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夜雨》
元代: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逆旅淹留 一作: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忆江南·歌起处》
明代:王世贞
歌起处,斜日半江红。柔绿篙添梅子雨,淡黄衫耐藕丝风。家在五湖东。
《江南旅情》
唐代:祖咏
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
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代: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杆 一作:阑干)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宋代: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点绛唇·感兴》
宋代: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江南水乡之旅作文】作业帮
国庆节我们一起去江南水乡游玩。
我们所去的城市有苏州、杭州还有美丽上海大都市 ,听说上海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我真想马上到入上海,去享受一下大都市的生活。
我们乘上车后,车就开了,外面黑压压,什么也看不见,我看着看着就睡着了,等我睁开眼一看,苏州就到了。
到了苏州已经6点了,但我们还是要去景点,天渐渐的黑了,第一个景点虎丘到了,我下了车,放眼望去,虎丘一点儿也不好看,我似乎有些不情愿,就跟着导游进去了。
游玩了虎丘,我们就回宾馆了。
到了宾馆,我立马打开电视,津津有味的看着电视,等待着去上海的那天。
时间过得飞快,就一眨眼的功夫,去上海的那天就来到了。
到了上海,从车里往外看,上海的高楼大厦看着就眼晕。
我们就要去世博会了,我高兴极啦!不一会儿,世博会就到了。
我下了车,走进来世博会的中国馆一看,哇噻!里面人山人海仿佛就像一条龙那样长,我等啊等啊,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我们终于可以进去了。
走进了中国馆,最美最迷人的是清明上河图,图上刻画了一部流动的历史。
这简直美极了!走出了中国馆,我们就要去东方明珠了,我们坐在车上,导游说:“上海的夜景非常美丽,上海的夜景不仅美丽而且上海晚上的人也很多。
”到了东方明珠,我迫不及待的登上了东方明珠,东方明珠有3个球,我们登上了第二个球,站在上面一看,有像酒瓶一样的建筑,好美啊!还看见了黄浦江了,黄浦江上有一只只游船一排有一排的灯在黄浦江两旁闪闪发光,真是太美了!时间飞快,江南水乡旅就要游完了我真有些恋恋不舍,汽车开了,我对最喜欢对上海大都市说;“上海再见!”请记住本站网址 作文库
写一段关于江南秋季的一段话
江南秋季江南的秋天总是静静地来,不知不觉,没有明显的过度和急转,不像北方那样四季分明。
所以江南秋天的一切都是那样的淡薄而高远,含蓄奔放但不张扬。
每当秋来临之时,总会下起一场小雨,就像在敲打着古老的琴,密密而有节奏,单调而柔娩,就像开出了朵朵雨花,摘下一朵,却又不经意间从指间溜走……这时,江南秋天的田野正热闹着呢!那一望无际的田野最先感受到了秋天的讯息。
田野里,高粱成熟了,像一团燃烧的火焰,一阵秋风拂过,叶子就像无数旗帜迎风飘扬。
一大片一大片的稻子随风起舞,就像海上的浪花,此起彼伏,在阳光的 照耀下泛着点点金光。
果园里也开起了盛会。
瞧!梨子树上挂满了一个个黄澄澄的梨子,就像一个个小葫芦,走近一看,还长着雀斑呢,可爱极了!梨子多的把树枝压弯了腰。
有的梨眼看就要掉下来了,就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
柿子树上挂满了一盏盏小红灯笼,秋风一吹,“啪”“啪”“啪”,熟透了的柿子就投入了大地的怀抱。
“西风吹叶满湖边,除换秋衣独概然”。
家门前的小路上下起了“秋叶”雨,无数秋叶簌簌地落到了地上,不一会儿,就铺起了一条长长的 地毯,这时,一片顽皮的 枫叶乘着风儿落到了我的肩上。
平滑的叶面十分柔软,边缘还长着不刺手的小锯齿,红彤彤的叶儿中间仍有一点儿发黄发绿。
“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秋,是一首诗,弥漫除浓浓的秋的气息,仿佛能触摸到秋的心情;秋,是一首歌,奏出清爽而甜美的旋律。
江南的秋天,给人一种恬静,一份安宁……...
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
秋日感怀 已经十二月了,树上的叶子早已枯黄,但竟还有大半都挂在枝头。
夜幕下,昏昏的街灯中,看到的竟是一树金黄的灿烂,那一瞬间,我呆住了。
看着那童话一样的金树,哗哗的拍动着他的枝叶,我竟有了一种要落泪的感动。
我一向以为秋天,枯叶,只是代表着萧索与孤寂。
秋风秋雨愁杀人,古人对于秋天的描写也大都如此: 概夫秋之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 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顾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
听着秋声,看着叶子一片片落下,是一场场的别离,也是生命的枯竭与消逝。
凄凉,不舍与无奈总是挥之不去的萦绕在我的心头。
我欣赏秋天的风高云淡。
我沉醉于她的清雅脱俗,但同时也总是不可避免的陷入凄然的情绪中去。
而今天,这种灿烂,忽然给了我一种坚强的感觉。
那棵树,一个人,执着的近乎固执的站在那里,带着满枝的金色,坚强的在风中挺立。
原来,秋天也是刚强。
是坚持,也是忍耐。
秋风中的花儿 今年的秋天来得早,却如二八女子姗姗的莲步轻摇,那绚烂的黄叶依依的不忍坠落,我不知道爬满篱墙的红艳艳的藤蔓植物叫什么,每回行走在这条小路上,都禁不住观望驻足,我想我的神情一定是喜悦的,在这个被古诗词渲染的萧瑟悲凉的秋天,有这样热情火辣的颜色怎不叫人心潮澎湃呢。
仿佛秋风也爱恋着这个季节,柔软而温情。
阳光恰到好处的暖着我裸露的肌肤,整个人不免沉醉起来。
于是嗅到了”芳熏百草,色艳群芳,在幽愈馨”的菊的清香。
自陶渊明歌咏过菊花”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的贞秀之姿并于东篱种菊之后,菊花便被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引为知己。
试想忽然一夜霜满碧瓦,芭蕉不展,荷败莲萎,红凋绿落,惟有”菊蕊独盈枝”,会是如何的惊喜呢。
难怪明代诗人高启在”秋色苍茫人欲醉,寒香冷落蝶先知”的秋天要坐对幽轩赋诗了。
这时如果有酒,有一知己,吟风弄月,把盏赏菊,对面是心爱的人,杏眼桃鳃,柳眉樱唇,素指纤纤,笑靥如春,或者他是长眉俊目,星眸微醉,衣袂飘飘,这场景该是怎样的风情万千呢。
当然最好是繁花落尽之后于一山清水秀天高云淡之处寻菊之意韵,尽享生命乐趣,其中况味非尘俗庸人可体会啊。
苏轼赞誉菊花”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写出了菊花清冶秾艳的姿态,诗人屈原“朝饮秋菊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彻彻底底的将菊做为生命的汁液啜饮而流芳后世,写出了菊的极致气韵。
李商隐的“暗暗淡淡紫,融融洽洽黄”点染出菊的婀娜婉转绰约柔姿。
古时女子聪慧多情,也以菊喻心,如朱淑真的"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道出了与菊同一的孤标傲世,而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暧昧已是对菊由衷的青睐了。
不管怎样,古文人们写尽了菊花的幽香,风姿,异质,奇态,潇潇洒洒的装点出一个风骨无限的菊的世界。
唯有唐黄巢《题菊花诗》"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和《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白花煞;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赋予菊花以重重杀气,令人心有余悸而惶惶然。
我终是一弱质女流,难将菊花看作金盔铁甲。
而"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真正想看的是那凌霜而立独立枝头的菊花,好让自己独自走完人生的旅途吧。
菊花既然有如此多的意味,它的名字也一定是超拔飘逸的, 以花色命名的有:“空谷清泉”,“黄莺出谷”,“玉蟹冰盘”,“绿衣红裳”等等。
或以花瓣来辨其形而命名的如:“惊风芙蓉”,“松林挂雪”。
也有以花的造型来命名的如”金线垂珠”,“十丈珠帘”等,还有以历史人物和故事命名的,如 “嫦娥奔月”,“湘妃鼓瑟”等等。
总之一朵花背后隐藏着人们无数的愿望与志趣,令人遐思不已。
菊花除了可供观赏与浸淫之外,还有许多实用价值。
可作药,可酿酒,可制茶,可养生。
当今最流行的韩国新新浪漫主义掌门人金河仁更是将菊花演绎成爱情的滋味,浪漫纯粹。
秋风秋雨愁煞人 雁过秋空夜正央 回塘风起是清狂 岁华如箭几多事 秋月秋宵秋日长。
夜已深,人不寐. 窗外有寥落的几颗星,皎洁的月圆满着,却是凄清,幽冷.明月哪会解人心中的离恨,兀自透过云层将那万点清辉漫散于高处仍蓊郁葱茏的树梢上,远处连绵的山在夜色下更显得冷峻苍茫,依依的西风不经意的拂过篱笆墙边白日里翠生生的藤萝。
已是深夜了,看得见杂草丛中栖息的几点萤火虫,瑟缩着,许是做着一个关于夏季的梦吧。
疏星明灭的夜空,居然飞过一只雁,怕是离群失伴了,徘徊着,盘旋着,偶尔听得一两声尖厉的鸣叫,划破了夜的衣裳,突然急急掠过树梢,倏然间消失了踪影。
这时耳边隐隐约约传来丝竹声,侧耳细听,却是那般的惆怅清冷,如大理石柱上斑驳的斜纹。
是谁家的女子将那锦瑟弹响,低低的告诉我:秋天来了。
秋天来了,洞庭湖水满溢着秋潮,涨落间淘尽了多少 英雄豪杰。
虽说秋风是这样的柔弱无骨,依然吹落了洞庭湖边曾经枝繁叶茂的树木,你听:那坠落黄土的片片树叶回旋激荡的声音是否如刀枪齐鸣万马萧萧?你看...
描写秋天江南的古诗词
1.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2.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3.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
唐·白居易《司马宅》4.望江南 唐·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
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5.梦江南 清·屈大均 悲落叶,叶落绝归期。
纵使归来花满树,新枝不是旧时枝。
且逐水流迟。
6.题觉海寺 宋·黄庭坚 炉烟郁郁水沉犀,木绕禅床竹绕溪。
一暇秋蝉思高柳,夕阳原在竹荫西。
...
写一篇以‘…之旅’为题的作文不要以孤独之旅的,读起来节奏要很...
周庄之旅 周庄,早已在陈逸飞的《梦回的故乡》中认识,只是一直未曾亲近她.这次去了周庄,了却了我的心愿,但也令我有些失望. 梦中的周庄,该是古朴的,静谧的;该是清幽的,悠然的;该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真实写意.因为,陈逸飞眼中的周庄是那么美丽,恬静,纯朴和脱俗.这江南古朴小镇,因陈逸飞的一幅水墨画而闻名中外.让世人认识了她,了解了她,却又险些毁了她.一进古镇周庄,映入眼帘的便是新建的亭台楼阁,这人造景观令我心生叹息.只是,我仍期盼,古朴的民居,古老的街道,清澈的河水,轻摇的小船,淳朴的居民,传统的民俗,一定还在,只是我还未见着. 真正进入古朴的水乡,看到了桥街相连,小桥流水,小船轻摇,柳丝低垂,还参观了江南富豪沈万三的宅院以及古朴的民居,仍有着原来的风貌,这时心里才稍有些欣慰. 进入窄窄的街道,想细细体味物讨价还价声,声声入耳,抹去了小镇清雅幽静的神韵,这又给我梦中的水乡画面添了瑕疵.白天的小镇是躁动的,只有在这江南水乡住上一宿,在月的清辉下感受迷离的水乡夜景,在清晨的阳光下感受水乡脉搏跳动的音符,才才见证水乡的清静、幽雅、恬淡和神秘. 在我看来,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最能够抓住游人的心.而现在存在着很多不适当的开发,将美丽的自然景观改造成了人造景观,将清静幽雅的人文景观变成了集贸市场,这是件多么悲哀的事情! 周庄,想说爱你,却是那么的不容易!不知什么时候能恢复你原有的风貌与神韵?
名家描写秋天的散文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在灰沈沈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
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曲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
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
象橄榄又象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
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 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
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
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沈,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描写秋天的作文 (名家的) 400字
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尤其是诗人。
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淡红色最下,秋的色,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
不单是诗人,秋的味,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何尝有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之分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从槐树叶底,只有这枣子;著者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空气来得润,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尝不透,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
北国的槐树,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气味也没有;可是啊,紫黑色次之,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下得有味,下得象样。
还有秋雨哩,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
象橄榄又象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混混沌沌地过去,这念错的岐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人的果树、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
说道了牵牛花。
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字。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天的颜色显得淡。
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有些批评家说,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萧索的感触来的,来得悲凉。
我的不远千里,拖得很长。
) “可不是么,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茅房边上,灶房门口,西北风就要来了,幽远,严厉。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总是看不饱,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
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是不合适的,又觉得清闲。
比起北国的秋来。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
一层雨过,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赏玩不到十足。
秋并不是名花,声音也没有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天。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也是一种奇景。
第一是枣子树,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到秋来,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可是这秋的深味,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秋的意境与姿态,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就是被关在牢狱里的囚犯,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底。
南国之秋,中国的文人学士,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屋角,墙头
关于秋天的短文
秋颂罗兰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
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的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
那酡红〔酡(tuó)红:喝了酒脸色发红。
〕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
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
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
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是秋日天宇的闲云。
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
那么爽利的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
无需参预,不必留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
“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
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着。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
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
“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
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
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东西。
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澹泊的季节。
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
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是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秋。
秋天的落叶谢冰莹 从昨天起,我才相信现在真的是秋天了! 是上午十点钟,我下了课回到寝室,只见床上铺满了梧桐子、落叶,和由破窗门上掉下来的石灰、尘埃。
风,怒号着,黄叶不断地飞了进来。
——好凉快呀! 我并不生气,要是平日看见床上这样多的灰尘,我一定要埋怨这房子太旧,粉刷的工人太糟糕,不该弄些石灰在窗户上,而且又只是薄薄的一层,晒干了老是一块块地掉下来。
但我今天不埋怨房子,也不埋怨粉刷房子的工人,我只是感到愉快,因为秋天来到我的房间了!我欢迎它,轻轻地用鸡毛帚扫去了石灰和尘埃,扫出了淡黄的梧桐子,和枯萎了的不知名的落叶。
啊,原来地上铺着的叶子比床上更多,要不是有床和桌子、椅子摆着,这简直成了落叶萧萧的树林了。
站着,默默地站着,我对着晴朗的天空微微地笑了。
我笑这可爱的秋已来到了大地,来到了我的房间,更来到了我的心里。
我要欢迎它,让猛烈的风将一切落叶,吹进我的房子,铺在我的床上,它是天涯的飘泊者,任秋风吹到哪里便落到哪里,没有归宿,没有人怜。
我同情它,我爱它,落叶呀,通通飞进我的房间来吧,这是你们的归宿地,这是你们的天堂。
我张开两臂等待落叶到来,我要欢迎它,更要从风那里抢过来握在手里,轻轻地抚摸它,追悼它已逝的青春,曾经被一切人赞美过、追求过、爱慕过的青春。
下午特和庄都来到我的房间。
我告诉他们上午下课回来看到房子里的景象。
特望着我只是笑了一笑。
庄说:“多么艺术呀!你应该不讨厌。
” “自然,我喜欢落叶进来,但不高兴灰尘。
” “要这样才有意思,”庄又说:“光只落叶,未免太单调了,人生是复杂的,什么都不可缺少。
” 我觉得这话也有几分对。
在现社会里,到处都是灰尘,到处都是烟雾迷漫,到处都是黑沉沉的像鬼域一般。
你不喜欢灰尘,可是它偏要掉在你的桌上、床上,有什么方法可以拒绝它呢? 我爱秋天,秋夜的月亮是格外美丽的,多情的,这些谁都知道。
但我爱的除了月亮外,还有秋雨和秋风。
许多人说秋天最容易惹起人的烦恼、伤感,所以古今的词人墨客,都是在秋天大发牢骚,摇头摆尾呜呼噫嘻,舞弄笔墨。
我恰恰相反,我觉得秋天是一年中最快乐最美丽的季节。
无论站在气候、景象、情感各方面讲都是调和的,完美的。
我爱秋,我更爱随风飘舞的秋天的落叶!北国秋叶薛尔康柿叶、槐叶一落,京华的秋树便相继凋零了。
马路上,公园里,落叶萧萧地下,稠密如雨,稠密如雪。
大自然正在死亡,并在死亡的哀痛中求得更生。
行走在纷纷的落叶的雨中,你会惊心于宇宙永恒的变历。
于是,刚从胸中升起的严峻的情绪很快就被落叶的情致驱逐干净。
在你头顶飘洒飞扬着的落叶是彩色的,只有北国的秋叶才有这种鲜明的色彩,殷红、妃红、金色、青色、橙色,或是红黄驳杂……全不见枯槁的色泽,是秋天果实才有的颜色,同一种树叶也会呈现出各种颜色。
在北京的宽阔马路上,行道树是由多种树木组成的,落叶飘摇而下,街道就被美丽的各种形状的小色块点缀着,气氛显得安谧而有生气,首都浓浓的秋...
描写秋天 现代诗
描写秋天的现代诗 描写秋天的诗 《秋晚的江上》 刘大白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裷了, 还驮著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一九二三年) 《鸽子》 胡适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一九一八年) 《秋晨》 于赓虞 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 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 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 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睁眼 双手抱住太阳的脚,看 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 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 (一九三四年) 《沪杭车中》 徐志摩 匆匆匆!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 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一九二八年) 《私语》 徐志摩 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池, 一颗憔悴的秋柳里, 一条怯懦的秋枝上, 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 听他亲亲切切喁喁唼唼, 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语情节, 临了轻轻将他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 情诗情节,也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秋月呀》 徐志摩 秋月呀! 谁禁得起银指尖儿 浪漫地搔爬呵! 不信但看那一海的轻涛,可不是禁不住它 玉指的抚摩,在那里低徊饮泣呢!就是那: 无聊的云烟, 秋月的美满, 熏暖了飘心冷眼, 也清冷地穿上了轻缟的衣裳, 来参与这 美满的婚姻和丧礼。
(一九二二年十月六日) 《秋月》 徐志摩 一样是月色, 今晚上的,因为我们都在抬头看—— 看它,一轮腴满的妩媚, 从乌黑得如同暴徒一般的 云堆里升起—— 看得格外的亮,分外的圆。
它展开在道路上, 它飘闪在水面上, 它沉浸在 水草盘结得如同忧愁般的 水底; 它睥睨在古城的雉堞上, 万千的城砖在它的清亮中 呼吸, 它抚摸着 错落在城厢外内的墓墟, 在宿鸟的继续的呼声里, 想见新旧的鬼, 也和我们似的相依偎的站着, 眼珠放着光, 咀嚼着彻骨的阴凉: 银色的缠绵的诗情 如同水面的星磷, 在露盈盈的空中飞舞。
听那四野的吟声—— 永恒的卑微的谐和, 悲哀揉和着欢畅, 怨仇与恩爱, 晦冥交抱着火电, 在这幽绝的秋夜与秋野的 苍茫中, “解化”的伟大 在一切纤微的深处 展开了 婴儿的微笑! (一九三0年十月) 《秋天的梦》 戴望舒 迢遥的牧女的羊铃, 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 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 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
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 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一九三一年一月) 《霜花》 戴望舒 九月的霜花, 十月的霜花, 雾的娇女, 开到我鬓边来。
装点着秋叶, 你装点了单调的死, 雾的娇女, 来替我簪你素艳的花。
你还有珍珠的眼泪吗? 太阳已不复重燃死灰了。
我静观我鬓丝的零落, 于是我迎来你所装点的秋。
(一九三五年十月) 《秋》 杜运燮 连鸽哨都发出成熟的音调, 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
不再想那严峻的闷热的考验, 危险游泳中的细节回忆。
经历过春天萌芽的破土, 幼芽成长中的扭曲和受伤, 这些枝条在烈日下也狂热过, 差点在雨夜中迷失方向。
现在,平易的天空没有浮云, 山川明净,视野格外宽远; 智慧、感情都成熟的季节啊, 河水也像是来自更深处的源泉。
紊乱的气流经过发酵, 在山谷里酿成透明的好酒; 吹来的是第几阵秋意?醉人的香味 已把秋花秋叶深深染透。
街树也用红颜色暗示点什么, 自行车的车轮闪射着朝气; 塔吊的长臂在高空指向远方, 秋阳在上面扫描丰收的信息。
(一九七九年秋) 《江南草》 李季 菊花怒放的秋天, 我第一次来到了江南。
虽然我来也匆匆,去又忙忙, 但你的美丽却一千倍地超过了我的想象。
望着你那花团锦绣的城市, 最美丽的画卷都失去了颜色; 漫步在风光明媚的水乡, 就是传诵千古的绝吟也显得苍白。
你的美丽使我感到羞愧: 词囊里竟找不到一个形容你的词藻。
人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天堂只不过是人们按照你的模样编织的幻想。
我知道秋日里还不能显出你的神奇美妙, 我见到的也只是你那千里花香中的一棵草。
可是,我就要回去了, 我就要带着这片草叶回去了。
我要把这片草叶带到沙漠上, 我要把这片草叶带回我的家乡。
我要把它种在戈壁滩上, 我还要对我的乡亲们这样讲: “用我们的汗水灌浇它吧, 让我们的大戈壁也变得像江南一样!” (一九五七年八月) 《秋歌——之一》 郭小川 秋天来了,大雁叫了; 晴空里的太阳更红、更娇了! 谷穗熟了,蝉声消了; 大地上的生活更甜、更好了! 海岸的青松啊,风卷波涛; 江南的桂花啊,香满大道。
草原的骏马啊,长了肥膘; 东北的青山啊,戴了雪帽。
呵,秋天、秋水、秋天的明月, 哪一样不曾印上我们的心血! 呵,秋花、秋实、秋天的红叶, 哪一样不曾浸透我...
请帮我写一篇关于中秋节的作文。
(有要求)
中秋的由来,据说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
《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朝月。
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这里的“夕月”即“拜月”之意。
祭月原是帝王的礼制,后来达官文士也效仿,此风逐渐传到民间。
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说法二:八月节的起源与兴盛都和南京有关 八月十五中秋节,江南又称八月节,八月节的起源与兴盛都和南京有关。
作为岁时节令,中秋节形成较晚,但玩月这举却由来已久,东晋时,在南京“牛渚玩月”,即是流传至今影响最广的赏月佳话,以至演化为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乐以欢度的中秋节佳节。
牛渚(今采石矶),汉时即属丹阳郡秣陵(今南京)。
《续汉书·郡国志》说,秣陵县“南有牛渚”。
早在一千六百年前,东晋于南京(当时叫建业)建都,镇守牛渚的谢尚月夜泛舟牛渚江上,听到有在运租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于是邀请过船,此人即是袁宏。
他们一见如故,吟诗畅叙直达天明。
当时谢尚身为镇西将军,而袁宏只是个靠运租为业的穷书生,由于对才能的尊重,他们之间打破了身份的地位壁障。
袁宏因受到谢尚的赞誉,从此名声大振。
谢尚玩月闻袁宏咏史于前,文人雅士亦趋之于后,于是泛舟、登楼玩月者连绵不绝。
唐朝大诗人李白游抵金陵闻知此事,即赋诗曰:“昔闻牛渚泳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感慨系之,登城西孙楚酒楼“玩月达曙”。
唐欧阳詹作《玩月诗序》也说:“玩月古也,谢赋、鲍诗,眺之亭前,亮之楼中,皆玩月也”。
唐明皇是夜游月宫,这些都是流传至今的玩月佳话。
八月十五,时届三秋之中,故谓中秋。
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为玩月最佳时令,人们多爱此时玩月,自唐以下渐演为节令,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说法三:中秋与时令 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
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
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
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从科学观察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
如此,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 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
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 说法四:“中秋”的得名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豳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
”据欧阳詹《长安玩月诗序》记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
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园。
”这就是说,旧历八月十五日,是一年秋季八月的中间,故谓之中秋。
据说中秋节在两汉时已初具雏形,其时在立秋日。
至唐代已出现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
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节日里有祭月、拜丹、赏月、吃月饼之俗。
明清以来的京师,此风一直未衰。
说法五:中秋吃月饼的由来 中国很早就有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那天吃月饼的习俗,这种习俗的来源说法不一。
普遍的说法是:唐朝时,太宗李世民为征讨北方突厥,平定其屡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将李靖亲自率部出征,转战边塞,结果屡建奇功。
八月十五这天凯旋归京。
为了庆祝胜利,京都长安城内外鸣炮奏乐,军民狂欢通宵。
当时有个到长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献圆饼祝捷。
太宗李世民大喜,接过装璜华丽的饼盒,取出彩色圆饼,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说道: “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
”随后,将圆饼分给了文武百官。
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一说始于宋朝。
在北宋时的京都东京(今河南开封),每逢中秋之夜,人们均登高楼、爬高山,待月亮升起时开始进行祭月活动,所用供品有月饼、瓜果、鸡冠花之类,但以月饼为主。
宋代诗人苏东坡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那时的月饼与现在的月饼已很相似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描写“秋季雨中江南”诗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