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从身残志坚的人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贝多芬: 德国作曲家.父亲从小就逼迫他学琴.他13岁任宫廷乐队大键琴手,14岁任宫廷管风琴师,18岁任歌剧乐队中提琴手.1792年,海顿见到他,获准成为起学生.1795年首次在维也纳以作曲家及钢琴家身份登台.1798-1800年除教授钢琴外.埋头作曲.1800年4月举行作品音乐会,确立了作曲家的地位.此时,听力逐渐衰退.因耳聋的恐惧和,1802年欲自杀.后终于克服危机,振奋精神,继续作曲。 此后10余年经历了思想和生活的激烈动荡(拿破伦称帝).至1819年完全失聪,任以顽强的毅力写下了第三至第八交响曲,第四第五钢琴协奏曲等作品,反映出动荡不安和矛盾冲突. 晚年生活仍多不幸,疾病缠身,经济困难,但仍写出《庄严弥撒曲》、第九交响曲等杰作。贝多芬是跨两个世纪,连接古典乐派和浪漫两种乐派的巨匠。其创作牢牢扎根于古典传统,具有音乐逻辑感,结构均匀感和宏伟音乐的气概。由于社会变革的要求和自身的才能,大大发展和改变了古典音乐,成为浪漫乐派的源头。贝多芬音乐的创作风格,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早期[波恩时期;1782-1792]其作品可以看到巴赫、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并为以后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2)中期[维也纳时期;1793-1808]此时创作的奏鸣曲和管弦乐曲,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充分发展和完善了古典奏鸣曲式的结构和功能,显示出贝多芬的创作已完全成熟,并具独特的个性。(3)晚期[维也纳后期;1809-1827]音乐风格有明显的转变。作品规模缩小,主题带有歌唱性,增强了抒情性。呈现出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交响曲9首,序曲3首,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1首,弦乐四重奏19首,弦乐五重奏4首,钢琴三重奏8首,小提琴奏鸣曲10首,大提琴奏鸣曲4首,钢琴奏鸣曲32首,钢琴变奏曲20首,钢琴小品24首,进行曲3首。此外,还有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弥撒曲、歌曲等。 【塞万提斯】 米格尔·德·塞万提斯(1547~1616年)是一位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他 是西班牙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堂吉诃德的创者? 塞万提斯出生在西班牙马德里附近一个叫埃纳雷斯堡的镇子上?他的父亲是名 医生,塞万提斯童年的大部分时光就是在随着父亲寻找工作而从一个镇子迁往另 一个镇子中度过的?年轻的时候,塞万提斯去了意大利,成为一名在军队服役的 列兵?在同希腊的海战中,他受了伤,右手落下了终生残疾?在返回西班牙 的途中,塞万提斯被海盗俘虏,并被带到了阿尔及尔? 塞万提斯做了5年的奴隶直到家人凑够钱把他赎出来?返回马德里后,他于1580 年开始以文学创作为职业?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是个描写乡村生活的浪漫题材 作品,世人反响平平?而塞万提斯却因为债务缠身陷入了无休止的麻烦之中?他 终因债务被投入了监狱,释放后,又沦落到赤贫的境地? 《堂吉诃德》的部分章节可能就是塞万提斯在狱中创作的?这部小说被许多人 看作是最伟大的经典幽默作品?其令人惊奇之处就在于它是塞万提斯在年近六 旬时创作的,人们所熟知的则是他屡遭不幸,终身穷困潦倒? 小说《堂吉诃德》的主角是一位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年迈骑士和他的仆人桑乔 ·潘沙?这位老骑士骑着自己的那匹老马出门去冒险,而桑乔·潘沙则陪伴着主人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在旅途中,堂吉诃德把大风车当成了巨人,把羊群看 作了军队,还将划船的奴隶视为受压迫的绅士?而桑乔则被任命为一座岛屿的总督,这自然是个冒牌的头衔?堂吉诃德满腔热情地要为自己虚构的美丽的杜尔西内亚献出生命,只是临终前在床上时他才承认自己以往的冒险是多么的愚蠢? 人们不止一次地认为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是为了讽刺骑士制度的浪漫? 《堂吉诃德》当然也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幽默以及对小说对白的纯熟驾驭?“孩 子们翻看它,年轻人阅读它,成年人熟知它,老年人称赞它”? 在1605年也就是《堂吉诃德》第一部问世前,塞万提斯一直非常穷困?尽管《堂吉诃德》也没有使他富裕,但是给他带来了作为一名文学大师的国际声誉?塞万 提斯还创作了很多戏剧(只有两部留传了下来)?短篇小说和《堂吉诃德》的第 二部(1615年)? 塞万提斯的影响力可以在查尔斯·狄更斯(英国作家)和古斯塔夫·福楼拜(法国作家)的作品中找到痕迹?塞万提斯去世后被埋葬在马德里,当时他被誉为“非 凡的天才”? 高仕錤,福州人,生物学家,化学家,著名科普作家。 高士其青年时代深受“五四”精神——“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赴美深造。1928年,在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攻读博士时,他不幸在一次实验中,感染脑炎病毒,造成终身无法治愈的残疾。但高士其却以惊人的毅力完成 了医学博士课程,并加入美国化学学会和美国公共卫生学会。 学成回国后,高士其曾在南京中央医院任职。他痛恨医院与 国民党官场赃官相互勾结的腐败现象,毅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高士其”,庄严声称:“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同时忿然辞职来到上海,受新文体“科学小品”的启发,从此开始科普创作,找到一条把科学献给大众的途径。 1937年,高士其孤身一人,历尽艰险,投奔革命圣地延安。1949年9月,高士其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大会,开始了新生活的里程。自1954年起,高士其当选为历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高士其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78年高士其与科普界人士发起筹备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这一建议迅速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和支持并于1979年正式成立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顾问、 中国科普作协名誉主席。 从23岁到83岁,高士其在60年残疾生涯里著述数百万字。他说,他愿化作知识海洋中的一片微波、一朵浪花、一丝春风,和大家一起扬起科学的风帆,同舟共济,全速前进!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1949年后,他写了大约75万字的科学小品和科普论文,创作了数达2800余行的科学诗,著书18本。其 主要作品有:《揭穿小人国的秘密》、《生命的起源》、《和传染病作斗争》、《我们的土壤妈妈》、《谈眼镜》、《炼钢的故 事》、《高士其科学小品文集》、《高士其科普创作选集》等。 1955年1月20日,福州市受到来自台湾的战机轰炸,造成大火灾。1955年5月30日,高士其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的委派来到福州视察。在福州视察的12天中,高士其广泛听取了 福州市各界人士各阶层民众的意见,并就视察所得,以粮食统销、文教卫生、救灾工作、市政建设等为重点作了报告,即《视察福州市工作的综合报告》,其对故乡拳拳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高士其在一九三五年,写了第一篇科学小品《细菌的衣食住行》,发表在《读书生活》半月刊上。从这时起,至一九三七年八月离开上海止,可说是他科学小品创作上的最旺盛的时期。他用有点僵硬、发抖的手,写下了近百篇科学小品。尽管此后他也写了不少科学小品和科学诗,但是,我以为他的作品最精华的部分,都是在这一时期写的。 一九三六年四月,高士其的第一本科学小品集《我们的抗敌英雄》(与别人合著),由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三六年六月,高士其的第一本科学小品集《细菌大菜馆》,由通俗文化出版社出版。 一九三七年初,高士其的第四本科学小品集《抗战与防疫》(该书后又曾改名为《活捉小魔王》、《微生物漫话》出版),由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 自一九三六年起,高士其在《中小学》杂志上连载《菌儿自传》,每期发表一章,至一九三七年八月写完最后一章。这些文章后来编成《菌儿自传》一书,于一九四一年一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高士其应陶行知之约,写过一本《微生物大观》;应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之约,翻译了《细菌学发展史》;他还应《开明中学生手册》、《大众科学》、《申报》周刊、《新少年》半月刊、《读书》半月刊、《妇女手册》、《力报》、《言林》等报刊杂志的约稿,写了许多科学小品文。 高士其作品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富有战斗性。他是为了战斗而写作。他的作品,象一指把锋利的匕首,剌向国民党反动派。 高士其在他的第二篇科学小品《我们的抗敌英雄》中,用极其饱满的政治热情,讴歌了白血球: “白血球,这就是我们所敬慕的抗敌英雄。这群小英雄们是不知道什么叫做无抵抗主义的,他们遇到敌人来侵,总是挺身站在最前钱的……一碰到陌生的物体就要攻击、包围、并吞,不稍存畏缩退怯之念,真是可敬。”“血白球尤恨细菌,细菌这凶狠的东西一旦侵入人体的内部组织,白血球不论远近就立刻动员前来围剿……”在这里,不用加任何注解,读者就可以领会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 高士其的科学小品,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清新。例如,高士其在科学小品《听打花鼓的姑娘谈蚊子》一文中,巧妙地用凤阳花鼓调,写了蚊子的危害,写出了劳动人民在旧社会的痛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说弄堂,话弄堂,弄堂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疟蚊子,十人倒有九人慌; 大户人家挂纱帐,小户人家点蚊香, 奴家没有蚊香点,身带疟疾跑四方。 说弄堂,话弄堂,弄堂年年遭灾殃, 沟壑不修污水涨,孑孓变成蚊娘娘; 多少人家给她咬,多少人家得病亡, 卫生不把疟蚊灭,到处寒热到处昏。 说弄堂,话弄堂,弄堂年年遭灾殃, 从前苍蝇争饭碗,如今蚊子动刀枪, 大街死去劳力汉,小弄哭着讨饭娘, 肚子还欠七分饱,哪有银钱买金霜?” 高士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科普文献,使我们从中领略到科学家的科学风范,是宝贵的科学遗产
范文二: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写 出人物 的灵魂来
责 任 编 辑: 江冬 — — 《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赏析
我那 时 大约2 5 岁,在 巴黎 研究 与 写作 。 我年轻 而好饶舌 ,热炽地反对他的意见 。“ 就 许多 人都 已称赞我发 表过的文章 ,有些我 自 在这城里 , ”我说 ,“ 不是住着 一个与米 开朗
己也非常喜欢。我心里深深感 到我还可 以写 琪罗媲美 的雕刻家吗?罗丹 的 《 沉思者 》《 巴
得 更 好 ,但 不 能 断 定 那 症 结 的 所 在 。一 个 伟 尔扎克 》 ,不是同他用 以雕塑他们 的大理石一
大 的人给了我一个非 常伟大 的启示 。那件事 样永 垂 不朽 吗 ?” 虽然微乎其微 ,但是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当我倾 吐完 了的时候 ,魏尔 哈仑 高兴地
有 一 晚 ,我 在 比利 时 名 作 家 魏 尔 哈 仑 家 拍 拍 我 的 背 。 “ 我 明天 要去 看 罗丹 。 ”他 说 , 里 ,一 位年 长 的画 家 慨 叹着 雕 塑 美 术 的 衰落 。 “ 来 ,一块儿去吧。凡像你这样称赞他 的人都
! ! !
该 去 会会 他 。 , , 余 的不速 之 客 。
黜 那 一 年 典 、 、 、 \ \ \
一 一
一子 把 披 肩 披 至 I , f  ̄ 情 人肩上那种 温存 关怀般
我充满 了喜悦。但第 二天魏尔 哈仑把我 把湿布蒙上 女正身像 。他转 身就走 ,那身材
带 到雕刻家那里的时候 ,我一句话 也说不 出。 魁梧 的老人 。
在 老朋友畅谈之 际 ,我 觉得我似乎是 一个多
在 他 快 走 到 门 口之 前 ,他 看 见 了我 。他
凝视着 ,就在那时他才记起我。他显然为他的
但 是 ,最 伟 大 的 人是 最 亲 切 的 。 我 们 告 失 礼 而惊 惶 。“ 对 不起 ,先 生 ,我完 全 把 你 忘 感 谢 别时 ,罗丹转 向了我。“ 我想你也许愿意看看 记 了 ,可是 你知 道 … …” 我握 着他 的手 ,
我的雕刻 。 ”他说 ,“ 我这里简直什 么也没有 。 地紧握着 。也许 他 已领悟我 所感受到 的,因 可是礼拜天 ,你到麦东来同我一块吃饭吧。 ”
前 坐 下 吃 便 饭 。不 久 ,他 温 和 的 眼 睛 发 出 的 激励 凝视 ,他 本身 的 淳朴 ,宽 释 了我 的不 安 。
为在我们走 出屋子 时他 微笑 了,用 手抚着我
在 麦 东 那 天 下 午 ,我 学 到 的 比在 学 校 所 有 的 时 间 都 多 。 从 此 ,我 知 道 人 的 工 作 必 须
在罗丹 朴素的别墅里 ,我们 在一张小桌 的肩 头 。
在 他 的 工 作 室 ,有 着 大 窗 户 的 简 朴 的 屋 怎样做 ,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 的。
子 ,有 完成 的雕像 ,许许 多多小 塑样—— 一
只 胳 膊 ,一 只手
,有 的 只 是 一 个 手 指 或 者 指
节 ,他已动工而搁下 的雕像 ,堆 着草图 的桌 子。这是他一生不断地追求与劳作的地方 。 罗丹罩上 了粗 布工作 衫 ,于是好 像变成
了 一个 工 人 。他 在 一 个 台架 前 停 下 。“ 这 是 我
的近作 。 ”他说 ,把湿布揭开 ,现出一座女正
身像 。“ 这 已完 工 了 。 ”我 想 。
他 退后 一 步,仔 细看 着 ,这 身材 魁梧 、
阔肩 、白髯 的老人 。
但是 在审视片刻之后 ,他低语 了一 句 :
“ 就 在 这肩 上 线 条 还是 太 粗 。 对不 起 …… ”他 拿 起 刮 刀 、木 刀 片 轻 轻 滑 过 软 和 的黏 土 ,给
肌 肉一种更柔美 的光泽。他健 壮 的手动起来
了 ,他 的 眼睛 闪 耀 着 。“ 还 有那 里 … …还有 那
里 ……”他又修改 了一下。他走 回去 。他把
台架 转 过来 ,含 糊 地 吐着 奇 异 的 喉音 。时 而 ,
他 的眼睛高兴得发亮 ; 时而 ,他 的双眉苦恼 地蹙着。他捏好小块 的黏土 ,粘在雕像身上,
刮 开 一些 。
这 样 过 了半 点 钟 ,一 点 钟 … …他 没 有 再
向我说过一句话 。他忘掉 了一切 ,除了他要
创造 更崇高 的形体 的意象 。他专注 于他 的工
作 ,犹如在创世 的太初 的上帝 。
最 后 ,带 着 舒 叹 ,他 扔 下 刮 刀 ,一 个 男
—
—
— — —
~
—
—
那 年 .经 典
r
/ r
再 也 没有 什 么 像 见一 个 人 全 然忘 记 时 间 、 会 不经 意地 到 来 。这 正 如 清代 王 国维在 《 人间
地方与世界那 样使我感 动。那 时,我感悟 到 词话 》中说 的 : “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一
切艺术 与伟业 的奥妙——专 心,完成或 大 必 经 过 三 种 之 境 界 :‘ 昨夜 西 风 凋 碧树 。 独 上
终 不悔 ,为伊 消得 人 憔 悴 。 ’此 第 二境 也 。 ‘ 众
或 小 的 事 业 的 全 力 集 中 ,把 易 于 弛 散 的 意 志 高楼 ,望尽 天 涯路 。 ’此 第一 境 也 。 ‘ 衣带 渐 宽 贯注 在一 件 事情 上 的本 领 。 于 是 ,我 察 觉 在 我 自 己的 工 作 上 所 缺 少 里 寻他 千 百度 ,蓦 然 回首 ,那人 却在 ,灯 火 阑 的 是 什 么 —— 那 能 使 人 除 了追 求 完 整 的 意 志 珊 处。 ’此第 三境 也 。 ” 而 外 把 一 切 都 忘 掉 的 热 忱 。 一 个 人 一 定 要 让 现在 才 知道— — 别 的秘 诀 。
接 下来,我们还是重点说说这篇文章在写
这 篇散 文仅 仅 一 千 多点 字 ,却 生 动 地 刻
他 自己完 全 沉 浸 在 他 的 工 作 里 ,没 有 —— 我 作 上给 予我 们 的启 示 。
画 出 了罗丹 这位
伟 大 的雕 塑 家 的形 象 。我 们 甚
【 赏析 】 …………………………….
至 可 以 毫不 夸 张地 说 ,作 者成 功 地 勾 画 出 了 罗
丹的 灵魂 。 什 么是 一 个人 物 的灵 魂 呢 ?就 是人
这篇 文章 给 予我 们 的启 示 实在是 太 多了。 物 身上 最鲜明、最无可替代的一个特点,并且
它最直接地告诉我 们的 ,就是做 事要 专 这特点往往与外在无关,而属于 内在的性情方
心。假 如你 做 的 那件 事情 是 “ 好 而 又值 得 的” , 面。 罗丹 之 所 以是 罗丹 ,正 是 因 为他 对待 工作
那 么就 应 该 付 出你 全 部 的 热 忱 和 努 力— — 这 的专 注和 热 忱 。在 本 文 中 ,作 者 茨威格 便 是 牢 么做 不一 定非 得是 要 追 求成功 ,可成功 又往 往 牢地抓 住 并 重 点描 述 了这 一 点 ,从 而 成 功地 写
出 了罗丹这 一人 物 的 灵魂 。
精 彩作 文 。为什 么大 家可 以把 一些 小动 物 写
很 多同学在 写人 物的时候 ,经常会从外 那 么传神 呢? 主要 就是 因 为 热爱 。 因为 热 j
貌 入 手 , 然后 再 写 性 格 。 这 当 然 不 是 什 么错 大 家 才 会 关 注 、 关 怀 甚 至 理 解 那 些 小 动 { 误 ,但 也 并 不 值 得 提 倡 , 因 为如 果 老 是 这 样 从 而把 它们 写得 活灵 活 现 ( 或 者说 写 出 了
写 ,一 是显 得 呆板 ,二 是 可能会 浪 费笔 墨— — 们 的 灵魂 ) 。而 在 《 从 罗丹 得 到 的 启 示 》这
有些 外貌描 写没什 么作用 ,比如 “ 高 高的额 文章里,作者从一开始就怀 着对 罗丹的热
头” “ 大 大 的 眼睛 ” 之 类 , 它们 很 难展 现 一 个 崇 敬— — 这 也 就是 为什 么在 罗丹 工作 的 时1 人 物 的灵魂 ( 灵魂 才是 我们 要 描 画 的主 干 ,别 他 能 够 静 静 地 站 在 一 旁 ,不 去 提 醒或 者说 的只 是 枝 叶 , 而枝 叶 太繁 杂 ,反 会 影 响 主 干 扰 罗 丹。 他 是 罗 丹 的 一 位 真 正 的 理 解 者 。
的鲜明 ) 。我们 来看 《 从 罗丹得到的启示 》一 被 冷 落 了那 么 长 时 间之后 ,他 非 但 没有 抱 j
文 里 ,作 者 写 他 第 一 次 见 罗 丹 的 时候 ,什 么 反而是 “ 我握着他 的手,感谢地紧握 着” 。
外貌描 述都没有。而 第二 次见面 ,也是到 了 以说 ,你 如 果 要 写 出一 个人 物 的 灵 魂 来 , 罗丹工作的时候 ,作者才写道 : “ 这身材魁梧 、 么你 首 先就 应该 对 他有 足 够的 热 爱或 兴趣 。
阔肩 、 白髯 的老人 。 ”这 就 是 作 者 告诉 我 们 的
然 也是 为展 现 罗 丹的灵 魂服 务 的 。如果 大 家读
而推 及 开 来 ,对 生 活 的 热 爱 与 激 情 ,
罗丹 的全部 外 貌特 征 。 而就是 这样 的特征 ,显 我们 能 够 写 出好 文 章 的一 个重要 前 提 。
得 细 心 ,会 在后 文 看到 作者 又强调 了一 句 “ 那
身材魁梧的老人 ” 。作者强调 罗丹 身材的魁梧 ,
多 少暗 示 了 罗丹 的 伟 大 以及 自己对他 的景 仰 ,
而 强 调 罗 丹 的 年 老 ,更 是 突 出 了罗 丹 对 工 作
●———◆
●■_
的激 情 与热 爱 。
如 何 才 能 写 出人 物 的 灵魂 呢? 如 前所 说 ,
你 首 先 应 该 明 确 人 物 身上 最 鲜 明 的 性 情 特 点 是 什 么 , 然后 再 重 点 描 述 这 一 特 点 。 在 本 文 里 ,作 者就 重 点描 述 了罗 丹 忘我 的 _ Y - 作状 态 。 同 学们 可 以 细 细 去 体 会 作 者 所抓 住 的 那 些 细
节—— 为什 么要抓 住 它们? 写 出来有什 么效
果 ? 如 果 是 你 ,你 能 抓 住 这 些 吗 ?
在 重 点描 写 之 外 ,我 们 还 可 作 一 些 侧 面 的烘托 。比如作 者在 多处提 示 了罗丹 的伟 大成 就 、朴 素 、亲 切 、年 老 等 ,就 是 从 侧 面 说 明 了 罗丹 如 此 专 注地 工作 ,并 不是 出于 对 成 功 、 金 钱 、他 人 崇 拜 等 的 渴 望 ,他 工 作 ,纯 粹 是
出 于对 完 美作 品 的追 求 。这 也 是 对 罗丹 灵 魂
的一种 更 全 面的揭 示、补 充 。
最 后 ,要 写 出人 物 的 灵 魂 ,我 想 还 有 至 关重要 的一 点 ,就 是作 者 本人 对待 写作 对 象的
情 感 。我们 经 常 能看到 同学们 写 的 关于 宠物 的
范文三: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课
题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新授 课型 授课时 数 1
授课班级
学习内容分析
文章结构
写作特色
1.了解罗丹及其雕塑作品,了解一些雕刻艺术方面的 知识。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表现 教学目标 支点设 计 人物个性的方法。 3.学习罗丹全神贯注、一往情深的艺术创新精神。 通过人物分析,体会罗丹的专注,领悟描写的艺术表现 教学重点 力 材料的详略安排,首尾呼应 教学难点 学生有一定的美术鉴赏水平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播放图片】 【相关提示】 1.罗丹,19 世纪法国最伟大的雕塑家,代表作《思想者》《沉思》《青铜时代》。 2.因为茨威格写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名篇,高 尔基给他置作业 3.自学《我的信念》,了解新课文的内容,完成
范文四:《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茨威格与罗丹及其创作成就。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本文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细致刻画、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雕塑大师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艺术创作精神,产生走近名人、学习名人优秀品质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1、细读罗丹进入创作状态时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分析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了解罗丹,导入新课
1.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标题,共享预习资料,由学生介绍罗丹的有关情况。
奥古斯迪·罗丹:法国最杰出最有影响的现实主义雕刻家。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代表作《思想者》、《青铜时代》和《巴尔扎克》等。
2、导入新课:听完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一代雕塑大师罗丹的成功离不开他对艺术的坚持不懈,离不开他对创作的独特思维外,除此之外他还有哪些成功的秘诀呢?今天让我们跟随奥地利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这位难得的“导游”一起走进罗丹的生活。
二、简介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作家。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他“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但他的作品中以传记和小说最为著称。 代表作有《心的焦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名篇,被高尔基 称为“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
三、教师引领,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全文。
1.寻找课文的关键段落
点拨:(1)通过预习课文,你能找到点明题目的句子吗?
(2)你能告诉老师“这个伟大的启示”是什么吗?
(3)你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来表述?
(4)请问“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是指什么事?
(5)课文除了这件事,还写了哪些事?为什么这么安排详略?
2、直接切入本文的重点内容:详写罗丹修改女正身像。
学生齐读11——16小节,体会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1) 在“我”看来,罗丹大师已经完工的作品,他为什么还要修改呢?
(2) 他是如何发现塑像的毛病的?
(3) 作者是如何刻画进入创作状态的罗丹的?请选择一项点评,分析它们的艺术表现力。
(4) 在句子“还有哪里??还有哪里??”处中,你能根据上下文意思适当补充出来吗?
(5) 罗丹对于自己的作品有怎样的感情?他对雕塑工作又有怎样的感情?从何处能看出来?
3、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第一次拜访罗丹时有什么感觉?这次拜访又经过了哪些心理历程?
(2)“以人为镜,可正衣冠”,面对罗丹这面“镜子”,他找到了文章开头提到的“症结”了吗?文章哪句话与之呼应?
四、拓展练习
1、 罗丹的浑然忘我的工作精神曾感动着许多人,你能再举出几个专心致志地工作或学习的例子吗?
(居里夫人、安培、王羲之、贾岛、牛顿、陈景润等人事例)
2、结合《我的信念》和《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写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范文五:从蚂蚁得到的启示
从蚂蚁得到的启示
在家里,我不像别人那样喜欢捉甲虫玩,而是看家外面的蚂蚁。要说,我们人类是个高级动物,其实还不如一只蚂蚁。
我把一些食物的碎片给蚂蚁吃,它们每只蚂蚁都不是抢着自己独吞,也不是在自己把食物藏起来,而是把食物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看到两只蚂蚁,一只蚂蚁找到的食物较小,它就自己背回去,另一只蚂蚁找到的食物很大,他拖了拖,拖不动,它就赶回家就叫大家一起来,走到食物旁边,大家首先把食物围起来,然后大家一起用力抬。我想捉弄一下它们,故意泼一点水,它们在水里猛力地挣扎,过了不久水干了,蚂蚁又开始找食物它们是多么勤劳、团结啊!接着,我看见有几只蚂蚁,一起搬一只比它们大几十倍的蜻蜓。如果是人背上比自己大几十倍的东西,就是累死也毫无办法。一只蚂蚁肯定背不起,若不是它们团结一心,无论如何也背不起这么大的蜻蜓。如果是我们人类,搬回洞里,肯定会争论食物是谁的,而蚂蚁就不想我们人类那样,它们是共同分享,共同庆祝。如果我们人类都能像蚂蚁那样,那是多么美好啊!
蚂蚁虽然弱小,但它们都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从身残志坚的人身上得到什么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