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 增加
47、 禽 夏说阏与 擒获
48、新 喋 血阏与 通“蹀” ,践踏 喋血:踩着血走,血战
49、臣闻千里 馈 粮 送
50、 樵苏 后 爨 ,师不 宿 饱 打柴;打草;烧饭; 久,指经常
51、今井陉之道,车不得 方轨 并;两轮间的距离
52、从 间
53、能千里而袭
54、则诸侯
55、韩信使人 间视 暗中观察
56、未至井陉口三十
57、从间道 萆 山而望赵军 隐蔽
58、必空 壁 逐我 军队的营垒
59、令其裨将传 飧 食物
60、今日破赵 会食 集合吃饭
61、诸将皆莫
62、赵已先据 便 地为壁 利
63、 平旦 , 信 建大将之旗鼓 天大亮;竖起
64、大战 良 久 很
65、军皆 殊 死战 死
66、有能生得者 购 千金 悬赏征求
67、诸将 效 首
68、兵法右 倍 山陵 背对着
69、然 竟 以胜,此何术也? 最终
70、且信非得素 拊循 士大夫也 抚爱
71、其势 非 置之死地 非 …… . 不可
72、 今 予之生地,皆走, 宁 尚可得而用之乎 假如;难道
73、 何若 而有功? 如何,怎么样
74、何足以 权 大事乎? 权衡
75、因 固 问曰:仆 委 心 归 计 坚持;交托;依从
76、不终 朝 破赵二十万众 从早晨到食时
77、农夫莫
78、今将军欲举倦
79、情见势屈, 旷日 粮竭 多费时日
80、燕齐相持而不
81、臣愚,
82、然则何 由 ? 遵循
83、莫如案
84、以 飨 士大夫 醳 兵,北 首 燕路 劳; 醉酒,使动; 向着 85、
86、使 喧 言者东告齐 诡诈
87、宿 传舍 驿站
89、而汉 独 发 间使 下齐, 宁 有诏止将军乎? 只不过;密使;难道
90、伏轼 掉 三寸之舌 摇,鼓弄
91、 罢 备汉守御 撤退
92、汉兵远斗 穷 战 极,尽
93、详不胜 “佯” ,假装
94、信遂追 北 至城阳 败
95、南 边 楚 靠近
96、 ”张良、陈平 蹑 汉王足 踩
97、相与 戮力 击秦 合力
98、 熛 至风起 火花迸起
99、 迫 西山而不能进者 近,挨近
100、百姓 罢 极 怨 望,容容无所
102、臣原 披
103、则天下风走而 响 应矣 回声
104、案齐之故 据有
105、 怀 诸侯 之 德 安抚;以
106、奉 项婴 头而窜 后脖子;环绕
107、而事多大于张黡、陈泽 利益
108、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考虑
109、夫听者事之 候 也,计者事之 机 也 迹象;关键
110、不可乱以言 惑乱
111、夫 随厮
112、 阙 卿相之位 失
113、骐骥之 局
114、 吟 而不言,
115、 已
116、为德不 卒 终
117、故忍而 就 于此 成就
118、信初之国, 行 县邑 巡视
119、居常 鞅鞅 失意的样子
120、信尝 过 樊将军哙 访问
121、大王乃肯 临 臣 居高视下
122、各有 差 高低不齐
123、 辟 左右与之步于庭 避,使动
124、人言公之 畔 通“叛”
125、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通“第” ,只管
126、信乃谋
127、恐其
128、相国
129、乃为 儿女子 所诈 小女子
130、遂 夷 信三族 灭
131、秦之纲绝而维弛 纲上的大绳,用来张纲的;系车盖的绳 132、且天下 锐 精持 锋 利,使动; 利刃
133、 顾 力不能耳 只不过
134、高帝曰:“
135、然乃行 营 高敞地 求
136、则 庶几 哉 差不多
137、而天下已 集 和, 指太平
1、白虹 贯
2、信不 谕 两主 明白,使动
3、 左右 不明 指对方
4、是以箕子 阳 狂 通“佯”
5、 ,而 后
6、 何则 为什么
7、 藉 荆轲首以奉丹事 借
8、以 却 齐而存魏 退
9、岂 移 于浮辞哉 改变
10、范雎 拉 胁折齿于魏 折断
11、捐朋党之
12、义不苟取 比周 于朝 结党
13、众口 铄
14、 牵 于世, 系 奇偏之浮辞哉 牵制;束缚
15、则五伯不足 侔 相等
16、捐子之之心 弃
17、不可 以 虚辞 借 也 凭借; 达到
18、禽 劲 吴而伯中国 强大
19、 见 情 素 ,堕肝胆 表现出;通“愫” ,真情;
20、 假 圣王之 资 乎 借;能力
21、 ,要离 燔 妻子 烧
22、众莫不按剑相 眄 者 斜视
23、蟠木根 柢 , 轮囷离奇 树根;盘绕屈曲的样子
24、以左右先为之 容 也 雕饰
25、故有人先 游 宣扬,举荐
26、树功而不 忘 遗弃
27、虽蒙尧、舜之 术 才干
28、则人主必 袭 按剑相眄之迹矣 走上 …… 的老路
29、是使布衣之
30、不夺乎众多之口 强行改变
31、周用 乌 集而王 像乌云一样
32、以其能 越拘挛 之语 超出;固执
33、独观乎 昭旷 之道也 光明;宽广
34、牵 帷廧 之 制 近臣妻妾;制约
35、使不羁之士
36、臣闻盛饰
37、今欲使天下 寥廓 之士,笼于威重之权 远大之度,气度 ;笼络
38、则士有
39、 报 任安书 答
40、太史公 牛马走 司马迁再拜言 仆人
41、少卿 足下 :曩 者
42、 意气勤勤恳恳 ,若 望 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情义;诚恳; 怨;
43、虽 罢驽 ,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 通“疲” ,弱,无能 ; 劣 44、 顾 自以为身残处 秽 ,动而见 尤 ,欲益反
46、适足以见笑而自 点 耳 污
47、书辞宜答, 会 东从上来,又迫 贱事 正遇上;繁琐的事物
48、 卒卒 无须臾
49、今少卿 抱不测 之
50、仆又 薄 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 迫近
51、是仆终已不得
52、则长逝者魂魄私 恨 无穷 遗憾
53、 阙然 不
54、仆闻之,
55、取与者,义之表也 表现
56、立名者,行之极也 品行;
57、 诟 莫大于宫刑 耻辱
58、刑余之人,无所 比数 并,放在一起;计算
59、事有关于宦 竖 宫廷供役使的小臣
60、仆赖先人 绪 业 余 业
61、上之不能纳忠 效 信 献出
62、外之又不能 备行伍, 攻城野战,有斩将 搴 旗之功 供职军队;拔取
63、四者无一 遂,苟合 取容,无所短长之 效 成;苟且;合于时; 验证
64、仆亦尝 厕 下大夫之列 夹杂
65、不以此时引维纲 国家法令
66、在 阘茸
67、仆少 负不羁 之才 怀;不受拘束
68、使得 奏 薄伎,出入 周 卫之
以求亲 媚 于主上 爱
而事 乃 有大谬不然者 竟然
趣舍异路 趋向;取舍
取予 义 符合道义
恭俭 下人 恭敬有礼;约束不放纵
以 徇 国家之急 献身
夫人臣 出 万死
随而 媒孽 其短 把 …… 发酵
举 引弓之民 发动
沬 血饮泣 洗脸
汉公卿王侯皆奉 觞 上寿 盛了酒的爵
后数日,陵败书 闻 上达
见主上 惨凄怛悼 悲伤
诚欲 效 其
且欲得其 当 而报于汉 适当的机会
功亦足以 暴 于天下矣 暴露
即以此 指, 推言陵之功 旨,意思;推崇
欲以 广 主上之
以为仆 沮 贰师 毁坏
拳拳 之忠,终不
因为诬上,卒从吏议。 欺骗
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 财货
深幽 囹圄 之中, 禁闭;监狱
李陵既生降,聩其家声 败坏
而仆又佴之蚕室,
文史 星 历,近乎
倡优 蓄之 领唱者;以身体、表情、语言逗人乐的“柔人”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 比,特 以为智穷罪极 同等看待 只是
素 所自树立使然也 平常
用之所 趋 异也 向
其次不辱理色 脸面
其次 诎体 受辱 弯曲身体
关木索 、 被箠楚 受辱 戴上;伽;绳;遭受;杖;荆条;
其次其次剔毛发、 婴 金铁受辱 绕
幽于 圜墙 之中 牢狱
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 枪 地,视徒隶则心 惕息 触;怕;喘息
具于五刑 判罪
系狱抵罪 判罪
权倾五伯 超过
以稍陵迟 因此;渐渐;衰颓
古人所以重施
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稍
何至自沉溺 缧绁 之辱哉 绑犯人的绳子
鄙 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耻
古者富贵而名 摩 灭,不可胜记 通“磨” ,损,消亡
唯 倜傥 非常之人称焉 卓越
仲尼 厄 而作《春秋》 困
思来者 使。 。 。思
乃如左丘无目, 至于
思 垂 空文以自见 流传
网罗天下 放失 旧闻 散佚
稽 其成败兴坏之 纪 考察,规律
亦欲以 究 天人之际 探究
草创 未就 初稿
藏之名山 藏书府库
虽万被 戮 受辱
身 直 为 闺
无乃 与仆私心 剌谬 乎 恐
曼 辞以自饰 美
说文>左传>史记>战国策>助字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