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应针对不同教材的特点和教材各纲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做到进行优化选择,综合运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讲述式、谈话式、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竞赛式等各种教学方式,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也能主动自主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被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取到着令人可喜的效果。
初一历史学习心得
历史学习心得(1) 学习历史其实很简单,并不需要死记硬背,绞尽脑汁,“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要掌握好方法,但是这仅仅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用心学习,开动脑筋,积极发言,这样你就会发现,原来学习历史并不难。
同时,应当注意阅读每个单元的前言,了解每个单元的历史线索,主要问题和重要学习提示,这些都十分有利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
其次,必须注意课文的学习导言,虽然短,但内容却是课文学习中最重要的,还必须认真思考课文的问题,思考的问题越多,越会引发我们思考更多问题,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最后,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对学习历史也很有帮助。
一个人无论怎样细心都会有疏忽的地方,通过与同学交流笔记、与老师探讨习题,休息或者自习的时候可以和同学一起拿着卷子、书、资料什么的互相问答,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是我的亲身体会。
历史学习心得(2) 学习方法对于每一位莘莘学子来说都至关重要。
好的学习方法能令你受益终生。
但学习方法也是因人而异,因科而异的。
总言之,有四方面要点。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
”做任何事,基础尤为重要,更何况学习。
若能将基础知识全面地,系统的熟练掌握,并能有机地、灵活地结合起来,任何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所以,我们应脚踏实地地学,决不要心浮气躁。
二、讲求效率 每一位成功人士在介绍他们的成功秘诀时,都无一例外地提到要“讲求效率”,我们不妨也学一学。
即上课一定要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尽量做到当堂吸收消化。
若能真真切切地达到此境界,那么偶尔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虽占用时间,但不是浪费时间,而且还会促成你更高的学习效率。
三、扩展知识面 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而要挑战中考及以后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次重大考验,就应有厚实的知识作为盾牌。
所以我们要“挤”出时间阅读历史名著;浏览信息,观看历史性节目。
只要坚持不懈,必有收获。
四、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学习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劳逸结合。
适时适度地给自己放假,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紧张的模拟考之后给自己轻松半天。
与好友一起去看场电影,溜一会儿旱冰,或是戴上久违的“walkman”,或是对着蓝天白云高喊一声,舒心惬意,好不自在。
不过,别忘了轻松之后又该崩紧那根弦了。
历史学习心得(3)通过初一阶段的历史课学习,我认识到: 1、我们不仅学习历史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而且要感悟历史,从历史中悟出一定的道理,如历史的经验教训、历史的发展规律、历史现象的丑与恶、历史人物的大智大勇等等。
从中去仔细体会、欣赏,提高我们认识问题的能力。
我们的爱与憎就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了。
感觉到历史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
2、学习历史不仅学好课本知识,而且要开拓自己的视野,适当阅读一些课外读物,运用多种手段搜集资料,这样就可以增强我们的知识储备,加强对课本的理解,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成 绩。
3、学习历史不只是简单的对课本内容的记忆,还要学会对史实的综合归纳、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
4、学习历史不只满足于对教材现有结论的记忆与理解,还应该有质疑的胆气,能够运用一定的事实来论证自己的新观点。
要有创新精神。
5、学习历史不只是个人埋头学习,还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 流,敢于与人辩论,在交流中会找到学习的乐趣,能多方获取信息,并能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以上就是我在初一阶段学习历史课的感想,我会继续努力,学好历史,从而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
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请归纳出5点
①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②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设计发展社会的理想蓝图。
③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研究历史的目的更重要是在于揭示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预见未来,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为人类设计发展社会的理想方案。
④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增强参与意识,参加社会决策。
⑤学习历史可以对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及道德教育。
有关历史的学习方法:逐个朝代学习。
很多人学习历史前一榔头、后一斧头,非常容易搞混淆,也不容易记忆,不好学。
而且中国历史博大精深,有时候笼统学习也会给人一种量大的感觉,反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建议大家可以参照某些有趣的网站或书籍,如百度百科秦朝搜索,基本可以看到很多秦朝历史,之后再搜索汉朝等等,逐个学习。
由点到面法。
由点到面指的是先学习某个点,如想了解秦朝历史可以学习某些重要的知名人物,了解知名人物的情况以及经历,从而可以衍射出某个时代的具体发展,就织成了一个网,这样学起来兴趣较足,也容易接受,也更有深度,非常受到学生与历史爱好者的欢迎。
故事串接法。
故事是大家都非常感兴趣的东西,正史有时候看起来很烦躁很吃力,但是如果借助于历史故事则更为生动与形象,作者知道有一本书叫上下五千年,上面有很多历史小故事,而且是按照时间排列,读起来有趣,而且浅显易懂,甚至可以作为课外休闲读物,但学历史不错。
多看历史纪录片。
有很多人不喜欢读史,但喜欢看视频,视频不仅直观形象,更容易记忆,在现在网络非常发达的时代,历史纪录片很多,可以在网上搜索到各种各样的纪录片,非常方便。
有很多的系列纪录片,不仅有图片,也有历史解读员的解读。
...
初中历史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总结性文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成才的起点和求知的动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增 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知识,完成历史学习,改 变他们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实中历史;历史教学;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学生 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知识,完成历史学习,改变他们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从 而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进行导入 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很枯燥,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无形中觉得很累,不愿意开动脑 筋,这时,生动通俗的语言就显得极为重要。
例如讲到“夏、商、周”这一单元时,我说:“商 纣王创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种酷刑,他先叫人将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等铜柱烧得通 红通红时,就强迫?犯人?在铜柱上行走,?犯人?刚踏在铜柱上,只听到?哧?的一声,?犯人?的脚 板立即冒起缕缕青烟,?犯人?摇晃两下,站立不住,就?扑通?一声掉到炭火中被活活地烧死 了。
”这样,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和“亲耳听到了”,产生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 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二)讲述故事进行导入 初中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
教师在单元导入过程中,如果巧妙地插 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讲“吴越争霸” 时,结合“卧薪尝胆”的故事,教育学生只要发愤图强,吃苦耐劳,就一定能够成功。
又如学习 “商鞅变法”时让学生讲述“立木为信”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这样既活跃了课堂 气氛,又教育了学生。
第二单元学完后,组织学生举行讲故事比赛,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潜力, 学生不仅故事讲得好,体会也写得好,不仅得到了启示,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更浓了。
(三)表演历史剧进行导入 初中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 加强直观教学。
如在讲“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时,先让五名学生表演历史剧,再现历史,使学 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又出示过图示说明: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的 手里,这就形成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便于理 解。
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二、开展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 在参与过程中心智得到发展。
例如学习完《夏商西周的更迭》,让学生制作夏商西周的大事年 表并展开课堂讨论:“夏商西周三代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两个课 堂活动的安排既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开 展评价活动可以反馈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可以观察学 生参与学习的积极程度,了解学生整体的学习状况。
三、合作探究,调动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没有学生参与,就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作壁上观,学习效率也就无从谈起。
教师 要想办法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历史课堂小结怎样做?
一、归纳整理式小结法这是历史教学中最常用的小结方法。
其中的一种方法是体系建构归纳法。
它侧重于教师对知识结构、规律和方法的提炼,能将本节课所授知识加以归纳整理,理顺各个知识点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一目了然,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体系。
这样的知识体系的建构就好比高楼大厦建造的第一步,即框架的固定,而后才可以在需要的地方砌砖;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建构了宏观体系,才可以在有需要的地方适当补充微观知识,使体系更完整,更丰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也能起到巩固、加强之功效。
归纳式小结法的另一种方法是回顾知识的提问法。
一节课的内容如果头绪繁多、比较杂乱,常会造成这样的现象:课讲完后相当一部分同学还一头雾水、主次不分。
这时候,教师可根据三维目标的要求,按难易梯度呈现几个问题,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问题的探索性和开放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给他们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二、首尾呼应式小结法如果一堂课的开头你使用了设置悬疑的开场白,那么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应呼应开头提出的问题,化问号为句号,以便给学生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
比如在学习必修二《罗斯福新政》时,开头用大量的图片展示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情景,设问:这是否意味着资本主义走到了尽头?美国罗斯福上台后能挽救它吗?最后的事实又能说明什么?于是,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回应这些问题,强调罗斯福实行新政,用国家干预的手段使美国渡过了危机,这说明资本主义有着自我调节的机制和功能,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来适应与发展生产力。
呼应开头提出的问题,不仅能给学生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使课前的悬疑能得到解答,训练学生用学到的知识,用相应的史料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进一步升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情趣和意志品质等。
当然首尾呼应法除了上述理论性比较强的归纳之外,也可根据内容特点采用较轻松的方法,比如播放歌曲,照应本节课的主题内容。
课尽尾声时展示或播放与课程有关的音像资料,一可引人进入历史情景,二可激励人心,三可活跃课堂气氛。
三、承上启下小结法还有一种是悬念式的承上启下。
中学生喜欢刺激,具有强大的好奇心,你越不讲明讲透他越起劲。
而历史事件是环环相扣、一脉相承的,一件事的结尾,往往又是另一件事的开端。
因此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我们是可以借鉴的。
在讲完一节内容时不妨设置一些悬念,既突出本节的内容重点,又为下一节教学内容有机地埋下伏笔,提前创设教学情境,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追求新知识的欲望。
四、对照比较式小结法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浪花有着惊人的相似,随着学生掌握的内容增多,涉及面扩大,很容易将一些相似的历史知识弄混淆。
教师若能在此时将一些性质相近的历史事件、历史知识加以对比,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
五、百家争鸣式小结法为了更好地总结本节课,也为了让学生加深思维,不妨在课堂的尾声,针对教学中的关键之处,或者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探究学习总结”、“学习延伸”等内容提出一些有争论或学生感到迷惑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的思维礼花绽放于课堂。
俗话说“话不说不透,理不辩不明”。
通过pk式辩论的过程使学生主动感悟,获取新知,变“给”学生一种观点为让学生“悟”出一个道理。
总之,历史课堂结尾的技巧是丰富多采的,上面阐述的仅仅是笔者的一孔之见。
俗话说“教无定法”,课堂小结同样无固定格式,要因地制宜、因课而异,适合教师自身长处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方法就是好法良方。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我们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定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可能不是每堂课都能取得的,但一个成功的课堂小结应遵循水到渠成、过渡自然的原则、突出中心、照应主题的原则,否则就有画蛇添足之嫌。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有这样的艺术感慨:“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
课堂小结也是如此,应删繁就简,起到“点晴收口”之效,才能尽
学习历史感悟,心得体会300字
高效的学习,要学会听课:1、有准备的去听,也就是说听课前要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2、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时候积极回答(回答问题的好处不仅仅是表现,更多的是可以让你注意力更集中)。
3、听要结合写和思考。
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
4、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者课后一定要花时间去弄懂。
不然问题只会越积越多,最后就只能等着拥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试分数了。
其次,要学会记忆:1、要学会整合知识点。
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
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
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2、合理用脑。
所谓合理,一是要交替复习不同性质的课程,如文理交叉,历史与地理交叉,这可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兴奋与抑制,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增强与开发;二是在最佳时间识记,一般应安排在早晨、晚上临睡前,具体根据自己的记忆高峰期来选择。
3、借助高效工具。
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主要练习提升阅读速度、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思维力等方面。
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
具体学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
学习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进理解和记忆的方法。
不仅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
不过,要学好思维导图,做到灵活运用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
前面说的“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也有关于思维导图的练习和方法讲解,可以参考。
最后,要学会总结:一是要总结考试成绩,通过总结学会正确地看待分数。
只有正确看待分数,才不会被分数蒙住你的双眼,而专注于学习的过程,专注于蕴藏在分数背后的秘密。
二是要总结考试得失,从中找出成败原因,这是考后总结的中心任务。
学习当然贵在努力过程,但分数毕竟是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象征之一,努力过程是否合理也常常会在分数上体现出来。
三是要总结、整理错题,收集错题,做出对应的一些解题思路(不解要知道这题怎么解,还有知道这一类型的题要怎么解)。
四是要通过总结,确定下阶段的努力方向。
展开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指导学生做笔记
(1)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引导。
有的学生认为做笔记有利于学习,对这样的学生,多给予鼓励和支持。
有的学生则认为做笔记意义不大,对这样的学生不能简单地批评,应主动找他们谈话,纠正他们不正确的想法,转变他们的错误思想,从而加入记录笔记的行列中来。
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很想做好笔记,但往往因为不知道如做笔记而扰笔记做地一塌糊涂。
对这样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学会记录笔记的方法。
(2)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的差异性要求我们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对学习优秀者,我们应鼓励他们在做好课堂听课笔记的同时,注意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鼓励他们把不同的事物拿来进行评价、比较,横向的纵向的,国内的国外的,主观的客观的等等,提高辩证分析事物的能力即学科思维形成。
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则提出比较低一点的要求,仅仅要求他们做好课堂笔记,要背哪些就照着背就可以了。
(3)课堂教学的40分钟里,随时注意提醒做好课堂笔记。
对那些重要的东西,比如重点知识、知识提纲、学习方法、学科思维,除了提醒学生做好笔记之外,还给学生留出充分的记录笔记的时间。
因为学生记录笔记是需要时间保证的。
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提示,很多学生就会因为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而放弃记录笔记。
这样就达不到笔记教学的实验目的,也就失去了提升学习动力的意义。
(4)为了检查督促学生更好地做好笔记,还对笔记进行检查或者抽查,并对检查或抽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
对笔记做得比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展览这些学生的笔记,让其他学生进行借鉴和学习。
对笔记做的不太好的学生,除了让他们学习同伴的笔记之外,还应该跟他们进行面对面地交流。
在交流中,了解他们不会做笔记的原因,并帮助他们重新整理自己的笔记。
初中学习总结范文
初一的第一个学期就这样结束了..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
转眼成为XX一员已半年多了。
回首这半年的点点滴滴,朝朝暮暮,心中顿生了许多感触。
这半年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些印记见证我这样一个新生的成长。
在过去半年的内,通过不断地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时间就是这么无情头也不回的向前走着,而我们却在为了不被它丢下死命的追赶着。
是的,谁都不想被时间丢下.而我们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一点的成长.而美好的纯真随着风雨的磨灭化成了成熟.或许这正是成长的代价.回想自己还是考生的那段日子,显得是那么的遥远。
我在憧憬中懂得了来之不易的珍惜;在思索中了解了酝酿已久的真理;在收获后才知道努力的甜美。
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许多事情,但是仔细琢磨后又不尽然……原来过去所见所识都是那么的偏见而又肤浅,以前的天真似乎在一瞬间幻化成无知和可笑,我想谁又不是这样的呢?或许在以后也回嘲笑现在的渺小……我们不得不笑着回首我们所走过的路.: 我有过许多的计划,有过许多的想法,做了很多,看了很多,但是我仍然有很多遗憾。
我曾经想过当个班干部、进入学生会、做兼职……做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让自己忙一点、再忙一点。
但是大多都没有能够实现,由于我自己的怯懦,我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于是我获得了很多的空余时间,于是去图书馆看书、在家看电影成为我新的嗜好。
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历史、哲学、神话、诗词、童话……有的时候甚至去看一些食谱和旅游杂记。
但是我发现无论我看了多少东西,心中仍然觉得空虚。
因为书本上的东西永远都只是一些理论指导性质的东西――我缺少的是实际行动,是一种“冲动”。
如果说“说”的话,我相信谁都很会说,谁都说都头头是道,但是实际落实到“做”上面却是少之又少,而且在做的过程中我们又会体会到“变化” 出勤情况:请了一次病假.拉下两节课希望下学期争取做到全勤本学期没有迟到的情况。
学习问题:我最大的问题就是上课思想不能集中容易走神上课时我总会想其他的事情.为此妈说了我很多次了但我却总是改不过来上课时也不提问更不回答问题只有老师叫才会回答几句。
所以比别人少学了很多成绩也因此区分开来。
虽然在上半个学期中我取得了班里第十名的成绩单这是我出生到现在一直没出现过的好成绩但我并不满足我必须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才对得起我自己这个学期正是给这个专业以后的学习打基础所以我很苦恼因为这个学期我不得不承认我并没有好好学我知道这是我的学习态度出了问题。
人生第一关。
我们不能到了第一关就被打得不敢承认自己。
曾经在杂志上看到了一段话,很经典,也很形象:毕业就像一面面玻璃,我们义无返顾地往前走,不能回头,不能后退。
泪水和血水交杂在一起,因为来不及擦,所以我们变得血肉模糊。
不能丢微笑,它能在我最无助的时候让我看到光明;不能丢自信,它能在我最迷惑的时候让我得到肯定的回答……丢了这些,会变得血肉模糊。
最鼓动人心的话,我一直记着,一辈子都会记得:“小姑娘,你得加油了……”一直记着。
对了,新的一年,还有一个不会变——我会一直努力!努力的形容词是一直。
我希望下学期我能做到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与同学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对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能够当堂完成对不懂的问题主动和同学商量或者向老师请教。
学习方法为了改进学习方法,我给自己订了一个学习计划:(1)做好课前预习。
也就是要挤出时间,把老师还没有讲过的内容先看一遍。
尤其是语文课,要先把生字认会,把课文读熟;对课文要能分清层次,说出段意,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2)上课要积极发言。
对于没有听懂的问题,要敢于举手提问。
(3)每天的家庭作业,做完后先让家长检查一遍,把做错了的和不会做的,让家长讲一讲,把以前做错了的题目,经常拿出来看一看,复习复习。
(4)要多读一些课外书。
每天中午吃完饭,看半个小时课外书;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只要有时间,再看几篇作文。
第三,课外学习不放松。
能够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去参加一些补习班来是自己更加充实 虽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我决不骄傲,还要继续努力,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下学期还要取得更好的成绩。
政治方面:作为团员的我在来到这个学校后荣幸的坐上了团宣传委员的工作这是我政治上的一大进步这学期我积极配合团内工作做到了先律己在律人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会马上完成并且争取做到最好。
在思想方面我做到了每天都看新闻联播熟知国家大事。
为了了解国家当前形势我上网或者看报时都会注意到国家形势的报道在社会中我时时刻刻都记得我是团员就要团员的样子.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我会尽我所能得去帮助别人看到有人乱贴广告我会把广告撕下来虽然我能做到的不多但只要是我看见了我便会尽我所能去做我不会放着不管我认为这不仅是一名团员的责任更是一名 公民应该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认为做一名团员的基础首先是你必须是一名好公民.家庭方面做的如何就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与道德涵养首先尊老爱幼是每个人都应遵...
历史课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新课程试行几年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已经为广大历史教师广泛接受和采用。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1、精心命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
问题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讨论的成败。
合理预设讨论问题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讨论题的设计主要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度等因素。
问题要难易适度,量学生学习基础之力,问学生力所能及之题;同时也要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
二是要从教材实际出发。
新课程的教材每课的文字少,但隐性知识多。
在预设讨论问题时要充分挖掘教材,找出教材中或明或暗的知识点,如一些褒贬不一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
命题的原则是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贯彻教学大纲,着重于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
命题的范围应是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与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
在命题的技巧上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意命题的综合性。
帮助学生打通因教材章节所带来的知识割裂,使相关的知识体系化、网络化。
其次加强命题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学科联系。
因为历史与政治、语文及地理联系密切,命题时充分利用这种联系,将知识的触角延伸到相关学科和现实生活中去,以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融合和借鉴,加大知识贮量,使之为创造性思维服务。
再次是注意命题的多角度和新颖性,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从各个角度、种种联系中进行分析、比较和辨别,捕捉其规律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有生命力的知识。
2、创设讨论的环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采取民主态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的意见,哪怕是错误的意见,也不要随便否定,要设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来澄清自己的认识,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甚至敢于同教师展开争论的精神。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轻松、乐观、愉快的良好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而且能活跃思维,充分发挥内在潜力。
在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讨论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放开思想顾虑,无拘无束地与别人讨论、交流、切磋,使课堂教学活跃而高效。
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把课堂的主人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交流问题,讨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讨论中既不应是旁观者,也不应是裁判,而应以参与者的身份在讨论中点拨、引导,唤起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不要经常向学生暗示你认为什么是正确答案,也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是什么。
讨论的本质是通过学生的共同探究来确定那些不可预测的问题,如果教师预先已有问题的结论,不断暗示、提醒,那就意味着在讨论一开始某些观点和信息就被排除在外了,教师会把讨论向自己事先认可的方向推进,不仅学生难以提出其他看法,而且讨论也很快变成了教师唱独角戏,重又回到原先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上来。
3、在多彩的课堂讨论中引导学生合作解疑。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建议,其中特别强调开展课堂讨论和社会调查,而讨论和调查都是需要通过合作才能顺利进行的探究性学习问题。
因此,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把课堂讨论作为教学常态,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达到合作解疑的目的。
探究式课堂讨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中既可通过对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善疑巧问、浅处探问、明知故问、无中生有等,组织学生进行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也应结合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对重要的历史问题进行专场课堂讨论或辩论,使学生在争辩讨论中明事理、出新意,并养成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实践表明,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是探究式课堂讨论的主要形式,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可以开展类似的讨论,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巧设讨论主题,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思考。
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讨论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与他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在讨论之后,要指导学生学会反思,总结得失,提出新的问题,开展新的探究。
开展专题性课堂讨论一定要精心选题周密安排。
在开展讨论之前,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主要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拟定讨论方案和发言提纲,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
最后,在实施讨论教学的时候,我看到很多学...
初中历史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马艺(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城镇第一中学,广西 崇左 532500)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205-01摘要: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各学科的进步,这也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大有益处。
本文就学习历史兴趣方面的做法阐述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历史课;激发;学习;兴趣目前,有很多的学生厌学,没有从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就是学习大多数也是被迫的。
这当中还有许多优等生。
这种情况在农村中学的历史尤为突出。
学生厌学或被迫学习,并不是对历史不感兴趣,而是我们老师把“活”的历史教“死”了。
古人云“不兴其义,不能乐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我做了以下几点研究:一、用生动通俗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到商朝的“炮烙之刑”时,我说:“商纣王创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种酷刑,他先叫人将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等铜柱烧得通红通红时,就强迫‘犯人’在铜柱上行走,‘犯人’刚踏在铜柱上,只听到‘哧’的一声,‘犯人’的脚板立即冒起缕缕青烟,‘犯人’摇晃两下,站立不住,就‘扑通’一声掉到炭火中被活活地烧死了。
”这样,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和“亲耳听到了”,产生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二、让学生表演历史剧,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先让五名学生扮演历史剧中不同的角色,来表演“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片断,再现历史事件的过程,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又出示图示说明:中国共六党成立的条件和历史意义。
这样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便于理解。
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三、引入恰当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吴越争霸”时,结合“卧薪尝胆”的故事,教育学生只要发愤图强,吃苦耐劳,就一定能够成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又如学习“商鞅变法”时让学生讲述“立木为信”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教育了学生。
第二单元学完后,组织学生举行讲故事比赛,学生不仅故事讲得好,体会也写得好,不仅得到了启示,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更浓了。
四、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破解彩陶之谜”这个内容。
先由图片引出话题,再结合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对彩陶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让学生根据三幅彩陶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彩陶盆上人们手拉手的图案,体现了人们什么样的生活情景?学生讨论的很激烈,进行了大胆的想象,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短时间内便创造出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使学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享受到了历史课堂的快乐。
五、采用历史故事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在历史课教学中,要想给学生营造一个快乐、活泼的课堂氛围,采用典型历史故事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这里所说的历史故事并不是随便选取一个故事就可以了。
而是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兴趣、年龄特征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故事。
而且是耳熟能详的故事。
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故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运用相关理论,得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由教师加以总结。
例如讲述《三国鼎立》时,先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歌,随后问学生就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渴望什么?你会帮助谁?为什么?导语的巧妙设计及构想,即有助于课堂教学,同时也是课堂创新的一中体现。
创设历史情境,感悟历史。
历史是有血有肉的,如果让学生身临其境,那受到的教育将是书本上所做不到的。
当然情境的创设离不开书本没否则那就是凭空捏造了。
如讲述西周分封制是怎么一回事。
学生可以分角色扮演来重现当时的情景,虽然表演有一点难度,但只要教师事先指导还是可行的。
学生表演完了,不用教师讲,大伙基本上都明白了什么是分封制。
相反让学生看两遍书,然后提问什么是分封制,好一点的学生把整段课文读了下来,对不对呢?当然对,要不然教材就有问题,然而过后你要再问他什么是分封制,他保证回答不上来。
而学生表演参与之后相当长时间内,他都不会忘记。
这里对学生参与后得出的结论,应该给予及时的评价,对于教新颖的观点,应及时表扬,同时也要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真正地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活泼。
六、尊重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现代的初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心理上更注重别人对他们的感受。
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
即使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也是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们重新认识和更正错误。
这样,从上第一节历史课起,就要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合...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历史课堂小结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