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类新闻稿的结构一般是:第一段,写好导语,点明与会人员、主持人;第二段,提炼领导讲话、嘉宾发言的主要内容;第三段,理清会议的程序;第四段,介绍会议举办的背景或者举办该会议的意义。
写这类新闻稿时,必须注意一下几点:
1、标题要恰当,符合会议的规格
2、导语中要体现会议的名称、举办的地点等要素的全称
3、写清出席的领导姓名、职称,注意领导的排序问题
4、领导讲话内容的提炼
5、介绍会议的程序要有主次
6、描绘会场气氛
7、简要概括举办会议的意义
求:会议纪要的标准格式及例文
会议纪要有很多种形式和标准,不过根据你的要求应该是如下这种:1、标题:会议名称例如:浙江大学企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会议纪要2、地点:开会的地方3、时间4、参加人员:5、主持人:6、正文:正文第一段先简短概括一下会议的情况,会议商定了哪些事情,形成了哪些重要的决议等。
然后下面分段将具体的决议或者重要事情列举出来。
最好每一段说一个事情,段落分明,条目清楚。
关于报导的文章怎么写?有什么格式和要求?
会在写会议报道时,应该把重点放在会议本身的内容上.如果领导不是很重要的话,不应该把领导放在重要位置.议报道的价值应当在于传递有价值的信息,所以不要为了会议而报道,建议你多看看优秀的会议报道进一步改进会议报道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不仅中央非常关注,而且各家媒体也都在想方设法进行探讨和改革。
我们从编者和作者两个角度来思考,觉得会议报道搞得不好,各有各的责任和问题。
首先,造成会议报道雷同、老套、乏味和缺乏创新,编者把关不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作者与编者同为一人时,有稿件放行权的领导层应负责任)。
一篇会议报道从"习作"变成"铅字"的过程中,编者握有版面安排处理大权。
现在会议多,会议报道也多,为了不影响与作者的关系,不"辜负"领导和组织出名挂号的愿望,相当多的编者对会议报道把关不严。
现象有三:一是怎么写怎么编。
这部分编者过分地尊重和信任作者,认为反正会议报道是例行公事,只要如实反映事实就行了,不愿下气力精编细雕。
二是写多少编多少。
会议不断,会议报道也随之"繁荣"。
会议报道要不要搞,回答是肯定的。
但要有取舍标准,不能逢会必报。
重要会议进行报道不但必要,而且要妥善处理好。
而一般性的会议(指没有新闻性的),一律亮绿灯则值得商榷。
三是不计效果如何。
"编者出力,作者出名"。
会议报道好,作者声誉高;会议报道差,挨批的也是作者。
而编者始终作为幕后无名英雄,出力多少无人知晓不说,况且还有"文责自负"进行约束,因而一些编者不关心宣传效果。
编者把关不严,大量的俗套的会议报道才有机会充斥版面,这是会议报道受议论的直接原因。
强调编者用好手中权力不是有意为难作者,而是本着对工作的尽职尽责为出发点,这也是能否成为名编辑的重要条件。
编者是把关人,其地位非同小可,要真正地履行好编者职责,就要牢固地树立新闻意识,做到认稿不认人,没有新闻的会议报道坚决不放行,使"劣质产品"没有可乘之机。
其次,造成会议报道往往无人愿看,无人愿读的状况,作者也难脱其咎。
应当承认会议报道既好写又难写,标准取决作者对会议报道的认识和把握。
会议报道好写,好在容易应付。
会议报道嘛,时间、地点,参加会议领导,以及会议主题,甚至连会议各类材料应有尽有。
简单地对会议有关材料改造或摘录便成为一篇"不折不扣"的会议报道。
版面上某些会议报道,不是在什么什么思想指导下,就是与会者一致认为;不是会议议程的照录,就是首长活动的排列;不是文件的翻版,就是讲话稿成段摘引,于是会议报道出现了空话多、套话多、引话多、领导名单排列多,使会议报道失去了更大的读者群。
究其原因:一是为了完成任务写作。
不少作者参加会议任务非常明确,就是来写会议报道的,只要动笔就算完成任务。
于是图省事的作者便成了"文抄公",简单地抄一抄、编一编应付了事。
二是模仿别人写作。
文无定势,但有共同规律可求。
一部分作者不愿在会议报道上下功夫(是应景的,很难挤进获奖之列),倒在走"捷径"上动脑筋。
为了完成任务,找来别人的会议报道进行简单模仿,结果会议报道真的成了有固定模式的文体。
会议报道难写,难在突破条条框框,突破难有作为的观念。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就改进会议报道这项工程来说,作者是内因,编者和读者是外因。
作者自己能否把握写作关尤为重要。
应该承认,造成一些水平低下的会议报道之所以走上版面,作为编者也是无奈放行。
好稿在编,但写是基础。
过分地依靠编者不是长远之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编者人为地编造一些精彩的会议报道有违新闻真实性原则。
每一位作者,特别是承担会议报道的记者或通讯员更应发挥作用,力争通过捕捉会议中亮点写出会议报道精品来。
捕捉会议中的新闻,改进会议报道,作者应树立一个新观念,那就是会议报道不一定总是写会议本身。
善于捕捉会议中的"花絮"新闻往往更能赢得读者,不仅反映会议,而且深化会议。
1983年初,四川省召开第四次党代会,选出新的领导班子。
紧接着召开中共四川省委四届一次全委会,新当选的省委书记杨汝岱发表长达五六千字的重要讲话,就四川省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
两名与会的省报记者没有全面地报道会议,他们选择会议中最有价值的信息发了一篇134字的消息。
《各种业务会议书记一般不到会讲话》一文见诸报端,立即引起反响,并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跳出会议写新闻。
参加会议受到各种信息的碰撞,可以目睹一些反常事实,只要作者及时把握,往往会有意外的惊喜。
某单位召开年度表彰会议,只有两名相关首长到会,联想到长期形成的逢会主席台必有长长一排首长,与会作者采写了一篇反映这个单位改进会风不搞领导陪会的报道受到好评。
丹东日报记者任传义参加市劳模、先进代表会,会议本身可写的东西很多,当他了解到30多个单位因计划生育超指标被取消出席会议资格,他便以失去参加会议资格单位为报道对象,写出一篇消息,结果获了奖。
这件事虽然发生在1982年,但对今天改进会...
求会议纪要格式与会议记录格式范文网上有很多版本的格式,感觉这两...
简报是用以汇报工作、交流经验、沟通情况、传递信息、指导工作的一种专用文体。
像“工作通讯”、“情况反映”、“工作动态”等都属于简报之列。
简报的种类很多,从内容上讲,有综合性简报、典型经验性简报、动态性简报、反馈性简报和会议简报等等。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简报,其写作方法基本相同,既可以采用新闻稿的写作方法,又可以按照公文的有关写作要求编写,还要兼收并蓄,将两者融为一体,形成简报的独有风格。
第一节 材料要典型 简报的主要作用是反映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沟通信息,交流经验,促进工作开展等等。
简报的作用,决定了在选材上一定要典型,也就是政策性要强,问题较为突出,经验值得推广,能够服务工作中心。
一、政策性要强 简报要体现并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要为政策的贯彻落实服务,这是收集编写简报的基本要求。
但所选取的材料必须真实,不能为了政策的需要而虚构编造,歪曲事实真相。
各级金融部门每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的事情,对这些近来发生的金融事实,并非都能够编写成简报,需要严格筛选。
在选择的标准上,从大的方面来讲要符合、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微观上讲应当有利于金融工作的开展,要体现领导机关的意图。
金融简报取材的政策性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选取的材料中所蕴含的主题,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东西;其次是材料所蕴含的主题,能够反映出近期某项金融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及正确程度,对工作有指导作用。
当然,不能为了突出某项政策及改革方案的正确性,就对工作成绩人为拔高,或者盲目改变某些成绩取得的原因,不应当无原则地迎合领导和上级。
二、问题较为突出 上级行及时了解金融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可以对某些政策措施加以调整完善,避免政策失误;基层单位及时了解金融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可以有的放矢,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
同时,编写简报应当实事求是,要对本部分的工作情况作全面而准确地反映,有喜报喜,有忧报忧。
可是,不少单位的简报,经验多、成绩多、问题少、教训少,每年即便出上一两期反映问题的简报,也是羞羞答答,不痛不痒,触及不到问题的实质。
这样,领导及有关部门得到的信息就有要能片面、失真,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反映问题的简报应当反映出问题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
只有如此,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吸取教训,促进工作。
金融简报所反映的问题起码应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有关金融政策、措施与实际工作有何不适应。
各个时期的金融政策、措施,在贯彻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及时地反映出来,能够实现下情上达,使有关政策、措施更加完善。
二是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及时反映出来,既要实现下情上达,又能使有关方面吸取教训,及时发现及早解决。
三是一些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
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常常因其弱小而被表面现象所掩盖。
越是如此,越应该主动去发现、去整理,加以研究分析,为领导决策服务。
2 工作简报的写法 三、经验值得推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运用简报总结、推广经验非常重要。
经验值得推广,是指经验典型、突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政策性和指导性,对工作有推动作用。
无论是创造出来的新经验,还是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的经验,都应当反映出产生经验的背景条件和工作成绩,绝不能只讲成绩,不谈经验,要突出经验。
介绍的经验不仅要先进、具体,值得学习、借鉴,而且必须服务于工作中心,对当前的工作有推动作用。
第二节 内容要集中 简报所编发的内容,应当集中突出,只有内容集中才能突出中心,否则多个中心,像工作总结一样,将会影响简报作用的发挥。
一、提倡一事一报 简报应当主题集中,一事一报。
否则若内容过于分散,简报就显得没有分量。
可是初学编写简报的同志容易忽视这一点,常常将简报写成大块头的工作总结,面面俱到,缺乏个性。
一事一报,是指对一些动态事实一一编发,将某一问题说清写透,不应当把动态性的东西,东拼西凑硬写成经验性简报。
有些材料,若硬是拉长,写工作背景、工作过程、经验措施、工作成效,就会将一些新情况、新经验、新风尚掩盖在文字堆中,起不到简报的作用。
二、 主要内容应当说清说透 编写简报要考虑反映什么问题,提出哪些建议,介绍哪些经验,达到什么目的。
这实质上就是简报的主题。
一 篇简报只能有一个主题,要围绕主题安排材料,一切材料都要为主题服务。
凡是与主题关系紧密的材料为主要材料,即主要内容,否则为非主要内容。
简报的主要内容,在数量上要充足,要有广度,在质量上要以一当十,富有深度。
第三节 格式要规范 简报的格式较为规范,大体上可分为报头、正文和报尾三个部分。
一、报头需规范 报头多在简报第一页上方的位置,“简报”“**银行简报”“金融工作动态”“情况反映”“工作通讯”等几个醒目的大字居中布局。
“简报”或“**动态”下面是简报的编号,第*期。
简报的...
怎么写工作简报 范文
1 工作简报的写法 工作简报的写法 简报是用以汇报工作、交流经验、沟通情况、传递信息、指导工作的一种专用文体。
像“工作通讯”、“情况反映”、“工作动态”等都属于简报之列。
简报的种类很多,从内容上讲,有综合性简报、典型经验性简报、动态性简报、反馈性简报和会议简报等等。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简报,其写作方法基本相同,既可以采用新闻稿的写作方法,又可以按照公文的有关写作要求编写,还要兼收并蓄,将两者融为一体,形成简报的独有风格。
第一节 材料要典型 简报的主要作用是反映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沟通信息,交流经验,促进工作开展等等。
简报的作用,决定了在选材上一定要典型,也就是政策性要强,问题较为突出,经验值得推广,能够服务工作中心。
一、政策性要强 简报要体现并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要为政策的贯彻落实服务,这是收集编写简报的基本要求。
但所选取的材料必须真实,不能为了政策的需要而虚构编造,歪曲事实真相。
各级金融部门每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的事情,对这些近来发生的金融事实,并非都能够编写成简报,需要严格筛选。
在选择的标准上,从大的方面来讲要符合、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微观上讲应当有利于金融工作的开展,要体现领导机关的意图。
金融简报取材的政策性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选取的材料中所蕴含的主题,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东西;其次是材料所蕴含的主题,能够反映出近期某项金融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及正确程度,对工作有指导作用。
当然,不能为了突出某项政策及改革方案的正确性,就对工作成绩人为拔高,或者盲目改变某些成绩取得的原因,不应当无原则地迎合领导和上级。
二、问题较为突出 上级行及时了解金融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可以对某些政策措施加以调整完善,避免政策失误;基层单位及时了解金融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可以有的放矢,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
同时,编写简报应当实事求是,要对本部分的工作情况作全面而准确地反映,有喜报喜,有忧报忧。
可是,不少单位的简报,经验多、成绩多、问题少、教训少,每年即便出上一两期反映问题的简报,也是羞羞答答,不痛不痒,触及不到问题的实质。
这样,领导及有关部门得到的信息就有要能片面、失真,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反映问题的简报应当反映出问题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
只有如此,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吸取教训,促进工作。
金融简报所反映的问题起码应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有关金融政策、措施与实际工作有何不适应。
各个时期的金融政策、措施,在贯彻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及时地反映出来,能够实现下情上达,使有关政策、措施更加完善。
二是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及时反映出来,既要实现下情上达,又能使有关方面吸取教训,及时发现及早解决。
三是一些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
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常常因其弱小而被表面现象所掩盖。
越是如此,越应该主动去发现、去整理,加以研究分析,为领导决策服务。
2 工作简报的写法 三、经验值得推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运用简报总结、推广经验非常重要。
经验值得推广,是指经验典型、突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政策性和指导性,对工作有推动作用。
无论是创造出来的新经验,还是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的经验,都应当反映出产生经验的背景条件和工作成绩,绝不能只讲成绩,不谈经验,要突出经验。
介绍的经验不仅要先进、具体,值得学习、借鉴,而且必须服务于工作中心,对当前的工作有推动作用。
第二节 内容要集中 简报所编发的内容,应当集中突出,只有内容集中才能突出中心,否则多个中心,像工作总结一样,将会影响简报作用的发挥。
一、提倡一事一报 简报应当主题集中,一事一报。
否则若内容过于分散,简报就显得没有分量。
可是初学编写简报的同志容易忽视这一点,常常将简报写成大块头的工作总结,面面俱到,缺乏个性。
一事一报,是指对一些动态事实一一编发,将某一问题说清写透,不应当把动态性的东西,东拼西凑硬写成经验性简报。
有些材料,若硬是拉长,写工作背景、工作过程、经验措施、工作成效,就会将一些新情况、新经验、新风尚掩盖在文字堆中,起不到简报的作用。
二、 主要内容应当说清说透 编写简报要考虑反映什么问题,提出哪些建议,介绍哪些经验,达到什么目的。
这实质上就是简报的主题。
一 篇简报只能有一个主题,要围绕主题安排材料,一切材料都要为主题服务。
凡是与主题关系紧密的材料为主要材料,即主要内容,否则为非主要内容。
简报的主要内容,在数量上要充足,要有广度,在质量上要以一当十,富有深度。
第三节 格式要规范 简报的格式较为规范,大体上可分为报头、正文和报尾三个部分。
一、报头需规范 报头多在简报第一页上方的位置,“简报”“**银行简报”“金融工作动态”“情况反映”“工作通讯”等几个醒目的大字居中布...
信息报道怎么写?
会在写会议报道时,应该把重点放在会议本身的内容上.如果领导不是很重要的话,不应该把领导放在重要位置. 议报道的价值应当在于传递有价值的信息,所以不要为了会议而报道,建议你多看看优秀的会议报道 进一步改进会议报道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不仅中央非常关注,而且各家媒体也都在想方设法进行探讨和改革。
我们从编者和作者两个角度来思考,觉得会议报道搞得不好,各有各的责任和问题。
首先,造成会议报道雷同、老套、乏味和缺乏创新,编者把关不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作者与编者同为一人时,有稿件放行权的领导层应负责任)。
一篇会议报道从"习作"变成"铅字"的过程中,编者握有版面安排处理大权。
现在会议多,会议报道也多,为了不影响与作者的关系,不"辜负"领导和组织出名挂号的愿望,相当多的编者对会议报道把关不严。
现象有三:一是怎么写怎么编。
这部分编者过分地尊重和信任作者,认为反正会议报道是例行公事,只要如实反映事实就行了,不愿下气力精编细雕。
二是写多少编多少。
会议不断,会议报道也随之"繁荣"。
会议报道要不要搞,回答是肯定的。
但要有取舍标准,不能逢会必报。
重要会议进行报道不但必要,而且要妥善处理好。
而一般性的会议(指没有新闻性的),一律亮绿灯则值得商榷。
三是不计效果如何。
"编者出力,作者出名"。
会议报道好,作者声誉高;会议报道差,挨批的也是作者。
而编者始终作为幕后无名英雄,出力多少无人知晓不说,况且还有"文责自负"进行约束,因而一些编者不关心宣传效果。
编者把关不严,大量的俗套的会议报道才有机会充斥版面,这是会议报道受议论的直接原因。
强调编者用好手中权力不是有意为难作者,而是本着对工作的尽职尽责为出发点,这也是能否成为名编辑的重要条件。
编者是把关人,其地位非同小可,要真正地履行好编者职责,就要牢固地树立新闻意识,做到认稿不认人,没有新闻的会议报道坚决不放行,使"劣质产品"没有可乘之机。
其次,造成会议报道往往无人愿看,无人愿读的状况,作者也难脱其咎。
应当承认会议报道既好写又难写,标准取决作者对会议报道的认识和把握。
会议报道好写,好在容易应付。
会议报道嘛,时间、地点,参加会议领导,以及会议主题,甚至连会议各类材料应有尽有。
简单地对会议有关材料改造或摘录便成为一篇"不折不扣"的会议报道。
版面上某些会议报道,不是在什么什么思想指导下,就是与会者一致认为;不是会议议程的照录,就是首长活动的排列;不是文件的翻版,就是讲话稿成段摘引,于是会议报道出现了空话多、套话多、引话多、领导名单排列多,使会议报道失去了更大的读者群。
究其原因:一是为了完成任务写作。
不少作者参加会议任务非常明确,就是来写会议报道的,只要动笔就算完成任务。
于是图省事的作者便成了"文抄公",简单地抄一抄、编一编应付了事。
二是模仿别人写作。
文无定势,但有共同规律可求。
一部分作者不愿在会议报道上下功夫(是应景的,很难挤进获奖之列),倒在走"捷径"上动脑筋。
为了完成任务,找来别人的会议报道进行简单模仿,结果会议报道真的成了有固定模式的文体。
会议报道难写,难在突破条条框框,突破难有作为的观念。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就改进会议报道这项工程来说,作者是内因,编者和读者是外因。
作者自己能否把握写作关尤为重要。
应该承认,造成一些水平低下的会议报道之所以走上版面,作为编者也是无奈放行。
好稿在编,但写是基础。
过分地依靠编者不是长远之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编者人为地编造一些精彩的会议报道有违新闻真实性原则。
每一位作者,特别是承担会议报道的记者或通讯员更应发挥作用,力争通过捕捉会议中亮点写出会议报道精品来。
捕捉会议中的新闻,改进会议报道,作者应树立一个新观念,那就是会议报道不一定总是写会议本身。
善于捕捉会议中的"花絮"新闻往往更能赢得读者,不仅反映会议,而且深化会议。
1983年初,四川省召开第四次党代会,选出新的领导班子。
紧接着召开中共四川省委四届一次全委会,新当选的省委书记杨汝岱发表长达五六千字的重要讲话,就四川省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
两名与会的省报记者没有全面地报道会议,他们选择会议中最有价值的信息发了一篇134字的消息。
《各种业务会议书记一般不到会讲话》一文见诸报端,立即引起反响,并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跳出会议写新闻。
参加会议受到各种信息的碰撞,可以目睹一些反常事实,只要作者及时把握,往往会有意外的惊喜。
某单位召开年度表彰会议,只有两名相关首长到会,联想到长期形成的逢会主席台必有长长一排首长,与会作者采写了一篇反映这个单位改进会风不搞领导陪会的报道受到好评。
丹东日报记者任传义参加市劳模、先进代表会,会议本身可写的东西很多,当他了解到30多个单位因计划生育超指标被取消出席会议资格,他便以失去参加会议资格单位为报道对象,写出一篇消息,结果获了奖。
这件事虽然发生在1982年,但对今天改进会议报道仍然有...
政府类的简报如何写?格式是什么样的,最好有范文。
一、简报的种类 按时间分,有定期的简报、不定期的简报;按性质分,有工作简报、生产简报、学习简报、会议简报;按内容,有综合反映情况的简报和反映特定情况的专题简报。
1.日常工作简报又称业务简报。
这是一种反映本地区、本系统、本部门日常工作或问题的经常性简报。
它包含的内容较广,工作情况、成绩问题、经验教训、表扬批评,对上级某些政策或指示执行的步骤,措施都可以反映。
它常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出现,在一定范围内发行。
2.中心工作简报又称专题简报,它是一种阶段性的简报。
它往往是针对机关工作中某一时期的中心工作、某项中心任务办的简报,中心工作完成,简报也就停办了。
3.会议简报是会议期间反映会议情况的简报,它是一种临时性的简报,内容包括会议中的情况、发言及会议决定等。
规模较大、时间较长的会议常要编发多期简报,以起到及时交流情况,推动会议的作用。
小型会议一般是一会一期简报,常常在会议结束后,写一期较全面的总结性的情况反映。
4.动态简报,包括情况动态和思想动态。
这类简报的时效性、机密性较强,要求迅速编发,发送范围有一定限制,在某一个时期、某一阶段要保密。
二、写法 (一)报头 1.简报名称一般用套红印刷的大号字体。
如有特殊内容而又不必另出一期简报时,就在名称或期数下面注明“增刊”或“XX专刊”字样。
秘密等级写在左上角,也有的写“内部文件”或“内部资料,注意保存”等字样。
2.期号,可写在名称下一行,用括号括上。
3.编印单位。
4.印发日期写在与编印单位平行的右侧。
在下面,用一道横线将报头与报核隔开。
(二)报核 报核,即简报所刊的一篇或几篇文章。
简报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它的形式也较灵活。
大多数是消息,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果和穿插在叙述中的背景材料。
除了消息,还有别的文体,所以,不是每篇简报都有这几项内容。
1.简报的标题类似新闻的标题,要揭示主题,简短醒目。
2.导语通常用简明的一句话或一段话概括全文的主旨或主要内容,给读者一个总的印象。
导语的写法多种多样,有提问式、结论式、描写式、叙述式等。
导语一般要交待清楚谁(某人或某单位),什么时间,干什么(事件),结果怎样等内容。
3.主体用足够的、典型的、有说服力的材料,把导语的内容加以具体化。
4.结尾或指明事情发展趋势,或提出希望及今后打算。
如果主体部分已经把事情说清楚,那就不必再加尾巴了。
5.背景:即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环境条件和历史情况。
背景可以穿插在各个部分。
(三)报尾 在简报最后一页下部,用一横线与报核隔开,横线下左边写明发送范围,在平行的右侧写明印刷份数。
三、范例 既要金杯银杯 更要群众口碑 阳高县先进性教育把落脚点放在办实事上 连日来,来自山东等地客商收瓜的车络绎不绝踏着新修建的水泥路来往阳高县鳌石乡设点收购西瓜,全乡2600多亩西瓜仅10天内就销售一空,农民因此增收200多万元,群众高兴地说:“新修的水呢路儿平展展,卡车拉走了瓜蛋蛋,腰包鼓起了钱串串,这都是政府修建水呢路解决行路难为民办实事带来的喜人变化。
” 既要金杯银杯,更要群众口碑。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阳高县注重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入手,把落脚点放在为群众办实事上,让群众不断得到实惠,不断看到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效。
县委把取得实效和致力于建设群众满意工程作为努力的方向。
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按照县委的要求,把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各项工作、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着力点,坚持边学习、边评议、边改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组织开展了“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深入基层送服务”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
广大党员把先进性教育的成果落实在行动中,体现在工作上,为广大群众办好事、实事。
全县13个乡镇把完成300公里水泥路作为为民办实事,改善基础设施,力促经济发展,促进先进性教育的重要举措,自我加压奋力赶超,克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目前已完成230公里,占全县300公里的75%。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该县坚持把改变工作作风,为群众办实事作为重点,实行边议边改,县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把解决劳动力转移,实施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点工作,到目前,共同大同浩海集团、天津海湾食品有限公司、北京东刚物业管理公司等用工单位达成协议,输出劳力6802人。
阳高一中、四中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把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作为 一项活动内容,共为贫困生减免学费11万元,免除特困生课本费7万。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急急急!!!会议类新闻稿的写作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