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关于立德童话的作文《立德示人,诚实守信》
真诚也就是真心诚恳,不说谎,表里如一的意思。人人都喜欢真诚的人,而讨厌虚伪的人,我也不例外。但有人认为真诚是绝对的,不管对谁,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做到百分之百的真诚。这个观点,粗一看,有道理,细一琢磨,有问题。
你想呀,当年日本鬼子大举侵犯我国的时候,如果所有的中国人都坚守真诚待人的原则,死守着“别人对我不仁,可我不能对他不义”的古训,那么还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吗?所以说真诚不是绝对的,其码对敌人就不能真诚,而应该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也许有人会说,对敌人是不能真诚,那么对朋友呢,总应该是绝对的真诚吧!依我看,也不尽然,那得看情况。如果您的朋友得了不治之症,您真诚地对他说明了实情,会怎么样呢?也许会加快他的死亡,这是您愿意看到的结局吗?
也许又有人会说,对朋友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真诚,那么对自己的亲人呢,这总应该做到百分之百的真诚吧!依我看,也不尽然。请您想一想,诸葛亮的亲哥哥诸葛瑾代表东吴向刘备讨还荆州的时候,诸葛亮是怎么做的?他先让刘备拒绝,然后自己代兄哭求,刘备才假装答应先还给东吴三郡,并让诸葛瑾带着书信去找关羽,而关羽明白刘备及军师的用意,说什么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硬是不给,弄得诸葛瑾空手而归。诸葛亮对刘备是真诚的,可对他的亲哥哥就不够真诚了。这也无可厚非,各为其主吗!由此可见,真诚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亲人的利益与集体、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则应该选择对集体和国家真诚。
再者说了,你自己就没有一点隐私?你希望他或她百分之百的了解您?在任何人面前都做个透明人?你愿意把您以前所做的各种傻事去到处传播吗?所以说,绝对的真诚是没有的,如果有的话,你也就不存在了。
总而言之,真诚是相对的,待人真诚要看对象,还要看情况。
有关遵法守法,崇尚立德的作文范文
文明礼貌不仅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和谐,也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良好的文明习惯要从小抓起。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 ——雷锋《雷锋日记》 相信每个人不会不熟悉这句话。
雷锋精神像春风一样拂过了同学们的心灵,播下了乐于奉献、乐于助人、争做文明使者的种子。
先人倡导的“仁爱和谐、正义奉公、尚礼守法、崇智求真、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铸就了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灵魂,形成中华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谐、谦和好礼、诚信克己、与人为善、勤俭廉政、刻苦耐劳和精忠报国的优良素质,在传统文化长期孕育下的中华传统美德使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同时,优秀的民族文化承载着传承传统美德的重任。
我们的先贤用他们的思想和智慧为我们这个民族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
古有程门立雪的尊师,有孔融让梨的尊长,有三顾茅庐的恭敬,有负荆请罪的谦让团结等等。
其实,做到讲文明、讲礼仪并不难。
其中一部分同学身体力行,已经成了我们学校一道明礼的独特风景线。
在此,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以一颗明礼的心对待身边所有的人,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约束我们的言行,做一个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好学生。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礼仪之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美德世代传承,明五礼、知五耻,对个人是品德修养,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是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维系社会正常生活和良好风气的丰厚滋养。
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为精神引领,讲道德,树明礼向善之风,做正直友善的人;讲学习,树艰苦奋斗之风,,做勤劳节俭的人;讲健康,树崇文尚洁之风,做健康开朗的人;讲诚信,树诚实守信之风,做正义坦荡的人;讲秩序,树礼让和谐之风,做遵纪守法的人;讲奉献,树互助友爱之风,做热心志愿服务的人。
个人荣辱事关国家兴衰,我们切不可“以耻为荣”,更不可“以荣为耻”,要“耻荣分明”。
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不能混淆,我们要知荣明耻。
“清官执法,不贪权贵。
刚正让谁人都平易近人,洁净让谁人都卓尔不群。
这成了立在人们心中的丰碑。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希望每个人积极努力,为树立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作出积极贡献。
让我们共造和谐新风范。
...
“十心立德”论文以培养忠心、爱心、匠心、痴心、童心、虚心、清心...
立德树人家校共育反馈表 一、讲座内容主要摘记 1、多正确引导孩子 2、多鼓励孩子 3、多和孩子交谈 二、聆听本次讲座。
您有什么收获 1、不要带孩乱吃路边摊食品 2、不要随便打骂孩子 3、控制孩子观看电视,电脑{适合孩子的} 三、接下来,您对教育孩子有怎样的计划? 1、增强父母的教育观念 2、多和孩子聊天,倾听他们的想法...
关于“童心逐梦,立德树人”的童谣?
春华秋实,桃李沁香,又一个教师节来临,让我们重拾过去的回忆,将自己对老师的那份爱与深深的牵挂从心中唤起,重温精彩瞬间,释怀情感,绽放魅力,丰富人生阅历,营造和谐氛围,用自身的言行充实和感悟生活的方方面面。
老师的爱永远是一剂慰藉心灵的良药,撒播在每一位做学生的心间象丝丝暖流,温暖感怀,日久弥新。
从青涩少年到壮年未酬,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学习阶段都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诲,每一步成长都渗透了老师辛勤的汗水和心血。
古人云:师如父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爱师”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老师“爱生如子”的高尚风范。
有人说,老师是烛光,燃烧自己释放光芒;老师是翅膀,能让学子在太空翱翔;老师是奠基,构筑人才大厦高万丈;也有人说,师恩如山,因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那种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关系,象长江水流源源不断,奔向大海,最后融入一家,壮大实力,积蓄力量。
有一首诗最为动人,那就是师恩;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老师;有一道风景最为高雅,那就是诗魂;有一种魔棒最为神奇,那就是粉笔;有一种平台最为神圣,那就是讲台。
忘不了老师讲台上怡人的风采,忘不了老师灯光下辛勤的身影,忘不了老师和蔼的笑容,更忘不了老师亲切的教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积极投身于教育。
老师教人不厌,诲人不倦,劳苦功高,虽然工作很清贫简单,但每天都面对学生,背靠黑板,公式、文章、单词,同千篇一律,却有内容不一,看似生活乏味,但包涵有人生的最大乐趣;教室、宿舍、办公室三点一线,忙碌奔波,披星戴月,又很象辛苦疲惫,但确其乐无穷。
老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探索中塑造出了一个个最美的人生峰巅,一个个最美的生活画卷,一篇篇最优美的创业诗篇,渲染和点缀了我们今日气象万千的生活甘甜,更拓展与延伸了历史赋予的明天期盼。
妇联家庭和儿童部做了哪些立德树人的工作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 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高等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高端和龙头,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大众化程度不断提高,2012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325万人,是1998年的4.2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比1998年增长20个百分点,我国已经成为在学规模世界第一的高等教育大国。
前些年,很多高校和地方政府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整合办学资源,扩大办学空间,解决了高校几代人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办学规模和条件等问题,今天看来这是对教育的历史性贡献,为高等教育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可以说,抓住机遇就会赢得未来,丧失机遇就会落后一个时代,这是许多学校发展的启示和经验。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是教育大国,但还不是教育强国,也不是高等教育强国,这是一个基本判断。
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的要求有差距;高校自主办学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有差距等等。
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发展不够科学,要害是质量不高,其实质是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不够协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反映了中央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深刻判断,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方向。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由于学龄人口下降,实际增长不到6个百分点。
这些增量,将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及扩大民办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
公办高校本科规模保持相对稳定,10年内增加不到2个百分点,主要用于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支持应用学科、薄弱学科和教育欠发达地区。
从这一点来看,未来这些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将必然放在提高质量上,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上来。
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教育是先导和基石,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必须走在前列,必须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步伐。
下面,我就立德树人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从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深化改革等几个方面,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提高质量是核心任务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质量是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中鲜明地提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
这一论断把质量问题作为生命线,上升到关系高等教育生存亡的战略高度,这是前所未有的。
**同志去年底在广东考察时强调:“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
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哪个国家最后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
外国看中国的潜力所在,就是看这个。
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就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
这是最有竞争力的。
”**同志在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教育太重要、太根本了。
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着力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让群众享受更好的教育。
”刘延东同志在去年召开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要求要“以改革创新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这次会议下发了“高教质量30条”、“2011计划”和相关配套文件,颁布了两个规划,从国家层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首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人才培养,都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人才培养质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我们要重点从3个方面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第一,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
有些时候,理念比做法更重要。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以观念的转变带动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一是要强化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最主要标准。
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主要看这个学校培养的学生优秀不优秀,而不是看它的规模、数量有多大。
同样,评价一个教师合格不合格、优秀不优秀,不应该仅仅看论文发了多少、项目搞了多少,而应该首先看他培养的学生合格不合格、优秀不优秀。
现在个别高校提这个中心、提那个中心,就是不提人才培养这个中心;提这个指标、提那个指标,就是不提人才培养这个硬指标。
不少高校在申请指标、争取项目的时候往往都在讲自己学校的规模和数量是多少,很少拿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指标来检验、来对比、来说话,这种情况的出现根子就在办学的理念上。
现在社会上的一些机构和组织经常发布...
忠诚感恩,立德修身的角度谈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的短文,不少...
常言说,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
鉴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对应关系,“立德”,既有对教育者——教师的要求,也有对被教育者——学生的要求。
具体来说,“立德”对教师的要求是立师德,“立德”对学生的要求是立学德。
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即“师魂”。
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但“师德”作为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却不是一般的职业道德,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与创造性特点决定了师德不同于一般道德的特殊性。
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实际上就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立的“师德”。
右脑开发加盟哪个品牌好
一、 我们为什么要拍《了凡》当前,我们正处于构建和谐社会以实现进入小康的关键时期,而小康生活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还应在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环顾眼前的社会生活现实,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诸多方面仍有不足。
比如环境的污染和整顿;青少年的教育和犯罪;行业的诚信和欺诈,无不显示了人性的迷妄和道德的缺失。
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艺工作者,能接到慈善机构交予制作这样一部演绎传统文化道德,弘扬真、善、美的作品,自是令人遽然奋起、全力以赴。
二、《了凡》是一部什么样的戏此剧是我们依据明代江南文化名士袁(黄)了凡的著作《了凡四训》改编,历经两年时间用高清技术制作的电视连续剧。
袁(黄)了凡,因幼年丧父,母亲让他尊祖训放弃学业而从医,但他又心有不甘,后遇江湖术士孔某指出他有仕途之运,乃经母亲同意进入学馆并一路进取。
自秀才而逐级往上考,但直到中年仿佛都没有跳出当年术士所算,以致陷入了宿命论的桎梏,正当他精神上苦闷而沉沦之时,经世外高人的指点,明白了人的命运是由自己掌握的,从而重振精神,并通过一件件为大众造福的行动,在改正自身缺点和修正自己行为的过程中,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剧中不仅表现了袁(黄)了凡从少年、中年、直至晚年与命运抗争的一生,还塑造了与他相处、相关的一批古代名人和普通人的明朗形象。
如温柔贤惠的袁妻阿莲,雷厉风行的灵儿,重义重情的叶道及、低调谦和的冯开之,重师重教的郁海谷,廉洁正直的海瑞,英勇卫国的戚继光,改革重臣张居正、以及一个个勇敢可爱的流浪儿。
在剧中这些生动形象,为当今人们提供了正面学习的榜样。
尤其在君臣、官民、父子、夫妻、朋友、师生,婆媳等一系列的相互关系和相处方面都是很值得当代人借鉴参考的。
另外本剧还塑造了一些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反面人物,有的人物得到了教训改正了错误走上了正路,有的人执迷不悟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我们正是想通过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立德扬善的故事让观众在欣赏电视剧的同时,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
所以我们将本剧归称为立德扬善剧,以揭示我们制作这部历史正剧的宗旨。
三、如何诠释《了凡》首先,在一剧之本的编剧方面,要有力争完美的高要求。
不但要做到故事情节的合情合理还要具有历史的真实性,更要使故事情节充满悬念以吸引观众。
在拍摄的场景上为追求历史的真实性我们多次转换外景地。
从雄峻巍峨的北方,演绎到秀水旖旎的南方。
在情节设置上,既有真挚浓烈的感情纠葛,又有起伏跌宕的历史事件,既有宫廷斗争,又有平凡家事,既有幽默诙谐的情趣,又有沉重挥泪的激荡。
本人作为早年学院出身,演而又教的演员执导本剧,必然重视表演。
这是直接作用于观众耳目的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要求于演员的不但是真实性,更重要的是人物的个性,要求演员投入戏的规定情境中,强烈感受事件而生发出的积极行动。
坚决反对和摒弃似是而非、无动于衷的一般化表演。
本剧中一些著名演员扮演的重要历史人物都是可圈可点、很有光彩的。
如杜志国扮演的海瑞,廖京生扮演的戚继光,申军谊扮演的永乐皇帝,寇振海扮演的方孝儒,许还山扮演的申时行,邬倩倩扮演的太后,徐幸扮演的袁母等。
在几位优秀青年演员所扮演的主要人物的表演中,我们始终强调人物性格的塑造,让每一个人物通过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在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凸显出来。
要求演员在表演激情的爆发,都必须是真挚的体验!是强烈感受、互相作用的结果!因为影视艺术中演员的表演如若不能让观众起共鸣、受感动,即使是外加再先进的声、光、造型、特技、摄影等手段也是无能为力的。
最能抓住观众并使他们受到感动和教育鼓舞的,还是演员充满真挚热情的、有性格的、激情的表演。
这是无可取代的!也是最有观赏价值的!我们在制作过程中所追求的就是在影视艺术中弘扬真、善、美。
让观众从传统的美德展现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美感享受。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小学二年级立德童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