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提出的。自**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始终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三个代表”重要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理论、“
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党的十六大提出:“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当今中国,没有法治就没有社会主义,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建立法治国家已经具备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础,因此法治建设被提到历史日程上来 但是在怎样建设法治国家的问题上,人们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其中尚存在将法治抽象化的现象。所谓法治抽象化,表现为过分强调法治的一般性和共性,而又将法治的一般性和共性定位于西方法治理念之上。因此,究竟怎样进行中国的法治建设问题就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探讨中国的法治建设道路,应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即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在法治建设问题上,所需关注的国情主要有二:其一,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其二,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以及传统法律文化的缺失,中国社会的法治氛围不浓,这是我们进行法治建设所不可回避的现实。因此,中国的法治建设道路必然有别于其他国家,换言之,我们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理论体系,它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理论。因为我们全部的问题,过去之所以出问题,现在的路之所以对,最根本的一点是这条路是不是符合你自己的国情,是不是符合你自己的发展阶段。二是所有制理论。也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就是我们党一直坚持的要以实现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公有制以外的非公经济应该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但是公有制一定要搞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还是应该保持。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我们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然后融入社会主义的因素,整个社会福利都应该根据国情搞,给予更多的重视。四是分配理论。分配问题全社会关注,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道路,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生动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就必定产生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就必定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就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世界近代以来一切后兴大国崛起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科学理论和选择的正确道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
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怎样沿着这条道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在报告中提出的“四个坚定不移”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这就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
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在新时期我们党提出的词汇中,有两个概念最能启发人们解放思想,一个是“中国特色”,一个是“初级阶段”。但无论是“中国特色”还是“初级阶段”,又都是以社会主义为基础和出发点的。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具体制度,即体制改革。这个改革,实质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并不是本来意义的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但是,它能够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带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深刻变化,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十六大以后迈出坚实步伐的基础上,十七大又把全面小康的目标从经济总量翻两番提高到人均翻两番,并且在协调发展、扩大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等5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四个坚定不移”所表达的这些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它们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构成新世纪新阶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标志和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在发展。我们要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要在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创造性地运用规律来指导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全党同志一定要从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高度,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刻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列宁曾经把社会主义形象地比喻成一座未经勘探、人迹未至的高山,意思是说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长期奋斗和艰辛探索。**同志也指出,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起步的,需要我们作长期艰苦的奋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国家的总体实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今天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仍将肩负一系列世所罕见的艰巨任务,仍将面临一系列世所罕见的矛盾和问题,仍将面对一系列世所罕见的困难和风险。我们必须保持长期奋斗、顽强奋斗、不懈奋斗的精神状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奋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关于新中国的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在基本是废墟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现代工业,也取得了光辉的成就,其中自然也包括**和**期间的成就。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一点,这不是实事求是看待历史。我认为,文化革命和**的错误和取得的成就是不能相互抵消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通过这些失误和挫折才更加成熟,如果没有这些艰难的探索,实际上也不会有今天的改革开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人高扬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向全世界人民昭告自己的理论创新成果,所显示的是一份自信,是一份社会主义的自信;所展示的是一个启示,
一个关于人类未来选择的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以铁一般的事实向全世界昭告: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来没有过时,社会主义仍然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仍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人类进步事业的意义必将越来越多地展现出来。正如**所指出的:到21世纪中
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叶,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战略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又是一把尺子,衡量我们过去做的事情怎么样的尺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就坚持,不符合的就要及时纠正。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提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是着力于照顾到中国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平衡性,寻找出一条既能避开资本主义不利的一面,又能发展生产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只要我们像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所要求的那样,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锲而不舍,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范文二:我们该如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了什么?
90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个当时仅仅只有几十个人的政党在短短二十八年时间,成为中国的执政党,与其说是全体共产党员的努力的结果,不如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选择,没有中国人民的支持,共产党不可能在中国土地上成长壮大。人民为什么会支持共产党,共产党的本质是什么,我觉得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清楚的事情。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所谓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这样一个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4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列宁曾说过,社会主义生产“就是如何使全体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
从共产党的创始人的那里我们看到,共产党的本质就是要建立一个让人民群众过着幸福的生活为目标的社会。正因为如此,人民群众才会支持共产党,才会拥护共产党。
如今共产主义运动在全球遭受严重挫折,在这个星球上仅仅只剩下五个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变质,变得比共产主义还共产主义的时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随着战后的经济发展, 出现工人持有股票、“技术结构阶层掌权”、工人实际工资和福利有所提高等现象, 资产阶级经济学者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的异化, 宣传资本主义已经“变质”, 已经成为“全民福利国家”, 因而资本主义已经和社会主义“趋同”。)我们应该反省我们要如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如果说社会主义最终演变为某些国家那样世袭制,社会始终处在贫困边缘,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不如不要。
人民群众正是因为相信我们能够给他们带来幸福的生活,才会支持我们选择我们,我们党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得更好。当前在改革步入十字路口的时候,我们该何去何从,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吸收一切有利于给人民群众带来幸福的管理方式方法,无论姓“社”姓“资”。正是90年代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以后,突破了意识形态障碍,把改革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21世纪以来的持续高增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起飞”,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广大中国人民在短短几十年从温饱到小康,社会财富极大的丰富。
然而财富的巨大增长也带来了贫富分化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财富迅速向少数人集中,社会弱势群体越来越与经济高增长无缘。政治体制的弊端越来越影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如何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还是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能不能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先进管理方法,能不能摆摊意识形态束缚。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任何经验都进行借鉴,不要怕资本主义多了,只有能够让人民群众过得更加幸福,任何方式方法都可以尝试。
当前少数一些人受意识形态的束缚,过于注重社会主义形式,而忽视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让人民群众过得更加幸福,尤其在形式和本质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应该注重本质,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共产党能够在中国成长壮大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人民群众过得更加幸福。我们党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得更好,一切与之背离的东西都需要取舍和扬弃,墨守成规、顽固不化、不思进取必将被历史所淘汰。
范文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能走别的道路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曾经创造了灿烂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中华民族被甩在了世界发展大潮的后面。国家四分五裂,社会战乱不已,人民水深火热。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追赶潮流,救亡图存、奋发图强,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呼唤着伟大的社会变革;实现伟大的社会变革,必须具有代表中国社会前进方向、能够引领中国社会进步的先进的阶级力量。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才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什么样的阶级力量才能肩负起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领导责任呢?在鸦片战争之后的近百年时间里,中国不同的阶级阶层和政治力量,纷纷登上政治舞台,提出并实践过各式各样的救国方案。然而,从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到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都未能把中国从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况中解救出来。只是在中国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后,中国革命才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古老的东方大地才透出复旦的曙光。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救国于危亡、拯民于水火的领导责任历史地落在了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身上。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必须找到正确的路径。对近代中国人民而言,寻求救亡和复兴的道路是那样山重水复,艰辛多难。“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近代中国人的切肤之痛。痛感于别人的先进和我们的落后,一开始,许许多多的人把“取经”和学习的目光投向了西方。主张“师夷而制夷”者有之,主张“全盘西化”者有之。然而,“学生”欲师从“老师”,“老师”却总是侵略“学生”,学“西方”谈何容易!几经挫折和困惑,终于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步西方资本主义的后尘没有出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列宁缔造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横空出世,对中国人民是一个巨大的启蒙。对此,**同志有过非常贴切的描述:“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引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中国革命的面貌就峰回路转,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斗争中逐步形成了**思想,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这种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质上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以社会主义为发展前途的。用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它是通向社会主义的“直通车”。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乃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饱经苦难的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的现代化从此有了社会制度的基本条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就是近现代中国史的一个根本结论。
有人提出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就进入了社会主义,是“历史的误会”。这种认识如果不是出于对资本主义的情有独钟,就是出于对历史的无知。如前所述,近代中国不是不想走资本主义的路,但是走不通。因为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是要推行殖民主义,而不是要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它们不愿意看到、也不允许中国独立和富强。为了实现长期奴役中国的目的,帝国主义势力竭力维护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竭力压抑和摧残中国的民族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强大的西方资本主义和顽固愚昧的封建主
义势力的夹缝里艰难挣扎,难成气候。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和勇气担当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重任。那种希望中国先发展资本主义再进入社会主义的想法,是脱离近代中国实际而一厢情愿的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新中国成立后,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成果,在短短十几年内取得了旧中国几十年所不可能有的建设成就,为中国的现代化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但是,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由于国际国内种种原因,在相当长时间内,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左”的思想逐渐占了上风,使得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难能可贵的正确认识没能贯彻和坚持下去,直至发生了“**”那样的全局性悲剧。
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我们国家面临的是十分困难的局面:十年内乱给党和国家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创伤,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千帆竞发,中国落在了时代大潮的后面。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我们党义无反顾地带领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同时开始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新思考。1982年在为党的十二大所作的开幕词中,**同志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代命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就是围绕这样一个鲜明的主题展开的。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无比生动的、辩证发展的进程,是一个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过程。正是这样一个历史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13亿中国人民稳步走上了富裕安康的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曙光已经照临东方的地平线。
3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成就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08年我国GDP 已经超过30万亿元,居世界第3位,比1978年的世界第10位上升了7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的
1.8%上升到2007年的近6%。30年间GDP 年均增长9.8%,较之世界经济平均增速3.0%快3倍多。按照世界银行标准,我国已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我们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上也取得了巨大进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社会主义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屹立在世界东方。
20世纪90年代后,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陷入低潮。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易帜,满以为经过短暂“休克”之后就可复苏重生。然而实际情形并非如此,有的至今难出低谷。结果证明,资本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并非济世良方。“新自由主义”不但害了亚洲、拉美、苏联东欧等国家和地区,最终连兜售者自己也自食苦果。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弊端。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却“风景这边独好”,展现出勃勃生机,吸引了越来越多人们的目光。近几年来,国外舆论界和学术界关于“北京共识”、“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中国发展道路”的议论十分热烈。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已经并将继续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历史和现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新的伟大实践中所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一条光明之路、吉祥之路、希望之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这条路我们找准了,走对了!找到这条路是国之大幸、民之洪福。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而没有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
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什么道路能够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引领中国的发展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中国的惟一正确的道路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因而能够把13亿人民凝聚起来,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地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追求消灭阶级压迫、消灭剥削制度的“大同世界”,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憧憬的理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奥秘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描述了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特征,作出了“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指出社会主义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终将战胜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社会主义作为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理论一直鼓舞并激励着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社会主义实践尽管在曲折中发展但已经显示出不可战胜的生命力,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毫无疑义,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进程中要吸取迄今为止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但是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之所以区别于资本主义,有着其固有的质的规定性,有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清醒而又坚定地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整个国家和事业发展的领导,坚持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所有这些,都说明我们搞改革开放,“老祖宗”没有丢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姓“社”而不姓“资”。正因为这样,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得到亿万中国人民的拥护,才能从本质上代表中国人民的利益,不断给人民群众带来福祉;我们才能从容应对各种风险考验,显示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伟大力量。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的命根子,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不容改变,中国过去没有、今后也决不会走改弦更张、改旗易帜的邪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了科学社会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因而能够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大地上真正活跃起来,创造性地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列宁早就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着眼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着眼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形成了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外交、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一整套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方针原则和政策制度,形成了“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所有这些,都体现了鲜明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中国特色,是植根于中国大地现实土壤中的活生生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
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经过60年的曲折探索,30年的奋勇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光明大道已经真实而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并没有完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任重而道远。我们的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伟大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应该看到,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世所罕见。因此,希望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地实现我们的目标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只要我们像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所要求的那样,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锲而不舍,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范文四:怎样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社会主义?
怎样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社会主义? 机械工程学院 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 赵东 Y20120158 摘 要: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史,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党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了**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成果。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社会主义遇到严重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开始的。国际上,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各国,由于体制和机制僵化,导致发展速度缓慢甚至停滞。在国内,发生了“**”这样全局性的错误,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这就给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历史性课题。“**”结束后,**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和推动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被束缚已久的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拨乱反正,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了建国以来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与此同时,农村改革逐步推开,对外开放也迈开大步。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党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日益深化。1979年3月,**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一定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1982年,他又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国情;
一、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这一科学论断是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两个根本原因之一提出的。
第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崭新实践中,才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
在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十七大相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基础上表明,时至今日,在更多地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党对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同一开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时相比,是大大地深化了。
第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我国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找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十几亿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走向温饱、小康和中等发达的必由之路,是进一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的幸福之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通过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所有这些,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都是在脚踏实地地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
第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未来发展前景。党的十七大报告充满信心
地说,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这样的信心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从根本上说,就是我们党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比过去深刻得多了,经验也丰富得多了,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也都大大增强了。
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诞生已有大半个世纪,它在中国的传播则不到20年。时间虽短,中国人对它的理解、态度、运用却有很大的变化,这反映了20年来中国社会状况的巨大变迁,也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把握西方思潮并用之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当前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一些动向表明,我们正处在一个重要时刻,我们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 研究的正确程度和深刻程度,对于中国历史走向的洞察和对于人类命运归宿的方向感和健全感,正在受到考验。中国最新一轮现代化的努力已历时20年,既有举世瞩目的成就,又面临不容忽视的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有价值的内涵是它的批判精神,它提出和发展的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理论,对于我们反省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负面现象,抵制物欲的膨胀和拜金主义盛行,具有可贵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中国理论界正式接触西方马克思主义,当始于70年代末思想解放,探索之风大盛的潮流中。但若认真追溯,这个起始时限可提早到60年代。那时为了“防修反修”,内部发行了萨特、梅罗-庞蒂、布洛赫、柯拉科夫斯基等人的著作,对卢卡奇关于异化的沦述,也通过苏联的批判为人所知。从后来事态的发展中可以看出,当时有资格接触这些“反面材料”的高级理论家中,有少数好学深思之士愿意抱着同情态度理解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的新阐释,并在80年代初表示了强烈的探索愿望。当然,这栅栅来迟的开放态度仍嫌为时尚早,思想的新芽一露头就天折了。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同志生活和战斗在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就是“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他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要求,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拓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与“和平改造”私有制、资本主义的道路,形成了党的领导、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三大法宝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创立了**思想。**思想就是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时代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共产党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他们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理论。
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集中全党智慧,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一科学理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内涵
中国革命实践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深刻的历史内涵。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时,就遇到封建思想的顽固抵制,它们说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是“洪水猛兽”,破坏中国的“道统”。是伟大的“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踏上了中国的大地,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孙中山先生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思想,领导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但因为没有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最后也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正是这个失败使中国先进分子痛切地感知没有马克思主义不行。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的过程中,有的人,则不顾中国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照搬外国的经验,险些把中国革命引向绝路。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在认真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才开拓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条胜利之路的。
五、 当代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书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最重要的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
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揭示了未来新社会的本质和一般特征,但他们并没有先验地描绘未来新社会的具体细节,而是强调对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运用要 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接、体现、包含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时又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比如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政治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等,都带有鲜明的中国风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有机统一、相互贯通。
提出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的一大创造。这一创造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在制度上,就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长期以来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在中国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对国家走什么道路都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但都未能取得成功。唯有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经过艰苦卓绝地斗争,我们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从新民主
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经过艰苦卓绝地斗争,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实践中艰辛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鲜明地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做出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明确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创立了**理论,带领人民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压力。
十七大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是在应对各种挑战、风险中经受考验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想的斗争中坚持发展的,来之非常不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以**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和群众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活的灵魂,是我们党的世界观方法论。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反映在领导工作上,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内和外的关系、党的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
正确处理这三大关系,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和群众路线。
自信与自觉是成功的基础。当今的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风险并存,我们面对着非常复杂的内外环境。只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自信与自觉,我们才能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更好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六、 总结
要在坚持和发展的统一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只讲坚持不讲发展是教条主义;只讲发展不讲坚持必然走上歧路。这是马克思主义运动的经验总结,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规律。正如**同志所说: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不读不得了;但每个新时代的理论家,都必须写出新的著作,以适应新的实践发展的要求。**同志则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两个“坚定不移”和两个“不能含糊”这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培养一大批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这批人要有伟大的社会理想,要有坚定的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要有既唯物又辩证的科学思维,要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革命精神。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成为这样的人。
所以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S.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2]张大中,郑建邦,刘永平.**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3]靳辉明.21世纪社会社会主义丛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程又中.苏联模式的行成、僵化极其教训[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0
[5]张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拓展[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02)
[6]张宁,张贺福.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形成和发展[J].党的文献,2008(06)
[7]乔建群.试论**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J].煤炭高等教育,2001,(05)
[8]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回顾与新近进展[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4(06)
范文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科
学社会主义
姓名: 张慧勇
学号: S082121
学院: 电气信息学院
上课时间:周一第三大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可以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崭新实践中,才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这是因为,在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同当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进行革命一样,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指望照搬书本、照搬外国,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从我们自己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富民强国路。这条道路全面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它历史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改变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逐步走向富裕。从1978年至2006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17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3587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
6.7%,这是前所未有的纪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国家走向富强。中国经济在近30年间保持了年均9.7%的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在2006年迈上了20万亿元的大台阶,不断扩大的经济规模提高了国家影响力,为改善人民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较为雄厚的国力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释放出人民创造财富、共谋发展的激情与活力。近30年中,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国有企业改革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所有制结构改革到分配制度改革,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到在实践中的深入推进,从经济建设到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我们的制度在不断完善,我们的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的目光更加远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日益展现出文明自信、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精神面貌。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实践一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中国、富强中国、振兴中华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创造,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如果说,在鸦片战争以来160多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通过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找到了救中国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和道路,那么,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则通过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一条振兴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和道路。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上真正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表述全面系统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组织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阐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阐明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坚持了哪些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呢?首先是坚持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因此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次是坚持了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一个根本区别;按劳分配是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其三是坚持了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的价值取向。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和谐、不搞两极分化,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目的,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其四是坚持了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工人阶级政党领导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没有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运动,就没有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巩固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运动的一般规律,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具体的运用,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中国是一个东方大国,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共性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性结合起来,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尤为重要。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经济领域,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强调注重社会公平;实行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次在政治领域,确立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根本原则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三在文化领域,党的十五大已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确定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十六届六中全会进而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为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