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出处:《沁园春·长沙》
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 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沁园春·长沙》是**1925年秋所作。长沙是**人格形成的地方,长沙也是中国农村革命的发源地,是**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1911年,**来到湖南长沙第一师范。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与同学畅谈人生国事,**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写一段《沁园春长沙》的推荐词
众所周知,**是一代伟人,革命家,但同时,他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革命者胸怀的霸气,一代伟人的诗情画意。
**(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思想。
被人们尊称为“**”。
**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同志的《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参考资料范文网:http://www.9xwang.com/d58659.htm
庆祝祖国六十年国庆的征文的范文
1. 祖国啊, 我为你自豪 当巍峨啲华表, 让挺拔啲身躯披上曙光, 当宏伟啲天安门, 让风云迎来东升啲太阳。
历史啲耳畔, 传来了礼炮啲隆隆回响, 那排山倒海般啲回响, 是中国沧桑巨变啲回响。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 洪亮啲声音, 全世界都听到了,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了!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那胜利啲旗帜, 在朗朗啲空中迎风飘扬, 人民扬起了头颅, 全世界都看到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历史凝聚了宏伟, 尽情地涂染十月啲阳光, 这气势慷慨激昂, 筑起了一座丰碑屹立在世界啲东方。
辉煌啲纪元, 用苍劲啲大手, 抒写了新中国灿烂啲篇章, 人民自豪地指点江山。
苦难啲母亲, 擦去满眼啲泪花, 露出内心啲喜悦由衷地欢畅, 祖国豪迈地走向了繁荣富强。
讴歌我们啲历史, 有盘古开天辟地啲神话, 迸发出生命啲光线。
讴歌我们啲历史, 有四大发明啲荣耀, 播撒在这片荒凉啲土地上。
讴歌我们啲历史, 有老子孔子啲圣明, 几千年文明啲圣火把我们照亮。
讴歌我们啲历史, 丝绸瓷器远涉重洋, 谁都知道这是来自我们啲故乡。
讴歌我们啲历史。
那狼烟里冲杀出, 兵马俑威武啲阵容。
讴歌我们啲历史, 那宏伟中耸立着, 万里长城啲坚强。
…… 讴歌我们啲历史, 千万年古老啲土地, 曾留下多少可歌可泣啲悲壮, 那东亚病夫百年耻辱啲帽子, 终于被我们抛到了太平洋上, 我们实现了重整河山啲梦想。
五十四个春秋, 锦绣大地神采飞扬。
五十四个春秋, 江山如画诗意酣畅。
五十四个春秋, 轰隆啲铁牛梳理着田野啲歌喉, 翻卷出丰收啲喜悦与欢唱。
五十四个春秋, 贫油啲国土拱起钢铁啲脊梁, 石油井架耸立在沙海大洋中。
五十四个春秋, 一座座彩虹跨越长江, 宏伟啲三峡大坝锁住千里苍茫。
五十四个春秋, “两弹”啲红云刺破天穹, 一颗颗卫星遨游太空。
五十四个春秋, 人民啲军队威武雄壮, 捍卫祖国啲江山铁壁铜墙。
五十四个春秋, 人民驾驭改革啲春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啲复兴。
…… 跨越我们啲未来, 在这片神圣啲土地上, 勃发出震动世界啲力量, 光荣和自豪焕发出辉煌啲容光。
祖国啊, 我为你自豪, 中华民族灿烂啲文化, 汇入历史啲长河, 永远在我啲胸中激荡。
祖国啊, 我为你自豪, 出色神奇啲土地上, 又一次萌发了腾飞啲希望, 历史啲巨笔将绘出你新世纪啲辉煌! 祖国啊, 我为你自豪 当巍峨啲华表, 让挺拔啲身躯披上曙光, 当宏伟啲天安门, 让风云迎来东升啲太阳。
历史啲耳畔, 传来了礼炮啲隆隆回响, 那排山倒海般啲回响, 是中国沧桑巨变啲回响。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 洪亮啲声音, 全世界都听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那胜利啲旗帜, 在朗朗啲空中迎风飘扬, 人民扬起了头颅, 全世界都看到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历史凝聚了宏伟, 尽情地涂染十月啲阳光, 这气势慷慨激昂, 筑起了一座丰碑屹立在世界啲东方。
辉煌啲纪元, 用苍劲啲大手, 抒写了新中国灿烂啲篇章, 人民自豪地指点江山。
苦难啲母亲, 擦去满眼啲泪花, 露出内心啲喜悦由衷地欢畅, 祖国豪迈地走向了繁荣富强。
讴歌我们啲历史, 有盘古开天辟地啲神话, 迸发出生命啲光线。
讴歌我们啲历史, 有四大发明啲荣耀, 播撒在这片荒凉啲土地上。
讴歌我们啲历史, 有老子孔子啲圣明, 几千年文明啲圣火把我们照亮。
讴歌我们啲历史, 丝绸瓷器远涉重洋, 谁都知道这是来自我们啲故乡。
讴歌我们啲历史。
那狼烟里冲杀出, 兵马俑威武啲阵容。
讴歌我们啲历史, 那宏伟中耸立着, 万里长城啲坚强。
…… 讴歌我们啲历史, 千万年古老啲土地, 曾留下多少可歌可泣啲悲壮, 那东亚病夫百年耻辱啲帽子, 终于被我们抛到了太平洋上, 我们实现了重整河山啲梦想。
五十四个春秋, 锦绣大地神采飞扬。
五十四个春秋, 江山如画诗意酣畅。
五十四个春秋, 轰隆啲铁牛梳理着田野啲歌喉, 翻卷出丰收啲喜悦与欢唱。
五十四个春秋, 贫油啲国土拱起钢铁啲脊梁, 石油井架耸立在沙海大洋中。
五十四个春秋 , 一座座彩虹跨越长江, 宏伟啲三峡大坝锁住千里苍茫。
五十四个春秋, “两弹”啲红云刺破天穹, 一颗颗卫星遨游太空。
五十四个春秋, 人民啲军队威武雄壮, 捍卫祖国啲江山铁壁铜墙。
五十四个春秋, 人民驾驭改革啲春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啲复兴。
…… 跨越我们啲未来, 在这片神圣啲土地上, 勃发出震动世界啲力量, 光荣和自豪焕发出辉煌啲容光。
祖国啊, 我为你自豪, 中华民族灿烂啲文化, 汇入历史啲长河, 永远在我啲胸中激荡。
祖国啊, 我为你自豪, 出色神奇啲土地上, 又一次萌发了腾飞啲希望, 历史啲巨笔将绘出你新世纪啲辉煌。
2。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驶进,2009年的新年的钟声即将响起,我们的历史岁月又将翻开新的一页。
我们将要辞别2008,迎来2009。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旧桃换新符。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俗话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人生就是告别昨天,走向明天,人生就是辞旧迎新。
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辞旧迎新史。
告别昨天,一切己写进历史;展望明天,期待在向我们走来。
而今迈步从头...
给自己一个拥抱作文怎么写(范文)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苹所作。
词之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
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
全词怀人的月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上片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
“梦后”、“酒醒”二句互文,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
“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
词人独处一室,寂静的阑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独与空虚。
企图借醉梦以逃避现实痛苦的人,最怕的是梦残酒醒,那时更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了。
这里的“梦”字,语意相关,既可能是真有所梦,重梦到当年听歌笑乐的情境,也可泛指悲欢离合的感慨。
起二句情景,非一时骤见而得之,而是词人经历过许多寥寂凄凉之夜,或残灯独对,或酽酒初醒,遇诸目中,忽于此时炼成此十二字,如入佛家的空寂之境,这种空寂,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反映。
第三句转入追忆。
“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
“去年”二字,点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
同样是这春残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
“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
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
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连忘返。
“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过片是全词枢纽。
“记得”,那是比“去年”更为遥远的回忆,是词人“梦”中所历,也是“春恨”的原由。
小苹,歌女名,是《小山词。
自跋》中提到的“莲、鸿、苹、云”中的一位。
小晏好以属意者的名字入词,小就是他笔下的一个天真烂漫、娇美可人的少女。
本词中特标出“初见”二字,用意尤深。
梦后酒醒,首先浮现脑海中的依然是小苹初见时的形象,当时她“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她穿着薄罗衫子,上面绣有双重的“心”字。
此处的“两重心字”,还暗示着两人一见钟情,日后心心相印。
小苹也由于初见羞涩,爱慕之意欲诉无从,唯有借助琵琶美妙的乐声,传递胸中的情愫。
弹者脉脉含情,听者知音沉醉,与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同意。
“琵琶”句,既写出小苹乐技之高,也写出两人感情上的交流已大大深化,也许已经无语心许了。
结拍两句不再写两人的相会、幽欢,转而写别后的思忆。
词人只选择了这一特定情境: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苹,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
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又,白居易《简简吟》:“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彩云,借以指美丽而薄命的女子,其儒仍从《高唐赋》“旦为朝云”来,亦暗示小苹歌妓的身分。
结两句因明月兴感,与首句“梦后”相应。
如今之明月,犹当时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怀,已大异于当时了。
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着到了一种“痴”的境地。
这是晏几道的代表作。
内容上,它写的是小山词中最习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并寓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艺术上,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格。
可以说,这首词代表了作者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含蓄真挚字字关情——晏几道《临江仙》鉴赏 晏几道(1040—约1112),字叔原,是北宋后期典型的婉约派词人。
他的词作大多吟咏风花雪月,离愁别恨,在词风上偏于保守,没有创新。
但他的词大多写得细腻含蓄,幽婉动人。
宋人黄鲁直云“叔原乐府寓诗人句法,精壮顿挫,能动摇人心”在艺术上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相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首词抒发作者对歌女小苹怀念之情。
据他在《小山词·自跋》里说:“沈廉叔,陈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几个歌妓”晏每填一词就交给她们演唱,晏与陈,沈“持酒听之,为一笑乐”晏几道写的词就是通过两家“歌儿酒使,俱流传人间”,可见晏跟这些歌妓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有一首这样的《破阵子》。
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
记得青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伊寄小莲。
绛腊等闲陪泪,吴蚕到老缠绵,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今年老去年。
可见,我所讲的这首《临江仙》不过是他的好多怀念歌女词作中的一首。
比较起来,这首《临江仙》更有其独到之处。
《临江仙》共四层: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垂”为第一层。
这两句首先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如不仔细体味,很难...
中秋节对联精选相关范文
中秋节对联精选明月映天一轮满甘露被宇万家明横批 情深谊厚上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下联:月如无恨月常圆横批:花好月圆上联: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下联: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横批:贺喜圆满上联:迎国庆六十华诞下联:庆中秋佳节重逢横批:盛世昌隆上联:秋刹气爽九月朱下联:收雁氛围广向阳横联:天高云淡上联:浩如烟海映银月下联:风亭波涌水面清横联:月赏风情上联:镜中画鹃思乡切下联:万里影映柏耸月横联:百里杜鹃上联:少年游虞美人,相见欢花心动下联:杨柳枝柳梢青,沁园春绮罗香横批:万事如意上联:蝶恋花木兰花解语花,一从花开满庭芳下联:江南柳宛溪柳楼下柳,杨柳枝头柳梢青横批:花好月圆...
快,描写城市秋天的作文,500字左右,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秋天,是属于菊花的季节。
古人说:“以小明大,见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这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透出的始终是秋的萧索凄凉。
有几许梦里时光,独自漫步在田陇上,身周是无边的花海,那灿烂的颜色就好似透明的火光,柔和却有它独特的魅力,似要与日争辉。
梦醒时分,挥不去的是那一抹金色缭绕。
于是心中便有了期望,要看一看,那梦中的菊花。
菊花是艳丽的,她婀娜多姿;菊花是可亲的,她温柔多情。
菊花或许没有玫瑰的妖冶高傲,却自有纤柔美态引人入胜;比之牡丹,菊花少了一分俗气,多了一分清雅。
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们也爱菊,他们常以菊自比,傲雪凌霜,无惊无惧。
舍身刺秦王的荆轲,在高渐离激越的琴声中,踏上“征程”,为这位不复还的壮士送行的,是那猎猎寒风中怒放的菊花。
朵朵傲霜的野菊在天空中留下了亘古不变的光影。
当年,楚霸王与虞姬在四面楚歌中作生离死别:虞姬挥着利剑,长袖轻拂,剑刃优雅地在她颈项边飞舞,血色之菊骤然绽放。
虞美人最后的舞蹈,带着一丝不舍,带着一丝悲壮,舞出了项羽英雄末路的悲歌。
不久后,霸王自刎于乌江,鲜血染红了岸边的菊花。
从此,这江岸边的菊花幽香缕缕,盛开千年。
走在蝶园里,身旁伴着的,是翩翩飘飞的蝶。
园中零星散落着几盆菊花,看着它们,心中有淡淡的失落。
毕竟,在这个城市,秋天是平淡的,或许,没有秋天。
那么,漫山秋菊的景象,“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壮观,也许只能在梦中见了。
靠近一盆菊花,有蝶停在它的花枝上。
花下土壤上,垂死的蝶努力地扇动翅膀,生命的顽强令人敬佩,且让这菊,陪着它走过最后的路程吧。
花落了,风冷了,蝴蝶的翅化作风中的尘,随风去了。
秋天悄然来临。
碧落秋寒,小城带着笑容,收下了它的礼物,那隐隐传来的圣洁菊香。
千古菊韵流到今,盼着有一天,城市的金碧辉煌由菊来装点,满地菊花,满地秋。
秋到过的地方知道了秋的滋味,是缘于脚下那片片落叶。
当清澈的阳光无遮拦的撒下来之后,秋便悄悄地来了,不带一丝的“脚步声”,好像在与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一样。
倘若你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它就在我们周围。
人们总说,想要更好的欣赏秋的美,就应该爬到山顶上去。
为了一睹秋的“美貌”。
我便三步并作两步,朝着高处爬去。
山上的风呼呼地吹着,好像不把人吹走誓不罢休一样。
在风的“吹拂”下,树叶被吹得沙沙作响,好似一首充满节奏感的交响乐,令人留连其中。
大部分的树叶经不住风的吹拂,都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倘若你伸出手来,会有部分叶子会飘到你的手中,仔细观察那些飘落的叶子,有些枯黄,没有水分。
就在这时,我突然体会到秋风是无情的,它将树叶一片一片吹落下来,让树叶“无家可归”“流离失所”。
一种莫名的惆怅与哀伤油然而生。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有像“自古逢秋悲寂寥”这样描写秋的悲凉诗句吧! 抬头望望天,那无边无际,大海一样湛蓝的天空像是被秋雨洗刷过似的。
天空中还飘着朵朵浮云,犹如扬帆起航的轻舟,在风的吹动下,慢慢地、缓缓地飘浮着、移动着,使人赏心悦目。
欣赏天空的美之后,再向远方眺望,看见了一片湖水,在薄薄的雾的笼罩下,模模糊糊,给人一种蒙胧的美。
在秋风的吹拂下,隐约之间好像能够感觉:风咋起,吹皱一池“秋”水的画面来。
原来,隐约之间的美也能让人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惬意。
或许,是我从来没有那么认真地观察过吧! 咚!什么东西砸到了我的脑袋上?有种痛感将我从思绪中回过神来。
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是一颗松果砸到我头上,我弯腰捡起那颗松果时,才发现地上掉落了不少松果。
这又让我想起秋的无情,它活生生地拆开了松果与树枝,使那一颗颗松果孤零零地掉落到地上,还面临着被人踩踏的危险……看着一颗颗在地上的松果,内心充满同情,可是我又无能为力,我能够改变什么呢?我能为它们做什么呢?我只能默默地看着它们。
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力不从心。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大自然这样安排一定有它道理,不需要特意去改变什么,人生也是如此。
一切都应该顺其自然,难道不是吗? 这一次的经历,不仅仅是欣赏秋的美,还是一个感悟人生过程。
它让我亲身体会了秋天的美与独特的同时,还使我学到课本上很难学到的人生哲理,这些,对我今后的生活道路将受益匪浅。
寻找秋天高一(16)班 陈雅君 怀着愉快的心情,我踏上了寻找秋天的旅程。
放眼望去,马路两旁的树儿整齐地站立在那儿,像沉思的孩子们,静静地伫立在路旁。
略带金黄的树叶向着风吹过的方向摇摆着。
桥下的海水也静静地流淌着,无声无息地流向远方。
与在岸上玩耍的人们相比,显得有些寂寞。
车还在向前行使,眼前的秋景纷纷映入眼帘。
如同走进画廊,无穷无尽的景色使我眼花缭乱。
有红的,有绿的饿,有紫的,有黄的,有……五颜六色,美极了。
秋天,正是丰收的季节,松树上也结满了松果。
观赏完那一幅幅美景,就到了目的地了。
一进大门,那满山的翠绿的花草树木吸引了我,我决定踏那片高高的土地。
一路上,虽没有感受到夏天的鸟语花香,却有一丝丝的凉意,似乎感受到秋天!道路上的石壁...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原文
人间词话原文 ―― 清 王国维1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2 有造境,有写境。
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区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
3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之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非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4 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5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中也,也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6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喜怒哀乐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7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8 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9 严沧浪《诗话》曰:“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拍。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
但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10 太白纯以气象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堪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11 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
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
刘融斋谓:“飞卿精艳绝人。
”差近之耳。
12 “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
“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
若正中词品欲于其词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
13 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楼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14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
韦端已之词,骨秀也。
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15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恨水长东。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金荃》、《浣花》能有此种气象耶?16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17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阅世。
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
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18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
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也。
19 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
20 冯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阙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
21 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
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
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
22 梅圣俞《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事了。
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
兴化刘氏谓: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
余谓冯正中《玉楼春》词:“芳菲次弟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
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
”永叔一生似专学此种。
23 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阙为咏春草绝调。
不知先有冯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写春草之魂者也。
24 《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
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25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所忧生也。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诗人之忧世也。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
26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种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欧阳永叔)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辛幼安)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遂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27 永叔“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
修辞手法中互文指的是什么?举个例子.
在语文教材古诗文中,有数十处,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我们理解它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不片面 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概括起来,互文一般有四类(常见的有两类).一、单句互文 (即在一个句子中的互文)所谓单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例如:(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2)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从字面上看,“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而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句中的“秦”、“汉”、“关”、“月”四个字是交错使用的.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二、 对句互文 (也叫互文相补)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 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例如现行教材里的:(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这也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意思是“开我东阁门,坐我东阁床;开我西阁门,坐我西阁床.”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后凯旋归来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这两句亦为互文,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按字面的解释是“将军经历千百次的战斗战死沙场,壮士从军十年凯旋归来.”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疑惑,为什么死去的都是将军,而归来的都是壮士呢?事实上,“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将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只有这样理解诗句才显合理.(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诗中“惊”、“鸣”互文,正确的理解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才更显丰富幽美.(三)、 隔句互文 隔句互文,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分析理解时和“对句互文” 的思路步骤一样.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滕王阁序》) 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四、 排句互文 排句互文,是说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完整意思.如《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就是排句互文.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编辑本段示 例例子(1):朝晖夕阴.《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朝晖夕阴”和“朝阴夕晖”.“朝”和“夕”、“晖”和“阴”是互文.)例子(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不因“物”﹝所处环境﹞或“己”﹝个人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 例子(3)《木兰诗》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例子(4):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 雪》**(意思是“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千里”和“万里”是互文.) 例子(5):《观沧海》曹操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例子(6):《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编辑本段特 征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二、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编辑本段形 式 一、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秦”和“汉”是互相补充.又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东船西舫悄无言”“主人忘归客不发”“东犬西吠”亦属此类,还有“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二、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如《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组成互文,意思是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西.这样写表现了木兰从军前准备细心
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
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心指导。
母亲程氏有知识且深明大义,曾为幼年的苏轼讲述《后汉书·范滂传》,以古代志士的事迹勉励儿子砥砺名节。
当苏轼21岁出蜀进京时,他的学识修养已经相当成熟了。
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
苏辙记述苏轼的读书过程是:“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
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
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轼不仅对儒、道、释三种思想都欣然接受,而且认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的。
他曾说“庄子盖助孔子者”,庄子对孔学的态度是“阳挤而阴助之”(《庄子祠堂记》)。
他又认为“儒释不谋而同”、“相反而相为用”(《南华长老题名记》)。
这种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
苏轼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他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宋代的最高等),入仕后奋厉有用世之志。
他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
由于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他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
他在外任时勤于政事,尽力为地方上多做实事。
他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方官,灭蝗救灾,抗洪筑堤,政绩卓著。
甚至在贬到惠州后,他还捐助修桥二座。
只要环境允许,苏轼总是尽力有所作为。
然而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干。
他44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
晚年更被一贬再贬,直到荒远的海南,食芋饮水,与黎族人民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
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
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
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往惠州,62岁时贬至儋州,到65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在贬所六年。
苏轼去世前自题画像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就其政治事业而言,这话当然是自嘲。
但对文学家的苏轼来说,他的盖世功业确实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
虽说苏轼早就名震文坛,贬至黄州后且因畏祸而不敢多写诗文,但黄州时期仍是他创作中的一个高峰。
散文如前、后《赤壁赋》,诗如《寒食雨二首》,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都创作于此时。
苏轼被贬至惠州、儋州时,已是饱经忧患的垂暮之人,但创作激情仍未衰退,而且在艺术上进入了精深华妙的新境界。
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
在宋代就有人认为贬至海南并不是苏轼的不幸,逆境是时代对这位文学天才的玉成。
自然与雄放 兼收并蓄的艺术气魄 善于翻新出奇的议论文 叙事、抒情、说理三种功能的完美结合 辞赋和四六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
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认为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又认为欧阳修 “论大道似韩愈”、“记事似司马迁”(《六一居士集叙》),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
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
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物固有是理,患不知之,知之患不能达之于口与手。
”(《答虔倅俞括》)其次,苏轼心目中的 “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例如“日与水居”的人“有得于水之道”(《日喻》)。
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般的荒芜。
正是在这种独特的文学思想指导下,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采的艺术风貌。
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
苏轼自谓:“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自评文》)他的自我评价与读者的感受是相吻合的,苏轼确实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
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是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