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9月16日,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山楂树之恋》全面上映。在经历了《英雄》创造的大片时代和《三枪拍案惊奇》引发的争议之后,人们将这部电影看做张艺谋的回归之作。
张艺谋漫画(罗雪村绘)
□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不是我个人的功劳,我只是做了我分内的事情,归根到底是国家强大了
□中国主流商业电影与好莱坞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就跟NBA似的,世界联队都不一定打得过它
□当年拍《英雄》(电影版、美剧版)、《十面埋伏》,我被骂得不少,但我不在意,我要适应这个环境,我要挑战
□作为导演,你不能只坚持你的艺术,孤芳自赏,否则好莱坞都打到你的家门口了
□时代伟大,但时代不等你,你还没醒过味来呢,你还曲高和寡呢,时代过去了,你也就过去了
9月15日下午,张艺谋做客本报“文化讲坛”,谈及最新作品的同时,回顾了自己过去的创作历程,并对当下的中国电影产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影视产业的兴旺必须以文学的兴旺为前提
记者:你曾经把莫言、苏童、余华等作家的文学作品搬上大银幕,你是如何处理文学和电影这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张艺谋:首先,我觉得文学是一个民族的基础,所有的艺术,尤其影视,离不开文学的母体。我们第五代导演起步的时候是上世纪80年代,而那个年代,中国文学非常的多元化。所以我老是说,中国影视产业真正的发展和兴旺必须以文学的发展和兴旺为前提。
相形之下,今天的好剧本太少。我觉得文学和影视是两个范畴,当文学转化成影视的时候需要进行二度创作。有的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场景,可能并不适合在影视作品中出现,这样一来,影视创作的过程中就必然对文学作品有所增加或者删减,但总的来说,要尽量做到形散意不散,原作者和导演一定要互相欣赏,互相信任。
记者:你以前的作品非常注重形式感。但在《山楂树之恋》中,你似乎刻意回避了对形式的追求。
张艺谋:这个故事给我的感受就是朴实无华,我觉得应该用平实的叙事娓娓道来,才能把人物塑造好,才能让故事有渗透感。
我们从小接受的美学教育就是内容大于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其实在很多艺术创作中,需要平衡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这决定了形式的考量也要费很多心思。有时候遇见一个好故事,如果在形式上不仔细配合它,搞不好这个电影就很难看。尤其是商业类型的电影、娱乐类型的电影,某种程度上更要注重形式。
要培养年轻观众对国产电影的热情
记者:2002年的电影《英雄》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去年以来,这股大片热慢慢退潮,你也选择了回归中小成本影片路线,你怎么看待中国电影的大片之路?
张艺谋:电影创作的模式不是固定的,很多导演可能会像我一样,选择是带有随意性的,不太自我设计。但是大小也罢,多少也罢,电影创作还是要百花齐放。中国人多,口味也多。拍电影就跟开饭馆一样,只要菜做得好,大菜小菜都有人吃。
我们经常算一些硬性的数字,比如现在拥有5000多块银幕,如果达到15000块,我们的电影单片票房纪录将达到15亿或者20亿。但这仅仅是硬件的发展。
其实,中国非常需要培养年轻观众对国产片的热情,否则我们就会重蹈韩国、台湾等地区的老路,好莱坞会利用你的这些数字,利用你的这些人群,在10年之内培养起一两亿忠实于它的年轻观众群,到那时候国产电影就真的很危险了。
现在有一个好苗头,年轻观众开始对国产片有热情,在市场上卖得最好的经常是中国的片子。中国人还是爱说中国的事,还是爱看中国的电影。尤其是现实主义的电影,唤起情感共鸣的时候,它的市场号召力超过了好莱坞大片。这实际上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责任:不管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我们都要尽量把它拍好,维持观众的这种热情。
记者:吴宇森曾说过,中国电影几年前是有艺术没市场,现在是有市场没艺术。也有人觉得,电影创作已被资本绑架,很多导演在市场利益面前妥协,电影失去了艺术性和思想性。
张艺谋: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质量的提高有时候需要时间,需要年轻导演的成长。中国现在平均每天增加3块银幕,这个速度要远远高于一部优秀作品诞生的速度,也就是说影院越来越多,观众越来越多的时候,作品数量还可以对付,但质量往往跟不上,我自己很有这种忧患意识。
在全世界来看,每年达到既有娱乐性,又有思想性、艺术性的作品,其实少之又少。另外,我觉得我们的评论、媒体和舆论也要进行引导,文艺批评不能完全为了票房炒作而存在,应该和文艺创作相互促进。
在今天这个商业化的社会环境里,我们在创作的时候怎么平衡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关系,难免会有一些迷失,有一些困惑。实际上,这个矛盾不仅是在中国存在,在其他国家也存在。我预计在未来5到10年,这个矛盾在中国会更加明显地凸显出来。年轻导演一定要直面这个时代,只有适应了它之后才能驾驭它,只有在平衡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关系之后,年轻导演的作品才有生命力。
当年拍《英雄》、《十面埋伏》,我被骂得不少,但实际上我不在意,我要适应这个环境,我要挑战。我不能老说自己是艺术家,高高在上,思想特别深刻。到今天为止,我在全世界卖得最好的电影是《英雄》,它也给我信心,里面至少传递了一些中国文化的信息吧。
作为导演,你不能只坚持你的艺术,孤芳自赏,否则好莱坞都打到你的家门口了,年轻人都不爱看你的电影了,那就没有意义了。时代伟大,但时代不等你,你还没醒过味来呢,你还曲高和寡呢,时代过去了,你也就过去了。
谁是人民日报上的权威人士
人民日报权威人士心知肚明来自国家主席、总理的智囊团,这是中国最顶级的智囊机构,代表中央最高层的声音,甚至来自习或李别问我,他是谁。
我只知道,“权威人士”还会被人民日报继续使用,在建设而非革命的话语体系之下,在真正需要的情况下。
...
怎样和人民日报记者联系,
李素丽,袁隆平,雷锋,焦裕禄,巴金、老舍、茅盾、冰心、孙犁、周作人、胡适、郭沫若、周瘦鹃、叶圣陶、徐志摩、郁达夫、朱自清、闻一多、夏衍、沙汀、臧克家、赵树理、周立波、曹禺、杨朔、何其芳、魏巍、贺敬之、王蒙、三毛、周国平、余秋雨、路瑶、刘心武、舒婷、王朔、海子、殷夫等等.焦裕禄 焦裕禄是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于贫农家庭,1946年1月在本村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本县区武装部工作。
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到河南尉氏县工作。
1953年到1962年,焦裕禄在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担任车间主任、科长。
1962年12月,焦裕禄被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他上任之后带领全县人民进行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
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踏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
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全县人民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
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他经常肝区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县委强行送进医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
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同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号召全省干部学习焦裕禄忠心耿耿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同时还刊登了《向**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
随后,全国各种报刊先后刊登了数十篇文章通讯,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焦裕禄的热潮。
焦裕禄是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郑培民 郑培民同志1943年7月23日出生于吉林省海龙县,1962年考入吉林大学物理系学习。
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8年至1970年初,郑培民同志到辽宁省3275部队锻炼。
1970年3月分配到湖南省湘潭电机厂工作。
1983年至1992年,郑培民同志先后担任湘潭市委副书记、书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
1992年10月至1995年10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1995年10月,任湖南省委副书记。
2001年1月,郑培民同志当选为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年11月起主持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工作。
2002年3月11日,郑培民同志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雷锋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雷锋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锋被一群工人围住了,面对大家他说:"我们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光发一份光吧!"这天下午,打听到雷锋名字及部队驻地的市二建公司组织工人敲锣打鼓送来感谢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锋做了一件好事,过了个特殊的星期天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
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
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种文娱活动.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
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这个帮着打扫候车室,那个给旅客倒水,雷锋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
人民日报怎么样?
焦裕禄 一个冬天的黄昏,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
焦裕禄同志望着风雪,心里惦记着群众:住的怎样?吃的烧的有没有困难?生产队的牲口咋样?他让办公室立即通知各公社做好雪天六项工作:第一、所有农村干部必须深入到户,安排好群众生活。
第二、所有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必须深入牛屋检查,保证不冻坏一头牲口。
第三、安排好室内副业生产。
第四、对于参加运输的人、畜,凡是被风雪隔在途中的,在哪个大队由哪个大队热情接待,保证吃得饱,住的暖。
第五、教育全体党员,大雪封门的时候,到群众中去,和他们同甘共苦。
最后一条,把检查执行情况迅速报告县委。
这天,风雪刮了一夜,焦裕禄同志的屋里的电灯亮了一夜。
第二天黎明。
他就把同志们叫起来开会。
他说:“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
共产党员要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说罢,就领着大家,顶风冒雪出发了。
这天,焦裕禄同志冒着风雪,忍着剧烈的肝痛,一连走访了九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群众。
但是,却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
他来到梁孙庄梁俊才的家里,老大爷卧床不起,老大娘双目失明。
老大爷问:“你是谁呀?大雪天来干啥?”焦裕禄同志说:“我是您的儿子,**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
”老大爷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解放前,大雪封门,地主逼租,撵得我串人家的房檐,住人家的牛屋。
还是党好,社会主义好。
” 六、 与病魔顽强斗争 一九六四年春天,正当兰考人民同涝、沙、碱斗争胜利前进的时候,焦裕禄同志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
他开会、作报告,经常用右膝顶住肝部,不断用左手按住疼处。
有时,用一个硬东西一头顶着椅子,一头顶住肝部。
天长日久,他坐的藤椅,被顶出一个大窟窿,他从不把自已的病放在心里。
他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
你压住它,它就不欺侮你了。
”组织上劝他住院治疗,他总是说:“工作忙,离不开。
”给他请来一位有名的中医,开了药方,他嫌药贵,不肯买。
他说:“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花这么多钱买药,我能吃得下吗?”县委的同志背着他去买来三剂,强让他服下了,但他执意不再服第四剂。
可当他发现别的同志有了病时,却总是关心备至。
县委一位负责同志在乡下患病,焦裕禄几次打电话,要他回来休息。
组织部一位同志患慢性疾病,焦裕禄不给他分配工作,要他安心疗养,财委一位同志患病,焦裕禄多次摧他到医院检查.......。
焦裕禄同志想的总是别人,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有一次,焦裕禄同志和县委办公室一位同志去三义寨公社检查工作。
走到半路,他的肝病发作,疼得厉害,两个人只好推着自行车慢慢地走到公社,大家看他脸色不好,劝他休息一会,他笑笑说:“谈你们的情况吧,我不是来休息的。
”焦裕禄同志一边听着汇报,一边按着作疼的肝部记笔记。
剧烈的肝疼使他手指发抖,钢笔几次从手中掉下来。
但是他仍然坚持听下去。
这种顽强的革命精神,使同志们非常感动。
一九六四年三月。
焦裕禄同志的肝病到了严重关头,兰考人民除“三害”的斗争也达到了高潮。
他心潮汹涌澎湃,兰考人民抗灾斗争的情景一幕幕映现在眼前,他从兰考人民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和实干精神中,预见到兰考美好的未来。
他满腔热情地坐在桌前,想动手写一篇题为,《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文章,他铺开稿纸,拟好了四个小题目:一、设想不等于现实。
二、一个落后地区的改变,首先是领导班子思想的改变。
领导思想不变,外地经验学不进,本地的经验总结不起来。
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四、精神原子弹——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
文章只开了个头,肝病又严重发作了,病魔逼他放下了手中的笔,党组织决定送他到外地治疗。
临行那一天,由于肝痛得厉害,他是弯着腰走向车站的。
他是多么舍不得离开兰考呵!一年多来,全县一百四十九个大队,他已经跑遍一百二十多个。
他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了兰考的群众,兰考的除“三害”斗争。
正象一个指挥员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刻,离开炮火纷飞的前沿阵地一样,他从心底感到痛苦、内疚和不安。
他不时深情地回顾着兰考城内的一切,他多么希望能很快地治好肝病,带着旺盛的精力回来和群众一块战斗呵!他几次向送行的同志们说,不久他就会回来的,在火车开动的前几分钟,他还在认真地布置工作,要县委的同志们抓好抗灾斗争。
在医院里,焦裕禄同志以钢铁般的意志,同疾病作顽强的斗争,无论肝疼得多么厉害,从来都不让护士多照顾自己。
焦裕禄同志的病越来越严重,医生们开出了最后诊断书,上面写道:“肝癌后期,皮下扩散”。
这里不治之症。
送他去看病的赵文选同志,心里非常焦急,恳切的向医生说:“医生,请你把他治好,俺兰考人民需要他,需要他呀!” 五月初,焦裕禄同志的肝病更加严重了。
护士噙着眼泪给他注射止疼针,他感到自己的病已无法治疗,便摇摇手说:“我不需要了,省下来留给别的阶级兄弟吧!” 县里的同志和兰考的群众代表前来看他,他不谈自己的病,...
人民日报中的权威人士究竟是谁
『闭月羞花』“闭月”指貂蝉的美貌把月亮比下,“羞花”指杨贵妃的颜容让花儿害羞地低头,原与沉鱼落雁相连,形容我国古代四大美人的容貌倾国倾城,宛若天仙。
现指女子的容貌美丽。
『沉鱼落雁』“沉鱼”指西施的美丽让鱼儿见了沉入水底,“落雁”指昭君的哀艳让大雁见了降落沙洲。
原与闭月羞花相连,形容我国古代四大美人的容貌倾国倾城,宛若天仙。
现指女子的容貌美丽。
『出水芙蓉』意为水面上初放的荷花。
比喻女子容貌艳美或文字清新可爱。
语出宋洪咨夔《沁园春.用周潜夫韵》:“ 濂溪家住江湄,爱出水芙蓉清绝姿。
” 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李师师娇艳如出水芙蓉。
” 『明眸皓齿』意思是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
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也指美丽的女子。
出自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 『国色天香』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
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出自唐.李浚《摭异记》。
『鹤发童颜』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
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出自唐.田颖《梦游罗浮》。
...
人民日报影响股市走势的例子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以社论的方式对疯狂投机的股市行为予以打压。
社论将股市的暴涨定性为“机构大户操纵市场、银行违规资金入市、证券机构违规透支、新闻媒介推波助澜、误导误信股民跟风”等。
此文一出,股市暴跌,沪深股市大幅跳空低开,绝大部分股票收在跌停板。
此事开启了“社论调控股市”的先河。
1999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重复股市是恢复性上涨,对当年的牛市起到了推波助澜在作用。
此后,这种方式被多次运用,但效应已经逐渐递减。
1999.5.19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市场表现是指数从5月17日的最低点1047涨到1756,指数的涨幅超过70%,其后回落一波至1341,再接再厉涨到2245,涨幅大的科技类股票600770综艺股份涨幅600%,600073上海梅林更是从5块一直涨到33,个股涨幅翻倍的股票比比皆是,我当时持有600118(中国泛旅)600677(浙江中汇)也是从几块涨到30-40,也是我历史赚钱最多的时期,再次领略了政策对市场的巨大影响2004年9.1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重振投资者信心(社论)9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抓紧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各项政策措施———重振投资者信心市场从最低1258涨到1496,涨幅接近250点,是历次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中涨幅最小的,但是也有很多的股票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很大的涨幅,由于我看多市场,并没有了解离场,所以没什么收获多给点分才对!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人民日报对人物专访范文