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玲玲的画反思
《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南塘大街小学 李雅斯
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一篇课文,本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位叫玲玲的小朋友,由于不小心弄脏了自己刚画好的参赛作品,她伤心极了。但是,经过爸爸的启发,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最后,她的作品拿了一等奖的事情。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要学会开动脑筋多思考,那样,坏事也有可能变好事道理。在文中,玲玲的心情变化由满意——着急——战胜困难是一条主要线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捉住这条情感变化线索,开展教学。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喜欢通过图片、故事等趣味性的方式进行学习。经过了将近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较多的识字方法,能够独立认识一些新字。
教学过程反思:
根据本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我抓住了玲玲心情变化这条线索,主要设计了猜谜导入、随文识“玲”“详”“奖”等六个字,通过顺口溜、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加深记忆,学写“玲”“糟”字,创设情境读玲玲对话,感受玲玲心情变化等教学环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一节课下来,这些教学环节清晰的呈现较好地帮助了我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中,我能通过激励语言、对学生表现的有效评价语言较好地调控课堂。同时,我能较全面地关注学生,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情况,给孩子动口、动手活动的机会,如加动作读区分“叭”“趴”两字的顺口溜,表演读玲玲的对话等,让孩子们动起来,积极地参与课堂。除此之外,我还注重钻研教材,深入挖掘课堂生成资源,如根据文中出现的拟声词“叭”字,适度拓展拟声词、自编顺口溜区分“叭”“趴”两字等,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4+x”理念倡导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一素养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训练来达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通过创设情境、分层填词的方式感受玲玲的心情变化,教学生通过朗读表达情感的方式,并且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看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情感一步步到位,我感受到了教学方
式的有效。本次教学,我以故事的发展情节贯穿全文,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每到一个转折点,我就设置一个疑问,学生的思路紧跟着老师走,因此,随着故事的推进,学生越发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扫除了学生在课堂最后十分钟表现疲惫的问题。
识字教学方面,我坚持“字不离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教学理念。本次教学我选择了分散识字、随文识字的方法。我用了换偏旁的方法教“玲“字,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教“奖”字,我用了换词法理解“糟“字,用“加一加”的方法记“糟”字、对比识记“叭”“趴”等等,多种方法的使用,让学生学习不枯燥,有利于加深识字记忆。
我非常有幸能得到我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老师的指导,让我自己更加清楚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良好的习惯是成长的基础,作为低年级的老师,一定需要坚持从细节着
手,更加细致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回答问题习惯、写字习惯。
2. 作为老师,需要修炼自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时刻关注学
生的学习情况,听清楚学生回答问题的每一个字,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
纠正学生出现的细节错误。
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识字是为了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因此,3.
有些不利于随文学的字因提前集中学,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同时,在一节课结束时,应通过回顾所学的东西,加深学生印象。
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更好地分配教学时间。
4. 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细节。如在每一次读书中,老师所布置的问题或任务
不宜过多,一至两个就够了。过多的任务,学生无暇完成。
每一次的公开课,都是一次很好的成长机会。这是第一次正式上调研课,很紧张,但是也很开心,因为备课、磨课、上课、反思,整个过程下来,自己学到了很多、很多,也更加清晰自己应改进的方向。今后,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范文二:玲玲的画反思
精品文档
玲玲的画反思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迹,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遇到不如意的事,要以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这几方面:
一、重视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学生的阅读是自主的,独立的。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起来的。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从孩子自己体会感悟意蕴出发,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不断地变化方式来引导、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地读,自主地读,在读中求知,读中感悟。为此,我安排了五个“读”的环节:?自由读,初步感知内容。?细读,体会人物心情。?个别读,通过评价指导朗读。?教师与学生互读,教师的朗读起到示范的作
1 / 3
精品文档
用。?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表演,体会情境中的人物。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文中爸爸说的话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那么,如何深入浅出地让孩子悟出其中的道理呢,我曾经试想安排这样的一个环节:让孩子们说说生活中“坏事变好事”的例子。但是由于孩子们生活经历不够丰富,生活中劣势转化为优势的事遇到的并不多,感触不深,举例会有一定困难。鉴于此,将这一环节改成交流收集的有关故事。孩子们喜欢听故事,文中所蕴涵的哲理孩子们就很容易体会到了。
三、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方式。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本节课安排了互帮互助读课文,让孩子们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分小组合作表演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又给胆小的学生创造了小群体发言的机会,使每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采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动”起来。“动口”:读,不再是强制地读,而是自主、自愿地朗读。在他们的一读一评中,提高了口语表达地能力。“动脑”:用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去激发学生的思考,孩子们的精彩的发言,这些充满个性的语言闪烁着孩子们智慧的火
2 / 3
精品文档
花。
3 / 3
范文三:玲玲的画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并取得了一等奖。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1、巧妙开头,激起学生兴致。
上课开始,我对学生说:“今天老师知道有领导来听咱班的课,所以就特意买了一件特别漂亮的裙子,可惜在来校的时候不小心被刮坏了,老师非常伤心,你能帮帮老师吗,”学生听后纷纷举手发言,同时又恰当的引出了课题。 2、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
3、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1)自由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细读,体会人物的心情。(3)个别读,通过评价指导朗读。(4)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表演,体会情境中的人物。在读读、说说、议议中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了。
4、联系实际,理解爸爸的话
理解爸爸的话是本课的主题所在,但在生活中,好事变坏事的事其实很少。我在课堂中,就引导学生说说在生活中碰到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学生在思考中也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认为课文所要表达的东西也就是让学生懂得碰到困难要动脑筋思考。
5、图文并茂
精美的图片,清晰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
语言上不够严密,且时间较短。
范文四:玲玲的画反思
玲玲的画反思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而这样的课文,其实是很难讲的。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专业术语”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然而任何事都有两面性,是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当一位语文老师真正具备了把握教材的能力,那无论是怎样浅显的课文,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
我先让学生们自由读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同学们开火车读生字。并重点讲解其中的重要字词,让学生们在读文中认识生字,并能够组词。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画好作品时的高兴——弄坏作品时的难过和着急——画变更漂亮后的满意。
而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读爸爸的话的时候,我提出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使好事变成了好事,那么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你们是怎么做的呢?以后要怎么做呢?”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用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当然,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最后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服的困难,但是没有体现变后的“好”事。对于字词的学习只停留在认读上,而时间紧迫,许多本来应该学生回答的问题,我自问自答了,下次一定要注意。
讲后反思,这次讲课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
以后要多读、多听名师的讲课,让课堂更加精彩丰富;
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在课堂上更加游刃有余;
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
我喜欢语文课,更希望能够把语文的精华在我的课堂上更精彩的呈现出来。就让这些启示鼓励我继续努力吧!
范文五:《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边读边悟 教学相长
本单元的主题是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教材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
我上的《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
课文虽然内容简单~主题明确~但是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
读形式上~采用自读、接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从表演者的表情中去体会~读出玲玲的“满意”,在爸爸催促玲玲快去睡觉时~就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作业做晚了~爸爸妈妈怎么催促自己时的语气来读爸爸的话,在爸爸问玲玲“怎么了~孩子”时~就做了引读处理~让全班同学也一起问问玲玲,在玲玲哭了起来时~就指导学生想想~哭着说话时该怎么说~从而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语气,在指导读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满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兴的心情~从而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从读中来~到读中去” 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不足之处:事后同事们评课~发现自己上课时语速过快~不利于孩子们认真听懂我问的问题。这跟我平时的个性比较急有很大关系。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能常常提醒自己~放慢语速~带领着孩子们慢慢地沉浸在语文课堂的美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