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相互依存、彼此融合,共同发展经济,创造文化。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和国家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正确指引。这些理论和政策,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积累的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经验,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回顾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发展与创新,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30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的新发展
回顾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民族理论政策体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互助,上下齐心,共同为建设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然而,“**”之后特别是那动乱的十年,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的民族理论被完全推翻,民族问题被完全混同为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民族问题实质是阶级问题”成为指导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普遍原理。在这一错误理论指导下,全国刮起了一股“民族融合风”,不顾客观实际地大搞“民族大融合”,甚至抛出“都社会主义了还什么民族不民族”等错误言论;民族区域自治被认为是搞分裂、搞独立王国;少民风俗习惯被认为是陈规陋习和“四旧”、迷信活动,少数民族歌舞被认为是“异国情调”,要求大力破除。在当时人们被**错误思想禁锢,少数民族最基本的利益都失去了保障。
1978年是值得全中国人民纪念的一年,在这年的12月全国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拨乱反正,全面恢复和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成为民族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随即,全国掀起了研究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热潮。1979年4月,中央召开了全国边防工作会议,重申了一系列被证明是正确的民族政策; 1980年春节前后,党和国家开展了全国范围的民族政策大检查大教育。从中央到地方,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进行了一次民族理论政策的学习教育;1980年4月,中共中央批转《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明确指出:“在我国各民族都已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今天,各民族间的关系是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因此,所谓民族问题实质是阶级问题‘的说法是错误的,这种宣传只能在民族关系上造成严重误解。”1980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评所谓“民族问题实质是阶段问题”》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进一步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外与国内的结合上,对这一错误理论进行了有力的驳斥,强调“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绝不能混为一谈”。这些阐述,澄清了长期混淆的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界限,把人们的思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从理论上彻底推翻了 “左”倾错误思想,恢复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地位。同时,过去实行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也得到了全面恢复,并在新的条件下有了新的发展,民族关系也得到了新的改善。对此,少数民族干部群众高兴地说:“党的民族政策又回来了!”
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民族工作的重心也转移到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中央书记处多次在民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支持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措施。同时,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研究活动也蓬勃开展。1988年9月国家民委成立了民族问题研究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学者从宏观方面进行多学科、多方位的研究,为新时期民族工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服务,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这举措为新时期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开辟了新的境界。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发展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体系。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局面更为紧张,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民族主义浪潮汹涌,民族问题凸显为全球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并与我境内外分裂势力相勾联,企图利用民族、宗教问题打开缺口。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民族工作出现了新的问题,面临新的挑战。在这重大历史关头,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发展与创新民族理论和政策,并作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的重大决策,开创了我国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在这个进程中,党中央多次从多方面科学阐述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简称“一个发展、三个关系”)这一重要论断,把民族自身的发展引入民族问题的内涵,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民族理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又一项重大贡献。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国家先后实施沿边开放战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民族地区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心。
随着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不断成熟,进入21世纪,以**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不断总结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的民族理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鲜明提出“两个共同”理论,并从12个方面系统地总结和概括了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
3月**同志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上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需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党中央将“两个共同”创造性地融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发展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除了提出“两个共同”理论之外,以**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团从12个方面对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进行了高度的总结,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和民族问题,以及怎样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这12个方面包括: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内涵,关于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规律,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以及关于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根本途径、核心、关键和根本保证,等等。这十二条,涵盖了当代中国民族工作的各个方面,既相互联系而又融会贯通,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政策体系,成为我们党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指针。这是我们党长期民族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凝聚了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智慧,实现了党在民族工作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二、30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创新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民族问题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经过30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在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中与时俱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归纳起来有八个方面:
第一、深刻揭示民族的内涵及其发展规律
关于民族的界定,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从中国多民族国情的实际出发,对民族的发展规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1992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发展规律进行了科学阐述,指出: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央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阶段,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这是对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概括,对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的内涵及其发展规律进行了科学概括,包括:“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民族的消亡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这一阐述充分考虑了中国乃至世界上各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实际,是迄今为止关于民族发展规律及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发展问题最为全面、最为科学的阐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党和国家坚持从我国各民族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和理解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传统、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心理认同等方面的差异,积极创造条件努力缩小和消除各民族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对科学认识和把握民族的内涵及其发展规律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二、科学阐明民族问题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党和国家对民族问题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十年动乱时期由于受到“**”错误思想影响,民族问题被认为是阶级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拨乱反正,彻底否定了 “民族问题实质是阶级问题”的错误理论,强调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逐步消除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逐步达到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事实上平等的问题。1992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又进一步对民族问题的内涵进行了科学界定,即“一个发展、三个关系”,同时指出,我国的民族问题,现阶段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的发展”。将发展引入民族问题概念,这是改革开放后党的民族问题理论的重大创新,开拓了研究民族问题的思路。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又进一步强调:“我国的民族问题必须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中来解决,解决好民族问题又有利于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这一论断,科学阐明了民族问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关系,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关系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为正确解决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指明了方向。
30年来,我们对民族问题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逐步深化,促使我们在处理当代中国民族问题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增强了驾驭和处理新形势下民族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民族平等贯穿于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始终。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各民族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面临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问题,围绕民族平等,党和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发展。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同志就强调,我们的民族政策是“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党和国家反复强调,要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逐步缩小和消除发展差距,达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坚持民族平等,成为党的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1990年,**同志进一步指出:“各民族不分大小、历史长短、发育阶段高低,都应该一律平等,包括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发展经济文化的平等权利,语言文字的平等地位。还包括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各民族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所以能够作为一个民族而长期生息繁衍,都有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优点和特点。”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充分表明我国的民族平等具有全面性、真实性、彻底性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在我国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各民族一律平等,不仅包括法律上、政治上的平等,也包括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平等。国家为少数民族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各族人民都有义务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只有各民族的完全平等,国家才能长期稳定和发展。这些阐述,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民族平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极大丰富和重要理论突破。
30年来,党和国家对民族平等的认识一步步深化,党和国家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规划时,充分考虑和照顾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采取特殊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以实现各民族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可以说,民族平等原则在我国民族政策中得到了全面贯彻。
第四、突出强调维护民族团结是国家最高利益
民族团结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重要内容。30年来,在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我们党始终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不断深化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在理论方面,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强调: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族共同繁荣,对于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1992年**同志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进一步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1999年,**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强调“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同志总结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深刻指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族人民之祸。”,针对近年来我国民族团结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同志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民族团结是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保证,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这些论断,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阐明了民族团结的极端重要性,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提供了正确的行动指南。
在实践方面,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境内各少数民族和谐相处、团结互助。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就是全国民族团结的典范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生活着壮、瑶、苗、侗等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超过万。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边疆自治区,境内50多年来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民族关系”已经连续年成为广西民众最满意的社会发展指标。,在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上,中央代表团团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由衷称赞广西“是我国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生动体现。”
今日广西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和谐与安定,印证着广西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固,印证着广西各族人民亲如一家血肉关系的牢不可破。它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说明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证。没有民族团结,就不可能一心一意谋发展。没有民族团结的社会局面,什么事也干不成。所以,****曾强调指出,民族团结是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保证,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宗教知识》法律讲座讲稿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
特别是我们这些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应该学会团结,这样才能立足社会。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团结合作价更高 ,,团结就是力量,在各方面都需要团结。
我们的大家庭更需要团结,以绽放出更加询丽的光彩,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共同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璀璨文明。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贯彻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
在加强民族团结、搞好民族工作的实践中,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总结出一套成功经验,那就是加强对各族干部群众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开展群众性的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使民族团结的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1982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隆重召开新疆首次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发出了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的倡议,将每年5月定为全区的民族团结教育月。
民族地区的稳定事关祖国边防巩固,社会长治久安;少数民族的发展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没有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振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各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
民族地区的进步和发展不但需要各族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也需要经济发达地区的帮助和社会各方面献计出力。
各民族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就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实现各民族团结和睦的基础。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在学校更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时,按照教育部和国家民委以及学校的统一要求,主要采取课外活动的形式,采用团、队、班会,民族歌舞、民族团结故事会等方式,并积极配合学校的民族知识讲座,寓民族团结教育和文化娱乐、素质教育为一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民族团结与进步,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之余,也引导同学们一定要坚持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教育,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引导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使维护民族团结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使每一个公民都能自觉地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义务,同时也把它当作自己的一项应尽的义务人类是生活在团结合作的生活中,人类无疑是幸福的,但人类的合作有虚伪的合作。
,不仅人类学会合作,就连小小的蚂蚁,在发现食物后,都会共同合作。
把食物搬“回家”它们小小的体形,居然能把超过自己的许多倍的东西搬运。
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合作,了解合作的重要性。
让合作伴随我们。
今天的中国需要合作明天的中国更需合作,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祖国。
在新疆这片祖国西部的热土上,各族人民正团结一心,共同营造着团结、稳定、繁荣的美好家园。
宗教讨论发言稿,党员为什么不能信仰宗教发言材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宗教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要教育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防止宗教的侵蚀。
题主目前尚未认同马克思主义,似乎也没打算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入党条件。
此外,共青团员也有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义务,信教群众也不能入团。
...
如何抵御非法宗教向校园渗透发言稿
我是来自***学校2012级学生**,回族, 20岁,学生会主席,能参加今天的座谈非常荣幸。
自进入大学后,我非常关注党和国家的发展,注重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希望自己能为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大学一年多的生活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爱,尤其是国家和自治区助学金的设立使得我们这些贫困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让我更加坚定了对党的热爱和拥护!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也是一个有多种宗教存在和信教群众很多的地方,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要弄清宗教信仰自由与宗教自由,宗教信仰自由问题与宗教自由、非法宗教活动以及民族分裂主义之间的本质区别,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正确的思想武装自己,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决抵制宗教对教育的渗透。
我们学校是自治区双语培训基地,也是一所民汉合校, 学校里有汉族、维族、哈萨克族、回族、塔塔尔族、蒙古族、锡伯族等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占60%以上。
学校领导、老师一直高度重视对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教育,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开展“六好”、“三爱”教育活动,开展“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新疆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我们学校的同学们理想信念坚定,思想政治面貌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
但是由于国际国内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国际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三股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依然猖獗,宗教对我们青年学生的渗透和影响仍不可低估,在校园外做乃麻孜、穿戴宗教服饰等问题时有发生,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作为一名大学生,身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时刻维护校园的稳定和祖国的统一。
不仅要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而且要把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和平统一上升到精神层面。
要坚信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祖国统一的只有一小戳分子,而维护民族团结、热爱祖国的是我们整个民族,他们的阴谋不可能得逞。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心保卫我们美丽的祖国。
学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环境,而宗教与之相违背,不能让宗教以及宗教行为进入校园。
我们要抵制宗教进入校园,坚决不做与宗教相关的事,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从我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
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热爱祖国拥护党,反对任何形式的非法宗教活动。
同时,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有忧患意识,面对各种非法宗教的入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用科学文化武装自己的头脑,传播马克思主义精神,学习先进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从根本上铲除不良思想,维护新疆稳定、和谐发展。
首先要加强和改进我们的政治思想,培养正确的思想意识,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其次是学习,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程中,科技、知识将会起到主导作用,而拥有专业的科技、社会知识、能力的大学生,也将成为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坚力量;最后,大学生应以身作则,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完全可以为我们所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具体化、详细化,与我们校园的实际相结合,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此,我立志做到并影响带领我身边的同学做到以下几点: 1.具有爱国意志、民族意识,热爱我们的祖国,以作为中华民族的人为骄傲。
2.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报答祖国。
3.关心国家大事,爱护国家的公共设施。
具有社会公德,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4.同破坏国家统一、威胁国家公共安全的行为做坚决斗争,配合政府等国家机关的工作。
5.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才,一定要自信面对未来。
在这迅速变迁的世纪,一定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跟上时代的脚步。
怎样正确认识宗教讲座要写观后感
宗教在我们国家属于比较特殊的领域,不是那么见得光也不是那么见不得光(姑且这么说哈)。
而做宗教讲座则是政府对群众的思想工作重点,目的使人们有正确的宗教观,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先抛开宗教,写观后感,可以了解讲座对于听众的影响效果,再者可以了解人们关于宗教的观点看法,为下一步工作计划做参考。
宗教人士如何提高政治觉悟演讲
一、全面理解和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这四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前三句讲的是重大政策和原则,最后一句讲的是根本方向和目的,是工作的重点。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必须毫不动摇地全面贯彻落实。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要尊重和保护公民个人自主选择、维持或改变宗教信仰的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强迫。
坚持政教分离,禁止以行政力量消灭或者发展宗教,禁止利用恐吓、欺骗等手段传播宗教,禁止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制造民族矛盾、破坏国家统一的活动。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就是要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依法管理,使宗教在宪法和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并提高服务意识和社会管理水平。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就是要坚持我国宗教不受外国势力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在我国传播、发展和控制宗教,外国人在华宗教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我国宗教界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互相尊重、平等友好基础上交流交往。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要鼓励支持各宗教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教义教理新阐释、礼仪制度新规范和社会服务新探索,自觉适应社会进步和时代要求。
二、准确把握宗教社会作用的两重性规律 “我国宗教的社会作用仍然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还会受到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和国际上的一些复杂因素的影响。
对这个基本的现实,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宗教具有心理调适等作用,对维系社会秩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同时,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其中包含了劝人为善等积极内容。
但是,宗教作为一种有神论的世界观,也会束缚人们的思想,对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宗教社会作用的两重性在不同社会有不同的表现。
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利用宗教来控制人民,让人们把改变现实的苦难寄托于虚幻的世界,宗教成为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从宗教对社会的发展能否起推动作用、对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是否有利的角度,对宗教在阶级社会中的社会作用作过大量深入的分析,认为历史上宗教被剥削阶级用来为其剥削制度辩护,起过麻醉人民精神的消极作用。
宗教既可以用来维护现存社会秩序,也可以成为破坏原有社会秩序的工具。
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的社会作用仍然具有两重性。
处理得好,可以对社会发展和稳定产生积极作用。
处理得不好,就会产生消极作用,甚至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
关键是能否有效地管理和引导。
社会主义社会为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抑制消极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宗教界人士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具有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信教群众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力量。
宗教教理教义中的某些内容,对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具有积极作用;宗教团体举办各种公益事业,有利于服务社会;宗教团体与世界各国宗教界互相交流,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间的了解和友谊、维护世界和平。
同时,也要防止乱建寺观、教堂,滥塑露天宗教造像,浪费钱财,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防止宗教狂热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进步产生不良影响;防止宗教被境内外敌对势力所利用,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要全面、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宗教社会作用的两重性,既不能夸大宗教的消极作用,也不能夸大宗教的积极作用。
要为宗教发挥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引导和支持宗教界弘扬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不断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三、理解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信教群众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在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信教群众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一部分,做好信教群众工作是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务,要在宗教工作中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经济等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在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信教群众作为人民群众的一部分,让他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成果,获得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上的真诚关心和帮助。
要发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传统,深入信教群众,对信教群众的基本状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根据信教群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团结教育和服务引导工作,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科技知识等教育,使他们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制意识,实现权利与义务...
有关亚健康的知识讲座?有关亚健康知识讲座的讲稿和主题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亚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
是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生理机能低下的状态,亚健康状态也是很多疾病的前期症兆,如肝炎、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等。
亚健康人群普遍存在六高一低,即高负荷(心理和体力)、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免疫功能低。
细究之,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
它约占人群的25%~28%。
这种失调若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此时,已呈现出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 ,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
在人群中,处于这类状态的超过1/3,且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
他们的表现比较错综,可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心身失调,包括前述的各种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
也有专家将其错综的表现归纳为3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
从临床检测来看,城市里的这类群体比较集中地表现为三高一低倾向,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另有至少超过10%的人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的,可称作“前临床”状态,指已经有了病变 ,但症状还不明显或还没引起足够重视,或未求诊断,或即便医生作了检查,一时尚未查出 。
严格地说,最后一类已不属于亚健康,而是有病的不健康状态,只是有待于明确诊断而已 。
因此,扣除这部分人群,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亚健康者约占人口的60%。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也不过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
有趣的是,人群中已被确诊为患病,属于不健康状态的也占15%左右。
如果把健康和疾病看作是生命过程的两端的话,那么它就像一个两头尖的橄榄,中间凸出的一大块,正是处于健康与有病 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亚健康。
淡化宗教意识,崇向健康文明生活演讲稿有木有啊?
可以按以下几方面展开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 神。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 神的儿子。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200个字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有吗!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我们敬爱的祖国母亲,是一个承载着五千年文化的大国,上有秦朝的兵马俑,下有清朝的圆明园,真是一片大好河山。
可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却有一把铸入灵魂的匕首,它已刺痛的我们的心。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城,闯进了圆明园,这座世界上最辉煌最壮丽的“万园之园”,倾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这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那天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鸦片战争以来,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
中国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有多少仁人志士,革命先辈为救国救民抛头颅,洒热血,顽强不屈,视死如归。
鸦片战争的黑暗,使无数中国人变得腐败,变得奸猾,变得无可救药。
中国人每天都靠鸦片维持生活,有的人甚至为了鸦片杀人放火,这是国耻啊!阿Q想必大家都认识, 他被称为是旧中国国民劣根的集大成者,他的一生,只有愚昧、软弱、自私、虚荣、狂妄。
当别人打他时,他竟说:“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吗?”他完全丧失了尊严!黑暗必将过去,光明终于到来。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我们抹去了黑暗的阴影,迎来了辉煌的荣耀。
1997年,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2003年,中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航天员翟志刚从“神州七号”飞船上进行了太空行走。
又是2008年,中国北京成功举办了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得到全世界人民的高度评价。
如今,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体育强国,彻底洗刷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如今,东方的巨龙已经腾飞,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面对着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的新中国,我们可以说是中国继续向前发展的核心人物,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为中国美好的明天努力!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党的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知识讲座学习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