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介绍花果山的导游词300
介绍花果山的导游词300
花果山因古典名著《西记》中描述的孙大圣的老家而闻名海外.这里主要的景点有136处,与《西游记》密切相关的有孙悟空的出生地、女娲补天剩下的娲遗石,模仿的惟妙惟肖的猴石、八戒石、沙僧石、唐崖等,更有《西游记》中提到的七十二洞、后来成为金箍棒的定海神针、以及师徒四人取经归来途中的晒经石等著名景点30余处,其中水帘洞更是闻名遐迩.
介绍花果山的导游词300篇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下面为大家介绍花果山,
大家可能看过《西游记》中的花果山,它便是吴承恩创作的原型,许多名胜都和《西游记》中的故事紧密连接,如孙悟空降生的女娲造石,栖息 之地水帘洞,天工巧成的八戒石,勾倚参差的七十二洞以及照海亭,一线天,小 蟠龙,九龙桥,南天门,各有特色,神奇迷人,当年吴承恩游云台山时,正是因为看到了这座海上仙山的奇观异石,灵泉湖天所启发,才有了灵感,才创造出一 系列故事,要是吴承恩没有此伤,我想大家也没有机会欣赏这风景了。
下面我们到孙悟空的老家水帘洞去,水帘洞洞水宛如堂奥,清泉纷挂,难分天上人间,洞口涯缝滴水点点坠落,恰似水晶玉珠,串以成帘,而且甘甜可口,大家过一会,可以品尝一下,保证会有一番感觉,大家可以向前看,会看到很多石刻,如水帘洞,灵泉等题刻,大家再往上看,“神泉普润”,“高山流水”二块石勒,是明代著名工匠根
据曹显手书而刻,气势雄深豪放,西侧还有一道御碑,这上面的“印心石屋”四个字是道光帝为两江总督陶澍亲笔题写关于花果山导游词作文。 不过可惜的是,18世纪时,云台山由海上诸岛变成了陆上群山,真可谓沧海便桑 田,不过这个变故,使得年那个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也看不到了,更可惜的是 ,原来那块“”的石碣也找不到了。虽然如此,但慕名而来的中外客人仍然络绎不绝,失去了水色的古老花果山,仍然能以自己独特的奇石怪台来迎接来宾,足可见花果山的魅力。
介绍花果山的导游词300篇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在这个风景怡人的花果山和大家相识,很高兴认识大家。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是你们今天花果山游览的导游,希望大家能在花果山玩得开心,过一个愉快的日子。下面我们就开始我们今天的游览, 大家不比拘束,大家可以在游玩过程问我一些问题,希望大家能够积极配合。
我想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云台山,也许你们会问为什么要介绍云台山而不是花果山呢?因为花果山只是云台山其中的一座山罢了,打了比方就如同介绍一位科学家 或文学家,总要先介绍其家庭一样,我先介绍云台山,可以让大家对花果山有一 个更深刻的了解关于花果山导游词关于花果山导游词。云台山,也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是江苏的两大山脉之一,也 是最高山,所以我们现在等于是在江苏省海拔最高的山脉上,大家应该有“会当 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不过这只能在江苏省使用!
首先我会向大家讲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海战便发生在花果 山,大家一定很奇怪,海战是在海上进行的,花果山怎么能进行海战呢?因为在 17世纪以前,花果山,当然还有云台山,都是在海中的,所以当时连云港是个岛 上的城市,花果山也是海中仙山,所以才能孕育出那么多钟秀的风景,如果大家 有机会去连云港码头的话,就会看到海中的一个岛――东西连岛,它就是云台 山的一部分,连云港的名字也因为介于东西连岛和云台山之间才得到的。
下面我开始向大家介绍一下花果山。花果山旧称青峰顶,苍梧山,是云台山诸峰之一。它的主峰玉女峰,海拔625米,是江苏省最高山峰,唐宋明清各代先后在这 里筑塔建庙,大家从这里能看到的那座塔,便是雄伟的阿育王塔,这座塔里还保 存着释迦牟尼的舍利子,花果山曲洞幽深,花果飘香,有东海胜境之誉,山上有 著名的郁林观石林,其中有很多唐宋的石刻,此外在花果山中部,有一片36座单 位建筑的三元宫,已有1300年历史,是我国著名古刹之一
介绍花果山的导游词300
欢迎大家来到连云港花果山,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最高峰为玉女峰,海拔624.4米.
花果山因古典名著《西记》中描述的孙大圣的老家而闻名海外.这里主要的景点有136处,与《西游记》密切相关的有孙悟空的出生地、女娲补天剩下的娲遗石,模仿的惟妙惟肖的猴石、八戒石、沙僧石、唐崖等,更有《西游记》中提到的七十二洞、后来成为金箍棒的
定海神针、以及师徒四人取经归来途中的晒经石等著名景点30余处,其中水帘洞更是闻名遐迩.
明朝著名作家吴承恩就是受了水帘洞的启发,给《西游记》中早期的孙悟空提供了这么一个神话色彩十分浓郁的活动场所,今天既然大家天理迢迢的来到了这里,那么千万不要错过哦,一定要进水帘洞里瞧一瞧、看一看,体会一下水帘洞的奥妙!
经过一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花果山已经有了个清晰的认识,祝大家玩得开心,祝各位游客朋友们旅行愉快,在这里我把我最真挚的祝福送给大家,祝大家幸福、平安!
[介绍花果山的导游词300]
范文二:花果山导游词
花果山古称羽山、郁洲山、郁郁山、郁林山、东海山、
苍梧山、云台山等,一直被人们视为古代传说中的蓬
莱、瀛洲、方丈三神山。其人文景观源远流长,文化
底蕴十分厚重。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禹贡》上,就有关于这里人类活动的记载,五千多年前少昊
氏族的遗迹也很多。花果山下的大圣湖底,就是新石
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大村遗址。隋唐以来
的古遗址、古建筑以及历代文人墨客如孔子、李白、
石曼卿、李清照、吴承恩、吴敬梓、李汝珍以及林则
徐的游踪手迹更是遍布山中。
花果山自古就有“”“”的美誉。明嘉靖年间道教复兴,又被誉为“”。万历三十年(1602年)神宗皇帝敕封花果山三元宫为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皇帝为它亲题“遥镇洪流”匾额,以表示对花果山神灵的敬意。
昔日的花果山孤悬海上,迷蒙飘渺,海市蜃楼屡屡出
现,所以被视为海中的仙山。到了康熙五十年(1711年)后,海涨沙淤,游人才能“骑马上云台”了。 花果山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山里林木葱茏、涧水潺
潺、花果飘香、猕猴嘻闹、奇峰异石、怪石云海、景
色神奇秀丽。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计有植物种类
1700余种,其中中草药就占了1190余种,众多的金镶玉竹、千年银杏,又是国内罕见的古树名木,因此
成为江苏省重要的野生植物资源库,每年吸引了国内
许多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学者来此考察研究。 名著为仙山扬名,仙山为名著添色。如今花果山以古
典名著《西游记》所描述的“”而著称于世,因美猴王的神话故事而家喻户晓,名闻海内外。现实
生活中的花果山与《西游记》里的花果山,自然景观
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风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一部西游未出此山半步”,
与《西游记》故事相关联的水帘洞、娲遗石、南天门、
七十二洞、唐僧崖、猴石、八戒石、沙僧石等景点,
都会给人带来无限遐想。浓郁的自然风光与灿烂的历
史文化,奇异的山水特色与多彩的神话传说,使花果
山充满了神奇的魅力。
附:
?大村遗址
花果山下的大村,是座具有七千年历史的古老山庄,
从原始先民的部落到商代奴隶主的大墓,从西汉的“宣
梁里”到今天的花果山乡,在这块依山傍水的土地上,
古迹处处,沧桑历尽。
大圣湖(原名大村水库)里,是一处原始社会部落村庄的遗址,主要分布着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两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龙山文化,也称之为黑陶文化,距今约四千年,相当于夏代之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大汶口文化比龙山文化还早,约在五千年以上。一九五八年,在大村水库工程中发现了薄如蛋壳但十分坚硬的陶杯,这就是龙山文化典型的器物。而后,又相继出土了烧煮食物的陶鼎,砍砸用的石斧、石锛以及盛放食物的陶盆、陶碗等,这些都属于大汶口文化遗存。除了原始社会的遗存,大村遗址还曾出土过西周的奴隶主贵族墓葬,虽为残墓,但却有两件大鼎、两件小鼎和三件铜瓶。大鼎高达55厘米,口径48厘米,是
迄今江苏省境内发现的最大的青铜鼎。鼎的饰纹比较疏简,除鼎颈上有一周雷带纹,颈上有二道弦纹外,器表其余部分皆朴素无纹。它与商代铜器制作精工、花纹繁丽的作风不同,有着比较明显的西周晚期铜器的特征。可见,青铜时代的遗存在这里蕴藏得也十分丰富。
《西游记》一开篇就描述了神奇而令人向往的花果山。“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
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现实生活中,真有这么一座花果山吗?
应该说,连云港市的云台山对吴承恩关于花果山的构
思,是一个非常重要、深刻的启发,是非常丰富的取
材地。
云台山自古是海中岛屿,直到康熙五十年(1771年)
后,才逐渐与大陆相连。花果山是云台山中海拔最高
的一座山峰,明代隆庆三年(1569年)海州知州杨本骏《登清风顶》一诗这样曾这样描述:“山如驾海海围山,山海奇观在此间,乘兴时来一登眺,恍疑身世出
尘寰。”
宋代的苏东坡在《次韵陈海州书怀》里也曾这样歌唱
它: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旧闻草木皆
仙药,欲弃妻孥守世寰。在那个年代,“满山芳草神仙药”的神话传说已经是流传很久的“旧闻”了。 《西游记》在描述花果山的一篇赋中还明确指出了山
的位置:“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东海之处耸崇巅……”,云台山俯海雄峙的形势,一望可知,清帝康
熙就曾为云台山三元宫亲题“遥镇洪流”四字。东海在哪里呢?从唐开元七年的《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记》
到明代高登龙的《云台山图序》,都说明了云台山在
东海境内。
那么,吴承恩为什么会独独对海州(今连云港)云台
山投去注目的眼光呢? 正如全国首届《西游记》讨论会的总结发言所说的那
样:“吴承恩和海州的关系应当说是很密切的……《射
阳先生存稿》,吴承恩的遗著是在海州发现的,而不
是在淮安发现的……”。 吴承恩自号“淮海浪士”、“淮海竖儒”,就说明了他的
海州情结。
在明代,海州隶属于淮安府的一个行政管辖范围,而
陆路交通与水上舟楫,更为这种密切关联提供了方便。
据史料记载,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的云台山三元宫庙
会,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都不是一般的庙会所能
比拟。明代三元宫的香火已达两万家,来自淮安、涟
水一带的香客占了半数以上,他们虔诚地乘船沿烧香
河北上,直达云台山下。现今花果山灵官殿内的功德
碑上,那些助银修庙的善男信女的籍贯几乎全部是淮
安一带,无不显示了淮安与海州之间的密切关联。
在写《西游记》之前,吴承恩对海州的风物掌故已十
分熟悉,和海州人士的交往也很密切:他是淮安知府、
《隆庆海州志》主编陈文烛家里的常客;他与《隆庆
海州志》校对裴天佑是挚友;海州沭阳县人胡琏是吴
承恩的老师和舅辈;海州沭阳县人吴万山与吴承恩在
淮安并称为“二吴高士”,情深笃厚…… 吴承恩和陈文烛常在一起高谈阔论,各抒己见,进行
思想上、诗文上的交流。万历十八年(1590年),陈文烛为吴承恩的遗著《射阳先生存稿》作序,人去诗
稿尚存,他不由回忆起当年一起开怀畅饮的情景,他
说:“吴公谈论诗文独辟的见解,实在令人感佩不已
啊!”,并把他与北宋大诗人张耒相提并论,认为他们
是“各领风骚五百年”。
《隆庆海州志》的校对裴天佑,和吴承恩常有诗文互
赠。他在赠裴天佑的诗里写道:“投君海上三山赋,报
我花间五色袍”、“海上仙人清风裘,翩然驾鹤来瀛洲”,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恐怕写不出这样寓情于景的诗文。 吴承恩的老师胡琏世居海州,官至刑部侍郎。他字南
津,《海州志》有胡琏及其子孙的详细传记。吴承恩
与胡家的关系非同寻常,胡琏儿媳妇、孙媳妇寿辰的
寿词,都是由吴承恩执笔撰写,并载入史料。 吴承恩死后,他的遗著几近绝迹。可是,淮安人吴进
却在海州发现吴承恩诗文集的稿本。在吴进的哥哥吴
用晦“世守之”的云台山吴氏园林里,发现了吴氏家谱
中的谱系:“世、金、承、凤、让”。吴承恩的父亲叫
吴锐,儿子叫凤毛,这难道仅是巧合?
在吴家园林附近的长春庵,今尚有“天下第七十一福地”的古代石刻。这里隐居的秀才邱楚基,他和吴承恩
是相处甚厚的文友。邱楚基写信给吴承恩说:“……朵
云飞来,知近有再临云山之愿……若得知音共处,横琴相对,乐何如也……”。吴承恩来过云台山,并有再
临的意愿,邱楚基也是殷勤相约,且要知音共处。可
见他们之间的友情是深厚的、真挚的。 正是因为吴承恩与海州的种种关联,所以他选择了海
州云台山,作为《西游记》里花果山的背景。
附:
?云台山三十六景(明代顾乾作):
城市晨烟(南城)
灵山香会(三元宫)
仙境朝参(从山脚下到清风顶)
神泉普润(水帘洞)
松溪听月(三元宫西)
竹涧迎凉(南天门南孔雀沟)
社林春游(中云诸吴村)
半山野眺(后关村)
水村获稼(前关村)
海浦观鱼(水流村)
山楼望日(后顶)
沙渚听潮(凌洲南于公疃)
凌洲春柳(凌洲)
东磊朱樱(东磊)
石桥流水(山东庄)
孤村茅店(诸麻)
祗林银杏(隔村)
梅岭香云(黄泥岭)
枫叶霜寒(牛王庙)
金湖潮信(万金湖)
荒祠春会(新县孝妇祠)
山寺晨钟(宿城法起寺)
万树参天(诸韩村)
三潭汲浪(渔湾村)
古观祥云(巨平村)
炉峰霁雪(虎窝香炉峰)
平野春耕(平山村)
石城秋牧(墟沟)
梵宫竹径(当路村)
石涧桃花(小村)
钓台夜月(孙家山庙岭)
西石晚霞(西石墅原名西石村)
石壁洞天(花果山一线天)
仙宫碑篆(飞泉石刻)
石塔穿云(大村)
长桥飞瀑(九龙桥) ?云台山二十四景(清代黄申瑾作):
盐池汇宝(板浦)
沙堤接引(板浦至山东庄)
云村钟瑞(大村)
塔影团圆(大村塔)
云护天门(南天门)
九涧争流(九龙桥)
龙桥喷雪(九龙桥)
云台铺海(三元宫)
红涛浴日(玉女峰)
后顶观潮(后顶)
屏竹松风(屏竹禅院)
天通一线(一线天)
石枕流泉(一线天上)
别峰桃雾(一线天上)
万岭飞雪(一线天上)
东磊奇石(东磊)
平台水月(延福观前)
潮吞双岛(大岛山、小岛山)
斗阁邻天(延福观上)
丹洞花光(东磊紫丹洞)
龙潭风雨(渔湾)
屏山叠翠(东磊围屏山)
仙桥霁雪(仙人桥)
风磬云钟(宿城法起寺) ?明?王时扬《游云台山序》 云台山,本名郁洲山,载《山海经》。形似苍梧,故
又名苍梧。在东海中,称最大。先是为古德道场,近
有淮人谢淳创三官庙其上。三官者,世所传陈子春三
子;而子春者名姓见干宝《搜神记》,为东海人。事
已近奇,又以谢愿力,故数年之间,檀信辐辏,辇金
十余万。今其庙瑰玮如王者居,燕、赵、齐、鲁及四
方之人以为福地,奔走无虚日,山间殆市朝矣。丁巳
余来二海,海人为余言如此。烟霞本余痼疾,闻之顿
有褰裳濡足意,固不论蚩蚩之氓祈福者也。朔雪初霁,
冲寒出州门,十里许至至恬风渡,入海而飓 大作,
不可航。余谓我辈意亦岂可败也!强榜人行。时海艘
皆泊岸避风,独扁舟破巨浪,欹仄洞 间,心胆俱堕,
舆从色变。斜阳抵岸,幸尔无事。舍筏戴星过南城,
宿大村。旦日,肩舆行冻 中。至南天门,望海上群峰蹲伏,才如箕弓。昨所渡海,仅一衣带水,不足当
浩 内蹄涔也。路至是益 ,且朝冻初解,泞甚,舁夫欲颠。遂下舆杖策,既流连光景,又行复视地,令人
应接不暇。由九龙口而茶庵,而接佛院,而三官殿,
皆如登天。皂役数辈,前后拥负,仅乃得之。其上壮
丽如人言。因憩息僧房。少顷,有僧语余,上为清风
顶,盖以《三元经》有“乘九气清风,飞升于云台山上”
而得名。昔有金、牛两师夏腊于此,又名金牛。其颠
可望日出,每春夏间,鸡未鸣时,轮出海底,大于车
盖,晃曜四射,海中细大无不了了。秋冬晴爽,亦间
可观其光怪,虽铺锦列绣无以状也。余亟欲昏黑上头
以觊一遇,而雨雪交下,跬步无所容足。欲幽寻在近,
僧寮竹石,且不可得。即其旁有宋孝子徐积所 古松,
纷 如蚪,第从墙牖间遥对而已。云卧凡数日,俟雪
之霁如河之清,既已无可奈何,且恐更雪,则山径尽
封不能复下,乃割爱决去。回视向来绀宇红楼,尽成
瑶瑟;而下瞩海底变幻,其气象又复万千矣。此身殆
若天际真人,虽堕指裂肤无所复恨。余漫游半生,浏
览不乏。至于且大且险且奇,则兹游为最,于是乎有
纪。
? 云台草木皆仙药
云台山自古就盛产药材,是一座“百里青山聚灵气,千种仙草藏奇峰”的天然药园。
计有药用植物1190余种,既有灵芝、茯苓、黄精、玉
竹、何首乌、太子参、山茱萸、枸杞子等药中上品,
亦有紫草、北沙参、单叶蔓荆、黄苓、云台南星、云
台侧金盏花、滨海前胡等省内的特有种类,还有白英、
丹参、农吉利、瞿麦等94种抗癌药物。 云台山地处暖温带南缘,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气候温
和,土壤肥沃,四季云雾缭绕,终年泉水不绝,为孕
育和保存中草药的多样性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故
而形成了南北药用植物齐艳共荣的自然景观:南方的
苦木、红楠、化香、紫金牛、山胡椒;北方的酸枣、
赤松、紫草、东北延胡索等,在这里均有野生分布。
古往今来,许多专家学者慕名来云台山实地考察,
收集标本,征求验方。因而当地特有的一些药物被推
崇为道地药材如酸枣、桔梗等,有许多还直接冠以“海州”二字来命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就有13种之多,其中海州常山、海州骨碎补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僧人玄奘为求佛经真义,不顾禁令,偷越国境,
去天竺(今印度)取经,历时十七年,行程5万余公里,途经数十国,备受艰难困苦,取得大小乘佛教经
律论657部,堪称历史伟人。梁启超称他为“佛学第一人”,鲁迅赞扬他为“民族的脊梁”。
后来,其弟子辩机根据其口述西行见闻,整理成《大
唐西域记》,记叙了取经途中的艰难困苦和异域风情。 稍后,另两位弟子慧立、颜棕又写成《大唐慈恩寺三
藏法师传》,描述了山河险阻、气候严酷、野兽威胁、
强人袭击,以及种种奇特的异国风貌和自然现象。由
于取经事件本身就极富传奇色彩,加上佛门弟子的着
意渲染,所以唐代时取经故事已在民间广泛流传。 现存敦煌榆林窟的玄奘取经壁画,约作于北宋时期,
画中已出现有持棒的猴行者。
元明之际,又有了一部《西游记评话》,故事内容已
远离了历史上的取经事件,不仅孙悟空取代唐僧成了
男一号,沙和尚、猪八戒也纷纷加入了取经队伍。 正是在这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及文人和艺人创作的
丰厚基础上,吴承恩以其生花妙笔,再创作而成《西
游记》。这本书不再像先前的故事那样,先叙取经的
原由,在猴行者加入取经行列之时,仅仅对其来历做
一番情节性的交代,而是把孙悟空摆在了小说的开头
部分,用了七回的篇幅,详细地写了他的出身和取经
前的作为。特别是在第一回中便给孙悟空赋予了一个
“美猴王”的爱称,不久又把他封作“齐天大圣”。自此
以后,大圣长,大圣短,一直使用到书终的第一百回。
像这样一往情深的描写为前人所未有,这不能不给我
们形成这样一个看法:孙行者取代唐僧成为头号男主
角,是作者最钟爱的人物,而且小说内在意识也发生
了变化。历史上的唐僧那种永不向环境低头的性格,
在《西游记》中,已不能发现了。唐僧所保留的,只
是对财色诱惑的坚决抵拒,不忍杀生的仁慈之心,对
种种磨难的逆来顺受,同时更多的表现是怯懦、妄信
谗言和不明是非。全书中提到唐僧“纷纷落泪”不知有多少,七十六回写猪八戒报错消息,说悟空被妖怪吃
了,唐僧更是睡在地下打滚痛哭,可以说是尽显窝囊
本色。
胡适在其《西游记考证》中,曾指出:“《西游记》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的一个绝大神话小说。正因为《西游
记》里种种神话,都带着一点诙谐意味,能使人开口
一笑,这一笑把那神仙?人化过了?”。鲁迅当时也同意这一论断,他说:“这种诙谐的里面含有一种尖刻的玩
世主义,《西游记》的文学价值正在这里。” 吴承恩正是从“玩世不恭”这一基本思想出发,把神话
世界与现实世界有机地融为一体,去掉他们头上“神
圣”、“庄严”的光圈,将神佛从天上拉向了人间,还给
他们世俗人的性情、品格,给他们涂上一层人间现实
生活的色彩,写他们像世间人一样的俗气,一样的计
较得失,甚至庸俗卑劣。使人们对现实有更清醒的认
识,更厌恶人间的丑恶和虚伪,对现存的秩序产生怀
疑,这就是《西游记》的思想内蕴之所在。 《西游记》中布局了两大神统和一个妖系: 两大神统之一,是以玉皇大帝为中心,一个高下尊卑
等级森严的系统,实际上就是反映明王朝现实背景的
政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统治者高高在上,过着特
权优裕的生活,其身份地位是终身制和世袭制,与法
官的儿子还是法官,强盗的儿子还是强盗的逻辑相类
似。两大神统之二,是以释迦牟尼如来为中心的西方
佛教系统,其政治制度则相对比较宽松些。 《西游记》设计的散妖系列,是对当时社会自由人系
列的反映,其中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来自统治集团内
部的,有的是犯了一点小错就被贬到下界,如天蓬元
帅、卷帘大将,有的是擅自离岗走下凡尘的,如老君
青牛和月宫玉兔等;二类是基本群众和良民型的,如
孙悟空、花果山上的各洞妖王、荆棘岭上的四棵老松
精等;三类纯粹是社会上的坏人,如白骨精、蜘蛛精、
琵琶精之类,这部分坏人最终都在孙悟空的金箍棒下
被无情地消灭了。这一系列的设计,体现了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反映了吴承恩善恶分明循环报应的观念。
《西游记》中,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镇服不了孙悟空,
就搞阴谋,请来了西天如来,与外国势力勾结共同镇
压这场革命斗争。所谓的西方净土也极为不净,佛经
也不是白传。取经人到了如来佛的雷音寺里,就遇到
了索取人事的麻烦。唐僧师徒远道跋涉没有准备,得
到的是数卷“并无半点字迹”的白纸。如来佛竟还公然替他们开脱,说“经不可轻传,亦不可空取”,还说从
前曾为人诵经,保他全家平安,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
粒黄金,是“忒卖贱了”。原来在佛徒们所向往的极乐世界里,跋涉万里的取经事业竟变成了这样一幕世俗
的闹剧。道教祖师太上老君,心狠手辣,为报私仇竟
要把孙悟空投入八卦炉中活活烧死;地府中的十代冥
王,欺软怕硬,当面慑于孙悟空的威力,唯唯诺诺,
背后则奏闻上天,要玉帝捉拿严加惩处;阴司也循私
情,收贿赂,靠私人关系偷改生死薄;西游路上的国
王也大多沉溺酒色,或迷信妖魔,使民众陷于水深火
热之中,比丘国国王竟然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
的心肝作药,以求延年益寿;佛门僧侣为谋取唐僧的
袈裟,竟然图财害命;至于那些妖魔鬼怪,更是千方
百计阻挠唐僧去西天取经。 不知您发现没有,这其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这
些妖魔鬼怪,往往都是“有根儿”的,与神佛菩萨有着
种种的关系。平顶山的金角、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
看金炉银炉的童子;小雷音寺的黄眉大王,是弥勒佛
司磬的黄眉童子;比丘国的国丈,是南极寿星所骑的
白鹿;狮陀山的三怪,老怪和二怪是文殊、普贤骑的
青狮和白象,三怪大鹏金翅雕是如来佛的亲戚;麒麟
山的赛太岁是观音的坐骑金毛吼;陷空山无底洞的老
鼠精,是托塔李天王的干女儿。每当妖魔精怪被孙悟
空打败或即将毙命于金箍棒下时,他们的主子通常就
会及时赶到,本一己私利,以“百灵下凡,步步生难”
为借口,打起保护伞,把他们“收服”走了。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尽管光怪陆离,却基本
上都是以社会生活为依据而进行艺术构思的。著名古
籍评注家何满子说:“人不能,任何艺术家也不能凭空
虚构出一个世界,必须以人间现象,以现实,包括历
史生活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 应该说,吴承恩对当时明代社会的黑暗腐败,世风的
卑劣污浊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指出现实是“奸诈之风
日竞”、“笑语相媚,妒异党同”、“近世之风,余不忍详言之也”,他希望施王道,行德政,振儒风。吴承恩
也正是借如来之口对“东土”(明王朝)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如来说:“你那东土乃南瞻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多贪多杀,多淫多讹,多欺
多诈……不忠不孝,不义不仁,害命杀生,造下无边
之孽,罪盈恶满,致有地狱之灾。”他在书中将批判的锋芒直指皇帝的昏庸(愚昧不明)和官僚阶层的腐败
(放纵无忌)。我们看看当时的朝廷荒唐腐败至极:
修前门楼子,底下花了3000两白银,报上去一下子变成了13万两。
吴承恩,自号淮海浪士,江苏淮安人。其父吴锐,祖
父吴贞,曾祖父吴铭,曾经做过的都只是负责教化和
训诲童生秀才的小学官,是为人所不愿做的两袖清风
的冷官,是九品之外未入流的官,正相当于孙悟空那
“弼马温”一样的卑微。
吴锐少年时代就入赘于开绒线铺的徐老板家,做了一
个倒插门的女婿。但他“自《六经》百家,莫不浏览”,
“与人谈说史传,上下数千载,能竟日不休”。这样一
个虽系没落,但却有着相当文化、教育修养的家庭,
使吴承恩从小就受到较好的文化熏陶。“承恩”这个名
字就是吴锐起的,是希望他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吴
承恩“性敏多慧,博极群书”,所以一入学就出人头地,
可谓少年得志。早在六岁的时候,就对唐代诗人骆宾
王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的千古名句大不以为然,乡邻的长者让他就一首儿歌画一只鹅,而他拒绝
画笨拙的家鹅,却画了一只仰首的天鹅,以显示他凌
云的鸿鹄壮志,一时间淮安城传为美谈,许多知名人
士也对他刮目相看。
尽管如此,在那“不愿文章高天下,只愿文章中试官”的时代,吴承恩终究是一位无辜的科场失意者。每次
都是祈求满怀地去京,沮丧一身的返淮,大约在四十
七岁的时候,他还是一名“蓝衫已破”的老秀才。最后
按照明代科举的常例,老秀才凡屡试不中举人的,依
次排队等候选送,于是吴承恩便成了一名岁贡生。 但朝廷没有让他做官,而是让他去南京国子监继续读
书。直到六十七岁时,吴承恩在北京又候选了几年,
才得到一个浙江长兴副县丞的八品小官,这和孙大圣
被骗上天庭做“弼马温”没有两样。于是他在《西游记》
里借孙悟空的口说:“活活的羞杀人!那玉帝不会用人,
他见老孙这般模样,封我做个什么?弼马温?,原来是与他养马,未入流品之类。我初到任时不知,只在御马
监中玩耍。及今日问我同寮,始知是这等卑贱。老孙
心中大恼,推倒席面,不受官衔,因此走下来了。” 吴承恩的副县丞做得很不顺心,他厌恶官场的污浊,
不会攀缘附丽,“一意独行”,又完不成上司规定的征
赋指标,最后被拘捕锒铛入狱。后来虽然又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将他释放,并依八品职衔补给他一个类
似给皇亲大户做家庭教师的官职,但他已看透了官场
的险恶,于是拂袖弃官而归,“平生不肯受人怜,喜笑
悲歌气傲然”。
怀才不遇,宦途艰险,戴过赃官的帽子,坐过监禁的
班房,使吴承恩对现实世界心灰意冷,只有“店里提壶陌上眠”地去“放浪诗酒”才是安慰。但是吴承恩的禀性
素质,最终还是唤起了他对世态炎凉的清醒认识,对
封建腐败的愤懑揭露。吴承恩到老仍壮心不已,他在
《送我入门来》一词中写道:“吟啸海风,未许壮心灰”,“狗有三分糠分,马有三分龙性,况丈夫哉。富贵无心,
只恐转相催。虽贫杜甫还诗伯,纵老廉颇是将才”。他高举批判的大旗,开始创作《西游记》,毫锋所向,
径指封建王朝摧折民意的苛政。通过孙悟空这位勇于
反抗天庭的英雄形象,表达出人民蔑视封建传统,敢
于抗争邪恶的决心与勇气,呼喊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的彻底斗争目标。
范文三:导游词花果山
花果山 4A 景区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今天上午为大家安排的景点,是连云港最具有代表性的花果山风景区。也许有人会问:全国好多处花果山,连云港云台山上的就是正宗的吗,大家请听我来慢慢分析。我们 这个花果山是在《西游记》成书以前就出名的,《西游记》成书以后,中国曾一度涌现出五处花果山,贵州 有、桂林有、河南有、到底哪座花果山是一座正宗的花果山呢,这一直是一个有争执的问题,但我认为, 我们连云港这座花果山是一座正宗的花果山,虽然它和电视剧《西游记》一点关系没有,《西游记》并没有 在连云港的花果山拍摄,它在贵州的花果山拍了一部分,在河南的馇岈山也拍了一部分,但我们这个花果 山是吴承恩写的《西游记》这部小说的一个所在地。首先,谈花果山必须看《西游记》,《西游记》的开篇第一段,就直述了花果山的地理位置,“感盘古开 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 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此 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这就点明了花果山的地理位置, 它是东部海中的一座山,这正好与我们这座花果山所处的的地理位置相符,我们这个花果山在明代时候, 它恰恰就在海的中间,直到康熙五十年(公元 1711 年),海州发生了 8.5 级的大地震,海水倒退了三十华 里,花果山所在的云台山才逐渐和大陆连起来,大家想一想,这东部海中的一座山会不会处在贵州、海南 那些地呢,第二是花果山上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景点——水帘洞,全国有五处花果山,但水帘洞远不止这么多,光连云港一地就有两处水帘洞,一处在花果山,另一处在船山景区,有正宗的水帘洞就有正宗的花果山,花果山上的这个水帘洞上方有“高山流水”四个大字,是海州刺史王同所题,这“高山流水”四个大字就隐 含着一种水帘的意思,王同是明朝初年人,《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中期万历年间,也就是说王同题此字之时, 《西》还没有成书。另外明初人张朝瑞写了一本《云台山志》,上面记载水帘洞当时是游人必游之处。《云 台山志》成书年代也比《西》早。所以说,在《西》成书之时,水帘洞早已出名,只可能是《西》中描绘 了一个早已负盛名的水帘洞,水帘洞给了吴承恩灵感。也证明了正宗的水帘洞一定是处在一个正宗的花果 山之上的。第三也是花果山上的一个景点,叫娲遗石,也即是女娲补天遗留下来的那块石头。后被吴承恩运用到 《西游记》之中,作为孙悟空的出生之石。像娲遗石在全国也有两块,一块在桂林的花果山,另一块就在 我们这个花果山。到底哪一块是正宗的呢,汪枚的《云台山赋》里有几句脍炙人口的诗句:维女粗肥化五云而补天。环瀛仰镜,忽吹堕于海边。说这块石头掉到海边来了,它会不会跑到内地桂林去呢,最后我们从《西游记》的作者本身出发,吴承恩是我们江苏淮安人,跟连云港只有百余公里的路程, 当时他想写一本以猴子为主要人物的小说,他必须寻到一个蓝本地,方能启发他的灵感,于是他便想到到 连云港的花果山,而且据说当时花果山就有很多的猴子,根据舍远求近的原则,他不可能千里迢迢的跑到 贵州、跑到河南的去,寻找《西游记》的蓝本地,他在花果山周游数年,观察猴子的生活习性,花果山的 一景一物都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在花果山一带至今还有许多关于吴承恩当时周游花果山的传说。【为何连云港花果山为“正宗”的花果山】A、据《西游记》小说记载: “东方海外……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名山,唤为花果山”。现在,全国各地所有自称为花果山 的山,都不是海上山。吴承恩在为其父写的《先府宾墓志铭》中,明指自己的祖籍是涟水,“先
世涟水人”。明代以前,涟水曾几度归属海州(《方舆汇编职方典淮安府》、《金史地理志》),吴承恩号为“淮海浪士”、“淮海竖儒”,把连云港的花果山作为孙猴子的老家,是出自吴承恩的故乡情结。《西游记》选择 海州云台山作为花果山原型的又一佐证,是作者在书中大量地汲取云台山间的文献、文物资料以及史迹口 碑和乡老传说。另外,傲来国即指云台山海,对照《西游记》第一回的描述,云台山傲来国的虎山、龙山正雄踞花果山正北,与书中描述的“左边龙,右边虎”,完全契合。唐僧的家本在洛阳地区,西游故事改在海州,此正说明作者选择连云港云台山作为花果山之现实背景的地望取向,“正宗”的花果山在连云港。B、**主席说:**是建国后最早讲述花果山在哪里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而且在短短五年间,四谈花果山。第一次是 1953 年,与韩培信谈连云港花果山;第二次是 1955 年,与镇江地委书记陈西光等人谈连云港花果山;第三次是 1956 年,与徐州地委书记胡宏等人谈连云港花果山;第四次是 1958 年,与时任团中央**的**谈连云港花果山,并说:“孙猴子的老家在新海连市云台山”。1993 年,为纪念**诞辰 100 周年,连云港人民依据**的原话 :“孙猴子的老家在新海连市云台山”,用集字的方法,镌刻在花果山上,被称为“毛公碑”。C: 专家们说:1982 年,全国研究《西游记》的专家们汇集于江苏,先在淮安举办了“纪念吴承恩逝世四百周年”的活动,紧接着到连云港来开了一个“全国首届《西游记》学术讨论会”。到会的是来自全国 22 个省市、95 个单位的 137 名专家、学者,其中有很多都人是大半辈子研究《西游记》的老专家、老教授、老文人。他们通过实地考察和对一些文物资料的考证,一致认为:连云港云台山的这座花果山,才是真正的《西游记》里面所描述的花果山,它才是花果山的“正宗”。现在我们已经进入花果山的所在地云台山区了,云台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连绵 169 平方公里,大小 157 座山头,花果山是其中最为精彩的地方。它的玉女峰海拔 625.3 米,是云台山的顶峰,也是江苏 省的屋脊。整个云台山山高林密,在苏北平原上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具有北亚热严寒向暖温带气候过度的特点。 这里常年平均气温 14 摄氏度左右,想当于向南移动了一个纬度,也就是说这里和往南 110 公里处的气候一 样冷暖,所以土生土长着许多北亚热带的草木。汉朝以前,有人说这山是从南方苍梧飞来的,把它称为苍 梧山。山间植物丰富,是沿海地区一个罕见的天然植物园,1983 年建为江苏省自然保护区。云台山不仅重峦叠嶂、绿树葱茏,有这极其美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蕴藏着秦汉以来两千余年丰富多彩 的人文景观。自从吴承恩以这里的花果山山水为蓝本,创作了不朽的文学巨著《西游记》之后,花果山也 便随着孙大圣的名字四海传扬。不但中国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就连许多外国人提起中国来,也都会竖 起大拇指:“孙悟空~花果山~”现在,花果山关于《西游记》的景点,最主要的有:三元宫、水帘洞、唐僧崖、八戒石、大圣佛、娲 遗石、七十二洞、怪石园、吴承恩像等 30 余处。花果山又是三元崇拜的发祥地之一。三元大帝是苏北和鲁南广泛信仰的二位神仙,相信他们能保佑乡里,为民众消灾除难。建国前,每年正月十五有盛大的香火会,周围几百里方圆的信徒们,都要长途跋涉 来这里朝山进香。一路上旌旗飘扬,锣鼓震天。清代淮安百姓还专门挖了一条地运河,通到云台山的山脚 下,便利前来烧香,叫做烧香河,直到今天这条河仍然用于两地间的运输(【阿育王塔】 又称之为海清寺阿育望王塔 始建于公元 1203 年 到天圣元年 1211年是 苏北最早也是最高 的一座古塔 自古就是云台山的一个主要景点 明代叫做古塔穿云 清代叫做塔影团圆 .
它的相对高度 是40 .58 米 九级八面每级东西南北各辟有卷门 其余四面砌隐出直棂窗外壁内绕以走廊 中砌八边形塔心砖柱砖柱内有梯级踏步可沿级而上刹顶。他的特点有五: 一是历史古老 二是根深蒂固 经历过郯城 1668 年 8.5 级大地震的洗礼 至今不歪不斜 三是 塔形壮丽 再经山光水色的映衬 相得益彰四是既能看又能爬 游客有参与的机会 五是有动人的神话传说 倍增游兴。【花果山山门】 现在大家进入了花果山的山门大家便成为孙悟空的贵宾了。紫红色花岗岩建筑的山门是在传统古城门构造的基础上用现代表现手法加以渲染的.它建于 1996 年7 月 1 日正门顶上为孙悟空的头 像头像背衬圆形图案 意为**常转 象征孙悟空功德圆满终成正果.左侧门上为唐僧师徒 4 人西天取经的浮雕 他们明知道妖魔当道 千灾万难 却毫不畏惧一往无前 . 山门口有六只圆雕石狮把守 广场四周有 10 9只石猴迎宾山门背面的匾额上镌刻有”东胜神州”四个字.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朋先生题写. 有人问” 为什么不塑老虎 那可不能啊 俗话说啊”山中无老虎 猴子称霸王 ” 要是有了老虎猴子们可就作卧不宁 了。透过山门的门洞可以看到绿树丛中端坐着的吴成恩的花岗岩雕象 他用安详自如的目光 打量着每一位 远道而来的客人。【仙人桥】 聚仙桥上得逍遥上得逍遥瑞气飘 瑞气飘香花结彩香花结彩聚仙桥【十八盘】 由仙人桥沿着竹节岭登山 因为岭上有十八节阶梯 叫做十八盘 因为许多山上有这样的山岭都需要造些阶梯让游人攀登 所以想泰山那样有十八盘的山不少 云台山也不例外. 为什么要取十八这个数 字可能与寺庙里的十八罗汉有关 是个消灾乞福的数字。在十八盘路侧有一块石头 头在地面 半身子在地下. 这里有个典故相传古代皇帝怕江山不稳派许多阴阳先 生到各地去查访和破坏龙脉 这天有一位来到云台山发现鲤鱼石又见这个岭上有个第一天门. 他知道只要 鲤鱼跳过天门便成了龙 托生在山主家 长大就回夺取皇帝的江山.阴阳先生找到了山主 把情况如实的告诉 了他 山主很高兴便问怎样才能把鲤鱼跳过天门阴阳先生对他说 只要在鲤鱼石旁修个十八盘 就能顺势 飞上天门.于是山主雇了人日夜施工建起了十八盘 阴阳先生也就放心的走了 . 原来鲤鱼跳过天门才能变成 龙若是落在十八个盘子里面 那只能是人间的一道菜 风水也就这样被破坏了。从山下到顶峰 现在还有旅游区专用的水泥路 乘车登山只要20 多分钟便可到达 600 多米的高处 可以算作 是平地飞仙了 十八盘上方 原来是云台树艺公司的西大门 现在还留有地界碑等遗迹 . 云台树艺公司创建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 距今也有上百年历史了. 公司大力发展茶树和各种经济树木是我国现代实业运动的先驱 可惜 因故中途失败. 新中国建立后 用飞机播种的方法种下了大量松树又栽培了各种果木 这才使被战争摧残成 黄山秃岭的云台山 恢复了其郁郁葱葱冬夏常青的原貌成为名副其实的花果山【南天门】 攀上十八盘 走不多远就是南天门. 在《西游记》里他是玉皇大帝灵宵宝殿的外大门每次孙悟 空上天求救兵 都要先经过这里通报. 南天门旧有关帝庙 毁与日寇的战火.【九龙桥】 九龙桥是花果山的主景之一是一个群山环抱中的幽谷 有九条大涧在这里汇合 然后奔下山下 的大海 所以桥就叫做九龙桥了. 九龙桥位于南天门和前顶之间 是前往三元宫烧香的必经之路. 过去香客游 人从南天门上路下至谷底 少时休息 便可一鼓作气向前攀登 . 这一降一升 虽怎家登山的艰险 却也平添了 一番跌宕起伏的情趣 九龙桥所在的这条岭叫做琵琶岭 象一只劈啪斜倚在云台山上 九条大涧环绕在他脚下 因此民间称做”九龙戏琵琶”也有人说《西游记》里的琵琶精被制服以后 就变成了一条山岭 永远横卧在这深山老林里为了方便香客
游人登山 唐宋时期和尚们就曾在这里用石板铺砌成简易的小桥 但是夏季一场大雨过后 山洪爆发 路被截断 桥也往往回被冲毁. 明朝万历十五年(1587 年)重建三元宫,同时修筑了我们看到的这 条九龙桥。桥长 33 .4 米,宽 8 米,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砖构石桥 桥旁的银杏树以近千年,是宋代的遗物。在花果山八百年以上的白果树就有 19 棵。桥上山风阵阵,桥墩下 流水潺潺,松涛盈耳,鸟语花香。来到这里,可以把游人的疲劳消除的一干二尽。 桥南面的建筑物叫做九龙将军庙,是这座桥的桥神庙,北面高处的建筑物叫茶庵,以前专做供游客休息品 茶,现在改做吴成恩纪念馆。 九龙桥是风景四时不同,各具特色,九龙桥碑的后面有一块碑记,对此作了生动细致的描写,有兴趣的朋 友不妨下去看看。【三元宫】 三元宫发迹于唐,重建与宋,赦赐和扩建与明,兴建与清,现在大家看到的山门和“赦赐护国 三元宫”门额,都是明代的遗物。 山门右手这棵古柏是宋代的遗物,民间传说它是太白金星拄的一支拐杖,所以又叫“拐杖柏。相传孙悟空 大闹天宫,众神都打不过他,玉皇大帝没有办法,只好派太白金星下凡招安。太白金星来到花果山,被山 上的小猴子们团团围住,有的拖腿,有的拽胡子。连他整天不离手的拐杖,也被抢走扔到三元宫门口,变成了这棵拐杖松 这里的三元宫祀奉着三元大帝。“三元“信仰源远流长。早在 1600 多年前的东晋时代,有个叫干宝的人写了本《搜神记》,书里记载,东海人陈光蕊,生了三个儿子,得到升仙,分管天地水三界。明朝出版的《三 教搜神大全》里又 补充说,陈光蕊是真仙转化为人,娶了龙王的三个女儿,每个龙女生了一个儿子。这些 儿子各个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后来被上天封为三元大帝 明代苏北鲁南“三元“的信仰十分兴旺,光云台山一带就有十多座三元宫,三元庙等建筑,百姓家中也普 遍供奉三元的圣象。传说遇有大灾大难,三元就回来搭救,遇有大饥荒,三元就变成善人到处放赈。万历 十五年(1587 年)淮安人谢淳破家扩建三元宫,奠定了三元宫建筑群的基础《西游记》的作者更是三元的坚定信仰者。《西游记》里说唐僧是海州弘农县陈光蕊的儿子。如此说来,面前的这三位神仙,就都是唐僧的亲兄弟了。近年三元宫易名海宁禅寺,改塑释迦牟尼佛,三元圣像已移至 动配殿。大雄宝殿面前的两棵千年银杏,显示着三元宫古老的历史。抗战时期曾遭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 大伙把两棵树烧得遍体枯焦,枝干断裂。经过多年春雨的滋润,它们又伸出新枝,绽出嫩牙,结出了累累 果实。近年三元宫经过多次修葺,已逐渐恢复原貌,只在东南部位的下方,保留下一块当年的断壁残垣。 作为历史的见证【义僧亭】 义僧亭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三元宫英勇牺牲的义僧们修理的。1938年夏天,三元宫惨遭日寇残酷轰炸以后,寺僧们联络山民 29 余人奋起自卫,多次成功的伏击了搜山的日寇,打得他们抱头鼠串, 狼狈不堪。1939 年农历七月十四日早晨,日寇集中 300 余人,兵分四路围剿三元宫及所属寺庙,戳死仁芳 法师,绑走德选等四位法师和六位山民,除放走一名山民外,其余全部被活埋。几天后,日寇又再次前来 搜山,把三元宫及其所属的玉皇宫,九龙庙,屏柱社等 13 处寺庙全部放火焚毁,使这座海内文明的庙宇群 化为一片灰烬 为了纪念云台山的抗日僧众,教育后代勿忘国耻,连云港人民政府在此处兴建了义僧亭,亭中碑石上镌有彭云撰文,周庾如书写的《云台山僧众抗日纪念碑》。现在虽处于太平盛世,但我们千万不能忘记日本军国 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永远学习义僧们爱国卫国的献身精神【金镶玉竹】 大家先看看这块邮票碑。碑上放大了的邮票,是邮电部于 1993 年 6月发行的《竹子》特 种邮票,一套四枚,其中第二枚就是我们这里特有的金镶玉竹。竹子多
生于江南,云台山因为有类似于南方的小气候,所以才能生长出多种多样的竹子,低腰的细如桅杆, 铺满山麓,高大的粗如人臂,挺拔入云。其中金镶玉竹是其中的珍品,特点是嫩黄色的竹竿上,每节都有 一条绿色的浅沟,位置上下交错,此前彼后,就好象在金板上镶进一块块碧玉一般,美丽淡雅,令人爱不 释手 金镶玉竹在宋代的文献上便有记载,四川叫对青竹,湘江叫黄金间碧玉。一千多年来都是作为珍惜品种, 在江苏省的云台山上,千百年来一直生活繁衍的很好,尤一花果山最多,而花果山上又以这一带最为茂盛,所以这里自古就被称做西竹园【屏竹禅院】 经过义僧亭,邮票碑,慧心泉,便到了屏竹禅院,屏竹禅院坐落于一片金镶玉竹之间其中金镶玉竹是其中的珍品,特点是嫩黄色的竹竿上,每节都有一条绿色的浅沟,位置上下交错,此前彼 后,就好象在金板上镶进一块块碧玉一般,美丽淡雅 十多年年前,内地发现了几百株野生的金镶玉竹一些植物学家便惊叹为很有价值的发现,后来人们才知道 这种所谓失而复得的珍品种,在云台山上千余年来一直生长繁衍的很好,所以 1993 年 6 月邮电部发行的特 种邮票〈竹子〉,其中第二枚就采用了连云港的金镶玉竹 屏竹禅院为明代谢淳舍家开山时所建,曾遭日蔻焚毁,仅存院门。1984 年政府拨款重建,屏竹禅院又有松 风殿,好生堂,屏竹社等名称,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在园林设计上却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惠心泉是一井两眼,象征着珠联璧合,心心相印。泉水特别甘甜,过去禅寺的和尚就是用此处泉水烹茶待客南花厅是品茶的好地方,用惠心泉的水泡云雾茶,为云台山茶道中的双绝。**,谷牧等党和国家领导 人曾来此品尝待客【水帘洞】 花果山水帘洞是孙猴子的老家,吴承恩就是受了这个水帘洞的启发,在《西游记》中为早期的 孙悟空创造了一个神话色彩十分浓郁的活动场所 全国各地的水帘洞,都是《西游记》流行后起的名字,只有我们这里的水帘洞,是在《西游记》成书之前 就有了。明代的海州人张朝瑞,在为三元宫殿写的一块碑记里,便记载着水帘洞是香客必游之处。石壁上“高山流水”四个大字,为海州知府王同,时间是明朝嘉付年)年,那时《西游记》还没有 出书呢 当年吴承恩创作《西游记》,需要给孙悟空安一个家,安在哪里好呢,在它游花果山的 时候,云台山还没有和陆地连接,时座还上仙山,它还听说水帘洞有个海眼可通东海的龙宫,四海龙王时常从海里冒出来到 山上玩。于是受到启发,觉得孙猴子安排在这种环境下是最好不过的了,经过它的 大胆的 想象和运用文 学夸张的手法,一个十分神奇令人向往的水帘洞,便活灵活现的出现在《西游记》里了“印心石屋”这四个字,石清代道光皇帝亲笔所写的 。道光和乾隆皇帝不一样,它没有到处题字的习惯, 物以希为贵,所以价值很高 这个题字是赐给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两江总督陶澍的,陶澍,澍南安化人, 印心石屋,是他家的书室。 道光十二年即 1832年,陶澍奉皇帝之命到海州改革盐政。他大刀阔斧的将始于清初的纲盐法改为票盐法, 消除了腐败的陈规,使清朝国库由亏损变为盈余,社会安定,人民富裕,出现了短暂的中兴的局面,因此 皇帝给予他亲书室名的殊荣。道光十五年即 1835年,陶澍又以钦差的身份再次来到海州巡视盐政改革后的成效,并发起了修缮云台山寺 庙的工作,大兴土木,使这一带的 风景顿时面貌一新,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当地人便将“印心石屋”移刻 于水帘洞旁 【大圣佛】 这里的大圣佛,是利用自然石凿刻的孙大圣的头像,供孙大圣的信仰者祭祀, 孙悟空保唐僧到西天取来真经。公德圆满,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从《西游记》的结尾处可以看到作为佛的地位 他和大 雄宝殿中的三位佛祖处于同等高的档次在排列的次序上 他在唐僧之后但是丛
诠凼酪羝腥位置够 高的了. 斗战胜佛 顾名思义是好斗善斗 凡斗必胜.由于小说的影响 使人们把孙悟空看作是正义之神 常胜 之神 自改革开放以来 每年台湾都有好多批进香团到花果山朝拜孙大圣.他们千里迢迢不畏风尘之苦 礼仪隆重信念虔诚. 有的傍晚赶到山下 片刻都不愿意休息 连夜登山进香举行宗教仪式有时一直忙到天亮 过去花果山由于没有孙大圣的专庙 信徒们都是在大圣的出生地娲遗石祭祀 . 大佛开光后 这里便作为正式 的宗教活动场地了【娲遗石】大家来花果山都会想看看孙猴子的老家是什么样子刚才我们已经浏览了许多自然风光和风景名胜现在就到了孙猴子的出生地娲遗石了 大家请看娲遗石 它夹在大石缝之间 上不靠天 下不着地 这就是神话中女娲炼石补天剩下来的那快石头从明代开始 我国进入了长篇小说的鼎盛时期 许多作家都是在石头上大做文章 . 第一个写进书里的就是吴 成恩 他在《西游记》里说:“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 。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 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西游记》里写的情况 都基本和这里符合花果山遍山花果 惟独这里树木稀少但是芳草丛生. 我们面前夹 着娲遗石的大石头尺寸也差不多少石球就是在它肚子里长出来的. 孙猴子出世时石球迸裂 炸走了一半剩下的一半现在还留在大石头顶上.娲遗石上方的那块石头 是个十分形象的猴头 温情的亲吻着娲遗石那就是当年孙猴子成仙后 脱下来的凡 胎千年万年永远留在人间 大家从这快娲遗石半边石卵和一个猴头 就可以看出这个地方对吴成恩写《西游记》该有多大的影响.后来曹雪芹《红楼梦》也谈到了娲遗石说贾宝玉是由女娲遗石遗留而成这都是与《西游记》一脉相承的.这个池子叫做阿耨达池 阿耨达是梵语的音义意为众水之源 天下的水都是从那里流出去的 传说 天上的 仙女常来这里洗澡 孙猴子出世后 在这里面洗了把澡 撒了泡猴尿污染了池子从此她们就再也不来了 【小蓬莱】 我们脚下这块不.
范文四:花果山导游词
花果山导游词.txt两人之间的感情就像织毛衣,建立的时候一针一线,小心而漫长,拆除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拉。。。。一、花果山概况
花果山古称羽山、郁洲山、郁郁山、郁林山、东海山、苍梧山、云台山等,一直被人们视为古代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神山。其人文景观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十分厚重。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禹贡》上,就有关于这里人类活动的记载,五千多年前少昊氏族的遗迹也很多。花果山下的大圣湖底,就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大村遗址。隋唐以来的古遗址、古建筑以及历代文人墨客如孔子、李白、石曼卿、李清照、吴承恩、吴敬梓、李汝珍以及林则徐的游踪手迹更是遍布山中。
花果山自古就有“东海第一胜境”、“海内四大灵山”的美誉。明嘉靖年间道教复兴,又被誉为“七十一福地”。万历三十年(1602年)神宗皇帝敕封花果山三元宫为“天下名山寺院”。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皇帝为它亲题“遥镇洪流”匾额,以表示对花果山神灵的敬意。昔日的花果山孤悬海上,迷蒙飘渺,海市蜃楼屡屡出现,所以被视为海中的仙山。到了康熙五十年(1711年)后,海涨沙淤,游人才能“骑马上云台”了。
花果山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山里林木葱茏、涧水潺潺、花果飘香、猕猴嘻闹、奇峰异石、怪石云海、景色神奇秀丽。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计有植物种类1700余种,其中中草药就占了1190余种,众多的金镶玉竹、千年银杏,又是国内罕见的古树名木,因此成为江苏省重要的野生植物资源库,每年吸引了国内许多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学者来此考察研究。
名著为仙山扬名,仙山为名著添色。如今花果山以古典名著《西游记》所描述的“孙大圣老家”而著称于世,因美猴王的神话故事而家喻户晓,名闻海内外。现实生活中的花果山与《西游记》里的花果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景观风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一部西游未出此山半步”,与《西游记》故事相关联的水帘洞、娲遗石、南天门、七十二洞、唐僧崖、猴石、八戒石、沙僧石等景点,都会给人带来无限遐想。浓郁的自然风光与灿烂的历史文化,奇异的山水特色与多彩的神话传说,使花果山充满了神奇的魅力。
附:
▲大村遗址
花果山下的大村,是座具有七千年历史的古老山庄,从原始先民的部落到商代奴隶主的大墓,从西汉的“宣梁里”到今天的花果山乡,在这块依山傍水的土地上,古迹处处,沧桑历尽。
大圣湖(原名大村水库)里,是一处原始社会部落村庄的遗址,主要分布着大
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两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龙山文化,也称之为黑陶文化,距今约四千年,相当于夏代之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大汶口文化比龙山文化还早,约在五千年以上。一九五八年,在大村水库工程中发现了薄如蛋壳但十分坚硬的陶杯,这就是龙山文化典型的器物。而后,又相继出土了烧煮食物的陶鼎,砍砸用的石斧、石锛以及盛放食物的陶盆、陶碗等,这些都属于大汶口文化遗存。除了原始社会的遗存,大村遗址还曾出土过西周的奴隶主贵族墓葬,虽为残墓,但却有两件大鼎、两件小鼎和三件铜瓶。大鼎高达55厘米,口径48厘米,是迄今江苏省境内发现的最大的青铜鼎。鼎的饰纹比较疏简,除鼎颈上有一周雷带纹,颈上有二道弦纹外,器表其余部分皆朴素无纹。它与商代铜器制作精工、花纹繁丽的作风不同,有着比较明显的西周晚期铜器的特征。可见,青铜时代的遗存在这里蕴藏得也十分丰富。
二、吴承恩与海州云台山
《西游记》一开篇就描述了神奇而令人向往的花果山。“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现实生活中,真有这么一座花果山吗?
应该说,连云港市的云台山对吴承恩关于花果山的构思,是一个非常重要、深刻的启发,是非常丰富的取材地。
云台山自古是海中岛屿,直到康熙五十年(1771年)后,才逐渐与大陆相连。花果山是云台山中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峰,明代隆庆三年(1569年)海州知州杨本骏《登清风顶》一诗这样曾这样描述:“山如驾海海围山,山海奇观在此间,乘兴时来一登眺,恍疑身世出尘寰。”
宋代的苏东坡在《次韵陈海州书怀》里也曾这样歌唱它: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旧闻草木皆仙药,欲弃妻孥守世寰。在那个年代,“满山芳草神仙药”的神话传说已经是流传很久的“旧闻”了。
《西游记》在描述花果山的一篇赋中还明确指出了山的位置:“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东海之处耸崇巅……”,云台山俯海雄峙的形势,一望可知,清帝康熙就曾为云台山三元宫亲题“遥镇洪流”四字。东海在哪里呢?从唐开元七年的《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记》到明代高登龙的《云台山图序》,都说明了云台山在东海境内。
那么,吴承恩为什么会独独对海州(今连云港)云台山投去注目的眼光呢?
正如全国首届《西游记》讨论会的总结发言所说的那样:“吴承恩和海州的关系应当说是很密切的……《射阳先生存稿》,吴承恩的遗著是在海州发现的,而不是在淮安发现的……”。
吴承恩自号“淮海浪
士”、“淮海竖儒”,就说明了他的海州情结。
在明代,海州隶属于淮安府的一个行政管辖范围,而陆路交通与水上舟楫,更为这种密切关联提供了方便。据史料记载,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的云台山三元宫庙会,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都不是一般的庙会所能比拟。明代三元宫的香火已达两万家,来自淮安、涟水一带的香客占了半数以上,他们虔诚地乘船沿烧香河北上,直达云台山下。现今花果山灵官殿内的功德碑上,那些助银修庙的善男信女的籍贯几乎全部是淮安一带,无不显示了淮安与海州之间的密切关联。
在写《西游记》之前,吴承恩对海州的风物掌故已十分熟悉,和海州人士的交往也很密切:他是淮安知府、《隆庆海州志》主编陈文烛家里的常客;他与《隆庆海州志》校对裴天佑是挚友;海州沭阳县人胡琏是吴承恩的老师和舅辈;海州沭阳县人吴万山与吴承恩在淮安并称为“二吴高士”,情深笃厚……
吴承恩和陈文烛常在一起高谈阔论,各抒己见,进行思想上、诗文上的交流。万历十八年(1590年),陈文烛为吴承恩的遗著《射阳先生存稿》作序,人去诗稿尚存,他不由回忆起当年一起开怀畅饮的情景,他说:“吴公谈论诗文独辟的见解,实在令人感佩不已啊!”,并把他与北宋大诗人张耒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是“各领风骚五百年”。
《隆庆海州志》的校对裴天佑,和吴承恩常有诗文互赠。他在赠裴天佑的诗里写道:“投君海上三山赋,报我花间五色袍”、“海上仙人清风裘,翩然驾鹤来瀛洲”,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恐怕写不出这样寓情于景的诗文。
吴承恩的老师胡琏世居海州,官至刑部侍郎。他字南津,《海州志》有胡琏及其子孙的详细传记。吴承恩与胡家的关系非同寻常,胡琏儿媳妇、孙媳妇寿辰的寿词,都是由吴承恩执笔撰写,并载入史料。
吴承恩死后,他的遗著几近绝迹。可是,淮安人吴进却在海州发现吴承恩诗文集的稿本。在吴进的哥哥吴用晦“世守之”的云台山吴氏园林里,发现了吴氏家谱中的谱系:“世、金、承、凤、让”。吴承恩的父亲叫吴锐,儿子叫凤毛,这难道仅是巧合?
在吴家园林附近的长春庵,今尚有“天下第七十一福地”的古代石刻。这里隐居的秀才邱楚基,他和吴承恩是相处甚厚的文友。邱楚基写信给吴承恩说:“……朵云飞来,知近有再临云山之愿……若得知音共处,横琴相对,乐何如也……”。吴承恩来过云台山,并有再临的意愿,邱楚基也是殷勤相约,且要知音共处。可见他们之间的友情是深厚的、真挚的。
正是因为吴承恩与海州的种种关联,所以他选择了海州云台山,
作为《西游记》里花果山的背景。
附:
▲云台山三十六景(明代顾乾作):
城市晨烟(南城)
灵山香会(三元宫)
仙境朝参(从山脚下到清风顶)
神泉普润(水帘洞)
松溪听月(三元宫西)
竹涧迎凉(南天门南孔雀沟)
社林春游(中云诸吴村)
半山野眺(后关村)
水村获稼(前关村)
海浦观鱼(水流村)
山楼望日(后顶)
沙渚听潮(凌洲南于公疃)
凌洲春柳(凌洲)
东磊朱樱(东磊)
石桥流水(山东庄)
孤村茅店(诸麻)
祗林银杏(隔村)
梅岭香云(黄泥岭)
枫叶霜寒(牛王庙)
金湖潮信(万金湖)
荒祠春会(新县孝妇祠)
山寺晨钟(宿城法起寺)
万树参天(诸韩村)
三潭汲浪(渔湾村)
古观祥云(巨平村)
炉峰霁雪(虎窝香炉峰)
平野春耕(平山村)
石城秋牧(墟沟)
梵宫竹径(当路村)
石涧桃花(小村)
钓台夜月(孙家山庙岭)
西石晚霞(西石墅原名西石村)
石壁洞天(花果山一线天)
仙宫碑篆(飞泉石刻)
石塔穿云(大村)
长桥飞瀑(九龙桥)
▲云台山二十四景(清代黄申瑾作):
盐池汇宝(板浦)
沙堤接引(板浦至山东庄)
云村钟瑞(大村)
塔影团圆(大村塔)
云护天门(南天门)
九涧争流(九龙桥)
龙桥喷雪(九龙桥)
云台铺海(三元宫)
红涛浴日(玉女峰)
后顶观潮(后顶)
屏竹松风(屏竹禅院)
天通一线(一线天)
石枕流泉(一线天上)
别峰桃雾(一线天上)
万岭飞雪(一线天上)
东磊奇石(东磊)
平台水月(延福观前)
潮吞双岛(大岛山、小岛山)
斗阁邻天(延福观上)
丹洞花光(东磊紫丹洞)
龙潭风雨(渔湾)
屏山叠翠(东磊围屏山)
仙桥霁雪(仙人桥)
风磬云钟(宿城法起寺)
▲明·王时扬《游云台山序》
云台山,本名郁洲山,载《山海经》。形似苍梧,故又名苍梧。在东海中,称最大。先是为古德道场,近有淮人谢淳创三官庙其上。三官者,世所传陈子春三子;而子春者名姓见干宝《搜神记》,为东海人。事已近奇,又以谢愿力,故数年之间,檀信辐辏,辇金十余万。今其庙瑰玮如王者居,燕、赵、齐、鲁及四方之人以为福地,奔走无虚日,山间殆市朝矣。丁巳余来二海,海人为余言如此。烟霞本余痼疾,闻之顿有褰裳濡足意,固不论蚩蚩之氓祈福者也。朔雪初霁,冲寒出州门,十里许至至恬风渡,入海而飓 大作,不可航。余谓我辈意亦岂可败也!强榜人行。时海艘皆泊岸避风,独扁舟破巨浪,欹仄洞 间,心胆俱堕,
舆从色变。斜阳抵岸,幸尔无事。舍筏戴星过南城,宿大村。旦日,肩舆行冻 中。至南天门,望海上群峰蹲伏,才如箕弓。昨所渡海,仅一衣带水,不足当浩 内蹄涔也。路至是益 ,且朝冻初解,泞甚,舁夫欲颠。遂下舆杖策,既流连光景,又行复视地,令人应接不暇。由九龙口而茶庵,而接佛院,而三官殿,皆如登天。皂役数辈,前后拥负,仅乃得之。其上壮丽如人言。因憩息僧房。少顷,有僧语余,上为清风顶,盖以《三元经》有“乘九气清风,飞升于云台山上”而得名。昔有金、牛两师夏腊于此,又名金牛。其颠可望日出,每春夏间,鸡未鸣时,轮出海底,大于车盖,晃曜四射,海中细大无不了了。秋冬晴爽,亦间可观其光怪,虽铺锦列绣无以状也。余亟欲昏黑上头以觊一遇,而雨雪交下,跬步无所容足。欲幽寻在近,僧寮竹石,且不可得。即其旁有宋孝子徐积所 古松,纷 如蚪,第从墙牖间遥对而已。云卧凡数日,俟雪之霁如河之清,既已无可奈何,且恐更雪,则山径尽封不能复下,乃割爱决去。回视向来绀宇红楼,尽成瑶瑟;而下瞩海底变幻,其气象又复万千矣。此身殆若天际真人,虽堕指裂肤无所复恨。余漫游半生,浏览不乏。至于且大且险且奇,则兹游为最,于是乎有纪。
▲ 云台草木皆仙药
云台山自古就盛产药材,是一座“百里青山聚灵气,千种仙草藏奇峰”的天然药园。
计有药用植物1190余种,既有灵芝、茯苓、黄精、玉竹、何首乌、太子参、山茱萸、枸杞子等药中上品,亦有紫草、北沙参、单叶蔓荆、黄苓、云台南星、云台侧金盏花、滨海前胡等省内的特有种类,还有白英、丹参、农吉利、瞿麦等94种抗癌药物。
云台山地处暖温带南缘,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四季云雾缭绕,终年泉水不绝,为孕育和保存中草药的多样性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故而形成了南北药用植物齐艳共荣的自然景观:南方的苦木、红楠、化香、紫金牛、山胡椒;北方的酸枣、赤松、紫草、东北延胡索等,在这里均有野生分布。
古往今来,许多专家学者慕名来云台山实地考察,收集标本,征求验方。因而当地特有的一些药物被推崇为道地药材如酸枣、桔梗等,有许多还直接冠以“海州”二字来命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就有13种之多,其中海州常山、海州骨碎补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三、《西游记》的成书背景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僧人玄奘为求佛经真义,不顾禁令,偷越国境,去天竺(今印度)取经,历时十七年,行程5万余公里,途经数十国,备受艰难困苦,取
得大小乘佛教经律论657部,堪称历史伟人。梁启超称他为“佛学第一人”,鲁迅赞扬他为“民族的脊梁”。
后来,其弟子辩机根据其口述西行见闻,整理成《大唐西域记》,记叙了取经途中的艰难困苦和异域风情。
稍后,另两位弟子慧立、颜棕又写成《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描述了山河险阻、气候严酷、野兽威胁、强人袭击,以及种种奇特的异国风貌和自然现象。由于取经事件本身就极富传奇色彩,加上佛门弟子的着意渲染,所以唐代时取经故事已在民间广泛流传。
现存敦煌榆林窟的玄奘取经壁画,约作于北宋时期,画中已出现有持棒的猴行者。
元明之际,又有了一部《西游记评话》,故事内容已远离了历史上的取经事件,不仅孙悟空取代唐僧成了男一号,沙和尚、猪八戒也纷纷加入了取经队伍。
正是在这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及文人和艺人创作的丰厚基础上,吴承恩以其生花妙笔,再创作而成《西游记》。这本书不再像先前的故事那样,先叙取经的原由,在猴行者加入取经行列之时,仅仅对其来历做一番情节性的交代,而是把孙悟空摆在了小说的开头部分,用了七回的篇幅,详细地写了他的出身和取经前的作为。特别是在第一回中便给孙悟空赋予了一个“美猴王”的爱称,不久又把他封作“齐天大圣”。自此以后,大圣长,大圣短,一直使用到书终的第一百回。像这样一往情深的描写为前人所未有,这不能不给我们形成这样一个看法:孙行者取代唐僧成为头号男主角,是作者最钟爱的人物,而且小说内在意识也发生了变化。历史上的唐僧那种永不向环境低头的性格,在《西游记》中,已不能发现了。唐僧所保留的,只是对财色诱惑的坚决抵拒,不忍杀生的仁慈之心,对种种磨难的逆来顺受,同时更多的表现是怯懦、妄信谗言和不明是非。全书中提到唐僧“纷纷落泪”不知有多少,七十六回写猪八戒报错消息,说悟空被妖怪吃了,唐僧更是睡在地下打滚痛哭,可以说是尽显窝囊本色。
胡适在其《西游记考证》中,曾指出:“《西游记》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的一个绝大神话小说。正因为《西游记》里种种神话,都带着一点诙谐意味,能使人开口一笑,这一笑把那神仙‘人化过了’”。鲁迅当时也同意这一论断,他说:“这种诙谐的里面含有一种尖刻的玩世主义,《西游记》的文学价值正在这里。”
吴承恩正是从“玩世不恭”这一基本思想出发,把神话世界与现实世界有机地融为一体,去掉他们头上“神圣”、“庄严”的光圈,将神佛从天上拉向了人间,还给他们世俗人的性情、品格,给他们涂上一层人间现实生活的色
彩,写他们像世间人一样的俗气,一样的计较得失,甚至庸俗卑劣。使人们对现实有更清醒的认识,更厌恶人间的丑恶和虚伪,对现存的秩序产生怀疑,这就是《西游记》的思想内蕴之所在。
《西游记》中布局了两大神统和一个妖系:
两大神统之一,是以玉皇大帝为中心,一个高下尊卑等级森严的系统,实际上就是反映明王朝现实背景的政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统治者高高在上,过着特权优裕的生活,其身份地位是终身制和世袭制,与法官的儿子还是法官,强盗的儿子还是强盗的逻辑相类似。两大神统之二,是以释迦牟尼如来为中心的西方佛教系统,其政治制度则相对比较宽松些。
《西游记》设计的散妖系列,是对当时社会自由人系列的反映,其中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来自统治集团内部的,有的是犯了一点小错就被贬到下界,如天蓬元帅、卷帘大将,有的是擅自离岗走下凡尘的,如老君青牛和月宫玉兔等;二类是基本群众和良民型的,如孙悟空、花果山上的各洞妖王、荆棘岭上的四棵老松精等;三类纯粹是社会上的坏人,如白骨精、蜘蛛精、琵琶精之类,这部分坏人最终都在孙悟空的金箍棒下被无情地消灭了。这一系列的设计,体现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反映了吴承恩善恶分明循环报应的观念。
《西游记》中,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镇服不了孙悟空,就搞阴谋,请来了西天如来,与外国势力勾结共同镇压这场革命斗争。所谓的西方净土也极为不净,佛经也不是白传。取经人到了如来佛的雷音寺里,就遇到了索取人事的麻烦。唐僧师徒远道跋涉没有准备,得到的是数卷“并无半点字迹”的白纸。如来佛竟还公然替他们开脱,说“经不可轻传,亦不可空取”,还说从前曾为人诵经,保他全家平安,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是“忒卖贱了”。原来在佛徒们所向往的极乐世界里,跋涉万里的取经事业竟变成了这样一幕世俗的闹剧。道教祖师太上老君,心狠手辣,为报私仇竟要把孙悟空投入八卦炉中活活烧死;地府中的十代冥王,欺软怕硬,当面慑于孙悟空的威力,唯唯诺诺,背后则奏闻上天,要玉帝捉拿严加惩处;阴司也循私情,收贿赂,靠私人关系偷改生死薄;西游路上的国王也大多沉溺酒色,或迷信妖魔,使民众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比丘国国王竟然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的心肝作药,以求延年益寿;佛门僧侣为谋取唐僧的袈裟,竟然图财害命;至于那些妖魔鬼怪,更是千方百计阻挠唐僧去西天取经。
不知您发现没有,这其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这些妖魔鬼怪,往往都是“有根儿”的,与神佛菩萨有着种种的关系
。平顶山的金角、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看金炉银炉的童子;小雷音寺的黄眉大王,是弥勒佛司磬的黄眉童子;比丘国的国丈,是南极寿星所骑的白鹿;狮陀山的三怪,老怪和二怪是文殊、普贤骑的青狮和白象,三怪大鹏金翅雕是如来佛的亲戚;麒麟山的赛太岁是观音的坐骑金毛吼;陷空山无底洞的老鼠精,是托塔李天王的干女儿。每当妖魔精怪被孙悟空打败或即将毙命于金箍棒下时,他们的主子通常就会及时赶到,本一己私利,以“百灵下凡,步步生难”为借口,打起保护伞,把他们“收服”走了。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尽管光怪陆离,却基本上都是以社会生活为依据而进行艺术构思的。著名古籍评注家何满子说:“人不能,任何艺术家也不能凭空虚构出一个世界,必须以人间现象,以现实,包括历史生活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
应该说,吴承恩对当时明代社会的黑暗腐败,世风的卑劣污浊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指出现实是“奸诈之风日竞”、“笑语相媚,妒异党同”、“近世之风,余不忍详言之也”,他希望施王道,行德政,振儒风。吴承恩也正是借如来之口对“东土”(明王朝)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如来说:“你那东土乃南瞻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多贪多杀,多淫多讹,多欺多诈……不忠不孝,不义不仁,害命杀生,造下无边之孽,罪盈恶满,致有地狱之灾。”他在书中将批判的锋芒直指皇帝的昏庸(愚昧不明)和官僚阶层的腐败(放纵无忌)。我们看看当时的朝廷荒唐腐败至极:修前门楼子,底下花了3000两白银,报上去一下子变成了13万两。
吴承恩,自号淮海浪士,江苏淮安人。其父吴锐,祖父吴贞,曾祖父吴铭,曾经做过的都只是负责教化和训诲童生秀才的小学官,是为人所不愿做的两袖清风的冷官,是九品之外未入流的官,正相当于孙悟空那“弼马温”一样的卑微。
吴锐少年时代就入赘于开绒线铺的徐老板家,做了一个倒插门的女婿。但他“自《六经》百家,莫不浏览”,“与人谈说史传,上下数千载,能竟日不休”。这样一个虽系没落,但却有着相当文化、教育修养的家庭,使吴承恩从小就受到较好的文化熏陶。“承恩”这个名字就是吴锐起的,是希望他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吴承恩“性敏多慧,博极群书”,所以一入学就出人头地,可谓少年得志。早在六岁的时候,就对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的千古名句大不以为然,乡邻的长者让他就一首儿歌画一只鹅,而他拒绝画笨拙的家鹅,却画了一只仰首的天鹅,以显示他凌云的鸿鹄壮志,一时间淮安城传为美
谈,许多知名人士也对他刮目相看。
尽管如此,在那“不愿文章高天下,只愿文章中试官”的时代,吴承恩终究是一位无辜的科场失意者。每次都是祈求满怀地去京,沮丧一身的返淮,大约在四十七岁的时候,他还是一名“蓝衫已破”的老秀才。最后按照明代科举的常例,老秀才凡屡试不中举人的,依次排队等候选送,于是吴承恩便成了一名岁贡生。
但朝廷没有让他做官,而是让他去南京国子监继续读书。直到六十七岁时,吴承恩在北京又候选了几年,才得到一个浙江长兴副县丞的八品小官,这和孙大圣被骗上天庭做“弼马温”没有两样。于是他在《西游记》里借孙悟空的口说:“活活的羞杀人!那玉帝不会用人,他见老孙这般模样,封我做个什么‘弼马温’,原来是与他养马,未入流品之类。我初到任时不知,只在御马监中玩耍。及今日问我同寮,始知是这等卑贱。老孙心中大恼,推倒席面,不受官衔,因此走下来了。”
吴承恩的副县丞做得很不顺心,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会攀缘附丽,“一意独行”,又完不成上司规定的征赋指标,最后被拘捕锒铛入狱。后来虽然又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将他释放,并依八品职衔补给他一个类似给皇亲大户做家庭教师的官职,但他已看透了官场的险恶,于是拂袖弃官而归,“平生不肯受人怜,喜笑悲歌气傲然”。
怀才不遇,宦途艰险,戴过赃官的帽子,坐过监禁的班房,使吴承恩对现实世界心灰意冷,只有“店里提壶陌上眠”地去“放浪诗酒”才是安慰。但是吴承恩的禀性素质,最终还是唤起了他对世态炎凉的清醒认识,对封建腐败的愤懑揭露。吴承恩到老仍壮心不已,他在《送我入门来》一词中写道:“吟啸海风,未许壮心灰”,“狗有三分糠分,马有三分龙性,况丈夫哉。富贵无心,只恐转相催。虽贫杜甫还诗伯,纵老廉颇是将才”。他高举批判的大旗,开始创作《西游记》,毫锋所向,径指封建王朝摧折民意的苛政。通过孙悟空这位勇于反抗天庭的英雄形象,表达出人民蔑视封建传统,敢于抗争邪恶的决心与勇气,呼喊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的彻底斗争目标。
范文五:花果山导游词
到连云港旅游的人,八成都是奔花果山而来,想看一看孙悟空的老家,观瞻一下《西游记》中描述的仙山
景像。
对这些外地来的朋友,最好别引用《西游记》里关于花果山的诗文来介绍花果山,那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
事情。《西游记》毕竟是一部神话小说,是虚构的东西。如果说书中的某物某处实指山中的某物某处,反倒弄巧
成拙,荒诞无稽了。
十多年前,当中国的旅游事业乍起的时候,海内自称为正牌花果山者不下四五处,水帘洞则更难计其数。大
家都想与孙悟空攀上乡亲,请他大显神通扶持一下当地幼稚的旅游事业。经过时间的淘汰,一个个都先后销声匿
迹了,只剩下连云港市的花果山独树一帜,群芳尽凋更显得丰姿绰约。这不上连云港市的人会吹会争,也不是他
们在电视台上花过多少广告费。关键在于这里的花果山千真万确是吴承恩老夫子心目中的花果山。
吴承恩故居在淮安,与花果山相距仅百余公里之遥,而且这里当年归淮安府管辖,官绅士民往来频繁。淮
安一带的善男信女们,每年春天都要背着黄口袋,成群结队到花果山朝山进香。为此,曾专门开凿了一条由淮安
到花果山的运河,叫做烧香河。这条河从遥远的明代一直用到今天。它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面貌,仍然沿袭着原来
的名字。那时候的花果山与大陆不相连接,是海中群岛的主峰。到山上烧香,必须经过西岸的恬风渡,乘船驶过
海涛险恶的黑风口,往来船只不时出事。从大陆看海岛,山和山上的庙宇都在烟波浩荡、虚无飘渺之间,可望而
不可及,自然会感到神仙住在那里我疑了。
大凡了解花果山历史的人,饱览了花果山的风光之后,都会相信吴承恩写《西游记》确是以此山为蓝本,
会承认花果山给吴承恩提供的机智和灵感是难以估量的。假如世间没有这座花果山,今天的《西游记》也许会是
另一个样子。
有人来到花果山便要看猴,以为孙悟空的老家必然猴子成群,这便是吃了过于务实的亏。猴子何处不可看?
动物园里多着哩!太行山、海南岛、广东、广西有的是,无非是上窜下跳,一股热闹劲儿。峨嵋山的猴子也是出
了名的,掏游客的衣兜,抢游客的钱包,甚至将游客吓得摔入深涧。顽猴成灾,令人生畏生厌,纵使吴承恩再世,
碰上了也不见得对它们有多大的兴趣。到花果山看猴,要多从虚处着眼。例如说在猴嘴山头的观猴亭上,望花果
山的看门石猴就别有情趣,越看越有滋味。这石猴正如西游记所述,生自混沌初开的时代,那种惟妙惟肖、鬼斧
神的态势,决非人力可以勉为,即使集百代雕塑大师之功也无法模拟。只有这样的石猴,才会给吴承恩以启发,
才能派生出那种上不怕天下不怕地神武机智举世无双的孙悟空来。
因此建议远道而来访问朋友们,千万别捧着《西游记》当导游书,而应该多在山水风物的神韵上领略,看它
们那种仙气灵气,体会吴承恩是如何将大自然的佳构,升华为千古绝唱的巨著。游山不是考古,尤其是对于以神
话为被景的名胜,不能那么认真。“假作真时真亦假”,神话中的《西游记》在书上,现实中的花果山在人间,两
者无法画一个等号。善于欣赏的人自会从两者之间找到互相融会贯通的契机,玩味出绝妙的旨趣。这一点只可意
会而无沅言传,全靠自己去看,自己去想。看到了好处,想到了点子上,自会得到无穷的乐趣。
我们连云港境内山很多,统称“云台山脉”。云台山的名称从明朝开始便有了,据说是因为山上有“五色祥
云??大放毫光,故后人呼其为云台山”。
云台山脉是由大小136个山头组成的,绵亘了150多公里。它的最高峰,就是花果山上的玉女峰,海拔625.3
公尺。这么个规模的山,与全国的名山大川相比,只能算是个小兄弟、小小兄弟,但是在咱们江苏,它可是最大
最高的山,称得起是个老大哥,同时云台山也是江苏过去在海里面的唯一的一座大岛。大约在三百年以前,云台
山被汪洋大海包围着。大海把云台山分割成三个部分;靠近港口码头的那部分叫北云台,又称后云台,共49个
山头;经济技术开发区那部分叫中云台,共13个山头;花果山这一片叫南云台,又称前云台。数前云台最大,74个山头连在一起。到了清朝康熙年间,由于历史上的一次大地震,使用权得海岸线迅速向北推移,海涨沙淤。
终于康熙五十年,也就是公元1771年云台山才和大陆连接起来,山下才成为坦荡的平川,人们才能够“扬鞭策马上云台”。
花果山是云台山众多山头中最峻美、最富有神话色彩的一座。大家来这里之前,可能早就听说了:花果山是
《西游记》的起源地、孙悟空的老家。明代著名学家、《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咱们江苏淮安人,祖居涟水。
淮安、清江、涟水与我们连云港市的前身海州,明朝时期同属淮安府的官辖,相互间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
联系十分密切。淮安吴氏家族中的一支世代在云台山居住;吴承恩的一个舅舅曾在海州做过官??这此,都为吴
承恩在云台山中寻找《西游记》中花果山的模特儿提供了极大方便。有关资料还记载:吴承恩生前不止一次到过
1
花果山,最长的一次住了三年多时间。所以,这一带山上山下的名胜古迹,以及代代相传的民间传记说,有很多
都是跟《西游记》里的故事紧密相联的:山上的孙悟空的老家水帘洞;孙悟空由石头“炸”成石猴的出生地;孙
悟空带领他的猴子猴孙们生活嬉戏的“极乐世界”—七十二洞天;还有那唐僧崖、八戒石、定海神针、小白龙等
等。游览花果山,真好比在天宫漫步、仙界遨游!
当然,大家也可能还听说过:全国不止有一座花果山,共有三、四座;有水帘洞的地方还要多,光是收到
《中国名胜辞典》里明确叫做“水帘洞”的就有七个!—大家都说自己是《西游记》里的花果山,是孙悟空钻过
的水帘洞。那么,究竟谁真谁假呢!
那么,花果山究竟神在哪里、仙在何处?请各位随我慢慢游来—
花果山北大门的公路旁,山顶上矗立着一块半身猴石,它历来为人们所注目,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
客为之倾倒,或泼墨描绘。在民间,有人说它是花果山的“看门猴”,有人说它是猴王朝的族徽??
在距猴嘴山头东约三里处注意观察,即可以看到整个猴嘴山头如同一只老猴头:面向西北,轮廓鲜明,眉眼
皆明白可指,上唇突出,嘴巴向西北方的镇子张开着,像是一口吞下这个“猴嘴”之镇。
随着车向前行,又可见这只“猴”改呈仰面朝天、张口哈哈大笑状,整个山头变成了另一猴头,改面向西北
的“坐猴”而为面天而睡的“卧猴”了,瘦瘦面庞挤出条条皱痕,鼻子眼睛皆历历在目,山顶的那道裂缝宛如张
开的猴嘴直对苍穹??
就是这个“卧猴”的下唇、下巴颏,即为人们通常所见的那座“半身猴石像”,它端坐朝北,尖嘴瘦腮。背
后一缝本是老猴张开的嘴巴,这儿却好像是小猴高靠背航空座椅。小猴之小,比之老猴要差几十倍,使人不禁联
想到孙悟空每每拔根汗毛咀嚼一下而变出的无数个小毛猴??
区区一座小山头,变换一下观察的角度、距离:远看、近视、宏观、微观??竟可以变出如此形态各异、大
小不一的众多猴形,难怪昊老先生在《西游记》是会塑造出那么一个变化多端、神秘莫测的“石生猴王”来。他
老人家观察之细微、描绘之神奇,不能不令人们惊叹万分!
[大村]
花果山脚下,花果山乡乡政府所在地大村,古称“大陈村”。《西游记》里面的唐僧,老家就在此地。各位来
之前都知道花果山是孙悟空的老家,而《西游记》里唐僧的老家也在这里,大概还没听说过。为什么这么说呢?
等会到山上结合具体石刻资料再向各位介绍,这里“暂且按下,且听下回分解”了。
大村水漫桥头,有一座石头“乌龟”,传说是王朗墓前驮墓碑的(间币戏)。古人说:“龙生九子”,贝为其中
的一子,是个小龙,不是乌龟。
王朗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里有诸葛亮“气死周瑜、骂死王朗”的故事,就是那个王朗。他原籍
是花果山下当路村人,本来是刘备手下的一员大将,刘备娶麋夫人时,因为麋夫人是云台山关里村人,王朗这个
同乡还做了大媒人呢。
但是王朗晚年却背叛了刘备,投靠了曹操。在一次魏蜀对阵时,诸葛亮指着王朗大骂了一通,主要是数落他
背叛刘主、投靠曹贼的种种罪行,说他是“皓首匹夫、苍髯老贼”。王朗听了以后气得两手冰凉,热血直往头上
涌,不知道是得了“冠心病”还是“脑血栓”,一头栽下马来,绝气而亡。王朗死后,魏王为了表彰他,从死的
地方到他老家这里, 一路上埋了七十二座王朗墓,葬礼相当隆重。
诸葛亮听说后,有心叫王朗死也不得安身,就散布谣言说:“王朗这老小子,死后倒很有神福气,七十二座
王朗墓,座座是金头玉葬,价值黄金万两啊!”这一说,两边的士兵都争着去扒王朗的墓。想得那份横财。结果
七十二座王朗墓很快就被挖掉七十一座,只有家乡这一座,因为有族人看管,当时未给挖掉,可后来也没有逃脱。
如今,只剩下这座可怜的驮碑之“龟”了。
大村水库上、山脚下的那座古塔,全称叫做“海清寺阿育王塔”。这座塔边上原有座庙,叫做“海清寺”。
“阿育王”是公元270年左右印度的一个国王,他的前半生杀了很多人,后来是所谓“放下屠刀、立地年佛”的。
为了洗清他前半生的深重罪孽,就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修庙造塔。据说他很有法术,能够差使鬼神为他干活,一夜
之间,造了84000座庙,建起84000座塔。他所造的那些塔,统统叫做“阿育王塔”。后来,有些印度和尚东游
我国,讲起阿育王建塔的故事,我国也就建了一些这样的塔,凡是受此影响所建的塔,也就统统叫做阿育王塔。
为了便于区别,往往把塔旁的庙名加在一起,所以我们这座塔叫做“海清寺阿育王塔”。
海清寺阿育王塔始建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于天圣九年(1032)建成,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在这
2
近千年中,我们这一带曾经发生过大大小小的地震达18次之多,其中最大的一次是清康熙七年(1668),是一次
高达8.5级的特大地震。那次地震使得我们古海洲的城墙都塌了十分之四,而这座塔却安然无恙。该塔正南面门
楣上刻有“根深固蒂”四个字,看来确是名副其实了。它对于现代建筑抗震防震方面,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有关
专家初步发现:这座塔除了具有我国古代建筑的共同点外,它的最大特点是塔的基础特别大,塔基的周长正好等
于塔的高度—40.58米,这样一种力的支撑,可能是它防震抗震的关键性作用。
海清寺阿育王塔是苏北历史最悠久,也是最高的一座古塔,它纯砖结构,九级八面,每级东、西、南、北
各辟有券门,其余四面砌隐出直棂窗。外壁内绕以走廊,中间砌八面形塔心砖柱,砖柱内有梯级踏步,人们可以
沿梯直上塔顶。1975年,有关部门对这座塔进行过一次修整,在第一层踏步中发现了一个方形的砖室,从中出土
了很多珍贵的文物:有晚唐风格的精雕的砚石函、银匣、银椁、银精舍、鎏金银棺汝窑瓷以及琉璃瓶,瓶内装有
“舍利子”,银匣内装两面三刀颗佛牙。所谓“舍利子”,是说佛祖释迦牟尼当年死后火化,他的骨头都变成了一
粒一粒洁白的圆珠珠,叫做“舍利子”,说是后代信奉佛教的人能够得到佛祖的“真身舍利”供奉起来,就好比
供佛本人一样。而塔内出土的“舍利子”,经过鉴定,只是一般的珍珠。到于那两颗“佛牙”,经过鉴定发现:一
颗是水头雕刻的,另一颗则是马的上颌第三臼齿。可见所谓“舍利”、“佛牙”只不过是用来迷或那些虔诚的信徒
们的。然而,那些造型精巧的器皿上那些十分精美的模压雕塑纹饰,都标示着古代劳动人民无比的智慧。
三元宫是花果山上最大的古建筑群,它倚山而立,气势雄浑。经墙黑顶,掩映于茂林修竹之中,好像仙山琼
楼一般。
三元宫历史比较长,地方志书上称它“发迹于唐、重建于宋、敕赐于明”。它的极盛时期是明朝,明万历十
五年(1587),淮安府山阳县(也就是吴承恩的老家)有一个姓谢名淳的大财主,来云台山进香,谢淳看中了这
块风水宝地,回去以后,变卖自己所有的家产,把钱带到此地。当时我们海州遭受了水灾,他把灾民集中起来,
以工代赈,修庙塑神。经过那一次修建,这个庙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僧侣数百人,香火两万家,影响方圆几百里,
淮、扬及鲁南的善男信女们,每年都要到云台山三元宫朝山进香。
在当时来说,如此规模宏大,香火旺盛的庙宇是不多见的,所以明朝年间,皇帝曾对此庙有过多次敕封:如
今还保留在前山门楣上的匾额“敕赐护国三元宫”,为明天启六年(1626)年敕:庙内还藏有一块圣旨碑,是明朝宗万历三十年(1602)所颁,把这座庙封为“天下名山寺院”之一。
有一点要和各位说清楚的是,这座庙只有前山门还属于明朝的建筑遗迹,其它那一大片建筑,都是1980年
重新修建的,它的原建都毁于1938年侵华日军的炮火。
那么,日军为什么要炸毁山里的这座庙宇呢?其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这里是地下党的活动基地,1929
年本地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就是在这座庙里召开的,在这里传达党的“六大”会议精神。当时这里党的书记是
李超时同志,江苏省的老省长惠浴宇是宣传委员,《红岩》里小罗卜头的爸爸宋绮云是组织委员。他们三位领导
了这个地区党的早期活动。
第二个原因是“和尚抗日”。当时云台山区上上下下共有36座庙,将近500名和尚。当日军侵占了新清市区以后,和尚们积极起来抗日,他们的口号是“出家不出国”!意思是“家”是“出”了,而国还是要爱的,民族
自尊心很强。他们也会武艺,虽然没有少林寺和尚们那么出名,但也都能“来几下子”。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他
们还茯得了一些武装,有80条枪。这样一来,使得日军几次攻打都上不了山,恼羞成怒之下,派飞机进行轰炸,
云台山区的庙宇庵堂,几乎都是那几次被炸毁的。和尚们死的死、散的散,剩下的一些被日军抓下山去,一部分
被绑在木桩上浇上汽油活活烧死;还有的被逼自己挖坑,然后再被推下去活埋—那是相当残酷的、疯狂的镇压!
在三元宫前山门口,我们可以看见一棵古态龙钟的桧柏树,已有1200多年的树龄了。树的主干下半截已经开裂,从正面看,整个枝干只剩下半圆的空壳,连“心”都没有了。然而昂首看去,却又看到它上面长得枝繁叶
茂,生机盎然。
这棵树的生命力为什么那么强呢?据说,这是因为它是“天上遗留下来神仙使用过的仙物”—从侧面看,这
棵树很像一根龙头拐杖,所以人们都把它叫做“拐杖柏”。那么,这根拐杖是谁的?它又怎样会落到咱们花果山
上来的呢?说起来,还有一段神话故事—传说当年孙悟空到天上去混凝土了个“弼马温”,以为当上了天庭大官,
洋洋自得。后来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时候,宴请天上所有的仙官,却偏偏没有请到他。孙悟空深感奇怪,抓住了
一个采仙桃的仙女一问,才知道他这个“弼马温”只不过是个养马管马的差使,算不上什么正儿八经的官衔。让
他当这个官,只不过因为把猴子放在马群里,可以“避免马生瘟”—是这么个“避马瘟”的谐音。孙悟空一听才
3
知受骗,气得暴跳如雷,搅乱了蟠桃会,大闹了天宫,就回到花果山来了。玉皇大帝派遣天年代天将轮番来花果
山讨伐孙悟空,打来打去也未分出个高低。孙悟空口口声声要当“齐天大圣”—“避马瘟”坚决不干了,要干就
和玉皇老儿一般大!
后来,有人向玉皇大帝建议道:这个猴头很有几分本事,怎么打也奈何他不得,他要当“齐天大圣”,省得
他惹事生非,反正这猴头好哄,给他做上一面大旗,写上四个大字,他就以为当上了。玉皇大帝听之有理,当即
派太白金星来花果山请孙悟空近回开庭,赴任“齐天大圣”去。太白金星就是拄着这根拐杖来的,他把来意向孙
悟空一讲,孙悟空顿时高兴万分,又蹦又跳,抓耳挠腮,顺手抢了太白金星的拐杖就舞弄起来。这根拐杖可远不
如他那根金箍棒结实,舞着舞着一使劲,拐杖裂开了。太白金星一看,拐杖开裂,用么不能再用,讲还不能多讲
—猴头脾气不好,刚刚哄好,不能再去惹他。只好忍气吞声,悄悄地将舞拐杖插在这座庙门前,后来就长成了这
么棵“拐杖柏”。
过了前山门,穿过二殿来到院内,就可以看到三元宫主体建筑的全貌了。
三元宫的修复,是根据地方志书上原有的一幅平面布局图,按照明朝的建筑风格(因为明朝时期这里规模最
大、香火最旺、受到皇帝的多次敕封),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把它恢复起来的。可贵的是院内那两棵银杏
树,都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大轰炸的时候它们侥幸存留下来,这第一衬托,增添了大庙古朴的气氛。
两棵老银杏是一雌一雄,雌树每年都还结果,逢大年能收一千多斤。就是小年,也能收到四五百斤。当银杏
树未开结果的时候,如何辨别它的雌雄呢?山里人教给我们的办法是:看枝干。雄的:枝干都是笔直向上的,直
指苍穹:而雌的呢:则是曲曲弯弯、枝枝杈杈的,有的甚至是向下垂着长的。它们和一般规律一样—雄的刚劲挺
拔,雌的婀娜多姿。
矗立在院中心的香炉鼎,全国只有苏州一家铸造厂能做,像这样规模的一共只做了七个,一个在香港,六个
在内地,这就是那六七个之中的一个。三元宫香炉鼎铸于1987年9月,鼎上除镌有“花果山三元宫”六个楷书大字外,还有一篇“三元宫重建纪略”,文中写道:“三元宫座云台山主峰花果山上,发迹于唐、重建于宋、敕赐
于明,明万历三十年,朝廷颁旨为天下名山寺院之一,香火两万家。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
(光)诸朝曾多次修葺,公元一九三八年毁于日军轰炸。公元一九八O年,江苏省人民政府,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重建,历时五年告竣。古朴雄浑,严正旁邃。盛世因有此举,铸鼎纪铭,以志永久。”短短一百二十余字,把三
元宫的历史沿革、毁坏原因、修建过程,交待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三元宫大殿叫做“三官宝殿”。殿内所供的三尊神像,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天官双被称之为“上元大
帝”,地官为“中元大帝”,水官为“下元大帝”。他们一直是花果山上这座古建筑群中所供奉的神,他们究竟是
谁呢?说法不一。
有说是唐僧的三个兄弟(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后边再谈)。
的说是上元一品九气赐福天官洞灵元阳紫微大帝;中元二品七气赦罪地官洞清元虚大帝;下元三品五气解厄
水府洞源元光大帝。按照道家经典的说法是:得道的神仙必须有三元保举,所以三元拥有了批准凡人变成神仙的
大权。
有说三元是周幽王手下做官的唐宏、葛雍、周宝。他们对幽王累谏而不被采纳,后辞官到昊地游走,称之为
吴官三真君。
有说是指尧、舜、禹三帝。
尽管由于历史上佛道二教的兴衰,这座庙曾一度是道教的,一度又变为佛教的,而它的名字—三元宫、三元
庙、三官庙—都一直没有脱离这三位“尊神”。现存的三尊神像重塑于1987年,高5.7公尺,神态慈和安详、栩
栩如生,是浙江余姚发间艺人所塑。神像前的长条供桌,是用香樟木精心制作,四周雕满人物画像,如果您仔细
看一看,就会发现,那都是《西游记》故事情节的画面。
神像的两侧,悬挂着十大“神医”的布质牌位,他们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家扁鹊,汉末著名医学家
华佗、张仲景,魏晋年间的医学家皇甫谧;唐代的医学家孙思邈,宋代的儿科医学家钱乙、针灸的医学家王惟一,
明代的杰出药学家李时珍,清代的医学家叶天士、王清任。一看名单,大家都很熟悉,这里列的是我国自春秋战
争国直至清朝末年的著名医学家。道家认为:名医都具有“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能力,把他们视若神明,因
此塑神像、立牌位供奉起来,与诸神共享人间香火。
三元宫内的神医牌位,是长约六尺、宽一尺多的黄布条幅,下瑞还缀有两根飘带。按我国传统的艺术习惯,
4
逢偶数就要讲究对称,两根飘带应该是一边一根。而这里的两根飘带却偏在一边,让人感觉到像是三根而少了一
根似的,看上去不太舒服。为什么要搞成这样呢?通过了解才知道:这里还有一番讲究。
原来,这里供奉的虽都是古代的大医学家,但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类的学识在不断更新,将来一定会有更高
的成就的医学家超过他们。所以只能给他们配两根飘带,而第三根飘带的“待遇”,要留给未来对人类贡献更大
的医学家(比如攻克癌症、攻克艾滋病的医学家)去挂。这如果同军队授衔一样:“中将”已授,“上将”尚未产
生。这个小小的安排,却包含着很深的哲理。
走出三元大殿西院门,依山径踏步上行,我们可以到达三元宫的另一附属建筑—屏竹禅院。这个禅院是以丛
竹作围屏而得名的,它还有很多美丽的名字:西竹园、松风殿、好生堂、屏竹社等等。
充作禅院围屏的丛竹品种繁多,其姿态各异:有葱竹、翠竹、繁竹、青黛竹、淡竹、慈竹、邛竹和水斑竹等
等。最为名贵的要数金镶玉竹了。这种竹每一节圆拱的一面都是金黄色的,而凹进去的一条又都是碧绿的,这样
就形成了“黄金镶碧玉”这样一种观赏名竹了。
我国共有一百四十多个品种的竹子,而金镶玉竹则极为少见。曾经有人将其移栽到南京等地,虽然也能成活,
碧色的条块却渐渐褪去,变得有金而无玉了,真令人奇怪。
禅院的山门嵌有砖刻门楣,上面镌有“屏竹禅院落”四字,它和门前那一对玉色抱鼓是古代遗存。院内雕梁
画栋,曲径回廊,苔痕上阶,草色人帘,环境十分幽雅,是游人们休息品茶的理想去处。
团圆宫内有藏经阁,是收藏佛经的地方,也可以说是这座古庙的图书馆了。藏经阁内现藏有一块圣旨碑,刻
的是明万历三十年(1602)九月初六日,明神宗朱翊钧的圣旨。这块碑正文刻面清晰完好,篆额亦没受损害,这
在经受过战争炮火的花果山上,是非常难得的。
圣旨开头的文字说:“敕谕海州云台山青峰顶三官庙住持及僧众人等:朕发诚心,印造佛大藏经,颁旋在京
及天下名山寺院??”从文中可以知道,这一条皇帝的命令,要告诉到三元宫当家和尚以及大小和尚、香山、厨
工,让他们都知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传达到庙内全体在职人员。皇帝印造的这批经书,是发给全国的名山
大庙供奉的。而当时我们这座山的主座庙,接到了圣旨,领到了经书,这就说明,早在近四百年以前,三元宫已
经是朝廷承认的“国家级”名山寺院了。
水帘洞是花果山上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景点。早在吴承恩的《西游记》尚未成书的时代,诸多达官理贵、
文人骚客就在此留下了很多记载。与吴承恩同时代的海州人张朝瑞,在他写的《云台山三元庙碑记》中介绍,当
时的水帘洞已经是游客登云台山必然要探访的胜迹了。
如今洞壁上最醒目的摩崖石刻“高山流水、神泉普润”八个大字是明嘉靖年间海州刺史王同写的,他这里的
“高山流水”就隐喻着“水帘”二字。王同是在嘉清二十三年(1544)题的,当时吴承恩只有45岁,按照《西
游记》的研究家们考证,吴承恩在60岁以后才开始写《西游记》的。当时书还没写,我们的地方官就已经为这
个景点题了词了,这充分证明,是先有这个名胜,后有《西游记》这本书。吴承恩就是以这个洞为“模特儿”,
运用其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述,写出了那么一个令人神往的“洞天世界”的。
遗憾的是,由于修路和搞现代建筑时的疏忽,环境遭到破坏,山泉水改了道,水帘曾一度断流。目前,通过
园林部门的努力,水帘洞进行了加固、整修。不仅洞前又重挂珠帘,还延伸了洞穴:进入洞府后,可穿过一百余
米的洞天世界,三处“游乐中心”,定会使您感到其乐无穷。出得下洞口,就是猴园了,一百多只孙大圣的“后
代”正嬉皮笑闹地以特殊形式恭迎着您的到来。
水帘洞壁上的摩崖石刻中尚有“印心石屋”四个字,这是清道光皇帝的御笔,是赐给两江总督陶澍的。陶澍
得到皇帝亲赐的“御宝”之后,在其管辖的范围内到处摹勒,仅江苏省内本人所见的就达7处之多:常熟虞山飞
瀑的边上,苏州沧浪亭内,元锡“天下第二泉”旁的若冰洞前,镇江焦山上,扬州平山堂平远楼后花园内,南京
“总统府”(原是清两江总督府)西花园内,再加上我们花果山水帘洞前。
上述勒石处,大都是名人读书处:欧阳修、林则徐、吴承恩等。当然,也有他触景生情的一面,比如水帘洞
里面的那口井,方方正正,像古时候大印的“印心”,整个水帘洞像一间石头房子—“印花石屋”正好符合。
洞内的井不大,只有一尺见方;也不深,量一量不足半公尺而井水却从来不干。之所以会这样,据说有两个
原因:其一是说这个井是通向东海龙宫的道路,当年孙悟空向东海龙王要武器要服装,就是从这个井下去。如今
这里的“门”关上了,孙悟空回来一碰就开,我们碰不开,所以去不了;其二是说井中的水是“仙水”。清朝嘉
5
庆时的海州知州师亮采在洞壁上题的篆书“灵泉”二字,就是针对井水而言。井水究竟“灵”在何处呢?据说用
这个井的水洗眼,可治眼病,洗后能保证常年不害眼。
至今仍有人相信这种说法,本人就亲眼见过山东一青年特地来此背水,说是奉家中老太太之命,专门来此取
回去洗眼的。当然,子女的孝心是可贵的,但从科学与节卫生的角度讲,我还是劝各位不必去学他们吧!
自水帘洞向东,有一条崎岖的小路,蜿蜒在茂林修竹之中,由于这条小路遮阳避荫,走在上面有一种沁入心
田的冰爽,我们曾给它命名为“冰淇淋小道”。沿着这条小道走约150米,就职到达照海亭了。
照海亭、取面临大海的意思。亭为两层,亭下又是一个多普通的大洞,人称海天洞。这是一处洞、亭、水、
石巧妙结合、浑然一体的园林景点。
照海亭、海天洞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它的设计建造者是原三元宫的老方丈,法号叫“悟五”。悟五和尚当方丈年代很多,年岁高了以后,就退居在这里。他让人将几个小石洞打通,垒砌石阶相连,形成了一个洞
的组合,是七十二洞中最大的一个洞。在这个“组合”之上,建造了两层亭子。亭子周围有很多气魄很大、通通
体皱裂的自然石,,这些巨大的石头处在山的正顶,耸兀云天,堪称照海亭称稳健的倚托,所以此亭有“倚天照
海之亭”的说法,至令这块石刻还完好地保在亭的东门首。
为了解决用水问题,悟五和尚从数十丈外的玉女峰上,在峭壁峻岭上穿凿洞眼,架起木制的渡漕,将山水一
直引进亭内,洗砚煮茶、浇花灌园,简直可与当今的自来水相媲美!
游览照海亭,号称是“上天有路,入地有门”:上天,援石阶登入亭的上层,从窗口看近山远景,云台山常
常是云雾缭绕,使您恍如在“天上”看人间;入地,下得亭来,再沿石阶进入亭下的海一洞,洞内光线阴暗,道
路曲折,石阶紧贴洞壁而且只有一半,另一半是悬空的,行动十分不便,正如入地一般困难。当然,穿过海天洞,
另有洞门可达亭外,一出洞便有一块“洞天福地”石刻,原来是登洞天入福地,使人立即想起《西游记》中的“水
帘洞洞天,花果山福地”来。
悟五和尚是个“全面发展”的人:他是个武林高手,书法造诣也很高,又懂园林技艺,并广泛结交方内方外
的朋友—公关意识也很强。他一直坚持活动、坚持劳动,从不让小和尚服侍,他还自己烧饭吃,每顿都先拿小磨
把粮食磨的很细很细。因此,他的身体特别好,一直活到141岁,才在海天洞内“面壁而终”。
照海亭的东上侧,有一块大石,高五米余,宽七米余,中开一缝,缝下紧接着一块一米多长的椭圆形石块,
底部悬空,两面夹紧,上面镌有“娲遗石”三字。传说这是女娲娘娘炼石补天剩下来的一块,她随手一丢,就落
到咱们花果上来了。
这里,就是吴承恩塑造描写孙悟空出世那段经过所依据的地方。
娲遗石的下方,还有一个小池子,池的上方镌有四个字“阿耨达池”。“阿耨达”是佛教用语,梵语(古印度
的一种语言)的译音。阿耨达池在佛教中是个了不起的池子,说它是万水之源,天底下凡是有水的地方,都是由
阿耨池里流出去的。
如今我们看到的却是又脏又臭的死水一潭。本来,这个池子很深,水也很清,是相当吸引人的,传说九天之
上的仙女,都常在滑人的时候,悄悄地跑到这里来洗澡。自从孙悟空由此诞生以后,仙女们就不来了。孙悟空经
常带领它的猴子猴孙们到这里来洗,有一回洗完以后,孙悟空还领头撒了一泡猴尿,所以才把池水搞得又脏又臭
的。可见孙悟空虽然本事很大,但文明程度却实在太差太差了。
照海亭周围石刻题勒很多,诸如“云台胜境”、“洞天福地”、“别有天地”、“明照无二”、“海天一览”、“云
天深处”等等。有一块联句石刻文思颇有新意:“涧水环流,人堪涤虑;云山遥镇,海不扬波。”作者为清宣统二
年的段崇安,他道出了云台山美丽的山水,并指出了旅游能使人陶冶性情,焕发青春的妙处:环绕山间的溪水,
人们可以用它洗去忧虑!
真正算得上书法珍品的,要算海天洞旁的“环瀛仰镜”了,它出自清末大书法家李瑞清之手。李瑞清号“清
道人”,此人书、画皆精,曾是著名画家张大千的启蒙老师。他书写的这四个魏体大字,当时是送给照海亭海天
洞主悟五和尚的。民国九年(1920),李瑞清的两个学生来云台山游览,从和尚手里见到了老师的作品。据他们推
算,这幅字应当是老师的绝笔,为了纪念老师,便选择一块石壁,摹勒在上面,并为之作跋。
两位学生很会选择:平整光滑的一面石壁,恰似一面大镜子,右上方有一些石英矿脉嵌在花岗岩之中,又像
是雕上去的云朵一般,使整块刻石像一面雕花的大镜子。当地群众说,这是孙悟空翻的“筋斗云”留下的痕迹。
6
“镜”前有一块突出的大石头,像一方台,群众把这里叫做“梳妆台”,那么,这又是谁的梳台呢?有人说,是
西王母的.而西王母远在昆仑瑶池,梳妆台怎么会到这里来呢?他们说是西王母的老头东王公在这东海边上,夫
妻两地分居,难免常来探亲,这是探亲时使用的梳妆台。你看,这传说多么有人情味!
72洞石刻前,山路正中躺着一块长于两米,宽一米余的斜坡大石,表面平整,可坐可卧。但是,当地人
却很少有愿意靠近它,人们把它叫做懒汉石。
传说当年孙悟空报着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斩妖除魔,历经功勋。而唐僧却往往人妖不分,埋怨滥杀无辜,
曾经把它赶回来过,后来,唐僧有被妖精抓住,八戒,沙僧拼尽全力也无法救回师傅,便来花果山前来救援。八
戒来到这里,又累又乏,就躺在这块石头上睡着了。巡逻的小后发现后,说是抓了个猪野静,押至美猴王面前。
猴王一看,原来是二师弟猪八戒。
正因为猪八戒在这石头上睡过觉,人们就把它叫做懒汉石,本地人知道它的底细,不管走得多累,也不在
它上面坐,更不肯在上面躺,在概是深怕染上恶习,沾上懒气。
花果山上有一棵古老而神奇的松树,人们都叫它美人松。
美人松并枝连枝,而且每一枝每一都是欲上先下,欲东欲西,拧着劲长的,远远看来,确实很美。
把它叫做“美人松”,倒并不单单因为张的美,还因为山间流传着关于它的很多神奇的传说。
一种说法是:山下住着一位老石匠,它有一对双胞胎儿女,名叫“大灵芝”“小灵芝”。孩子们的母亲去世
的早,父女三人相依为命。有一天,姐妹俩上山放养,不巧被山霸碰上了。山霸一见这两个妙龄少女非常漂亮,
顿生歹心,欲施非礼,两个人与之拼死搏斗,竟将山霸推下悬崖摔死了。
事后,姐妹俩越想越怕,一怕山霸家人追究,更怕连累老父亲。于是两人拥抱在一起,跳下悬崖,就死在
此地。不久,土里就长出了这颗并枝连根的松树。
小树渐渐长大,人们经常在黄昏的时候,看到他们姐俩在树顶上,瞄着花果山的美景绣花。因此,人们就
把这棵树叫做美人松。
还有一种说法是:唐三藏法师西天取经回来以后,主管天下的庙宇庵堂。有一次,他为了考验一下花果山上
这庙里的和尚们修炼得如何,凡心究竟退未退?就将这棵张的神奇的松树点化成一个美女,徘徊在这座庙的周围。
一天早晨,雾很大很浓。看门的老和尚打开山门以后,隐隐约约看到了这个美女,忽然凡心大动,一步一
步紧紧追赶。追到这里,冲上前一把搂住---等他搂到怀里睁眼一看,这个美女原来是松树所变。
这就说明,那个老和尚修炼不够,凡心未退,六根不净,因此,他只能一辈子做个看门的苦力和尚。据说
那个美女被老和尚搂到怀里面时,身体左右扭了几扭,所以这棵松树是拧着劲长的。
令人十分遗憾的是,这棵具有传奇色彩的大松已经死了。关于它的死,说法也很多:有说是风吹的,有说
是雷击的,有说是白蚂蚁蛀死的,还有说是在安装避雷针的时候,为了增强导电效果,在树底下埋了过多的盐,
树是被盐腌死的??可山里人说,这些说法都不对!他们说:这棵树的死,不怨天,不怨地,要怨还得怨那个老
和尚—老和尚搂抱了她,她是“羞”死、“气”死的!
告别美人松向下行三十公尺,就可以一睹猪八戒的尊容了。八戒石是由一组巨石组成的,我们可以看到老
猪头戴尖顶僧帽,一只大耳朵紧贴腮边垂挂着,嘴巴伸得长长的噘在树丛里,不知是在啃树叶还是在偷吃果子,
鼻子微翘,眼睛眯缝着,像似在睡觉—老猪那贪吃懒睡的性格暴露无遗。这完全是天然形成的八戒形象,与电影、
戏剧、图片、画册中的八戒形象几乎是一模一样,可见这块“八戒石”对当年的吴承恩先生启发、影响都是很深
的。
“八戒”这个大猪头里面是空的,中间有四五个天然石洞。游人们可以从一个耳朵孔钻进去,再从另一个耳
朵缝里钻出来,奇趣无比。
山里人说:钻八戒石时可千万不能喊“八戒”—因为老猪还在睡觉,只能悄悄地钻,一旦喊醒了他,他将
嘴巴一闭,人们就永远出不来了。这种说法显然毫无道理,而谁也不敢去冒险一试呢!
八戒石的出口—“耳朵缝”,就是花果山上的“一线天”:两巨石交其首而离其身,可容数人站立。在“一线
天”中,仰首上望,天成一线。气势之大,石壁之峭,都是国内其他景区的“一线天”无法比拟的。古人有诗赞
美它:
巨石崔巍立两边,神工削出费周旋。撑开半壁斜阳影,露出中央一线天。
7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介绍花果山的导游词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